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ufo的照片
根本就沒有,你看國的都是合成的
② 近年來《外》劇中的四大美女,個個不僅人美,還朝氣蓬勃
《外來媳婦本地郎》近年來其中還是出現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美女面孔的,相對於老牌美女幸子、黃菲和華女等。這些新鮮美女更顯得朝氣蓬勃。
劇中她與康天庥離離合合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才修成正果,作為康家媳婦,如果繼續按照以康家為主線路線,她理所當然地能成為劇中的核心人物,後期她的名氣也會更加地響亮。可惜今日的康家成員退休的退休,離婚的離婚。剩下的很多時候也是在打醬油。要照顧她的戲份將會更少,只能說她演不逢時,不能和庥天庥那樣被觀眾早早記住。
不過,不管如何,她的青春靚麗是無法阻擋的,現在她的微博粉絲和抖音粉絲超過50多萬,也可以說是沾了《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尾氣。
二,王冰冰,真名為龔潔影,畢業於廣東省文藝職業學院,現任廣東粵劇院刀馬旦,演員。演藝經歷1998-2004年就讀於廣東省粵劇學校 粵劇表演業;2004-2007年就讀於廣東省文藝職業學院 影視表演與編導系。
從師於廣東著名笑星盧海潮。讀書時的康天庥情竇初開,冰冰就是他暗戀的班長。只不過當時的班長對觀眾印象不多。冰冰後來當作荔灣人家店鋪的服務員出現。
龔潔影真實中的老公是劇中的「洗剪崔」,冼展崔扮演者名為鄺祖樂,她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冼師奶」。
第二次見面是在鄺祖樂拍攝《大話黃飛鴻》期間,鄺祖樂飾演的梁寬非常老實還 搞笑 ,龔潔影頓時對他印象深刻,於是主動上前搭訕,就這樣兩人便開始這段感情。
三,梁玉婷,真名為許嘉文,1989年出生於廣東省羅定市,中國內地女演員。實則她是出生在越南的華人,她在自己的微博透露:她的越南名字叫譚宮柔真,中文名叫許嘉文,後來回到了廣州讀書,並且還透露自己的國籍已經回遷中國。
未入演員這行前,許嘉文還在學校讀書,有次廣告拍攝活動,同學認為她青春靚麗,氣質佳,於是就慫恿她去參與角逐,沒報太大希望的她反而過贏得了比賽。滿懷信心的她從此堅定了自己以後的人生方向。
2003年,廣東話劇院去青島招生,許嘉文因為對表演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於是報名開始了三年的表演學習課程,許嘉文頗具藝術天賦,勤奮上進,通過多年不斷地鑽研,演藝造詣持續提升。未入《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前,她還是比較緊張的一個,現在她能夠應付自如。
在《外》劇里,梁玉婷作為康天庥的前女友,因為忘不了這段感情,所以想再次和庥天庥再續前緣。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康天庥和羅飛雁走在一起不容易。梁玉婷最後和同病相憐的包丁走在一起。
四、蘇菲,真名為麥嘉欣,她在《外》劇中扮演一位來自澳門的創業青年,蘇菲一角是怎麼和康家扯上關系的?
首先她的背景是:父親是經營老字型大小蛋撻的生意人,由於生意忙,家人希望她能夠幫忙打理生意,但她始終有一顆闖盪的心,為了自己夢想,她隻身來到廣州康家的西關大屋租房,值廣東大灣區規劃之際,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蘇菲在劇中與程天樂(蘇妙嬋的干兒子)的相遇,發生了一系列的「冤家」趣事。
不得不說,這些劇集實際上也響應了廣東規劃珠三角省港大灣區的目標。《外》劇組緊跟時代的腳步,闖出屬於自己的時代烙印。發揮出自己的宣傳功能。
麥嘉欣是澳門人,1997年6月20日出生,本人長得天生麗質,模特的身材,混血精緻的臉龐,實際上她就是中葡混血兒,家族擁有七個國家的血統。2017年,當時只有20歲的麥嘉欣參加了「澳門小姐選美大賽」並且獲得了冠軍。她既繼承了東方美女的傳統嫻靜,同時又繼承了西方女子的開放明朗,因此贏得了「史上最美澳門小姐」的美譽。
麥嘉欣本人實際上也是大灣區發展的一個代表,除了參演《外》劇,她還參加了廣東電視台製作的綜藝節目《粵菜好師傅》,並且還頻繁出現於以大灣區為元素的各種大型晚會當中,包括《海上明月》、《揚帆遠航大灣區——2022新年音樂會》、《2022龍騰虎躍大灣區》等等。
麥嘉欣在澳門 小學、中學讀的都是中文學校,身邊朋友都是亞洲人的長相,由於她覺得自己的外貌跟別人「不一樣」,因此她變得比較沒自信、自卑。直到去參加了選美比賽,大家的掌聲才讓自己自信起來。舞台改造了她的自卑,成就了 麥嘉欣 。
所以 麥嘉欣 很開心能獲得這次舞台機會,她說小時候也看過這部劇,現在也有研究。她在劇中基本是本色出演,她外表雖然甜美,但內心卻有一股男孩子氣,這養成了她的不服輸,努力拚搏的精神。
值大灣區發展之際,她有和編劇姐姐推薦想推廣澳門,增加大家對澳門的認識,澳門有很多值得留下的文化,並且也想通過角色,把大灣區的信息傳達給澳門同齡人。之後編劇寫的劇本確實也有推廣澳門的趨向。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再以康家為主題展開,而是以周邊發生的生活趣事為主線。可以說各路演員都可以過來打卡參演,有點大雜燴的味道。不過這也是這部劇 探索 的路程。沒有新事物怎麼有發展。
③ 楊冪在2019微博之夜鬧了什麼趣事
一到年底各大晚會輪番上演,近日有一檔晚會就齊聚了楊冪、楊紫、肖戰、趙麗穎、李冰冰、沈騰、徐崢等時下最當紅的明星們,明星齊聚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爭奇斗艷,女星們都不顧冬日嚴寒穿著美麗的禮服參加晚會,讓粉絲們一飽眼福。除了明星們的裝著打扮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以外,明星的一舉一動也同樣會吸引大家的目光, 其中楊冪的表現就格外的清奇。
作為很多人的女神,也是很多藝人的老闆,本來以為楊冪是那種高冷的女神范,沒想到她經歷了許多之後依然還能夠保持純真活潑的本心,完全沒有偶像包袱,是一個調皮的女生沒錯了。以前對楊冪僅僅停留在電視劇中大女主的形象,通過這個活動愚記君見識到了楊冪可愛搞笑的一面,對她有了新的認識和定義,這樣活潑有趣幽默的她比那些故作優雅的人更加的有魅力。
④ 被世人稱為「民國四大美女」之一的阮玲玉,為什麼她的愛情如此悲慘
阮玲玉確實是因為感情失敗自殺的,逝世時年僅25歲。阮玲玉一生有三段感情,但每一段感情都沒有善始善終。最還終因為媒體大肆報道阮玲玉與這三個男人的感情糾葛,阮玲玉不堪其擾,留下了「人言可畏」四字,服安眠葯自殺。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阮玲玉的情感經歷。
後來,阮玲玉認識了導演蔡楚生,這是她的第三段感情。但因為蔡楚生是有婦之夫,這段感情也無疾而終。記者就抓住阮玲玉與這幾個男人的感情,在報紙上大肆報道,不停地炒作。阮玲玉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1935年3月自殺身亡。阮玲玉的死離不開流言蜚語,真是人言可畏。
⑤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結局
貂蟬
對於貂蟬最後的結局 史家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版本是昆劇《斬貂》細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其妻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但關羽拒絕受納這位污點美女,怕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難免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拔劍痛斬美人於燈下。
第二種版本是另一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是說曹操欲以美色迷惑關羽,使其為自己效力,遣貂蟬前去引誘。貂蟬使出渾身解數,上下挑逗,關羽心如磐石,為了自己不受魅惑,殺死了貂蟬。
基於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來,貂蟬和關羽的形象,日益貼近士紳階層的倫理標准。
第三種版本出自明劇《關公與貂蟬》,劇中的貂蟬向關羽痛說內心冤屈,詳述其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除害的經歷,贏得關羽的愛慕,但關羽決計為復興漢室獻身,貂蟬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驗證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四種版本陳述貂蟬在憐香惜玉的關羽庇護下逃走,削發為尼,曹操派人追捕,為使桃園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殘殺的覆轍,貂蟬毅然觸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追隨國家大義而去。
「善終系列」也有四個核心版本,
第一種版本:貂蟬本是曹操送給董卓用來迷惑君主的一名美女,後來成為了董卓的侍婢,並挑撥呂布殺死了董卓,在「長安兵變」呂布敗走後貂蟬又落入了李傕之手,再次挑撥李傕與郭汜自相殘殺,在李傕被曹操擊敗後貂蟬最終回到了曹操身邊。這一版本相對來說比較有歷史依據。
第二種版本:貂蟬出家為尼,以佚名方式寫下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後在尼姑庵里壽終正寢。
第三種版本:關羽不戀女色,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而貂蟬則一直守節未嫁,終於熬成了一個貞烈老嫗,被鄉人建廟祭奠。為謀生和豐富群眾文藝生活起見,貂蟬還組織戲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戲台,曾是該村的一個誘人景點。
第四種版本: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並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後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敗身死,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無主的村婦。
最近有新聞稱,某老人曾於成都北郊拾得一塊古碑(1971年),其銘文約略為: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這是有關貂蟬下落的最新證據,卻無力證明任何東西。
王昭君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西施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種:
1、愧疚自縊說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於館娃宮內。
2、被范蠡帶走說
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說
西施在越滅吳後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說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他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
4、被吳人沉江說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雲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唐代羅隱寫詩道:「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從唐代人寫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說」,有一定市場。
5、被勾踐沉江說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6、被越後沉江說
傳說越國滅吳後,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較為符合君王好色、王後妒嫉的心理,比較流行。《東周列國志》上就是這種說法。
筆者贊成「沉江說」。不管是吳人、勾踐或王後沉的。
因為「沉江說」,典籍記載較早。離吳國滅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說:「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說「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確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吳越春秋》也明確記載:「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這里的「鴟夷」,有人解釋是指范蠡,根據是范蠡曾經「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史記·貨殖列傳》)。筆者認為這里的「鴟夷」,解釋為「牛皮」較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於江」上了。范蠡改姓名為「鴟夷子皮」,是紀念朋友和對手伍子胥的懷念。伍子胥被夫差賜死後也是用鴟夷牛皮收斂的屍體。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載:「鴟夷子皮,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為號也。」
還有一個反證:浙江沿海一帶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種蛤礪肉),據說就是紀念西施沉江的,所謂美女加美食。
筆者在《西施頌》採用的是「沉江說」,並設計了范蠡棄官亡走後,在江面上看到了牛皮裹著的西施屍體,派人送她回家鄉安葬的情節。也就是說,西施之魂已經回歸故里,至於埋葬在什麼地方,是葬的屍體,還是衣冠,則需要進一步考證。
楊玉環(楊貴妃)
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叛軍攻入長安時,唐玄宗連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
隨行將士突然起義,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隨後,他們把矛頭指向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
就在這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幾個神秘人忽然出現在馬嵬坡上。他們悄悄挖開貴妃的墳墓,他們究竟在找什麼?史料記載玄宗皇帝回長安後,秘密令宦官改葬貴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來卻說不見了貴妃的遺體,只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
關於神秘挖墓事件,新舊唐書有兩種不同記載。舊唐書里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里卻只有:香囊猶在。新舊唐書為何有差異?貴妃的遺體是否被盜墓人盜走了?
但這樣的說法似乎很難成立,危急時刻,民間的人不會很快得知貴妃埋葬的地方。而且倘是盜墓分子所為,就不會留下香囊。那麼,新舊唐書哪個記載更准確?舊唐書是唐朝時就記載的,而新唐書是宋朝人根據舊唐書編寫的,按常理說應該是舊唐書尤為可信,但如果是這樣,新唐書里也不該將「肌膚已壞」如此重要的記載刪掉。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劉厚濱教授認為,從唐明皇本人角度來看,他肯定要對外宣布貴妃已死。可如果現在這樣記載,就給人一個想像空間。宋朝人在寫新唐書時,乾脆就不說有沒有屍體,就把這事給迴避了。
謎團二,四川都江堰挖出裝女人的小巧棺木,但墓主人身份難定。
1000多年後的今天,在法門寺博物館內,記者見到了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香囊。這種香囊在古代稱做「香球」。據宋館長介紹,在香囊里有兩個持平環,裡面有一個小缽盂,無論怎樣轉動,這個缽盂始終與地面保持平行,裡面的香料始終不會灑落出來。
而今在馬嵬鎮上,重新修葺的楊貴妃墓館里不僅有貴妃的墓,還有塑像。現今修葺的墓有3米高,外形用青磚包砌得很嚴實,原始貴妃墓不可能有這樣包砌的青磚。在疑惑無法解答時,四川都江堰市的紅梅村傳出了千年古墓的奇聞。傳說,這個村子後山腳的一座千年古墓是楊貴妃的墓。
據村民講,早年在這里的墓碑上刻著楊字,卻沒有名諱,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墓是一個暗墓。那塊墓碑在「文革」時期已不存在,而今墓地也被種上了莊稼,只有一塊破陋的祭台青磚還留著。
1997年,市裡和紅梅村聯合對該墓實行挖掘。挖出的棺木長僅1.7米,寬僅45 厘米,無疑是裝女人的棺木,但墓主人身份很難判斷。
謎團三,日本民間盛傳楊貴妃逃到日本,《長恨歌》中也曾暗示。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聲明,她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個消息讓中國人無比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實早在20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在《長恨歌》等文章中指出,楊貴妃可能並沒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現今的日本沿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傳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下,一名侍女代她死了,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大唐,經過漫長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久津,而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也有描述。難道楊貴妃真逃去了日本?著名比較文學專家嚴紹燾認為,這跟白居易的《長恨歌》有關,白居易在詩的後半部分表述了對楊貴妃的一種想像,說楊貴妃雖然在事變中人已死,但她的靈魂飄到神仙山上,後來和唐明皇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而眾所周知,《長恨歌》描寫的是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
人們分析長恨歌里寫的詩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其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是描寫了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了。而此後唐玄宗派一個道士去找尋楊貴妃,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沒找到,最後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
倘若道士真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這里寫到的蓬萊仙山又在哪裡?在日本的文學創作中,他們常常把蓬萊山本身就指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