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中豪傑穆桂英,歷史上這位傳奇女將真實存在嗎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英雄的身影定格在刀光劍影的疆場,英雄的故事演繹成保家衛國的傳奇。穆桂英與楊家將給人們留下美好印象,也是人民擁護的精神力量。南宋滅亡後,新朝建立,乃是元朝,可元朝統治者實為蒙古貴族,簡直是「讓壓迫進行到底」的節奏,在蒙元這近百年的統治之下,人們對抗擊外虜的期望幾乎達到頂點,各種民族英雄故事廣為流傳。
但楊宗保和穆桂英兩個其實都是虛構人物,小說中楊宗保的故事,部分取材於歷史上的楊文廣;小說中穆桂英的故事,則可能受到折太君的影響。折太君就是小說中佘賽花的原型,最出色的戰績是掛帥打遼國大破天門陣,爵位是渾天候。後來佘太君百歲掛帥十二寡婦征西。真實的歷史是楊延昭的兒子是楊文廣,他是宋仁宗時范中淹手下驍將打過西夏,有的只是當年遼國肖綽肖太後大敗北宋,最後一次被宋兵打敗,肖太後用計騙起宋朝訂了澶淵之盟的投降條約,而北宋君臣確在勝利的基礎上確願意簽定納貢的條約。
慕容延釗是被宋太祖尊稱為「兄」,死後封王,後世子女代代與趙氏皇族聯姻,所以慕容氏與楊氏聯姻也不奇怪。
㈡ 中國古代有幾個女的掛帥
好多,穆桂英,佘太君,梁紅玉都掛過
㈢ 歷史上四大掛帥女子是哪四個人呀
商王武丁妻子婦好,是中國歷史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
前秦高帝毛皇後,她是將門之女,自幼習武,在符姚之戰,她統軍一萬,打敗前來偷襲的姚軍,並俘斬二萬餘人。
唐平陽昭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淵第三女,中國萬里長城的著名關隘娘子關就是因為她率領娘子軍曾經在此駐守而得名,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用軍隊為其舉行葬禮的女將軍。
鐵馬紅顏的蕭綽,她多次御駕親征,率領契丹鐵騎南征北戰,單以一己之力,將大遼帝國,推向最巔峰,諸多中國軍事博物館里,都有她的畫像。
北宋滅亡後出現的女將軍,她叫楊妙真,紅襖軍首領楊安兒之妹,號「四娘子」。她本來是北方異族佔領區的漢族起義領袖,被大宋封官。
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其餘的大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
㈣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
悠悠華夏5000年,是一部氣壯山河的文明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無數的英雄兒女。或許在很多人的記憶當中啊,英雄多是男兒出身,女子卻很少被人銘記。
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那些驚艷了歷史長河的女性代表人物,以朝代先後順序為例。
慈禧還原畫像
誠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定還有很多其他的女性也多為自己在滾滾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例如,貂蟬,孝庄皇後,蕭燕燕,慈禧,武則天等等等等,在這里我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㈤ 古代女子當兵掛帥的電視劇
花木蘭和穆桂英
㈥ 影視劇中比較帥氣的女性角色都有誰
我感覺這樣的角色很多,但我比較喜歡梅艷芳的《鍾無艷》,是一種另類的演繹。
鍾無艷只要還愛著齊襄王,她就會變丑,這是一個咒,也毋寧說是導演嘴角帶著嘲弄笑意對女人的一個諷刺。也許你不得不相信,或者早已明白,適度的對等的愛,才會滋潤身心,讓你容顏如春花,而那孤注一擲的一往無前的熱烈,還是留到傳奇中去欣賞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㈦ 《穆桂英掛帥》女主角誰扮演的啊
《穆桂英掛帥》中女主角名叫穆桂英,是由苗圃飾演的。
㈧ 穆桂英掛帥全女演員
《穆桂英掛帥》演員表 :
苗圃
飾 穆桂英
斯琴高娃
飾 佘太君
張鐵林
飾 宋真宗
羅晉
飾 楊宗保
李琦
飾 穆羽
於承惠
飾 呼延贊
沈保平
飾 楊延昭
楊不悔
飾 柴郡主
劉恩佑
飾 趙飛
尹航
飾 趙書穎
崔猛
飾 潘沖
黎涓
飾 楊三娘
㈨ 古今中外的女英雄
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秦良玉
花木蘭
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庄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松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可惜,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毀於戰火。現倖存祠碑兩通。一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內東側。碑為青石,通高3.6米,寬1米,碑首前後皆為深浮雕的二龍雲里戲珠,布局對稱,造形大方。篆字題名《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四邊刻有圖案,上邊用誇張浪溫的手法,刻有二龍戲珠,龍頭大而逼真,龍身簡而細小,穿入流雲,生動美妙。兩邊陰刻牡丹花紋,線條活潑流暢,古樸而不俗。碑文正書31行,滿68字,其刻書精美,蒼勁有力。龜座高0.7米,龜形伸頭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統二年,祖居歸德湯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經專家鑒定,確屬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撥款,又重修碑樓,頂為轎形,尖頂四脊,合瓦挑角,17層封檐,前後園門,古樸典雅,碑樓四周砌有圍牆。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外西側。通高2.14米,寬0.78米,方座,碑額刻有深浮雕盤龍,篆字題名,碑文正書,歸德府商丘縣庠生孟毓謙撰文,歸德府商丘縣邑大學生孟毓鶴書丹,芒山石工張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縣舉辦了中國第一屆木蘭文化節。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蘭辭》內容和尚存的元碑記載。一致認為,花木蘭的故鄉在虞城,已確鑿無疑。
花木蘭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壯的詩。《木蘭辭》被列入中小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所誦頌;多年來,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蘭從軍》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在保衛國家的戰斗中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人們為了紀念她,在虞城縣內還建有木蘭中學、木蘭火車站、木蘭賓館、花木蘭度假村、花木蘭產業集團、花木蘭民兵連。商丘市還組建有花木蘭武術協會、花木蘭盤鼓隊、花木蘭舞龍隊。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人們前來祭祀,人山人海,廟會盛大。現在,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名子不但在我國家喻戶曉,而且由於美國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的巨大影響,她的美名已傳遍了全球。美國新聞媒體賦詩稱贊"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穆桂英:
傳說故事人物。生長於山東穆柯寨,寨主木羽之 女,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為婿,歸於宋營。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颯爽英姿,躍馬橫刀,與楊家諸將領一道,所向披靡,屢建戰功。宗保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死去後,佘太君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征西時,她已五十歲,但她銳氣不減,仍掛先鋒印,一馬當先,力戰番將。是古代流傳的巾幗英雄形象,深為群眾所喜愛。民間以「穆桂英掛帥」 、「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流傳最廣。
樊梨花:
「薛家將」中人物。原為寒江關關主樊洪之女。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富於反抗精神,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女英雄。
梁紅玉
梁紅玉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原籍池州,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祖父和父親因貽誤戰機被殺,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朝廷派童貫率軍平定方臘,最後方臘被韓世忠所捉。
平定方臘後,在慶功宴上,韓世忠與梁紅玉初次見面,二人對視生情,終成眷屬。他們相親相愛的生活一直伴隨著戰爭度過。梁紅玉有身孕後留在京城,卻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但二人礙於韓世忠的勇猛並不敢難為他們母子。
此時宋高宗沒有行動的自由,隆裕太後和宰相朱勝非密派梁紅玉馳往秀州,催韓世忠前來救助,並封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韓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授武勝軍節度使。
這年冬天,金人再度進犯,從黃州和採石磯兩處渡江,直逼臨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韓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節金兀術下戰書與韓世忠,約定第二天開戰。韓世忠聽從梁紅玉的計策把宋軍兵分兩路,看中軍搖旗為號,進行包圍截殺。結果金軍大敗。韓世忠放聲高歌:萬里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有奸細向金兀術獻了一計: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燒毀韓世忠戰船。但韓世忠用梁紅玉的計策以少勝多,圍困敵軍近五十天,使金軍不敢隨便渡江侵犯。
岳飛被害後,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他索性辭去官職,與梁紅玉白頭
古代著名女將--秦良玉
(秦良玉我最崇拜的女子將領,巾幗英雄,人人敬仰,轉帖這篇文章)
提起歷史上的巾幗英雄,人人都會想到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而中國歷史上,正式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實際上只有秦良玉一位,這位確有其實的巾幗英雄的事跡,卻被歲月的洪流淹沒不傳了。
㈩ 中國古代那幾位女子掛過帥
歷史上真正『掛帥』過的女人只有一個——明朝末年的秦良玉。
穆桂英是虛構人物,歷史上無此人;花木蘭從來沒有做到『帥』這么高的地位,在歷史上不過是下級軍官,還是以男人身份來當,算不上真正的『女將』;樊梨花不是朝廷認可的武將,只是跟著她的男人一起上戰場而已;楊家將的女將們全部是小說人物,和穆桂英一樣查無實據;梁紅玉從來沒有帶過兵、下過軍令,她唯一指揮過的,只有韓世忠一人。
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同時符合三個『掛帥』先決條件的女人:1.擁有軍隊的指揮權,2.親自在軍隊當中指揮作戰,3.獲得朝廷承認她(作為一個女人)是將軍。
秦良玉是雲南土司(部落首領)的妻子,她的丈夫因為被奸臣陷害,被朝廷冤殺。後來朝廷知道殺錯了,為了補償,就允許秦良玉的兒子繼承父親的土司地位和軍隊,因為兒子年齡還小,朝廷破例特許秦良玉代替兒子,暫時繼承丈夫的所有權力、官職和爵位。
雖然本來是暫時的,但是實際上秦良玉一直到死,都沒有把官職和權力『還給』兒子。相反,明朝還不斷冊封給秦良玉新的官職和新的將軍號,以一個女人的身份,而獲得朝廷冊封為將軍,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人。至於秦良玉的兒子,先於母親去世,在去世前一直是母親手下的副將,有點像傳說中穆桂英的兒子楊文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