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有《千古絕唱》的簡介或創作背景
長詩《千古絕唱》為金潤河創作,包含四個以科幻視覺描寫的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包括四部長詩《杜十娘》、《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說》,講的是四對俊男美女、才子佳人,因為意識與現實世俗的惡勢力的破壞、阻擾,最後生離死別、悲慘分離的故事。
❷ 三國正史中記載了多少位美女
三國里十大美女:
第一美人:千嬌百媚的人間尤物——貂禪;(美麗指數:★★★★★★★★★★)
所謂"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女中貂蟬」,將她列為三國十大美女之首,實在是毫無意外,也毫無新意。貂蟬能殺入中華美眉top4,書上一句:"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又形容她的容貌舞姿:"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貂嬋是漢獻帝的大臣王允的歌妓,她不但貌似明月,且能歌善舞。一天晚上,她在花園拜月時,一片雲彩將月亮遮住了。王允得意地說:"月亮比不過我的女兒,都害羞地躲到雲的後面去了。」從這以後,貂嬋就被人稱作"閉月」;她的膽識,如《三國演義》所載,也絕不亞於昭君、西施。只是歷史上真的是否有貂蟬?史籍沒有明確記載,因此這位傾倒眾多英雄豪傑的美人的真實身份,至今尚無定論。
在三國時代,在整個華夏歷史上,她都是無可撼動的絕世美人。
第二美人:洛神仙子——甄宓(美麗指數:★★★★★★★★★☆)
歷史上記載真有其人,甄宓(?-221),袁紹兒媳,袁熙之妻。書上說她:"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曹軍破冀州城後,世子曹丕闖入袁紹府中抄家,發現一女蓬頭垢面,拖近擦乾凈臉一看,喲,是個美女。當時有請曹操過目,結果老賊說:"真吾兒婦也!」認同了這門婚事。其實心裡暗恨來晚一步,被兒子搶了先手也。皮膚好,模樣也俏,同時迷住曹家父子,引得曹氏父子反目結怨。但是甄宓卻看上的卻是才華橫溢的小叔子曹植,兩人一見傾心,由此展開了一段曲折的愛情。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因為甄宓與曹植相愛的原因,次年六月便遣使賜甄氏死,曹植也被曹丕進逼之下寫出了千古絕唱《七步詩》,最後流放而終。曹子建《洛神賦》中的洛水之神,就是他的嫂嫂甄宓。《洛神賦》形容的洛神如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
如詩如畫,如九天神女一樣超凡脫俗的仙子。
第三美人:傾城絕世——小喬(美麗指數:★★★★★★★★★)
小喬,喬玄之女,漢末建安三年(公元189年),東吳孫策欲取荊州,命周瑜為江王太守,發兵攻佔安格皖縣,得避亂隱居在那裡的喬玄的兩個女兒,就是大喬和小喬。姐妹一雙生得貌若天仙,堪稱絕代佳人。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小喬和周瑜情深思愛,生活在一起,隨軍東征西佔,並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後二年,按《三國志。周槐樹》所載:周瑜"詣京見權」。不久"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推算起來,小喬和周瑜做了12年夫妻。小喬與周郎實為三國里第一佳配。曹操對喬公的二女也頗有想法。曹子建賦雲:"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大喬之妹,周瑜之妻,絕色美人。有落雁之貌,知書達禮,通曉音律詩文。和其姊小喬並稱"江東二喬」。
小喬端莊賢惠,看似遠勝貂蟬。唉,此生若能得妻如小喬,復何求哉。諸葛亮三氣周郎,是不是也為小喬乎?
俏麗可人,嫵媚動人型的絕世佳人。
第四美人:絕色佳人——大喬(美麗指數:★★★★★★★★☆)
大喬,喬玄之女,孫策之妻,絕色美人。有沉魚之容,尤其女紅一事更是名聞遐邇。和其妹小喬並稱"江東二喬」。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於打獵時遇刺受重傷,大喬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飲,全心照顧,然孫策仍葯石罔效逝世。大喬傷痛欲絕,數度昏厥,並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孫策臨終前曾拉著她的手,要她照顧幼弟孫權(18歲),助他接掌大權,並除奸討逆,使大喬只好打消原來念頭。後來孫權對皇嫂仍萬般尊重,也在大喬與眾臣如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下,很快地團結江東各股勢力,建立威望,進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溫柔大體,秀外慧中,是堅貞傳統型的古典淑女。
第五美人:劍俠仙子——孫尚香(美麗指數:★★★★★★★★)
孫堅之女,孫策、孫權的同父異母妹妹,也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里的女主角。當時劉備向東吳借荊州不還,魯肅身負干係;周瑜一為救友,二為國計,於是上書孫權,教使「美人計」,進妹予劉備為夫人,誘其喪志而疏遠屬下。孫夫人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餘人,皆親自執刀侍立。不料在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安排下,假婚成真姻;後來夫人更助劉備返蜀,於路上怒斥追襲的吳將。後劉備入益州,使趙雲領留營司馬,留守荊州。此時孫權聞知劉備西征,於是遣周善引領舟船以迎孫夫人,而夫人帶著後主劉禪回吳,幸得趙雲與張飛勒兵截江,方重奪劉禪。彝陵之戰,劉備戰敗,有訛言傳入吳中,道劉備已死,孫夫人傷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後人為其立廟,號曰「梟姬廟」。
性情剛烈,卻俠義忠貞,溫柔時如細水綿綿,頗有江湖女俠的風范。
第六美人:三國第一才女——蔡琰(美麗指數:★★★★★★★☆)
蔡琰(177-?)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建安時期的女詩人。她是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初嫁衛氏,夫亡無子,歸寧於家。兵亂中被虜,被胡兵輾轉擄入南匈奴。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後曹操遣使將她贖還,重嫁同郡董祀。今傳《悲憤詩》二篇,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或被認為偽作)。
蔡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已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偽作)。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性情溫柔,才智過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三國第一才女非蔡琰莫屬。
第七美人:天香國色——鄒氏(美麗指數:★★★★★★★)
鄒氏,張濟之妻,在宛城攻略戰中被曹操看上,結果送了典韋一條性命,可見紅顏禍水,為害之甚。書上說:"昨晚小侄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人,生得十分美麗,問之,即綉叔張濟之妻也。」推算一下,那曹操也是個好色之人,天下美色又任其取捨,想必品位不會差,而這鄒氏,從年紀上算至少也有三十歲了,居然還能迷住曹操,可見一是平時保養得好,二是確實貌美。這個是成熟型的。
天香國色,姿色撩人,狐媚妖嬈的豐韻佳人。
第八美人:芙蓉嬌艷——樊氏(美麗指數:★★★★★★☆)
樊氏,桂陽守將趙范之嫂,書上說:"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可見她的容貌是配得上趙雲這樣的英雄的。劉備攻打荊南四郡時,趙子龍取了桂陽,趙范投降,並與趙雲結拜為兄弟。趙范想著子龍乃是當世英雄,又是老鄉,便想把這擇偶要求甚高的貌美寡嫂配與趙雲。哪知趙雲一聽異常生氣,認為是亂倫。於是兩趙翻臉,重新再打。這段美事也就落空,我們的白馬英雄子龍依舊孑然一人,轉戰四方,直至益州。
絕色嬌艷,芙蓉出水般的清麗惑人,如水一樣的嬌艷迷人。"美女配英雄」中的絕世美人。
第九美人:刺美人——祝融(美麗指數:★★★★★★)
祝融夫人,南蠻王孟獲之妻,世居南蠻,傳說為火神祝融氏之後裔;善使飛刀,百發百中。祝融夫人以丈八長標為兵器,背插五口飛刀,百發百中。三江城被諸葛亮取得後,祝融替丈夫出陣,以飛刀傷張嶷之手,又用絆馬索擒下馬忠,生擒了二人;然而因受不住趙雲、魏延挑釁,深入敵軍陷阱,旋即被馬岱以絆馬索擒下。最後孟獲以張、馬二將換回夫人。後來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孟獲表示永不再反,夫人亦隨之投降。
祝融恩怨分明,武藝超群,加上絕色的容貌,在三國美人榜上應有一席。
第十美人:如玉美人——吳氏(美麗指數:★★★★★☆)
吳懿的妹妹,原先吳懿事劉璋的時候,她給劉璋做了兒媳。後來劉備打入成都,便把她拿來做了自己的老婆,這一招頗得曹丕的功夫。劉備稱帝後,吳氏被冊封為皇後(劉備的夫人那麼多,她一個寡婦人家,卻能力壓群芳,可見美貌非凡)。
溫柔賢淑,如玉美人,位列三國美人第十。
另外三國的美人還有很多,但是都不是詳細描寫,很多情況下是一筆帶過的,如三劉備的前期夫人糜貞、甘夫人;還有西蜀江油守將馬邈之妻李氏,三國里倒沒說她有多漂亮,但在丈夫驚聞敵軍已至城下,全無鬥志打算投降之際全力勸阻,在勸阻無效後眼見丈夫將敵軍放入城內,竟然自縊身死,以報國家。作為三國時期的女性,如此俠烈之氣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她應該是美麗的;再有步夫人,孫權眾多夫人之中最漂亮的一個,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不愛吃醋。她不但不與眾粉黛爭寵,反而經常介紹女孩子給孫權認識。孫權也因此最寵幸她,後追封其為皇後。其實男人真的是很好騙的,你把他看得死死的,他也不會正眼瞧你;你若偶爾讓她吃吃野食,哄騙哄騙,他反而覺得野花不如家花香了;再有東吳孫翊之妻徐氏,書上說:"徐氏美而慧,極善卜《易》。」這個應該是冷艷型,還會算卦,不得了的女人才。後來為夫報仇,假意委身於仇人,暗伏死士於閨房,殺了准備佔有她的仇人,可謂有美貌更有勇有謀
❸ 我想來成都,有誰能詳細介紹一下。
地理
成都位於國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其中,平原面積和周邊丘陵、山地面積幾乎各佔一半。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於岷江幹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歷史
成都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經濟
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加之自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便,因而物產豐饒,是四川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成都的手工業歷史悠久,許多產品享譽全國,蜀錦、蜀綉、漆器、瓷胎竹編等是傑出的代表。
文化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現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國文物說明,早在商周時期,古蜀國人民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候
成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時間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空氣潮濕,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最高溫度一般不超過35攝氏度),卻顯得悶熱;冬天氣溫平均在5攝氏度以上,但由於陰天多,空氣潮,卻顯得很陰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兩個月,冬春兩季乾旱少雨,極少冰雪。
成都是我國大西南的古城,遠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號稱蜀國。公元前316年,秦派張儀、司馬錯入川,並了巴蜀,改蜀國為蜀郡。秦當時治水專家蜀郡守李冰帶領群眾築都江堰,鑿山導河,開渠引水,於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稱。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為封建帝王之都。三國時,蜀漢在此建都,十六國的成漢、五代的前蜀和後蜀均在此建都,秦漢時期,置有錦官和車官,故成都有「錦官城」、「車官城」之名,簡稱「錦城」。五代後蜀孟之祥為加強防禦,繞城築低矮的土牆,稱「羊馬城」,至孟昶時,在城牆上遍種芙蓉樹,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稱,簡稱「蓉城」或「蓉」。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聖地。它位於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古柏森森,環境幽雅,殿宇宏偉。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唐代詩人杜甫成都故宅舊址,位於成都市區,是富有詩情畫意和竹林風光的名園。詩人杜甫於公元759年移居成都,歷時3年9個月,在此作詩240餘首,其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築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築結構布局緊湊,相互呼應,別具一格。草堂博物館內珍藏各種歷史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餘件,是研究「詩聖」杜甫的珍貴資料。杜甫草堂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永陵博物館:
是五代時期前蜀皇帝王建(公元847——918年)的陵墓。位於成都市區,1942年發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謚寶、哀冊、玉帶、玉杯、銀缽、鐵豬及鐵牛等。是研究五代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資料。這里綠樹成蔭、花卉飄香,環境幽靜,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遺址:
被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首項重大考古發現的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西郊青羊大道,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燦爛輝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藝精美的金玉印飾品和翡翠飾品以及大量的陪葬陶器、象牙、龜殼和鹿角。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形態獨特,舉世無雙。該遺址文化與近臨的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一脈相承,前後銜接,是中國考古史上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成就。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船棺遺址:
位於成都市中心商業街的古船棺遺址,發掘於2000年7月,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每具船棺均以特大圓木造成船形,其墓葬規模堪稱全國之最。同時出土的文物有製作精美的陪葬陶器。該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殊院:
為清代川西「四大叢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園塔」,宋時名「信相寺」,明時毀於戰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後改稱「文殊院」。寺內藏有自唐宋以來古今名人書畫500餘件,珍藏各類經書12萬余冊,還有自漢代以來的碑刻、雕、刺綉等實物珍品。
青羊宮:
全國著名道教宮觀之一。位於成都市區,始建於唐,現存殿宇建於清代。主要建築有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無極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荊台等。宮內文物豐富,環境幽美獨特,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場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蜀中名女:
卓文君
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當壚沽酒的故事在蜀地家喻戶曉。卓文君是大美女,她出生於富豪之家,是鋼鐵大王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她是移民的後裔,祖居趙國,是當時的大都市邯鄲的城民,在秦滅掉趙國之際才輾轉遷移蜀地的邊僻小邑臨邛,也就是今天成都所轄的邛崍:同時卓文君又是一位才女,一生留下許多名篇,其《白頭吟》、《訣別書》為千古絕唱。
卓文君這樣一位出生名門的知識分子美女,被司馬相如的一曲「鳳求凰」所感動,毅然夜奔前往,一方面說明司馬相如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卓越的音樂創作天賦,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卓文君的鑒賞力和果敢的性格。鑒賞力使她具有追求美的強烈願望,果敢又使她不拖泥帶水,敢於採取行動。別地的美女大多除了美就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可以傳世,而蜀中美女不僅相貌美,而且詩文也美,追求美的行為十分大膽和執著。當代的成都美女也繼承了這一傳統。
貂蟬是否也如卓文君或花蕊夫人一樣有大量的美文傳世,筆者未曾考證過 即便有也絕對比蜀中美女的詩文遜色,蜀中美女能詩能唱是一大特點,正如前面論及的是文化美女,沒有文化,但都流傳不下來可見美的傳播早要有載體的。
臨邛自古是酒城,才演
繹出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當壚沽酒的愛情大戲。卓文君是一個符合當代人審美情趣的敢愛敢恨的美女.但凡成都歷史上有名有姓,千古流芳的美女多是卓文君之類。卓文君的貢獻在於她演繹出了一出千古愛情絕唱。她征服的是司馬相如這種風流才子,沒有她為愛情的獻身精神的鼓舞,一個蜀中落魄文人司馬相如也不可能名垂千古。成都歷史上出過無數的文化名人,是與成都歷史上擁有眾多卓文君這樣文采卓著的美女分不開的。
蜀中才女:薛濤
誰都知道成都有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杜甫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與李白齊名的大詩人。被稱為詩聖。其實,可以與杜甫相提並論的還有女詩人薛濤。薛濤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詩作,顯示了她非凡的才華,她沒有被人們充分地研究和供奉,不是因為她的才華有什麼遜色之處,是因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詩妓,這在封建社會是大忌。但成都人卻對女詩人薛濤頂禮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濤的望江樓和薛濤井,這是兩處同等重要的名勝。
薛濤也是移民,她是」安史之亂」後流亡蜀中的長安小吏鄖與妻子裴氏的女兒。她從小深得其父的悉心栽培,8歲能吟詩,14歲時父亡她就擔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擔。在那種年代,一個弱女子要想謀生除了憑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憑借自己的才學之外別無他途,年輕的薛濤成了歌妓,盡管她賣藝不賣身,但一個「三陪女「哪怕到了今天在人們的眼中也是沒有地位的。
薛濤是憑借一首叫「謁巫山廟」的詩展示才華的。這首詩深得節度使韋皋的器重。一個風塵女子寫的不是風花月夜和清麗凄婉。而是懷古悵今的精深之作,使韋皋大為驚嘆,以至於後來要推薦她擔任校書郎的官職。薛濤雖然因為身份低賤沒有真正成為校書郎,但萬里橋邊女校書「的美名遠播,連盆地之外的名人雅士也都爭相與她唱和。
如今到成都來的外地人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洗眼睛,看美女,薛濤那個年代的外埠客到成都來目的同今天到成都來的人居然一樣,為的是來看一看這位蜀中美女詩人。如今的成都仍有一大批美女文人在川內外聲名顯赫,以至於許多人到成都來就是為了一睹風采。成都自古出詩人,特別出女詩人,恐怕是因為成都這種地方風水好,有詩歌創作的磁場,女文人們在這樣的圍中容易發揮自己的才華。成都不缺少美酒香茶,這兩種液體在人的血液中流動都有助於詩文的創作。
薛濤是當時的大交際花 與她交往過的風流才子舉不勝舉,有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等。她親自製作一種粉紅色的小彩箋 這種箋紙做工特殊,清雅別致 她用這種箋寫上自己的詩作,一時成為人們收藏的珍品。唐朝風行的彩箋題詩都學的是薛濤的做法。以至於這種風氣流傳至今。成都的文人愛把詩寫在明信片上, 寫在書箋上與文友詩友互贈,這是唐朝就流傳下來的遺風。薛濤的許多行為千百年來為成都人效仿。
在成都歷史上曾兩次發生巴人滅蜀的重大事件.
一起是春秋時期的杜宇禪位與開明治蜀,一起是西晉時期李特建立的成漢政權.
這兩次事件,古文獻《後漢書》、《世本》、《史記》、《華陽國志》、《蜀王本記》和《四川通志》均有記載.
西南地方史研究專家和四川大學歷史系對此也進行了大量研究,多名專家為此著書立說,發表研究成果.
徐中舒(西南史泰斗,西南博物院院長,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著《論巴蜀文化》;童恩正(西南史泰斗,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古代的巴蜀》;,薛登(西南史專家,成都大學教授)著《杜宇禪位與巴人滅蜀》及《巴人滅蜀與巴人戍蜀》;鄧少琴(川大歷史系教授,重慶博物館付館長)著《巴蜀史跡探索》.
-.杜宇禪位與開明治蜀.
2000年7月29日,成都鬧市中心商業街省辦公廳工地,發現了一處大型的戰國船倌墓葬,這是古蜀開明王朝王族的家族墓地.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的葬具船倌,以及隨葬的青鐧器和陶器、漆器、竹木器都是巴人物品,沒有任何一點蜀文化的遺存.
一個淹沒於歲月雲霧中的歷史事件浮現出來....
古蜀國自出現至公元前316年被秦滅時止,共經歷了蠶從、柏灌、魚鳧、 望帝、開明等五世帝王的統治.《蜀王本記》敘述:「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從、柏灌、魚鳧、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衽....」;《華陽國志.蜀記》:「周失綱紀,蜀先稱主.有蜀候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蠶叢至望帝杜宇均為氏羌蜀國人,而最後一世蜀王開明帝卻是來自另一個邦國氏族--巴人.
《蜀王本記》敘述:「....荊人鱉靈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靈為相治水....自以為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受之而去,如堯之禪讓,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華陽國志.蜀志》:「望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
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第七章中說:「此段記載明確表明,開明族是從巴國遷徒來的一個民族,熟悉水性,善於治水.《水經注》:昔蜀王鱉靈帝居靈山.後治青衣江會,衿帶二水矣,即蜀王開明鑿治也....最初到達川西時,定居樂雅一帶.以後進入成都平原,在消除水害開鑿玉壘和開發成都平原生產斗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開明族勢力的壯大,不斷與蜀王杜宇族發生矛盾,經過長達數年的劇烈斗爭,終於在公元前676年滅亡杜宇帝,統治了蜀國.」
開明帝傳位12代,至公元前316年為秦所滅,統治蜀國達360多年.
開明帝治蜀期間,是蜀國國力最強大的時期.
開明族為蜀國作出了三大貢獻:遷都成都、玉壘治水、始建廟宇.
杜宇滅亡後曾多次掙扎反抗,欲奪回王位,但最後以失敗告終.有死後化為杜鵑的傳說.《四川通志》卷二:「望帝自逃以後,欲復位不得,死化為鵑,每春月間,晝夜悲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
杜宇族失敗,遷徒到了西昌和楚雄一帶.《史記.正義》:「蜀先稱王者蠶叢,國破,子孫居姚、昌、楚、鬻等處....」.姚、昌、楚、鬻,就是現在西昌和雲南楚雄一帶.
薛登從考古方面也對巴滅蜀進行了研究.
他在《杜宇禪位與巴人滅蜀》中說:「蜀文化在春秋中期,即開明帝治蜀後出現斷裂....」
「蜀族是西北高寒山區氏羌人的一個支系,沿岷江向東南遷徒,逐漸擴展到川西地區;而巴人則是起源於清江流域的一個族系,沿長江向西遷徒,西周以後控制峽江及川東,才與蜀鄰接.」
「由於巴與蜀兩個民族在發祥地和遷徒生息地區域自然環境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兩民族的文化差異也很巨大.
巴人善用舟楫,精於漁獵,熟悉制鹽,人死後為船棺葬;而蜀人遠離舟楫,人死後為石棺葬.」
「從新繁觀音墓葬和彭州竹瓦街墓葬中出土的銅簇、銅戈和銅削,是合鑄而成,有蜥賜圖案的闊葉矛,與巴器風格完全不同.
然而春秋中期至戰國末.開明帝王蜀治蜀的400多年時間里,蜀文化中斷了.
從廣漢中興,新津九倒拐,昭化寶輪寺和成都商業街的出土文物和文化遺存中,出現了巴人的劍葉劍,淳於,短鮫矛,無胡戈和虎紋鋮,以及巴人的船倌葬;蜀人特有的闊葉矛,合鑄戟和石倌葬再沒發現.再也未發現戰國中後期有蜀文化遺存.
蜀文化消失了.巴文化取代了蜀文化.
二.李特建立的成漢政權.
303-347年晉代時期,巴人李特在成都建立成漢政權,《華陽國志》、《太平御覽》和《四川通志》均有記載.
《華陽國志.本記》敘曰:李特字玄休,略陽臨謂人也.祖世本巴西宕渠....北上復號曰「巴人」.
《華陽國志.列傳》:....尊曾祖虎曰巴郡公,祖父慕隴西王.
1.巴治蜀的重大意義在於開明帝為蜀國作出的重大貢獻.
開明九世帝將蜀國都城由郫縣遷建至成都,使成都由茅野之地變為都城,並一直繁榮於現在.
開鑿玉壘關,開創了治理都江堰的先河.
始立宗廟,建立禮樂祭祀制度,結束蜀國混沌時代.
成都,四川省省會,又稱蓉城。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漢代,成都的織錦業發達,成為朝廷重要貢賦來源,朝廷遂設置錦官管理,並在城西南築「錦官城」,後世因此把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稱,簡稱「錦城」。漢代的成都,經濟已相當繁榮,晉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賦》中稱「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是西漢時期的著名五都會之一。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
地理狀況
成都是四川省省轄市,四川省省會。位於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內江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地區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地區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6公里,轄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92.2平方公里。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7區8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總人口980.74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01萬人。境內海拔387~5364米,市域東部為龍泉山脈,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佔36.4%,丘陵面積佔30.4%,山區面積佔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
歷史沿革
西周、春秋時期為古蜀國領地。公元前4世紀,古蜀國開明五世(一說九世)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太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於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滅蜀,以蜀王舊都一帶置成都縣。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陽建制興築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國地置蜀郡,成都為郡、縣治所。漢承秦制。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益州刺史部(簡稱益州)。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為導江郡,公孫述在成都稱帝。東漢末年為州、郡、縣治所。三國為蜀漢國都,兼郡、縣治所,兩晉為"成漢"都城,南北朝為州、郡治所。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益州為蜀郡,為郡、縣治。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在成都縣之東偏置蜀縣(肅宗乾元元年,即758年,改名華陽縣),始為成都、華陽兩縣治所。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升成都城為"南京"(四年後廢),改蜀郡為成都尹。五代十國時期為前蜀、後蜀都城。兩宋時期,成都府、益州之名雖迭經更易,但治所均設在成都,屬西川路。元朝時為四川行中書省成都府路(後改為西川道)、成都府及成都、華陽二縣治所。明末張獻忠在成都建大西農民政權,改名西京。清朝時設四川省,下設道,為省、道、府、縣治所。1912年,廢府,為省、道、縣治所。1921年,設成都市政公所,初轄城內,後擴展至城之四周,成都、華陽二縣治所仍留城內。1927年廢道,為省、市、縣治所。1928年改市政公所為成都市,直隸四川省,為省轄市。1949年12月後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始為四川省省會。
城市特點
成都自古為西南重鎮,三國時為蜀漢國都,五代十國時為前蜀、後蜀都城,文化遺存豐富,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漢以來,成都就以農業、手工業興盛和文化發達著稱,歷代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漢代成都與洛陽等並列為五大都會之一。唐代商貿繁榮,與揚州齊名,稱為"揚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生動地描繪了成都當時作為長江上游重鎮和西南經濟文化中心商賈如雲、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成都生物資源豐富,珍稀植物有銀杏、珙桐等。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中葯材有860多種,川芎、川鬱金、烏梅、黃連等蜚聲中外。成都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中外馳名。全市現有人文景觀172處,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廟、青城山最具特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處。有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地處由劍門蜀道、九寨溝、峨嵋山、長江三峽等地組成的四川旅遊環和全國旅遊環的聯絡點上,還是內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飲食文化
四川盆地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食在四川"的美食文化名貫古今,而成都更把川菜的精華發揚光大。
川菜作為全國四大著名菜系之一,已歷經千年,迄今已有3000多個品種,數百種名菜。川菜以辣聞名天下,卻不僅僅止於辣味。川菜屬中國四大菜系(川、粵、京、蘇)之一,其強勁的勢力早已滲透到全國各地每個角落。川菜的招牌菜有:麻辣豆腐、八味冷碟、樟茶鴨子、鍋巴肉片、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鍋肉、螞蟻上樹、玉筍鴨舌、水煮牛肉、東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魚等。"錦城"成都的小吃集中了全川小吃的精華,品類繁多,風味獨特,種類不下200種:龍抄手、賴湯圓、夫妻肺片、鍾水餃、擔擔面、韓包子、龍眼包子、陳麻婆豆腐、樟茶鴨等等。近年來,源於重慶的四川火鍋更是在成都大放異彩,使成都的美食文化錦上添花。
成都火鍋以其包羅萬象、熱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點迅速的、地毯式轟炸般地征服了全中國人民的脾胃。成都火鍋花色品種繁多,鍋底就有數十種,原料更是數不勝數,可以說,凡是可以吃的東西皆能下火鍋涮、煮、燙。
成都的飲食街集中在:羊式街西延線、科華北路、領事館路、望平街等。
城市現狀
成都是內陸開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1992年被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委員會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十一位,投資硬環境進入全國40強,在省會城市中第一個榮獲國家衛生城市殊榮。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870億元,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7.4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83.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4.5億美元,順差1.9億美元。財政收入65億元。產業結構漸趨合理,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5%、44.4%和42.1%。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科技實力雄厚,已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綜合實力第一強市。全市科技人員44萬多人,每千名職工中有科技人員253名,在全國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有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2500多個科研技術開發機構,20多所高等院校。在電子、生物、新技術、新材料、光學、光纖通訊、核技術應用、激光等高新技術領域中,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和技術能力。全市現有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品市場745個,商業網點21.6萬個,已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市區相結合的市場網路,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和吸引力,其中荷花池市場、成都生產資料市場年交易額分別達40億元、79億元,聞名全國。全市有國內金融機構2422個,信託投資機構12家,城市信用社52家,農村信用合作社817個。金融機構的存款余額746.3億元,貸款余額599.1億元,基本形成了以成都為中心、川內為依託,輻射西南和全國部分省市的融資網路。國外的新加坡華聯銀行、泰國盤谷銀行、英國標准渣打銀行、日本東京銀行和加拿大宏利保險公司已在蓉設立代表處。成都是成渝、成昆、寶成三大鐵路干線的交匯點,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現有公路總里程5300公里,擁有機動車34.2萬輛,形成了以成都為中心,輻射西南的公路營運網路。航空業方面,成都擁有全國航空運輸能力第四位的西南航空公司,經營國際、國內航線140餘條,航線總長16萬公里,運輸能力達9億噸公里,通航國際國內50多個大中城市,1996年完成航空運輸88.6億人公里。成都是西南地區重要的郵政、通信樞紐,是全國7大郵政通信一級處理中心之一。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3萬門,國際直撥電話通達世界180個國家和地區。
名城保護與發展規劃
1983年,成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正式納入新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並上報國務院審批。1997年修訂。名城保護規劃的指導思想是:著眼整體,保護為主,加強管理,合理利用。規劃目標是建立完善兩個體系,即以現行行政管理體制為基礎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和以觀光旅遊系統為依託的歷史文化名城展現體系。1993年開始的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不僅恢復了成都市兩江環抱的歷史特色,還使成都"三城相重"的古城特色和"環古城垣文化風景線"清晰可辨。"三城相重",即以原東、南、西、北4條傳統大街為空間骨架的舊"大城";以原少城(滿城)長順街為"魚脊骨",將軍衙門為"魚頭"的以居住功能為主的街區;以舊皇城(今展覽館)為中心,羊市街、西玉龍街、東城根街、順城街、東西御街為周線構成的正南北向空間框架。這些保留了成都古城空間的核心,又使其煥然一新。"環古城垣文化風景線"即一環(環城公園)、兩個主要入口(南門錦江大橋入口、北門萬福橋入口)、3個文化風景保護區(王建墓、文殊院、浣花溪)、5個重點景觀區(合江亭、王爺廟、游樂園、游泳池、百花潭)、5個大型公園和6個重點文物單位(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青羊宮、文殊院、十二橋商周干欄遺址)、7個古城門遺址、8個重點橋梁。近年又確定寬巷子、大慈寺、文殊院、華西醫科大學近代建築群4個歷史地段保護區,劃定舊城、西郊、鳳凰山等10個地下文物保護區。成都市城市建設總體目標是:發展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現代化的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
2011-6-27 12:09:58我想來成都,有誰能詳細介紹一下。⊙n
❹ 庄姜是不是中國古代的第一位女詩人
開篇明義,在人們的認知中,庄姜首先是一位美女,庄姜的美被人們傳頌了幾千年,這首先是來自於詩經中對庄姜的描寫。至於她的詩人身份只很少被人們提及,或許是因為在整部詩經中,也只有《燕燕》和《綠衣》被認為是庄姜的作品。
在《詩經》多領域、多維度的描寫中,當然少不了對女性的描寫,女性自古以來就是詩歌中被贊美的對象,對女性的美的描寫也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詩經》也不會例外。從《詩經》中描寫的女性,我們可以看到詩經時代人們的審美觀。
在眾多美女圖中,堪稱經典的是《衛風·碩人》中的美女庄姜,通過這首詩中的庄姜形象,我們知道了詩經時代人們對女性的審美——那就是崇尚身材高大健康之美。
《碩人》中的庄姜之美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結合,也就是健康美和品德美的結合。從庄姜之美可以看到,詩經時代的人們對女子的審美是站在一個全面的角度去看的。
周代人推崇的是健康自然,充滿了活力,賢淑端莊,內外皆美的女性,這樣的審美觀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積極意義。
《詩經》作為我國的第一步詩歌總集,它從多個方面描寫了詩經時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碩人》這篇詩歌,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形象,他的外在美和內在美是我們通過文字窺知詩經時代人們審美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財富。
《詩經》中的《碩人》里對庄姜描寫的文字,驚艷了千年,它的美就在於對一位女子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的描寫。
這篇詩歌的文字是如此優美,不可否認地說,他驚艷了千年,隨著時代的發展,庄姜的美,庄姜身上的內涵,必將得到人們更深層次的接受和認同。
❺ 千古絕唱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千古絕唱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章:篷船借傘
時空指向地球中國的宋朝,
白素貞和小青的飛船就是爆炸在杭州附近的一座山嶺上
故事發生在杭州西湖邊,
白素貞和小青出現在西湖邊
當她們覺察法海的威脅已經暫時消失之後。
白素貞和小青一個白衣白裙,
一個青色連衣裙,模樣俊俏艷麗無雙
緩行在西湖邊,把那美麗的景色瀏覽;
這時她們忽然發現天空烏雲翻滾、悶雷陣陣
知道地球上這塊地方很快就要下起大雨來,
白素貞正要尋找個避雨的地方
小青眼尖,發現了西湖邊十多米遠的湖裡面
正緩緩滑行著一條烏蓬船
小青急忙朝那篷船招了招手,大聲朝船那邊喊叫
要船家快點過來,用她剛剛學會的地球漢語語言。
船家發現了兩個妙齡美貌的女子朝他喊叫
知道她們分明是想要避即將到來的雨,順便或是想搭順風船,
便急忙朝白素貞和小青這兩個美女劃了過來,
白素貞和小青急忙跨上了篷船
當船一靠岸的時候,進入了船艙
她們倆這才發現船艙里還有一個年輕男人
長得書生模樣英俊非凡,對她們倆打招呼彬……
應該是全本了
❻ 浙江古代美女
浙江古代四大美女 文 金國爐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嬋、楊貴妃,西施居四美之首,世人皆知。江南自古多佳麗,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浙江古代也有名揚天下的四大美女:西施、鄭旦、大喬、小喬,她們對帝王及國家存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選中國古代十大美女,這幾位也當之無愧,且鄭旦還稱得上中國第五大美女。 西施鄭旦 西施、鄭旦同為春秋末期越國人,從小一起玩耍,紅顏花貌,交映成雙,有沉魚落雁之美。 西施,公元前506年生於諸暨薴蘿村,「父樵薪,母浣紗」,故稱浣紗女、賣薪女,西施天生麗質,姝妍絕倫, 《管子》稱西施「為天下之美人」。鄭旦,字修明,住西施鄰村,也因美貌絕世被推上歷史舞台,成為雪恥之媛,相傳曾與西施「雙姝對井相比美」,只見水中兩雙明眸,含笑顧盼,相映成輝,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故諸暨有四眼井的傳說。後人有詩贊曰:「芙蓉潔脂綠雲鬢,眼波橫處皆多情;較香論玉誰為先?亞有江東鄭修明。」 朱元璋有《越女》詩贊美西施、鄭旦,「天生兩奇絕,越地多群山;萬古垂青史,西施世美顏。」越女的美貌,傾帝王、撼江山;她們的舉動,定江南、留史書;但鄭旦的名字,鮮為人知,很少有人為她爭名份。 公元前494年,吳敗越,勾踐兵困會稽勾乘山,求和入吳為質,釋歸後,卧薪嘗膽、志圖雪恥,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采文種「滅吳九術」之「往獻美女」,由范蠡遍覓民間美女,尤以西施、鄭旦傾國傾城之美,《莊子》雲,西施雖因病心而顰,但人仍「見而美之」。選美後,先送會稽土城山調教,「飾以羅縠,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為習教西施、鄭旦歌舞媚術,「設美人館,並臨於都巷,百姓嘆而觀之。」(見《吳越春秋》)。 西施原與范蠡定情,被吳國太宰發現其美, 迫要送吳,時范蠡在勾乘山操練復仇軍,西施與鄭旦逃奔勾乘山,范蠡在國家存亡與私情決擇下,忍痛割愛,毅然送美下山。獻美至吳,吳王夫差目之,如雙蔦之在浮雲,大喜,築姑蘇台,建館娃宮,置西施、鄭旦於椒房,朝擁夕陪,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荒於國政,以致亡國,「一雙笑眸才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卻是真實的寫照。 夫差寵嬖西施尤甚,鄭旦色衰失寵,且生性剛烈,不幾年憂郁而死。吳亡後,相傳范蠡攜西施駕扁舟,泛五湖,定居陶縣,稱陶朱公;也傳越滅吳後,勾踐欲納為貴妃,因西施太美,勾踐夫人恐其禍國,沉江喂魚而死,《墨子》雲:「西施之沉,其美也」。 她們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愛國精神已成為千古絕唱,范長江《浣紗吟》雲:「薴蘿山下一女郎,受命吞吳倚紅裝;夫差暗中糖衣彈,子胥枉死血眼張。鄭旦柔情迷越路,西施卓識亂吳疆;浣紗石上留蹤跡,越女美名傳四方。」 諸暨薴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溪、西施灘、鄭旦亭等古跡。 大喬小喬 三國前期烏傷(今義烏)也出了聞名於世的兩位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被人譽為「江南二喬,國色雙嬌」。馮志來、徐不慢、翁本忠等多位學者曾撰文「三國二喬娘家在義烏」,烏傷喬亭村有士大夫喬模,稱喬國老,生有雙胞胎女兒,從小聰明伶俐,愛琴棋書畫,善劍術兵法,品貌秀麗,曾流離皖南。東吳前期,大喬嫁孫策,小喬配周瑜,芙蓉配英雄,更顯二喬美貌本色。 孫策為富陽人,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孫策領會稽太守,攜母吳夫人同住,喬公同孫策父親孫堅深有交誼,為避戰亂,迎接吳夫人到喬亭居住,孫策在喬亭北三里,建一石城。吳夫人素聞喬公二女美名,到喬家後見二喬果然賢惠動人,就為長子孫策求婚,喬公也知孫策威鎮三江,名聞四海,於是定婚姻,擇日結婚。周瑜與孫策同年,吳夫人「視之如子也」,又為周瑜做媒,蘇軾《赤壁賦》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三國志劉表傳》有載:「策從容戲瑜曰: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建安五年孫策被暗箭傷,謂妻曰:「吾與汝不幸中途相分,汝妹(小喬)入見,可轉致周郎,盡心輔佐吾弟(孫權)。」後周瑜為東吳誓死效忠,可見二喬為鞏固東吳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 引《三國演義》:曹操挾天子而征四方,百萬雄師南侵,勢不可擋,東吳為和與戰二策,不能決,孔明用智激周瑜:「亮居隆中時,即聞操於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曹操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曰:『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二女,稱心滿意,必班師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瑜曰:「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下筆成文。操嘗命作一賦,名曰《銅雀台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瑜曰:「試請一誦。」孔明即誦《銅雀台賦》雲:「……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單於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瑜曰:「吾承伯符寄託,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操賊。」 諸葛亮借東風,周瑜火燒赤壁,孫劉聯軍並進,曹軍大敗而歸。唐朝杜牧有詩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後吳帝孫權妃謝姬攜孫基、孫壹曾遷居烏傷。現義烏赤岸有喬亭、喬岳坑、石城、皇(華)川等地名。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沒有西施、鄭旦捨身救國的愛國精神,吳越爭霸會是另一種結局;若無二喬在東吳舉足輕重的地位,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激將計難以實施,三足鼎立的局面勢將打破,三國歸晉的歷史也會重寫。可見古越四美對中國歷史的深遠影響。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角爭鳴!中華文明,史料浩瀚,隨著旅遊文化的發展,挖掘四美人文迎來了最佳時機,在各地開發利用歷史旅遊資源的今天,越地四美完全可以成為浙江尤其是諸暨、義烏兩地宣傳的牌子。
❼ 千古絕唱 毛阿敏
講寫的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包括四部長詩《杜十娘》、《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說》。講的是四對俊男美女、才子佳人,因為意識與現實世俗的惡勢力的破壞、阻擾,最後生離死別、悲慘分離的故事。
❽ 三國時期能夠排名前五的美女都有哪些人
第五,蔡琰
實在是毫無意外,也毫無新意。
貂蟬能殺入中華美女top4。書上一句:『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又形容她的容貌舞姿:『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貂蟬是漢獻帝的大臣王允的歌妓,她不但貌似明月,且能歌善舞。
一天晚上,她在花園拜月時,一片雲彩將月亮遮住了。王允得意地說:『月亮比不過我的女兒,都害羞地躲到雲的後面去了。」從這以後,貂蟬就被人稱作『閉月」。
❾ 國內一個不知名的女歌手,唱過的一首歌,有點像白雪的《千古絕唱》這首歌的類型,誰知道歌名是什麼
杭天棋
❿ 誰幫我把三國十大美女寫一下,最好有理由,還有圖片
第一美人:千嬌百媚的人間尤物——貂蟬;(美麗指數:★★★★★★★★★★)
所謂"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女中貂蟬」,將她列為三國十大美女之首,實在是毫無意外,也毫無新意。貂蟬能殺入中華美眉top4,書上一句:"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又形容她的容貌舞姿:"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貂嬋是漢獻帝的大臣王允的歌妓,她不但貌似明月,且能歌善舞。一天晚上,她在花園拜月時,一片雲彩將月亮遮住了。王允得意地說:"月亮比不過我的女兒,都害羞地躲到雲的後面去了。」從這以後,貂嬋就被人稱作"閉月」;她的膽識,如《三國演義》所載,也絕不亞於昭君、西施。只是歷史上真的是否有貂蟬?史籍沒有明確記載,因此這位傾倒眾多英雄豪傑的美人的真實身份,至今尚無定論。
在三國時代,在整個華夏歷史上,她都是無可撼動的絕世美人。
第二美人:洛神仙子——甄宓(美麗指數:★★★★★★★★★☆)
歷史上記載真有其人,甄宓(?-221),袁紹兒媳,袁熙之妻。書上說她:"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曹軍破冀州城後,世子曹丕闖入袁紹府中抄家,發現一女蓬頭垢面,拖近擦乾凈臉一看,喲,是個美女。當時有請曹操過目,結果老賊說:"真吾兒婦也!」認同了這門婚事。其實心裡暗恨來晚一步,被兒子搶了先手也。皮膚好,模樣也俏,同時迷住曹家父子,引得曹氏父子反目結怨。但是甄宓卻看上的卻是才華橫溢的小叔子曹植,兩人一見傾心,由此展開了一段曲折的愛情。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因為甄宓與曹植相愛的原因,次年六月便遣使賜甄氏死,曹植也被曹丕進逼之下寫出了千古絕唱《七步詩》,最後流放而終。曹子建《洛神賦》中的洛水之神,就是他的嫂嫂甄宓。《洛神賦》形容的洛神如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
如詩如畫,如九天神女一樣超凡脫俗的仙子。
第三美人:傾城絕世——小喬(美麗指數:★★★★★★★★★)
小喬,喬玄之女,漢末建安三年(公元189年),東吳孫策欲取荊州,命周瑜為江王太守,發兵攻佔安格皖縣,得避亂隱居在那裡的喬玄的兩個女兒,就是大喬和小喬。姐妹一雙生得貌若天仙,堪稱絕代佳人。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小喬和周瑜情深思愛,生活在一起,隨軍東征西佔,並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後二年,按《三國志。周槐樹》所載:周瑜"詣京見權」。不久"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推算起來,小喬和周瑜做了12年夫妻。小喬與周郎實為三國里第一佳配。曹操對喬公的二女也頗有想法。曹子建賦雲:"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大喬之妹,周瑜之妻,絕色美人。有落雁之貌,知書達禮,通曉音律詩文。和其姊小喬並稱"江東二喬」。
小喬端莊賢惠,看似遠勝貂蟬。唉,此生若能得妻如小喬,復何求哉。諸葛亮三氣周郎,是不是也為小喬乎?
俏麗可人,嫵媚動人型的絕世佳人。
第四美人:絕色佳人——大喬(美麗指數:★★★★★★★★☆)
大喬,喬玄之女,孫策之妻,絕色美人。有沉魚之容,尤其女紅一事更是名聞遐邇。和其妹小喬並稱"江東二喬」。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於打獵時遇刺受重傷,大喬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飲,全心照顧,然孫策仍葯石罔效逝世。大喬傷痛欲絕,數度昏厥,並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孫策臨終前曾拉著她的手,要她照顧幼弟孫權(18歲),助他接掌大權,並除奸討逆,使大喬只好打消原來念頭。後來孫權對皇嫂仍萬般尊重,也在大喬與眾臣如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下,很快地團結江東各股勢力,建立威望,進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溫柔大體,秀外慧中,是堅貞傳統型的古典淑女。
第五美人:劍俠仙子——孫尚香(美麗指數:★★★★★★★★)
孫堅之女,孫策、孫權的同父異母妹妹,也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里的女主角。當時劉備向東吳借荊州不還,魯肅身負干係;周瑜一為救友,二為國計,於是上書孫權,教使「美人計」,進妹予劉備為夫人,誘其喪志而疏遠屬下。孫夫人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餘人,皆親自執刀侍立。不料在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安排下,假婚成真姻;後來夫人更助劉備返蜀,於路上怒斥追襲的吳將。後劉備入益州,使趙雲領留營司馬,留守荊州。此時孫權聞知劉備西征,於是遣周善引領舟船以迎孫夫人,而夫人帶著後主劉禪回吳,幸得趙雲與張飛勒兵截江,方重奪劉禪。彝陵之戰,劉備戰敗,有訛言傳入吳中,道劉備已死,孫夫人傷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後人為其立廟,號曰「梟姬廟」。
性情剛烈,卻俠義忠貞,溫柔時如細水綿綿,頗有江湖女俠的風范。
第六美人:三國第一才女——蔡琰(美麗指數:★★★★★★★☆)
蔡琰(177-?)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建安時期的女詩人。她是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初嫁衛氏,夫亡無子,歸寧於家。兵亂中被虜,被胡兵輾轉擄入南匈奴。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後曹操遣使將她贖還,重嫁同郡董祀。今傳《悲憤詩》二篇,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或被認為偽作)。
蔡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已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偽作)。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性情溫柔,才智過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三國第一才女非蔡琰莫屬。
第七美人:天香國色——鄒氏(美麗指數:★★★★★★★)
鄒氏,張濟之妻,在宛城攻略戰中被曹操看上,結果送了典韋一條性命,可見紅顏禍水,為害之甚。書上說:"昨晚小侄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人,生得十分美麗,問之,即綉叔張濟之妻也。」推算一下,那曹操也是個好色之人,天下美色又任其取捨,想必品位不會差,而這鄒氏,從年紀上算至少也有三十歲了,居然還能迷住曹操,可見一是平時保養得好,二是確實貌美。這個是成熟型的。
天香國色,姿色撩人,狐媚妖嬈的豐韻佳人。
第八美人:芙蓉嬌艷——樊氏(美麗指數:★★★★★★☆)
樊氏,桂陽守將趙范之嫂,書上說:"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可見她的容貌是配得上趙雲這樣的英雄的。劉備攻打荊南四郡時,趙子龍取了桂陽,趙范投降,並與趙雲結拜為兄弟。趙范想著子龍乃是當世英雄,又是老鄉,便想把這擇偶要求甚高的貌美寡嫂配與趙雲。哪知趙雲一聽異常生氣,認為是亂倫。於是兩趙翻臉,重新再打。這段美事也就落空,我們的白馬英雄子龍依舊孑然一人,轉戰四方,直至益州。
絕色嬌艷,芙蓉出水般的清麗惑人,如水一樣的嬌艷迷人。"美女配英雄」中的絕世美人。
第九美人:刺美人——祝融(美麗指數:★★★★★★)
祝融夫人,南蠻王孟獲之妻,世居南蠻,傳說為火神祝融氏之後裔;善使飛刀,百發百中。祝融夫人以丈八長標為兵器,背插五口飛刀,百發百中。三江城被諸葛亮取得後,祝融替丈夫出陣,以飛刀傷張嶷之手,又用絆馬索擒下馬忠,生擒了二人;然而因受不住趙雲、魏延挑釁,深入敵軍陷阱,旋即被馬岱以絆馬索擒下。最後孟獲以張、馬二將換回夫人。後來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孟獲表示永不再反,夫人亦隨之投降。
祝融恩怨分明,武藝超群,加上絕色的容貌,在三國美人榜上應有一席。
第十美人:如玉美人——吳氏(美麗指數:★★★★★☆)
吳懿的妹妹,原先吳懿事劉璋的時候,她給劉璋做了兒媳。後來劉備打入成都,便把她拿來做了自己的老婆,這一招頗得曹丕的功夫。劉備稱帝後,吳氏被冊封為皇後(劉備的夫人那麼多,她一個寡婦人家,卻能力壓群芳,可見美貌非凡)。
溫柔賢淑,如玉美人,位列三國美人第十。
另外三國的美人還有很多,但是都不是詳細描寫,很多情況下是一筆帶過的,如三劉備的前期夫人糜貞、甘夫人;還有西蜀江油守將馬邈之妻李氏,三國里倒沒說她有多漂亮,但在丈夫驚聞敵軍已至城下,全無鬥志打算投降之際全力勸阻,在勸阻無效後眼見丈夫將敵軍放入城內,竟然自縊身死,以報國家。作為三國時期的女性,如此俠烈之氣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她應該是美麗的;再有步夫人,孫權眾多夫人之中最漂亮的一個,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不愛吃醋。她不但不與眾粉黛爭寵,反而經常介紹女孩子給孫權認識。孫權也因此最寵幸她,後追封其為皇後。其實男人真的是很好騙的,你把他看得死死的,他也不會正眼瞧你;你若偶爾讓她吃吃野食,哄騙哄騙,他反而覺得野花不如家花香了;再有東吳孫翊之妻徐氏,書上說:"徐氏美而慧,極善卜《易》。」這個應該是冷艷型,還會算卦,不得了的女人才。後來為夫報仇,假意委身於仇人,暗伏死士於閨房,殺了准備佔有她的仇人,可謂有美貌更有勇有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