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說起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什麼普遍認為是這四個人
中華文化五千年,美女自然數不勝數,但是說起四大美女,我們都會想到四個人:西施、王昭君、楊玉環、貂蟬。為什麼普遍認為他們四個就是四大美女呢?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美女這么多,為何單單將他們四個冠為四大美女呢?
其實在宋代時期四大美女的並不是這四個人,而是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四人,俄羅斯東方博物館有一文物,就是宋朝時候四大美女圖畫,所畫正是這四個人。明代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把明妃(王昭君)、飛燕、文君、綠珠稱為四大美人。可見,自古以來四大美人並不是固定在四個人身上的,而是一個不斷變換的群體,而所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美女只不過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版本,才被我們接受。這個版本的四大美女所見的最早文獻是清代華廣生編的「小曲總集」——《白雪遺音》。該書卷三《鬧腮胡》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舉,稱為「四大美女」(即「四大美人」)。書序言作於嘉慶甲子(1804年),全書刊刻於道光八年(1828年)。由此可見,這個版本的四大美女說法也就是在這個時間左右。
西施沉魚,昭君落雁,貂蟬閉月,貴妃羞花。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版本的四大美人,所以形容美貌至極才會說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貳』 道光廿五四瓶四大美女的那個就多少錢啊錦州產地的!!!
現在的道光廿五四瓶四大美女已經升值,每瓶1684瓶下來600多。文化名酒值得個人收藏!
『叄』 為什麼虞姬不是四大美人
說是歷史功績也不一定。應該說是知名度來定的。你說妲己,褒姒,趙飛燕,李裹兒就一定比四大美人差嗎,你沒把她們的近身照放在一起比較過怎麼知道?只用幾個不知道什麼年代流傳下來的畫像,說明不了問題。
總的來說,美女就像現在的女明星一樣,是要炒作的。要靠後來的文人墨客添油加醋,吟詩作畫,才能把名氣提高上去。四大美女可能是炒作的最好的吧。
說功績的話,西施,貂蟬是間諜,王昭君是匈奴貢品,楊貴妃是紅顏禍水,真的沒共同點。
『肆』 我看了道光廿五的四大美女系列,不知道一箱有多少瓶
這個一箱有4瓶,一瓶500毫升
『伍』 道光廿五系列酒--四大美女(紙盒裝)的價格
道光廿五系列白酒里有四大文人和四大美女兩種,每種一套都是四瓶,價格1000多一點,外包裝一般,打開紙箱後會發現內包裝甚好,頗具收藏價值,我是錦州人,買過此酒送給朋友,反響不錯。
『陸』 四大美女是哪四個為什麼叫四大美女呢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至於這一稱呼的來源,卻一直不太清楚。最近,紀連海先生在《紀連海嘆說「四大美人」》中探討了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四個人被稱為「四大美人」的問題。他從這四大美人的生活年代或被創造出來的年代先後作了推斷。西施最早出生,楊貴妃最晚死去,楊貴妃是唐朝人,所以「四大美人」的說法,首先可以推斷肯定是唐朝以後才出現的。貂蟬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可以說是《三國演義》成就了貂蟬(《三國志》中沒有貂蟬其人),因《三國演義》成書於明朝初年,所以,「四大美人」這一說法肯定出現在元末明初。究竟是這個時代的什麼人提出來呢?紀先生說,從生活年代或被創造出來的年代來推證,僅可劃出一個大致的時間范圍。 所見的最早文獻是清代華廣生編的「小曲總集」——《白雪遺音》。該書卷三《鬧腮胡》雲:「……西施女,來獻吳,吳王是個鬧腮胡。王昭君,把番和,眼巴巴捨不得劉王鬧腮胡。楊貴妃酒醉深宮內,安祿山也是個鬧腮胡。鳳儀亭上的貂蟬女,嫁與了董卓也是個鬧腮胡。四大美女都是有名的。自古以來就嫁蠢夫。何況你與我。」這里,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舉,而且「四大美女」(即「四大美人」)的說法已明確提出。《白雪遺音》編者華廣生,字春田,山東歷城人,生於清乾嘉間。書序言作於嘉慶甲子(1804年),全書刊刻於道光八年(1828年)。由此可見,將合稱為「四大美女」不應晚於清乾嘉之際。 如果再詳細梳理文化史,就會發現「四大美女」不止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一個版本。1907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大佐探險隊在甘肅黑水故城發現了一幅刻有四個美人的圖畫,該圖畫隨後被科茲洛夫大佐等人劫往俄國,現藏俄羅斯東方博物館。該圖從右往左依次繪有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四位古代美女。畫面上方有「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一行文字。據專家考證:「此畫可能系宋金流入西夏」。 明代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分別詠「明妃」「飛燕」「文君」「綠珠」等「四美人」。依次分別為:「白龍堆里塞雲昏,黃鶴歌殘馬上論;自恨良家充內選,也同公主嫁烏孫。」「三千宮女廢昭台,飛燕雄心尚忌猜;乍報殿成名合徳,悔教小妹入宮來。」「澹盪春風膩錦江,洞房人靜鳥啼雙;臨卭儻賤成都客,閑卻花枝鎖綠窗。」「石家歌妓儼成行,金谷溫柔別有鄉;既是綠珠吾所愛,季倫何惜剖身藏。」 由以上材料可知,從宋到明中後期,「四大美女」的成員並未固定下來,黑水圖畫和張元凱的《四美人詠》只有兩個對象重合,即王昭君(明妃)和綠珠,而其中又只有王昭君一人進入了現代通行版的「四大美女」中。依據目前查閱到的文獻推斷,通行版「四大美女」的形成應該是清代中期的事,直接文獻依據就是《白雪遺音》中的《鬧腮胡》。
『柒』 古時候那麼多美女,「四大美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若問“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都有誰?稍微懂點歷史的讀者都會給出正確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楊貴妃)。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系列問題:歷史中的美女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這四位問鼎寶座?“四大美女”到底是怎麼選出來的呢?評選人是誰?評選標准又是什麼?
(楊玉環劇照,扮演者:范冰冰)
實際上,“四大美女”的誕生是非常偶然的,也沒有什麼嚴謹的評選標准,完全是清朝大鬍子老公在哄自己鬧脾氣的老婆的時候隨口列舉的“嫁蠢夫”典型。
也就是說,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非中國古代長相最漂亮的四位美女,也不是綜合實力最強四位美女,更不是最積極正面的四位美女,充其量只能算是嫁得最失敗的四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