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大全 > 四大美女西華

四大美女西華

發布時間:2022-06-01 00:22:43

❶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有哪些簡短些的

歷史故事

一、卧薪嘗膽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誇父。因此這群人就叫誇父族。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誇父為使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誇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誇父族的人紛紛死去。誇父看到這中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族人聽後紛紛勸阻。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麼遠,你會累死的。」有的人說:「太陽那麼熱,你會被烤死的。」

誇父心意已決,發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為大家服務。他看著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誇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拚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誇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裡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飢,有時候誇父也煮飯。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

誇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沒有害怕,並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誇父終於追上了它。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誇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誇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誇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誇父又向北跑去,那裡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里的水足夠誇父解渴。

但是,誇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誇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郁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❷ 中國古代著名四大女將

很多,可不止四個。以下是史書有記載和考古發現的真實歷史人物。商朝的婦好.拓跋魏的楊大眼妻潘氏.南梁的洗夫人.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遼朝蕭燕燕姐妹倆.明朝的秦良玉.清朝的孔四貞.nbsp;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王妃,是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與軍事家。nbsp;由於婦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商王武丁經常令她主持當時非常重要的祭祀與朗讀祭文。她也被任命為卜官,成為武丁時期的一位女政治家。nbsp;婦好也是位軍事家。她多次帶兵出征。立下赫赫戰功。婦好死後,武丁十分悲痛。婦好有獨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禮。這在商朝時期是非常少見的。nbsp;武都氐族人楊大眼妻潘氏是我們知道的早期協助丈夫領兵的將領。楊大眼仕拓跋魏,歷官直閣將軍、征虜將軍、東荊州將軍、武衛將軍,屢次出征,與蕭梁及荊州少數民族戰斗。潘氏武藝高超,善於騎射,自行來到丈夫軍中,身著戎裝,當廝殺時和丈夫一起與敵軍刀劍相交,當游獵時並騎出入叢林。戰斗或打獵完畢,回到軍營,夫妻同坐幕中,與部下將領、幕客隨意交談,笑聲四起,楊大眼有時高興地指著妻子對眾人說:「此潘將軍也。」可見夫妻情好之深,當眾表現出來,不像後世人忌諱公開表達這種感情。他們生有三個兒子。後來楊大眼出征,潘氏留在洛陽,對丈夫不忠誠,被大眼殺死,與始初的情形迥異(《魏書·楊大眼傳》、《北史·楊大眼傳》)。nbsp;洗夫人(約512~602),南朝高涼郡(今廣東南部)人,家族世代為越族首領,少年時代就才華出眾,協助長輩安撫部眾,行軍打仗。年長與高涼太守馮寶結婚。馮氏來自北方,這時已四世為太守,但治理仍不合當地民情,號令不行,洗夫人婚後與馮寶共理政事,處理刑獄,告誡洗氏宗族守法,有犯罪的嚴懲不貸,做到令行禁止。當侯景攻打台城,反對梁武帝時,高州刺史李遷仕偽稱援助梁朝,召馮寶會師,洗夫人看出詐情,偽言貢獻物資,率nbsp;兵襲擊李遷仕,與陳霸先(後來的陳武帝)合作取得勝利。馮寶死後,洗夫人理事。陳朝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召洗夫人兒子馮仆相助,洗夫人寧肯兒子被害,不從其亂。歐陽紇失敗,陳朝因洗夫人功勞,封馮仆為信都侯、平nbsp;越中郎將、石龍太守,洗夫人受封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陳朝滅亡,洗夫人統轄廣東諸郡,被尊為「聖母」,尋歸順隋朝,封為宋康郡夫人。王仲宣起兵反隋,圍攻廣州,洗夫人發兵與戰,親自披甲,乘馬,護衛隋朝使者裴矩,撫綏四方,隋文帝以她「甚有大功」,封為譙國夫人。洗夫人又上書揭發番州總管趙訥貪虐害民,隋朝查實,處理了趙訥,洗夫人奉詔書,奔走十幾個州,安撫民眾(《隋書·譙國夫人傳》、《北史·譙國夫人傳》)。nbsp;平陽公主是第一個領兵打仗獲得成功的婦女。她是唐高祖李淵的三女兒,隋時與柴紹結婚。李淵太原起兵時,平陽公主正在長安,柴紹對公主說:你父親起兵將要打京師,我應當去出力,但我們一起走走不了,怎麼辦呢?主很有主意地說:你快點放心走吧,我一個女子好說,自有走的辦法。柴紹遂出走太原,公主到了戶縣,變賣家產招募人馬,聚眾數百人,樹起反隋的旗幟,以響應她父親。又派人聯絡當地小股反隋武裝,佔有戶縣、周至、武功等地,在軍中申明紀律,禁止搶掠,老百姓高興,很快眾達7萬,威振關中。隋煬帝的京師留守發兵攻打公主,公主屢次擊敗他們。李淵領兵渡過黃河,柴紹來迎接公主,公主率領精兵萬餘人,與李世民在渭北會師。在進軍長安時,公主與柴紹各置幕府,繼續統兵征戰,她的部隊稱為「娘子軍」。她曾駐軍於山西平定地方的娘子關,這個地區因此而得名,成為後世的軍事重鎮。平陽公主的業績受到後人的敬重,文人墨客不乏頌詠之作。明人王世貞《娘子關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關前高義旗。今日關頭成獨笑,可無巾幗贈男兒。」(《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五十一)希望當時對瓦剌的斗爭中也有平陽公主式的女英雄為國nbsp;立功。話說回來,平陽公主每戰身著甲胄,或以軍鼓指揮戰斗,或執劍沖鋒在前,大約是積勞的原因,起兵六年後公主亡故。對她的死,李淵極其悲傷,令喪禮加厚,送葬的儀仗隊中要有羽葆(華蓋)、鼓吹、大路(大輅,大車)、麾幢、虎賁、甲卒、班劍。羽葆是有大功勛的人才可能賜用的,李淵以此酬勞女兒助平天下的功勞,但是太常寺官員提出異議,說鼓吹是軍樂,自古以來也沒有用在婦人葬禮上的,不能用。李淵堅持原令,並開導說:像公主那樣領兵征戰,助建國家,古來也沒有呀!用鼓吹軍樂正合她的身份事績。葬禮就按李淵的命令進行了(《新

❸ 請問唐朝有多少個皇帝順序

1.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高句麗嬰陽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聖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則天皇後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復辟,唐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煬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復辟,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譙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復元年(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孫,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贊普鍾十年,渤海大興二十五年,燕顯聖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子,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至唐大歷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在位;
13.廣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孫,唐□□元年(唐寶應二年,蒙贊普鍾十二年,渤海大興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子,唐大歷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6.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子,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19.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熅,肅宗五世孫,唐建貞元年(唐光啟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寬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長子,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復辟,唐光化四年(長和安國三年,渤海慶成九年,901年)至唐天佑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佑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佑四年(長和安國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復七年,晉天復七年,西漢金山天復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武則天前後經歷了4個皇帝
楊貴妃是唐玄宗李隆基時期
回答者:墨爾根代青 - 助理 三級 5-13 12:44
武則天(武曌)先是唐太宗- 李世民的的嬪妃,民死後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早就看上她了,所以沒有送到感業寺當尼姑反而又當了兒子的嬪妃,至於怎麼當上皇後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親手掐死自己女兒嫁禍給本來皇後,而後自己就當上了.再往後就是高宗病逝後,太子李顯繼位,即中宗。武則天不滿意就以自己的皇太後身份給李顯廢了改立自己兒子李旦為帝,即睿宗。規定睿宗不許干預朝政,一切由她作主。後來乾脆自己稱帝,還改了國號為周.
要是這么算起來她應該經理了4個皇帝兩個算是自己的"老公",兩個算是自己的"兒子".
至於楊貴妃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妃子
唐高.宗李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
周·武曌
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適 (kuo四聲)
順宗·李誦
憲宗·李純
穆宗·李恆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chen二聲)
懿宗·李漼 (cui三聲)
僖(xi一聲)宗.李儇( xuan一聲)
昭宗·李曄
哀帝·李拀 chu四聲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廟號 謚號 姓名 統治時間
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淵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貞觀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顯慶 656年~661年
龍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乾封 666年~668年
總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儀鳳 676年~679年
調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開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為武後所廢)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聖 684年

睿宗
(為武後所廢)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則天順聖皇後/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載初 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見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龍 705年~707年
景龍 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見684年,)
710年~712年
景雲 710年~711年
太極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開元 713年~741年
天寶 742年~756年

肅宗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寶應 762年~763年
廣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歷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聖文皇帝 李適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興元 784年
貞元 785年~805年

順宗 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李誦 805年
永貞 805年

憲宗 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李純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聖文惠孝皇帝 李恆 821年~824年
長慶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寶歷 824年~826年

文宗 元聖昭獻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寶歷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開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會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聖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聖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乾符 874年~879年
廣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啟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聖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 888年~904年
龍紀 889年
大順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寧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復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昭宣 光烈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武則天自立了周這個國號

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峰的唐朝,共有二十一個皇帝,這二十一位皇帝共建有二十座皇陵(武則天與高宗合葬乾陵),因唐代建都於關中地區,所以有唐一代,除了最後兩位皇帝,昭宗李曄建和陵於河南洛陽,哀帝李杞建溫陵在山東菏澤外,其餘都十八座皇陵都在陝西咸陽的二道原坂的漫漫黃土是,這十八座帝陵號稱「關中十八陵」。
唐代葬制不象漢代,皇後不單獨起陵,與皇帝共葬一個墓穴當中。而帝陵以皇室成員、功臣等人的墓陪葬。唐陵還有一個與漢代皇陵來不同之處在於,唐陵的起陵形式有兩種,一種形式是繼承秦漢以來封土為陵的形式,在墳丘上覆蓋大量的黃土,形成一定規模的人造山,以標明此為某位皇帝的陵園。唐代的皇陵採用這種形式的有:高祖的獻陵、德完的祟陵、武宗的端陵。另一種則是沿用魏晉南北朝以來,穿鑿山峰,在山的中部開辟墓室,以山為陵的形式。唐陵採用這種方式的有:太宗的昭陵,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中宗的定陵,睿宗的橋陵、玄宗的泰陵、肅宗的建陵、代宗的元陵、順宗的豐陵、憲宗的景陵、穆宗的光陵、敬宗的庄陵,文宗的章陵、宣宗的貞陵、懿宗的簡陵、僖宗的靖陵。

基本情況:

陵名 陵主 陪葬人數

昭陵 太宗以文德長孫皇後附葬 嬪妃、皇子、公主、及功臣一百六十七人

乾陵 武則天與高宗合葬 十七人

定陵 中宗 十五人

橋陵 睿宗以肅明劉皇後,昭成竇皇後附葬 八人(皇子四人,公主三人,功臣一人)

泰陵 玄宗以貞順武皇後附葬 高力士一人

建陵 肅宗 以郭子儀、李懷讓等二人(現已無考)

元陵 代宗 史無記載

祟陵 德宗 四十三人

豐陵 順宗 庄憲王皇後

景陵 憲宗 兩位皇後、一位妃子及一位太子

光陵 穆宗 五十人(有皇後二人)

庄陵 敬宗 皇子一人

章陵 文宗 貴妃一人

端陵 武宗 妃一人

貞陵 宣宗 史書無記

簡陵 懿宗 史書無記

靖陵 僖宗 史書無記

和陵 昭宗,李杞建在外 河南洛陽

溫陵 哀帝 山東菏澤

唐代的陵寢制度,陵園分上宮和下宮,上宮為獻殿,建築在陵園圍牆南門以內,正對山陵,是上陵和舉得祭祀儀式的場所;下宮為寢宮,為供奉墓主靈魂起居的地方,位置在距陵2.5公里南偏西處。山陵的墓室,坐南向北,墓道通向墓室正中。地面建築有內城和外城。內城是帝王的陵墓圍牆,也叫神牆,,四角各開一角樓,開四門,南曰朱雀,北曰玄武,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四門各有石獅一對。朱雀門是陵園的正門.有神道直達三公果以外,兩邊排列高大的石翁仲(就是石人)十對(東文西武),石馬五對,米雀—對,飛馬一對,華表一對(以上部分組成了俗稱的石像生)。在玄武門北有立馬六對,號曰「六龍」、象徵帝王的的內廄。

唐諸陵在五代時除乾陵以處都被後梁節度使溫韜所盜,諸多陪葬墓也多被盜。

楊貴妃
(719~756)
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唐高.宗李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
周·武曌
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適 (kuo四聲)
順宗·李誦
憲宗·李純
穆宗·李恆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chen二聲)
懿宗·李漼 (cui三聲)
僖(xi一聲)宗.李儇( xuan一聲)
昭宗·李曄
哀帝·李拀

❹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❺ 四川為什麼叫四川啊

四川,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漢末三國時為蜀國地。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四川以益梓利夔四路得名。宋初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合稱「川峽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梓州路,分峽西路為利州路、夔州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定省會為成都市,除清兵入川時,南充市閬中縣為四川臨時省會十餘年省名至今未變。截至2008年底,四川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44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19個縣、4個自治縣;4544個鄉鎮、239個街道辦事處。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中,社區居民委員會4822個,村民委員會50182個。

四川的少數民族—狄少英國畫作品(5張)
其中居住著彝族、藏族、回族、漢族、羌族等民族。「中國第二大藏區」、「唯一的羌族聚集區」、「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全省總面積48.5萬多平方公里。四川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歷來有「天下山水在於蜀」之說,並有「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劍門天下險,青城天下幽」之譽。
四川省有貢嘎山(蜀山之王)、雅拉雪山、凌雲山、格聶神山、琳琅山、螺髻山、雪山樑子、天台山、青城山、千佛山、四姑娘山(蜀山皇後)、蒙頂山、峨眉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金城山、夏衍山、西嶺雪山、竇圌山、華鎣山等著名山峰,有橫斷山系的雀兒山、沙魯里山、牟尼茫起山、大雪山、邛崍山、岷山,以及大涼山、小涼山、龍門山、米倉山、大巴山、龍泉山等大小山脈。
四川,在先秦時期四川地區曾建立了多個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有兩個:一個是川西地區以古蜀部落為中心建立的蜀國,一個是川東地區(今川東地區和重慶地區)以古巴部落為中心建立的巴國,所以四川古稱「巴蜀」,是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大省,2009年末常住人口8860萬人。周邊同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青海省、陝西省、甘肅省接壤。 峨眉山四川是全國的農產品供應大省,是國家最大的糧、油、豬生產基地之一,豬肉產量全國第一。四川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是我國小麥、水稻、油菜籽、黃紅麻、甘蔗、桑蠶、水果的重要產區。川西高原、山地分別為本處重要牧區和林區。盛產林特產竹子、白蠟及中葯材川貝、麋香、蟲草等,銀耳、生漆、毛竹等產品享譽全國。
四川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本省為我國內地綜合性工業基地。成都電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鋼鐵、川中油氣田、達州能源化工,自貢鹽化工、內江製糖、宜賓、瀘州、綿竹等地的釀酒工業等都很有名,白酒業在中國舉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號稱川酒天下、「川酒雲煙」之說。其中冶金、采礦、化工、機械、宇航、電子工業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包括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東方鍋爐等),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中航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長虹集團、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希望集團,四川省達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聞名國內外。 四川風光—譚翃晶國畫作品[1] 四川風光—譚翃晶國畫作品
氣候
特點
四川氣候總的特點是:區域表現差異顯著,東部冬暖、春早、夏熱、秋雨、多雲霧、少日照、生長季長,西部則寒冷、冬長、基本無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類型多,有利於農、林、牧綜合發展;氣象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范圍大,主要是乾旱,暴雨、洪澇和低溫等也經常發生。
由於受地理緯度和地貌的影響,氣候的地帶性和垂直方向變化十分明顯,東部和西部的差異很大,高原山地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並存。根據水、熱和光照條件的差異,大致可分為三大氣候區:
一、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即四川盆地及周圍山地。該區全年溫暖濕潤,年均溫16~18℃,日溫≥10℃的持續期240~280天,積溫達到4000~6000℃,氣溫日較差小,年較差大,冬暖夏熱,無霜期230~340天。盆地雲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時間較短,僅為1000~1400小時,比同緯度的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少600~800小時。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該區全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顯,但干濕季分明。降水量較少,全年有7個月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雲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000~2600小時。其河谷地區受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區。該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總體上以寒溫帶氣候為主,河谷乾暖,山地冷濕,冬寒夏涼,水熱不足,年均溫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時。
日照
東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在地域上由西向東遞增:盆西900~1200小時,盆中1200~1400小時,盆東1400 ~1600小時。在時間上,春夏多於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陽總輻射量3100~4200兆焦爾/平方米,其時空分布與日照類似。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數為2000~2500小時,地區差異不大,僅龍門山區相對少,為1600~2000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多為5000~6800兆焦爾/平方米,屬全國光能豐富區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時數1200~2700小時,較東部盆地多一倍。空間上,由東北向西南部遞增;時間上,乾季多於雨季。全年太陽總輻射量4000~6200兆焦爾/平方米,除小涼山東側外,光能資源大於東部盆地。
降水量
東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於盆底,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為1300~1800毫米;次為盆東北和東南緣山地,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區降雨最少,為800~1000毫米。在季節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佔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佔全年總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為雨季,降雨佔全年總雨量的70~90%;11月~4月為乾季,各月降水量小於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差異大,干濕季節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與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於800毫米;安寧河東側與東部盆地相當,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5~90%。
文化
區域文化
四川主要有四個文化區組成
巴文化區:
巴中、南充、達州、廣安、樂山沐川、內江資中、廣元東部以及宜賓、瀘州(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區還包括重慶以及湖北省恩施州與宜昌、陝西漢中與安康)
蜀文化區:
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廣元西部、自貢和內江(戰國時代之前,巴國和蜀國是當時中國西南最重要的兩個國家)
攀西文化區:
攀枝花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涼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統稱為攀西)
川西高原: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處四川西部的高原區域)
劃分依據:
巴文化區
西周時、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龍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隸制式國家「昔阝」春秋為古巴國故地。
巴中近年越來越多的巴人遺跡被發現證明了該地是巴文化區,巴中的「巴」更是證明了與巴的密不可分。
南充閬中曾經短暫的做過巴國的首都,後來因為與廣元地區的蜀國諸侯國"苴''相接,出於安全考慮巴國很快把首都遷移出去。
廣元一直是巴國和蜀國的爭奪地,雖然蜀國在廣元地區建立了侯國「苴」,但"苴」國的構成主要是巴民族,故為巴文化區。
巴中近年來修建的巴人廣場,便是依靠濃郁的本地巴文化得來。達州市宣漢羅家壩的巴國遺跡,證明了達州是巴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廣安被南充和重慶相包圍,自然是巴文化區。
根據商朝《辭源》巴蜀的界線為現在廣元、資中、沐川為一線,因此資中與沐川為巴文化區,並且還記載巴國區域分布在現嘉陵江流域,岷江下游,沱江下游,長江上游,因此宜賓、瀘州為巴文化區。
蜀文化區
成都,三國時期蜀國(221-263年)的都城。
雅安和樂山一帶的青衣羌國是蜀文明的一支,後來被蜀國合並。
自貢一帶是蜀國的鹽產地,鹽使自貢、內江一帶成為蜀國的「私家重地」和沃野。德陽"三星堆」是蜀國的重要文明區域。
內江盛產甘蔗,故簡稱「甜城」,這便是蜀文化中的「糖」文化發祥地;同時也是書畫、文化之鄉,享譽世界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新聞巨子范長江等也是內江人。
攀西文化區
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是彝族文化區,攀枝花雖現在漢族人口佔多數,但該地區一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區域。
川西高原文化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以豐富的藏文化為主和部分羌文化為主。
民族文化
●概況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部,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省,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世居的14個少數民族按在省內人口的多少依次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四川少數民族人口415萬人。已建立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3個自治州。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四川民族地區幅員遼闊,面積30.21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60.14%。涼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萬人,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藏族人口122萬人,是全國第二大藏區;羌族人口30萬人,是全國惟一的羌族聚居區。此外,省內有18個市為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2006年底,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口達80多萬人,這里有6個享受民族地區待遇的縣(區)和92個民族鄉。
彝族是四川境內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是一個古老且具有獨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少幼都喜歡披一件羊皮氈,俗稱「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民族語言
14個世居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戎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四川各民族的語言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字則以藏文、彝文的歷史最悠久。現在藏族使用傳統的藏文;彝族使用經國務院批準的在傳統彝文基礎上改進後形成的規范彝文;羌族沒有傳統文字,現試行50年代創制80年代完善的拼音文字;苗族試行50年代創制的拼音文字。
規范標准研製方面,1988-1989年四川省民委、民語委組織西南民族學院等單位研製了《信息交換用彝文編碼字元集》、《信息交換用彝文15×16點陣字模集及數據集》兩個標准,1995年又研製了《信息交換用彝文24×24點陣字模集及數據集》標准,國家技術監督局先後批准頒布實施了這3個標准。四川省彝語協和中央民族翻譯局於1989年制訂完成了《信息交換用彝文編碼字元集》,現已基本通過國際標准化組織的討論和投票,即將成為國際標准。同時,還編寫出版了《藏漢大詞典》、《漢彝詞典》、《彝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地方藝術
川劇形式活潑,曲調多樣,淺顯易懂,語言詼諧,表演程式多樣化,一些特技如變臉、旋舞、噴火等,有強烈藝術效果。四川揚琴、四川清音等為主要曲藝形式。相書由一人在幔後表演, 能模擬各種聲音,惟妙惟肖。 諧劇寓壯於諧,能及時反映生活現實。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編輯本段
教育

一類本科院校(5所)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二類本科院校(27所)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西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成都醫學院、成都體育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成都大學、四川文理學院、四川理工學院、綿陽師范學院、內江師范學院、樂山師范學院、四川民族學院、四川警察學院、瀘州醫學院、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西昌學院、宜賓學院、攀枝花學院、成都東軟學院
獨立學院(13所)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公辦專科院校(37所)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四川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管理職業學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瀘州職業技術學院、樂山職業技術學院、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民辦專科院校(11所)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四川天一學院、四川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四川警安職業學院、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長江職業學院
軍校(1所)
武警警官學院
編輯本段
巴蜀名人

古代名人
落下閎,(前156年—前87年),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中國西漢民間天文學家。
嫘祖,黃帝軒轅氏之妻,發明養蠶
萇弘(前575~前492),四川資中人,孔子之師,死後血液化碧
紀信,字成,巴郡閬中(今四川省西充縣地秦屬閬中)人。
武則天(624~705),利州(今四川廣元)人,祖籍並州(今山西),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楊貴妃(719~756),即楊玉環,蜀州(今四川崇州)人,祖籍蒲州(今山西),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劉光第(1859~1898年),四川自貢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維新派著名愛國詩人
文化名人
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
卓文君:西漢臨邛(今成都邛崍)人,漢代才女
司馬相如:字長卿,南充人,西漢文學家,大辭賦家
揚雄:字子雲,成都郫縣人,西漢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
王褒:字子淵,資陽人,西漢文學家,辭賦家
袁天罡:成都人,唐代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
陳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初文學家
李白:字太白,江油人
薛濤:字洪度,幼年流寓成都直至去世,唐朝才女,詩人
花蕊夫人:成都青城人,五代十國詩人,才女
黃筌: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畫家
歐陽修:生於綿陽,祖籍江西廬陵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眉山人。
張問陶:號船山,船山區人(今蓬溪縣金橋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乾嘉詩壇泰斗、著名書畫家
李調元:號雨村,(1734~1803),德陽羅江人,中國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
郭沫若:現代著名作家,樂山沙灣人
張大千:國畫大師,內江人
趙完璧:國畫大師,(1904-1994),四川南充市大通鎮人
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2005),成都人,中國作協原主席
艾蕪:成都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區)人,著名作家
沙汀:原名楊朝熙,安縣人(1904-1992),作家
流沙河:成都青白江人,當代著名詩人
劉心武:成都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家
魏明倫:內江人,當代著名戲劇家、辭賦作家
軍事名人
劉湘(1888~1938),四川大邑縣人,民國軍閥,號稱四川王。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
陳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

❻ 美女西施究竟姓什麼

西施原名施夷光
,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❼ 古往今來第一花,勾踐范蠡為自家。玉艷照水魚沉底,艷色攻吳越西華。請對

老子《道德經》的第三章便這樣敘述,「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是虛無的,但它的作用卻似乎無窮無盡。它是那樣的幽深莫測,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歸。它消磨了鋒角,排解了糾紛,柔和了光芒,渾同於塵俗。它無形無跡,像是很不確定的存在。不知道在其之上還能有什麼更本源的存在,只覺得它在於天帝之前。
無論古今中外,達到成功高峰之心人皆有之。一人成功,必有其道。而古人對成功之道也是眾說紛紜。其中,老子談到成功之道時說,在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中,走向成功。更要在覓道中,悟道而後行道。老子也在《道德經》的第一章中講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取道於尋常可取之

❽ 南充離成都有好遠

南充從高速走是240公里左右.其它你看下面.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4-11/26/content_3289596.htm

南充是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從公元前202年漢朝設安漢縣伊始,南充已建城2202年,南充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長江最大支流嘉陵江的中游。自春秋戰國以來,皆為都、州、府、路、道署的治所。南充人陳壽,以其所著的《三國志》,使故土成為三國文化的發祥地。開國元勛朱德元帥、羅瑞卿大將,民主革命家張瀾,亦出生、成長於此。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曾是川北行署(省級行政區)所在地,現是川東北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經濟、文化中心,四川八大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氣候狀況:南充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約17.5℃,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空氣濕度大,雲霧多,陰天多。

所轄區域:南充,轄5縣3區1市,481個鄉鎮。

面積人口:幅員面積12494平方公里,人口730萬(居全省第二位),南充市區城市人口62萬。南充又名果城、果州,全國山水園林城市,自然風景極。,川內四大美女城市之一。

科教文化:南充市已成為川東北的科教中心,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0多萬人。在他們中間,有中國工程院士,有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全市有西南石油學院、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高等院校。

南充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 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 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 南充安漢閣 朱德故居 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南充,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爾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 南充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嘉陵江中游。介於北緯30°35′—31°51′,東經105°27′—106 °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東鄰小平故里廣安地區,南連西南最大工業城市重慶,西通巴蜀大都市成都,北接川北門戶廣元.

南充市轄順慶、高坪、嘉陵三個區和西充、南部、蓬安、營山、儀隴五個縣以及閬中市,共400個鄉鎮、5746個村,48029個社。幅員面積1.249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04.22萬人,人口密度564人/平方公里。有耕地522.85萬畝,人均0.75畝。南充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按經濟類型分,境內重點資源有土地、動植物、水、天然氣、石油和鹽鹵等。石油和鹽鹵資源具有大規模開發條件,有望成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會勞動力8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南充有著悠久的革命斗爭歷史和革命傳統,孕育了一代代革命英豪。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是南充人民的光榮和驕傲。(完)
--------------------------------------------------------------------------------------------------
http://www..com/s?ie=gb2312&bs=%B3%C9%B6%BC%BE%E0%C0%EB%C4%CF%B3%E4%B6%E0%D4%B6&sr=&z=&wd=%C4%CF%B3%E4&ct=0&cl=3&f=8

閱讀全文

與四大美女西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43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92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65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71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903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41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80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195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46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69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21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715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15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102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50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687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90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65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24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