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忻州元峰發型設計在哪設計一次發型多少錢了
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王葳)醫院的一間活動室,臨時「變身」理發店,百名醫務人員輪番上場剪去秀發——2月18日下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上演了感人一幕,「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為了方便穿防護服,姑娘們將齊腰長發剪成利索的短發,而小夥子們則選擇了板寸或者光頭。7名資深發型師志願者主動獻愛心,義務為該院醫務人員剪發,幫助他們用2020年的最火發型上「戰場」。
「能紮起來就行」......剪發現場,姑娘們向發型師提出了自己的訴求。男醫護們齊刷刷的剃起了板寸,並表示「能剪多短剪多短,一切從防護工作需要出發!」為了讓這些他們在抗「疫」同時,還能「美美的」,發型師們為女孩子們精心設計了一款實用發型,紮起頭發是利落的「女漢子」,披肩時仍是秀美的「萌妹子」。
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廣醫五院全體職工眾志成城,一呼百應,已有4位戰士奮戰在湖北武漢抗疫最前線。他們也給即將奔赴抗「疫」主戰場的援鄂醫療隊和奮斗在醫院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了寶貴經驗。
對於他們而言,最大的不便之處就是穿隔離衣工作時,被悶出大汗淋漓,頭發保持七八個小時濕漉漉的狀態,又黏又癢,容易感冒降低抵抗力。如果頭發暴露在外面,還會增加被感染的幾率。而且每天節約更多的時間休息、保存體力,是醫務人員最應該做的自我保護,長發清洗必然會佔用更多的時間。因此,輕裝上陣,短發幾乎成了「標配」。
受疫情影響,市內很多理發店沒有開門營業。為了完成醫護人員簡便出征的心願,醫院聯繫到7名專業發型師志願者,主動到院為這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免費剪發。活動現場出於安全考慮,醫務工作者按秩序一個個前來剪發,他們中大多數都是80、90後。從中午1點到下午6點,整整5個小時,發型師一刻不得停歇,甚至用壞了一把剪刀和梳子,共計剪發130餘人次。
2. 抗疫期間你知道哪些感動的人感動的事
1、最可敬之人,鍾南山
84歲的高齡,卻沒有選擇頤養天年,而是第一時間前往防疫一線,了解最新情況。在前往武漢的列車上,您累得閉上了雙眼。也正是因為鍾南山院士此次的武漢之行,才讓國人開始警覺,意識到這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讓大家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將感染人數降到了最低。
2、最可愛的人,劉麗
在逆行者中,除了醫護人員之外,還有軍人。作為馳援武漢的軍人中的一員,劉麗的一張照片火遍了網路,但是她的火是因為讓人心疼。戴口罩留下的印記清晰可見,她的母親更是對她擔心不已,關切地問道:「能恢復嗎?」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她輕松地回答道:「放心,我還是您那個乖女兒。」
3、最樂觀的人,張定宇
作為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2018年被確診為漸凍症,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了,得知消息後,他依然的樂觀面對生活。此次疫情,他身先士卒,帶頭擔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擔,接診治療相關病人,沒休息過一天。同為醫護人員的妻子也不幸感染,好在現在已經出院,但願此次疫情過後,醫學能再進步一些,讓漸凍症也能得到根治。
4、最堅強的人,胡明
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胡明接了一個電話,然而遺憾的是電話那頭傳來的是一個壞消息,身為同行的好友被感染了,病情發展很迅速,一瞬間,他泣不成聲。他有想過醫護人員被感染,但是沒想到來得這么快。然而疫情防控刻不容緩,病人救治更是爭分奪秒,一轉身,他擦乾眼淚,繼續向自己的工作崗位走去。
5、最崇高的人,袁兆文
作為一名68歲的環衛工人,袁兆文每月收入只有600多塊,然而為了給此次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袁兆文將自己多年存下來的一萬多元放在了派出所,然後直接轉身離去,他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等相關信息,只留下了一句話:「給白衣天使加一點油,東港環衛」。他是最稱職的環衛工人,因為他還「清潔」了我們的心靈。
6、最淡然的人,李來源
此次疫情帶走了數百位同胞的生命,也有一些同胞在這個特殊時期因其他疾病不幸離世。其中有一位曾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他叫李來源。離世前他曾叮囑自己的兒子,不要給自己舉辦追悼會,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也正是這種淡然,顧大局,才讓我們肅然起敬。
7、最美麗的人,肖思孟
作為支援武漢疫情醫護人員的一員,抵達武漢第3天,她便主動剃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長發,作為一個女孩子,她的新發型卻讓我們感動的落淚。我們知道這是為了便於防護,降低感染幾率,但是眼看著多年的長發就這樣消失不見,內心又怎麼可能平靜。但即使你沒了長發,你仍是最美麗的白衣天使!
8、最樂觀的人,武漢人
疫情當前,武漢人民處境艱難,然而就算處於尷尬的境地,但他們仍對生活,對明天,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樓宇間持續回響著國歌和《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大家不約而同地合唱著,以樂觀的心態去相信未來。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