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不是言聽計從就是好兒媳呢
眾媳婦談婆媳關系
我覺得婆媳之間挺好相處的。關鍵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即使遇上個不講理的婆婆,你也不應該激化矛盾,而要想對策,如果一天到晚覺得自己實在委屈,老想自己吃了多大虧的話,就永遠不會解決問題,其實老人都是需要哄的,要不怎麼叫老小孩呢,人常說: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如果你對她始終像對待自己最親的人一樣對她,恐怕鐵石心腸也會溶化。
媽媽我是深有感觸,我的公婆以前都是我們這個小城市的領導,養成了凡事都自命不凡的習慣,特別是我的婆婆,我和愛人結婚10年來,所有難聽的話都從她嘴裡聽到了,特別傷人,我和丈夫因為這經常吵架,甚至想離婚。可冷靜下來,又覺得不值,我又不是和她過一輩子,忍忍吧,好在丈夫後來意識到她母親的做法確實欠妥,所以表面上他也幫著我消氣,其實他心裡很明白,她母親再對再錯也是他母親,我也很清楚,所以還是忍忍吧。
我的婆婆心裡對兒子是無比的愛,因為兒子是她最大的驕傲和自豪,兒子對她也是無比的孝順,言聽計從,但我總認為做人做事都要客觀,不能因為她是母親,她的一些落後的迷信的東西也要聽從,我們的分歧因此而起。婆婆總認為自己是功臣,喜歡誇耀自己,還喜歡孫子,在我面前毫不掩飾,可我生的是女兒。
我認為婆媳之間能不能和平相處的關鍵在於是不是同住。不同住的話,那麼兩者之間就會很禮讓,不會產生一家人的感情,就會很陌生;同住的話,兩者之間就很容易產生感情。比如說我,由於沒有房子,結婚後一直和老人同住,處得還不錯。後來有了小孩以後,婆婆一直帶著小孩,很辛苦的。我認為只要我真心的對她,她也會同樣地對我的。我甚至可以在婆婆面前撒嬌
我和婆婆的關系表面上是非常好的,因為從沒有爭吵,但是從心裡講,我是無法對婆婆像對自己的母親那樣的,我自認為責任在婆婆(好像有些推卸責任?)我是一個比較好相處的人,我一直信奉——待人以誠,不言則信矣!剛剛結婚時我一直把婆婆當作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是真心實意的,從心底里的尊敬和關愛)可是婆婆做了幾件瞞著我的事(不好細講),才使我清醒地意識到她雖然表面對我很好,事實上她還是一直把我當作別人的女兒對待,我很遺憾的是我丈夫也沒覺察出來這對我是多大的傷害!
婆媳關系之我見
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婆媳之間的關系,向來是中國人家庭關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主題。婆媳之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矛盾呢?怎樣正確的處理婆媳之間的矛盾呢?下面,我將就一個小案例,對這個問題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案例:這是一個很熱鬧的家庭。婆婆,兒媳,丈夫三口人住在一起。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這里兩個女人,也打得不亦樂乎。婆婆是急脾氣,兒媳受不了,兩個人天天鬧矛盾;丈夫是個好脾氣,遇上婆媳吵架,他也不說什麼,只哈哈一笑就算了。媳婦向他埋怨婆婆,他聽著;婆婆向他說媳婦的不是,他也聽著。這樣的家庭,是中國城鄉千千萬萬個傳統家庭的一個縮影。婆媳關系的絲線,剪不斷,理還亂。
像這樣的家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婆媳之間的矛盾呢?這可以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作出說明。原來,在潛意識里,母親是男孩親近的第一個女性,也是他愛的第一個女性,男孩依戀母親,需要一個和母親具有類似特點的女性來結成伴侶,度過一生。於是,「小小子,坐門墩,哭著喊著要媳婦」,人類也就一代代繁衍下去。男孩長大,真的娶了媳婦,兒媳也就常常具有某些和婆婆類似的特點。俗話說:「同性相斥」,婆婆和兒媳都是女人,又有某些類似之處,上面的案例中,婆婆和兒媳相互排斥就不奇怪了。除了這些,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在內心深處,婆婆想得到兒子的愛,媳婦想獨占丈夫的愛,於是兩個人競爭著想要得到愛,誰也不想喪失被愛的幸福,遇到家庭結構本來就有一定問題的時候,婆媳也就不能不吵架了。
在這樣的家庭里,怎樣處理婆媳之間的矛盾呢?我想對這個家庭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找到家庭的資源所在,並接近這個資源,適當拉開與傷害性人物的距離。在上面例舉的這個家庭里,兒子/丈夫能接納、容忍婆媳矛盾的雙方,具有像海一樣包容的性格,是具有最大資源的人物。兒媳可以少關注婆婆的一些具有傷害性的態度,而更多的關注丈夫的語言和行動,也就是接近資源人物以獲取能量。通過兒媳和丈夫接近而適當拉開與婆婆的距離,小家庭的分化逐漸進行;通過改變心理能量投注和實現更加積極的投注,逐漸為小家庭注入心理能量。
第二,認同、學習資源人物的做法。比如上述的這個家庭中,兒媳作為年輕的、有更大彈性的一代,可以多向丈夫的做法學習。丈夫採用了忽略傷害性態度的做法,兒媳可以和丈夫討論這種做法:「這種忽略的方法好不好呢?還有什麼辦法呢?也許丈夫可以更多地參與和起到作用?」夫妻二人一起調整,從而找到一種建設性的、積極的態度和方法。
第三,更多的把心理能量投注於婆媳關系以外的世界,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愛別人的能力。比如上述家庭,兒媳可以更加積極努力的工作,並增加與丈夫在一起的生活情趣,更多的關心丈夫,通過愛來抵消和疏泄不愉快的情緒。
第四,適當滿足老人正常的心理需求,培養「分享愛的能力」。比如,在家庭氣氛比較愉快的時候,夫妻二人一起,多陪老人拉拉家常,聽聽「革命家史」。付出愛心,也就得到人情味兒,就好像往一鍋沸騰的湯里倒了一瓢涼水,讓家庭舒心、爽心、安心。
第五,在上述家庭三個人的互動中,婆婆也要逐漸接受新的家庭結構。三個人都努力,這個家庭會越變越好。而兒媳只有能處理好家庭中的關系,等到自己成了婆婆以後,才能減少「農民起義軍最終成了皇帝」這樣的悲劇。 l.婆媳關系容易失調的原因
觀察和研究指出,婆媳關系容易失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1)關系的特殊性。
家庭的基本關系有兩種:一是夫妻關系,一是親子關系,兩者構成了家庭結構的基礎。其它關系,如兄弟姐妹關系、姑嫂關系以及婆媳關系、祖孫關系都是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婆媳關系在家庭人際關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關系,也無血緣聯系,而是以以上兩種關系為中介結成的特殊關系。因此,這種人際關系一無親子關系所具有的穩定性,二無婚姻關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處理得好,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各得其所,關系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則婆媳之間會出現裂痕,難以彌補。
(2)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個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歸屬,自然也就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雙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興旺發達。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時也常常在家庭事務管理權、支配權等方面發生分歧,出現矛盾,甚至明爭暗鬥。我國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內」的傳統,婆婆做了幾十年的內當家,現在把權力交給媳婦,媳婦在家庭事務中唱起了主角。對這種角色的轉換,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適應。「有的婆婆雖已年過花甲,卻仍希望繼續保持在家庭中的經濟支配權,或者難以接受完全由媳婦掌握家庭經濟大權的事實;而做媳婦的也往往不甘讓步,這就難免發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婦共同持家,由於各自的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產生分歧。
(3)相互接納不良。
婆媳原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性,而現在婆媳在一家生活,這就有一個逐步了解、相互適應的過程。如果適應不良,彼此不能接納,便會關系緊張,矛盾叢生。
(4)中介失衡。
在婆媳關系中,兒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兒子的這種中介作用如果發揮得好,則可以加強婆媳之間的情感聯系,反之,則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出現「兩面受敵」的困境。盡管母子情深,也難以避免結婚以後這種關系變得復雜的事實。因為夫妻之間畢竟在活動、打算、開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在這些問題上,夫妻觀點的一致性往往要超過母子觀點的一致性。這是因為兒子和母親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著差異,這樣就容易造成兒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親不理解,就會產生「娶了媳婦忘了娘」 的心態,誤認為兒子對自己的感情被兒媳奪去了,而遷怒於兒媳。
2.婆媳關系的調適
前面我們分析了婆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的原因,那究竟怎樣科學地處理婆媳之間的關系。這里,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1)相互尊重與諒解。
婆媳雙方要妥善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首先得對這種人際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婆媳雙方都要承認對方有獨立的人格和經濟地位,雙方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系,而不是一種一方必須依從於另一方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如果雙方或一方對這種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對方必須或應該聽從、服從自己,從而把這種平等的人際關系視為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則必然會在行動上、態度上表現出來。由此導致雙方關系的失調。婆媳之間的相互尊重要求雙方有事全家協商處理,如經濟開支、涉及全家的事務等要共同商量,養成民主家風;而屬於個人的「私事」,則應互不幹涉,個人享有「自主權」。作為媳婦,要多尊敬婆婆,因為婆婆年歲大,管家經驗豐富;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面前擺架子,要看到兒媳的長處,多尊重兒媳的意見。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所謂「諒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系。
要發展良好的婆媳關系,雙方都需要學會諒解對方、體貼對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園,做媳婦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裡,應該一同前往,這樣婆婆也就不會產生寂寞孤單的感受。反之,媳婦對丈夫照顧較多,對婆婆相對照顧不周,做婆婆的也應多予體諒。如果婆媳雙方在相處中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相互諒解,婆媳非但不會出現大的矛盾,而且還會發展得如同親子關系那樣密切。
(2)避免爭吵。
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產生矛盾時,雙方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即使一方發脾氣,另一方也應克制自己的情緒反應,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心理學告訴我們,消極而強烈的情緒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導致沖突升級;爭吵還具有「慣性」,即一旦因一點小事「開戰」,日後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見會越來越大。因此,當一方情緒反應激烈時,另一方應保持冷靜與沉默,或者尋機走脫、迴避,等事態平息後再交換意見,處理問題。
此外,婆媳雙方平日有了意見,切忌向鄰居、同事或朋友亂講。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捐東西越捐越少,捎話越捎越多」。說的就是「傳話」在人際關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親朋鄰里訴說,傳來傳去,面目全非,只會加劇矛盾。作為婆媳,應引以為訓。
(3)物質上的孝敬與情感上的交流相結合。
作為兒媳要和婆婆搞好關系,除了物質上孝敬之外,還應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閡。只有彼此心理及時溝通,雙方的心理距離才會縮短。因此,做媳婦的平日里要經常向婆婆問寒問暖,每逢老人身體不適,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4)發揮兒子的中介作用。
如前所說,婆媳關系本來就是親子關系與夫妻關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家庭人際關系,兒子在婆婆關系中扮演著「中介」角色,兒子作為婆媳關系的中介點,對婆媳雙方的性格特點最為了解。因此,兒子在處理婆媳關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①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所謂「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迴流。通過兒子的溝通,婆娘之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例如平日家中有什麼關於婆婆的好事,兒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親過生日,買了東西叫妻子出面送給老人等。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②婆媳之間發生矛盾時,兒子可以起疏導作用。由於婆媳之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又沒有夫婦間的密切,因而出現了隔閡往往不容易消除,通過兒子從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2. 做個好媳婦應該做些我們
如何做個好媳婦
現代社會有的人覺得婆媳關系難以處理,不知道如何作個好媳婦,在此我有三點建議:
其一:不要斤斤計較
有的媳婦說婆婆不給自己做飯、帶孩子或者說婆婆不向著自己,偏心,給別家的多給自己的少。其實媳婦並沒有權利要求婆婆為自己做這做那,婆婆將兒女養到成年人,可以說已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再後來為子女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種奉獻。盡管她這么做是沖著自己的兒子,可以不要回報,但這也不能因為婆婆做得少而說她偏心。婆婆畢竟不是保姆傭人,她的晚年時間是屬於她自己的,她愛干什麼是自己的自由,做媳婦的必須得承認這點。如果有這樣的心態的話,就很好處婆媳的關系了,不會再去抱怨婆婆,可以做一個懂事的媳婦了。
其二:女兒型的媳婦
婆媳關系是公認為最難解決的人際關系之一.
在現代開放、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里,婆媳關系既不能像封建社會那樣媳婦必須俯首聽命於婆婆,沒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尊嚴,媳婦也不能認為現在已經是21世紀,自己也有了工作,又與婆婆沒有血緣關系,又不是親媽,沒有感情。其實作為晚輩的媳婦要尊重婆婆,關心婆婆,特別是那些年紀比較大、與子女分居、喪偶或離異的婆婆,他們更需要子女的關懷和體貼,作為媳婦的要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婆婆,愛他(丈夫)就應該愛的母親,把婆婆當成親母親對待,主動去關愛老人,幫助老人和充實老人的精神生活,使老人快樂開心地度過晚年。
其三:傻傻的媳婦
做個傻傻的媳婦就是好媳婦,婆媳之間最大的矛盾無怪乎三者:觀念、生活瑣事、教育子女。老人的觀念比較陳舊,但老人的出發點都是好的,總是嘮嘮叨叨,惟恐子女考慮不周,於是就會有意見不和,凡事無巨細,做媳婦的對問題不要太較真,對於老人的意見可以考慮,不對的可以不採納,但不當面反對就是了,畢竟老人的生活經驗閱歷比較豐富,可以一些吸取經驗教訓。常言說:進了哪家的門就是哪家的人,就把自己當成老人的女兒的角色去對待,有很多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3. 怎麼才能做一個好媳婦
已解決問題 收藏 怎樣才能搞好婆媳關系呢標簽:搞好 婆媳,婆媳,關系 真不不想讓這個家雞犬不寧啊 匿名 回答:9 人氣:9 解決時間:2009-07-15 10:02 檢舉 一、 認知的改變:良好的「婆媳關系」攸關三個人——婆婆、媳婦、兒子,經營和睦的家庭關系需要三方的努力。以「岳母關系」為參照,「岳母關系」的品質普遍好於「婆媳關系」的關鍵在於:岳母把女婿當自己的兒子看(至少是半個兒子),女兒嫁出去較少有失去女兒的失落感,反而又覺得有多了個兒子的親密感和幸福感。這點是和婆婆的心態的區分。太太對老公愛的愈深就愈能接受婆婆如果還未能接受婆婆,至少表明你對老公的愛還不夠成熟、深刻。 二、 婆婆的心態:把媳婦當自己的女兒看,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別心,以對待自己的兒女的心態和她相處,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三、 太太的心態:把婆婆視作自己的母親那樣照顧,盡可能的去體諒老人的性格或其它不足。同時,當和婆婆有矛盾時,千萬別犯和婆婆「爭老公」的「低級錯誤」。無論老公多麼愛你,你也無法替代她的母親的分量的。而且,你只可以成為他的太太,不可以成為他的母親,如果那樣,你們的婚姻將很危險。 四、 兒子的心態:是斡旋「婆媳關系」的「外交官」。有許多「婆媳關系」是「笨兒子」造成的。如果說,「婆媳關系」有著天然的敏感因素,那麼兒子在關系中扮演的角色及發揮協調、咨詢的功能就愈發顯得珍貴。 五、 「不記隔夜仇」:一旦有了「婆媳」的摩擦,立即處理,直接溝通,以真實的感受為出發點,建立有效的沖突處理的機制是關鍵。有些「婆媳關系」開始尚好,後來產生摩擦隱藏於心,形成婆媳之間的「冷戰」,對家庭關系的傷害是巨大的。 概括之,「婆媳關系」並非洪水猛獸,只是一種兩代人的親情關系,完全可以憑借人為的努力改善之。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沒有對錯,也無須追究對與錯,一切不和諧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來化解。 為了幸福美滿的家,讓我們都學習成為有智慧的婆婆、太太和老公
4. 好媳婦才會有的3個表現,你中了幾個
好媳婦才會有的3個表現,你中了幾個?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肯定有一個非常非常偉大的女人,其實哪怕是一個很普通的男人,如果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好女人,婚姻生活也會非常愜意。
這樣的女人可遇不可求,但是我們可以用眼去觀察,一個好女人好媳婦,總會有下面這3個表現的。
一、維護男人的面子
一個好女人肯定不會在眾人面前,把自己的男人陷於尷尬的境地,男人在外面也是要靠臉面吃飯的,有問題可以回家談,私下的交流和溝通,相信男同胞們都很喜歡。
當然了,面對一些無恥的男人,無葯可救的男人,就隨他去了吧,也不要傷了自己的心。
二、處理好婆媳關系
每一個女人,結婚後,第一個要面對處理的關系可能就是婆媳關系了,一個睿智的女人,不管面對多麼難處的婆婆,都能讓她無話可說。不管怎麼說 ,再壞的婆婆也希望自己的兒子有一個舒適的戀愛婚姻家庭吧,極品的除外。
三、做一手好飯菜
俗話說「留住男人的心,要留住他的胃」,如果一個女人作為一位媳婦,燒一手好飯菜,相信孩子都說你是一個好媽媽,能乾的媽媽。
飯菜做的好吃,老公回來的早,孩子身體好,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好媳婦好女人才會有的3個表現,你家那位中了沒?你中了沒?
5. 怎樣做才算個好兒媳
做個好兒媳其實很簡單 1.要有自己獨立的經濟收入,這樣他才不會覺得他兒子辛苦賺的錢都浪費在你身上了.而我們也可以證明給她看,我們靠的是自己. 2.要端正老公的思想,老人家把你養大不容易,不要什麼事情都讓她操心.我們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照顧自己,用不著怎麼事都向她匯報. 3.要尊重她,可能你不喜歡她,不過記著她是我們的長輩,一定要尊重她.只要她不是太過分,他說話我們聽著就是了,轉過身忘掉就好了. 4.對她好,經常噓寒問暖,做不到天天見面,電話里也可以.我們大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可能常在她身邊,越是這樣,你越應該關心她,哪怕只是口頭問候幾聲,她也會覺的你心裡有她.隔三岔五拎點水果去看她,在她家的時候多幫幫忙,舉手之勞,又不會太累. 5.最好不要和她住在一起,距離產生美啊,你離得近了,怎麼都會有審美疲勞.而且也不自由,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6.不卑不亢,有理有節.我是指有矛盾的時候,如果你有道理就千萬不能因為她是你婆婆而讓步,要不以後你都得一直讓著她,後患無窮.我姐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我姐和姐夫開了一家美容院,老太太仗著自己的兒子是老闆,成天指手畫腳,弄得員工紛紛想跳槽.姐夫不好出面,我姐只好唱白臉,先誇大其辭,把厲害性給她說清楚,再婉言勸她不要管.乖乖,幾番回合下來,老太太服服帖帖的. 7.不要把他看得太重,要知道和你陪著你走過一生的人是你老公,不是他媽,你沒必要因為她弄得你們不開心.另外,千萬不能相信婆婆和媳婦可以親如母女,你能和她客套,但你不能和她交心.假如你和老公有什麼不愉快,她幫的人只會是她的兒子,不管平時看上去,她有多疼你. 最後再次強調,做個好兒媳,完全不必委屈自己.
6. 怎樣做一個好媳婦
1、愛老公,愛老公的家人。(因愛而生心,會讓你的婚姻充滿感恩,沒有多餘的抱怨,心理健康,就算有問題也會自我調節)
2、有自己的工作,陽光,積極,健康,讓人愉悅,與人為善,微笑面對工作、生活、家庭。有一定的興趣愛好,(此處的意思是不失去自我的女人是自信的而快樂的,自信而快樂的女人也一定能讓公婆 和愛人感到幸福。大家幸福了,你也會過的快樂)
3、經濟上相對獨立,不要過份小氣或依賴婆家,不管對方有多富。富了,咱不怯不卑。貧了,咱不笑不歁。女人內心要有一種節氣。錢,你看得淡,反而得到的更多。(再優秀的女人若是在錢字上失理,註定不會幸福)
4、理性與感性並濟,孝順公婆,關愛丈夫,不計得失,做一個自己無愧,鄰居親威羨慕的好媳婦。婆婆即使說了讓你別扭的話,也一定要理解,沒有人規定婆婆必須是完美的,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怎麼樣都不過份。我們年輕人的路還長,盡孝是為人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在受了委屈的時候,要學會調節。不把矛盾擴大,老公和家人會更加愛你。
5、適當的時候,要個寶寶。
6、微笑,感恩
7. 想做一個好媳婦真的好難
1、孝敬公婆 : 婆媳關系自古以來是家庭中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如果媳婦做的好,對丈夫就是很大的體諒,現代碰到惡婆婆的概率特低。我們不恍想一想婆婆的心態,在她老人家眼裡希望兒子有一個什麼樣的家?我想每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兒子有一個好家,希望自己的媳婦能照顧兒子的
2 、操持家務 : 很多媳婦都很現實,有房有車或者高收入的男人才肯嫁。本質上來說,人已經扭曲了。難道你只是為了享受錢財才找老公的嗎?哪個男人又願意找這樣的女人呢?能夠同甘共苦的人才是能夠白頭到老。理家的概念,就是用最少的錢去辦最大的事,能省的錢就省,該花的時候盡量少花,夫妻過日子和一個人生活畢竟不同,肯定會有小問題出現,凡事不可勉強,這時候去請教一下母親,或者婆婆,她們都會很樂意指導你的,尤其是婆婆,這也是你表示尊重她,在乎她的一個機會哦!
3、 溫柔 :相信電視劇《河東獅吼》大家都都很熟悉,男人在外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非常疲憊,肯定希望家裡溫暖一些,也許有些人會說,我也累了一天,憑什麼我來照顧你?在中國,不管男人能力高低,都被賦予一種養家糊口的傳統觀念,你是有工作不靠他養活,但是,請不要跟你心愛的丈夫如此計較,他會傷心難過的,當他在你這里得到關心時,他也會體會到你的辛苦。現代社會中,花心的男人到處都是,其實在外面找情人的男人中,也有一部分是出去尋找家裡得不到的清凈和撫慰。其實,那一個男人,不是一個撒嬌的孩子呢?
4 、關心體貼 :人們常說,好男人是捧出來的,好女人是寵出來的。言下之意,女人要懂得怎麼愛男人,貼心地去愛,而男人么,應盡量滿足一下女人的虛榮心吧,哈哈!言下之意,女人不要忽略男人的自尊心,開玩笑不要開過頭,傷他的自尊這是大忌!人前也是一樣,盡量顧及他的面子。男人的自尊心是不容侵犯的。遇到事情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從自己立場得失去考慮,家是共同組建的,凡事要以家為前提,顧全大局。
5 、 工作獨立 : 女人的容貌是天生註定的,相貌出眾也好,平凡一般也吧,但獨立自信的女人是美麗的,沒有一個男人喜歡自怨自哀的女人!女人可以適時的在男人面前撒嬌耍小脾氣,但是不能依賴過了頭,反而被對方輕視了。必要時堅持自己的立場,獨立的自己生活空間,最重要的是,女人必須擁有自己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經濟獨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養在家裡的金絲雀,時間一久,就會沒有自己的自由.
6 、 付出努力 : 一般情況下,女人沒必要強去做女強人,有了家的女人,還是應該回歸到家庭,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與丈夫與孩子身上,一己溫馨小窩上比什麼都重要,對家付出的最好回報,就是男人們的戀家情節了,他下了班一心想回家,多美妙的一件事啊!女人對家庭的付出更體現在照顧家庭,孝順老人,撫育孩子等等上面,其實也是相當辛苦的。在兩個人的相處中,還是要注意給彼此保留一點空間,粘得太緊會窒息的,每個人都有隱私的,他想說的時候自然會跟你說,不想說的時候,不要去打探,給自己丈夫一個自由的空間生活,真心的愛兒子.辛苦生養的兒子就是她的一切.再者是孝順老人。激情是暫時的,平淡生活是永久的。兩代人之間,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觀念不同,摩擦必定會出現,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兒子生活幸福美滿,能理解這一點,我想處理好這種關系並不會太難處,媳婦本身也不是對立的,其實相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長輩大都是務實勤簡的,媳婦恪守本分就行,雖然婆媳沒有半點血緣關系,如果把她放到跟自己親身母親一樣的位置對待,沒有婆婆一個鐵石心腸的,老人都是老小孩了,哄哄她,寵寵她,捧捧她,多關心她,她會開心的。婆媳和睦了,丈夫也樂得輕松,不用作難(執著)。
8. 人們都說:「有個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兒媳。」對此你有哪些獨特的見解
有好兒子不如有好兒媳。王翠麗是我們村每個人都稱贊的好媳婦。面對別人的誇獎,她總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是做媳婦該盡的責任。認識她的人都說她是孝順的兒媳,賢妻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婆婆公公說,有個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媳婦好。
2001年9月,80多歲的婆婆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鄰居們看到她的孝心,都來幫忙。葬禮那天,她一邊為婆婆梳洗一邊哭著跪在老人身邊說:「讓我再伺候你最後一次吧」。鄰居們一位老太太說:「送了這么多老人,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孝順的媳婦。」婆婆去世後,她害怕公公的寂寞。每天,她都會告訴他外面的新鮮事。公公眼睛不好為了減少磕碰。她每天把食物送到公公的房間。公公有氣管炎,冬天容易犯病。秋天一到,她就給公公鋪上厚厚的被子。看到老人已經90歲了,身體強壯,精神舒暢,走路的時候都看不出他已經90歲了。鄰居說他很幸福,有一個好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