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生的創業故事:打造「詩集生活館」賺浪漫財富
女生的創業故事:打造「詩集生活館」賺浪漫財富
『詩集生活館』不是賣花的,我們兜售的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的SKU。
這是中國首家「賣」詩的奇葩花店,詩出自美女之手,鮮花來自荷蘭和澳洲等地,在淘寶上下單的多是有文藝情調的人。店主自稱「兜售的不是鮮花,而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浪漫小妖」,要開家
「賣詩的花店」
80後京妞劉敏,美麗、聰穎,性格活潑開朗。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做過編輯,後來成了一位資深廣告銷售。平時除咖啡外,最喜歡鮮花。
2014年4月的一天,劉敏去閨蜜沈黎家喝下午茶,沈黎是《時尚芭莎》的資深編輯,當時她剛結婚搬進新家不久。有趣的是,沈黎經常在家裡放舒緩的音樂、烤香甜的小餅干、擺美美的花,請朋友來喝下午茶,她說:「每個有花陪伴的日子都很舒心緩慢。」
劉敏和閨蜜交談時得知,沈黎的花都是在家門口超市買東西時順便捧回家的,但每次都很狼狽,一是捧回家很麻煩,二是小花店確實搭配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沈黎說如果能有個每周送好看的花到家的品牌,她一定會是對方的「鐵桿用戶」!沒想到好友無意中的一句話,卻讓劉敏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何不開一家「賣詩的奇葩鮮花店」?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著名時尚雜志《Marie Claire》原來的造型配飾總監Taylor Tomasi Hill,辭職後也是在開花店。她當初的理由是「工作太忙了,無法兼顧家庭生活」。也許,美女都有開咖啡館和鮮花店的夢想,辭職創業這么大的事,兩人竟一拍即合。「沈黎在芭莎做內容,我做經營,我倆單拉出去都能幹一本時尚雜志,做一個鮮花品牌,應該不會太難。」劉敏對當老闆信心滿滿。
首位客戶是「時尚女王」蘇芒
劉敏做市場調查時,發現很多女人都喜歡鮮花,人們對花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一些高端的花店,實在太貴了,很小一束就要好幾百甚至上千元,而街邊小店的花雖然便宜,但品質普遍很差,去批發市場的話,大多數人又沒有那麼大精力每周去跑。她和沈黎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市場空白。
劉敏和沈黎一起去辭職,當時特別緊張,因為她們都是《時尚芭莎》的「資深人士」,怕忽然離開老闆蘇芒會不開心。聽完她們說的計劃以後,「時尚女王」確實挺遺憾的,但蘇芒最終還是微笑著開了綠燈。
2014年6月,劉敏和合夥人的「詩集生活館」熱熱鬧鬧開業了!與眾不同的是,這里送出的花都配有與之對應的一首詩。劉敏說,她們每周都是先選詩,再設計花。會做非常精美的詩卡,隨花送到客人手裡。這種做法聽起來就很有詩意,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令倆美女沒想到的是,「詩集生活館」的第一位客戶竟是前老總蘇芒,她專門給自己家裡訂了一年的鮮花。
詩集生活館其實是一個鮮花O2O平台。劉敏在微信里向娛樂圈的朋友們介紹說,「一朵兩朵成束,一首兩首成集」,它用詩集和鮮花結合的方式,一周一束花,一年52首詩歌和52束鮮花記錄每個人自己的四季更迭,從而為用戶帶來美好的生活體驗。沒想到,這個新生事物一下就在文藝圈、娛樂圈引起轟動。
其實不僅僅是蘇芒無意中做了一次免費的'「形象代言」,劉敏在具體經營中同樣有很多獨到之處。比如,這里的鮮花,除了和詩集搭配,無論是裝載鮮花的盒子還是印上詩集的紙張以及印刷方式,採用的都是傳統手工藝。「詩集」團隊更是尋遍全國,找到了專業做盒子的手工匠人,打造讓鮮花可以站立的盒子,旨在「尊重每一瓣花的開放」。
外面絕大部分的速遞花都是「躺著」包裝,很容易造成在運輸過程中震動擠壓變形,而她們的鮮花經過無數次試驗,做到了「站立之美」。詩集的印刷方式也是老手工匠人的手藝,做工繁復,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手工製作,但是最後的效果卻相當精美。
除了這些精良的包裝,鮮花本身的搭配更是不能馬虎。詩集生活館的鮮花搭配設計,全都出自另一位合夥人薩龍。在此之前,他在高級婚禮定製行業做鮮花設計。
因為有時尚雜志的工作經歷,劉敏把品牌定位在服務精英人群,因為「他們大多身處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卻對高品質的美好生活有追求,渴望有一種便捷而優雅的生活方式」。
一位外企女經理告訴劉敏,她和先生結婚多年,關系越來越不好,老公希望她多顧顧家,但她總覺得工作忙,不自由。後來這位女經理開始在「詩集生活館」訂花,到了周五,想到第二天要收花,但是看看家裡到處亂七八糟,於是她為了這束花就把家裡收拾得特別美。花到了,她又覺得總得做個家宴才配得上如此美麗的鮮花。就這樣,幾個禮拜下來,老公並不知道她是為了花,只覺得太太又像剛結婚時候那樣有情調了。於是兩個人又開始約著看電影,重新甜蜜蜜。
這個「一束花改變一個家」的溫馨故事,讓劉敏頗受感動。「職場女性其實都挺累的,但在追求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要學會適度地慢下來,欣賞一下美景,欣賞一下生活。」她把女經理講的這段感悟上傳到網上,一下就引起很多網友的共鳴和點贊!
雄心勃勃,
要做中國第一美學電商品牌
對於「詩集」來說,鮮花的庫存、保鮮、物流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冬天「花束下面的保水棉都凍住了,我們自己搭錢,將配送標准改為生鮮配送。」劉敏說,她們的花藝師都是當天將花材包好,第二天就可以送達用戶手中。由於某些花材的特殊性,也出現過損耗的問題,因此每周配送前都會請物流提前試運兩次,以備調整花材。
為了讓用戶的體驗足夠新鮮,「詩集」會提前兩周召開選詩會、花藝設計會。「現場每個人對自己選的詩句抱有極大的熱情,讀完後還要分享背後的故事,然後編輯、設計師、攝影師會一起討論詩的內容、鮮花的搭配和拍攝。」
在公司運營中,沈黎負責的是線上運營和品牌調性的把控,而劉敏則全權負責線下生產和經營。
打開「詩集生活館」的公眾號,清新的氣質撲面而來。「詩集」可謂是一夜爆紅,連劉敏自己都覺得「起來得太順」,因為公司從沒花錢打過廣告。微博、微信里名人、明星的自發定製、轉載,有時反而讓詩集鮮花出現了訂不到貨、臨時修改花束的情況。
談到公司前景,劉敏自信滿滿。「隨著我國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日常鮮花消費市場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2014年,我國花卉總銷售額達到1600億元,到2017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她說,除高端客戶外,現在很多中端家庭在生活穩定後都有消費升級的願望,他們不只是滿足於買房、買車的剛性需求,精神需求更勝從前。而她們每周為客人送去精心搭配的主題花束,肯定能為對方裝點有溫度有美感的溫馨日子!
未來,她倆要把詩集生活館打造成一個全品類的生活方式品牌,並將垂直領域做到極致,讓人說起「詩集」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個美學電商品牌」。
劉敏強調:「『詩集生活館』不是賣花的,我們兜售的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的SKU。可能是其他產品,以影像、圖文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進來參與展示自己的美好生活方式,還有可能是植物餐廳的實體店。」
;2. 90後美女姐妹花如何創業
舒靜和舒瑩,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在2013年之前還只是默默無聞的普通打工族。但是她們骨子裡就有著自強不息的堅韌,人生在世,一定要活出自己的價值。
經過近一年的時間積累,姐妹二人決定,獨立經營自己的產品,創立自己的品牌並且打造出影響力,用高端高品質、高性價比的護膚產品服務於更多愛美的中國女性。圖為姐妹倆在家中體驗面膜新品,所有的新品都由姐妹倆反復試驗體驗才會上市銷售。
過去一年,舒家姐妹的一款單品銷售就突破了一億元。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女性合作夥伴雲集,她們通過舒家姐妹的產品變得越來越美,也賺取了屬於自己的財富。
來源:鳳凰網
3. 80後美女創業從負債7萬到身家百萬的故事
80後美女創業從負債7萬到身家百萬的故事
因為夢想和現實總有距離,所以你的「夢想」可以不必過於「現實」。哪怕有人認為你的想法只是「痴人說夢」,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畢竟超越現實的夢想才值得我們用心去追逐,也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出我們的潛能。下面我分享關於80後美女創業從負債7萬到身家百萬的故事。
80後美女創業,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一位家境貧寒從山裡走出來的80後小MM,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你能想像她大學畢業兩年後,就能攢下百萬身價嗎?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從負債7萬到身家百萬。
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會說「不」,這樣的青春勵志故事或許只會發生在電視、電影里。
然而,大連某大學畢業的這位女大學生,卻演繹了這樣的奮斗故事。2010年9月17日,她把自己的親歷寫成了一篇帖子,以「80後靠自己畢業2年2套房」為題發表在貓撲論壇里,敘說了一個「丑小鴨」靠自己艱苦奮斗,從欠債7萬到身價百萬的感人故事。
80後美女創業,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朝不保夕的日子
我和我老公都是偏遠農村出來的孩子。我02年考入大連某知名大學,2歲多母親就去世了,上大學從老家走出來,身上就只有100元錢。
進入大學後,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賺錢。逛街的時候,別人看的是什麼東西好,我看的是哪裡有什麼商機。我積極加入學校的社團,並成為社團的骨幹,我的第一桶金就是這時賺的——推廣大學生奶,其中經歷了N多的波折,但最後還是成功了,做為主要負責人我賺到了800元。
2003 年,我的男友現在的老公,吉林大學畢業來了大連工作。他家裡也是農村的,我們是老鄉。那時,我們租住在一個10平米的房間里,經常吃完飯還要數數手裡有多少硬幣夠不夠下頓飯的,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4年,我們幸福甜蜜但仍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還經常要給雙方家裡還債。
80後美女創業,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第一次創業的艱辛
2005年,我男朋友借調去大連開發區國土局工作,我們就一起搬到了開發區,我每天坐2個小時車來大連市內上課。此時已經不用數硬幣過日子了。但是仍要給家裡還債,生活一點積蓄都沒有,好在我們過慣了苦日子。
在開發區我發現一個大型商場剛剛騰出了一個新賣場,因為是剛開發的賣場所以租金很便宜。我們商量決定租下一間來做生意。因為我比較年輕,賣的又是少女裝,所以很多顧客都很愛來店裡,還真的賺到了一點錢。
後來商場單方面毀約,不再給新賣場打廣告,還收我們的租金。客流越來越少,沒辦法再經營下去了,我和男朋友就在周末把店裡的貨拿出來在人流多的街邊擺攤甩貨。白皙的我曬黑了不少。總算是把貨底子處理了大部分,把店關了,算下來不賠不賺。
我男朋友第二年調回原單位。剛好碰上單位改制,由國企變為股份制,他有資格做股東,但是要現金入股,需要7萬多。我們一直沒有積蓄,更不要說一下子拿出那麼多錢了,他曾想要放棄,我堅決不同意。我們到處打電話借錢,幾經周折才算湊夠。
其實,我心裡也沒底,萬一改制之後效益不好這錢就打水漂了。但是我是學經濟的,我知道這樣的機會太少了!最終事實證明,我的決策是對的!以後的日子,這份投資為我們創造了超乎想像的財富。
80後美女創業,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終於買了小房子
2006 年,我畢業了!為了能獲得好的工作和鍛煉機會,我去了北京,開始了另外一段艱苦的奮斗!我在一家網站找到一份工作,一個月2500元工資。我不但學習網編需要的內容,我還學習網站的管理經驗和模式,因為我一直想自己創業做老闆,所以我就像個干透的海綿,恨不得把一切對日後創業有利的東東都吸取進來。
2007 年,我辭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男友身邊准備買房結婚。當時我在北京攢的錢加上身邊的錢能湊夠3萬,男朋友的公積金存了5年差不多4萬。就這樣我們開始去看房,起初想買個30萬左右的,但看好了發現買不起。最後花了21萬,買了個40平米的小房子。去年年初,我們為雙方父母累計還債差不多7萬,總算把債務全部還清。08年6月,我們正式結婚了!婚禮是我一手策劃的,不算豪華,但是那天,我真的感覺好幸福好幸福。
我在大連找了份工作,居然是在我買房子的那家中介的總部,做「企劃主管」,月薪3200元,還有五險一金。
80後美女創業,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擁有能看海的大房子
改制之後他單位的效益非常好,利潤翻了好幾番。因此我們的原始股分紅也相當可觀!第一年分了1萬多,第二年2萬多……去年分了 16萬多!據說今年的分紅要更多!在去年下半年爆發的經濟危機中我們又小賺了一筆——投資股票。順便說一下,08年我辭去了工作,專職在淘寶開店,賣我超級喜歡的東巴木刻,不謙虛的說現在已經小有規模了。
去年年末,我們有了些積蓄,也就是十幾萬,我開始考慮換一套大房子。正值房價下降的時候,我覺得該出手了!我理想中的房子是100平米左右的.,有落地窗,能看海,能盪鞦韆的。看了4個月的房子,在絕望時終於遇到了心儀的!位置在大連的高新園區,交通很便利。因為房主擔心房價會繼續下跌,而且又著急用錢所以開價63萬,最終60萬搞定!房子買到手後,房價又開始漲了,現在這套房子已值78萬左右了
我這個山裡出來的80後通過努力和運氣,已經在大都市裡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好多人回帖說我厲害,其實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寫這個帖子不是為了炫耀,我只是想鼓勵那些和我一樣在奮斗中的80後,只要有夢想、有想法就一定有個多彩的人生。
80後美女創業,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相信奮斗的真實
「我只是想鼓勵那些和我一樣在奮斗中的80後」——如果說在此之前,我還在懷疑這篇帖子的真實性,但當看見文章中的這句話後,我寧願相信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位1982年出生的山裡娃,揣著100元來到都市。但從一開始就堅強直面現實,參加社團、為蒙牛做市場推廣,並因之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個女孩從一開始就比同齡人多一份對生活的閱歷。其後,就在更多的女大學生擔憂自己的工作,為明天而迷茫之時,她又和男朋友開起了小店,「白天我盡量站著,因為我發現坐著給人懶散的感覺,顧客不愛進來。站得腿腳都疼得不行,睡覺做夢都在疼。」當你看到這樣的語言時,你會發現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別人顯然無法體味其中竟有如此之艱辛。
為了憧憬中的婚姻,他們執意買下了第一套小房;其後,因為在單位參股分紅、股市抄底、開網店,這對小夫妻小有積蓄,並因此買下了第二套房子。這個帖子讀起來很輕松,猛然看起來,或許還有些許假假的味道,但因為其中夾雜了為父母還債的往事、數著硬幣過日子的心酸以及舉債為男友在單位參股的尷尬,你便不會去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與否。
80後美女創業,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這樣勵志的故事告訴我們,或許兩套房、百萬身價之類的結局可能會有渲染,但貫穿其中的奮斗卻相當真實,並令人足以心生敬意。
;4. 美女創業故事 董思陽20歲躋身億萬富翁
美女創業故事 董思陽20歲躋身億萬富翁
有人說她20出頭就成了億萬富翁,這些資金全靠個人的辛苦經營;有人則認為她仍舊局限於“成功學”,視野會太狹隘,畢竟這個世界充滿豐富多彩的 “價值多樣性”;有人擔心她過去的順利對今後的事業會有影響,畢竟,商場不敢說處處機詐,至少可以肯定是危機四伏、充滿了不確定性。
16歲走上“成功路”
不知道董思陽多少次對人講起她16歲的故事。反正我是第一次聽到。
董思陽出生於1985年,原籍山西太原,但自幼在台灣長大。15歲那年,留學新加坡,2006年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畢業,進入美國斯特福大學攻讀MBA。
留學是她人生道路的第一次轉變。因為祖輩、父母都是醫生的緣故,董思陽自幼生活在醫式家庭環境,且家教甚嚴,而本應受家庭氛圍影響的她卻偏偏有著活潑開朗、敢想敢夢的氣質。現在,她已是香港鳳博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上海喜客多連鎖餐飲有限公司的執行總裁,亞洲智慧女性的副會長。
16歲的一天,董思陽經過一家書店。這個書店在賣一本書,《亞洲企業家傳奇》。“這一本書很厚,價格很貴,但是買了。買了就看。從李嘉誠開始看,看他白手起家、經歷痛苦和風波等等,看到流眼淚。其實小時我很想當秘書,因為我那時看到電視里,很多老闆身邊的女秘書都非常漂亮,於是就幻想長大了當秘書,自己的男朋友是老闆。呵呵,那時想法很天真。後來又想當空姐,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直到看到這本書,我就確定我將來一定要成為華人史上非常傑出的企業家。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更有價值,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一路走來我更加堅定了這個目標。”
夢想從現實開始。這本書促進了她人生的第二次轉變。她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在學校獨立經營自己僅有兩平米的小店,賣各種小飾品;後來發現,大陸的貨源充足,價格便宜,當時,僅有17歲半的她親臨浙江義烏購買新加坡罕見的小飾品。
她所在的學校離城市較遠,當地人愛吃的“海南雞飯”學校居然不出售,於是她覺得這是個新商機,努力奔波游說商家為學校送貨,自己賺取差價。在學校的小試牛刀為她積累了寶貴的經商經驗也培養了她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董思陽人生的第三次轉變來源於結識國際著名的“成功學大師”陳安之。“當時這門課非常貴,兩天的課要花我一個月的零用錢,我一咬牙去聽了,受益很大。裡面全是商場的精英們。在這里,我也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成功。大家看著我小,也都願意幫助我。”
通過成功學環境的熏陶,她深深地迷念上了成功學課程,並有機會參加各種招商會和商務名流宴會。她的第一桶金便是來源於一次貿易招商會結識的一位馬來西亞園林商。新加坡人比較相信風水,他們過年的時候買橘子樹擺放家裡期盼吉祥。但是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國家,橘子樹也就非常地少。每逢新年很多橘樹經銷商都會從周邊的一些國家進口大量的橘子樹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董思陽第一反應就是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商機,通過與那位園林商的交流,她很快與這位園林商達成了協議:兩天進一次橘子樹,每一次50株。後來,她在橘子樹上裝些跟聖誕樹一樣的小飾品,在網上出售。過了年之後,她發現自己的帳戶里有了50萬新加坡元。
成功、失誤與夢想
做貿易的人永遠有機會。市場上到處是資源,都在等待交易,重要的是看你的眼光和你決斷力。
有一次,她參加一次青島的在香港招商會,發現新加坡很需要護士,而山東可能組織很多的護士到新加坡務工。於是她和青島市的副市長談,與青島的醫院和衛生人才學校談。不久之後,第一批護士乘船到了新加坡。當然,她也出現過失誤。“我人生中的一次大的失誤,是在2005年。那個時候印尼巴旦島要開發一個工業園。希望日本、新加坡等國的房地產商來進駐。他們將工業園劃分為四個區。ABCD。A區劃給印尼當地人,B C區為東南亞、D區為歐美。2005年印尼當局政局非常不穩,銀行利率下降,本來印尼當地的銀行是答應把這筆錢貸款給我們,但是由於印尼發生了嚴重的洪 澇 災害,於是決定把錢抽走,給本國人用。因此,我們的'投資失敗了。這次失敗給了我很大教訓。我的反思很大。一方面我對房地產還是外行,了解不夠。另一方我缺乏足夠的風險防範意識,只是憑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沖動就冒然進入。”
“我將來還是要回歸房地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現有一批金融家在給我策劃上市。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大的社會認同。有機餐廳直營加盟達到一定程度,我還是要回到房地產業。”
中國第一家有機餐廳
2007年3月份,董思陽來到上海,注冊成立了上海喜客多連鎖餐飲有限公司,她想做的是,開設中國第一家有機餐廳。
中國的有機產業剛剛起步,一家有機餐廳可以整合現有的資源,可以激發沉悶的激情,可以給大量的有機產品找到出口。
“中國的休閑產業剛剛起步,在大城市的人,最難找到的就是吃飯的地方,最難找到的就是邊工作邊休閑的地方。如果把有機餐廳與茶餐廳、咖啡廳的概念整合起來,也許是個出路。我們與東方航空公司談,與旅行社談,讓顧客在我們的餐廳里,就能夠享受大量的服務。我們的餐廳也將是個書吧,比如環保的書,文化的書、藝術的書,我們都會提供一些給顧客閱讀。”董思陽說。
不能說我做領頭羊,我賠錢,培育了一年市場再賺錢,這也不可以。我們打有機的概念,但是我們以教育為主。我跟必勝客的中國總裁羅先生聊過,他教我該怎麼做。第一,做推廣,是有市場,賠兩年撐不住。第二,你有兩份菜單。我有茶餐廳基本菜單,我也有有機的特色菜。因為牆上的VI設計和服務員給你傳授的概念等等,大部分人選擇了有機。即便遇到了不理解的顧客,不理解,就可以選無機菜。現在,第一家在營業,第二家、第三家在裝修,上海之後會到北京、廣州、成都等地發展。直營足夠成功之後會允許加盟。有很多顧客提出很多好建議。國內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我要在國內學習一些新的東西去適應國內的市場。”
;5. 90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大學生創業故事
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充滿激情,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下面由我與大家分享90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一)鄭州兩在校大學生合夥創業 年銷售額超500萬
有的學生, 畢業 了還沒找到工作;有的學生,沒畢業就已經當了「老闆」。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有兩位大三學生在家鄉經營家庭農場,發展苗木經濟,創業一年多,銷售額達500多萬元。
創業者聶威振
創業者王碩
首次創業
剛進大學校門 這倆人就琢磨著創業
鄭州大學這兩位創業的大學生,一位名叫王碩,另一位名叫聶威振。
「我們倆是睡在上下鋪的好兄弟。」王碩說,從進大學校門開始,他倆關系就很鐵。
王碩家是做生意的,可能是受到家人熏陶,他很有經濟頭腦。入學不到一個月,他和聶威振就合夥在校園里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第一次創業,他們選擇在學校賣化妝品。「有親戚做化妝品代理,我可以從她那裡拿貨,自己在學校銷售。」王碩說。
當時,全校一共有約40棟宿舍樓,王碩和聶威振雇了40多人做銷售。「起初經營狀況不錯,每天能賺兩三百塊錢,心裡特別高興。」王碩說。
但由於他們經營的都是低價化妝品,供貨 渠道 減少,加上學校商店化妝品專櫃的競爭,他們的銷售量逐漸下滑,兩人最終選擇放棄。
二次創業
進軍苗木 種植 行業 首筆訂單10多萬元
對第一次創業的失敗,王碩和聶威振歸結為對化妝品行業不了解,沒搞清楚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第二次創業,兩人選擇了他們相對熟悉的領域——苗木種植。「家裡也有人搞苗木種植,對這個行業還算比較了解。」王碩說。
2013年初,兩人通過銀行貸款10萬元,承包了100多畝土地,僱人種植樹苗。兩人主要通過網路尋找求購樹苗的信息,推銷樹苗。剛開始,一天打出去400多個電話,訂購者卻寥寥無幾。去年10月,他們終於接到了第一筆訂單:河北滄州一個客戶定購1400棵樹苗。
得知消息後,兩人立刻趕往周口,組織員工給客戶挖樹苗。白天陪同客戶選樹苗,晚上組織工人把樹苗裝車,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點。這樣持續了一個星期,樹苗才全部裝車運輸完畢。這筆生意,讓他們收入10多萬元。此後,兩人種植的苗木逐漸打開銷路,收入也逐漸增加。
創業升級
擴大種植規模 發展立體式生態農業
如今,王碩和聶威振已是學院的名人。他們經營的家庭農場位於周口太康縣,主要種植楸樹、紫葉李、嫁接金葉榆等苗木品種。
上個月,王碩和聶威振拿到了營業執照,正式成立了公司。接下來,他們打算擴大種植面積,採取「公司+農戶+銷售」的經營模式,研發新品種,養殖家禽,發展立體式生態農業。
目前,他們的家庭農場擁有20名固定員工,700畝土地,銷售額500多萬元,並間接帶動了近50名農村青壯年就業。
王碩說,一年多來,純利潤有40多萬元。由於正在創業中,他們的銀行貸款目前還沒還完。
「創業肯定會影響學習,不過,我在學校有辦公室有電腦,有事可隨時溝通,農場也有專人照看。」王碩說,落下的課程會主動找同學幫忙補。
對於創業,王碩說,家人開始並不支持,但自從做成第一筆生意,家人的態度也慢慢地轉變了。
(二)90後美女大三創業做APP推廣 1年掙30多萬
尚曉英,90後農村女孩兒,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大三學生。
經歷
高三暑假打工掙學費,大一繼續打工掙生活費,假期做校園工代理掙得第一桶金,去年3月開始創業做APP推廣……
成果
核心成員10人,一年凈利潤30多萬。帶領的創業團隊幾乎覆蓋鄭州所有高校,分支已延展至山西、山東、河北、陝西等省。
夢想
將業務擴展到湖北、湖南等華中地區。
從農村到大學,第一年學費是打工賺的
尚曉英,一個從國家級貧困縣——洛陽汝陽縣農村走出來的女孩兒。1994年出生的她與同齡人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她讀高一的時候,父親在煤礦礦井因公受傷,幾乎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因長期勞累積勞成疾。
2013年,尚曉英和姐姐同時考上大學,尚曉英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錄取,姐姐考到了鄭州航院。為減輕家庭負擔,高考完第二天,姐妹倆就到一冰棍兒廠打工,苦幹3個月,賺夠了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那一年,她17歲。
「上大學了,繼續打工掙錢,沒想過創業。」在學校,尚曉英是班裡的團支書,兼職掙生活費並未給她的學業帶去負面影響。活潑開朗的她參加了很多社團活動,加入了大學生志願者聯合會。
「因為組織和參加活動,接觸了很多校內外的同學,因為做志願者,積累了很多人脈。」尚曉英說,進入大學後的經歷,為她創業奠定了基礎,「沒有成功失敗之分吧,對我來說,任何經歷都是寶貴的。」
由打工者到校園代理,掙得第一桶金
大一寒假,尚曉英通過假期工校園兼職代理的介紹,到崑山一家電子廠打工,這次打工經歷讓她收獲很多。大一暑假,頭腦靈活的她已經成了假期工校園代理。
「處處留心總沒錯。」尚曉英自己做過假期工,了解其中的各個流程,用她的話說,因為自己「多操了那麼一點兒心」,就從打工者變成了代理,帶著同學出去打工。通過與專業勞務公司聯絡,尚曉英獲取了不少可靠的勞務信息。大一暑假和大二寒假,她招募了100多名學生,帶他們到崑山、福建的電子廠打工,掙了9萬元。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成了之後創業的啟動資金。
除了招募假期工,尚曉英還自己找商家談兼職,介紹同學去。「其實就是中介吧,這些兼職機會,有的是朋友介紹的,有的是自己跑去談的,也跟一些兼職平台合作。如果合適,就跟他們簽協議。」除了做勞務中介,她還做過旅遊、服裝租賃等業務,認識了很多商家,積累不少資源。
「創業之前,我做過很多行業的工作,創業初期的合作客戶是之前資源的沉澱。」尚曉英說。
業績不俗,一年就掙了30多萬元
去年3月18日,尚曉英和男友注冊了公司開始創業。「最初的業務就是整合之前涉足的一系列工作。為大學生做好服務,是我們的初衷。」
去年3月底,尚曉英的團隊接到了一份英語課程軟體推廣工作,通過這次合作,又接觸到了鄭州另外兩家做金融類和服務類軟體的公司,幫助他們做軟體推廣。
怎麼調動各高校的學生資源?尚曉英有曾經做社團工作的 經驗 ,決定聯合各高校社團合作。「很多高校社團的經費都比較緊張,我就與他們聯合做推廣,給他們提供贊助。這也為我們將來在各個高校設立代理點奠定了基礎。」
成功完成幾個案例後,尚曉英決定把創業團隊的主要業務放在地推上。一年過去了,尚曉英帶領的創業團隊獲得了30多萬元的凈利潤。團隊核心成員從最初她和男友兩人發展到10人。公司業務也從最初的省內蔓延到了省外。「省內覆蓋鄭州、洛陽等10大重點城市。鄭州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我們的直屬代理。一個校園經理帶領的核心團隊有四五個人吧。山東、山西、河北、陝西等省份已經入駐團隊,現在正籌備在西安建立分公司。」
目標,希望學生、白領都能做推廣
「針對不同產品設計不同的方案。」尚曉英說,他們簽訂一個推廣任務協議後,會收集相關信息,了解行業發展狀況,對產品進行定位,針對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 策劃方案 。推廣過程中,還能帶動其他行業的經濟。
在為一家服務類軟體做推廣時,尚曉英想起之前參與過活動的一家可樂公司也要做促銷,她就把兩個商家對接起來。「推廣了軟體,也帶動了可樂銷售,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尚曉英說,一年下來,公司成長了,還幫助了很多在校生自力更生。「每個高校團隊的核心成員,基本上都不用再給家人伸手要錢了。」
說起今後的打算,尚曉英說,主要是健全公司制度,搭建好平台,做自己的產品。「正在籌劃客戶端,預計6月份上線。做一個整合地推資源的平台,招募地推團隊入駐,給地推行業提供一個完全開放的平台。」
尚曉英說,地推業務做多了,感覺這個行業比較亂,商家推廣產品,找不到合適的地推團隊,做地推的人員找不到靠譜的商家。未來,她想要做一個全民推廣的策略,線上提交任務,線下進行地推。無論是學生還是白領,在學習工作之外,隨時可以尋找自己合適的任務,「最終的理想是,人人都可以在線上領取任務,做推廣。」
(三)90後女大學生白手起家創業 年營業額達百萬
大學生創業手法各種各樣,從不起眼的服裝租賃業起家的似乎還不多。2014年剛從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女大學生彭麗,卻在這個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
她在大一時就在校內創業嘗試二手服裝的租賃生意,迄今市場已經覆蓋了南京幾乎所有的高校,年營業額有望在今年突破百萬元。而接下來,她還將向演出活動等 文化 服務行業進軍,在這個1993年出生的女孩的骨子裡,似乎天生就有一種不服輸的基因。
「被迫」創業
因大一時家裡條件不好
說起彭麗,大部分人肯定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但是在南京當前的很多高校里,大量的演出活動卻都要依賴她公司提供的服裝道具產品來進行。這個外形瘦小、一臉朴實的女孩,當前竟然是「壟斷」了南京大部分高校服裝租賃生意市場的「大佬」級人物,實在讓人是不敢相信。
1993年出生的彭麗是徐州人,之前是南京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她的 創業之路 始於大一時,而她創業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家裡條件不好,「缺錢」。
彭麗透露,她來自徐州農村,家中姐妹三人都要上學,條件非常艱苦。「我初中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卻因為家裡沒錢上不了。」和姐姐一樣,彭麗很早就做好了自己賺錢讀書的心理准備。
大一時彭麗開始創業,當時覺得學校里的服裝租賃生意有市場,她便開始嘗試,但是,買服裝需要錢而她沒有,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從外面租來服裝再轉租給客戶使用。就這樣,生意在不溫不火中持續了幾個月,彭麗沒有賺到什麼錢,卻積累了不少經驗。
大二時,彭麗的創業道路迎來了轉機,當時學校舉辦了一場創業大賽,希望從中發現有潛質的學生進行創業扶持,而彭麗和一名同學結伴一道成功入圍了大賽,獲得了學校免費提供的創業場地支持,她的創業之路這才真正走上了正軌。
承辦學校校慶公司
品牌一夜之間打響
成功入圍學校創業大賽的彭麗在校內的創業街內,獲得了一間不大不小的店面,她的店正式開起來了,但這時候與她一起參賽的那名同學卻選擇了退出,彭麗成了「孤軍作戰」。
聊起前期的創業之路,彭麗坦言最大的感受就是苦,那時候她身邊沒有團隊,進貨、盤貨、點貨、分碼、打包,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干,在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亂糟糟的服裝堆里,她經常一忙就是一天。此外,新店鋪的打掃、簡單裝修,乃至貼牆紙、換燈泡也都是她一個人做,經常累得直不起腰來。
彭麗說,當時為了湊錢買服裝她經常把僅有的一點生活費也投進去,錢變成服裝以後她吃飯卻成了問題,「遇到沒有錢沒吃飯的時候,就把飯省了。」最艱難的時候,彭麗一天只吃了一頓飯。
最大的問題還是缺少服裝,這成了阻礙她的生意發展的最大瓶頸。而就在大三期間,一場意外遭遇改變了她的命運,這就是南信院2013年舉行的60周年慶。
當時南信院的領導大膽決定,要把這次活動的所有演出道具,交給彭麗簡陋到近乎寒磣的公司來做。「那場活動太大了,各種服裝道具加起來有300多件,而我們當時的服裝很少,2/3的服裝都是從外面租來的。」
雖然學校為了照顧彭麗的公司發展才與她合作,但是導演組是外聘的,對服裝道具的要求依然很高,為演出准備的服裝一次次被要求重新更換。這么折騰了一大圈下來,其實彭麗反而賠了錢。
但即便如此,彭麗的公司卻發生了質的變化。「這次活動之後,我們的業務量大增,品牌一夜打響了,很多客戶一聽說南信院的60周年慶是我們做的,馬上對我們刮目相看。」
服裝租賃業務
幾乎覆蓋南京所有高校
自承辦了學校的周年慶活動之後,彭麗的公司業務量突然井噴,很快她的公司規模擴大了,不僅招募了一批團隊成員輔佐自己,還在仙林地區的其他高校陸續開了分公司。公司經過去年一年的發展,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她公司倉庫里的服裝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件,獨立支撐一場大型演出遊刃有餘。
順理成章的,彭麗公司的市場也在逐步擴張,從早期的專注南信院業務到後來的覆蓋整個仙林地區,再到現在已經可以輻射南京的所有高校了。幾乎在當前南京的每家高校,她的公司都有服務點。
「其實服裝租賃這個行業的發展道路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別人復制的,為什麼我們的事業發展得這么好?」彭麗說她時常這么問自己,而她 總結 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有一個人才齊備的團隊,「我們不僅有大量的服裝,現在還有專業的懂化妝的團隊,我們的幾名員工現在都在考化妝證書;此外,我們還有懂演出的團隊,能夠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指導意見。」
彭麗說第二個原因是,她手裡的各種資源豐富,除了服裝還有模特和雜技等演出資源。可以說,基本上客戶需要什麼樣的業務,她都能最快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樣就必然會將市場培育得越來越大。
彭麗透露,服裝租賃市場也有淡旺季之分,通常一年的旺季主要有三個,分別是4月份開始的高校畢業季,以及9月份的開學迎新季,再就是12月份之後的年會季。對於她來說,當前每個時間節點的市場規模平均下來都可以達到20萬元左右。
涉足文化服務行業
希望公司多元發展
當前彭麗的公司,早已經不是昔日單純做二手服裝租賃生意的小公司了,在經營服裝租賃生意的同時,彭麗近期也開始嘗試做一些文化創意和演出方面的業務,希望推動公司走多元化發展之路。
具體來說,彭麗的公司當前除了做服裝租賃,還涉足了舞台燈光、文化衫定製、特色服裝定製、 廣告 製作、展會承辦等各種領域。她們近期剛做了幾場大活動,其中就包括幫騰訊公司、可口可樂公司、天喔蜂蜜等知名企業品牌,策劃並組織線下的推廣活動等等。
「未來二手服裝租賃這一塊肯定還會做,但是可能不會是重點方向了,我更希望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探索高端發展路線,比如說找專業的設計師來為客戶量身定製更有專業水準的演出服。」彭麗說。
而與此同時,她也十分看好文化服務行業的發展前景,她們最近剛和一家大公司洽談為這家公司進行品牌包裝推廣活動,彭麗透露,如果這個項目確定長期合作的話,一年創收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應該都不在話下。
保守的彭麗略微預估了一下公司今年的營業額,說差不多有100萬,而她給自己明年定下的目標是,營業額達到500萬。不過彭麗也坦言,把事業做得大一些固然是心中的渴望,不過很多時候不能急於求成,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
相關 文章 :
1. 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
2. 9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
3. 有關90後大學生創業事跡材料3篇
4. 在校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
5. 90後市場創業成功的例子案例
6. 22歲少女董事長張曼如,「逆襲人生」全靠編,身價78億只是人設嗎
白手起家是每個人都非常渴望的成功方式。有的人成功之後會向人們分享成功的原因,看似非常的勵志。他們還會組建自己的團隊,帶領大家走向人生的巔峰,你做不到的事情,她們都能如願完成,然而真的會有人被幸運女神眷顧嗎?
世界上並不缺乏天才,也不缺乏神童但是這個品牌被創立之後,她並沒有選擇像一些正常品牌一樣的宣傳方式,反而是在用微商的渠道去賣貨。利用粉絲加盟來圈錢。
很多人在聽過張曼如巧舌如簧的演講之後,都覺得這個小姑娘確實勵志,而且很成功,跟著她干准沒錯。
後來張曼如的團隊也從三人變成了一百多人,誇大宣傳微商模式為張曼如快速的斂到了財富,不過沒有多長時間,張曼如就被揭穿了。
因為她所出售的產品,很多人買回去之後根本就是劣質產品,用了還爛臉。
所以張曼如的逆襲也就戛然而止了,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自稱身價高達78億的少女董事長,其實人生經歷逆襲成功,全部都是靠嘴編出來的。
7. 「80後」美女老闆回鄉創業打造「花果山」的故事
放棄在廣東中山不菲年收入,毅然回鄉打造「花果山」。4月12日,業州鎮當陽壩村「80後」女性創業者秦娥站在羅家壩村的桃園里,心中充滿豪情:將來這片綠水青山要變成帶動貧困戶就業和致富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