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知道的唐代美女有哪些為什麼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王朝之一,歷史對唐朝也記載的極為詳細,據歷史記載我所知道的唐代美女有三個,分別是楊玉環,武則天,上官婉兒。
三、素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稱的李裹兒。
李裹兒是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後的女兒,被封為安樂公主,據《新唐書》記載:"光艷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說的是李裹兒姿色美貌,艷麗動人,貴族子弟來到她家門前觀看她的美貌。
李裹兒雖有一幅美貌,然而工於心計,插手政事,一心想成為如武則天一般的人物,最終在政變中被李隆基等人殺死。
結論
歷史上的美女總是與歷史朝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實,真正有很多美女並未出現在史書的記載之中,能在史書記載上記載的多是出身於王公貴族或皇室之家。
2. 《唐宮仕女圖》是一幅畫嗎唐代女子真實相貌如何
唐宮侍女圖確實是畫,但是它並不是單獨的一幅畫,而是一系列的畫。這系列的畫包括了虢國夫人游春圖、揮扇仕女圖、搗練圖等比較出名的畫作。畫裡面的內容主要是唐代宮廷的宮女們還有妃子們的一些生活記錄,這些畫中最出名的就是虢國夫人游春圖。
不僅虢國夫人穿的這樣華麗美艷,她身邊的宮女穿的也是美輪美奐的。總覺得這些衣物如果做成真實的服裝,肯定是特別漂亮的。
而且從這些畫上還能夠看出唐代宮廷女性的生活條件是比較好的,首先衣服非常的華美,我覺得在古代紡織技術有限的前提下,能把衣服做得這么美,肯定是需要很多金錢才能辦到的,所以可以證明唐朝人的物質生活比較好。
從唐代唐宮侍女圖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女性的面部都比較圓潤,皮膚狀態也是非常細膩柔滑的。
3. 唐朝女子額頭上的花紋叫什麼
唐朝女頭額頭好人花飾叫作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額頭上的花飾。花鈿有紅、綠、黃等顏色,但女子飾紅色花鈿最多。花鈿除了有梅花的形狀,還有各種小鳥、小魚、扇子、桃子等形狀,十分新穎。額間飾花鈿並不是起源於唐朝,據說源自南朝。傳說南朝的壽陽公主在屋檐下休息,一陣微風吹來,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額間,等她醒來時,發現梅花在她的額間留下了淡淡的花痕,且久洗不掉,因此又叫梅花妝。
4. 手繪唐朝最美美女圖片
唐代女裝款式太多了。。。一時間發不完,你網路吧
5. 唐朝著名美女有哪些
楊玉環、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李裹兒等。
1、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2、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來到洛陽宮(紫微城)後,聽說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後」。
3、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4、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 ,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5、李裹兒
李裹兒(685年-710年7月21日),即安樂公主。唐中宗李顯之女,韋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出生時正值李顯被武則天貶於廬陵,與韋氏赴房州時韋氏在途中分娩。
因當時情況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為裹兒,她先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又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
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她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賄買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她曾向中宗請求立她為皇太女,權力慾望特別強。她的生活非常奢侈,為了大興土木工程,搶占民田民房。
一心想做皇太女,但卻遭到了父親中宗李顯的反對,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去世。之後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安樂公主,追廢為「悖逆庶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玉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官婉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平公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則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裹兒
6. 唐代仕女吃復活圖走紅網路,唐朝為何以胖為美
一、這是因為唐朝繁榮,正如詩所寫:「米肥白,公倉私倉滿」,人們有條件吃得飽,穿的暖,保持身體健康豐滿。二是唐代開放兼容。國力的強大和文明的發展,使唐人非常自信,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
四、當時,提倡的「富、富、暖、女」的時代並不單純是女性身體的肥胖和瘦弱。可以說,這種審美取向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觀念,體現了一種以權力為導向、開放兼容的文化視野。唐人喜愛牡丹,牡丹花圖案高貴飽滿。唐人塑造的馬形象,臀部豐滿。唐代最有影響的書法是胖、庄、正。
傷民就是關於唐代仕女吃復活圖走紅網路,唐朝為何以胖為美的文章,也讓我們對這些有了一些了解。
7. 《唐宮仕女圖》是一幅畫嗎唐代女子的真實相貌如何
由於書畫的特性,年代越久的畫,往往就不容易保存下來,古代的很多畫都是用紙或者絹布,這些材料都有著特定的壽命,一旦到了時間,就會開始腐爛,最終被徹底風化。
再加上戰爭等各方面的因素,能保留下來的古老字畫就顯得更加珍貴,在中國這些傳世的名畫中,《唐宮仕女圖》的年代相對久遠。
像《宮樂圖》這類,也細致刻畫了當時晚唐的茶藝活動,對於人們了解唐代文化的流行趨勢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人們研究民俗文化通過這類的圖畫是最為直接的。
也正是因為《唐宮仕女圖》得以保存,才讓國人了解了這段歷史,知道唐代女子的長相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態,倘若沒有這些文物,時至今日也無人知曉。
8. 唐朝貴族未婚女子的服飾上都可以是什麼圖案
唐女的襦、褙等上衣是各個階層的常服。元稹詩句「藕絲衫子藕絲裙」,張佑詩句「鴛鴦綉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歐陽炯詩句「紅袖女郎相引去」。從這些詩句看,唐代女子著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歡紅,淺紅或淡赭,淺綠等色,並加上「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的金銀彩綉為飾,外觀更是美不可言。
襦的領口又分為「交領」與「對襟」。交領襦衣領口似「y」字形,右襟在內,左襟在外,且左襟於右腰處收緊。對襟襦衣則左右對稱,於腰部正中收束,中間空檔處露出裡面的交領裡衣或者訶子(即抹胸)。襦衣外面套的半臂與褙子等的領口大多屬於對襟。
襦的袖口又分為「窄袖」與「寬袖」。民間下層婦女多為窄袖,與現代無異;上層貴仕則是方便的窄袖與華麗飄逸的寬袖並存。
婦女下裳為裙。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唐代裙的質料、色彩和樣式均大大超過前代,可謂群芳爭艷,瑰麗多姿。如唐詩中所涉及的諸多裙式有:「上仙初著翠霞裙」,「荷葉羅裙一色裁」、「兩人抬起隱花裙」、「竹葉裙」、「碧紗裙」、「新換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盡如人所好,多為深紅、杏黃、絳紫、月青、青綠。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時間最長。李白有「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萬楚五有「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其流行范圍之廣,從《燕京五月歌》中可見,「石榴花開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石榴裙最大的特點,是裙束較高,上披短小襦衣,兩者寬窄長短形成鮮明對比。「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絲」。「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顏色絢麗,紅、紫、黃、綠爭艷斗研,尤以紅裙為姣姣者。街上流行紅裙子,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盛唐時期,就已經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唐代女子足下著履、靴、屐等。履以錦、麻、絲、綾等布帛織成。亦有用蒲草類編成的草履。履身常加綉飾,履頭狀式多樣,有圓頭、高頭、雲形、花形等,如唐詩所雲:「雲頭踏殿鞋」、「金蹙重台履」、「叢頭鞋子紅偏細」等。靴多以錦為之,織造功緻,紋飾美麗。屐於夏季赤足著用,為民間女子所喜,如李白詩雲:「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舊唐書輿服志》載,「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已明確記錄下女著男裝的情景。《新唐書 五行志》記,「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帝與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
女著男裝的風氣尤在大唐開元、天寶年間盛行。《中華古今注》記,「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新唐書李石傳》記,「吾聞禁中有金鳥錦袍二,昔玄宗幸溫泉與楊貴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女子仿製男裝,穿著男裝相當普遍。
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寫生,但傳統的龍、鳳圖案並沒有被排斥,這也是由皇權神授的影響而決定的。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
《新唐書· 車服志》記載文官官服花式,有鸞銜長綬、鶴銜靈芝、鵲銜瑞草、雁銜威儀、俊鶻銜花、地黃交枝等名目。
晚唐時期的服飾圖案更為精巧美觀。花鳥服飾圖案、邊飾圖案、團花服飾圖案在帛紗輕柔的服裝上,真是花團錦簇,爭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說:"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翩舞時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華貴優美的服飾圖案,是畫工們在敦煌石窟用艱苦的勞動為後人們保留下來的珍貴形象的資料。唐代服飾的發展是整體上的發展,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於表現自由、豐滿、華美、圓潤,在鞋、帽、巾、玉佩、發型、化妝、首飾的表現,都說明了這一特點。
唐代承前繼承了周、戰國、魏晉時期的風格,融周代服飾圖案設計上的嚴謹、戰國時期的舒展、漢代的明快、魏晉的飄逸為一體,又在此基礎上更加華貴,使服飾、服飾圖案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飾、服飾圖案對後代的影響一直沿續到今天。纏枝紋在現代服飾圖案中的運用,展示了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意識結合所產生的意蘊。
9. 古代唐朝的美女有哪些
1、徐惠
字不詳,湖州長城(今長興)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工於詩,《全唐詩》輯有5首。詩作文采華美,深得太宗嘉許。生於太宗貞觀元年,卒於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歲。
2、長孫皇後
小字觀音婢,河南洛陽人。長孫皇後於大業九年(13歲)嫁給了唐國公李淵的二子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基以後,被立為皇後。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後在立政殿去世,時年36歲。
3、李秀寧
即唐朝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太子李建成的妹妹。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都堪稱天才,隋將屈突通就曾經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李世民在渭北轉戰時,就是有平陽公主和娘子軍的參戰,才能連克強敵。
4、太平公主
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則天。下嫁薛紹,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後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她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5、武瞾
武則天,又名媚娘,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後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 「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6、蕭淑妃
唐高宗淑妃蕭氏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族人。高宗李治為太子時, 蕭氏為良娣。高宗登基之後,進為淑妃,相當受寵。後在與武媚娘的宮廷斗爭中失敗被廢為庶人,關押在暗室,後李治思念伉儷蕭淑妃,去暗室看王皇後和淑妃,武則天得知後,將其殺害。
7、上官婉兒
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年十四,即為武則天掌文誥。唐中宗時,封為昭容。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與韋後同時被殺。
8、楊玉環
字太真,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楊貴妃天生麗質,性格婉順,精通音律,並善彈琵琶。先嫁於李冒為壽王妃,後陪君側。四大美女之一,四美人圖之一 「貴妃醉酒」的主角。
9、韋後
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中宗復位後,韋皇後勾結武三思等專擅朝政,以其從兄韋溫掌握實權,縱容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爵。韋後於景龍四年又毒死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臨朝稱制。不久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擁其父相王李旦復位,韋皇後被殺於宮中。
10、安樂公主
唐中宗李顯之女,韋氏所生,小名裹兒。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她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又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她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她曾向中宗請求立她為皇太女,權力慾望特別強。中宗死後,企圖改朝換代,讓韋後稱帝,自己當皇太女。
11、萬春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女兒,母親是杜美人。萬春公主天資穎慧,觸類旁通,被稱為是"女才子",後來下嫁楊朏,又嫁楊錡,薨於大歷時。
12、文成公主
唐朝宗室之女,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知書達理,並信仰佛教。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向唐請婚,太宗許以宗女文成公主。
13、高陽公主
唐太宗愛女,《新唐書》稱唐太宗第十七女,母不明。下嫁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唐高宗時晉封高陽長公主,後因謀反罪賜自盡不得陪葬昭陵。
我也不知道哪些是美女,不過這都是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