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拜佛的正確步驟姿勢,最好有圖片
幫你整理好了。詳如下:
禮佛分解
禮佛是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並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拜墊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第二、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左掌仍舉著不動,右膝先跪下。
第三、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上角,左膝隨之跪下。
第四、右掌移到拜墊右上方,與左掌齊平,額頭向下磕頭,觸碰拜墊。
第五、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想像雙掌承接佛陀的雙足,是為「翻掌接佛」。
第六、兩手在曲指反轉,仍按於拜墊之原處;頭離拜墊由伏而起;右掌移於拜墊之中心。
第七、左掌離拜墊,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拜墊),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
第八、拜前、拜畢後均有一禮,名曰「問訊」,以拇指、食指相抵直舉,其餘三指互搭,稱為「毗盧印」,舉至眉心。然後合掌結束。
⑵ 文章游佛寺被偶遇,怒瞪偷拍鏡頭,網友曝他拜佛時哭了,你怎麼看
近日,有網民在社交網服務平台公布了一系列照片,表露在浙江紹興市的大佛寺巧遇知名演員文章。從曝出的相片來看,文章跟好多個盆友一同亮相大佛寺,有男有女,不知道之中是不是有前不久曝出的新感情?文章與馬伊琍在2019年7月官方宣布離異,兩個人分手做朋友,一同養育兩個女兒。
![](//www.embroiderysources.com/images/loading.jpg)
⑶ 拜佛燒香的手勢圖片燒香時的正確手勢
每當到了寺院都會生起一份庄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燒香拜一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那麼拜佛燒香的手勢圖片,燒香時的正確手勢!
拜佛燒香的手勢圖片
1.雙手將香舉到眉毛的高度,雙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香尾端對准自己的眉心。香的頂端對准佛像。
2.保持這個姿勢,心中默念:自己問候的這位佛菩薩的名號。比如「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對佛菩薩行注目禮。默念上香偈:「願此香雲,普遍十方。供養三寶,護法龍天。普薰眾生,同入佛智」
3.然後,把香插到香爐中。再返回佛前,於佛兩邊的拜墊(蒲團)上跪下,合掌向佛訴說心中要說的話。然後三拜。起身問訊,再離開,專業佛寺工作人員則可在念完上香偈後持香離開,把香插在指定的地方。如出食台,往生殿等。
錯誤的上香方式:1.舉著一大捆香一起燒,認為香越多越好
2.燒特大型號的大粗香
3.上香時雙手像作揖般,於胸前上下晃動
4.用嘴吹香,聞香的味道
5.認為不同的香有不同的用處,比如發財香、學業香
![](//www.embroiderysources.com/images/loading.jpg)
燒香拜佛的六種講究1.首先,我們供香之前最好要先洗手,以表虔誠。燒香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香燒得越旺越好。燒香的時候一定要雙手捏舉香,然後要高過頭頂。然後恭敬禮完後,就可以把手中香置於香爐中。看你所想所願,可以暗自默念以貢。
2.當要舉香時,手如問訊的之狀。兩手之食指及中指夾著香腳,兩大拇指抵住香腳之尾端。記得香要拖穩,也不要太用力,然後將香平舉至眉間,與眉平齊,兩目凈觀佛像庄嚴,接著觀想與佛相應。記得眼觀鼻,鼻觀心。用i的虔誠心,想你所想,心中所求。
3.然後要注意的就是磕頭,磕頭的講究主要是步驟,有的人一陣急匆匆的猛磕頭。其實按佛家的標準的姿勢,應該是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這個時候就要按合十禮儀,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然後在高舉過頭頂,在向下時至嘴邊停頓,然後方可許願,默念心中所想所願。
4.禮拜時候最好要再攤開雙掌時,左掌先下到蒲團,用手掌有三個步驟,以左掌為先,往蒲團靠中間一些,然後在到右掌向下,第三步驟左右掌能並其後,在掌心向上上身拜倒。手往蒲團前方放,頭在向下磕。心中默念,所願讓你事事如意。
5.注意燒香的時候周圍不要有人打擾,這里說的打擾是不要竊竊私語,要有誠心,不要與他人邊說話,邊燒香。這也是燒香的講究之一,也不要對任何佛像指指點點。不可說不恭敬的話,不管如何,既然燒香拜佛,就要有恭敬心,虔誠心。如有燒香時候需要跪蒲團,那就需要注意,不要跨過蒲團,這在佛家被視為不敬之意。
6.最後一點就是香的數量了,燒香的講究,傳統習俗中,有說,一般一炷香代表一心一意,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香為兩輩人祈福,九炷主要是為三代人祈福。且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的意思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等燒完香再叩頭,不過一般尋常拜佛一炷香或三炷香為宜,現在大部分寺院以環保為主,都是一炷香或三炷香方可。
⑷ 男人燒香拜佛的禁忌
這個男人燒香拜佛的禁忌一般是有:
一、燒香燒香,這個香很重要;不要選擇劣質香拜佛;這樣有悖佛法,反而不得如願的。一般是選擇天然香燒香拜佛才能感應佛陀加持庇佑的。這個建議到無相銅爐官網一對一定好點的天然香供奉為好。
二、在我們燒香拜佛的時候,先取三炷香,在燈火中點燃,切記要一次性點燃,然後拿在手裡,再走到香台之前。面對著佛像,恭敬的站好,兩只手舉像,用虔誠的心向佛。舉香的時候,手如問訊狀。兩手之食指及中指夾著香腳,兩大拇指抵住香腳之尾端。香要拖穩。
三、我們在拜佛燒香的時候,最主要的事要心中有佛,要抱著一個虔誠向佛的心燒香,這樣自己心中所想之事才回實現哦。
此外,想要更得佛加持護佑,可以戴佛吉祥物在身,保佑吉祥平安的。這個可以同時到無相銅爐定適合的無相吉祥佛吊墜即可。
⑸ 普陀山三大寺拜佛順序應該是怎麼樣的
普陀山的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按照三大寺的順序拜佛是比較好的,先普濟寺,再法雨寺或慧濟寺。南海觀音也是一定要去的。
⑹ 燒香拜佛有什麼講究燒香拜佛的講究及禁忌
燒香拜佛有什麼講究?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燒香拜佛的講究及禁忌。下面抓緊時間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燒香拜佛有什麼講究 ?
在現今的社會中,信佛的人越來越多,而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一些重要節日,很多人都會到寺院上香禮佛,來祈求平安幸福,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
今天就說一下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的話,應該注意哪些上香的禮儀?
一、進門寺廟里會有許多道門,普通人進門只能走左邊的那道門。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邁得越大越好。
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因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之上。
登臨第1和第6個台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
二、拜佛許願拜佛前,先要凈手。香不能叫「買」叫「請」。
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先燒香再叩頭,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香火旺盛嘛。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
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姿勢: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注意,這個雙掌合十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三、上香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再舉香齊眉,之後,放下如動作:
開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第二支香插右邊,第三支香插左邊。
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
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
要是上檀香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後放進香爐。運勢不好加大師微信(nxzfs68),助您安居樂業,內修涵養,增添財運!
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
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燒香就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四、燒香注意事項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在大雄寶殿也可。
1、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2、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3、上香後禮拜,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
4、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5、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6、女性朋友來例假時候千萬不要去上香,切記。
7、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便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
8、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
9、心要虔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以隨口胡亂許願,因為許願一定要還願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願。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麼供養,然後又拋到腦後。所謂做人應該會有言必踐吧。
10、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過蒲團,因為會給人一種不庄嚴的感覺,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11、許願是要還願的,如果沒許願光是拜,就不用。
燒香拜佛有什麼講究?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燒香拜佛的講究及禁忌。下面抓緊時間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燒香拜佛有什麼講究 ?
在現今的社會中,信佛的人越來越多,而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一些重要節日,很多人都會到寺院上香禮佛,來祈求平安幸福,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
今天就說一下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的話,應該注意哪些上香的禮儀?
一、進門寺廟里會有許多道門,普通人進門只能走左邊的那道門。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邁得越大越好。
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因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之上。
登臨第1和第6個台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
二、拜佛許願拜佛前,先要凈手。香不能叫「買」叫「請」。
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先燒香再叩頭,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香火旺盛嘛。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
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姿勢: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注意,這個雙掌合十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三、上香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再舉香齊眉,之後,放下如動作:
開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第二支香插右邊,第三支香插左邊。
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
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
要是上檀香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後放進香爐。運勢不好加大師微信(nxzfs68),助您安居樂業,內修涵養,增添財運!
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
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燒香就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四、燒香注意事項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在大雄寶殿也可。
1、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2、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3、上香後禮拜,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
4、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5、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6、女性朋友來例假時候千萬不要去上香,切記。
7、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便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
8、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
9、心要虔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以隨口胡亂許願,因為許願一定要還願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願。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麼供養,然後又拋到腦後。所謂做人應該會有言必踐吧。
10、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過蒲團,因為會給人一種不庄嚴的感覺,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11、許願是要還願的,如果沒許願光是拜,就不用。
⑺ 為什麼現在去廟里燒香拜佛的大多是年輕人
現在去廟里燒香拜佛的大多是年輕人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壓力大,另一個是從眾心理,具體分許如下:
![](//www.embroiderysources.com/images/loading.jpg)
(7)年輕的男人拜佛圖片擴展閱讀:
拜佛忌禁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其實一支即可,心誠則靈。製作香需要砍伐很多樹木的。
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