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民間小調 嗩吶說唱四大美女斗一男 的開場曲是什麼歌曲
十八摸曲調吧
② 中國有四大美女,那四大美男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
潘安
晉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甚佳。」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潘安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蘋果投擲他。於是,民間就有了「果擲潘安」的傳說。
曹植
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氣宇軒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後世廣為傳誦,堪稱才貌雙全。
沈約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後主、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思沈郎」的詩句,這個細腰男子指的也是沈約。
衛玠
西晉人。生的「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街上遊玩。遠遠望去,酒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為「璧人」。一年他到下都城遊玩,不料被無數的艷麗女子圍觀,使他一連幾天都得不到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世說新語》中就有「看殺衛芥」的故事。
③ 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傳說,春秋時期,越國有一美女,名喚西施,她的眼睛比這溪水還要清澈她的皮膚比天上的白雲還要柔軟,她的嘴唇比花瓣還要嬌嫩。她站在水邊,倒影映在清澈的江水裡,江邊的鮮花羞慚的都枯萎了,魚兒不敢在江里流,生怕弄亂了她美麗的倒影,她白雪一般的手伸到江水裡,柔和得好像要溶在水裡一樣。她平時的一舉一動,都是那麼美麗。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穿著打扮,也常有一些人有意無意的模仿他的行為舉止。
西施有一個鄰居叫東施,東施的容貌長得很醜,她見西施長得美,別人時常效仿西施的衣著、舉止。她就常常暗地裡觀察,看看西施到底與別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住胸口,皺著眉頭的樣子非常美。於是,她就跟著模仿這個樣子,東施本來就長得很醜,又皺起了眉頭,本來身體就含胸弓背,卻又捂住了胸,就更加醜陋不堪了,同時呢,有錢人看了,就趕緊閉門不見,拉起妻子和兒女就趕緊躲起來,那個醜女只看到了西施皺眉時的美,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西施很美。
④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那有沒有四大美男,他們是誰
第十位——彌子瑕
評價:不注意保養容顏,不在乎加強學習。伴君如伴虎,只憑少年美色,略顯修養不足,但是衛靈公如此嬌縱餘桃君,看來其俊美程度足以勝過美女貂禪。
魅力指數:6.5
第九位——曹肇
評價:嗚呼!此君在帝王面前已經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其嬌縱程度比起彌子瑕有過之而無不及,堪稱絕代美少年,縱是楊玉環與其爭寵,恐怕也要落在下風。
魅力指數:7
第八位——張幼文
評價:此君與上述諸君不同,出身鄉里,愛在百姓,是名副其實的大眾情人,跟前面所說的帝王專寵有本質的區別。這樣的少年能夠占據史書一角,足可見其俊美可以驚動全國。其弱不勝衣狀,我看比起那病西施還要略勝一籌。
魅力指數:7.5
第七位——秦宮
評價:單是看李長吉的詩句,就已經讓人魂繞夢牽了。如此俊美少年,常伴在大將軍身側,自然是驍勇善射,英姿颯爽了,難怪連大將軍的妻子都深為迷戀,不但不妒忌,還要爭著與其銷魂,就算是王昭君,也不見得有如此魅力吧。
魅力指數:8
第六位——龍陽君
評價:那龍陽君是何人?華夏男色之始祖耳。俊美豐姿,誰人不知?屈居第六名,一定有許多的fans鳴不平。只是龍陽少年攻於心計,遠勝過彌子瑕和曹肇。只是一場假哭太過做作,還顯出很不自信的樣子,是一處敗筆。呵呵,在這里只有雞蛋里挑骨頭了,上榜之人,全都美若天使,要我如何繼續才好呢?
魅力指數:8.5
第五位——安陵君
評價:提到了龍陽,就不能不提安陵。安陵君是貴族出身,有文化,有修養,而且十分精於世道,很會做人。少年時俊美可愛,青年後瀟灑誘人,學識淵博,性格沉穩,放眼一瞧,迷倒仰慕者黑壓壓一片,其魅力非能用語言描述。
魅力指數:9
第四位——潘章
評價: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殺出重圍榮獲第四名的是潘家弟弟。前面上榜的諸君皆重在美色宜人,只有這潘章用情專一,可圈可點。清風吹起,羅浮山共枕樹繁茂的枝葉常年訴說著這段偉大的戀情,在忽視感情濫交盛行的歷朝歷代,潘章王仲都堪稱同人楷模。
魅力指數:9.5
第三位——董賢
評價:董賢在歷史上是一個飽受嘲諷貶低的人,不過拋開世俗的偏見,客觀的看待董郎的話,發現這位斷袖典故的主人公還是有足夠的資本排進前三名的。他二十二歲就被封為大司空,位列三公,匈奴使節都要俯首頓拜。試想,一個英姿颯爽的俊美少年,立於百里皇城之中,沐浴著和暖的春風,倚身於漢朝皇帝的懷抱,放眼全國,屬他權利最大了,他喜誰,誰就陞官,他怒誰,誰就身死,連皇帝都要斷袖而起,還有何人能夠阻擋他的鋒芒?他一人集中了全國所有的目光,羨慕的目光,敬仰的目光,妒忌的目光,怨毒的目光,而他小小年紀,冷靜機智,周旋五湖亂世,談笑四海危機,千古華夏,嘆為觀止,實在是難得的佳人。
魅力指數:10
第二位——周小史
評價:排來排去,獨缺一位唯美的少年,而周小史則堪稱唯美派的最高代表。在他的傳聞里,沒有帝王將相的瓜葛,沒有世俗濁流的侵犯,純情美麗,自然天成,是我國千百年來俊美少年寶庫中的一塊極為完美的寶玉。對他的描述,卻又怎能一個美字了得?
魅力指數:11
第一位——韓子高
評價:韓子高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他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處於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捨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天啊,此君貌美到了什麼程度啊?他俊美,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兩臂修長,善於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而更美的是韓子高的心靈,他出身寒苦,不驕不躁,有才有德,委身於得勢前的陳茜(後來的南朝陳文帝)以後,他把全身心都奉獻給了這個同樣英俊的情侶,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後來兩人並肩戰斗,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情侶瑣事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因為韓子高,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提出了男皇後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德服天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葯,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茜以極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陳茜死後,子高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他十六歲時從一名貧苦的少年,經歷征戰天下的勞苦,建朝創業的艱辛,到最後與愛人陳茜一前一後離開人世,短短十幾年,他的人生像金子一樣閃光,可歌可泣,人生若能像子高這般充實的度過,實在別無他求。
魅力指數:12
另有候補選手二位————
1。潘安,原名潘岳,字安仁,世稱潘安,我國晉代著名文學家,中牟縣大潘庄人。他少年時即以才穎見稱鄉里,十二歲即能行文作詩,被鄉里稱為奇童。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潘安往往與陸機並稱,古語雲「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潘安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他善綴詞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究形式美的特點。他「善為哀諫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請著稱。公元265年,潘安19歲,其父潘芘為琅耶內史,岳即隨父赴任。潘安曾任河陽、懷縣縣令,後又任太常博士、尚書度支郎,最後官至黃門侍郎。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被趙王司馬倫、中書令孫秀誣陷,在洛陽被殺,並「夷三族」,時年54歲。
2。宋玉,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關於宋玉的生平,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記述極為簡略。《韓詩外傳》有「宋玉因其友而見楚相」之言。劉向《新序》則作「宋玉因其友以見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見察」,同時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問於宋玉」的話。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則說他是屈原的弟子。晉代習鑿齒《襄陽耆舊傳》又說:「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總之,關於宋玉的生平,眾說紛紜,至難分曉。大體上說,宋玉當生在屈原之後,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頗不得志。宋玉的作品,最早據《漢書.藝文志》載,有16篇。現今相傳為他所作的,《九辯》、《招魂》兩篇,見於王逸《楚辭章句》;《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 5篇,見於蕭統《文選》;《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 6篇,見於章樵《古文苑》;《高唐》、《微詠賦》、《郢中對》 3篇,見於明代劉節《廣文選》。但這些作品,真偽相雜,可信而無異議的只有《九辯》一篇。《招魂》頗多爭議,一般認為是屈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風賦》等篇,也有人認為不是宋玉所作,不過它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⑤ 三國時期四大美女-八大統帥-十一武將排名,個人的分析和觀點!
1. 三國四大美女:
排第一的毫無疑問是貂蟬,人家都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行列了,其他人沒法比。
三國中其他有記載的美女還有:大小橋、甄氏、鄒氏、樊氏、劉備的甘夫人、孫權的步夫人、劉備的吳皇後等等。如果硬要選3個湊滿四大美女之數,我認為還是選大小橋和甄氏。
大小橋(後來被改為大小喬)一直被認為是孫策、周瑜的絕配,一時被傳為美談。《三國志 周瑜傳》也有這樣的記載:「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據說後來曹操也想在打下江東後得到大小橋,這並不是沒有依據,曹植的賦里就有這樣一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算是鐵證了。
至於甄氏,也是因為容貌美艷,相繼嫁給了袁熙和曹丕。曹植還一直對她念念不忘,在《洛神賦》中將她比作洛水之神。可見曹植文章寫得好,宣傳的力量是很大的,其他美女可惜了,沒有曹植的好賦替她們打廣告。
2. 八大統帥:
所謂軍事統帥,並非沖鋒陷陣的猛將,也不是運籌帷幄卻不率軍作戰的謀士,而是真正指揮千軍萬馬,統籌全局,負責大戰役的戰略家、軍事家、謀略家,正樣的人必須是軍事全才,懂得合理安排部隊行程,作戰單位協調、後勤保障、排兵布陣、安營紮寨以及士氣鼓舞等等。我列舉的八大統帥為曹操、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孫策、孫堅、呂蒙。以下說明理由:
第一大統帥毫無疑問是曹操,曹操在群雄逐鹿的中原,從一個相對弱小的地方割據勢力,最終一統北方,實在是真正的兵法大家。他先後平定的割據大軍閥有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騰、張綉、陶謙等,曹操身經百戰而且他研究兵書,開創評注《孫子兵法》的先河,曹操的武功即便放在整個中華歷史,也是首屈一指的統帥,作為軍事戰略天才的毛澤東主席對其贊賞有嘉是有道理的。西晉只所以能統一中華,其基礎就是曹操打下的。
第二統帥我認為是周瑜,別的不說,赤壁之戰讓他名垂青史,只此一戰就足以讓他成為三國時期的著名軍事統帥。因為赤壁這一仗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就如同官渡之戰,奠定曹操占據三分之二天下的基礎一樣。
當時的曹操空前強大,若此戰勝利,則中國漢民族將極有可能結束分裂,完全統一,那樣將開始新一輪中國封建王朝的循環怪圈,而江南也將推遲其開發,大大落後中原生產力水平,無法馬上成為以後的漢族偏安政權的避難所。周瑜在此次決戰中指揮有方,調度得力,尤其能很好處理東吳指揮高層的內部分歧,最終挫敗強大的曹操軍團,為東吳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第三大統帥個人認為是諸葛亮,國家教育局欽定教材《中國歷史綱要》談到三國歷史時,只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就是「三國時期能與曹操相媲美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
諸葛亮真正活躍在軍事舞台上可謂生不逢時,當蜀漢國力膨脹,空前強大時,指揮千軍萬馬的是劉備、關羽。等到兩位兵敗身亡後,留下了一個「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爛攤子,但蜀漢國運能享四十年,全賴此人。
當「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時,內憂外患。當時吳蜀交惡,陸遜虎視永安;曹丕窺蜀,常掂量時刻先伐蜀,後取吳的問題;南方叢林中,少數民族叛亂,殺州官,掠百姓;亂臣趁先主新亡,聯合蠻夷反叛獨立;朝廷荊益派系紛爭等等。諸葛亮重振朝綱,然後北伐,可惜此時的蜀漢離強盛時期相去太遠,每次都是以少打多,加上先後對手都是一時之傑,如曹真、司馬懿、張郃等,所以不能全勝,但即便如此,也能進退自如,除一伐慘敗、二伐無功外,其餘均有小成。
諸葛亮和曹操一樣,也注寫兵書,部分流傳於世,尤其是如何管理軍隊方面的理論很有實際價值。諸葛亮擅長治軍,他的軍隊戰術素養很高,而且士氣高昂,令行禁止。其對手司馬懿看過他的營寨後嘆道「天下奇才」。
第四大統帥是司馬懿,司馬懿在軍隊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擅長閃電戰,克日擒孟達便是例證。司馬懿能比較靈活的處理軍務大事,而且能韜光養晦,後發制人。
司馬懿一生最光輝的軍事成就是在隴西、關中戰場。他忍辱負重,以堅守策略使諸葛亮北伐不能有大的進展,最終拖死對手,為曹魏除去心腹大患,同時也摧毀了蜀漢立國的棟梁,使其日益腐敗疲弱,成為三國中最早亡國的政權。司馬懿為荊州都督時,也讓陸遜、諸葛瑾等東吳大將軍的軍事沒有進展,實在是一個難纏的對手,同時也是一位能屈能伸的軍事統帥。
第五大統帥我覺得是陸遜。三國後期,吳國的安危全系陸遜一身,正值壯年的陸遜配合呂蒙完成了對荊州關羽的偷襲,最終讓呂蒙成其全功,擊殺了關羽;在劉備為報關羽之仇,准備復奪荊州而御駕親征時,陸遜給久經戰陣的劉備予迎頭痛擊,讓劉備最終遺恨永安宮,最終確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抵抗曹魏進攻江南的作戰中,能固守天塹,是其指揮藝術水平的體現。他的欲退先進之策,也讓魏人自嘆不如。
但陸遜在指揮進攻攻堅戰方面幾無戰果,似乎存在不足,不過瑕不掩瑜,陸遜不愧為三國後期的軍事統帥。
第六大統帥是孫策,孫策是猛將不錯,但同時他也是著名的軍事統帥,他能夠在短短五六年的時間內就打下江東,做到了別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實在不是軍事將領能做到的。而且當時周瑜只是跟隨孫策作戰,到孫策死後才獨立統軍。
孫策能夠迅速占據江東,與他不計前嫌、重用降將也有很大關系,根據《三國志 太史慈傳》記載,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與孫策搏戰,後來被孫策擒獲。孫策解其束縛,拉著他的手問:「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雲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孫策大笑:「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後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部下,對太史慈深信不疑。
孫策起兵前是跟隨袁術的,而他起兵的基本人馬也來自袁術。袁術見孫策少年英雄,很是喜歡他,曾嘆息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但是,袁術一旦自立為帝,孫策馬上和他斷絕關系,聯合曹操討伐袁術成功。這說明他在政見上有遠慮,非鼠目寸光的楚霸王可比,也不像他父親孫堅那樣盲從袁術。
所以,《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也就是說,吳國的基礎,實際上是孫策奠定的。
第七大統帥,我認為是孫堅。孫堅在演義中被羅貫中大大削弱了,其實這不是歷史上的孫堅。歷史上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大多「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只有曹操和孫堅真正為國作戰。曹操失敗了,被迫退回去。孫堅則不同,他從長沙一路向北,一往無前,所有阻擋他的力量都被他擊潰,演義中說他差點被華雄殺死,事實上正是他殺死了華雄,震懾了董卓。後來他又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董卓被迫遷都長安,以避孫堅,孫堅單獨進兵洛陽。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智勇兼資,可惜打仗喜歡沖在最前面,最後也因為輕入重地而死。
第八大統帥,應該是呂蒙。呂蒙原本只是文化層次較低的將領,後來聽從孫權的建議,開始讀書,進步很快,讓魯肅不得不刮目相看。他後來成為文武兼備的軍事統帥,拒曹操於濡須、速下皖城,可以看出他的功底。最能體現他軍事指揮才能的還是襲取荊州一戰,一舉奪下荊州這一戰略要地,改變了當時的格局,使得江東勢力在長江上游有了穩固的軍事據點,改善了吳國的防禦形勢。呂蒙對後來吳國的長期穩定是有很大功勞的。
PS: 其他將領還有很多,比如魏國的五子良將、鄧艾、鍾會等,蜀國的姜維、魏延等,吳國的徐盛、丁奉等,我覺得他們大多數被稱為大將比較合適,比統帥的層次稍低。
3. 十一武將:
樓主這里說的武將,是著重於他們的武力嗎?如果是,那麼我覺得是:呂布、趙雲、馬超、顏良、文丑、張飛、典韋、許褚、龐德、關羽、黃忠。其他張遼、徐晃、張郃、甘寧、太史慈、孫策、孫堅、華雄等備選。
⑥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四位他們在現實中存在過嗎
西施、貂嬋、王昭君、楊玉環是盡人皆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盡管她們的美貌今人誰也沒見過,但關於她們的故事與美貌的描寫仍是車載斗量,世人百看不厭,百說不煩。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何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僅限於四個美人兒,而不是八個十個,或者更多?她們在歷史上的千古美名,是因為她們的美貌還是因為別的?文人投票說有人說是文人投票所得,有詩作證。 沉魚:西施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覺希。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笑顰安可希。 落雁:王昭君 黃沙白馬如雲,落日悲茄處處聞。此去妾心終許國,不勞辛苦漢三軍。 閉月:貂嬋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花好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羞花:楊貴妃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權力選美說也有人說四大美女是美麗與權力綜合的產物,身在男權社會中,為男人的政治作出了犧牲,所以被頒以四大美女的光榮稱號。 由此可知,四大美女不是權力所能推出來的。那麼四大美女因何在歷史上獨占熬頭呢?三大原因首先,她們都是心理戰高手。不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女那般羞澀,也不是小家碧玉那般不夠大氣,她們懂得在合適的時刻把握合適的時機表現自己。比如出身於湖北香溪的村妞昭君,見到皇上時,沒嚇得半死,也沒有土得不知禮數,而是落落大方地盈盈下拜款款而言,不卑不亢的氣勢,大家閨秀都自嘆不如。 再說西施,肩負歷史使命,理應有心理壓力,可她偏能忍辱負重,將家國之仇埋在心底,把對范蠡無盡的愛藏入記憶,歡顏侍君,喜怒不形於色,有幾人能修煉到這般境地?再看貂嬋和楊玉環,哪是光有美色就可以穩坐千古美女的寶座的?她們不僅讓自己人美,還要讓歷史美! 其次,她們都曾侍奉過兩個以上的男人,絕不幹從一而終的事業。賢良淑德,相夫教子是很好,可美人不能如巷子的酒一樣,酒香了是不怕巷子深,人美藏在巷子里卻只能終老到死無人識,只能浪費。不管四大美女是自願還是被迫而不能從一而終,也許我們都得承認她們的識大務。 不管美女因何而成就了自己的美女地位,反正截止至唐朝,美女圖就沒了新的篇章,西施在春秋,貂蟬、昭君在兩漢,楊貴妃在唐朝。是後世再沒了美女,還是別的原因?要說按以上的選美標准,不管權力還是美色,陳圓圓都理應入選的。 也許,唐之後的中國宋明理學盛行,女子無才便是德。誰有女性魅力其實是賤的標志。男人們愛美女,只能去煙花柳巷或者是前代故事中找尋。陳圓圓的落選,其實是中國女性地位每況愈下的反映。再往後,中國進入戰爭時期,女性的第二性徵漸漸被無奈地抹平。到今天,女性地位上升,翻身作主人,每個女人都是美女,中國進入了眾美皆美的時代。 我想說的是她們的確存在過。
⑦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和四大美男子各是誰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又指誰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禪、楊玉環
我國古代四大美男子:潘安、曹植、沈約、衛玠
沉魚--西施
落雁--王昭君
閉月--貂禪
羞花--楊玉環(楊貴妃)
民國時期,出名的四大美男子:汪精衛、周恩來、梅蘭芳、張學良
著名歌妓:
杜秋娘,江南女子杜秋娘原是金陵的青樓歌妓,她天生麗質,能歌善舞,還會寫詩填詞作曲,她有一首著名的詩《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鎮海節度使李琦與杜秋娘一見傾心,將她帶入府中充為侍妾,後李琦反叛被殺。
李琦死後杜秋娘作為罪犯的家屬被沒入掖庭,她顧盼依依的窈窕身影令憲宗為之心動,便召幸了她,封為秋妃。秋娘在唐憲宗身邊,似乎既是愛妃、玩伴,又是機要秘書,杜秋娘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令年輕的憲宗為之沉醉。
宰相李吉甫曾勸唐憲宗可廣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而不到三十歲的憲宗則自得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
他們常常徜徉於山媚水涯;泛舟高歌於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時,共同調教鸚鵡學念宮詩;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燈下對弈直至夜半。期間情深意摯,頗似當年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翻版。
唐文宗太和年間,杜秋娘被詔賜歸老還鄉。一時衣食無著,過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一些名士聽到她既老且窮的困境都十分同情哀傷,杜牧曾為此寫下《贈杜秋娘》詩並序,記敘她的身世經歷。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更是在後世廣為流傳。
念奴,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傳說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時,念奴常暗中隨行,因之取念奴為詞牌名。據元稹《連昌宮詞》自註:「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累日之後,萬眾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又引《開元天寶遺事》:「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
李師師,原是汴京城染房老闆王寅之女,幼時寄養佛寺,因人稱佛門弟子為「師」,所以叫李師師。長大後出落得花容月貌,被妓院老闆李媼收養,學習琴棋書畫、歌舞侍人,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最後,宋徽宗也想親睹芳容。因李師師與高俅是老相識,高俅遂安排相見。宋徽宗對李師師一見傾心,從此對後宮佳麗視若無睹。但師師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彥。一次師師與周溫柔之際,忽報聖駕到,周邦彥急忙藏在床下。宋徽宗因身體欠佳,送給師師一個鮮橙後就想回宮,師師假意挽留說:「現已三更,馬滑霜濃,龍體要緊。」但宋徽宗還是走了。於是周邦彥填了一首詞:「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麝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誰知有一次李師師忘情把這首詞在宋徽宗面前唱了出來。徽宗問誰做的,李師師隨口說是周邦彥。徽宗臉色驟變,不久就找借口把周邦彥貶出汴京。李師師於是唱了一首《蘭陵王》給宋徽宗聽:「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讖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桑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凄側。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記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宋徽宗聽後感慨良久,就又把周邦彥召了回來。由於宋徽宗玩物喪志,終於在靖康之難成了俘虜。宋朝南渡後,李師師下落不明。
莘瑤琴,南宋杭州花魁娘子。幼時因戰亂與父母失散被賣入妓院,長到十四歲已經美艷異常。但她只想做青倌人,不肯接客,鴇母就將她灌醉,把她的初夜賣給了一個姓金的員外。瑤琴痛不欲生,但姐妹們勸說她,走到這一步更要接客,找到如意之人好盡早從良,還要積攢一些銀兩為將來贖身,瑤琴從此不再反抗。杭州清波門外開油店的朱十老收養了一個從汴京逃難來的小廝叫秦重,後改名朱重,每日幫朱十老榨油賣油。朱十老的使女蘭花與伙計邢權勾搭,挑撥離間,讓朱十老將朱重趕了出去,朱重只好走街串巷賣油。有一天他到錢塘門外的昭慶寺去賣油,恰好寺中要做九晝夜的功德,他一連九天挑油到昭慶寺。第九天秦重看到一位美若桃李的女子從寺中出來,他看呆了,經四處打聽,才知道是花魁娘子。朱重從此更加辛勤工作,一年以後終於攢到了十來兩銀子。他買了一身衣服,拿著剩餘的銀兩去找花魁娘子。但花魁娘子應酬很多,朱重多次撲空。但他仍不死心,每天前來,鴇母終於被他感動,讓朱重在瑤琴房中等。瑤琴回來時已經喝醉了,一進屋就和衣而卧。朱重在她身邊躺了一夜,除了為她蓋被、倒茶之外,沒有一點侵犯她的意思。瑤琴醒來後非常感動,她從未見過如此誠懇老實的男子,於是芳心暗許,並給了他二十兩銀子。此時朱十老染病在床,邢權與蘭花深夜捲走了銀錢。朱十老這才想到朱重的好處,他讓人找回朱重。朱重不計前嫌,用瑤琴給他的銀子做本錢,重新做起了生意。朱十老去世後,朱重一個人忙不過來,便招攬了一位從汴京逃難的中年漢子和他的妻子阮氏。這位中年漢子名叫莘善,正是瑤琴幼年走失的父親,但朱重並不知道。杭州城中有個吳八公子,人品惡劣,一向對瑤琴垂涎。一天,他強行把瑤琴帶至湖中船上想要輕薄。瑤琴平時就很反感他,死不從命,吳八公子就脫了她的綉鞋和纏腳布,讓她自己走回去。瑤琴倍感羞辱,痛不欲生,正巧碰到了路過此處的朱重,朱重把她送了回去。瑤琴對朱重更是欣賞有加,連鴇母也覺得他是個難得的忠厚之人。瑤琴拿出多年積蓄讓秦重為她贖了身。二人成婚之時,瑤琴又與多年失散的父母相認,真是雙喜臨門。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楊,名愛,字蘼蕪,又名雲娟、影憐,後改姓柳,名隱,又名是,字如是,號我聞室主,人稱河東君。原籍浙江嘉興,流寓吳江(今屬江蘇)。幼年為盛澤徐佛養女,後入吳江故相周道登家為侍婢。崇禎四年(1631年)自周家出,流落風塵,潔身自好,為「秦淮八艷」之一。以詞翰名噪青樓,明末已有詩集刊行。十四年,嫁錢謙益為妾。錢謙益造絳雲樓,和柳如是以書典相娛,詩詞酬唱。明亡時,柳曾勸錢謙益自盡殉國,未從。後隨錢歸里,與錢支持黃毓祺、黃宗羲、鄭成功的反清復明斗爭。錢歿,柳因族人爭產而自縊。能畫,工詩。詩幽艷秀發,蘊釀頗深。著有《戊寅草》、《湖上草》及《柳如是尺牘》、《河東君山水人物冊》,今人輯有《柳如是集》。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蘇州人,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原為崑山歌妓,曾寓居秦淮。由於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聯,所以清人將她列入「秦淮八艷」,並說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崇禎末年李自成起義,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憂慮之心,遂派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艷。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不久李自成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設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表演於廳堂。吳三桂見後神馳心盪,高興地摟其陪酒。這時突然警報響起,田畹惶恐地說:「寇至,若何?」吳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回答,吳即帶圓圓拜辭。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聽說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清軍與起義軍開戰。李自成戰敗,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後棄京出走。吳三桂為報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起義軍到陝西。後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吳三桂帶陳圓圓由秦入蜀,獨占雲南。順治中,吳進爵雲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託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圓圓遂獨居別院,後削發為尼,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綉佛。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照片,池畔留有石刻詩。
賽金花,原名趙靈飛,安徽人,因家道中落,化名「傅彩雲」,穿梭於秦淮河花船之上賣笑為樂,許多富商顯貴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賽金花賺了大把銀子。同治七年,賽金花被中了狀元的蘇州人洪鈞在探親途中相中,娶回家做了三姨太。光緒十四年,洪鈞帶其進京,又奉命出使歐洲。賽金花憑著她天生的交際才能和東方女性的溫柔在歐洲的上層社會中出盡了風頭,享盡榮華富貴,並與一些金發碧眼的社會名流有了曖昧關系。其中俄國陸軍中尉瓦西德最讓她心動。光緒十六年,洪鈞回國,三年後病逝,賽金花重操舊業。後八國聯軍打入北京,瓦西德為聯軍司令,賽金花見到昔日情人,鴛夢重溫。後曾樸以賽金花為原型寫了一部小說《孽海花》。
小鳳仙,原是京城陝西巷雲吉班姑娘。民國初年,蔡松坡任雲南督軍,袁世凱想方設法拉攏蔡松坡為己所用,同時也秘密派人監視他。蔡松坡的革命熱情相當高,根本不願當袁世凱的走狗,但礙於他的勢力也無可奈何。一天,他扮成商人來到陝西巷雲吉班散心,一眼看中小鳳仙。小鳳仙問他以何為生,他謊稱商人。小鳳仙笑道:「你氣度不凡,外歡內郁,絕不是商人。」蔡松坡見她並非賣弄風情,滿臉是誠懇和自信。但初次相識,蔡尚有戒心,沒有正面回答她。小鳳仙相信斷定他必定是個英雄人物,而蔡也覺得自己可能在垃圾堆中發現了寶。過了兩天他再次登門,兩人坦誠相待並商量一計。沒多久,京城的官員們就傳出緋聞,說蔡是「英雄難過美人關」!蔡松坡在雲吉班大擺筵席,夜夜笙歌,並大興土木為小鳳仙建屋造堂,後又把小鳳仙娶過去作妾,每天過著醇酒美人的日子。妻子劉俠貞勸他:「你一向以天下事為己任,如今怎能貪戀聲色,坐銷壯志!」蔡松坡不聽勸告,反而斥責妻子。一家人鬧得雞犬不寧,連袁世凱都有所耳聞,派人前去調停也無濟於事,袁世凱漸漸放鬆了對蔡的警惕之心。蔡的妻子與老母氣得搬出京城,去南方居住。蔡松坡知道北洋政府不會容下他,就故意與小鳳仙整日坐車遊玩,找准機會登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第二天乘船逃至日本。袁世凱得知氣得火冒三丈,派人前去刺殺。蔡松坡轉去香港,不久繞道越南回國,在雲南組織了護國軍起義討袁。袁世凱禁不起內外夾擊,稱帝七十三天後死去。黎元洪繼任總統,蔡松坡為四川都督。由於過度操勞,身體每況愈下。小鳳仙還在耐心等他,蔡松坡卻沒能再見到小鳳仙,在日本就醫時死在福岡醫院,終年三十七歲。小鳳仙聞訊後悲痛欲絕,蔡松坡的靈樞被運回上海,舉行了一個隆重的追悼會。小鳳仙送來兩副對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⑧ 中國有四大美女,哪幾個是中國美男啊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嬙、貂嬋和楊玉環。但是,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古代也有四大美男子,他們是潘安、曹植、沈約和衛玠。<br>
<br>
潘安,晉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忘情地跟��潘安走,甚至還為他而爭風吃醋。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蘋果來投擲他。於是,就有「果擲潘安」的傳說。<br>
<br>
曹植,三國時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器宇軒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才氣橫溢。膾炙人口的七步詩就是他的傑作。他還著有《洛神賦》、《白馬篇》等名篇,辭句瑰麗,慷慨淋漓,為千古佳文,被後世廣為傳誦,堪稱才貌雙絕。<br>
<br>
沈約,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後主、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這個細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約。時人形容沈約之細腰,堪與一代美人趙飛燕相媲美。<br>
<br>
衛玠,西晉人。生得「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的街上走。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誰料衛玠之美雖舉世無雙,卻也因此禍從天降。那年他到下都城遊玩,卻被無數艷麗女子爭相圍觀,沿途幾十里堵塞不通,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到達下都城時,全城轟動,「參觀者」絡繹不絕。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世說新語》中有「看剎衛玠」的故事,記載的便是這個傳說。人們曾有「紅顏命薄」之語,卻不知也有「美男命薄」的呢!<br><br>
⑨ 古代的四大美男、四大美女分別是誰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啊。
其實,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女遠不止四個,但不知為何世人只取其四。
也不知為何,這些美名流傳於後世的男女卻大都不得善終。
四大美男:宋玉、潘安、蘭陵王、衛玠。備選:嵇康、慕容沖。除了宋玉,無一善終。
4、楊貴妃:楊貴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本是唐玄宗的兒子李瑁的王妃,被公公唐玄宗看上,強令出家,不久封為貴妃。唐玄宗好色昏庸,斥走忠良,任用奸佞,先後寵信兩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相--李林甫、楊國忠,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叛軍即將攻到長安,唐玄宗倉皇逃走。逃到馬嵬驛,太子李亨發動兵變,殺死楊貴妃。
六大美男、四大美女,除了一個宋玉活到七十餘歲,一個貂蟬虛構,其餘皆不得善終。天妒還是人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