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孟州到安陽安豐縣安豐二中多少公里
3小時44分鍾
262.6公里
途經:菏寶高速、京港澳高速
孟州
進入大定南路輔路,行駛20米
請直行,進入大定南路,行駛940米
請直行,進入大定北路,行駛2.9公里
向右前方行駛,進入常付路,行駛16.8公里
左轉,從常付路到沁陽互通式立交,行駛350米
靠左前方行駛,進入沁陽互通式立交,行駛730米
請直行,進入菏寶高速,行駛112.6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從菏寶高速到京港澳高速,行駛240米
靠左前方行駛,進入京港澳高速,行駛108.0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安陽繞城高速,行駛6.9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從安陽繞城高速到京深線,行駛830米
右轉,進入京深線,行駛2.7公里
左轉,從京深線到安陽縣安豐鄉第二中學,行駛9.6公里
安陽安豐縣安豐二中
❷ 安豐縣美術培訓有幾家
你好!建議您先網路了解相關培訓機構或者學校,然後再實地考察比較,從師資,設備,環境,學生、家長口碑等硬體、軟體多方面了解,同時多考察,對比幾家同類培訓機構,學校!謝謝你採納一下哦!
❸ [高分懸賞]語文常識/素材
兩周秦漢: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東漢名將,座駕:捲毛獸,兵器:冷血劍,成名經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居家常親事勤苦之役,不恥勞 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
事件:漢明帝永平五年(62),班超的兄長班固被召入京中任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隨著遷居洛陽。由於家境貧寒,班超替官府抄寫文書,維持生計。班超每日伏案揮毫,常輟業投筆而嘆:「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閑乎」(《後漢書·班超列傳》)?旁人皆笑之。班超說:「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後漢書·班超列傳》)!
荊軻: 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
關於荊軻的詩詞:
《春秋戰國門荊軻 》
作者:周曇 年代:唐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騎駕群胡。
有心為報懷權略,可在於期與地圖。
事件:荊軻刺秦王
屈原:
(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漢族,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離騷》、《九章》、 《九歌》、 《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後世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這部書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離騷》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天問》一篇等等。
名言: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離騷)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離騷)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韓信:
韓信(?—前196年),漢族,字重言,淮陰(時稱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楚州區留有與胯下之辱相關的「胯下橋」遺址,並在鎮淮樓東側建有韓侯祠紀念。西漢開國功臣,初屬項羽,後歸劉邦。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座駕:五明驥,兵器:魚腸劍,經典之戰:暗渡陳倉,井徑之戰,垓下之戰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有關韓信的詩:
韓信廟
劉禹錫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鍾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卻過淮地吊韓信廟 。
事件:
胯下之辱
蕭何月下追韓信
歇後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老子: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
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事件:高論生死
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莊子語錄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睏不堪!
2、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
(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是相互斗爭的手段。兩者是凶器,是不可以盡行的。)
3、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聖人只能保全生命。現在這個時代,僅僅可以避開刑戮。幸福不過像羽毛那樣輕,不知怎樣才可以去承受;禍患重得像大地一樣,不知怎樣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但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
關於莊子的典故和寓言
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鵷雛,您可聽說過?這鵷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鵷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知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蘇秦: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里人據(今洛陽東郊太平庄一帶),戰國時期的韓國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穀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
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至樂毅破齊前夕,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使。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游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
事件:勸齊王伐宋
合縱攻強秦
蘇秦拘於趙
刺股懸梁: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項羽:
項籍(前232-前202),字羽
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漢族。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中華史上最強武將。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人稱西楚霸王。楚漢時代傑出的軍事家。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崛起,舉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統天下 。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號為「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神話。
事件:
巨鹿之戰,雄霸天下
說起秦朝,人們總是先想到大秦雄師,其氣吞如虎,橫掃六合的氣概讓千年來無數風流志士遐想,謳歌!秦之興起,無疑其內在戰爭機器的瘋狂開動,外在百萬鐵軍的征討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間,泱泱大秦,毀於一旦,真是應了其興也勃,其敗也勃。秦朝大廈倒塌之快,其內在外在有各種問題,但是給予大秦最沉重一擊,使強悍的大秦在無能開動其戰爭,無疑是項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戰。
烏江自刎
烏江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無名
劍折沙盡血洗風
七載成敗轉頭空
盪恨笑飲蒼天淚
段韌傲刻夕陽紅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虞姬:
公元前202),秦末人.
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項羽寫)。
過虞溝游虞姬廟
袁枚
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
三軍已散佳人在,六國空亡烈女誰?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濕胭脂。
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
清朝詩人何溥的《虞美人》詩雲:「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瘦腰(指虞姬)。」
「霸王別姬」是秦漢時期最為動人的故事之一。虞姬忠於愛情,為讓項羽盡早逃生,拔劍自刎,其情,驚天地!其義,泣鬼神!
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封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
關於霍去病的詩詞:
《少年行四首》
王維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於。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王昭君: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公元前20)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
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事件:
昭君出塞
《怨詞》
附昭君《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司馬遷:
司馬遷(約前145或前135—?),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民國,魯迅)。司馬遷是西漢夏陽龍門人。夏陽(今陝西韓城南),縣名,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跡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
事件:發憤著《史記》
《史記》十大名篇
梁啟超指定的史記十大名篇
大江東去 楚王流芳——《項羽本紀》
禮賢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傳》
文武雙雄 英風偉概——《廉頗藺相如列傳》
功成不居 不屈權貴——《魯仲連鄒陽列傳》
曠世奇才 悲涼收場——《淮陰侯列傳》
官場顯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傳》
戎馬一生 終難封侯——《李將軍列傳》
漢匈和親 文化交融——《匈奴列傳》
商道貨殖 安邦定國——《貨殖列傳》
史公記史 千古傳頌——《太史公自序》
史記共130篇
魯迅稱贊: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將史記與屈原的離騷相提並論,反映司馬遷之偉大
蘇武: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於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准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於。
事件:《蘇武牧羊》典故
《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 ,
窮愁十九年,
渴飲雪,
飢吞氈,
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
旄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
心如鐵石堅,
夜在塞上時有笳聲,
入聲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
雁群漢關飛。
白發娘,
望兒歸,
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
兩地誰夢誰?
任海枯石爛,
大節不稍虧,
終教匈奴心驚膽碎,
拱服漢德威。
孫臏:
孫臏,戰國時軍事家。在今山東鄄城人。孫武後代。身長七尺約為(1.86米)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秘密接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銀雀山出土,有一萬一千餘字。
孫臏 中國軍事家。戰國中期齊國人。少時孤苦,年長後從師鬼穀子學習《孫子兵法》,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不料,他卻因此遭人暗算……
孫臏: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
【經典名言】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國(今河南商丘一帶)貴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國內亂中被殺死,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追殺,從宋國(今河南商丘夏邑縣)逃到了魯國。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四書》中。
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孔子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有說法為《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孔子名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後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新絳)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
荀子名言
(1)鍥而不舍(《荀子·勸學》):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
名言
(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9)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 勸學>>)
(10)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荀子的作品: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
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
出自:《荀子·大略》
三國兩晉:
竹林七賢 :
中國三國魏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其先人因避仇遷家譙國侄縣(今安徽宿縣西南),改姓嵇。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庄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遊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後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鍾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這首絕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
【山濤(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
【向秀(約227-272)】
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注『莊子』,「 發明奇趣,振起玄風」,《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完而卒。後郭象「 述而廣之」,別為一書。向注早佚,現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張「 名教」與「自然」 統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於「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遙」 而違反「名教」。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沉痛,有名世。
【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擅長喝酒和品酒。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盪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咸】
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賢」 之一。阮籍之侄, 與籍並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直頸琵琶,直頸琵琶後改稱阮咸,簡稱阮。
阮咸不僅擅長演奏,也精於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峽流泉》據說就是他所作,李季蘭在同名詩中有「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的詩句。1950年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持阮彈奏的阮咸畫像,神情專注。
編輯本段【王戎(234—305)】
字浚沖,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遊,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後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惠帝時,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鑽其核而後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好了不寫了,好多哦。累~~~~~~~~`
❹ 安豐縣新聞
但在這個之前的那個電視劇是什麼,應該是TVB的你是說從早上9:10開始播的?是《雙面膠》,新聞
❺ 魏晉詩資料
魏晉詩選
目錄:
魏代:
曹操——蒿里行 短歌行 苦寒行 觀滄海 龜雖壽
曹丕——燕歌行 善哉行 雜詩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王粲——七哀詩 徐幹——室思 劉楨——贈從弟 繁欽——定情詩
曹植——箜篌引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馬篇 七哀 送應氏 雜詩 贈白馬王彪
嵇康——贈秀才入軍 阮籍——詠懷(13首)
晉代:
傅玄——豫章行苦相篇 西長安行 車遙遙篇 吳楚歌
張華——輕薄篇 情詩 陸機——赴洛道中作 猛虎行 潘岳——悼亡詩
左思——詠史八首 招隱二首 雜詩 嬌女詩
曹操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
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
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
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
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
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
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
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
念之斷人腸。
短歌行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
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
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
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
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
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
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
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
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
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
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
悠悠使我哀。
觀滄海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
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
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
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
曹丕
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善哉行
上山採薇,
薄暮苦飢。
溪谷多風,
霜露沾衣。
野雉群夠, (夠-多換佳)
猿猴相追。
還望故鄉,
郁何壘壘!
高山有崖,
林木有枝。
憂來無方,
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
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
歲月如馳。
湯湯川流,
中有行舟。
隨波轉薄,
有似客游。
策我良馬,
被我輕裘。
載馳載驅,
聊以忘憂。
雜詩
其一
漫漫秋夜長,
烈烈北風涼。
輾轉不能寐,
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
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
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
孤雁獨南翔。
鬱郁多悲思,
綿綿思故鄉。
願飛安得翼,
欲濟河無梁。
向風長嘆息,
斷絕我中腸。
其二
西北有浮雲,
亭亭如車蓋。
惜哉時不遇,
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
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我鄉,
安得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
客子常畏人。
----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
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
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
舉築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鬥死,
何能怫鬱築長城。
長城何連連,
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
內舍多寡婦。
作書與內舍,
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
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
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
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舉,
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
死人骸骨相撐拄。
結發行事君,
慊慊心意關。
明知邊地苦,
賤妾何能久自全?
-----
王粲
七哀詩
其一
西京亂無象,
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
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
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
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
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
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
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
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
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
喟然傷心肝。
其二
荊蠻非我鄉,
何為久滯淫。
方舟溯大江,
日暮愁我心。
山岡有餘映,
岩阿增重陰。
狐狸馳赴穴,
飛鳥翔故林。
流波激清響,
猴猿臨岸吟。
迅風拂裳袂,
白露沾衣襟。
獨夜不能寐,
攝衣起撫琴。
絲桐感人情,
為我發悲音。
羈旅無終極,
憂思壯難任。
其三
邊城使心悲,
昔吾親更之。
冰雪截肌膚,
風飄無止期。
百里不見人,
草木誰當遲。
登城望亭燧,
翩翩飛戍旗。
行者不顧反,
出門與家辭。
子弟多俘虜,
哭泣無已時。
天下盡樂土,
何為久留茲。
蓼蟲不知辛,
去來勿與諮。
----
徐幹
室思
沉陰結愁憂,
愁憂為誰興?
念與君相別,
各在天一方。
良會未有期,
中心摧且傷。
不聊憂餐食,
慊慊常飢空。
端坐而無為,
彷彿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
悠悠萬里道。
君去日已遠,
郁結令人老。
人生一世間,
忽若暮春草。
時不可再得,
何為自愁惱?
每誦昔鴻恩,
賤軀焉足保。
浮雲何洋洋,
願因通我詞。
飄搖不可寄,
徙倚徒相思。
人離皆復會,
君獨無返期。
自君之出矣,
明鏡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
何有窮已時。
慘慘時節盡,
蘭葉復凋零。
喟然長嘆息,
君期慰我情。
輾轉不能寐,
長夜何綿綿。
躡履起出戶,
仰觀三星連。
自恨志不遂,
泣涕如湧泉。
思君見巾櫛,
以益我勞勤。
安得鴻鸞羽,
覯此心中人。
誠心亮不遂,
搔首立娟娟。 (娟娟-女換豎心旁)
何言一不見,
復會無因緣。
故如比目魚,
今隔如參辰。
人靡不有初,
想君能終之。
別來歷年歲,
舊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
君子所尤譏。
寄身雖在遠,
豈忘君須臾。
既厚不為薄,
想君時見思。
-----
劉楨
贈從弟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
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
繁欽
定情詩
我出東門游,
邂逅承清塵。
思君即幽房,
侍寢執衣巾。
時無桑中契,
迫此路側人。
我既媚君姿,
君亦悅我顏。
何以致拳拳?
綰臂雙金環。
何以道殷勤?
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區區?
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
香囊系肘後。
何以致契闊?
繞腕雙跳脫。
何以結恩情?
美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
素縷連雙針。
何以結相於?
金薄畫搔頭。
何以慰別離?
耳後玳瑁釵。
何以答歡忻?
紈素三條裙。
何以結愁悲?
白絹雙中衣。
與我期何所?
乃期東山隅。
日旰兮不來,
谷風吹我襦。
遠望無所見,
涕泣起踟躕。
與我期何所?
乃期山南陽。
日中兮不來,
飄風吹我裳。
逍遙莫誰睹,
望君愁我腸。
與我期何所?
乃期西山側。
日夕兮不來,
躑躅長嘆息。
遠望涼風至,
俯仰正衣服。
與我期何所?
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來,
凄風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
悲苦愁我心。
愛身以何為,
惜我華色時。
中情既款款,
然後克密期。
褰衣躡茂草,
謂君不我欺。
廁此醜陋質,
徙倚無所之。
自傷失所欲,
淚下如連絲。
----
曹植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
親交從我游。
中廚辦豐膳,
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
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
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
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
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
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
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
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
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
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
知命復何憂?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
京洛出少年。
寶劍值千金,
被服麗且鮮。
斗雞東郊道,
走馬長楸間。
馳騁未能半,
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
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
一縱兩禽連。
余巧未及展,
仰手接飛鳶。
觀者咸稱善,
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
美酒斗十千。
膾鯉雋鮐蝦, (雋-加月旁)
炮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
列坐竟長筵。
連翩擊鞠壤,
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
光景不可攀。
雲散還城邑,
清晨復來還。
美女篇
美女妖且閑,
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
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
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
腰佩翠琅干。 (王干)
明珠交玉體,
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搖,
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
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
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
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
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
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
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
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
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
中夜起長嘆。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
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
幽並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
苦矢何參差。 (苦-加木旁。木名,莖可做箭桿)
控弦破左的,
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
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
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
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
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七哀
明月照高樓,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
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
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
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
回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
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
賤妾當何依。
送應氏
其一
步登北邙阪,
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
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
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
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
荒疇不復田。
遊子久不歸,
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
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
氣結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
嘉會不可常。
天地無終極,
人命若朝霜。
願得展燕婉, (燕-加女旁)
我友之朔方。
親昵並集送,
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
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
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
別促會日長。
願為比翼鳥,
施翮起高翔。
雜詩
其一
高台多悲風,
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萬里,
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極,
離思故難任。
孤雁飛南遊,
過庭長哀吟。
翹思慕遠人,
願欲托遺音。
形影忽不見,
翩翩傷我心。
其二
轉蓬離本根,
飄搖隨長風。
何意回飈舉,
吹我入雲中。
高高上無極,
天路安可窮?
類此遊客子,
捐軀遠從戎。
毛褐不掩形,
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復道,
沉憂令人老。
其三
西北有織婦,
綺縞何繽紛。
明晨秉機杼,
日昃不成文。
太息經長夜,
悲嘯入青雲。
妾身守空閨,
良人行從軍。
自期三年歸,
今已歷九春。
飛鳥繞樹翔,
敫敫鳴索群。 (敫敫-加口旁)
願為南流景,
馳光見我君。
其四
南國有佳人,
容華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
夕宿瀟湘址。 (址-土換水旁)
時俗薄朱顏,
誰為發皓齒?
俯仰歲將暮,
榮耀難久恃。
其五
僕夫早嚴駕,
吾行將遠游。
遠游欲何之?
吳國為我仇。
將騁萬里途,
東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風,
淮泗馳急流。
願欲一輕濟,
惜哉無方舟。
閑居非吾志,
甘心赴國憂。
其六
飛觀百餘尺,
臨牖御欞軒。
遠望周千里,
朝夕見平原。
烈士多悲心,
小人偷自閑。
國仇亮不塞,
甘心思喪元。
撫劍西南望,
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聲發,
聆我慷慨言。
贈白馬王彪
序曰: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
師,會節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
還國。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
之。蓋以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
成篇。
謁帝承明廬,
逝將歸舊疆。
清晨發皇邑,
日夕過首陽。
伊洛廣且深,
欲濟川無梁。
泛舟越洪濤,
怨彼東路長。
顧瞻戀城闕,
引領情內傷。
太谷何寥廓,
山樹郁蒼蒼。
霖雨泥我塗,
流潦浩縱橫。
中逵絕無軌,
改轍登高岡。
修坂造雲日,
我馬玄以黃。
玄黃猶能進,
我思郁以紓。
郁紓將何念?
親愛在離居。
本圖相與偕,
中更不克俱。
鴟梟鳴衡軛,
豺狼當路衢。
蒼蠅間白黑,
讒巧反親疏。
欲還絕無蹊,
攬轡止踟躕。
踟躕亦何留?
相思無終極。
秋風發微涼,
寒蟬鳴我側。
原野何蕭條,
白日忽西匿。
歸鳥赴喬林,
翩翩厲羽翼。
孤獸走索群,
銜草不遑食。
感物傷我懷,
撫心長太息。
太息將何為?
天命與我違。
奈何念同生,
一往形不歸。
孤魂翔故域,
靈柩寄京師。
存者忽復過,
亡沒身自衰。
人生處一世,
去若朝露烯。 (烯-火換日旁)
年在桑榆間,
影響不能追。
自顧非金石,
咄惜令心悲。 (惜-豎人換口旁)
心悲動我神,
棄置莫復陳。
丈夫志四海,
萬里猶比鄰。
恩愛苟不虧,
在遠分日親。
何必同衾幬,
然後展殷勤。
憂思成疾病, (病-丙換火,音趁,熱病)
無乃兒女仁。
倉卒骨肉情,
能不懷苦辛?
苦辛何慮思?
天命信可疑。
虛無求列仙,
松子久吾欺。
變故在斯須,
百年誰能持?
離別永無會,
執手將何時?
王其愛玉體,
俱享黃發期。
收淚即長路,
援筆從此辭。
----
嵇康
贈秀才入軍
其一
良馬既閑,
麗服有暉。
左攬繁弱,
右接忘歸。
風馳電逝,
躡景追飛。
凌厲中原,
顧盼生姿。
其二
息徒蘭圃,
秣馬華山。
流番平皋, (番-加石旁)
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
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嘉彼釣翁,
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
誰與盡言?
---
阮籍
詠懷
其一
夜中不能寐,
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
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
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
憂思獨傷心。
其二
嘉樹下成蹊,
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
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
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
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
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
歲暮亦雲已。
其三
平生少年時,
輕薄好弦歌。
西遊咸陽中,
趙李相經過。
娛樂未終極,
白日忽蹉跎。
驅馬復來歸,
反顧望三河。
黃金百鎰盡,
資用常苦多。
北臨太行道,
失路將如何。
其四
昔聞東陵瓜,
近在青門外。
連畛距阡陌,
子母相鉤帶。
五色曜朝日,
嘉賓四面會。
膏火自煎熬,
多財為患害。
布衣可終身,
寵祿豈足賴?
其五
灼灼西頹日,
餘光照我衣。
回風吹四壁,
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
蛩蛩亦念飢。
如何當路子,
磬折忘所歸。
豈為誇譽名,
憔悴使心悲。
寧與燕雀翔,
不隨黃鵠飛。
黃鵠游四海,
中路將安歸?
其六
湛湛長江水,
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
青驪逝鋟鋟。 (鋟鋟-金換馬旁)
遠望令人悲,
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
朝雲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
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
淚下誰能禁。
其七
昔年十四五,
志尚好書詩。
被褐懷珠玉,
顏閔相與期。
開軒臨四野,
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岡,
萬代同一時。
千秋萬歲後,
榮名安所之?
乃悟羨門子,
敫敫今自嗤。 (敫敫-加口旁)
其八
獨坐空堂上,
誰可與歡者?
出門臨永路,
不見行車馬。
登高望九州,
悠悠分曠野。
孤鳥西北飛,
離獸東南下。
日暮思親友,
晤言用自寫。
其九
駕言發魏都,
南向望吹台。
蕭管有遺音,
梁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
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
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吾有,
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
身竟為土灰。
其十
朝陽不再盛,
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
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
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牛山,
涕泗紛交流。
孔聖臨長川,
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
來者吾不留。
願登太華山,
上與松子游。
漁父知世患,
乘流泛輕舟。
其十一
炎光延萬里,
洪川盪湍瀨。
彎弓掛扶桑,
長劍倚天外。
泰山成砥礪,
黃河為裳帶。
視彼莊周子,
榮枯何足賴?
捐身棄中原,
烏鳶作患害。
豈若雄傑士,
功名從此大。
其十二
危冠切浮雲,
長劍出天外。
細故何足慮,
高度跨一世。
非子為我御,
逍遙游荒裔。
顧謝西王母,
吾將從此逝。
豈與蓬戶士,
彈琴誦言誓。
其十三
洪生資制度,
被服正有常。
尊卑設次序,
事物齊紀綱。
容飾整顏色,
磬折執圭璋。
堂上置玄酒,
室中盛稻粱。
外厲貞素談,
戶內滅芬芳。
放口從衷出,
復說道義方。
委曲周旋儀,
姿態愁我腸。
-----
晉詩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
苦相身為女,
卑陋難再陳。
男兒當門戶,
墮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
萬里望風塵。
女育無欣愛,
不為家所珍。
長大逃深室,
藏頭羞見人。
垂淚適他鄉,
忽如雨絕雲。
低頭和顏色,
素齒結朱唇。
跪拜無復數,
婢妾如嚴賓。
情合同雲漢,
葵藿仰陽春。
心乖甚水火,
百惡集其身。
玉顏隨年變,
丈夫多好新。
昔為形與影,
今為胡與秦。
胡秦時相見,
一絕逾參辰。
西長安行
所思兮何在?
乃在西長安。
何用存問妾?
香橙雙珠環。 (橙-木換衣旁)
何用重存問?
羽爵翠琅干。 (干-加王旁)
今我兮聞君,
更有兮異心。
香亦不可燒,
環亦不可沉。
香燒日有歇,
環沉日自深。
車遙遙篇
車遙遙兮馬洋洋,
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
願為影兮隨君身。
君在陰兮影不見,
君依光兮妾所願。
吳楚歌
燕人美兮趙女佳,
其室則邇兮限層崖。
雲為車兮風為馬,
玉在山兮蘭在野。
雲無期兮風有止,
思多端兮誰能理?
--------
張華
輕薄篇
末世多輕薄,
驕代好浮華。
志意既放逸,
貲財亦豐奢。
被服極纖麗,
餚膳盡柔嘉。
僮僕余粱肉,
婢妾蹈綾羅。
文軒樹羽蓋,
乘馬鳴玉珂。
橫簪刻玳瑁,
長鞭錯象牙。
足下金礴履, (礴-石換金旁)
手中雙莫邪。
賓從煥絡繹,
侍御何芬葩。
朝與金張期,
暮宿許史家。
甲第面長街,
朱門赫嵯峨。
蒼梧竹葉清,
宜城九醞鹺。 (鹺-鹵換酉旁)
浮醪隨觴轉,
素蟻自跳波。
美女興齊趙,
妍唱出西巴。
一顧傾城國,
千金不足多。
北里獻奇舞,
大陵奏名歌。
新聲逾激楚,
妙妓絕陽阿。
玄鶴降浮雲,
鱘魚躍中河。
墨翟且停車,
展季猶咨嗟。
淳於前行酒,
雍門坐相和。
孟公結重關,
賓客不得蹉。
三雅來何遲?
耳熱眼中花。
盤案互交錯,
坐席咸喧嘩。
簪珥或墮落,
冠冕皆傾斜。
酣飲終日夜,
明燈繼朝霞。
絕纓尚不尤,
安能復顧他?
留連彌信宿,
此歡難可過。
人生若浮寄,
年時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
榮樂遽幾何?
念此腸中悲,
涕下自滂沱。
但畏執法吏,
禮防且切磋。
情詩
游目四野外,
逍遙獨延佇。
蘭蕙緣清渠,
繁華蔭綠渚。
佳人不在茲,
取此欲誰與?
巢居知風寒,
穴處識陰雨。
不曾遠離別,
安知慕儔侶?
------
陸機
赴洛道中作
遠游越山川,
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
安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
朝徂銜思往。
頓轡倚高岩,
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
明月一何朗。
撫枕不能寐,
振衣獨長想。
猛虎行
渴不飲盜泉水,
熱不息惡木陰。
惡木豈無枝?
志士多苦心。
整駕肅時命,
杖策將遠尋。
飢食猛虎窟,
寒棲野雀林。
日歸功未建,
時往歲載陰。
崇雲臨岸駭,
鳴條隨風吟。
靜言幽谷底,
長嘯高山岑。
急弦無懦響,
亮節難為音。
人生誠未易,
曷雲開此衿?
眷我耿介懷,
俯仰愧古今。
----
潘岳
悼亡詩
荏苒冬春謝,
寒暑忽流易。
之子歸窮泉,
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
淹留亦何益。
黽勉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
入室想所歷。
幃屏無彷彿,
翰墨有餘跡。
流芳未及歇,
遺掛猶在壁。
悵恍如或存,
回遑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
雙棲一朝只。
如彼游川魚,
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
晨溜承檐滴。
寢息何時忘,
沉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
庄缶猶可擊。
----
左思
詠史八首
其一
弱冠弄柔翰,
卓犖觀群書。
著論准過秦,
作賦擬子虛。
邊城苦鳴鏑,
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胄士,
疇昔覽穰苴。
長嘯激清風,
志若無東吳。
鉛刀貴一割,
夢想騁良圖。
左眄澄江湘,
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
長揖歸田廬。
其二
鬱郁澗底松,
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
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
由來非一朝。
金張借舊業,
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
白首不見招。
其三
吾希段干木,
偃息藩魏君。
吾慕魯仲連,
談笑卻秦軍。
當世貴不羈,
遭難能解紛。
功成恥受賞,
高節卓不群。
臨組不肯紲,
對圭寧肯分。
連璽耀前庭,
比之猶浮雲。
其四
濟濟京城內,
赫赫王侯居。
冠蓋蔭四術,
朱輪竟長衢。
朝集金張館,
暮宿許史廬。
南鄰擊鍾磬,
北里吹笙竽。
寂寂揚子宅,
門無卿相輿。
寥寥空宇中,
所講在玄虛。
言論准宣尼,
辭賦擬相如。
悠悠百世後,
英名擅八區。
其五
皓天舒白日,
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里,
飛宇若雲浮。
峨峨高門內,
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
何為口來游。 (炎欠)
被褐出閶闔,
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
濯足萬里流。
其六
荊軻飲燕市,
酒酣氣益震。
哀歌和漸離,
謂若傍無人。
雖無壯士節,
與世亦殊倫。
高眄邈四海,
豪右何足陳。
貴者雖自貴,
視之若埃塵。
賤者雖自賤,
重之若千鈞。
其七
主父宦不達,
骨肉還相薄。
買臣困樵採,
伉儷不安宅。
陳平無產業,
歸來翳負郭。
長卿還成都,
壁立何寥廓。
四賢豈不偉,
遺烈光篇籍。
當其未遇時,
憂在填溝壑。
英雄有屯顫, (屯-加舟字底)(顫-頁換舟字底)
由來自古昔。
何世無奇才,
遺之在草澤。
其八
習習籠中鳥,
舉翮觸四隅。
落落窮巷士,
抱影守空廬。
出門無通路,
枳棘塞中塗。
計策棄不收,
塊若枯池魚。
外望無寸祿,
內顧無斗儲。
親戚還相蔑,
朋友日夜疏。
蘇秦北游說,
李斯西上書。
俯仰生榮華,
咄嗟復雕枯。
飲河期滿腹,
貴足不願余。
巢林棲一枝,
可為達士模。
招隱二首
其一
杖策招隱士,
荒途橫古今。
岩穴無結構,
丘中有鳴琴。
白雲停陰岡,
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
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
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
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
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
聊欲投吾簪。
其二
經始東山廬,
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
聊可瑩心神。
峭茜青蔥間,
竹柏得其真。
弱葉棲霜雪,
飛榮流余津。
爵服無常玩,
好惡有屈伸。
結綬生纏牽,
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
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
逍遙撰良辰。
雜詩
秋風何冽冽,
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
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雲崖,
皎皎流素光。 (皎皎-交換敫)
披軒臨前庭,
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
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恆居,
歲暮常慨慷。
嬌女詩
吾家有嬌女,
皎皎頗白皙。
小字為紈素,
口齒自清歷。
鬢發覆廣額,
雙耳似連璧。
明朝弄梳台,
黛眉類掃跡。
濃朱衍丹唇,
黃吻瀾漫赤。
嬌語若連瑣,
忿速乃明畫。 (畫-加豎心旁)
握筆利彤管,
篆刻未期益。
執書愛綈素,
誦習矜所獲。
其姊字惠芳,
面目粲如畫。
輕妝喜樓邊,
臨鏡忘紡織。
舉觶擬京兆,
立的成復易。
玩弄眉頰間,
劇兼機杼役。
從容好趙舞,
延袖象飛翮。
上下弦柱際,
文史輒卷襞。
顧眄屏風畫,
如見已指摘。
丹青日塵暗,
明義為隱賾。
馳騖翔園林,
果下皆生摘。
紅葩綴紫蒂,
萍實驟抵擲。
貪華風雨中,
申忽數百適。 (申-加目旁)
務躡霜雪戲,
重綦常累積。
並心注餚饌,
端坐理盤槅。
翰墨戢函按,
相與數離逖。
動為爐鉦屈,
屣履任之適。
心為荼荈劇,
吹噓對鼎{釒歷}。
脂膩漫白袖,
煙熏染阿錫。
衣被皆重池,
難與瀋水碧。
任其孺子意,
羞受長者責。
瞥聞當與杖,
掩淚俱向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