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腳的骨骼結構圖,清楚點的。
腳骨骨骼結構圖如下: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7塊,屬短骨。分前、中、後三列。後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跟骨後端隆突,為跟骨結節。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內下方隆起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體表標志。記憶7塊跗骨名稱及排列的口訣是:上距下跟距前舟,舟前三楔外伴骰。
2、跖骨: 5塊,為第1-5跖骨,形狀和排列大致與掌骨相當。
3、趾骨:共14塊。足母趾為2節,其餘各趾為3節。形態和命名與指骨相同。
(1)男生正常人腳足弓圖片擴展閱讀:
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作用及易發病症:
1、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體直立、步行及負重時重要的裝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
2、跖骨位於足的前部,其基底部與楔骨、骰骨組成跖跗關節,跖骨頭是負重區域。任何損傷造成跖骨骨 折,如不能解剖復位,可能發生嚴重並發症。
3、趾骨之間為關節囊及韌帶連接,是除踝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部位,又由於位於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病因多為直接暴力損傷,如重物高處落下直接打擊足趾,或走路時踢及硬物等。重物打擊傷常導致粉碎骨折或縱形骨折,同時合並趾甲損傷,開放骨折多見。踢撞硬物致傷多發生橫形或抖形骨折。
2. 腳的這個部位叫甚麼(有圖)
你是不是平腳板,正常人腳底是有一個弧度的,起的緩沖作用,若是沒有的話,就會出現腳底板疼。
3. 弓型足和扁平足有什麼區別
1、腳型不同。檢查病人足部,見足前後彎曲,足弓特高,足趾在跖趾關節部向背側屈曲而呈爪形。病人站立時,可見其足底中部始終不能著地,在病人內踝至第1跖骨小頭內側劃一連線,正常應通過舟骨結節,此時舟骨結節上移,即為弓形足。
扁平足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畸形。
2、含義不同。弓形足又稱「爪形足」、「高弓足」,將人腳底板比作弓,本徵常見於下肢神經麻痹、遺傳性共濟失調和脊柱裂等。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
3、影響不同。很多平足者特別是兒童平足沒有症狀,也不需要治療,只有少部分兒童平足可能會逐漸引起整個身體體態的變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並足部骨結構異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聯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歲以上的女性較多。
有症狀的成年人繼發性扁平足稱為成人獲得性平足症。引起繼發性足弓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如關節退變、創傷、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神經性病變、腫瘤、脛後肌腱功能不全等。
4. 如何判斷自己的足弓類型
1、首先了解一下足弓類型的類型:正常足弓、高足弓、扁平足弓(低足弓),具體如下圖示:
5. 平底足是什麼樣的 求指教,有圖片的好理解點,謝謝。
足弓是人類特有的解剖結構,系適應長期單一站立及行走的需要演變而來的,由於人的生活方式及所處的環境不同,正常人足弓的高低不一,足弓低平者並不是造成平足症的原因,只有某些原因致足骨形態異常、肌肉萎縮、韌帶攣縮或慢性勞損時才形成平足症(the flap foot)。
扁平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後天獲得的。兒童的足弓常常在4~6歲形成,大部分兒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成人平足可以是兒童平足的延續,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繼發引起,導致足弓塌陷造成的。有症狀的成年人繼發性扁平足稱為成人獲得性平足症。
引起繼發性足弓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如關節退變、創傷、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神經性病變、腫瘤、脛後肌腱功能不全等。
(5)男生正常人腳足弓圖片擴展閱讀
症狀體征
1、姿勢性平底足即發病初期,足弓外觀無異常,僅在站立和行走過久後感足部疲乏、酸痛,足底和足背浮腫,一般經休息後可完全消失。
2、痙攣性平底足即發病中期,由姿勢性平底足發展而致,主要表現為腓側肌群痙攣,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下塌,疼痛加重,行走和站立均不能持久,經休息後不能完全緩解。
3、強直性平底足即發病晚期,由以上2種類型處理不當發展而來。痙攣的腓骨肌發展為強直,足骨間韌帶亦強直,使足固定在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消失,行走及站立困難,疼痛卻減輕。由於足的正常功能消失,不能吸收震盪力,可出現腰及下肢其他關節創傷性關節炎而致疼痛。
6. 扁平足外形與正常足有何差別足弓對人體的意義是什麼
扁平足大部分是先天性的,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有的成年人,在青年時期沒有扁平足,但是成年以後就出現了,這就需要考慮在兒童時期,扁平足的延續,也需要考慮外界的傷害造成的。有扁平足的人,與正常的腳相比,有這些不同,比如說走路的時候,正常的腳,走路的時候,不會有疼痛感,但是扁平足的人,走路的時候會有很強烈的疼痛感,稍微踩一點距離,腳就很痛。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7. 足弓位於腳的哪個位置
足弓是足的跗骨,蹠骨借韌帶、肌腱共同組成的一個凸向上方的弓形結構。
足弓可分為前後方向的縱弓和內外方向的橫弓。縱弓又可分為內側縱弓和外側縱弓。內側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塊楔骨及第1~3蹠骨構成。此弓較高,有較大的彈性,故又稱彈性足弓,起緩沖震盪的作用。外側縱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構成。此弓較低,彈性較差,主要與維持身體直立姿勢有關,故又稱支持弓。弓橫弓由三塊楔骨、骰骨及蹠骨的後部構成。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頭,向後傳向跟骨,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
的每隻腳上具有26塊骨頭。33個關節,20條大小不同的肌肉,並有114條堅強的韌帶,以及無數靈敏的神經與豐富的血管。
人的足底,存在著幾乎所有體內臟器官的反射區。足底連結著人體的12條經絡中,最為重要的其中6條:即脾經、胃經、膀胱經、腎經、肝經及膽經。故有:「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鏡子」之說。足底處在人體末端,因遠離心臟而供血不足,故反復刺激按摩足底則可促進血液流暢,加強人體心臟泵的作用。故此,足又被稱之謂:人的「第二心臟」。
8. 人的腳型分幾種(盡量帶圖)
人類的腳趾依據長度可以分為埃及腳、羅馬腳、希臘腳這3種。
1.希臘腳又稱莫頓趾,一種常見的足前部異常,莫頓趾的主要特徵是第二腳趾比大腳趾更長。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相比,長度小於正常的比例。這種畸形會導致多種傷害如背痛、腰痛,骨盆不正等。
產生這些病症的可能原因是足前部的穩定性變差,突出的第二跖骨獨自承擔前部的力量,以第二跖骨和足跟形成的二點支撐,遠不如第一、第五跖骨和足跟形成的三角形穩定。
其中第2根腳趾長度比其他4根腳趾長的就屬「希臘腳」,擁有這種腳型的人通常四肢修長,幾乎都出正帥哥妹。
(8)男生正常人腳足弓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人大部分都是第二根腳趾長的希臘腳。」蔣青對記者說,其實每一種腳型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優缺點差別。「因為腳的主要功能是承重和具有一定的彈跳性,而腳趾作為一個小部分,在承重和彈跳力方面承受的功能很小,所以,不同腳型的人,並沒有明顯的優缺點之分。」
從埃及腳可分出盎格魯撒克遜腳型,即腳掌往後漸窄,後跟也窄、日耳曼腳型,即前腳掌明顯大,後跟窄。波羅的海腳型即埃及腳中足跖和後跟較寬的一個變種,多見於波羅的海東岸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