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樺皮文化有什麼特色
樺樹皮工藝是關東地區的特有藝術,在關東地區許多少數民族中都有流傳。樺樹分白樺和黑樺兩種,能剝皮做器皿的是白樺樹。
白樺樹為多年生高大喬木,每年五月六月是剝離樺樹皮的最好季節。
樺樹皮文化在我國北方狩獵民族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黑龍江省白金寶原始遺址中,出土了一件仿樺樹皮陶罐,據測定有3000多年的歷史。
生活在北方的古代民族,如鮮卑、契丹、女真等,還有後來的滿族、鄂溫克、錫伯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蒙古民族等都有過使用樺樹皮製作各種器具的歷史。樺樹皮器皿在我國器皿造型藝術史上佔有十分重要地位。
鄂倫春族喜歡用樺樹皮作盆、盒、箱、簍、碗、桶等器皿,器形大小各異,鄂倫春人還重視在器皿上進行裝飾。
樺樹皮器皿的裝飾多在器身腰部以上或蓋上,鄂倫春人以骨針點刺等手段在其上飾以各種花紋圖案,紋樣多為幾何紋。如直線紋、三角紋、點刺紋、半圓紋、圓圈紋,「上」形紋、「人」字紋、「—」字紋以及變形花草、樹木紋等。
在樺樹皮器皿中,做得精巧美觀的「阿達馬勒」盒是姑娘出嫁用的梳妝盒,盒上多刻有南綽羅花,反映著鄂倫春人對婚姻的祝願,願青年人愛情忠貞,夫妻白頭到老。
鄂溫克族所制的樺樹皮器皿有碗、盆、火柴盒、水桶、針線盒、筷子盒、樺樹皮簍、樺樹皮船及撮羅子等。其形大小各異,裝飾風格獨特,裝飾紋樣有幾何紋、動物紋、花草紋3種。
其中幾何形紋飾,多水波紋、丁字紋、雲卷紋、雙十紋、單回紋、雙回紋、半圓紋,形成獨具風採的裝飾帶和適合紋樣,顯得花紋繁密,外形美觀。
裝飾多為壓花、畫花、劃花、刻花和點刺花為主。花草紋和馴鹿紋在敖魯古雅狩獵鄂溫克人樺樹皮器皿裝飾中更顯風格。
在赫哲族聚居的黑龍江省饒河四排鄉,後來仍保留著一艘赫哲人傳統手工藝製造的樺皮船。用樺樹皮做船的技藝,赫哲人使用了數千年。其外形古樸典雅,美觀大方。
此外,赫哲人還用樺樹皮做成簍、箱、盒、碗等生產生活用品,並在這些用品上刻畫出各種圖案和花紋,使之成為精美的工藝品。
達斡爾族和其他民族一樣,用樺樹皮做樺皮簍、魚餌罐、樺樹皮桶、盒等,但在裝飾法上比其他民族先進一些,出現了鏤刻紋、刻劃紋、壓印紋、繪畫紋,而鏤刻紋和繪畫紋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
這些證明了狩獵民族在歷史上由原始樺樹皮器具向具有裝飾藝術的樺樹皮文化發展的狀況,形成了具有獨特的北方狩獵民族文化。
樺樹皮器物的器身多以雙層樹皮製作,兩片樺樹皮的外表層相對朝內,做成兩個捲曲的器身,或用獸筋線縫合,或以相交咬合法使其吻合成器身。
縫合器身與器底時,一是將單層樺樹皮外表層向外與器底縫合,使器底高內略呈凸形,後在器底外圍鑲包一周柳木條框架,器底呈矮圈足。然後在器物上口合成的雙層樺樹皮內鑲柳木框條的蓋。
也有的在器皿身上口外圍鑲包柳木條框架,並在內徑相對直線的邊沿上各鑿一對孔,可系馬尾繩為器物的提梁。
樺樹皮器物的縫合線有3種:一是獸筋線,是把狍子、鹿或犴筋曬干後,搓成盤絲後做兩股合線;二是鬃毛線,多以犴和馬鬃及尾毛搓成;三是麻線。麻線出現較晚,是達斡爾族農業時代的產物。
樺樹皮器物上的裝飾手法很多,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打壓紋飾法。用一厘米直徑的管制錐形器在樺樹皮上按自己的構想打出點紋,以多點連線的辦法表現飾紋。飾紋做出後再縫合成器。打壓紋以幾何形為主,有三角、半圓、波浪及回紋、雙回紋等。
二是補花紋飾法。這種手法主要用於器物蓋的裝飾上,按著製作者預先計劃好的紋樣,剪紙花紋後貼在蓋上再縫合。紋樣多以雲紋、字紋為主,其效果有一種淺浮雕感。
三是墨繪裝飾法。這種手法是在樺樹皮器物製成後,在器物的蓋上、器身周壁以墨線白描為裝飾,紋飾有幾何形紋,花草紋如牡丹、竹、蘭、梅、杏、寶相花,還有亭台樓閣、山水及風景、人物故事等描繪,一般在樺樹皮器物上白描後,施一層桐油衣保護白描畫,顯得畫面清晰光亮。
四是彩繪裝飾法。是在樺樹皮器物上,墨繪白描後,填補色彩的裝飾法。紋樣多以花卉草蟲蝶蜂為主,畫面有獨幅花卉畫特徵,最後施桐油衣,顯得畫面色彩艷麗、光澤亮秀、栩栩如生、耐人尋味。
五是鏤刻裝飾法。這種裝飾法多用於樺樹皮器物外壁上。在器身合縫前,按剪紙紋樣在樺樹皮鏤刻出紋樣,剔刻出與紋樣主紋無關的部分,形成剪紙效果的鏤刻紋樣。
然後在其紋飾背面貼上藍或紅色布襯,托出主紋,產生一種類似廣東佛山襯色剪紙的效果,使樺樹皮器物顯得華麗精美。
鏤刻裝飾法是達斡爾裝飾樺樹皮器物中的一絕。紋飾主要以樹木、花草、鳥獸為主,也是以漢文、滿文中的福壽祿為飾者。
六是玻璃鑲嵌裝飾法。這種裝飾方法在達斡爾族出現比較晚,多用在樺樹皮器物上的蓋子上。樺樹皮器的蓋子以雙層樺樹皮縫合而成,多半是在縫合前把形狀適合的玻璃夾在兩層樺樹皮之間,多呈圓形或花瓣邊圓形、方形等。後又在玻璃的底面繪彩繪花草紋,產生一種透明的獨特彩繪效果。
七是剔刻裝飾法。這種手法多用於樺樹皮器物外壁上。以二方連續花草紋或幾何形紋飾為主,剔去與主紋無關的部分,一般不設色,使主紋與器壁之間形成淺浮雕效果,十分素雅。
達斡爾族人運用這種手法比較多,這種手法不但美化了樺樹皮器物,表現了斡爾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同時又表現出了達斡爾人藝術創作才能和智慧,形成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樺樹皮器物的裝飾風格。
黑龍江省各民族的樺樹皮器物造型藝術在近千年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個性,同時又保留了我國北方民族樺樹皮文化的地域特徵,是北方森林狩獵民族特有的文化,為中華民族器具造型藝術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2. 俄羅斯有哪些特色工藝品
俄羅斯的手工藝品有刺綉,繪有各種圖案的掛毯、地毯;還有木雕、樺樹皮畫、陶藝、小型精細、手工鍍金器具等。俄羅斯手工藝品的代表是俄羅斯套娃。
一、俄羅斯套娃
俄羅斯套娃是一種木製玩具,是俄羅斯的特產,由好幾個繪有不同圖案的空心木娃娃組成的,這些木娃娃的大小不一,可以一個套著一個,因此叫做套娃。套娃上有許多的圖案,最常見的便是穿著民族服裝的俄羅斯姑娘,叫做「瑪特羅什卡」。
二、博戈羅茨科雕刻品
博戈羅茨科雕刻品(博戈羅茨科是莫斯科州的一個村莊):是俄羅斯古老的工藝品。它有木頭雕刻成的玩具,有人、動物、鳥和童話人物形象。博戈羅茨科的工匠還能製造活動玩具「伐木工和鐵匠」。
三、格熱利陶瓷器
格熱利陶瓷器(格熱利是莫斯科州的一個村莊):是陶瓷製的餐具和玩具。格熱利瓷器一般是白地藍花紋,藍色有不同色調。
四、若斯托沃裝飾畫
若斯托沃裝飾畫(若斯托沃是莫斯科郊區的一個村莊):在鐵托盤上有彩繪的裝飾畫,而後刷上清漆。傳統的題材是以黑色為背景色彩亮麗的鮮花和水果。
五、沃洛格達編織品
沃洛格達編織品(沃洛格達是俄羅斯的一個古老城市):包括花邊、蓋布和餐巾。是一種在細小透花網格背景下以連續的曲線展現出花紋的工藝品。
六、德姆科沃玩具
德姆科沃玩具(以維亞特卡市附近的一個地名命名):由粘土燒制,塗有鮮艷油彩的各種造型(有動物、馬上的騎士、穿花裙的女士、童話及日常生活中的人物)
七、托爾若克金制刺綉品
托爾若克金制刺綉品(托爾若克是特維爾州的一個古老城市):是鞋靴和衣服上的刺綉,一般用金銀線在天鵝絨或呢絨面料上刺綉。
八、霍赫洛馬裝飾畫
霍赫洛馬裝飾畫(霍赫洛馬是下諾夫哥羅德州的一個村莊):是用紅色、黑色和金色的顏料在木製品繪制圖案。如在木勺、木製餐具和傢具上繪制各種植物圖案。
九、羅斯托夫琺琅
羅斯托夫琺琅(羅斯托夫是俄羅斯金環城市群中的一個古老城市):是用透明顏料繪制出的小型銅製品,包括小聖像、肖像、裝飾品和其他紀念品。
十、霍爾莫戈爾斯克骨雕
霍爾莫戈爾斯克骨雕(霍爾莫戈爾斯克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一個村莊):包括用海象牙或猛獁象牙雕刻成的透花的小匣、花瓶、梳子和其他製品。
十一、巴甫洛沃鎮頭巾
巴甫洛沃鎮頭巾(巴甫洛沃鎮是莫斯科州的一個城市):是繪有圖案的女士頭巾,一般是在以單一色彩為底色的頭巾上繪出鮮艷的大花。
3. 樺樹皮被廣泛使用數千年,在古代樺樹皮都被如何使用的
樺樹皮文化是北半球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從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歐洲波羅的海沿岸一直到北美洲,均有樺樹皮文化的分布。從地理分布上,樺樹皮文化集中於從北緯40°到70°之間這一廣闊的范圍內,大致包括了整個北寒溫帶和部分北寒帶地區。
經過建國以後幾十年的發展,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全部實現了定居,其單一的漁獵生產方式已經被以現代農業為主體的多元經濟模式所取代,但是,古老的樺樹皮文化並未因此而消亡。他們製作的樺樹皮製品成為國內外博物館的收藏品,赫哲族的樺樹皮製品還被送到很多國家展覽。
4. 黑龍江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珍珠球」像籃球的運動項目
珍珠球是滿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分布於五常拉林鎮及周邊區域,其他滿族聚集區也能見到。滿族珍珠球歷史悠久,最初源於滿族人採集珍珠的勞動。努爾哈赤時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滿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歡慶豐收之際,在陸地上用「綉球」比做大珍珠,競相往魚簍里投,投中者預示未來能採到更多的珍珠。為與風浪搏鬥,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張開貝殼,防止珍珠被奪走。至此,一種攻守兼備的滿族球類競技項目誕生。
滿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適度的體育競技活動,具有滿族文化傳統,目前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在五常等地,人們只有在慶祝民族節日時才玩起這種運動,這對「珍珠球」的發展、傳承是非常不利的。孫主任透露,下一步保護的措施,除了採取通過信息、圖像、圖片進行研究等靜態保護外,還將在全市中小學生中大力開展「珍珠球」活動,把該運動列為學習的體育科目,積極培養此項運動的新傳人,讓民族民間體育之花常開不敗。
「樺樹皮畫」原料製作皆難的工藝品
:「樺樹皮畫是在傳統的樺樹皮製品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藝品,它綜合了傳統的製作樺樹皮用品的手段,又增添了新的裝飾辦法,從手工著色到最終裝裱,共有16道工序。其內大多表現北方少數民族風情及自然風光山水,突出了樺樹皮工藝的古樸自然、匠心獨運,再加以鐵藝、雕刻、上光等工藝,看上去現代感較強。」
「秋林大列巴」遭受快餐沖擊
提起秋林大麵包(大列巴),人們就會想起全國都流傳著的一句俗語:「哈爾濱一大怪——大麵包像鍋蓋!」的確,這種外殼焦脆,內瓤松軟,酒香宜人,風味獨特的食品在其百餘年的歷史傳承中,深為市民們所喜愛,並成為哈爾濱這個素有「東方莫斯科」美譽之城的品牌食品。秋林大麵包一度成為哈爾濱的一張名片。此次,秋林大麵包(大列巴)製作技藝進入「非遺」也是眾望所歸。
「哈爾濱紅腸」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爾濱紅腸作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已經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節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從紅腸的流傳沿革,可見哈爾濱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傳統食品與時代風雲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潤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加重了這座城市的異域風情。
「哈爾濱紅腸」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爾濱紅腸作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已經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節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從紅腸的流傳沿革,可見哈爾濱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傳統食品與時代風雲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潤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加重了這座城市的異域風情。
「青牛葫蘆」講究繪畫雕刻手段的手工藝
「青牛葫蘆」指在自然生長的葫蘆上使用雕刻繪畫手段雕刻、火燙及彩繪出各種圖案的工藝品。其傳統製作技藝流傳在黑龍江五常一帶,已有260年歷史。18世紀中葉清政府移民於此地,古老的葫蘆文化隨之紮根。「青牛葫蘆」手工技藝受清宮廷繪畫影響,設計考究,疏密得當,線條流暢、風格高雅。落腳於黑龍江卻有江南彩藝的風貌,明顯與河北和山東民間葫蘆工藝截然不同。
「女真譜評」記錄女真族興衰史的手抄本
『女真譜評』是黑龍江雙城滿族民間故事家馬亞川傳承與默記其外祖父的手抄本,其中記錄了滿族祖先女真人的歷史傳聞與神話傳說。從20世紀90年代被發現,迄今為止依舊是黑龍江流域內唯一的系統完整的女真族原始神話故事集。
「方正剪紙」古「紙」已亡新風待興
人們以往在春節或辦喜事時,都喜歡買一幅或自己動手剪一幅剪紙貼在窗上,以圖喜慶、吉祥. 方正剪紙為分布在方正一帶的民間剪紙藝術,它既有女真及東北少數民族的粗獷,又有中原剪紙的細致流暢。方正剪紙種類繁多,有掛錢、牆花、棚花、燈籠花、喜花、鞋花、枕頭花及幌花等。手法分古樸剪法、裝飾剪法及套色剪法等。方正剪紙善於兼收並蓄,汲取不同地域的剪紙精華,而融匯綜合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雙城皮影戲」後繼者寥寥無幾
雙城皮影戲又稱「此地影」。據《松花江文藝志》記載,清乾隆四十一年(1756年),黑龍江地區已有河北皮影藝人的演出。1850年前後,河北樂亭皮影藝人張振江和馮兆祥等人進入雙城。河北皮影落地雙城後,為適應當地觀眾的需求,由冀東口音完全改變為東北方言土語,又大量吸收東北二人轉的道白說口,採用東北民歌小調和單鼓的音樂腔調,唱腔高亢,表演火爆,風格粗獷,成為黑龍江戲曲最早的劇種之一,在觀眾中極具影響。
「韃子秧歌」突出「逗」與「浪」的表演形式
「韃子秧歌」流傳於牡丹江寧安一帶。寧安是滿族先民肅慎的發詳地,滿族民間文化藝術蘊藏豐富。說起「韃子秧歌」,還在當地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韃子秧歌」起源於遼金時期,傳說在海浪河(牡丹江支流)岸有女真族烏林答部(今海林縣石河),「穆昆達」(酋長)是位女性,她率領部落反抗遼使侮辱本族婦女的行為,將遼銀牌天使殺掉,遼派兵將女真族烏林答部滅絕。人們為紀念不屈的女真人,將其事編成秧歌。
「五常東北大鼓」面臨消亡的危機
五常東北大鼓唱腔曲牌很多,除「小口」、「大口」兩個板腔體外,曲牌30多個。其唱腔結構巧,板式變化俏,三弦伴奏下的女聲演唱優雅婉轉、清晰亮麗,聽來有餘音繞梁三日之感,令人陶醉。
以上哈爾濱入選的1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特色。
說到黑龍江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省「非遺」保護中心秘書長常曉華向記者介紹道:2006年,為了進一步強化及拓展保護工作,《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出台,隨即黑龍江省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成立,辦公室設在省文化廳;由省文化廳牽頭,建立了由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省建設廳、省教育廳、省宗教局、省旅遊局等8個有關單位參與的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也就是在這一年,政府財政支持的力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年度。省財政廳撥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100萬元,為下一步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立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成立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心設在省藝術研究所)。
2006年6月,省文化廳組織申報的《達斡爾族烏欽》、《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等9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成功率高達75%,使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展開具有了示範性和參照性。
黑龍江省共有18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鄂倫春族就佔5項;做好該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龍江省旅遊品質的關鍵所在。
5. 銀樺樹值錢嗎
銀樺樹米徑15至20厘米,網上報價1100元。
8至10厘米,能賣500元就不錯了。
銀樺,是山龍眼科銀樺屬植物。
銀樺是喬木,高10至25米;樹皮暗灰色或暗褐色,具淺皺縱裂;嫩枝被銹色絨毛。葉長15至30厘米,二次羽狀深裂,裂片7至15對,上面無毛或具稀疏絲狀絹毛,下面被褐色絨毛和銀灰色絹狀毛,邊緣背卷;葉柄被絨毛。總狀花序,長7至14厘米,腋生,或排成少分枝的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梗被絨毛;花梗長1至1.4厘米;花橙色或黃褐色,花被管長約1厘米,頂部卵球形,下彎;花葯卵球狀,長1.5毫米;花盤半環狀,子房具子房柄,花柱頂部圓盤狀,稍偏於一側,柱頭錐狀。果卵狀橢圓形,稍偏斜,長約1.5厘米,徑約7毫米,果皮革質,黑色,宿存花柱彎;種子長盤狀,邊緣具窄薄翅。花期3至5月,果期6至8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400至4100m的山地林中,是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常見樹種,常成群落生長。
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根系發達,較耐旱。不耐寒,遇重霜和零下4℃以下低溫,枝條易受凍。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長良好;大苗移栽須帶土球,並在雨季進行,不宜重修剪。打頂後樹姿極難復原;對煙塵及有毒氣抵抗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質地粘重、排水不良偏鹼性土中生長不良;耐一定的乾旱和水濕,根系發達,生長快,對有害氣體有一定的抗性,耐煙塵,少病蟲害。
地理分布
原產於澳大利亞東部;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有栽種。雲南、四川西南部、廣西、廣東、福建、江西南部、浙江、台等省區的城鎮栽培作行道樹或風景樹。
要價值
食用
種子香甜,為世界著名堅果。銀樺樹汁是一種健康食品原料。
觀賞
銀樺,廣州常見栽培作行道樹或庭園觀賞樹。
本種為輸入廣州栽培以為行道樹,為期不過數十年,但觀察其生長狀態,樹冠多呈病態,枝疏葉黃,適宜中國南方氣候。本種樹干通直,高大偉岸,樹冠整齊,宜作行道樹、庭蔭樹;亦適合農村「四旁」綠化,宜低山營造速生風景林、用材林; 在較冷地區也有作為室內觀賞植物栽培的。
經濟價值
木材粗糙而堅硬,色淡紅,斷面上現有美麗斑紋,髓線排列甚密,彈力和耐朽力強,施工容易,可供傢具,雕刻,裝飾和車輛製造等用。銀樺樹皮還是一種天然的無污染的裝飾材料,用樹皮來裝飾建築物,不僅經久耐用、無污染。
繪畫
銀樺樹皮還被藝術家們製作成樹皮畫,常見的有樺樹皮畫和銀芝畫。銀樺樹皮畫以長白山余脈的銀樺樹表皮、深皮為主要原料。
一塊樹皮能揭很多層,具有很好的韌性,質地柔軟光滑,易雕刻著色。
6. 樹皮可以干什麼用~
1、樹皮的各個部分都有不同的用途,木栓的質地輕、富有彈性、不透水,木栓發達的樹種如栓皮櫟的樹皮,可以用來製作瓶塞、救生圈、隔音板等,在北美洲和中國東北用樺樹皮製作小舟和器物。
2、有些樹皮甚至可以食用,最有商業價值的樹種是金雞納樹和肉桂樹,可以提煉葯物奎寧和香料,阿司匹林是從柳樹皮中提煉的;在園藝中,經常用樹皮碎屑培育蘭花等不能在土壤中生長的附生植物花卉。
3、許多種類的昆蟲、真菌和苔蘚,附生在樹皮上。不同樹種的樹皮形狀、色澤、瘢痕及脫落情況都不相同,樹皮可以作為鑒定樹木種類、年齡的重要依據。
樹皮的作用
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料。在植物的皮里有一層叫做韌皮部的組織,韌皮部里排列著一條的管道,葉子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養料,就是通過它運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
有些樹木中間已經空心,可是仍有勃勃生機,就是因為邊緣的韌皮部存在,能夠輸送養料的緣故。
如果韌皮部受損,樹皮被大面積剝掉,新的韌皮部來不及長出,樹根就會由於得不到有機養分而死亡。俗話說:「人怕傷心,樹怕剝皮」。
7. 極限挑戰節目組又惹爭議,元老王迅為何不退出節目呢
在極限挑戰寶藏行中,王迅和張彬彬的組合有點有趣,他們想用樺樹皮作畫,但對亂七八糟的樹皮一無所知,然後王迅拿著樹皮隨意煎,打算隨風吃,然而,他們被張彬彬評價為炒肉,我只是沒想到,剛看完王迅的張彬彬轉身拿起一塊樹皮問他這是米巴的手套嗎,也許男孩子有時候太天真了,後來,兩人認真地構思,還真把作品做好了守護根河,記得張彬彬一加入,我就要求王迅寫一封保證書,要求王迅,誠實守信,不留信息,不拋棄,不放棄,不要把隊友留在山裡。
更重要的是,它們被水喚醒,一些水被倒進嘴裡,與之前沙溢「投網」的潑水場景不同,這次王迅被潑水,但看起來更像是其他玩家的預謀行為,饒是這樣的,而且王迅只能自動地說,「濺水的莖爛了,」,游戲總是「被欺負」,官方海報王迅只能放在角落裡,與隔壁的《跑男》相比,在鄧超,陳赫和其他固定MC退出後,李晨,鄭愷,baby的三個原始成員移到了海報的C位置,除了被忽視外,王迅在節目中的表現也受到了批評,不能承擔智力上的責任,也不能製造許多障礙,因此,有很多網友希望王迅退出。
8. 40年銀樺樹的價格
40年銀樺樹的價格,值2000元以上。
銀樺,是山龍眼科銀樺屬植物。
銀樺是喬木,高10至25米;樹皮暗灰色或暗褐色,具淺皺縱裂;嫩枝被銹色絨毛。葉長15至30厘米,二次羽狀深裂,裂片7至15對,上面無毛或具稀疏絲狀絹毛,下面被褐色絨毛和銀灰色絹狀毛,邊緣背卷;葉柄被絨毛。總狀花序,長7至14厘米,腋生,或排成少分枝的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梗被絨毛;花梗長1至1.4厘米;花橙色或黃褐色,花被管長約1厘米,頂部卵球形,下彎;花葯卵球狀,長1.5毫米;花盤半環狀,子房具子房柄,花柱頂部圓盤狀,稍偏於一側,柱頭錐狀。果卵狀橢圓形,稍偏斜,長約1.5厘米,徑約7毫米,果皮革質,黑色,宿存花柱彎;種子長盤狀,邊緣具窄薄翅。花期3至5月,果期6至8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400至4100m的山地林中,是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常見樹種,常成群落生長。
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根系發達,較耐旱。不耐寒,遇重霜和零下4℃以下低溫,枝條易受凍。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長良好;大苗移栽須帶土球,並在雨季進行,不宜重修剪。打頂後樹姿極難復原;對煙塵及有毒氣抵抗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質地粘重、排水不良偏鹼性土中生長不良;耐一定的乾旱和水濕,根系發達,生長快,對有害氣體有一定的抗性,耐煙塵,少病蟲害。
地理分布
原產於澳大利亞東部;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有栽種。雲南、四川西南部、廣西、廣東、福建、江西南部、浙江、台等省區的城鎮栽培作行道樹或風景樹。
要價值
醫葯價值
樺樹液:祛痰止咳;清熱解毒。
樺樹皮:清熱利濕,解毒。
銀樺其果實中含具生理活性的成分豆腐果苷,此化合物具有鎮靜作用,主要用於治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綜合征及血管神經性頭痛等病症。
食用
種子香甜,為世界著名堅果。銀樺樹汁是一種健康食品原料。
觀賞
銀樺,廣州常見栽培作行道樹或庭園觀賞樹。
本種為輸入廣州栽培以為行道樹,為期不過數十年,但觀察其生長狀態,樹冠多呈病態,枝疏葉黃,適宜中國南方氣候。本種樹干通直,高大偉岸,樹冠整齊,宜作行道樹、庭蔭樹;亦適合農村「四旁」綠化,宜低山營造速生風景林、用材林; 在較冷地區也有作為室內觀賞植物栽培的。
經濟價值
木材粗糙而堅硬,色淡紅,斷面上現有美麗斑紋,髓線排列甚密,彈力和耐朽力強,施工容易,可供傢具,雕刻,裝飾和車輛製造等用。銀樺樹皮還是一種天然的無污染的裝飾材料,用樹皮來裝飾建築物,不僅經久耐用、無污染。
繪畫
銀樺樹皮還被藝術家們製作成樹皮畫,常見的有樺樹皮畫和銀芝畫。銀樺樹皮畫以長白山余脈的銀樺樹表皮、深皮為主要原料。
一塊樹皮能揭很多層,具有很好的韌性,質地柔軟光滑,易雕刻著色。
9. 樺樹皮有什麼作用
1、用品類
如吧台墊、花筒 、挎包 、果品盒、背簍、魚簍 、桌椅、寵物屋、獨木舟、工藝樹皮船。
2、飾品類
如工藝畫、掛飾、風鈴、小掛件、擺件。
3、原料類:
如 樺樹皮 、樺樹枝、 松樹皮、松果、 杞柳、 苔蘚。
(9)樺樹皮畫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樺樹皮工藝的起源
使用樺樹皮做房子、漁船、生活器具,是赫哲族先民在生活環境極其惡劣、物質資源極其匱乏、社會環境嚴重閉塞、科學技術與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的情況下維持生存的一種舉措。
據黑龍江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孫亞強介紹,早期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赫哲人的生活離不開樺樹皮。
他們出生在樺樹皮窩棚,孩子放在樺樹皮搖籃、戴樺樹皮帽,炊具是用樺皮製作的桶、盆、碗、盤和杯,盛物用樺樹皮箱子、盒子,捕魚用樺皮船,用樺樹皮做鹿哨吸引獵物,人死後用樺樹皮覆蓋棺木。
「正因為絕大部分樺樹皮製品都是維持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樺樹皮製作技藝才在千百年中口傳心授、薪火相傳,不斷完善並傳承下來。」饒河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李鵬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