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太平天國軍隊圖片
這是《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原作第9章所附、中文版插圖部份的一張插圖,題名為「韃靼騎兵在湖口潰敗圖」,是為第9章中敘述的所謂呤唎親歷的1860年太平軍在江西湖口大破清軍之戰的附圖,因為呤唎說太平軍中也有許多騎兵,所以不能以兵種來區分,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所附的另一張「太平軍作戰圖」中,太平軍的衣飾和旗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幾乎完全由紅黃兩色組成,眾所周知太平軍軍旗雖然分五色,但實際上黃旗的使用率遠高於其他各色,「太平軍作戰圖」中的旗幟是清一色的黃旗,而那副「韃靼騎兵在湖口潰敗圖」中右側的軍隊的服飾和旗幟幾乎不沾黃色,兩面旗幟都是白底,因此更像是清軍,左邊以紅黃色為主的應該是太平軍。
不過,這一戰本身卻極有可能是向壁虛構出來的,雖然羅爾綱先生曾在為《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撰寫的前言中肯定這一記載的史料價值,認為它「補充了忠王自述關於西征進取路線的闕略,而且對向東流、彭澤、湖口挺進這一戰役,給我們提供了極為可貴的研究資料」,但之後相繼有一些學者對相關記載提出質疑,並通過多方考證得出呤唎的記載「純屬虛構」的結論,如茅家琦在《一八六O午太平軍圍攻湖口之役》一文中說:「我個人認為呤唎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第九章中有關太平軍攻打湖口縣的過程,日期和主帥的記載是錯誤的。同時,人們也有理由懷疑那幅彩色插國《韃靼騎兵在湖口潰敗》的真實性」,酈純在《太平天國軍事史概述》中說,「呤唎關於這一戰役的記載可以肯定是虛構的,那幅插圖自然也毫無價值可言……呤唎關於此事的記載可以說荒謬之極,嚴重地影響了他的書的價值。」茲將兩篇考證原文附上,以供參證:
http://tieba..com/f?kz=734120187
(點擊圖片可放大觀看)
B. 為什麼太平天國男人的發型不採用清以前漢族人的發型
李世賢(1834-1865)廣西藤縣新旺村人,是李秀成的族弟,在太平天國,李世賢是個十足的晚輩,當然也是後起之秀。
直到為了救援陳玉成的安慶,配合實施圍魏救趙之計,突入江西,調湘軍離開安慶,但李世賢主力都放在浙江,和李秀成一樣,私心作祟,裝模作樣的攻擊江西,主要目的還是自己去籌糧,最後湘軍沒有上當,李世賢和左宗棠在江西樂平大戰一場,損失了近萬人,當然安慶也丟了,英王陳玉成也敗亡了。
後期的李世賢在對待洪家王朝的態度上和李秀成決然相反,李秀成是一個矛盾者,明知道洪秀全的家天下末日快了,自己還不斷的姑息部下叛變做鳥獸散,但是又下不了和洪秀全決裂的決心,心裡想著保全忠王這個榮譽,所以他一直是充滿矛盾的,就算最後和天京共存亡時刻,也不忘背著滿身的金銀財寶逃逸,不然怎麼會被貪財的刁民出賣。
C. 太平天國領袖們的長相
太平天國時代據說是從頭巾看地位,甚至不能帶錯頭巾,帶錯砍頭,他們都是從顏色上來分辨的。太平天國建立後就開始實行一夫一妻,等改變時代的重要決策。
要是說這幾位領袖們具體長什麼樣子我還是真不清楚,因為畢竟活的時代不同,也沒有見過他們的真人,都是在電視劇通過演員們的出演還有歷史記載中想像出來的,不過就算不是很清楚的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子,我們只要知道因為他們的付出而給我們的歷史才會有這么大的改變。
D. 太平天國之魂,帶著五歲兒子與清軍談判,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天平天國名將,他是太平天國中最為完美的男人,被喻為太平天國之魂。他十六歲出山,十九歲統領千軍,二十歲封王,三十二歲死於成都。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迸發出奪目的亮光,他就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
1856年3月,石達開再次擊敗湘軍,不久又攻破江南大營,至此石達開解除了清軍對天京的三年包圍之勢。1856年9月,太平天國內部發生內訌,東王楊秀清被殺,石達開聞訊後立即趕回天京。因為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被其加害,連夜逃離天京。轉戰大江南北。1865年5月,石達開率軍進入四川,來到大渡河西安的紫打地(今石棉縣安順場)。
石達開剛到大渡河時,清軍在兩岸沒有設防,大渡河的河水也沒有漲水。正常情況下,石達開應該立即率領部隊渡過大渡河,再找一個地方修整。因此紫打地是一個絕境,一旦遭到敵人包圍後果不堪設想。
E. 石達開為何被譽為太平天國第一奇男子
自1851年起,在中國的南方爆發了一場浩浩盪盪的農民運動,即太平天國運動。如野火燎原般,這場運動迅速蔓延,從廣西到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等,席捲了大半個個中國。最後定都天京,與清政府抗衡了十餘年。自古時勢造英雄,今天筆者暫且拋開這場運動本身不談,僅來說說那段時期出現的一個英雄豪傑。他就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被後人譽為太平天國第一奇男子的男人。
那麼石達開「奇」在何處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說起。
其一,年少得志。「幼年喪父,無兄弟。八、九歲起獨撐門戶,務農經商之餘,習武修文不輟。奔走江湖,廣交江湖豪傑」在他16歲的時候,33歲的洪秀全和32歲的馮雲山來到石達開所在貴縣拜訪,邀其共圖大事。三年後,也就是1851年,其領導發動金田起義,正式拉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時年19歲。而後,20歲被封為「翼王」,成為太平天國的主要首領之一。軍事上,先有「水陸洲大捷」,重創清軍,攻佔合肥,迫名將江忠源自盡。後又在湖口、九江先後大敗曾國藩的湘軍,逼得曾國藩跳水自盡。更加難得的是,其功成後不像其他領導者如洪秀全、楊秀清等貪圖享受,他的品行沒得說。如此少年英雄自然讓人稱奇。
其二,拒絕承認洋人不平等條約。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英國人派人打探其國策與對待外國人的態度,當時負責接見的正是石達開。其從容回答了英國人提出了三十多個問題,並堅定的稿紙:「太平天國願意和各國友好,可以互相通商,但必須遵守法令。太平天國不承認清政府跟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正是如此,加上太平天國在諸如通商、傳教等方面的政策,洋人絲毫占不到便宜,隨後慢慢轉而支持清政府。要知道,在你根基未穩之時,一般來說肯定是去爭取所有能爭取的力量,至少不能樹立敵人。就比如說香港租約,一直執行到條約約定的時間。這又是一奇。
其三,凌遲處死,不動如山。天京事變發生後,太平天國領導層分崩離析。石達開率軍出走,最後在四川大渡河一帶被陷入絕境。石達開為保全三軍將士,與四川總督駱秉章談判,甘願被擒(可惜後來駱秉章背信棄義,太平軍依舊全部戰死)。隨後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受審,並被判與凌遲,時年32歲。他被割了一百多刀,卻至死未出一聲。「三人自就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
石達開死後,他的事跡成為了傳奇,在湘鄂川黔間流傳開來。附上一首石達開的小詩,可見其豪邁氣概:
「千顆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頭。五嶽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
毛主席曾評價其:「太平天國第一英雄,惜天不佑豪傑,此乃真正中國人」。
F.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中,受贊譽最多的人,他到底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石達開算是太平天國中的一位重要將領,受到贊譽最多,這是因為他的神武勇猛,並且能夠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可謂是政績斐然啊。
在1856年,太平天國內部發生矛盾,這時的石達開由於勸阻無效,無奈逃出根據地。之後他在安徽舉兵,要求洪秀全為自己所做錯的事情負責,面對這樣的壓力,洪秀全只能答應。這樣一來,石達開就算是平息了內亂。在石達開的安排下,太平軍逐漸振奮起來,奮起反擊。
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他的人生雖然很短暫,卻照亮了太平天國的整個世界。
G. 太平天國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是好是壞
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是好是壞這個問題要具體的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帶來的影響。那麼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是什麼呢?
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教訓一:首先太平天國運動沒有一個自始至終貫穿始末的政治綱領。太平天國運動沒有能夠提出一個吸引人的政治綱領,並且為了這一政治綱領奮斗始終,雖然曾經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但是並沒有能夠貫徹始終,最終建立起的還是一個封建的皇權制度,正是由於政治綱領的不明確,所以導致了其政策上的不連貫,特別是在建都天京之後,對這些政策的貫徹不徹底。這樣就使得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去了民心,失敗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
太平天國運動教訓二:太平天國運動沒有形成統一的指揮系統,權利比較的分散。太平天國在天京建都之後不久就發生了內訌,楊秀清逐漸開始了奪取最高統治權利的歷程。而太平天國內部的權利都掙一直都沒有中斷過,這些權利的爭斗最終使得太平天國運動走向了失敗。
相對的清政府圍剿太平天國運動的清軍卻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曾國藩的有力的統一領導是使得太平天國運動走向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太平天國運動教訓三:太平天國運動戰略上的失誤是導致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太平天國將無法統御的將領分派去進行北伐和西征,這是一個巨大的戰略性的錯誤,最終北伐和西征都以失敗告終,這對於太平天國運動來說是巨大的損失,這種兵力上的分散,是太平天國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總而言之,太平天國運動性質上是一場農民起義戰爭,由於農民本身的局限性,無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成功領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H. 太平天國第一奇男子石達開為何被凌遲處
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率領隊伍出走。
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多次轉戰江西、湖南、安徽,准備尋找入蜀的通道。但屢次失敗,未曾得手。
1859年7月,石達開再次率領隊伍回到太平天國起義的根據地廣西。石達開從離開天京一路走來,到底有多少人馬跟隨呢?
據史料記載:石達開離開天京走到安徽六安時,手下「官員、兄弟約有六、七萬人」。石達開一路南下轉戰,在寶慶之戰失敗後,沿途招納士兵十餘萬人圍攻廣西首府桂林。
石達開回到廣西故地,按理來說憑藉手下十餘萬之眾,在廣西立足打開一個新局面是不成問題的。然而,石達開轉戰廣西,卻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在廣西發生了三次致命的部隊離散事件,三次事件直接導致了石達開隊伍元氣大傷,為日後戰敗被殺埋下了禍根。
自1851年起,在中國的南方爆發了一場浩浩盪盪的農民運動,即太平天國運動。如野火燎原般,這場運動迅速蔓延,從廣西到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等,席捲了大半個個中國。最後定都天京,與清政府抗衡了十餘年。自古時勢造英雄,今天筆者暫且拋開這場運動本身不談,僅來說說那段時期出現的一個英雄豪傑。他就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被後人譽為太平天國第一奇男子的男人。
那麼石達開「奇」在何處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說起。
石達開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初封「左軍主將翼王」,天京事變曾封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軍民尊為「義王」(本人謙辭不受)。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英勇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有關他的民間傳說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表現出他當年深得各地民眾愛戴。
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達開莫屬。他不僅是一位形象很陽光的大帥哥(時人曾贊其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頗富文韜武略,而且是當時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其短暫的人生(卒時年僅32歲)迸發出許多閃光點,照亮了太平天國本來乏善可陳的歷史天空。
石達開是廣西貴縣(今貴港)人。生於農家,雖自幼喪父,飽經磨難,但少年時勤於耕讀,頗知詩書,尤喜孫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馮雲山至貴縣訪石達開,邀其共圖大事。太平天國史志謂之「訪石相公」,以「三顧茅廬」喻之。16歲的石達開就這樣走上了反對滿清腐朽統治的革命道路,並成為革命組織的核心領導人。
由於石達開深得人心,在一路流竄過程中,各地太平軍將士從者雲集,到廣西時已有十萬大軍。石達開在廣西待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廣西太窮,養不起自己這么多軍隊。終於想明白了只有北上四川,學劉備、王建、孟知祥,做個四川王,然後北伐中原,以圖天下。
也許造化弄人,石達開沒有劉備那麼好命。劉備前半生東奔西走,到處投靠,卻無立足之地。直至遇到孔明提出《隆中對》,明析跨荊連益,三分天下之目標。並因一系列因緣際會,終於取得西川,三分天下有其一。
1860年,5月,慶遠地區,石達開的手下對當地的少數民族展開大肆屠殺,拆毀百姓房屋來燒火做飯,看到有剃發的百姓就取其性命。這一連串的舉動使得石達開大失民心,只得放棄慶遠而下廣西。6月,石達開籌糧失敗,手下數萬人投降清軍。
1861年初,余成義等人叛變,全部歸順清軍,至此,石達開的十萬部下所剩無幾,戰鬥力也大大下降,最後率領幾萬人由貴州借道入四川。
太平天國的覆滅,如果將罪責歸在石達開的出走之上,說石達開分裂天國,這種說法是偏頗和有失公允的,也是對一代英雄的玷污。
I. 20歲成為太平軍領導人,若他不死,中國人就不會被鴉片打敗,他是誰
清朝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敗的一個王朝,其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起義運動。而其中就有一項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中有一位英雄,20歲便成了領導人之一,如果他不死,也許情況會有所變化,這個人就是石達開。
19歲的他,不惜把家裡資產全部變賣,充當軍費,統領千軍萬馬參加金田起義,這時他被封為左軍主將。次年,太平天國建制,由於石達開偉大功績,洪秀全封他為「翼王五千歲」。不過後來的太平天國慢慢走下坡路,這石達開也是被排擠。
後來盡管石達開在努力打擊鴉片的傳入,但是無奈這威脅到了國外勢力的利益,於是英國聯合清政府開始打擊太平天國勢力,石達開也在32歲被俘虜。如果他不死,也許結果會不一樣吧。
J. 太平天國四位降清將領,一位無奈,一位光榮,一位可恥,另外一個呢
要說就是程學啟了吧,這位降將名氣不大,所以就沒有引起過很多的熱議,這個人是被層郭范偷偷招降的,畢竟投降要看怎麼說了,說好了就是棄暗投明,說不好就是賣主求榮,而他的事情被太平軍發現了,一家老小都被殘忍地殺害了,可是說就不算恥辱了,甚至人家還在對英法的戰爭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也算是比較光榮的一位了。
而丁汝昌算是最光榮的一個了, 太平天國根本就沒有給他發揮才能的機會,於是他果斷地投靠了清軍,在這里他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機會。不久之後他便是海軍的領頭人了,英雄鄧世昌還是人家的部下呢,而他也英勇戰死,被列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