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螺姑娘是什麼意思
田螺姑娘的故事是出自《搜神後記》卷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從前有一個孤苦伶仃的青年農民,主要靠種田為生,天天早上出門晚上回家,十分辛苦。有一天他在地里撿到一個很大的田螺,心裡十分開心就把它帶回家,放在水缸裡面養著。
結果有一天農民照例去地里勞作回來之後卻看到家裡不僅准備了飯菜,甚至連熱水都燒好了,後來幾天都是如此,他感覺十分驚奇。農民決定要弄清楚這件事情,所以他裝作下地幹活的樣子,然後趕回家想看看是哪位不留名的好心人幫忙。
結果看到在水缸里走出一位漂亮的女人出來做飯,做完之後又回到水缸。農民感覺十分驚奇認為是自己看錯了,但是接連幾天都是這樣。終於有一天這個農民上前詢問,這個女子說自己是個田螺精,因前世農民救過她的命,今生又養了她三年,她是投身來報恩的。
然後農民十分感動就和這位姑娘結婚了,後來日子一直都非常美滿。農民救了田螺姑娘,最後收獲了一位妻子,這是一個很美的愛情故事,歌頌了那些做好事的人,告訴人們做好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1)拾螺的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傳說之一
農夫拾田螺:
從前,有個孤苦伶仃的青年農民,靠給地主種田為生,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勞動。一天,他在田裡撿到一隻特別大的田螺,心裡很驚奇,也很高興,把它帶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養著。
傳說之二
相似的開始
晉朝時,侯官縣有個名叫謝端的孤兒,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好心的鄰居收養了他。謝端忠厚老實,勤勞節儉,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不想再給鄰居添麻煩,就自己在山坡邊搭建了一間小屋子,獨立生活了。因為家中一貧如洗,所以他一直沒有娶妻子。鄰居們很關心他,幫他說了幾次媒,都沒有成功。
2. 我撿到一個雞心螺的空殼不知有沒有毒
空殼沒毒,有毒的是活體的毒刺,無法判斷死活的情況下不要空手去拾螺殼
3. 廣西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廣西三月三是歌圩節,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也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2006年,在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海南省申報的「黎族三月三節」榜上有名。
2008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申報的「畲族三月三」入列其中。
2011年,貴州省貞豐縣、望謨縣的布依族「三月三」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擴展項目名錄中,貴州省鎮遠縣的「報京三月三」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的「壯族三月三」名列其中。
民族特色
壯族
壯族「三月三」習俗,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搶花炮、拋綉球、吃五色糯米飯等也是有趣的節日習俗。
包五色糯米飯
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台,將花炮放入算得分。
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綉球傳情
歌圩的綉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綉有當月的花卉。
有些綉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綉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打扁擔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
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
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綉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打銅鼓
廣西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現在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瑤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4. 田螺姑娘和一個叫什麼的什麼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田螺姑娘和誰過上幸福生活呢
主要人物:白水素女和謝端。
簡介:
晉朝時候,侯官縣有一個名叫謝端的孤兒,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好心的鄰居見他可憐收養了他。
謝端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開始獨立生活。
因為家中一貧如洗,所以一直沒成親。
一天,謝端在螺女江邊撈到一隻有三升斗那麼大的海螺,就把它帶回家,養在了水缸里。
第二天他返回時,看到自家屋頂正冒著炊煙。
可當他走進家門時,卻看不到人。
第二天他早早就回家,躲在角落想看看到底是誰。
不一會兒,他看到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從水缸里緩緩走出,姑娘移步到了灶前,開始燒火煮飯、做菜。
他向姑娘問道:「姑娘為何會在此幫我煮飯?」姑娘大吃一驚。
原來姑娘是天上白水素女,奉命下凡幫助謝端,讓他富裕起來,可是使命還沒完成,卻被他發現了。
現在身份已經暴露,必須回到天庭去,不然會遭到天帝的懲罰。
謝端聽完神女話,雖然心中感謝萬分,但卻很後悔,真不該去偷窺人家。
臨走前,白水素女叮囑謝端要努力生活,並給他留了一個螺殼儲存糧食,這樣殼里的糧食才會生息不盡。
謝端為了答謝神女的恩德,特地為她造了一座神像,逢年過節燒香拜謝。
而他在神女的幫助下,日子過得紅火起來。
幾年後,他娶了妻子,還當上了知縣,後來當地群眾為感謝神女,在侯官蓋了座素女祠,祭祀神女。
(4)拾螺的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出處
有關田螺姑娘的最早記錄出現在西晉束皙所作的《發蒙記》中。
唐徐堅等撰《初學記》卷八:「侯官謝端,曾於海中得一大螺,中有美女,雲:『我天漢中白水素女,天矜卿貧,令我為卿妻。
』」
白話文:侯官縣有一個叫謝端的人,在大海中得到了一個海螺,其中有美女,美女說我是白水素女,上天看你貧窮,讓我當你的妻子。
這個故事在東晉干寶的《搜神記》里有了更為詳細的敘述,《太平廣記》卷六二引之,題為「白水素女」。
5. 田螺姑娘里的小夥子叫什麼名字
田螺姑娘是[1]福州民間傳說人物。大家所熟知的田螺姑娘的故事,選自《搜神後記》卷五。故事講天帝知道謝端從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見他克勤克儉、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幫助他。
傳說之一
編輯
農夫拾田螺
從前,有個孤苦伶仃的青年農民,靠給地主種田為生,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勞動。一天,他在田裡撿到一隻特別大的田螺,心裡很驚奇,也很高興,把它帶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養著。
田螺姑娘做飯
有一天,那個農民照例早上去地里勞動,回家卻見到灶上有香噴噴的米飯,櫥房裡有美味可口的魚肉蔬菜,茶壺里有燒開的熱水,第二天回來又是這樣。兩天,三天……天天如此,那個農民決定要把事情弄清楚,第二天雞叫頭遍,他像以往一樣,扛著鋤頭下田去勞動,天一亮他就匆匆趕回家,想看一看是哪一位好心人。他大老遠就看到自家屋頂的煙囪已炊煙裊裊,他加快腳步,要親眼看一下究竟是誰在燒火煮飯。可是當他躡手躡腳,貼近門縫往裡看時,家裡毫無動靜,走進門,只見桌上飯菜飄香,灶中火仍在燒著,水在鍋里沸騰,還沒來得及舀起,只是熱心的燒飯人不見了。一天又過去。那個農民又起了個大早,雞叫下地,天沒亮就往家裡趕。家裡的炊煙還未升起,謝端悄悄靠近籬笆牆,躲在暗處,全神貫注地看著自己屋裡的一切。不一會兒,他終於看到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從水缸里緩緩走出,身上的衣裳並沒有因水而有稍微的濕潤。這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就開始燒火做菜煮飯。
年輕人看得真真切切,連忙飛快地跑進門,走到水缸邊,一看,自己撿回的大田螺只剩下個空殼。他驚奇地拿著空殼看了又看,然後走到灶前,向正在燒火煮飯的年輕姑娘說道:「請問這位姑娘,您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要幫我燒飯?」姑娘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大吃一驚,又聽他盤問自己的來歷,便不知如何是好。年輕姑娘想回到水缸中,卻被擋住了去路。青年農民一再追問,年輕姑娘沒有辦法,只得把實情告訴了他,她就是田螺姑娘。 青年非常喜歡田螺姑娘,後來他們就結了婚。
螞蝗精攪局
螞蝗精非常喜歡田螺姑娘,看到田螺姑娘和農民這么好,很妒忌,決定搶走田螺姑娘。於是假扮算命先生從她瞎眼婆婆那裡騙去田螺殼,有了田螺殼田螺姑娘就被螞蝗精收到他的洞內出不來了,農民和他們夥伴為救田螺姑娘去螞蝗精的洞中卻被螞蝗精打敗,後來他們想了個辦法用鹽撒在螞蝗精身上,螞蝗精最怕就是鹽了,終於痛苦的死去。
6. 田螺姑娘主要人物是誰
田螺姑娘主要人物是謝端。
田螺姑娘是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後記》卷五。故事講天帝知道謝端從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見他克勤克儉、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幫助他。四川省射洪縣螺湖也有流傳,故事情節類似。
這是個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青年農民謝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晝夜」,但到頭來窮困不堪,連老婆也娶不上,上天被他的艱苦奮斗的精神打動,派了白水素女來幫謝端過上好的生活,神女藏於田螺之中,
每天在謝端出去以後,出來為他洗衣做飯,後來卻被謝端發覺,只好離去,而她留下的螺殼卻能倒出許多米來,改變了謝端貧困的生活。小說把謝端的忠厚老實和白水素女的善良、熱情寫得很生動,特別是索女的形象十分優美動人,具有濃厚的抒情氣息。
(6)拾螺的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田螺姑娘的其他相似傳說:
相似的開始
晉朝時,侯官縣有個名叫謝端的孤兒,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好心的鄰居收養了他。謝端忠厚老實,勤勞節儉,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不想再給鄰居添麻煩,就自己在山坡邊搭建了一間小屋子,獨立生活了。
因為家中一貧如洗,所以他一直沒有娶妻子。鄰居們很關心他,幫他說了幾次媒,都沒有成功。
一天,謝端在田裡撿到一隻特別大的田螺,認為是個奇異的東西,就把它帶回家,放在水缸里,養了幾十天。謝端每天早上去地里勞動,回家卻看見屋子裡有飯食、飲料和熱水,好像是有什麼人做的似的。幾天都這樣,謝端向鄰居們詢問。鄰居們都說不是自己做的。
在這之後,謝端在雞鳴時就出去,太陽剛出來時又悄悄回來,在籬笆外偷看,看到一個少女從水缸里出來,到灶下生火。
飄然離去
謝端看得真真切切,連忙飛快地跑進門,向正在燒火煮飯的年輕姑娘追問真情,水素女說道:「天帝派我下凡,專門為你燒火煮飯,料理家務,想讓你在十年內富裕起來,成家立業,娶個好妻子,那時我再回到天上去復命。
可是我的使命還沒完成,卻被你知道了天機,我的身份已經暴露,就算你保證不講出去,也難免會被別人知道,我不能再呆在這里了,我必須回到天庭去。」謝端聽完神女的一番話,感謝萬分,心裡很後悔,再三盛情挽留水素女。
水素女主意已決,臨走前,水素女對謝端說:「我走以後,你的日子會艱苦一些,但你只要干好農活,多打魚,多砍柴,生活會一天一天好起來。
我把田螺殼留給你,你可以用它貯藏糧食,能使米生息不盡,殼里的稻穀都不會用完。」正說話時,只見屋外狂風大作,接著下起了大雨,在雨水空濛之中,水素女講完最後一句話飄然離去。
感恩神女
感激神女的恩德,特地為她造一座神像,逢年過節都去燒香拜謝。而他自己依靠勤勞的雙手和神女的幫助,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起來,幾年之後,他娶了妻子,並向仕途發展,中舉當上縣令。
謝端為了感謝水素女,立了廟,就是今天的素女祠。
7. 《田螺姑娘》的作者是誰
《田螺姑娘》的作者是干寶。
田螺姑娘是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後記》卷五。
故事講天帝知道謝端從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見他克勤克儉、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幫助他。四川省射洪縣螺湖也有流傳,故事情節類似。
農夫拾田螺
從前,有個孤苦伶仃的青年農民,靠給地主種田為生,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勞動。一天,他在田裡撿到一隻特別大的田螺,心裡很驚奇,也很高興,把它帶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