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3年前郭冬臨春晚上的一句話,被要求賠償一個億,後來怎麼樣了
在春晚的舞台上,經常會出現很多常客,如宋丹丹,蔡明,潘長江,還有那個一身喜慶的光頭,郭冬臨。讓人們感到好奇的是,不管他出演了多少小品,不管他出演過多少角色,人們始終記得他的名字「郭子」。郭冬臨在春晚的舞台上,不知奉獻了多少作品,而且充滿了正能量。
郭冬臨雖然退出了熒幕,但在短視頻平台,依舊非常的活躍,每天分享個段子,每天分享著正能量,教育現在的年輕人,相信在以後的道路上,他會變得越來越精彩。好了,以上就是本次的最新內容,不知大家看完後,心裡產生了怎樣的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② 朱元璋的原配皇後馬皇後,為什麼能夠受到朱元璋敬重
朱元璋向來以白手起家和殺戮功臣著稱。在大家的心目中,朱元璋是一個嚴苛、殘酷、公正、嫉惡如仇的形象。但是鐵漢也有柔情。白手起家的朱元璋,他的柔情針對的就是他的原配馬皇後。都說,男人一旦有了錢,就容易學壞。古往今來,男子陞官發財,拋棄糟糠之妻,另結新歡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萬事總有例外,有薄情郎,也有重情人,比如朱元璋,就是其中一個
朱元璋和馬皇後
1382年,即洪武15年,馬皇後因病去世,享年51歲,馬皇後的逝世讓朱元璋十分傷心,並在馬皇後之後,不再冊立皇後,可見馬皇後與朱元璋的深厚感情。
③ 馬皇後樣貌不出眾,為何一直受朱元璋寵愛
馬皇後雖然樣貌不出眾,但是人卻非常的賢惠,馬皇後對於朱元璋來說,就像長孫皇後之於唐太宗李世民,所以馬皇後能夠在朱元璋的後宮中占據很重要的位子,縱使後來宮中美女無數,但是卻無一人能夠撼動馬皇後的地位。
年輕時候的朱元璋也曾貧困潦倒,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甚至討過飯,做過和尚,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都沒能娶妻生子,原以為一生就這樣度過了,哪知時來命運轉,在他投靠郭子興時,他的才能很受郭子興的賞識,不但如此,還將自己的養女嫁與朱元璋為妻。
不但如此,馬皇後的賢惠一如長孫皇後一般,每當朱元璋暴怒要殺人時,都是馬皇後在旁周旋搭救,這讓明朝初期少了許多冤案,大大緩和了君臣之間的矛盾,有利於政局穩定,所以朱元璋在政治上也是不能少了馬皇後這個賢內助的。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馬皇後的人品照亮了朱元璋的整個人生,所以朱元璋用一生的寵愛來報答。
④ 朱元璋簡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字國瑞,原名重八, 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朱元璋為政措施
1、社會福利
朱元璋時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之一。免費養老院(養濟院)、免費醫院(漏澤園)和免費公墓(養濟院)統統出現。朱元璋還曾經試驗過「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試點,於郊外修築公房,並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是世界最早的國家免費福利公房。
2、抑制商人
為了貶抑商人,朱元璋規定,農民可以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而商人卻只能穿絹、布兩種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學、當官,都會受到限制。
3、興修水利
朱元璋十分重視興修水利和賑濟災荒。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關水利的建議,地方官吏須及時奏報,否則加以處罰。到1395年,全國共開塘堰大約40987處,疏通河流大約4162道。
⑤ 朱元璋靠郭子興發家,郭子興後來結局如何
朱元璋非常貧窮,做過乞丐,當過和尚,因為自己的能力讓郭子興得到重用。郭子興家有財產,平時結交不少壯士,元末大亂,拉扯起自己的勢力,朱元璋去參加起義軍,郭子興見其相貌不凡,便收下了他,朱元璋作戰勇猛,屢屢立功,郭子興更是將自己的養女馬氏(馬皇後)嫁給朱元璋,徹底將朱元璋當作自己的心腹看待。
朱元璋本人是挺心狠手辣的,從底層爬起來非常不容易,但是卻無絲毫感恩之心。從將才上來說,朱元璋確實是一個能人,但是正是由於其受盡貧窮,便心眼很小,猜忌心大,所以不允許任何威脅存在,這也是導致他建立大明王朝之後大肆殺害功臣名將的原因所在。
⑥ 帶郭子的文字圖片 做頭像
自己做的!~
⑦ 「你用謊言去驗證謊言,得到的還是謊言!」是出自郭冬臨哪一年的小品
出自2010年郭冬臨、牛莉等表演的央視春晚小品《一句話的事兒》。
相關介紹:
《一句話的事兒》該小品講述了夫妻之間因為「善意的謊言」而鬧出的趣事。2010年2月28日,該小品獲得2010年中央電視台「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評選語言類小品二等獎的獎項。
相關台詞:
郭子:幹嘛!行了行了,我錯了,差不多得了。回來!你用謊言去驗證謊言,得到的一定是謊言!是,我沒跟他們在一塊兒,他們說我跟他們在一塊兒了,撒了謊。
(7)郭子來個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一句話的事兒》原名叫《實話實說》,是原作者俞志清2008年在一次與朋友的聊天中,對方談及替朋友圓謊這個話題,俞志清靈機一動,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可編之材」。劇本出爐後,該劇本由虹口區基層文藝團體表演,並多次下社區演出,反響不錯。
王承友在對《實話實說》進行改編後又向央視春晚劇組和郭冬臨推薦了這個小品,央視春晚領導要求,一定要把人物寫陽光了。該創作團隊再次進行調整,終於在2010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上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