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笛子十大名曲都是哪些
笛子十大名曲:姑蘇行、梅花三弄、妝台秋思、幽蘭逢春、春到湘江、喜相逢、鷓鴣飛、黃鶯亮翅、小放牛、揚鞭催馬運糧忙。
1、小放牛
採用崑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台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遊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
2. 現代最出名的笛子女演奏家是誰
陳悅
1978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六歲隨父親學習竹笛,十二歲成為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師趙松庭先生的關門弟子。
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竹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曾師從趙松庭先生、張維良先生、蔣國基先生。
1993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1996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本科
1997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普天同慶」香港回歸民族音樂會現場直播晚會
1999年錄制了《張維良笛子基礎教程》示範演奏的光碟
2000年被學院免試推薦為本院研究生,成為中國第一個女笛子研究生
2001、2002、2004年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歌舞晚會節目的錄制。
2001年6月赴莫斯科參加「申奧---北京文化節」的演出。
2002年8月獲文化部第一屆中國青少年民族器樂獨奏比賽竹笛青年專業組銀獎。
2002年12月12日成功地舉辦了個人專場音樂會。
2002年12月20日應邀在悉尼歌劇院參加宋祖英「好日子」獨唱音樂會,擔任笛子獨奏。
2003年獲取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赴法國先後參加2003法國凡爾賽中國文化之夜、二十一世紀中法高等教育展文藝演出。同年參加紀念趙松庭八十冥誕活動研討會,並宣讀論文。9月赴香港參加湘江明月夜中秋晚會,擔當獨奏演出。
2004年參加紀念馮子存誕辰100周年活動音樂會獨奏演出。同年出訪愛爾蘭、拉脫維亞 參加歐洲藝術節。
2005年代表國家參加「2005華盛頓中國文化節北京文化周」的專場演出。
曾出訪美國、日本、韓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愛爾蘭、拉脫維亞 、巴西、阿根廷、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受到廣泛好評。曾錄制發行了笛子專輯《情竹》、《無詞歌》,簫專輯《簫色》、《亂紅·與鋼琴的即興》。發表論文《~趙松庭的笛樂創作與婺劇音樂的淵源關系》、《淺談唐詩宋詞中的笛簫文化》。
另外還有曾格格
3. 中國竹笛女演奏家,有哪幾位
比較有名的,可以稱為笛子演奏家的應該有下列幾位:唐俊喬、曾昭斌(曾格格)、陳悅。
4. 中國笛子十大名曲有哪些
中國笛子十大名曲有:《姑蘇行》、《春到湘江》、《小放牛》、《牧民新歌》、《五梆子》、《霓裳曲》、《黃鶯亮翅》、《鷓鴣飛》、《牧笛》、《喜相逢》
1、《姑蘇行》
譜曲:江先謂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謂於1962年創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典名曲。
曲名為游覽蘇州(古稱姑蘇)之意,全曲表現了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樂曲旋律優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奏輕松明快,結構簡練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樂曲之一。
4、《牧民新歌》
作者:簡廣易
《牧民新歌》是簡廣易於1966年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曲子。作品以濃郁清新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親切感人的旋律,活潑跳動的節奏展現出內蒙古大草原的風光和牧場上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現了新時期牧民的精神風貌。
5、《五梆子》
改編者:馮子存
五梆子是一首由馮子存根據華北地區傳統民間樂曲改編的笛子獨奏曲,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
原曲優美明快,熱情奔放,曲調優美健朗,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常用於戲曲過門,經馮子存整理加工後,賦予樂曲以粗獷豪爽、熱情奔放的個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運用,使樂曲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廣為大眾所喜愛。
5. 十大著名笛子曲是哪些
十大著名笛子曲是:《梅花落》、《月光下的鳳尾竹》、《牧民新歌》、《姑蘇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鷓鴣飛》、《黃鶯亮翅》、《揚鞭催馬運糧忙》。
1、《梅花落》
《梅花落》是漢樂府中二十八橫吹曲之一,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歷唐宋元明清數代一直流傳不息,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梅花落》也是一首大角曲,用於特定的朝廷儀式,由專門人員演奏,隸屬一定的部門。
2、《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由我國作曲家施光南創作的傣族樂曲,詞作家、詩人倪維德作詞。該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聯想起那鬱郁蔥蔥的鳳尾竹林,那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間,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
5、《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是寧保生先生1976年創作的竹笛名曲,另有古箏演奏家王中山根據其改編的古箏曲。
自問世以來,就以其鮮明的湖南花鼓音樂特色,時而激情如火,時而流暢清雅的旋律,引起了全國廣大笛子演奏者的熱烈反響,並受到了笛子愛好者的特殊青睞,不但被多種笛子出版曲集爭相出版。
6. 求好聽的帶有笛子音樂的歌曲
以下是開頭和間奏有笛子的歌曲 :
任賢齊 -花太香 (重點推薦)
吳佳明- 逍遙游
童麗 -想起老媽媽 (不是老掉牙的歌,是非常動聽的)
碧娜 - 孔雀東南飛
韓雪 -藍色雪花
陳淑樺-生生世世
田蕊妮 - 美麗傳說
還有影視歌曲帶笛子的:
鄭少秋 - 摘下滿天星
甘十九妹 - 如果來生還是今世的重復
任賢齊 -滄海一聲笑
周華健-刀劍如夢
李殊 -煙雨唱揚州
李麗芬 - 得意的笑
笛子伴奏的純音樂有 On the Path——豎琴、竹笛曲(Lisa Lynne)
雅尼 with an orchid
笛子伴奏 松竹多情
追夢——塤曲(范睿)
大明宮詞 林海-`陪伴
大明宮詞 - 常相守 笛子版
7. 中國好歌曲有首歌叫《畫》,有個吹笛子伴奏的女的是誰,長頭發,麻煩大家告訴我一下,謝謝。
中國著名的笛簫演奏家周晴:中國好歌曲,趙雷演唱的畫,伴奏笛子,很好聽,我特別喜歡!
8. 中華情笛子伴奏的美女是誰
蕭薔,本名蕭秀霞
自己網路吧
9. 笛子獨奏曲有哪些 10大笛子名曲介紹
笛子十大名曲有:姑蘇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鷓鴣飛、黃鶯亮翅、五梆子、揚鞭催馬運糧忙等這十首曲子。
姑蘇行
《姑蘇行》採用崑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台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遊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遊人嬉戲,情溢於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徵,再結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疊音、打音、顫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動人完美。
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濃郁。樂曲表現湘江兩岸秀美的春光和人們歡欣鼓舞、建設家園的豪情壯志。因子,廣闊而富於激情,展現出湘江碧波滾滾、煙霧繚繞的壯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輕盈的旋律,時而吟唱般低回,時而激揚高歌,甚為柔美動人;中段由羽調式轉同宮徵調式,意境清新。歡騰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戲韻味,熱烈中隱有鼓點聲聲,又有深情交融,灑脫豪放,詼諧樂觀的神態躍然笛聲里。幾翻遞升的旋律,如翻似滾把情緒層層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潤與激情交互輝映,以把深切的情誼富有神韻的呈現出來。吐音清秀通暢,干凈利索,並注意安排好吸氣點。各音區要變換自如,高音要富於共鳴感
喜相逢
此曲原為內蒙古一首民間樂曲,後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為過場音樂,用來伴奏戲中角色入洞房、拂試灰塵等動作。改編後,表現一對情人惜別和重逢時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開始,加之緩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運用,表現親人依依惜別時難舍難分的心情。[二]表現久別重逢的喜悅。[三]表現返回家鄉時歡欣雀躍的情緒。[四]氣氛更為熱烈,描繪出全家團聚時的歡樂情景
牧笛
《牧笛》作於1958年。是劉森根據劉熾為雙人舞《牧笛》寫的舞蹈音樂改編的。表現了五十年代農村年輕人的美好生活,可稱之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將人們帶到新的農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現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戲時的快樂心情。第二段慢般優美、動人,抒發的年輕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戀人的熱愛。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現和發展。《牧笛》屬於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風格,但又與和常見的北派民間演奏風格不同。從技巧上說,樂曲的演奏能隨情所至,充分的、恰當的運用了氣息控制,深刻的表達了人們的思想感情
小放牛
笛曲,陸春齡改編,樂曲明快流暢,表現了天真活潑的牧童在互相問話對答時的快樂情緒,富有有田園風味。笛子獨奏曲,原為崑曲中的"吹腔"曲牌,描寫村姑向牧童問路,兩人一問一答,對歌而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音調明快流暢,富於表情。後經陸春齡編成笛曲,根據歌舞音樂進行器樂化加工,充分發揮笛子演奏技巧對曲調的裝飾作用。引子的《八板》頭和第一大段運用南方曲笛運氣的綿長不斷、悠揚曲折,以及打音、倚音、贈音、連奏等,使音樂富有田園風味和歌唱性,流暢活潑,富有生氣。第二段轉入快板,旋律多在高音區活動,吐音和連奏交替進行,清晰明快,富有韻味,加上調性變化,音樂顯得更加活潑愉快
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以內蒙民歌音調為素材,70年代由簡廣易創作的一首笛子獨奏曲。樂曲的引子,描繪了寬廣遼闊的大草原,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短暫的離調,使動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動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內蒙民歌風味的曲調,傾吐了牧民對黨、對新生活的熱愛。第二段在羽調旋律上,再配上活躍的節奏型,描繪出牧民騎著駿馬賓士的歡樂情景。接著進入第三段,節奏放寬,旋律舒展,表達牧民們對社會主義的衷情歌頌。第四、五段音樂情緒更加高潮,運用了花舌、吐音、飛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擬駿馬的嘶鳴聲。最後,在強烈的節奏音型襯脫下,旋律更加急驟,進一步的渲染了一望無邊的草原上人歡馬叫的熱烈氣氛,在高潮中結束了全曲
鷓鴣飛
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間樂曲,也用於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後經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改編,注入了江南絲竹的風格,使樂曲更加清麗動人。樂曲通過對鷓鴣飛翔的形象描繪,表現了人們嚮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願望。樂曲分慢板、中板兩個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間樂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發揮曲笛渾厚抒情的特長,通過氣息的控制、變化,運用音色、音量得收放變化以及滑音。輕音、打音、疊音等手法,使音樂悠揚委婉、明澈、圓潤。中板部分是前奏的變奏,音樂活撥流麗,表現鷓鴣展翅高飛的情景
黃鶯亮翅
此曲取材於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駕》改編。樂曲描繪黃鶯在晴朗天空自由飛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尾聲。第一段:旭日東升,大地一片清新,一切生物蘇醒了,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笛音要求清亮而悠揚。第二段:黃鶯醒來,在樹林的枝頭跳來跳去,亮翅高唱,好象向大自然宣布:一天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又開始了。第三、四段:描寫黃鶯在蔚藍的天空中,展望著美麗的大自然盡情地飛翔,盡情地歌唱。尾聲:用徐緩的速度與遼闊而優美的笛音結束全曲
五梆子
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傳統樂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根據一首北方民間曲牌改編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鍾的一首過場曲牌,名"碰梆子"。曲調明快、歡悅、樂觀向上,主題共六句,微調式,格局落音逐級下行,分別為3,2,1,6,5,5。全曲共四段,為變奏體結構。笛一段呈示主題,速度較慢,旋律明晰,富於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潤飾旋律,質朴明快。第一變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裝飾旋律,詼諧風趣。第二變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節奏性貫穿全曲,音樂變得輕快、熱情。第三變奏速度更快,即興發揮更大,多次花"花舌"(顫舌音),是音樂更加熱烈,推向高潮。
揚鞭催馬運糧忙
《揚鞭催馬運糧忙》是魏顯忠創作於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獨奏曲。該曲根據東北民間音樂風格創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樂曲之一。樂曲熱情明快,以生動朴實的音樂語言,描寫豐收以後的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大車,喜氣洋洋地向國家交售公糧的情景。馬蹄擊節,車輪吟唱,快樂的農夫揚鞭催馬,把豐收的喜悅鋪撒在運糧的小道上。
10. 十大經典笛子名曲哪些值得新手欣賞
十大經典笛子名曲值得新手欣賞的有《姑蘇行》,《春到湘江》,《喜相逢》,《小放牛》,《牧民新歌》等等……
1、《姑蘇行》
幾番遞升的旋律,如翻似滾把情緒層層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潤與激情交互輝映,以把深切的情誼富有神韻的呈現出來。吐音清秀通暢,干凈利索,並注意安排好吸氣點。各音區要變換自如,高音要富於共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