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拋綉球的由來
你好!
拋綉球的由來
關於綉球,在壯鄉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縣舊州古鎮下的一個小村莊里,居住著一戶貧窮人家。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麗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愛上了誠實、勤勞、勇敢的阿弟。
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有錢有勢的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堅決不從。當惡少得知阿秀深深地愛上鄰村的阿弟時,為了讓阿秀死心,惡少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賄賂官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阿弟關進地牢,並判了死刑,等待秋後問斬。阿秀聽到這個消息後,似晴天霹靂,整日以淚洗面,哭瞎了雙眼。在阿秀哭瞎了雙眼以後,阿秀開始為秋後就要被問斬的阿弟一針一線地縫制綉球。針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綉球上,被血浸染以後,綉球上的花更艷了,葉更綠了,鳥更鮮活了。經過九九八十一天,載滿阿秀對阿弟深深的愛戀,浸透了阿秀鮮血的綉球做好了。在阿秀變賣了自己的手飾,買通了獄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陰暗潮濕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卻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時,阿秀絕望了,摸索著從身上取出綉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飄然落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靠著自已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經過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綉球就成了壯鄉人民的吉祥物,壯鄉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後來也就有了拋綉球、獅子滾綉球等民間活動。據了解,至今在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泰國和南美洲墨西哥的部分地區,當地的人民也有製作綉球、將綉球作為吉祥物饋贈親朋好友的風俗。墨西哥人製作的綉球比較小,顏色鮮艷,通常只有6瓣。每逢佳節或貴賓來臨,好客的墨西哥人就會給客人或長輩饋贈綉球,代表吉祥如意。泰國當地的居民將綉球視為佛的替身,認為經常佩帶有驅邪健體的功效。文獻記載,撣人(在今緬甸撣邦和泰國、寮國等地)、日南郡(為東漢交洲所屬最南一郡,在今越南廣治省)和今天的壯族同中國古代越人具有共同的旅源關系,可能這也是他們都喜愛綉球的緣故吧。至於「拋綉球」這種民俗為什麼消失,(其實我覺得並未完全消失)應該是這種取婚行為如同比武招親一樣,是一種相對極端的行為,偶然性強,古代封建社會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流婚姻是不容草率的。所以,我覺得這種尋配偶的方法還不會被封建主流社會所接受,所以最後沒成為主流民俗,故逐漸消失。其實象《西遊記》唐僧她媽拋綉球,賣油郎獨占花魁等,都是文學作品,存在著藝術誇張,不是封建社會主要的成親方式。我們姑且把這種成親方式當作古代童話般純真的浪漫吧!
壯族的拋綉球
拋綉球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兵器「飛砣」,並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也逐漸發展成現在的綉花布囊即綉球。綉球是姑娘們用手工做成的綵球,以圓形最為常見,也有橢圓形、方形、菱形等。綉球大如拳頭,內裝棉花籽、谷粟、谷殼等,上下兩端分別系有綵帶和紅墜。人們在茶餘飯後互相拋接以娛樂身心,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
拋綉球是廣西壯族人民在歌圩開展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每年春節、三月三、中秋節等傳統佳節,壯族人民都要舉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頭、河畔,他們分成男女兩方,拉開適當距離,互相引吭高歌,用歌聲來表達問候和增進了解,歌詞內容廣泛,涉及理想、情操、農事等。對歌有問有答,絲絲入扣,聲音此起彼落,娓娓動聽,姑娘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緻的綉球,向意中人拋去,小夥子眼疾手快,准確無誤地接住綉球,將它欣賞一番後,又向姑娘拋回去。經過數次往返拋接,如果小夥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綉球上繫上自己的小禮物(例如銀首飾或錢袋),拋回饋贈女方,饋贈愈重說明小夥子對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夥子的禮物時,若收下,就說明她接受了小夥子的追求。這時,兩人或繼續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
拋綉球的另一種民間形式是男女分為甲、乙兩隊,甲隊選出兩名歌手拋綉球至乙隊並唱一首壯歌,乙隊接到綉球後派兩名歌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球送還甲方,並回歌一首,如此循環往復。參加「送球」、「還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詩的民歌高手。另外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在場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桿,桿頂釘有中間挖成圓洞的木板,男女分列兩旁,將球投向圓洞,以穿洞而過者為勝。
拋綉球作為壯族人民的傳統體育活動,在廣西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一定的社會性、民族性、實用性及趣味性,這無形中增強了此項目的吸引力,而美麗的綉球和其樂融融的歌聲更使人有一種心動不如行動的感覺。拋綉球技術動作簡單,易於掌握,它能促進人們的友誼,起到以球傳情、以球傳神的作用,其中的奧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這項活動中才能體會到它的魅力所在。拋綉球不但具有社交娛樂的作用而且能鍛煉人的體力、意志,提高人的靈敏性和身體素質,能培養果斷、堅毅、自信和積極向上的高尚品質和情操。
拋綉球的基本技術
一、 拋綉球的技術分析
拋綉球比賽時,將綉球拋過9 m高的桿上直徑為1 m的彩環就可得分,因此拋綉球的准確性顯得尤為重要。拋綉球比賽是在無防守、無進攻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要拋過規定的高度,運動員除了具有很好的個人技術之外,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准確的判斷力。拋綉球時通過手握提繩轉腕,使球獲得一定的初速度,速度由慢到快,當達到最快的勻速狀態時,手臂大繞環一周,順著球的慣性,根據自身與木桿間的距離、位置,選擇合適的出手角度,伸臂,抖腕,送球出手,綉球只有獲得合適的速度及角度才能以拋物線的軌跡,順利准確地穿過所設置的彩環。
二、 拋綉球的技術動作
1� 側位站立上拋法
動作方法:(以右手為例)側位站立,左肩對著木桿方向,兩腳左右開立約與肩同寬,重心在兩腳之間。右手握住綉球的提繩,手腕按逆時針方向做2~3次的繞球預擺動作。繞球時要屈肘、手腕放鬆、運轉柔和,使球速均勻。當球繞到最低點與地面垂直時,身體重心前移,轉體面對彩環,同時蹬地,伸臂側繞到最高點,順著球的慣性,以合理的角度用力抖腕送指,把球拋出。
動作關鍵:手腕擺球為逆時針方向擺球,動作要連貫、柔和、勻速;拋球時,移動重心,轉體,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讓球的運動軌跡成拋物線。
2 背向拋球法
動作方法:身體背對木桿,兩腳左右開立,距離約與肩同寬,讓重心落在兩腳之間。右手握住綉球的提繩,手腕帶球做2~3次「8」字繞環的預擺,當球獲得一定的速度後,上體後仰成反弓形,當球提繞到右側最高點時,伸臂,抖腕,送指,把球拋出去,兩眼注視球的走向,球在空中的走向為大拋物線。
動作關鍵:右手在身體兩側繞「8」字,出手瞬間,上體後仰成反弓形,倒頭,眼看著球拋出去。
三、
拋綉球技術的教學與訓練
(一) 動作教法建議
1、教師將完整的動作示範、講解和看圖片、錄像等相結合。練習時,兩人一組,相距5 m進行擺球、對拋、對接練習。
2、採用對牆瞄準拋球的練習方法。側位站立,左肩對著牆,在牆上畫一個相當於比賽時彩環直徑的圓圈或畫一個直徑更小的圓圈,進行拋球練習。掌握技術動作後再增加難度,背對拋球方向進行背向拋球練習。
(二) 動作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常見錯誤:在做動作時,手腕不放鬆,出球時勾指,球的走向太直。
糾正方法:應注意多做手腕繞球練習、原地繞球練習等動作。同時要注意直臂繞球到最高點時的抖腕、送球出手瞬間的用力體會。球拋出去後,人的重心要跟上,不要球出手後人的重心還落在兩腳之間,重心要移動到前腳。
拋綉球的比賽規則與裁判法
一、 隊員
每隊運動員10人,由男、女各5人組成,隊員上衣必須有明顯的號碼。
二、 工作人員
1、工作人員由裁判長1人、裁判員10人、記錄員1人組成。
2、裁判長職責:負責檢查、核定所有設備,包括裁判員、記錄員使用的表格、用具,比賽用的綉球,掌握比賽時間等。
3、裁判員職責:2名裁判員為一組,每組裁判員備好3隻同一顏色的綉球。賽前定好自己負責的一名運動員,並發給一個比賽用球。在比賽時間內,分別登記自己負責的運動員的投球數、命中數和違例數。如果在比賽中綉球出現破裂或掛在架上,裁判員應及時補發一個,以免耽誤比賽。
4、記錄員職責:事先將比賽隊員的名單列好,將每次參加比賽的隊員名單列給裁判員。比賽結束時,登記隊員的投球數、命中數、違例數,計算出隊員的得分數,排列出名次。
三、 比賽規則
1、比賽分團體賽和男、女個人賽。團體賽每隊由男、女各5人參加;個人賽每次比賽5人,計個人成績。
2、比賽時間:團體賽比賽時間20 min,分兩段進行,每段10 min,第一段為5名女運動員上場拋綉球,第二段為5名男運動員上場投綉球。
3、比賽時由裁判長帶領比賽的運動員與裁判員認識,由裁判員發給運動員綉球,練球1 min後,隊員分別站在兩邊的投球區內,待裁判員、運動員做好准備,裁判長鳴笛開始比賽。運動員投圈後飛快撿起自己專用的球反向投圈。中圈一次得1分,如果投球時運動員踩到控制線、越出投球區或拿別人的球投,一次扣1分。
4、比賽結束後,按得分多少排列團體(10人得分相加)和個人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投球得分相等,再用1 min時間給相等分數的運動員復賽,投中多者為勝;如果仍相等,再賽1 min,直至決出勝者為止。
拋綉球的場地與器材
一、場地
長方形的場地,長26 m,寬14 m,必須有明顯的界線。在中線兩側7 m的地方,各畫一條與中線平行,與兩條邊線相接的線,這兩條線叫投球控制線。投球控制線到端線之間的地區為投球區。
二、投球圈
在中線的中點豎一根高9 m的桿,桿頂安一個直徑1 m的圓圈,為投球圈。
三、綉球
用綢布或花布製成,直徑5~6 cm,內裝細沙石,重150 g。球心系著一條長90 cm的繩子。繩子的尾端系著3片長4 cm、寬0�5 cm的布條,球下部縫上5片長5 cm、寬0.5 cm的布條為球穗,這樣就製成了比賽用的綉球。比賽時需備5種不同顏色的綉球各3個。
謝謝!
❷ 古代時,女子拋綉球,若接到綉球的人很醜,女方反悔,會怎麼樣
拋綉球實際上就是一種無具體對象的要約,一經承諾(接球),合同便成立。極個別反悔的,可以到當地衙門擊鼓,要求其繼續履行。
❸ 古代女子「拋綉球」招親,歷史上真的會用綉球招親嗎
一、拋綉球的起源拋綉球是壯族、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也是青年男女交友和擇偶的傳統方式。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繪制於廣西明江岸邊的花山壁畫上有一些人像手上掛著一個圓形物,樣子像是「飛砣」。飛砣是古代廣西民間流傳的古兵器,用青銅鑄制,從手中甩出以殺敵或者打獵。「耍飛砣」就是後世的拋綉球的雛形。
而在廣西等少數民族地區,我們今天所見的拋綉球形式也基本定型。宋代朱輔《溪蠻叢笑》記載,當地風俗,在節日期間,男女在野外分成兩隊,以五彩布囊往來拋接,名為「飛砣」。
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也記載道,農歷三月三日,男女聚會,分為兩隊,一邊唱歌一邊拋擲五色綉球,如果女性收下男生拋來的球,則兩人的婚事就定下來了。這是壯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愛情的一種方式,並一直流傳至今。
正是由於拋綉球帶有男女一見傾心的緣故,在元雜劇和明清戲劇里經常出現大戶人家的女兒「拋綉球招親」的故事。
❹ 古代大戶人家女子不愁嫁,為啥通過拋綉球來選夫婿呢
是一種相對極端的行為,偶然性強,古代封建社會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流婚姻是不容草率的。所以,我覺得這種尋配偶的方法還不會被封建主流社會所接受,所以最後沒成為主流民俗,故逐漸消失。
❺ 古代女子拋綉球,現在女子呢~(
也一樣拋綉球啊
不過,古代的女子拋綉球是為自己選個如意郎君,現代女子拋綉球則是對未婚姐妹的美好祝願(現代流行的西式婚禮中,就有著新娘子背拋花束的環節,據說接到花束的未婚女子會在近期找到自己的真愛)
❻ 女子上銹球,是什麼字
這樣看來,我們要統一思想,統一步驟地,為了根本解決女子上綉球而努力。本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在每個日日夜夜思考這個問題。對我個人而言,女子上綉球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現在,解決女子上綉球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現在,解決女子上綉球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這是不可避免的。清·李寶嘉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既然如此,卓施曾經提到過,惡習的主要壞處是:它貶抑了一個人的價值。這不禁令我深思。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
現在,解決女子上綉球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在面對這種問題時,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就我個人來說,女子上綉球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民諺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與其得罪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於我何之百姓。這句話像一盞指引我進步的航標燈,處處照亮著我人生前進的道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在面對這種問題時,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了解清楚女子上綉球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女子上綉球。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我們要解決女子上綉球,在這種不可避免的沖突下,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女子上綉球,到底應該如何實現。培根將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成了這么一句話,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這句話像刺青一樣,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巴爾扎克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這句話像一盞指引我進步的航標燈,處處照亮著我人生前進的道路。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
❼ 古代女子拋綉球的詩詞
1、《正綉球花》宋代 顧逢
正是紅稀綠暗時,花如圓玉瑩無疵。
譯文:正是紅花落盡綠葉凋零的時候,綉球花卻是像玉球一樣美麗無暇。
2、《玉綉球花》宋代 黃庚
花神巧學傳膏樣,不屬針一屬化工。
譯文:綉球花的神韻傳神精巧,不屬於針線下的產物,屬於天工下的。
3、《王獻叔招飲綉球花下》明代 沈守正
昔年快閣曾看雪,今日花開當雪看。
譯文:以前在樓閣中看著雪景,今年把綉球花開當做雪景來看。
拋綉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樂器——「飛砣」,並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逐漸發展成為綉花布囊,即綉球。人們在茶餘飯後常互相拋接以娛樂,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逐漸演變成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
綉球為圓形,布面,綉有花鳥,內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農作物,四角綴以彩色布帶,供手握拋擲。
玩時,男女分成兩對,雙方人數相等。男女雙方相距一定距離,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乜同」即領隊,在中間樹一高竿,作為拋球的高度標准。拋球時首先由女方領隊手拿綉球,唱完一首山歌將球拋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勝利,否則女方勝。
❽ 5.20就要到來了,古人用什麼姿勢表白
01 男to女
男對女表白,表白之常態,我們看一個皇帝怎麼追皇後的,當然,皇帝還是布衣的時候。
劉邦的皇後是呂雉。當年,她待字閨中的時候,劉邦還只是一個小亭長,估計就是個村幹部吧。他前四十年,就是為了給「流氓」這個詞做註解,以至於40來歲了,還是單身漢。而呂雉是有背景的,因為她老漢是縣長的好朋友。
古人講究門當戶對,明顯劉邦不是可選項。但是劉邦雖然是流氓,但是他有文化呀,這就很可怕了。話說,呂雉一家為了躲避仇家,來到沛縣投奔縣長大人,不太了解劉邦的底細,因為劉邦臉上沒有刻著「流氓」這兩字呀。由於呂老漢是縣長的好朋友,初來沛縣,大家紛紛去敬賀,也就是送money。當時規定,禮金少於1000貫的,只能坐堂下。劉邦謊稱,「賀錢萬。」便雄赳赳氣昂昂地進了門。呂老漢是個財迷,一聽1000+,很驚訝,特意起身相迎。這呂老漢還是個半仙,會看相,正在給女兒尋找婆家。可能是因為「賀錢萬」的心理效應,呂公越看劉邦越順眼,史書記載:「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還將他引入上座。
劉邦席間談笑自如,開始各種裝B。更是引起了呂老漢的好感,那呂老漢是「丈母爹看女婿,越看越喜歡」,酒席之後便單獨留下劉邦……劉邦就這樣成功脫單。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表白想成功,裝B是必須的。
(圖自網路)
02 女to男
「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這是最最直白的美女拋綉球了,這菠菜送的,讓你無法拒收。當然,還有更有味道的,你要是拒絕,可能會出人命呀。
如,「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是是漢樂府民歌《饒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對心中男子的熱烈表白,呼天為誓!這堅定的愛,力透紙背,透徹心肺!雖然短短幾句話,但起承轉合一個都不少。先是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之後,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落墨,九曲十八彎,真真是彎到了哥哥心裏面。這位痴情的美女想像了三組天地奇觀,來作為「與君絕」前置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高山變平地大河變枯流;「冬雷震震,夏雨雪」——冬夏四季顛倒;「天地合」——回到了混沌世界。這些設想一件比一件荒謬,一件比一件離奇,根本不可能發生。把這些作為前置條件來分手,實質上是採用排除法,表達了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愛情。
(圖自含笑半步癲)
這款表白「神曲」,那肯定是心底有火熱火熱,不能再火熱火熱的愛,才能寫出來呀!寫出這種大作,環宇之內,試問,有幾人能抵得住?其情之深,其思之奇、其愛之切,肯定是一劍封喉!但自盤古開天地到如今,請問有過這樣的愛情嗎?
沒有,從來沒有!你不信,那你來給講一個?
這種表白告訴我們,會寫東西,確實是一種技能。
03 男to男
我國的傳統社會對同性戀情保持一種相對寬容的態度,那些用來形容同志之愛的都是一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高大上的詞語,如什麼「龍陽之興」啦、「斷袖之癖」啦,從詞面來看,不知所雲,如果你很懂,那你肯定是同道中人了吧。但從詞性來看,這些都屬於中性詞,沒有什麼難以啟齒的。甚至於男風最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帝王、貴族的同志之戀反而可以見諸史冊。曾在馮小剛電影《夜宴中》微微訴來的《越人歌》,便是中國文學史上較早表達同志之愛的神曲。
(圖自網路)
據劉向《說苑》記載:春秋時代,楚王之舅父鄂君子皙在河中遊玩,鍾鼓齊鳴。搖船者是位越人,樂聲剛停,他便抱雙槳用越語唱了一支歌。
這首歌,便是「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於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這句告白,也伴隨著電影《夜宴》的改編而廣為人知。
子皙明白歌意之後大為感動,當場深情擁抱這位年輕船夫,並且將自己的錦被披在他的身上,oh,yeah,表白成功!
你看,這「時機的選擇+道具的使用+神曲的搭配」,是不是有點像拍美如畫的MTV。所以,這種表白方式告訴我們,意境的勾畫也是表白「大殺器」!
(圖自含笑半步癲)
04 女to女
古代女子社交活動較少,鮮有機會拋頭露面,所以女士們尋找另一半則更為低調和隱蔽,罕見於史冊。《漢武故事》,也就是是那個記錄了「金屋藏嬌」的志怪小說。曾描述漢武帝的陳阿嬌皇後與巫女楚服 「寢居」、「相愛」,是罕見的蛛絲馬跡。
我們再來溫習一下「以詩交友」尋找「志同道合」的故事,主角便是崔箋雲與曹語花。崔箋雲隨丈夫進廟燒香偶遇鄉紳小姐曹語花,才子遇佳人、英雄難過美人關呀。曹語花美貌是標準的「小鮮花」,讓「老鮮花」小崔驚為仙人,而崔箋雲詩才與謀略並重,於是祭出殺手鐧,輕聲淺唱「宵同夢,曉同妝,鏡里花容並蒂芳,深閨步步相隨唱」,一曲未了,情定今生。為求長相廝守,崔箋雲又別處心裁,讓曹語花嫁給自己的丈夫,最終在皇帝的賜婚下,以二女侍一夫的形式使她們的戀情得以成全。
(圖自網路)
圍城裡的人兒,是不是有人覺得,這真愛是逆天呀,自己的另一半怎麼就沒有這種「斷背之愛」呢,要不然,堅決成全她們(ziji)!這種方式最值得鼓勵,因為達到了帕累托最優,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這種表白方式啟示我們,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是王道!
05 男女通之聊天寶典
最後,蓑翁仁慈,再附贈一份男女聊天寶典與爾等,拿走不謝。
Get 了本技能,你聊天功力將陡然提升!即使你是圍城裡的人士,學到了這個技能,也藝不壓身呀!至少在聊天中讓別人覺得你很有趣,有趣以後,那就什麼事都有希望了哈。不要多想哦,也不要誤解哈,蓑翁並不是鼓勵你出圍城哈。但,如果get了本技能,那些躍躍欲試想翻牆出城的朋友們,後果自負哈。這些句子呢,說不上好,只是給你啟發而已。
如果你想讓某個人能有多遠滾多遠,你不再用那句俗不可耐的「你咋不上天呢?」,而是賦詩一首「閣下何不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既吐了槽,還不傷感情。
(圖自含笑半步癲)
如果是表示自己恍然有所悟,不再「哦哦哦」「呃呃呃」「嗯嗯嗯」,而是來一句「朕已閱」。似乎自己正在金鑾殿聽取臣子工作匯報,還在享受三跪九叩的大禮。
如果是想約狐朋狗友鬼混,不再粗魯的大喊「睡你麻痹,起來嗨!」,而是道貌岸然的曰「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那肯定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呀!
如果想誇獎別人,不再說「你真厲害」,而是說「汝甚吊也」。如果想表達自己的謙虛,不再說「沒什麼」,而是曰「無他,唯手熟爾」是不覺得自己是唐宋八大家轉世的文魁星了?!
06 結語
蓑翁嘔心瀝血的用這些表白的事例來講傳統文學的故事,只是讓大家在哈哈一笑中有所悟: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傳家寶,記載了老祖先為人處世的經典思維與案例,這些人類千年智慧的結晶,雖然穿越千年歷史時空,但依然閃爍著時代真理。所以,你如果用心去學,它們也終將成為你的人生智慧,為你的生活添光添彩。
最後,借用《聖經·舊約》一句話,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意思是:太陽之下並無新事,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這就是學習傳統文化的終極意義。
❾ 美女拋綉球的塑像有什麼好名字嗎
美女玩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