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行孫奇醜無比,為什麼他能娶到封神里最美的女人
土行孫非常丑,鄧玉嬋非常漂亮。這兩個人在普通人眼裡是不相稱的。然而,在《封神演義》中,兩個人非常的相愛。土行孫被殺後,鄧玉嬋非常生氣,為丈夫報仇。兩人在一起的原因是鄧九公用了一個美人計來贏得土行孫。盡管土行孫長得很醜,但他並不是出身貧寒。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懼留孫的徒弟,不僅知道如何逃離這片土地,而且也沒有珍貴的仙繩。他一出山就抓住了查娜和黃天華。鄧九公迷戀上了土行孫技術。
第四甜言蜜語加上漫長的日子,日久生情。土行孫得了鄧蟬玉之後,發揮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對鄧嬋玉又哄又騙,讓鄭嬋玉心生憐惜,再加上土行孫本領高強,曾經活捉過鄭嬋玉,又讓鄧嬋玉心生羨慕。天長日久,鄭嬋玉也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
⑵ 封神英雄榜女演員圖片
陳怡真飾太姒
簡介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
⑶ 姜子牙竟是周代女子的名字,我們熟知的姜子牙該怎麼稱呼
可以稱姜尚、呂尚、姜太公、太公望。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
姜子牙出生時,他的家道便已經落沒,所以姜子牙在年輕的時候,便做過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什麼事情都做過,但是他依舊努力學習,在宰牛的閑余之時,他會看書。
姜子牙的一生十分坎坷,但卻又轟轟烈烈,縱觀姜子牙的一生,他在軍事上,政治上,都對齊國有著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在軍事上,他被後人稱之為兵家的鼻祖,他為齊國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姜子牙的半生都十分貧寒,都未遇到明主,但是他能夠動心忍性,把握好時機,最終遇見一明主姬昌,於是他全心全意輔助扶姬昌。
⑷ 姜子牙簡介 姜子牙老婆是誰
姜尚,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因此得呂氏。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封神英雄榜》中姜子牙的老婆馬氏被取名為馬招娣,事實上這個人物是虛構的,真正的姜夫人可能姓姬,張光直先生說姜姓和姬姓是對偶婚的部落聯盟。姜姓可能是上古中國最有權勢的部落之一,他的成員會取一個東漢以前都沒有出過名人的馬姓,那簡直是不可能的。
封神榜里,姜子牙的夫人為馬氏,是宋異人做的媒,一開始姜子牙不思賺錢養家,成天釣魚念書,此婦勢利,對姜子牙不滿而自願提出離婚。子牙同意,後未再娶,待子牙功成名就,馬氏十分後悔,上吊自盡,子牙多少念舊情,封她做了掃帚星。
姜太公,即姜尚(史稱太公望;史書皆稱呂尚、呂望;俗稱姜太公、姜子牙),為炎帝之後本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為堯帝四岳,在舜帝時為秩宗,典朕三禮,佐大禹平水土功勞很大,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為呂侯,被賜姓姜,封於呂地(位於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王村鄉董營村,姜子牙就出生在董營村),並建立諸侯國呂國。為呂氏始祖,後世從其封氏(根據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稱氏的規定),故曰呂尚。享齊國祀者必呂氏,故史記雲: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二十六年康公卒,呂氏遂絕其祀。
相傳姜尚的先世為貴族,故為呂氏,曰呂尚。姜子牙家道中落,至姜尚時已淪為貧民。為維持生計,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
當時,正是東方大國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倡行仁政,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社會清明,人心安定,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於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於磻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釣時,恰遇到此游獵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
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通曉歷史和時勢,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說:「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意思是,要治國興邦,必須以賢為本,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註:傳說姜尚本是處士,為逃避殷紂的暴政,隱海濱。又說他曾事紂,因紂無道而離去,游說諸侯,無所遇而卒歸周文王。還有的說他曾屠牛於朝歌(殷都,今河南淇縣),賣飲於孟津(今河南盂津以北);或說他年老窮困,隱於渭濱,以漁釣於周文王,文王載與俱歸,立以為師。以上所說歸周的途徑雖不同,但歸周大事的核心人物則是肯定的。不久,商紂王懷疑周文王欲圖謀商之天下。遂將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監獄里。於是姜尚、散宜生廣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寶,獻給紂王,贖出了文王。文王歸國,便與姜尚暗地裡謀劃如何傾覆商朝政權。為此,姜尚策劃出許多兵家謀略,由於這個原因,後人言及兵家權謀都首推姜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稱鼻祖。
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對內,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孫承襲,作為俸祿等經濟政策,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打下了滅商的經濟基礎。對外,表面上堅持恭順事殷,以麻痹紂王,暗中實行爭取鄰國、逐步拉攏、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在姜尚的積極謀劃下,歸附周文王的諸侯國和部落越來越多,逐步佔領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屬地,出現了「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的局面,為最後消滅紂王,取代殷商,創造了條件。周文王死後,周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
⑸ 嫁給了海神,出嫁時特意避開姜子牙,改變姜子牙命運的美女是誰
庄姜 ,雖然這是一個讓大家都非常嚮往的美女,但是她的命運也不是特別的好。
⑹ 姜子牙中那個紅衣女子是誰
由程騰、李煒執導的動畫電影《姜子牙》將於國慶期間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姜子牙從「迷失自我」到「頓悟自我」的成長過程。而《姜子牙》中的紅衣女子是蘇妲己。
電影《姜子牙》裡面通過姜子牙之口來訴說蘇妲己的悲慘命運,這其實是對歷史真實的一種「還原」。在歷史上,雖然確有蘇妲己這個人物,但是她不是「狐妖」,甚至也不是「禍水」,她只是一個被暫時寵愛的「戰利品」而已。
作為「戰利品」,其地位註定是「卑微」的,其命運註定是「悲慘」的。歷史上,殷商末代君主帝辛是「自殺身亡」的,而蘇妲己則是被周武王所殺。
在戰國時期,蘇妲己已經是一個「禍水形象」。後世的劉向、許仲琳等人也把蘇妲己塑造成「狐妖形象」,這和《荀子》書里記載的「禍水形象」密切相關。這意味著,許仲琳在《封神演義》裡麵塑造的「狐妖形象」,以及《荀子》書中所記載的「禍水形象」,實際上也都是蘇妲己「歷史形象」的一部分。
⑺ 封神榜十大美女
瑤池金母、女媧娘娘、金靈聖母、雲霄、無當聖母、龜靈聖母、碧霄、瓊霄、龍吉公主、石磯。
《封神榜》是1990年由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聯合出品,由郭信玲執導,冰夫、顧漢昌、歐陽宇平、余又晨編劇,傅藝偉、藍天野、湯鎮宗、達奇、張曉林、徐婭、何威、王正偉等聯袂主演的古裝神話歷史劇。
該電視劇講述了商末時期,由於紂王得罪女媧、殘暴無道,寵信妖女妲己,苦害生靈;周文王順應天時,招兵買馬,聘請姜子牙出山討伐紂王,最終推翻商王朝的神話故事。
該劇於1990年在中國大陸首播。
劇集評價
1990年版的《封神榜》已成為經典之作,該劇在服裝、神怪造型上都開風氣之先。劇中紂王頭戴金箍,身穿短裙,露出小腿的造型,儼然是古羅馬時尚風潮的一次中國化嘗試。而很多觀眾對於「炮烙之刑」、「酒池肉林」、「姜太公釣魚」的認識也都來自於這部電視劇(新華網、《錢江晚報》評)。
⑻ 女子體態嬌俏裊娜,連紂王都喜歡,為何卻跟了姜子牙
因為姜子牙設計把這位美人給生擒了,然後姜子牙的手下很喜歡她,就連夜洞房了。這位美人雖然能征善戰,但是逃不過封建禮教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思想教育,也就追隨丈夫成為姜子牙的得力干將了。
自己麾下的土行孫又一直垂涎鄧嬋玉的美貌,就索性強行讓二人成婚了!後來土行孫被張奎所殺,鄧嬋玉眼見丈夫身死,自己也闖入敵軍之中,自殺式的被張蘭英一刀斬殺!一代巾幗英雄就這么為夫喪命!真是可惜!
⑼ 姜子牙的資料
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生於公元前1156死於公元前1017年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就是以他為原型塑造的。
相傳姜尚的先世為貴族,在舜時為官,因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故為呂氏,名呂尚。中國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產物,所以「姓」即「女生」,後來在一個姓中又以男性為主有了氏,到春秋戰國以後,氏越來越多,姓和氏逐漸合二為一,就是現在所說的姓氏。
後來家道中落,至姜尚時已淪為貧民。為維持生計,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當時,正是東方大國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倡行仁政,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社會清明,人心安定,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於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於磻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釣時,恰遇到此游獵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通曉歷史和時勢,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說:「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意思是,要治國興邦,必須以賢為本,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註:傳說姜尚本是處士,為逃避殷紂的暴政,隱海濱。又說他曾事紂,因紂無道而離去,游說諸侯,無所遇而卒歸周文王。還有的說他曾屠牛於朝歌(殷都,今河南淇縣),賣飲於孟津(今河南盂津以北);或說他年老窮困,隱於渭濱,以漁釣於周文王,文王載與俱歸,立以為師。以上所說歸周的途徑雖不同,但歸周大事的核心人物則是肯定的。 姜子牙
不久,商紂王懷疑周文王欲圖謀商之天下。遂將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監獄里。於是姜尚、散宜生廣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寶,獻給紂王,贖出了文王。文王歸國,便與姜尚暗地裡謀劃如何傾覆商朝政權。為此,姜尚策劃出許多兵家謀略,由於這個原因,後人言及兵家權謀都首推姜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稱鼻祖。 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對內,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孫承襲,作為俸祿等經濟政策,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打下了滅商的經濟基礎。對外,表面上堅持恭順事殷,以麻痹紂王,暗中實行爭取鄰國、逐步拉攏、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在姜尚的積極謀劃下,歸附周文王的諸侯國和部落越來越多,逐步佔領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屬地,出現了「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的局面,為最後消滅紂王,取代殷商,創造了條件。 姜太公釣魚
周文王死後,周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一次,周武王問道:「我欲輕罰而重威,少行賞而勸善多,簡其令而能教化民眾,何道可行?」姜尚答曰:「殺一人而千人懼,殺二人而萬人懼,殺三人而三軍振者,殺之。賞一人而千人喜,賞二人而萬人喜,賞三人而三軍喜者,賞之。令一人而千人行者,令之;禁二人而萬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軍正者,教之。殺一以懲萬,賞一而勸眾,此明君之威福。」武王言聽計從,時時慎於行賞,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癒益清明。而此時的殷商王朝政局更加昏暗,叛殷附周者日多。周朝逐漸羽翼豐滿,國勢日隆。武王九年,為了探察諸侯是否會集而東討商國。周軍在姜尚的統帥下,浩浩盪盪開到孟津,周武王在這里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發表了聲討殷紂王的檄文。屆時800諸侯會諸此地(當時的諸侯國都很小,商朝國土中竟達1800多個。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在兼並混戰中形成的較大的諸侯國),顯示了武王的聲威。當時許多諸侯都說,「商紂可伐!」武王和姜尚則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殷商王朝的統治雖已陷入內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境地,但其內部尚無明顯的土崩瓦解之狀,如果興師伐紂,必然會遭到頑強抵抗。於是,決定班師而回。這次行動,實際是滅商前的一次預演,在諸侯國間產生了強烈影響,使更多諸侯聽命於周武王。
姜子牙畫像與雕像(10張)武王十一年,殷商王朝統治集團核心發生內訌,良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為奴,微子啟懼禍出逃,太師疵、少師強投降周武王。武王問姜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紂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賓殃。」武王聞言,決意舉兵伐紂。遍告諸侯說:「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遂以姜尚為主帥,統領兵車300乘,虎賁(猛士)3000名,甲士4.5萬人,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各國,出兵進取商都(參見周滅商之戰)。但占卜結果卻不吉利,部隊行至汜水牛頭山,風甚雷疾,旗折鼓毀,群公疑懼,有人甚至請求還師。只有姜尚堅持出兵,「今紂刳比干,囚箕子,伐之有何不可?舉事而得時,則不看時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他說那些占卜用的龜甲和蓍(音式)草根本不懂什麼吉凶。姜尚親自援袍而鼓,率眾先涉河,武王最終聽從了姜尚的意見,,統兵前進。 姜子牙
二月甲子(二月五日),周武王率領大軍會合庸、蜀、羌、微、盧、彭、濮等方國部隊戰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商都朝歌70里,今河南淇縣南),與紂王的17萬大軍展開決戰(參見牧野之戰)。拂曉,進行庄嚴的誓師——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牧誓」,誓詞歷數紂王聽信寵姬讒言,招誘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等罪行,說明伐紂的目的乃代天行罰,宣布戰法和紀律要求,激勵戰士勇猛果敢作戰,武王使尚父親統百名精銳勇土「致師」——發起挑戰,接著指揮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乘勢馳逐沖擊。紂師雖眾,皆無鬥志,而且「前徒倒戈」——前面的士卒調轉槍頭指向商軍,給武王開路。武王見此情景,指揮全軍奮勇沖殺,結果,商紂王的十幾萬大軍,當天就崩畔瓦解。三妖被姜尚及大周軍士斬首示眾。紂王見大勢已去,在鹿台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滅亡。 牧野之戰所以能大獲全勝,多賴姜尚英明的組織指揮。在作戰時機的把握上,選擇在紂王麻痹鬆懈、眾叛親離之時;在力量的組織上,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共同伐商;在作戰指揮上,首先以兵車、猛士從正面展開突擊,爾後以甲士展開猛烈沖殺,一舉打亂了商軍的陣勢,奪取了戰爭的勝利。 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姜尚東行到自己的封地去,路上每宿必留,走得很慢。有人對他說:「我聽說過時機難得而易於失去,作為一個客人,安於路邊旅店中的享樂,恐怕不象到自己封地上任的樣子。」太公聽了,夜裡穿起衣服馬上前行,天亮時到達營丘,正好遇到萊國的人來與他爭奪營丘。姜尚在齊國政局穩定後,又開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順應當地的習俗,簡便周朝的繁文縟節。大力發展商業,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於是天下人來齊國的很多,齊國成為當時的富國之一。在周成王時,管叔、蔡叔作亂,淮河流域的少數民族也趁機叛亂(參見周公東征),周王下令給姜尚說:「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嶺,北到無棣,無論是侯王還是伯男,若不服從,你都有權力征服他們。」從此,齊國成為大國,疆域日益廣闊,使之成為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戰亂最終被周公姬旦給平叛。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歲而卒,但葬地不詳。為逃避戰亂,祖孫後代改姓了丁(因北方的姜與南方的丁同音)位於湖南常德一帶。 姜子牙
相傳兵書《六韜》為姜尚所作,後人考證系戰國時人依託於他的作品。但從現存的內容看,基本上反映的是姜尚的軍事實踐活動和他的韜略思想。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指出:「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由此看來,姜尚實為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 點評:姜尚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軍師型的軍事家,其軍事韜略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用兵起了深遠的影響。
⑽ 姜子牙有多少個老婆 姜子牙一生最愛的女人是誰
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