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東方之珠原唱是誰
《東方之珠》的原唱是甄妮。
甄妮,原名甄淑詩,又名甄苡婷,1953年2月20日生於澳門,祖籍廣東省江門市,華語樂壇女歌手、演員、節目主持人。
1971年,在台灣憑借第一張個人專輯《心湖》正式出道,開始其演唱生涯。1978年,在香港推出個人首個粵語專輯《奮斗》,打開香港唱片市場。
1978至1986年間,先後以《明日話今天》、《春雨彎刀》、《東方之珠》、《世界始終你好》、《再度孤獨》、《海上花》等作品6次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
(1)粵劇四大美女演唱會擴展閱讀:
甄妮的演藝經歷
2006年2月13日,在新加坡博覽中心舉辦「甄情流露演唱會」,吸引了7000名歌迷前去捧場。4月,受邀為《同一首歌·走進加拿大》節目演唱歌曲《海上花》。6月,獲邀為劉家昌於香港紅磡體育館所舉辦的7場「往事只能回味演唱會」作駐場演唱嘉賓。
2007年2月11日,發布個人專輯《有你有我(新曲+精選)》。10月12日-14日,於澳門國際音樂節中聯同澳門中樂團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一連三場的甄妮「真心愛你演唱會」。
2010年4月,獲邀為劉家昌於台灣台北小巨蛋舉行的「往事只能回味告別演唱會」駐場演唱。5月,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甄妮愛SHOWFarewellWorldTour演唱會」,此次演唱為甄妮告別個唱舞台的世界巡迴演唱首站,尾場更獲八十高齡的粵劇名伶白雪仙親往捧場。
2011年3月,專輯《甄藏17-銀河經典重現》正式發布。9月12日,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江門月·中華情》,演唱歌曲《上海灘》。12月2日,香港電台宣布《第34屆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得主是甄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甄妮
『貳』 蔣文端演繹四大美人, 哪個扮相最美
都美,老夫都喜歡。美人在懷,溫香軟玉,能不飄飄然?
蔣文端確實是嶺南美人,粵劇名家。四大美人扮相俊美,令人心醉,哪一個扮相都令男人心旌動搖、魂不守舍。只可惜遇到陳紹基這樣的大佬,糾纏起來,壞了名節。人才啊,可嘆可惜。
不過業界諸人,如幕後無大佬們在推波助瀾,又怎麼能夠聲譽鵲起、騰雲駕霧呢?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高人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多了去了。所以大佬們捧紅你,卻大都在敬佩你才學技藝的同時,往往也是垂涎你的美色啊。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啊,身不由己罷了。
姓名:蔣文端 年齡:41歲 職業:廣東粵劇院一團當家花旦
劇目:粵劇《白蛇傳》、《穆桂英掛帥》、《倫文敘傳奇》、《夢斷香銷四十年》、《紅梅記》、《打金枝》等;
曾在香港拍攝過《孽吻》、《重案傳奇》、《情濃大地》、《射鵰英雄傳》、《刑事偵緝檔案》等電視劇。
2011年6月13日,在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粵劇院當家花旦蔣文端憑借《山鄉風雲》摘下本屆梅花獎,這是廣東粵劇屆時隔10年後再次摘得梅花獎。
有「靚女花旦」之稱的蔣文端,深獲前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賞識。陳紹基本身是粵劇超級票友,身兼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經常為蔣捧場。2008年6月,蔣文端為四川地震舉行《傾國名花》的慈善義演,陳紹基就親自參加。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端莊妙韻——蔣文端好友粵曲演唱會」本定於2009年4月30日晚7:30分在北角新光戲院舉行,但來自香港粵劇
界的消息透露,「蔣文端出了點事,來不了(香港)」。新光戲院4月20日已經貼出公告:「因主要演員私人理由,未能如期來港演出,主辦單位決定取消。」40歲的蔣文端出生於廣州粵劇世家,畢業於廣東粵劇學校,曾赴香港兩年,在無線電視台電視藝員訓練班接受訓練,先後在劇集《射鵰英雄傳》、《刑事偵緝檔案》
扮演角色。她後來返回廣州進入廣東粵劇院
,成為粵劇界一顆耀眼新星,曾獲廣東省演藝大賽金獎,並獲官方授予「廣東省跨世紀之星」稱號。有「靚女花旦」之稱的蔣文端,深獲前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賞識。陳紹基本身是粵劇超級票友,身兼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經常為蔣捧場。2008年6月,蔣文端為四川地震舉行《傾國名花》的慈善義演,陳紹基就親自參加。
●粵劇可以讓我離觀眾更近,與觀眾直接互動,而不像拍戲(影視劇),滿足感遠遠不夠。
●娛樂圈太復雜,我不喜歡那種人際關系。
●我想演一些反差大一些的角色類型,多一些嘗試。如果有這種時候,希望能夠得到觀眾的寬容。
西施的柔弱清純、貂蟬的聰慧嬌柔、貴妃的嫵媚張狂、昭君的能歌善舞,很難想像一個人能將這四大美人不同韻味演繹得淋漓盡致,她就是廣東粵劇院一團名伶蔣文端。近日參加石排「粵唱越經典」嶺南精品文化展演時,蔣文端與丁凡這對粵劇「最強組合」的一場演出,讓東莞戲迷多日食不知味。
在石排,蔣文端接受了南都記者的獨家專訪。原來,這位擅長演繹「命運多舛的傳統女性」的粵劇名伶,竟有著被動內向的性格,甚至有著因受不了娛樂圈的「不純潔」而重歸粵劇舞台的波折經歷。
現場:石排一夜鐵粉追捧
9月22日晚8時許,石排影劇院內人頭攢動,這個可以容納1600人的劇院從來沒有像當晚這么爆滿,樓上樓下,甚至走道里都站滿了戲迷。這一切都緣於當晚丁凡和蔣文端這對廣東粵劇「最強組合」同台獻演新編古裝劇《洞庭良緣》。
在現場的前排,坐著一對來自湛江的老夫妻。62歲的陳先生稱,得知省粵劇院要在石排演出一周,他和老伴特地趕到東莞來看錶演。陳先生稱自己是蔣文端的「鐵粉」(最鐵的Fans),而老伴則是丁凡的「鐵粉」。老兩口看著台上蔣文端飾演的龍女三娘洞房逗弄丁凡飾演的柳毅時,身體前傾似乎想更靠近舞台,嘴巴樂得一直都沒合上。
10時30分,近3小時的演出結束後,不少觀眾仍不肯離去,一個個臉上「寫」滿了意猶未盡。
蔣文端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稱這一刻她感到特別有滿足感,她最喜歡的就是這種觀眾認可和面對面交流的感覺。粵劇可以讓她能夠離觀眾更近,與觀眾直接互動,「而不像拍戲,滿足感遠遠不夠,這不太適合我的性格。」
性格:被動女人幸遇伯樂
「我是一個性格很被動的人,平時不太喜歡去主動爭什麼,可以說有點內向。」這是蔣文端對自己性格的概括。
憶當年,蔣文端感嘆自己與粵劇結緣是一波三折。年幼的時候,盡管父母都在粵劇團工作,可是自己怎麼都不來電。直到十五六歲,進入了粵劇院才開始接觸粵劇,中途有過失落,有過退出,但沒想到最後兜了一圈還是回到了戲台。到今天,從內心已經深深地愛上這份職業。
「我是幸運的,以我這種被動的性格,當初如果不是院里的領導不斷給我機會,估計我的粵劇生涯很難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蔣文端稱,粵劇給她生活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朋友了。自從演粵劇後,她認識的朋友多了,性格也稍微外向了,這點對她的生活和工作都幫助很大。
在蔣文端的專屬化妝台的鏡子上,貼著幾張孩子畫的工筆畫,蔣文端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她女兒畫的。盡管自己喜歡粵劇,可是對於女兒卻有另一番期待。「不要求她將來一定要走我現在的路,我希望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從內心來說,我有點不希望她將來學粵劇,因為唱粵劇真的太苦了!」
演戲:台上要留三分清醒
化妝間里,41歲的蔣文端臉上幾乎沒有什麼歲月的痕跡。粵劇院的同事稱,與蔣文端說話,最大的感覺就是她的每一句話里都有著一種很歡快的笑意,而且有著一顆如同孩童般的心態。
台上千姿百態,卸下濃妝,脫下戲服後,蔣文端的生活反而平平無奇。她喜歡音樂、閱讀,在開車回家的途中,她反而不怎麼聽粵劇,更多的時候選擇聽交響樂。
「戲里戲外一定要分得很清楚,在台上的時候,一定要留有三分清醒,不能不顧舞台大小變化、布景不同等完全投入。演員要有真情實感才能演好角色,但也要隨時准備應對舞台上的各種變化,演繹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比如哭可以哭到鼻子塞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卻不流下;笑也有很多種笑法,這些都很有講究的。」
要演好角色需要生活感悟的積累,這是粵劇演員大都認同的一句話。演繹的角色大多為命運波折的傳統女性,蔣文端的經驗從何而來?對此,蔣文端稱,多虧了自己平時看的書、別人說的事。「有時候看別人的命運,你會學到很多東西。聽得多了,看得多了,上台自然而然就能體會戲里角色的那種心境。」蔣文端稱,她的戲迷已經習慣了她出演命運多舛的傳統女性,反而她很想演一些反差大一些的角色類型,多一些嘗試。如果有這種時候,她希望能夠得到觀眾的寬容。
選擇:「還是粵劇圈干凈純潔」
不熟悉蔣文端的人,可能不知道蔣文端曾在影視界也闖盪過一番。《射鵰英雄傳》、《刑事偵緝檔案》、《孽吻》等許多電視劇里都曾留下了蔣文端的身影。
說起當年從影,還得從蔣文端剛出道時說起。
在粵劇學校的時候,人美聲靚的蔣文端一直都是學校尖子生。但是1990年剛出道時,作為新人的蔣文端只能飾演一些配角,這種落差使得她面對家人和朋友時感覺很大壓力,於是就想轉行,1992年離開了粵劇團走進了娛樂圈。
在娛樂圈幾年的闖盪,讓蔣文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娛樂圈太復雜,我不喜歡那種人際關系。我的性格很被動,可以說有點內向,所以我不太適合娛樂圈。再加上覺得畢竟學了6年的粵劇,就這么放棄太可惜,於是我最終回到了粵劇團,畢竟這里要純潔、干凈得多。」
「如果有機會演一部戲的主角,你還會不會重回娛樂圈?」面對記者的這一問題,蔣文端笑著回答道:「我現在這個年齡,已經不可能去娛樂圈拍戲了。如果能拍一些戲曲片,有機會的話當然好。其他的就不指望了。」
擔憂:粵劇推廣不夠,人才緊缺
「現在寫粵劇劇本的人太少了,學寫的人也不多,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去寫粵劇劇本。音樂、創作的人才也緊缺,這些都需要行業培養。」談起粵劇的前景,與很多粵劇名伶一樣,蔣文端的話語里也充滿了擔憂。她說有次到北京演出,一個同行說粵劇圈子沒有藝術家也沒有真正的演員,她當時覺得很驚訝。蔣文端當時就對這個朋友說,其實粵劇界有很多著名的老前輩,如馬師曾、紅線女等等都很出名,只是他不知道而已。「粵劇在海外是最流行的戲劇,在全國的戲種中也能排到前三,但是不可否認,我們粵劇的推廣力度還遠遠不夠。」
「唱粵劇的人相比演舞台劇、話劇、唱流行歌的藝人來說,特虧!想要演好粵劇,至少得要學6年,還要練武打、形體等等,這些都很幸苦。除了這些方面的付出,還要上十年觀眾的積累,這些都太難得。但是收入跟付出卻相差很大,像我們這么多人現在演出一場粵劇,都只有幾萬塊。可能還不夠一個歌手隨便到酒吧走個過場的錢多。」
蔣文端表示,現在的粵劇編劇斷層太厲害,新人的經驗又不夠,一個好的劇本可以說是一劇難求。如何解決粵劇人才的緊缺?如何讓更多的孩子不僅喜歡流行歌曲也喜歡粵劇?這些都是粵劇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
蔣文端稱,目前她最希望的事就是能找到一個新的劇目,不僅有豐滿的劇情,有融合現代科技呈現上的創新,有粵劇的唱腔唱詞,還要有那種「古」的味道,讓觀眾尋找那種遠去的感覺。
『叄』 粵劇演員陳玲玉那年出生的
陳玲玉是平喉唱家。從1993年開始到2002年的9年間,陳玲玉一共開了30多場個人演唱會,單在香港便開了5場,每一次都贏得行家和觀眾的高度贊賞。她師承著名曲藝演唱家勞艷娟、李丹紅,還拜著名京韻大鼓名家駱玉笙為師,在兼收並蓄各家各派所長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琵琶彈唱風格。她不但擅彈擅唱,還能編能寫和對演唱曲目進行音樂、唱腔設計。九一年曾代表廣東曲藝界赴天津參加首屆全國曲藝節演出,引起全國同行的注目,飲譽津門,獲榮譽獎。近年來,先後前往新加坡、澳洲、美國等地區進行演出和講學,為推廣和普及曲藝事業而努力工作,得到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贊揚。還曾獲第二屆中國曲藝節表演"牡丹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等全國、省、市最高獎項。九六年成功舉辦《陳玲玉96京津滬穗港澳巡迴演唱會》,2000 年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成為廣東曲壇一顆耀眼的明星。 2016年11月,當選廣東省曲藝家協會第九屆副主席
『肆』 李玉剛接下來要表演的《四美圖》會跟之前演唱會扮演的幾個女性形象有不同嗎
之前的幾場演歌會李玉剛扮演過四大美女中的楊貴妃和王昭君,這次的《四美圖》主要扮演的就是四大美女,楊貴妃、王昭君、西施、貂蟬,這次的西施和貂蟬是李玉剛首次在舞台上呈現
『伍』 紅線女的藝術活動
1957年7月29日至8月10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演唱《昭君出塞》、《荔枝頌》,獲東方古典歌曲比賽金質獎章。
1985年,獲美國亞洲協會和聯合國交響樂協會分別頒發的「傑出藝人獎」和「太陽和平獎」。
1990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
1992年,當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主席。
2001年6月15日,紅線女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接受「2001年度最傑出藝術家」的終身成就獎。這是由美國紐約州文化事務部設立的,每年向在藝術領域取得顯著成績的亞洲藝術家頒獎。
2001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粵劇藝術傑出貢獻獎」,文化部首屆「造型和表演藝術創造研究成就獎」。
2002年1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紅線女「粵劇藝術傑出貢獻獎。
2010年4月7日,獲「白玉蘭」終身成就獎。
2010年12月21日,獲廣東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2011年6月29日,獲廣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2年2月27日,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5年,1985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粵劇《花市》。
1989年10月12日(農歷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紅線女入獲獎之列。
1995年1月31日(農歷乙亥年正月初一日),1995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演出節目:廣東粵劇《荔枝頌》(廣東南方歌舞團舞蹈)。
2005年5月26日(農歷乙酉年四月十九日),佛山電視台瓊花藝術劇院成立。
佛山是粵劇藝術的重要發源地,佛山電視台瓊花藝術劇院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為傳承粵劇文化、振興佛山粵劇、打造佛山城市文化品牌而成立的。成立慶典晚會於晚上在佛山市體育館舉行。京劇藝術家梅葆玖登台獻藝,演出著名梅派劇目《貴妃醉酒》片段。粵劇大師紅線女也出席慶典晚會。
2005年10月31日(農歷乙酉年九月廿九日),「中華之聲——2005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第一場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
演唱會邀請京劇、粵劇等8大戲種的名家同台演出。演出節目粵劇《昭君出塞》。
2005年11月8日(農歷乙酉年十月初七日),紅線女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粵劇名伶、國家級藝人紅線女獲香港浸會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以表揚其斐然的藝術成就。這是在浸大舉行的第四十六屆畢業及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典禮上頒授的,典禮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暨浸大監督曾蔭權主持。
2005年12月18日(農歷乙酉年十一月十八日),廣州紅豆粵劇團十五周年志慶暨馬紅藝術流派經典劇目展演舉辦。
為了繼承、弘揚和發展優秀流派藝術,建設一流的粵劇藝術表演團體,2005年12月18日至12月20日「廣州紅豆粵劇團十五周年志慶暨馬紅藝術流派經典劇目展演」盛大文藝活動在南方劇院舉辦。本次演出匯集了粵劇界倪惠英、歐凱明、曾慧、梁耀安、姚志強、卜燦榮、蘇春梅、張雄平、楊小秋、葉蓓等多名粵劇演員和演奏員,其中上演的經典劇目《搜書院》、《關漢卿》已經多年未在廣州舞台露面。本次慶典展演期間還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修改原有的馬紅流派劇目《苦鳳鶯憐》、《刁蠻公主戇駙馬》在廣州周邊地區演出;邀請中央電視台戲曲欄目錄制馬紅代表劇目;重點組織《苦鳳鶯憐》的劇本修改和重排,為紅豆團的丑生張雄平申報中國戲劇梅花獎;請紅線女老師及著名演員談藝術與人生。
2006年4月8日(農歷丙戌年三月十一日),研藝粵劇音樂社舉行「研藝愛心夜」義演。
研藝粵劇音樂社在吉隆坡市政廳視聽中心舉行「研藝愛心夜」兩晚義演。紅線女為演出站台。研藝粵劇音樂社的兩晚義演受惠單位包括馬來西亞臨終關懷協會、愛心善終協會、慈愛福利中心及佛教慈濟功德會。
2006年8月20日(農歷丙戌年七月廿七日),陳曉明粵劇表演藝術感恩演出專場舉行。
由廣東粵劇院主辦、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和廣東八和會館協辦、廣東粵劇院二團承辦的「陳曉明粵劇表演藝術感恩演出專場」在南方劇院開場。闊別舞台20餘載的陳曉明重新為戲迷演繹了代表作《搜書院》、《春郎削發》、《紅梅記》、《紅樓夢》等摺子戲。廣東粵劇界新人麥玉清、曾小敏等與其搭檔表演。20多年前離開了粵劇舞台後,陳曉明曾從事飲食行業的經營。他表示,雖然離開了粵劇,但心裡依然眷戀著它,如今能重新站在粵劇舞台上,陳曉明顯得有些激動:「我要多謝黎子流老長,沒有他的支持演出就搞不成了!」而談到舉辦這場演出的目的,陳曉明解釋道:一是為了籌款,幫助舊戲班老人解決困難;二是為了紀念他的恩師陳笑風和小結一下自己的藝術人生。當晚,除了數百位戲迷熱情捧場外,從小就相識的香港著名藝人盧海鵬也專程趕來觀看了現場演出。而一直以來給予陳曉明幫助的粵劇前輩紅線女還到後台給予正在化妝的陳曉明以指導。
2006年9月6日(農歷丙戌年閏七月十四日),紅線女藝術中心成立十周年慶賀活動舉行。
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成立10周年慶賀活動「知遇之恩,知音之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發來賀辭:美在人間;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為此次粵劇界盛會開腔獻唱;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代表廣州市委、市政府贈送了一幅紅線女肖像畫的紀念品;全國人大華僑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廣東省長盧瑞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尚長榮等也參加了此次活動。
2006年9月13日(農歷丙戌年閏七月廿一日),南沙粵韻情 —名家粵劇粵曲欣賞會暨專題研討會舉行。
2006年9月13、14日,廣東及港澳粵劇界的上百位知名人士齊聚南沙,參加「南沙粵韻情 —名家粵劇粵曲欣賞會暨專題研討會」。
欣賞會上,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登台演唱粵曲《西樓恨》。原廣州市長黎子流,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寶、倪惠英、陳小漢、小神鷹等都有精彩表演。次日,年近八旬的粵劇大師紅線女特意趕來參加研討會,與會專家就粵劇發展中所面臨的如何融入時代、如何提高藝術水平、如何改革創新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2006年9月28日(農歷丙戌年八月初七日),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老藝術家之家成立儀式暨中秋茶話會舉行。
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老藝術家之家成立儀式暨中秋茶話會在廣州舉行。廣東省政協主席、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陳紹基出席並講話。陳紹基指出,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大省的號召,以「繁榮」為宗旨,在「繁榮」上下功夫。這次成立「老藝術家之家」是計劃開展的8項任務之一,目的就是為老藝術家們提供一個切磋技藝、交流思想、發揮余熱的平台。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基金會董事長戴德豐,廣東省政協秘書長、基金會名譽副理事長楊懂,以及廣東省、廣州市文化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羅品超、羅家寶、陳小漢,著名粵劇編劇家秦中英以及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湛江、茂名等地的老藝術家共130多人參加了活動。
2006年11月26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初六日),在粵港澳「粵劇日」舉行。
在廣州,推廣活動共組織了來自全市30多個私伙局及劇團近1000名演員在20多個演出點參加演出,活動將覆蓋廣州市中心城區越秀區的大街小巷。在主會場英雄廣場,紅線女以及倪惠英、郭鳳女、梁耀安、曾慧、黎駿聲等出席。紅線女為啟動儀式致詞,而倪惠英、郭鳳女等則會現場獻演名劇選段,專業劇團還表演經典摺子戲。此外,英雄廣場四周還有設12個粵劇展示棚,展示粵劇戲服、道具、臉譜等,還有現場演示扎獅子頭等。人民公園、海印歡樂廣場等分會場也有各自的主題。而當晚在越秀區文化中心小劇場還有香港劇團的演出。在香港,自中午12時半至下午5時半,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各項精彩免費節目,包括飄色巡遊、舞蹈表演、粵劇演出、粵劇戲服穿戴、名伶簽名會、游戲攤位、展覽等。除文化中心外,全港各區也同時舉行響應粵劇日節目,計有粵劇、粵曲演唱會、展覽、電影放映等。八和會館於同日下午1時30分,在高山劇場劇院演出「古腔粵曲演唱會」。
2007年1月14日(農歷丙戌年十一月廿六日),歷時10天的「走進新農村」 —廣州市藝術院團新春送戲下鄉演出活動在增城市文化廣場以一場粵劇晚會落下帷幕。
在粵劇晚會中,廣州粵劇團團長、當家花旦倪惠英為了讓村民和農民工兄弟看到好戲,打破劇團的界限,和廣州紅豆粵劇團的著名粵劇演員歐凱明合作,聯合演出了一段粵劇經典對唱《十綉香囊》;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老師,聽說劇團要去農村演出,親自打電話到市文化局要求參加演出,紅老師說:「我是人民的藝術家,一定要為人民演出。」當天晚上,紅線女老師站在了增城人民的面前,顯得很是振奮,她用悅耳動聽的「紅腔」表演了兩首粵曲《珠江禮贊》、《荔枝頌》,掀起了晚會的最高潮。
2007年2月8日(農歷丙戌年十二月廿一日),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老藝術家之家2007迎春茶話會舉行。
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老藝術家之家在廣州舉行迎春茶話會。廣東省政協主席、繁榮粵劇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陳紹基,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基金會理事長戴德豐,廣東省政協秘書長、基金會名譽副理事長楊懂出席了活動。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羅品超、羅家寶、陳小漢,著名粵劇編劇家秦中英等130多人參加了茶話會。
2007年4月11日(農歷丁亥年二月廿四日)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在廣東省政協機關召開。廣東省政協主席、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陳紹基作了講話,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梁國聚等出席了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基金會理事會成員增補名單,聘任紅線女女士為榮譽理事長,陳笑風先生為名譽副理事長。
2007年8月22日(農歷丁亥年七月初十日),澳門永樂戲院演出《山鄉風雲》 。
澳門永樂戲院由珠海粵劇團演出——現代粵劇《山鄉風雲》。演出由紅線女任藝術總監,珠海粵劇團團長、紅線女的入室弟子瓊霞擔任主演。
2007年11月19日(農歷丁亥年十月初十日),佛山市粵劇曲藝促進會成立。
佛山市粵劇曲藝促進會在順德成立。陳紹基、歐廣源、黎子流、盧漢超、紅線女擔任該會榮譽主席,順德戲劇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梁志成擔任首任主席,順德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廖宇光擔任執行主席。當晚,位於北滘的順德花博園曲藝群英薈萃,包括有來自新加坡、英國、泰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士、越南、巴西和廣東省內各地粵劇曲藝社等海內外1500多名粵劇社團代表,他們在花博園一展歌喉,為佛山市粵劇曲藝促進會的成立表演助興。
2007年11月28日(農歷丁亥年十月十九日),廣州紅豆粵劇團2007年進京展演第一場。
演出粵劇《刑場上的婚禮》。
2007年11月29日(農歷丁亥年十月二十日),廣州紅豆粵劇團2007年進京展演第二場。
演出粵劇《關漢卿》。
2007年12月1日(農歷丁亥年十月廿二日),2007年廣東省粵劇大匯演舉行。
由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聯、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07年廣東省粵劇大匯演」於12月1日至12月15日舉行。開幕式在廣州南方劇院舉行,紅線女、羅品超、羅家寶、陳小漢等出席。主辦方共選出最能代表廣東粵劇表演藝術水準的26個劇團27個優秀劇目參演。參演劇目都是2001年以來創作或發掘整理、已公開上演的劇目,其中新創劇目約佔三分之一,包括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粵劇劇本徵集活動的獲獎作品。這次大匯演分別在廣州、佛山、中山、東莞四個演區演出,其中有部分劇目在各個演區的文化廣場免費演出。匯演期間,組織專家小組和觀眾評議小組進行評議,評出「優秀劇目獎」、和「組織獎」若干名,為全省各級粵劇團體提供一個互相學習,共同交流,共創藝術精品的大舞台,推動粵劇藝術的發展和繁榮。
2007年12月28日(農歷丁亥年十一月十九日),粵劇電視藝術片《紅線女心路之橋》首發。
粵劇電視藝術片《紅線女心路之橋》舉行首發式。該片以一個「橋」字生動地概括和展示了紅線女的精彩藝術人生和名曲名段,並通過粵劇事業這座不朽的藝術橋梁,使她的一生和黨、和祖國、和廣大人民群眾緊密相連,和她所深深熱愛、也深深熱愛她的這塊土地融會結合的整個歷程。
2008年1月29日(農歷丁亥年十二月廿二日),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老藝術家之家2008年迎春茶話會舉行。
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老藝術家之家在廣州舉行2008年迎春茶話會。粵劇老藝術家歡聚一堂,共迎新春佳節。出席活動的有廣東省政協秘書長楊懂,全國政協委員、基金會理事長戴德豐,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羅品超、羅家寶、陳小漢、陳笑風,著名粵劇編劇家秦中英以及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湛江、茂名等地的老藝術家共130多人。陳紹基在會上說,如今粵劇發展形勢越來越好,演出市場活躍,一批中青年演員嶄露頭角。最根本的一條是粵劇界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同時也得益於廣大老藝術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勵。新的一年,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將繼續服務粵劇,為廣東文化建設多作貢獻。
2011年6月13日,深圳市粵劇團新版現代粵劇《風雪夜歸人》,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劇場上演。
2013年11月28日,在廣州粵劇團成立60周年的晚會上,紅線女還在演出結束後登台演唱了《荔枝頌》,這也是她七十餘載藝術生涯的最後一次公開表演。
『陸』 郭鳳女幾歲
郭鳳女
國家一級演員,正印花旦,祖籍廣東番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的學生,紅派藝術傳人。
1972年,郭鳳女以一首《洗衣歌》參加廣東粵劇學校選拔,得到紅線女老師的贊賞,從而通過嚴格的篩選,成為粵劇學校的學員。
在校六年,郭鳳女得到紅線女、曾玉女、劉美卿等一批老師言傳身教,打下了較為扎實的粵劇表演基礎。紅線女老師對郭鳳女的教導,更把她引領到紅派藝術異彩紛呈的世界,成為紅派藝術的優秀接班人之一。在老師的悉心教育下,郭鳳女藝境日進,於1976年赴北京參加全國曲藝匯演,以一曲《常青指路》博得專家好評。
70年代末,郭鳳女從廣東粵劇學校畢業。她先後在省粵劇院青年團、廣州粵劇團、紅豆粵劇團工作。任各演出團的主要演員、紅豆粵劇團副團長等職務。二十年間,她主演了各類題材風格的長、短劇數十個,其中既有《十三妹大鬧能仁寺》、《攔馬》、《王子與蛇仙》等刀馬旦應工的武打戲,也有《寶玉哭晴雯》、《紅娘》等花旦應工的文場戲和《山鄉風雲》、《家》、《白燕迎春》等現代戲,更有《刁蠻公主憨附馬》、《打神》等紅派名劇。她的戲路寬廣,表演細膩,功架扎實,無論是以小旦應工的紅娘,還是以青衣應工的王蘭英;無論是以刀馬旦應工的呼延金定,還是以花衫應工的閻婆惜……她都能柔韌有餘地應付,在舞台上給自己和觀眾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更值得一提的是,郭鳳女嗓音甜潤,唱腔優美,韻味濃郁,深得"紅腔"的精妙。由於表現突出,她先後榮獲省、市中青年技藝比賽特等獎、一等獎及廣東省中青年戲劇演員百花獎,1994年廣東省首屆粵劇演藝大賽金獎。1997年成功舉辦了'97跨世紀之星《郭鳳女粵劇藝術專場》並三次籌辦個人演唱會。她曾多次隨團進行外事出訪演出,備受美加、澳洲、新加坡觀眾的歡迎和贊譽。
2001年,郭鳳女被安排在廣州粵藝發展中心工作。脫離了排演固定劇目的工作模式,她積極參與省市各種藝術專題活動、社會慈善活動,如:香港東華三院敬老籌款、為原廣州粵劇團老藝人扶助會籌款等,使郭鳳女的藝術人生更煥發出一種嶄新的神采。
『柒』 TVB古裝MM排行榜
清秀溫婉代表
1。汪明荃 經典的大姐大,書卷味極重,眉宇間有一種貴氣人來。從最早的賀
燕秋庄夢蝶到沈惠珊,都很討人喜歡。
2。李司棋 母性十足的閨門旦。
3。趙雅芝 古裝劇中首席美女,以蘇蓉蓉為代表。
4。黃杏秀 陳玉蓮 二人並列吧,與趙GG一樣,非常適合古裝造型,以阿朱和小
龍女為代表。
5。溫碧霞 蛋形臉心形嘴巴,充滿古典味。我看她的時裝劇較多,暫且以秦可
情為代表。
6。邵美琪 模樣溫柔,楚楚動人,以《飲馬江湖》中的柳凌姬為代表。
7。蔡少芬 屬於聰穎的古裝女子,以洛神為代表。
8。楊怡 臉頰微瘦鼻樑高挺,以《再生緣》中蘇映雪為代表。
9。梁小冰 瓜子臉眉清目秀,以《圓月彎刀》中青青為代表。
10 郭羨妮 在《尋秦記》中琴清的扮相就很不錯。
『捌』 粵劇《胡不歸》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粵劇《胡不歸》開山於1939年,是薛覺先、上海妹、半日安的名劇,經歷了近70年,至今仍不時為香港及國內粵劇班搬演;劇中選段如《慰妻》、《逼媳離婚》及《哭墳》更經常在粵曲社、演唱會及以卡拉OK形式演唱;《慰妻》一曲更是很多粵曲導師的教材,及初學粵曲唱者的「必學曲」。
《胡不歸》劇情敘述一對戀人(萍生、顰娘)雖得結合,卻遭情敵(萍生表妹及表哥)設計陷害,並串通醫生詐謂顰娘得絕症需接受隔離,疼惜萍生的母親(文方氏)乘萍生從軍時逼媳婦離家。顰娘假託夭亡避世,萍生在墳前痛哭,感動了妻子出來相認;文方氏、表妹、表哥見二人真情至死不渝,後二者問心有愧,承認陷害顰娘,文方氏遂許萍生與顰娘再續前緣。《胡不歸》雖然情節簡單,但劇力深刻,致使演員既容易投入,觀眾也易產生共鳴。尤其在《逼媳離婚》中,家婆以為家嫂病重,遂磨利口舌、軟硬兼施地逼走家嫂,是自古以來「家婆——家嫂」誓不兩立的立體見證。時至今天,香港剛從「非典」疫症中暫愈,疫症、絕症、傳染、隔離,以至生離死別也可能瞬間驟至,我們對之當有另一番體會。
鄧兆華先後畢業於浸會大學生物系及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1991年獲頒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其後繼續在中大攻讀碩士課程,1996年以論文「粵劇《胡不歸》研究」獲頒哲學碩士學位。他曾被教育統籌局藝術教育組委任為「粵劇課程發展實驗小組」成員,參與設計中小學音樂科粵劇、粵曲的教材;現任教於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胡不歸之哭墳 (頭段)
(倒板)凄涼腑肺。(乙反長句滾花)胡不歸。胡不歸。傷心人似杜鵑啼。人間慘問今何世。淚枯成血喚句好嬌妻。妻罷妻。我喚盡千聲都不見你來安慰。又怕漂零紅粉。恨長埋。胡不歸。胡不歸。荒林月冷。景凄迷。凄涼忍作回家計。護花無力化春泥。唉。我若見不得嬌妻。願作情場區嘅猛鬼。(白)哦。春桃。你少奶系邊,你快啲講明原委(旦白)少爺。可憐少奶為你經已一命歸西喇。(生白)哎。(哭相思)顰娘呀。妻呀。好比晴天霹靂。恨難低。你知否葬在何方。可否帶我到墳前哭祭。(白)哎胡不歸兮胡不歸。歸遲慘見恨長埋。卿卿為我甘為鬼。怨句天來。哎。我哭一句妻罷妻呀。 (二段)(乙反二黃)月冷風凄。凄涼雪涕。香魂慘逝。恨海沉迷。薄命憐卿逢劫例。歸來空自喚魂兮。夜台若許為情鬼,合歡花艷共長埋。血淚空揮難撫慰。嬌你月色花艷麗。虛圓含冤應化。杜鵑啼。花落鳥啼。慘對凄涼。哭祭。(快合尺滾花)卿死,由我死,可痛、我為難覓卿為。欲破碎桐棺,一看嬌妻玉體。(白)愛女鼙之墓。(重句)(口鼓)妻呀。我見你以女字題碑;可見你凄涼〓腑肺。我生以你為婦。死亦以你為妻。我為表不變之情。立把碑文碎毀。妻呀。我與你永存情愛。你應鑒此碑題。(滾花)綿綿此恨。永無了結之期。
『玖』 黎佩儀的人物簡介
黎佩儀,廣東順德陳村鎮人,1991年,黎佩儀前往加拿大定居後,在洛磯山設帳授徒。現為加拿大籍華人,從藝40年,飲譽羊城曲壇。在藝術實踐中,她吸納不同流派唱腔的優點,塑造了不少令
人難忘的藝術形象。行內人評論,她集伶腔和粵劇演唱藝術於一爐,是難得的子喉唱家。
黎佩儀,從事藝術40餘年,表演經驗豐富,音色優美,集「班味」與「曲藝唱工」於一身,自成一格的子喉唱腔藝術風靡海內外。現為旅居海外的粵劇曲藝職業導師。黎佩儀在十多年前離開廣東音樂曲藝團,隻身移居加拿大卡城。羊城不少戲迷對她依依難舍,因為黎佩儀唱功了得,行腔清麗脫俗,收放自如,字字傳情。身在異地的黎佩儀憑著對戲曲藝術的執著,歷盡艱辛,闖出了一片天地,在當地開辦劇藝學院,桃李滿園,還成功地舉辦了數十場師生表演專場和個唱會,豐富了卡城華人社區的文化生活,推動了粵劇(曲)在海外的發展。
黎佩儀是旅居加拿大並加入加國國籍的華人粵劇粵曲導師。多年歷經磨練,在舉目無親的異國環境下,造就了黎佩儀自立、自強的創業精神,驅使她事事親力親為。每次演出,她都集統籌、策劃、藝術指導於一身。而祖國人民也沒有忘記情系紅豆的海外赤子,在廣東省曲協、廣東省音樂曲藝團鼎力主辦下,深情捧出這台演唱會。黎佩儀唱腔藝術演唱會共有《情義托琴弦》、《雪夜訪珍妃》、《樓台會》、《林沖別妻》等八首名曲,參演者有粵劇、曲藝界的著名演員和唱家黃少梅、梁耀安、曾慧、曹秀琴、陳玲玉、歐凱明等。節目主持人由著名笑星黃俊英和黎佩儀的女兒———佛山瓊花藝術劇院院長、佛山青年粵劇團副團長李淑勤擔任。
繼2005年在南方劇院舉辦個唱後,旅加華人粵曲唱家黎佩儀在南方劇院舉辦一場名為《佩韻儀腔桃李情演唱會》,參加本次演出的不僅有她的學生,還有粵劇界當紅的三位文武生梁耀安、歐凱明、姚志強。此外她的女兒,佛山青年粵劇團的當家花旦李淑勤也將參加母親的演唱會。行內人都稱黎佩儀唱功了得,行腔清麗脫俗,收放自如,字字傳情。她常往返加拿大和中國廣州,主要從事教學,培養更多的曲藝人才。提到演出,黎佩儀說與上次演唱會也有很大不同,整台演出比較抒情,有保留的《情義托琴弦》,也有自彈自唱的《晴雯補裘》,還有老觀眾都熟悉的《潞安洲》,這首當年由陳冠卿為她和白燕仔度身創作的名曲,現在她將唱腔重新編排一下,將和歐凱明對唱。而姚志強將和她對唱《司馬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