『壹』 一個男人每天寫詩表達對一個女人的思念愛和欣賞,說明他真的愛她嗎
當一個男人每天給一個女人寫詩的時候,也不能說明他是真的愛這個女人,只能說明他是一個特別虛偽的人,因為他想用最簡單的方式追求到對方。
『貳』 古代男子相念美女的詩詞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
『叄』 描寫女人愛慕男人的詩句
1.表達對男子愛意的詩詞『肆』 古代男子表達對女子愛意的詩句有哪些
1,《國風·周南·關雎》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白話文釋義: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鍾鼓來取悅她。
2,《無題》唐代:李商隱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白話文釋義: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風波摧殘;我是鈴芳桂葉,卻無月露香。雖然深知沉溺相思,無益健康;我卻痴情到底,落個終身清狂。
3,《詩經·邶風·靜女》先秦佚名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白話文釋義:嫻靜的姑娘真可愛,約我到城角樓上來。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我抓耳又撓腮。嫻靜的姑娘好容顏,送我一枝紅彤管。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的顏色真鮮艷。郊野采荑送給我,荑草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4,《離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白話文釋義: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5,《清平樂·紅箋小字》宋代: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
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白話文釋義:精美的紅格信箋寫滿密密小字,說的都是我對你的愛慕之情。鴻雁飛翔雲端且魚兒游戲水裡,這番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在斜陽里我獨自一人倚著西樓,遙遠的群山恰好正對窗上簾鉤。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處去了,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
『伍』 思念美女的詩句
怕相思,已思相,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文廷式《蝶戀花》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玉樓春》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淚縱能乾終有跡,語多難寄反無詞。-陳端生《寄外》休言半紙無多重,萬斛離愁盡耐擔。-陳蓬姐《寄外二首其二》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白居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二首其二》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題六首其三》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韋庄《應天長》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戴叔倫《相思曲》離別憂傷狂風雨; 相思苦楚寒霜雪;往事點點繁星夜;續待明日彩霞天。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柳永《晝夜樂》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玉樓春》
『陸』 關於思念美女的詩句
1、《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晏殊
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2、《遣悲懷三首》 唐-元稹
原文: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譯文:往昔曾經戲言我們身後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說的展現在眼前。你穿過的衣裳已經快施捨完了,你的針線盒我珍存著不忍打開。因懷念你我對婢僕也格外憐愛,多次夢到你我便為你焚紙燒錢。誰不知夫妻永訣人人都會傷懷,想起許多往事令人極度地傷悲。
3、《三五七言 / 秋風詞》 唐-李白
原文: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譯文:秋風凄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而聚集時而揚散,寒鴉本已棲息也被這聲響驚起。盼著你我能在相見,卻不知在什麼時候,此時此刻實在難耐心中的孤獨悲傷,叫我情何以堪。
4、《八六子·倚危亭》 宋-秦觀
原文: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
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
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
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譯文:我獨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剛剛被清理,不知不覺又已長出來。一想到在柳樹外騎馬分別的場景,一想到水邊與那位紅袖佳人分別的情形,我就傷感不已。佳人,上天為何賜你如此美麗?讓我深深投入無力自拔?
當年在夜月里,我們共同醉入一簾幽夢,溫柔的春風吹拂著你我。真是無可奈何,往日的歡樂都伴隨著流水遠去,綠紗巾上的香味漸漸淡去,再也聽不到你那悅耳的琴聲。
如今已到了暮春時令,片片殘紅在夜色中飛揚,點點細雨下著下著又晴了,霧氣一片迷迷濛蒙。我的愁思正濃,忽然又傳來黃鸝的啼叫聲,一聲一聲。
5、《玉樓春·春恨》 宋-晏殊
原文: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譯文: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登程遠去。樓頭的鍾聲驚醒了五更的殘夢,心頭的離愁就像灑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無情人哪裡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一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萬縷千絲。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懷人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怕相思,已思相,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文廷式《蝶戀花》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玉樓春》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
淚縱能乾終有跡,語多難寄反無詞。-陳端生《寄外》
休言半紙無多重,萬斛離愁盡耐擔。-陳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白居易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二首其二》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題六首其三》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韋庄《應天長》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戴叔倫《相思曲》
離別憂傷狂風雨; 相思苦楚寒霜雪;往事點點繁星夜;續待明日彩霞天。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柳永《晝夜樂》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玉樓春》
1、《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宋代: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譯文:
自從分別之後,不知你已經到了何方?眼裡心中都是凄涼與愁悶,生出不盡的憂愁!你越走越遠,最後竟斷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寬闊,魚兒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處去打聽你的消息?
昨夜裡大風吹得竹林處處作響,傳遞著深秋的韻律,每一片葉子的聲響都似乎在訴說著怨惱。我有心斜倚著單枕,希望夢中能與你相遇,可惜夢做不成,無奈燈芯,又在秋風中燃成燼。
2、《三五七言 / 秋風詞》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譯文:
秋風凌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朋又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
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3、《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清代:納蘭性德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凄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
譯文:
當年在曲折的迴廊深處,我再一次與你相逢。我憐惜地將你輕輕擁人懷中。兩人深隋相偎,低語呢喃,互述久別後的相思情意。在我的懷里,你的身體微微顫動,輕輕擦拭著滴落的晶瑩淚水,讓人無限地憐惜。而今,記憶中的美妙已成別後的凄涼。
分別後只覺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淚痕點點。最是凄涼清冷,在寂靜月明時分;最是害怕憶起,那時與你一起潑墨畫羅裙。
4、《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唐代:韋庄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
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譯文:
別後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腸為你斷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結著萬千的愁,每一個愁結都揪著我的心。相見的機會是那樣難得,悔不該就那樣輕易地離分,又是去年一樣梨花白如雪,登樓看花更傷春。
相思的情只能在心中郁結,相思的話兒無處去訴說,愁過白天又愁煙雲遮明月,愁到此時心情更凄惻。傷心的淚不停地流淌,把鮮紅的袖口染成黑黃顏色。
5、《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採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
1、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
2、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3、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5、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6、怕相思,已思相,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7、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文廷式《蝶戀花》
8、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白居易
9、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10、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玉樓春》
11、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
12、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男人思念女人的詩句
13、休言半紙無多重,萬斛離愁盡耐擔。-陳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1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15、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16、淚縱能乾終有跡,語多難寄反無詞。-陳端生《寄外》
17、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18、離別憂傷狂風雨;相思苦楚寒霜雪;往事點點繁星夜;續待明日彩霞天。
19、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20、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戴叔倫《相思曲》
21、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韋庄《應天長》
22、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愛情詩句
2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24、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二首其二》
25、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題六首其三》
1.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宋)
寫詞人因意中人不身邊,以致常常魂牽夢縈。今夜出來漫步,便有可能出於排遣對意中人的相思之苦。舉天地之大,竟無一處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緒,由此可見其彷徨、感傷與苦悶的程度之深。
2.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宋)
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3.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文廷式《蝶戀花》(宋)
流著很多傷心淚給你寫書信,(這書信讓我想起了以往無盡的或甜蜜或傷心的往事),所以,(雖然到了一大把年紀了,但一想起過往的事情,還是鉛淚不禁流下來),人生長久還是情愛難以忘卻。
4.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宋)
即使用千金可以買到像司馬相如所寫那樣好的賦,可是我那無盡的真情又能向誰訴說。
5.淚縱能乾終有跡,語多難寄反無詞。——陳端生《寄外》(宋)
眼淚被風吹乾還是會有痕跡,有太多話想要說,欲寄錦書時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6.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白居易《潛別離》(唐)
說不出話,暗自相思,兩心相愛外人卻不能夠明白了解。
7.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先秦詩人《詩經,越人歌》(先秦)
山上有木,樹木上面有樹枝,這是人人都能知道的。而我心裡歡喜你,你卻不知道。
8.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元代)
平時根本就不會相思,現在才剛懂得思念,就開始要受相思之苦了。
9.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 (宋)
鴻雁在天空飛翔,魚兒在水中游,這番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
10.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宋)
明月不知道離別的愁苦,斜斜的月光,一直到破曉,依然還照射入朱戶裡面。
1.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
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3. 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戴叔倫《相思曲》
4.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5.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二首其二》
1.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人所佔,二十一歲時即參加抗金義軍。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辛棄疾是南宋詞人、將領。作為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念奴嬌·賦雨岩》《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軒詞》等。
2.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天聖八年進士。以翰林學士修《新唐書》。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閣本有《六一詞》,略同《近體樂府》。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歐陽修的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無論是議論,還是敘事,都是有為而作,有感而發。
3.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偽。其他代表作品還有《蘭溪棹歌》等。
4. 晏殊[1](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漢族,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屬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是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歷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代表作品有《清平樂·紅箋小字》、《踏莎行·小徑紅稀》和《清平樂·金風細細》等。
1、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3、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
4、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
5、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達對情人思念的詩句。 ——元稹
6、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7、凄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關於愛情的日誌納蘭性德
8、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席慕容
9、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
說我暫時想到的,如果不夠,你上網路查查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3.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6.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7.一杯愁緒,幾年離索
8.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9.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10.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1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柒』 男人日日夜夜都想念的女人,身上都有哪些特質
03
愛情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人感受到另一個人特殊的吸引力,產生了眷戀之情。
這種感情會使他沉浸其中,忘我的被感情所控。
所以,要想贏得一個男人愛,你首先要有能吸引他的特質。如此,你才會有吸引力,去引來他來愛你。
『捌』 思念美女的詩句
怕相思,已思相,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文廷式《蝶戀花》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玉樓春》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
淚縱能乾終有跡,語多難寄反無詞。-陳端生《寄外》
休言半紙無多重,萬斛離愁盡耐擔。-陳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白居易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二首其二》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題六首其三》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韋庄《應天長》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戴叔倫《相思曲》
離別憂傷狂風雨; 相思苦楚寒霜雪;往事點點繁星夜;續待明日彩霞天。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柳永《晝夜樂》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玉樓春》
『玖』 男詩人和女詩人筆下的女人有什麼不同
請參考下文:
試析中國古代男女詩人筆下女性形象的差異
——兼論朱淑真女性真實化的自我塑造
蔡荷芳內容提要 男女兩性在個體上存在著許多差異。兩性在文學創作中也表現出不同的審美觀念。中國古代男性詩人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感觀需要塑造女性,而宋代朱淑真作為女性詩人的代表,其筆下的女性是鮮活的真實化的自我寫真。關鍵詞 性別差異;女性形象;朱淑真
男女性別差異不僅表現在自然的生理特徵方面,也表現在社會學的其他方面。由於性別的差異,兩性在文學創作中也表現出不同的審美觀念。在中國封建社會,話語權由男性掌控,失去話語權的女性只能像物品一樣成為男性評價和塑造的客體對象。因此,男性在表現女性時總是按照男性的審美標准來評價和塑造。縱使有些男性文人擬作閨音,以女子的口吻來寫作,但男性擬作的閨音還是可以看出「男扮女裝」的假女子形象,還是能聽出男性「雄性」的聲音。
那麼,在中國古代詩歌創作中,男性究竟是如何按照自己的喜好塑造女性?而朱淑真作為封建社會女性文人的代表又是怎樣自我表現的?
一、男性作家對女性感觀性的描繪
(一)對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繪
明代葉邵袁在《午夢堂全集·序》中說:「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婦人亦有三焉:德、才與色也。」從他排列的順序看,男性對女性的審視標准和男性一樣,把「德」列為首位,但具體內容卻大不相同,女性的德是指「婦德」,是為男性服務時所遵從的女性規范。女「才」也只是博得男性青睞的能力,即指閨閣內的針織刺綉等生活需要和琴棋書畫歌舞等休閑消遣的才藝,一般所說的才女都是指後者。女「色」是指女性滿足男性感官愉悅的外在形象。孟子將美色與食物等量齊觀,認為「食色,性也」[1]揭示了人(僅僅是男人)所共有的生理需求的本性特徵。孟子所談的「色」僅指女性或漂亮的女性,「他沒有將女性當作『人』看待,而當作『色』,將女性當作滿足男性需要的客體存在物」。[2](P222)在古代詩詞創作中,才色俱佳的女性是男性文人主要描寫的對象。
走進中國古代文學的殿堂,男性的筆下出現的多是風姿綽約的美女。《詩經》的開卷之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這個「窈窕淑女」就是「君子」選擇女性的共同標准。屈原筆下的美人如空谷幽蘭,有一種馨香高貴的氣質,他將女性置於美麗的大自然中,更顯示其馨香美麗。如對「湘夫人」的描寫:「蓀壁兮紫壇,匊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矣楣兮葯房。罔薜荔兮為幃,辟惠榜兮既張。」(《湘夫人》)詩人把湘夫人描繪成自然之聖女,既自然美麗又高貴典雅。曹植《洛神賦》塑造的洛水女神形象綜合了《詩經》和《楚辭》中女性形象的特點,把明眸皓齒、冰清玉潔、賢淑美好的女性形象和屈原的香草美人綜合起來,還加上了金玉珠寶的貴族氣息。
《玉台新詠》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選錄艷情詩的總集,它保留了漢魏六朝詩人歌詠閨閣情感的詩作,從中可以看出此時詩人對於女性形象塑造的具體情景。《玉台新詠》直接揭示了男性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受性別因素的影響,對於「美色」的佔有,有著很強的生理功利目的。在中國封建社會,女性的美麗完全是從男性文人的視覺觀感中體現出來的,女性的價值除了為男性傳宗接代外,再就是取悅於男性的生理需要。
淑貌曜皎日,惠心清且閑。鮮膚一何潤,彩色若可餐。
———陸機《艷歌行》
散誕垂紅帔,斜柯插玉簪。可憐無有比,恐許直千金。
———蕭綱《遙望》
以上兩首詩可看出,男性詩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生理慾望塑造女性,女性「秀色可餐」正印證了孟子「食色,性也」的論述。唐宋時期,主流文學中女性形象的描寫,在男性創作主體心理和生理慾望的驅動下,更趨於視覺與感覺的描寫。晚唐詩人韓偓,其《香庄集》專以敘些艷情詩著稱。
酥凝背胛玉搓肩,輕博紅綃覆白蓮。此夜分明來入夢,當時惆悵不成眠。眼波向我無端艷,心火因君特地燃。莫道人生難際會,秦樓鸞鳳有神仙。
———《偶件背面是夕兼夢》
這首詩,作者看見一位美人的背影就慾火中燒,夢牽魂繞,夜不成寐。這種赤裸裸的色情描寫表現了男性把女性純粹當成狎玩的對象。男性作為創作主體塑造女性時候,由於性別因素的影響,即使是有影響的一代文豪也難免把女性當成玩物進行「賞悅」。如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減自木蘭花·勝之》中寫到:
雙鬟綠墜,嬌眼橫波眉黛翠。妙舞翩遷,掌上身輕意態妍。
曲窮力困,笑倚旁香喘噴。老大逢歡,昏眼猶能仔細看。
細讀這首詞,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已經是老眼昏花,但他仍能饒有風趣地認真仔細地觀賞美人掌上妙舞,津津有味地嗅著倚人香喘的美人氣息。由此可見,男性作家創作過程中無法抹去的感觀的性心理狀態。
(二)對女性內心世界的揣摩
古代男性文人和女性一樣也有凄怨愁苦之語。不同的是男性凄怨愁苦的原因有多種,政治理想破滅、仕途遭受挫折、國家處於動盪、生活陷於絕境、愛情失意時都會表現出來。而愛情失意僅占凄怨愁苦的一小部分。有些男性文人喜歡擬作閨音,但擬作終歸是按照自己的想像揣摩女性心理。在中國詞史上,溫庭筠是男性作家中創建女性氛圍、描寫女性心曲的「始祖」,但「他難以把握更深層次上的女性真實情感,他的詞僅重『意』,為點綴『幽約詞境』,而只寫女性的淡淡哀愁,他的女性描摹只似一幅精緻的仕女圖,可供賞玩,但畫中女子卻沒有多少鮮活生命。」[3]他筆下的女性形象刻上了男性的審美烙印。如收在《花間集》中的第一首《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銹羅襦,雙雙金鷓鴣。
這首詞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晨閨」圖。寫一位獨處閨中的少婦,從起床到梳妝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動態過程,從中體現出她的處境及心情。詞在寫法上選取閨中最具特點的物象,如床榻圍屏上的畫景「小山」,「鏡」和「銹羅襦」、「金鷓鴣」,並選取了閨中少婦在獨處時的典型精神狀態「懶」、「遲」,以此構成了「晨閨」圖畫。在這幅畫中,閨中少婦的表情隱蔽,其心理也因此捉摸不定。但透過「鬢雲欲度香腮雪」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對晨起少婦在描寫上曖昧之意,留給讀者更多的不可言說的想像。若不是男性「擬作」,而是女性「自作」,這位閨中少婦晨起梳妝,雖然也「懶」也「遲」。其情感應該是鮮明的,不會用「香腮雪」這樣的曖昧之詞以表現曖昧之意的。
柳永是一位以活生生的婦女口吻作詩的典型代表。他把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替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但是柳永擬作的女性,其苦悶憂怨也刻上了創作主體性別的烙印。如《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麽,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這首詞是柳永擬作閨音的代表作。詞以一位閨中少婦的口吻,寫丈夫客居在外,春色驚動了芳心,在寂寞難耐之際,怨恨丈夫薄情,並後悔不該讓丈夫外出,渴望和丈夫整天廝守在一起的心路歷程。詞的題材是典型的閨怨詩,詩人揣摩閨中少婦在空守閨房百無聊賴之際所表現出的心理狀態。「恨薄情去,音書無個。早知賃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早知他一去無消息,不如當初不讓他走,只和他在一起,過著「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的生活。這位少婦不僅多情還很自信,並有幾分潑辣和任性。雖然是在悔不當初,可是她認為自己有辦法能牽制對方。作者在表現抒情女主人公思念-怨恨-後悔-渴望等一系列心路歷程時,我們能聽出男性雄性的聲音。
另外,如前所述,作為男性詩人,柳永在塑造閨中少婦「暖酥消,膩雲嚲」這一外在形象時,仍然帶有一定的色情與肉感。而女性詩人無論如何也套不出這樣的色情文字!
不可否認,舊時代的男性有很強的性別優勢,他們因性別而獲得較為廣闊的生存空間。有一定文化的男性可以在社會舞台、政治舞台上充當種種角色,體驗不同的人生滋味。面對豐富的人生,變換著聲音在人生的舞台上表現自己的情感。離情別緒在男性的情感世界中只佔很少一部分。因此他們即使在模擬女性的口吻,表現女性的憂愁終歸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很難真正觸摸到女性的內心世界。
二、朱淑真女性真實化的自我表現
作為封建社會的閨閣女性,朱淑真生存空間是狹窄的。但作為官宦家庭出身的大家閨秀,朱淑真接受到了純粹的儒學思想和封建文化的熏陶。「狹窄的生存空間和良好的文學修養培養了她敏感內向的性格,歷代一系列的閨訓對女子的生理和心理作出了全身心的規定,淑真在她的作品中多次勾勒的自我形象都散發著女性特有的細膩溫柔的氣息。」[4]日常生活中的朱淑真是「自折梅花插鬢端」,「羅幡旋剪稱聯釵」,「獨倚妝窗梳洗倦」,「閑將詩草臨軒讀」,「寫字談琴總無緒」的小女子形象。特別是在她「陡覺湘裙剩帶圍」的消瘦之形中,我們也能看到她嬌柔的兒女心態。由於感情生活的諸多不幸,朱淑真描寫自己的形象時,展現較多的是慵懶疲倦之態。這種慵倦的形象描寫既受了男性話語的影響,也是封建社會女性自我的實真。它深刻揭示了女性生命在狹小的閨閣空間受到壓抑後的痛苦和不幸。
(一)外在形象的描繪
尼采說過:「男性為自己創造了女性形象,女性則按照這個形象塑造了自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淪為被觀照地位的女性,迫於生存的壓力,也逐漸接受了自己作為審美客體的身份,精心塑造符合男性審美標準的女性形象。」[2](P255)朱淑真也不例外。由於身處深閨,寂寞和孤獨的生活境遇,使她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自己,描寫自己的生活。而身心的變化決定著朱淑真筆下不同的自我形象。
1.慵懶形象。朱淑真慵懶形象一方面表現在她激情之後,身體極度疲勞時而呈現出的體能特徵。她在《清平樂·夏日游湖》一詩中就寫出了自己在盡情遊玩後的疲倦之態「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這是朱淑真在盡情享受大自然美景和甜美愛情後身體疲倦的暫時休息。作為封建社會的閨閣女性,朱淑真這種身心得到極度愉悅後的倦容體態實在是很難得的。
另一方面也表現在她長期的心理壓抑所呈現出的無精打彩的病態體征。對於朱淑真來說,這種慵懶完全是愛情和婚姻的不幸所導致的。封建社會,「女為悅己者容」,一旦悅己者不在眼前,或婚姻生活非常不幸,女性就失去了化妝的熱情和動力。朱淑真的詩歌中多次描寫自己在極度孤獨寂寞時懶於梳妝的情形。
瘦怯羅衣褪,慵妝鬢影垂。《春睡》/靜看飛蠅觸曉窗,宿醒未醒倦梳妝。《西樓寄情》/起來不喜勻紅粉,強把菱花照病容《睡起二首其一》/懶對妝台拂黛眉,任他雙鬢像煙垂。《睡起二首其二》/調朱弄粉總無心,瘦覺寬余纏臂金。《恨別》/吹花弄粉新來懶,若恨供愁舊日添。《傷別二首·其二》/風寒侵夜枕,霜凍怯晨妝《初冬書懷》/乍暮薄羅偏覺瘦,懶勻鉛粉只宜眠。《暮春三首·其二》/自覺近來清瘦了,懶將鸞鑒照容光。《九日》
身邊沒有所愛,朱淑真的生活熱情沒有了,精神處於慵懶狀態,不僅懶於梳妝,其生活也失去了歡樂。朱淑真在《又絕句》中寫到:「乳燕調雛出畫檐,游蜂喧翅入珠簾。日長無事人慵困,金鴨香銷懶更添。」整天昏昏沉沉、無所事事的睡眠狀態消磨了朱淑真大好年華,長期的寂寞孤獨也深深折磨著這位敏感多情的女性。
2.靜態形象。嫻靜是男性對女性美的期待。為了迎合男性,封建社會女性也以「嫻靜」的標准塑造自己。朱淑真對自己靜態形象的描寫不難看出封建社會閨閣女性的極度無聊和壓抑。如:
靜看飛蠅觸曉窗,宿醒未醒倦梳妝。強調朱粉西樓上,愁里春山畫不長。
———《西樓寄情》
倦對飄零滿徑花,靜聞春水鬧鳴蛙。故人何處草空碧,繚亂寸心天一涯。
———《暮春有感》
在這兩首詩中,朱淑真用以動襯靜的手法,表現抒情主人公的靜態形象。飛蠅、飛花、鳴蛙的熱鬧反襯出詩人無精打採的慵懶之態。詩人似乎是在聚精會神的看著飛蠅,盯著落花,聽著蛙鳴,但精神卻處在茫然的空白狀態。飛蠅、落花、鳴蛙這些動態描寫都襯托出主人公的精神與眼前所見極度不和諧的憂郁情緒。這是一個極度寂寞無聊的閨中女性慵懶的生活畫像。
朱淑真在描繪自己靜態形象時常以欄桿為背景。或倚欄盼歸「涼吹晚颼颼,蘆花兩岸秋。夕陽樓上望,獨倚淚偷流。」(《秋樓晚望》),或憑欄遣愁「秋聲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蕭索。欹枕背燈眠,月和殘夢圓。起來鉤翠箔,何處寒砧作?獨倚小闌干,逼人風露寒。」(《菩薩蠻秋二首其一》),或對欄傾訴「濕雲不渡溪橋冷,娥寒初破東風影。溪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菩薩蠻·詠梅》),「寒陰漸曉,報驛使探春,南枝開早。粉蕊弄香,芳臉凝酥,瓊枝小。雪天分外精神好,向白玉堂前應到。化工不管,朱門閉也,暗傳音耗。輕渺。盈盈笑靨,稱嬌面愛學、宮妝新巧。幾度醉吟,獨倚欄干,黃昏後,月籠疏影橫斜照。更莫待、<笛聲>吹老。便須折取歸來,膽瓶插了。」(《絳都春·梅》)欄桿、梅花和月色下的人構成了一幅靜態畫面,凸現了孤獨的朱淑真在這里尋求心靈的安慰。
作為一位女詩人,朱淑真在刻畫女性形象時沒有艷麗的詞藻,沒有妖艷的身姿,即使處於興奮狀態下,作者也是用工筆白描的手法,以我手寫我形,沒有任何感觀刺激的描寫,這是女性自我本真的塑造。與前面所述的男性文人描寫女性多從「色」與「肉」的感觀描寫有著本質的區別。
由此可見,朱淑真在表現女性自我形象時,既吸收了傳統文學的精華,又將女性情態描繪得更真實、更生動、更細膩,更有感染力。
(二)內在感情的表現
朱淑真是一位敏感、細膩而多情的女性,她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不幸女性豐富而痛苦的情感世界,這是任何男性作家都難以體會到的。創作實踐證明,男性作家無論怎樣模擬女性抒發情感,由於生理和心理的差異,他們也無法真實地表達出女性的直覺經驗和真正的女性心理。正如胡雲翼在《中國婦女與文學》一書中說:「女性底文學,實在是婉約文學的核心,實在是文學底天國裡面一個最美麗的花園,我們只看見許多文人學士在那裡作婦人語,我們只看見許多文學者在擬作閨怨、閨情,在描繪女性的溫柔和情態,甚至於那七八十歲了的老頭兒,做起詩詞來,也老起麵皮來試作嬌聲。」胡雲翼認為男性擬作閨音無論如何也不像女性詩詞,但是那些不象樣的詩詞,已經在文學史上得到了不少的贊許。他覺得婉約而溫柔的文學,總由女性來作才能更像樣。並聲稱女性文學才是文學正宗裡面的文學正宗。那些男性文人無論怎樣竭盡全力去體會女子的心情,無論怎樣描寫閨怨的傳神,總不如婦女自己表現自己的恰稱,婉約溫柔的文學又最適宜婦女著筆。胡雲翼關於中國婦女與文學的見解很有新意,堪稱中國的早期女權主義者。
朱淑真是一位初始覺醒的封建女性,她崇尚完美,她需要完美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然而現實情況是「父母失審」將之嫁給一位「俗吏」,她心中的愛情萌芽,遭到了無情風雨的摧殘。從「山色水光隨地改,共誰裁剪入新詩。」(《舟行即事其一》)和「對景如何可遣懷,與誰江上共詩裁。」(《舟行即事其五》)的詩句可以看出她與丈夫之間的情趣是不合的。而丈夫所追求的仕途生活朱淑真是厭倦的。「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帳里淚長流。已無鴻雁傳家書,更被杜鵑追客愁。」(《春日書懷》)朱淑真在所嫁非所愛的現實中痛苦地煎熬著。因為「一生抑鬱不得到志,故詩中多憂愁怨恨之語。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皆寓於詩,以寫其胸中不平之氣。」(南宋魏仲恭《斷腸詩詞序》)朱淑真眼中的景物是心境化了的,情哀則景哀,在她的筆下,春花是「瘦削」的,梨花是「寂寞」的,東風是「厭惡」的,青山是「帶淚」的,清明時節也是「惱人」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謂之有境界。」[5](P2)朱淑真的詩詞情感濃郁,其「情」幾乎涵蓋了封建社會女性心中的所有情感。它包括愛情、歡情、離情、苦情、愁情、悲情、怨情等。但苦情、愁情、悲情是她情感的主旋律。《斷腸集》是悲愁、苦恨和淚水凝成的作品:
恰似楚人情太苦,年年對景倍添愁。《暮秋》/鳴窗更聽芭蕉雨,一葉中藏萬斛愁。《秋夜聞雨二首其三》/月華飛過西樓上,添得離人一段愁。《秋夜雜書二首其二》/繁華種種成愁恨,最是西樓近夕陽。《傷別二首其二》/鶯聲驚蝶夢,喚起舊愁新。《傷春》/砌成幽恨斜陽里,供斷閑愁細雨中。《柳》/黃昏院落雨瀟瀟,獨對孤燈恨氣高。《悶懷》獨宿廣寒多少恨,一時分付我心頭。《秋夜聞雨三首其二》/吹花弄粉新來懶,惹恨供愁近日添。《傷別二首其一》/繁華種種成愁恨,最是西樓近夕陽。《傷別二首其二》/淚粉勻開滿鏡愁,麝煤拂斷遠山秋。《悶書》/夕陽樓上望,獨倚淚偷流。《秋樓晚望》/婦人雖軟眼,淚不等閑流。《秋日述懷》/燈花占斷燒心事,羅袖長供挹淚痕。《秋夜牽情六首其一》/腰瘦故知閑事惱,淚多隻為別情濃。《睡起二首其一》
這些愁苦怨恨的情感是身處深閨的朱淑真在長期壓抑中所表現出的無可奈何的心境。據筆者統計,朱淑真《斷腸集》中有91處寫了「愁」字,寫「恨」字有35處,寫「淚」字的有33處。讀她的作品,我們眼前時常浮現一位臨風落淚,對月傷懷的少婦形象。
「傳統詩論講究『含蓄蘊藉,溫柔敦厚』。所以在寫情感時,運用太多、太直都會引起正統評論家的貶抑。」[3]由於朱淑真運用了太多感情色彩很濃的詞語,引起評論家鍾惺的不滿。他認為朱淑真《圓子》詩「筆氣不能斂藏,則直而無含蓄」。(《名媛詩歸》卷二十)《中秋夜不見月》詩「氣太傲岸,筆意須得斂入穩細,不然則枯直無味如此」。評《早春喜晴即事》「少作意」,《長宵》詩「憔悴之況只堪自知,而情尤不可禁」。鍾惺是用男性的眼光來評價朱淑真的創作,忽視了女性真實的內心感受。如果從女性自身的特點出發,拋開男性的評價標准,朱淑真這些過濃的情感才是真正表現了女性文學的本色,展現女性真實的內心世界。
總之,男性文人擬作閨音終歸是男扮女裝,表現的是男性眼中的女性,是滲透了男性意識而完成的作品。婦女創作實實在在是女性自己的聲音。盡管在文學的外在形式上,她們主要是借鑒了民間文學和男性文人的文學成果,甚至可以說是按照男性的語言和按照男性的格式來寫作,較少自己的創造。但其作品的本質仍然保留了生活所賦予女性的特殊感受方式和情感特徵。她們的創作體現出女性對生活的特有處理方式,展現出歷史和社會重壓下女性的艱難掙扎。也顯示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刻在她們身上的深深烙印:既表現出古代閨閣女性的智慧,也反映了她們的淺薄和貧弱。這些是任何男性作品都難以完全取代的。朱淑真正是由於這些獨特的女性特質美,才使其詩詞更顯出與男性創作不同的風貌。
『拾』 思念女人的詩句
1、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宋代-范仲淹《蘇幕遮》
譯文: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