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知道: 信陽市 河南商城余集皮沖 在哪
在商城西南,離新縣很近如走106國道到新縣沙窩鎮下車過迎水就到
『貳』 信陽有多少個鄉鎮
信陽轄7縣,各縣鄉鎮共98個,具體如下:
淮濱縣共轄5個鎮:馬集、期思、防胡、新里、趙集、10個鄉:谷堆、王店、張庄、鄧灣、蘆集、三空橋、張里、固城、王家崗、台頭。
商城縣轄10個鎮:上石橋鎮、鄢崗鎮、雙椿鋪鎮、汪橋鎮、余集鎮、汪崗鎮、觀廟鎮、豐集鎮、達權店鎮、金剛台鎮;7個鄉:河風橋鄉、李集鄉、蘇仙石鄉、伏山鄉、吳河鄉、馮店鄉、長竹園鄉。
光山縣轄7個鎮:十里鎮、寨河鎮、孫鐵鋪鎮、馬畈鎮、潑陂河鎮、白雀園鎮、磚橋鎮;10個鄉:仙居鄉、北向店鄉、羅陳鄉、殷棚鄉、南向店鄉、晏河鄉、涼亭鄉、斛山鄉、槐店鄉、文殊鄉。
潢川縣轄9個鎮:雙柳樹鎮、傘陂鎮、卜塔集鎮、仁和鎮、傅店鎮、踅孜鎮、桃林鋪鎮、黃寺崗鎮、江家集鎮;8個鄉:傳流店鄉、魏崗鄉、張集鄉、來龍鄉、隆古鄉、談店鄉、上油崗鄉、白店鄉、黃湖農場。
羅山縣轄11個鎮:周黨鎮、竹竿鎮、靈山鎮、子路鎮、楠桿鎮、青山鎮、潘新鎮、彭新鎮、莽張鎮、鐵鋪鎮、東鋪鎮;6個鄉:廟仙鄉、定遠鄉、山店鄉、朱堂鄉、尤店鄉、高店鄉。
新縣轄5個鎮:新集鎮、沙窩鎮、吳陳河鎮、蘇河鎮、八里畈鎮;10個鄉:滸灣鄉、周河鄉、陡山河鄉、千斤鄉、卡房鄉、郭家河鄉、陳店鄉、箭廠河鄉、泗店鄉、田鋪鄉。
息縣轄6個鎮、13個鄉:城關鎮、曹黃林鎮、包信鎮、夏庄鎮、東岳鎮、小茴店鎮、項店鎮;城郊鄉、孫廟鄉、路口鄉、張陶鄉、彭店鄉、楊店鄉、白土店鄉、崗李店鄉、長陵鄉、陳棚鄉、臨河鄉、關店鄉、八里岔鄉。
(2)信陽余集小美女擴展閱讀:
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頭銜。
『叄』 請問我想在家鄉做個小生意做什麼呢本人22歲了老家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余集的!我好幾年沒有回家了想在
家鄉也沒有好買賣呀,做直銷吧現在是趨勢,你做葆嬰優莎納吧,剛剛進入中國市場世界排名第一的功能性的保健品
『肆』 信陽余集在那
余集鎮位於商城縣西南部,大別山北麓,東、南、北分別與本縣吳河、馮店、汪橋、觀廟接壤,西與新縣、光山隔河相望。全境南北長15.5公里,東西寬14公里。該鎮歷史悠久。元代末年抗元名將余普清、餘思銘父子攜後裔兵敗定居於此,命名余家集,明成祖十一年(1475年)鎮區始建,迄今515年。 大革命時期,商光農民暴動,余集成為紅25軍的搖籃。 行政區劃 2006年,轄2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余集街居委會、東門街居委會、李灣村、石板村、文沖村、張沖村、朱畈村、皮沖村、何沖村、迎水村、劉灣村、黃窪村、儀學村、楊棚村、曹集村、灣塘村、前灣村、雷沖村、西灣村、楊灣村、花灣村、連塘村、紅陽村、龍河村、響塘村、文橋村。 人口及面積 全鎮人口6萬多人。轄26個村(鎮),337個村民組,總面積89.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44畝。1949年,余集稱為獨山區,1962年改為余集公社,1983年由社改鄉,1994年11月撤鄉建鎮至今。
『伍』 都有哪些快遞公司可以到鄉鎮(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余集鎮義學村
圓通在余集高中門口,雷顯俊 韻達快遞在派出所對面 程斌 天天快遞在路仙姑前面誠信加油站附近,,,其他快遞收,派件找圓通業務員 雷顯俊 派件起步5塊錢鄉鎮都是自提
『陸』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余集鎮老城北大街陽光小區到時候快遞 快遞員會放那裡
從2018年5月1號之後,快遞新規明確規定,不經收件人同意,快遞員不可以將物品隨便放在某個保管站點,所以快遞員送來的時候,肯定會打電話告知你的。
『柒』 余集的余集名人
餘思銘,余集人。元未戊戌歲(1358年),就金剛台集義兵歸附安豐(在今安徽壽縣),授平章事守御金剛台。甲辰八月(1364年),奉詔領所部兵馬赴汴京,從征累戰有功。洪武元年(1368年),賜緋衣一襲,鎮撫(從五品)兩員。九月,隨總兵宋渡河,克懷慶、澤、潞等州縣,太祖深寵之。二年(1369年),調攻桃花二寨,受勅命一道,賜緋衣一襲,床一面,賞鎮撫兩員,授寧夏衛指揮僉事(正四品)。洪武十一年(1378年),征西蕃,抱病歸卒於家。勅葬原籍,子亨襲其官。
蔣艮,字仲仁,號後山,又號黃檗山人。商城伏山鄉人,祖居余集。祖父蔣以樾,鄉間塾師,父蔣嘉紹。艮少聰穎,有「神童」之稱,聞名鄉里。12歲即能作「擘窠書」(大字)習帖,攻詩文詞,寫作甚美。同治十二年(1873)鄉試中舉。光緒六年(1880)為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十年(1884)入直上書房,為皇族子弟溥倫、溥侗之師。欽賜紗制宮燈一對,上鑲「聖旨」書「上書房行走蔣艮大人」,歷任武英殿協修、纂修,國史館協修教習。艮一生綜覽群書,致力於學問。精《易》學,闡發禮義,著《蔣氏易說》;采《春秋》3傳、《禮記》及歷代註疏之長,著《後山經錄》18卷(《春秋傳錄》6卷、《禮記錄》12卷統名);晚年把講學隨記集成《後山札記》8冊。
余炳文,同治年間進士,宣統二年任浙江嚴州府知府。
余東源,同治間秀才,人稱「餘六爺」,聰明絕頂,能言善辯,愛打抱不平。
戚先初,余集前灣人。生於1913年,1950年任貴州鳳崗縣縣委書記,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1966年任空軍後勤部政委兼修建部政委。1991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
雷躋唐,出生於商城縣余集鄉一小康家庭。1912年入信陽高級學堂。1915年入武昌中華大學,與革命先軀惲代英同班。1917年10月,加入惲代英創辦的進步團體互助社。1918年5月,參加了武漢地區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屈辱《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的反帝愛國運動。同年9月,與惲代英一起受聘在中華大學中學部任教。1919年,參加了聲援五四愛國運動的斗爭。1920年2月,協助惲代英在武昌創辦「利群書社」,推動了武漢地區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同年12月,與惲代英一起赴河南信陽,籌建柳林中學(後因故未建成),擬將互助社遷至信陽,在此建立革命基地。其間,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革命思想,創建信陽互助分社,為後來中共黨組織在信陽地區較早地建立打下了雄厚的思想基礎。1923年回商城,任縣立中學教員。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參與創辦商城書社,組織商城學會,傳播馬列主義,發展黨團員。1927年初,介紹進步青年、學生赴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和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同年春,參與領導了縣中學生驅逐反動校長的「四八」學潮斗爭。1930年,根據黨的指示,在余集區創辦列寧學校,任校長,為革命培養人才。1932年秋,張國燾在鄂豫皖根據地一手製造的「肅反」擴大化波及地方,他被誣指為「反革命」、「第三黨」,含冤蒙難於光山縣白雀園。
詹重五,余集人,生於1927年。北京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精通英、俄、日語,歷任陝西省譯協常務理事、《陝西譯訊》雜志主編。出版有《詹重五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