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四大美女簡介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⑵ 學者為何看到四大美女宋朝版畫的名字後說漢成帝福氣好
1909年,俄國柯基洛夫在我國游歷,說是游歷,但他在甘肅額濟納旗黑城鎮原西夏黑水城遺址的一座古塔中找到了一張木版雕刻畫後,據為己有,帶回了俄羅斯。這幅畫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木版年畫,是新春期間在房舍廳堂張貼的。
從版畫的上的「平陽姬家雕印」來看,它是宋金時期平陽(今臨汾)印製的,流傳到了當時的西夏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它的名字和內容。這幅版畫的名字叫做《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的是四個窈窕的美女,因此又被稱為《四美圖》。學者認為,這就是在宋金時期,當時人們評定的四大美女。
然而,在趙飛燕入宮之後,她卻差點被誣陷而死。為了不惹禍,她只好退出競爭,向漢成帝表示自己願意退居太後宮中服侍王太後。
這幅宋金時代的年畫,上面四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讓我們窺視了當年的風土人情。四大美女之中,有兩個都是漢成帝的後妃,難怪專家笑稱他真有福氣。
⑶ 誰能告訴我古代四大美女的特徵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王昭君(落雁)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從小長得艷若桃花,聰明伶俐。清代詩人贊她:「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畫不真」,「娥眉絕色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脫出昭君的美容與神采。 昭君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
貂蟬(閉月)
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來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漢末宮廷風雲驟起時,貂蟬出宮被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收為義女。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王允的義女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楊玉環(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⑷ 新疆的四大美女湖泊,你去過嗎
新疆,你去過嗎?
去看一看那山那湖那人!
古代中國有四大美女,若把新疆的四大湖比作四大美女,不需濃妝淡抹也相宜!
天池似貂蟬,華貴而美麗
天山天池古稱「瑤池」世界自然遺產,國家AAAAA級 旅遊 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北坡山腰,距烏魯木齊市97公里。
喀納斯湖似西施,曼妙兼從容
喀納斯湖: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而神秘的湖」。國家AAAAA級 旅遊 景區中國最美湖泊,喀納斯湖雪峰聳峙綠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被譽為「人間仙境、神的花園」。喀納斯湖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北部,是中國最深的冰磧堰塞湖。
賽里木湖似昭君,深沉而優雅
賽里木湖:賽里木湖古稱「凈海」,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濕氣流最後眷顧的地方,因此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說法。 位於新疆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北天山山脈中,緊鄰伊犁州霍城縣,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達12米。
博斯騰湖似楊貴妃,端莊又雍容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維吾爾語意為「綠洲」,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佔地面積988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
新疆除了有四大美女湖泊,還有其他的高山湖泊,也非常漂亮神秘,如需了解請關注本百家號!
後期為您帶來更多新疆 旅遊 資訊!(微信搜索公眾號:疆途行商旅)
⑸ 古代四大美人最美的那一個,你知道是誰嗎
中國四大美女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所以說最美的那個當然是局首的西施啦!西施到底有多美呢?那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最美的美人西施吧。
西施不辱使命,很快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使得吳國國力衰弱,並被越國給消滅了。吳國滅亡後,西施歸國,范蠡也辭官歸隱,兩人駕扁舟,入太湖,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那些獻媚取寵的,只能是帝王將相的玩物;只有心中裝著國家民族,才能將上蒼賦予的美麗化作一道永恆的風景線,令世人代代景仰。
所以大家可以知道西施這個美人不但有美貌,還勇敢。為了國家為了愛情,實在是令人欽佩啊。
⑹ 形容秋天美景美人佳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秋天來了,天高雲淡,蔚藍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結隊地飛往南方,它們有時排著「一」字形,有時排著「人」字形。
秋天,大部分樹葉都漸漸地變黃了,有的已經枯落下來了,唯有楓葉紅了起來,火紅火紅的,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啊!
在秋天裡,大部分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花瓣已經落下,而各種各樣的菊花卻在爭奇斗艷,裝點了城市,美化了環境。
秋天是莊稼成熟的季節,也是農民伯伯最喜愛的季節。高粱漲紅了臉,苞米咧開了嘴,黃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顆顆金豆子,穀子笑彎了腰,正向我們鞠躬,大豆被風吹得樂出了聲……
秋天真好,我喜愛秋天
1、《踏莎美人·清明》
清代:納蘭性德
拾翠歸遲,踏春期近,香箋小迭鄰姬訊。櫻桃花謝已清明, 何事綠鬟斜嚲、寶釵橫。
淺黛雙彎,柔腸幾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曉窗窺夢有流鶯,也覺個儂憔悴、可憐生。
譯文:
游春晚歸,郊遊的日子臨近,收到鄰家女子的書信:櫻桃花落,已是清明時節,幹嘛不精心梳妝一番出門呢!一雙淡眉彎彎,一副柔腸幾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鶯兒掠過清晨的窗外,彷彿窺探了我的夢境,婉轉的叫聲彷彿在說:這個人如此憔悴,可憐可憐。
2、《陌上贈美人》
作者:李白
駿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雲車。
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
譯文:
我騎著高大健壯的良馬踏步行走在落花上,手中的馬鞭故意掠過華美的車駕。車中美人笑著撩起珠簾,遙遙指向前方紅樓說那是我的家。
3、《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唐代:李白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台上宴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譯文:
微風吹動著荷花,送來滿殿清香,姑蘇台上可見擺宴的吳王。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嬌軟無力,微笑地倚看東窗下的白玉床。
4、《同鄭相並歌姬小飲戲贈 / 杜丞相悰筵中贈美人》
作者:李群玉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
譯文:
你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著六幅湘江秀水,高聳的發髻如同輕挽著一段巫山煙雲。她那綽約的風姿只應該在天上出現,她那動聽的歌聲又豈會在人間聽聞。她胸前雪肌在華燈斜照下尤顯風韻,她眼中神採在酒意半醺時更覺嫵媚。想當初若不是愛慕相如文賦之才,又怎會那麼容易讓他見識到文君風采。
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描寫秋天風景的優美句子摘抄 1. 秋天,屋後的果園更是生機勃勃。
蘋果樹上一個個大蘋果掛滿枝頭,像孩子紅潤的笑臉;梨樹上梨子黃澄澄的綴滿枝頭,像倒掛的葫蘆;山裡紅果紅紅的,密密的綴滿枝頭,紅紅的小腦袋擠在一起,在樹葉間盡展笑容,像匍匐在母雞身下的小雞崽…… 2. 北京的秋天,格外的美麗,美麗的讓你無法下筆從那開始贊美這座古老文明富有時代氣息的城市,她匯聚了各式各樣的精英人才,由於人才多,個個都是精英,所以把北京設計的特別鶴立群雞,裝飾的特別靚麗漂亮。 3. 秋天的陽光,很暖情。
金黃金黃的亮,是你細細的溫柔,一遍遍地撫摸著,我的相思。開始想你。
透過屏幕,吻著那些香嫩的文字,動情地想著念著……與水親近,與花交談。圓圓的月,是大朵大朵紅紅的玫瑰,開在你的枕邊。
夜色,豐滿著你迷人的囈語。 4. 秋天在夜晚聽風聲,那是別有風味的感覺,嘰嘰喳喳的聲音,有點把綠葉染成了絕色,高興的在笑,有點吹落了樹葉,難受的哭,有的葉兒,聽是風的腳步聲,趕忙抓緊樹梢,抓的樹枝都喳喳的響,害怕離開樹枝。
5. 天漸漸涼了,秋天的確在葉的離去後逝別了這一抹繁華。而我的思怨風卻把它留下了,或許陽光也不願為我驅散那惱人的陰霾。
而我就這樣帶著一腔愁情哀怨斬不斷的愁思。在夜深人靜時,你是否也會像我一樣,提筆窗前,欲吟卻無語。
6. 秋天,令人可見的是一副落葉飄飄蕭瑟的景象。可我,還是喜歡秋天。
很多人都說秋天是傷感的,是含著濃濃的愁緒的,但在我的內心,秋天讓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詩情畫意般的韻致。以至於覺得雨落的時候,那沙沙的聲音像一首歌。
那紛紛而落的葉兒,更像是一場落花的風景。 7. 我喜歡秋天的殘荷,沒有了夏日濃烈的色彩,美艷的花骨朵兒早不見了蹤影,殘荷里只剩下錚錚鐵骨,任憑秋風秋雨撕裂大地,它依舊昂然地佇立在水中央。
8. 有的落葉黃燦燦的,像秋天的稻穗;有的落葉紅彤彤的,像鮮艷的紅領巾;有的落葉是綠色的,可是上面有許多黃色和黑色的斑點,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有的落葉是黑褐色的,像一杯濃濃的咖啡…… 9. 蒼涼的秋天裡,樹葉們各自一片片落下,沒有誰能拯救誰,那是在自然的法則,當嫩芽從枝丫冒出時,就註定了的要蒼老、枯黃。你手裡攥著的那張電影票,有日期,有座位,不管你坐到哪裡,那個角落裡的坐位永遠是屬於你的,這就是誰都無法改變的結局,一語成讖,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10. 想起去年今日,我寫了一首憂傷的詩,歌頌秋天的美好,紀念我們之間的別離,時光轉眼流逝,又是去年今日,生活千變萬變,問自己可把時間辜負?今天不是昨天的重復,我希望明天遇見新的故事,人生需要不斷的更新,明年的今日,但願是舊人新事。 11. 秋天,本該是一個秋風颯颯的季節,充滿秋的悲涼;但是遇見了你,秋就成了最美的記憶,最溫暖的懷抱,充滿甜美的氣息。
12. 說過喜歡秋天,其實內心裡是喜歡秋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絢麗;喜歡秋天碧空萬里、白雲輕飄的清朗;喜歡秋天麥浪千重、金桔滿枝的滿足。那妖艷的紅,那澄凈的藍,那豐碩的黃,每每看得我心潮起盪、沉湎不已。
13. 秋天,含蓄,靜謐,剛正不阿,雖是溫順如水,但也絕不逢迎你,他有他的性格與脾性;我喜歡這秋天的脾性,也喜歡像秋這樣好脾性的人。春,給人的感覺,太矯揉造作;夏呢,太熱情似火;冬呢,又冷若冰霜;只有經歷過世俗的磨礪,才會有秋這般的沉穩與內斂,含蓄和靜謐。
14. 彷彿是秋天的最後一個夜晚,窗外淡月疏菊,一種清涼的美麗,讓心柔軟又感傷。一些事情,朗朗少年時我們總是沒有懂得,但是,當我們漸漸的長大,有能力明白的時候,卻又不屑去珍惜。
15. 愛上秋天,戀一座城,散落漫天的夢。白衣飄飄的年華里,與君同;花開花落的人生里,與君老。
細水流年間,講一個蒼老的故事…… 16. 秋天,是個金色的季節。我們沿著楓葉飄落的方向,一路追趕秋的腳步。
路邊的銀杏樹一行行,一排排,樹葉金黃蓋頂。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金色,簇擁在一起,肆無忌憚的張揚它本來的色彩。
17. 陽光下的影子,不再是你,秋天裡的風,已經感覺不到你的氣息,甚至讓我有一種錯覺,你是否來過,你的樣子總是那麼干凈,在這里,始終找不到一絲你存在過的證據。細雨迷濛著最初的記憶,奔跑在霏霏灑灑的細雨里,固執地回去找尋,卻落得一身狼狽。
18. 品味秋天的故事,你懂了嗎?那是沉醉的激情,那是聖潔的浪漫。擁抱一片片充滿慾望的大地,所有遺忘的纏綿,都會在秋的腳下,誕生新的愛意。
親吻秋的景緻,大地妖艷的臉頰,很美,很柔情。 19. 秋天的落葉千姿百態,各種各樣。
梧桐樹葉像小鴨的小腳掌;銀杏樹葉像一把黃色的小扇子;楊樹樹葉像一顆火紅的愛心;枇杷樹葉像一條小巧的小船…… 20. 秋天的雨,帶著清涼從空中灑下,細細密密的,淋在樹上,滴在田裡,點在水中,飄在空中,彷彿在天地間織起一張立體的網,隔著這張網,天地萬物都變得朦朧,朦朧中,行路的人們擎起千萬張彩色的傘,將秋天裝點成一幅流動的七彩的畫。 21. 鎖深秋,鎖住吧,秋天沒有錯,該來的都來了,該走的都走了。
《愛無續集》
夜息聲寂,人息人還起
晚風急,輕衣臨窗遇寒意
數今夕,誰知已過三季
江南岸,枯葉柳撒滿地
繁花逝去,風景無嫁衣
唯潮落潮起,兀自狂歡喜
楓葉紛殞,你來時悄無聲息
花信年華,明眸皓齒淺笑似漿蜜
臘月天,浮生若夢恍似童話里
人心向美,幸福不應坐以待斃
不勝淑女,顛覆世界為愛逆襲
言語鏗鏘,這情湯和毒催人飲畢
生死無猜,你篤定誓死與君相依
不慕天涯,情若相惜可撼天動地
不望海角,彼岸之美亦忽略不計
三千世界,怎敵這誓言孔武有力
狼狽一擊,一見之情竟能壽與天齊
愛已斬首,可惜白發與紅顏難表續集
秋天的句子:
1、秋天的果園,碩果累累,豐收在望。
2、果園里花蕾滿枝,預示著秋天果實累累。
3、小明的臉蛋紅撲撲的,好像秋天的蘋果。
4、北國的秋天,金風送爽,瓜果遍地。
5、有經驗的農民根據莊稼的長勢可以推測出秋天的收成。
6、秋天的果園,累累的果實散發出陣陣芳香。
7、秋天,大雁又從北方遷徙到南方。
8、春天,我們一起在田間灑下汗水;秋天,我們共同分享豐收的果實。
9、秋天,山楂樹上綴滿了瑪瑙似的紅果。
10、如果沒有春天的播種,就沒有秋天的收獲。
11、秋天,老家一片豐收的景象,真是美不勝收呀!
12、秋天到了,樹葉紛紛落下。
13、如果你種下的是甘蔗,秋天收獲的是一份甜蜜。
14、在微風送爽的秋天裡,昆蟲世界中的歌手們又可出來一展歌喉,大顯身手了。
15、秋天終於按捺不住酷暑的熱,悄然而至了。
美女的句子:
1、孫悟空一眼就識破了變成美女的白骨精。
2、一位真正的美女除了容貌閉月羞花,心地更要善良誠實。
3、選美會上,五十多個國家的美女雲集,環肥燕瘦,目不暇給。
4、那一棵樹好漂亮,就像一個美女似的。
5、他經不起金錢美女的誘惑,很快就蛻化變質了。
6、古代的四大美女,真是有傾國傾城的容貌。
7、這件首飾戴在美女身上,可以說是珠聯璧合,相互輝映。
8、巴黎的美女名聞遐邇。
9、古代四大美女,各有千秋。
10、在南京花枝招展美女如雲不能自已。
11、夏天的荷花,像裊裊婷婷的美女一樣,亭亭玉立在池塘中。
12、這畫上的古代美女風鬟霧鬢,超凡脫俗。
13、白骨精變成一個美女,含情脈脈地望著唐僧。
14、這些散文寫得風格秀麗,如美女簪花,沒想到作者竟是個山東大漢!
15、美女朝秦暮楚,拿不定主意該愛哪一個人。
描寫秋天美景的句子
1、在秋天裡你一定要到山崗去,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我喜歡午後的秋陽,面向著暖洋洋的陽光,一個人坐在樹影稀疏山坡上。五彩的葉子,或掛在枝頭或飛在空中閃著光色,伴著風鈴一般的悠揚,輕輕地舞動它飄逸的靈性,讓你有一種想去飛翔、想去歌唱的愉悅。
2、柔情的陽光托起了溢彩流金的生命之旅,遠天白雲下一位清純少女在故鄉河畔清洗著衣物,粼粼的波光倒映出她青春的健美,醉人的夕陽寫滿了她媚人的笑顏。
3、秋天真的是一幅美麗天成的畫卷。夕陽西下,颯颯秋風,牧笛聲聲,蘆花飛揚。湖水碧藍,沙灘幽靜,瓜果飄香,明月高懸。
⑺ 古代四大美女的共同點是什麼加解析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兩千年來,經過許許多多戲曲家、小說家、詩人的不斷生發改造,這一故事變得十凄怨和迷離,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遠的含義。�
將昭君的悲劇歸罪於畫工毛延壽,晉人筆記小說《西京雜記》為始作俑者:��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至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按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棄市。」��
在各種傳說中,也有說在和親前毛延壽索賄陷害事即已敗露,毛懼罪逃入匈奴,獻上昭君畫像,單於倚勢向漢君強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愛,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結局,有說其哀怨愁悶,抑鬱而終的,也有說其在呼韓邪單於死後不願再嫁飲葯自盡的。宋以後強調貞潔,《漢宮秋》則讓她在漢番交界處投江自盡。現代人揚棄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則從增進民族團結的角度去認識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劇《王昭君》,就是從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詩人也曾從不同角度去詮釋昭君的悲劇。《紅樓夢》第64回薛寶釵論詩就說過:「作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壽的,又有譏漢帝不能使畫工圖貌賢臣而畫美人的,紛紛不一。後來王荊公復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永叔又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二詩俱各出己見,不襲前人。」�
王昭君的真實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曄《後漢書》有如下記載:��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南匈奴傳》)�
�昭君為南郡秭歸人,與大詩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為出身清白的平民,並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類豪門。入宮之後,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級別,只是待詔掖庭的普通宮女,她被稀里糊塗地賜給呼韓邪單於時方光耀漢庭,可是這時漢元帝後悔已晚,只好如約行事,成就這美艷凄惋的千古美事,使這一民族團結的使者永垂史冊。�
經過衛青、霍去病的征討,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韓邪單於入朝漢庭主動請求的結果,不存在脅迫問題。昭君入胡後,被封為寧胡閼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師。婚後的第二年,呼韓邪即過世,按照胡人習慣,單於大閼氏之子繼位的復株累單於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國,漢成帝顧全大局敕令她學從胡俗,於是她又成為繼任單於的閼氏。其後又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叫須卜居次,一個叫當於居次。十年之後,復株累單於也死了,昭君之子在爭位斗爭中犧牲,卜須居次在王莽當政時曾到漢宮入待太後,王莽失敗後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於何年,則不得而知了(即昭君出塞)。
貂蟬
�隨著三國故事的廣泛傳播,貂蟬也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唐李長吉詩《呂將軍歌》「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蟬的影子。她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並不比《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曹操、關羽和諸葛亮低多少。然而,歷史上到底有無貂蟬其人呢?�
按,貂蟬之名並不見於史鑒。《後漢書•呂布傳》有這么一段記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嘗小失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私通,益不自安。」從這一記載里,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發出來的。在這里,「侍婢」僅僅是一個被污辱與被損害者,談不上什麼品格。後來,經過人民群眾和許多藝術家的創造,這一「侍婢」才變成光彩奪目的貂蟬女形象。�
也有學者認為貂蟬實有其人的,梁章鉅就是一個代表。在《歸田瑣記》中,他說:「貂蟬事,隱據《呂布傳》,雖其名不見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虛。」而到了 《小棲霞說稗》,他則肯定「是蟬固實有其人」。�
三國英雄的故事在他們的身後就開始進入民間,貂蟬故事的流傳也是比較早的。元代雜劇中貂蟬戲已經形成一個系列,《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搬演的都是貂蟬的故事。在《錦雲堂》劇中,貂蟬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紅昌,靈帝時選入宮中,掌貂蟬冠,故名「貂蟬」。後來皇帝把她賜予了並州刺史丁建陽,建陽將其配給了義子呂布。在黃巾之亂中,貂蟬與呂布相失,而為王允所得。貂蟬後來在花園燒香,禱�呂布,為王允發覺,因此密議,訂出連環記。在宋元講史中,貂蟬也是呂布之妻,失散後流落到王允府中。�
《白門樓》和《斬貂蟬》的故事,則明顯看出封建落後意識的影響。白門樓呂布被擒本來是咎由自取,然該戲卻要讓貂蟬對呂布的失敗負責,居然讓她在受到痛罵之後被處死。《關公月下斬貂蟬》則寫呂布失敗後,曹操別有用心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為了不蹈董草、呂布的覆轍,關羽竟將她斬於月下。連董卓、呂布的覆亡也要貂蟬負責,頭腦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劍雲撰《論斬貂蟬》專辨其事:�
�「貂蟬無可責之罪,呂布亦非可責貂蟬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蟬遠甚,貂蟬不罵呂布足矣,布有何辭責罵貂蟬乎?若關公者,熟讀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踐命,志在沼吳,與貂蟬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轍也。關公不責西施,而乃月下斬貂蟬?余敢謂關公聖人,必不為此殺風景事!」��
說得可謂痛快。�
自今日視之「女人禍水」論固然冬烘可惡,「女人救國」論亦不足為訓。故貂蟬的結局在藝術創作上也是個難於處理的問題。羅貫中固然把貂蟬寫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後他與呂布「夫唱婦隨」,就變得平庸起來,下邳鏖兵她與嚴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呂布的後腿,前後判若兩人。《三國演義》電視劇在董卓被誅後讓貂蟬悄然隱去——「貂蟬已隨清風去」,這一奇女子的命運到底如何?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這也許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做法。�
西施
�
西施,中國出名最早、影響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聲,與吳越春秋、與勾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沼吳復仇聯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貞被讒、伯嚭(pǐ)奸佞亡國,與「女色禍水」的信條聯系在一起;與巾幗報國、與紅顏薄命、與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緣聯系在一起;與「西子捧心」、「東施效顰」、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聯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來,它身上負載著更多的歷史文化負荷。�
西子故事的歷史真實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顰字)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這就是「東施效顰」成語的來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的話。《韓非子》亦雲:「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看來,西施確實是先秦時代的一位知名度極高的美女,不過,與後世傳說不同的是:她並未與吳、越爭霸的政治軍事斗爭發生關系,而且,管仲比勾踐滅吳還早二百多年呢。�
《左傳》和《國語》等先秦史傳,都提到了勾踐向吳王獻美女之事,但並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漢時代的《史記》也是如此。在賈誼的《新書》、劉向的《說苑》、陸賈的《新語》及《淮南子》中,西施也僅僅是作為美女出現。�
只有《墨子•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最早把西施與吳越爭霸聯系起來的是東漢時的兩部野史《吳越春秋》和《越絕書》。�
在《吳越春秋》中,文種向越王獻破吳九術,其四為「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勾踐「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縠(hú),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越絕書》的記載大致相同,不過西施的結局卻迥異。前者說,亡吳後,越人認為這尤物是禍根留不得,把她沉於江中,算是對被吳王殺害的鴟(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這是一個殘酷的悲劇。後者則讓她與范蠡結為伴侶,泛五湖而去,以喜劇而告終。後世關於西施的種種故事和傳說,率多由此生發開來的。�
魏晉以後,在文人筆下,在民眾的口中西施的故事進入了醞釀、發酵、增飾的階段,這在志怪、拾遺小說中都有反映。唐、宋詩詞中出現了大量的以西施為吟詠對象的篇章。其主題,多詠嘆紅顏薄命或譴責女人禍水、美色亡國,倒不如歌詠王昭君的詩多出新意。比如王維的《西施詠》:「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還翻此詩意:「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其實二者都無多少可道的深意。當然也有不乏卓見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灘》:「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它們都是較為突出的。�
對西施故事的再創作,雜劇傳奇最為充分。元代,關漢卿有《姑蘇台范蠡進西施》,趙明遠有《陶朱公范蠡歸湖》,可惜今天我們只能從《錄鬼簿》中看到這兩出劇目,其內容,也只好根據劇目及有關評介來推測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當推明代梁辰魚的《浣紗記》。�
《浣紗記》充分地佔有了有關吳越爭霸與西施故事的種種資料,細加區別整合,編織成了一部45出的戲劇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歡離合貫串了吳越兩國的興亡歷史,因為西施和范蠡初次見面時以一縷浣紗作為定情之物,故劇名《浣紗記》。與前人不同的是,該傳奇將西施范蠡的愛情故事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愛情服從愛國,開始是犧牲割愛,最後在愛國主義的實現中使個人愛情也得到了實現。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說:「為君父有難,拘留異邦,有背深盟,實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賤妾盡知,但國家事極大,姻親事極小,豈為一女之微,有負萬姓之望。」後來范蠡要西施入吳,西施表示猶豫,范蠡又勸她:「若能飄然一往,則國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後會有期,未可知也。若執而不行,則國將遂滅,我身亦旋亡,那時節雖結姻親,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溝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歡乎?」故《浣紗記》看似愛情故事,實則以愛國主義作為主旋律。�
《浣紗記》之後,出了本《倒紗記》,結尾寫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罵他背離海誓山盟,而范則反唇相譏,要她對吳王屠戮功臣、荒淫無度和國破家亡負責。這樣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視之,有點無聊了。�
楊玉環
楊玉環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發燙的題材,通過影視傳媒接受啟蒙的年青一代,滿頭滿腦子的楊妃、慈禧和武則天的故事。楊、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變過程以及我們今天應當怎樣認識,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楊貴妃,小字玉環,唐蒲州永濟(今山西永樂)人。父楊玄琰,做過蜀州司戶,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楊玄璬。唐玄宗開元3年,他被選入皇子壽王李瑁邸被冊為壽王妃。開元4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了,「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討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兒媳婦「姿色冠代」。開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就讓她出家當了道士,號曰太真。為李瑁重娶個媳婦,暗暗地將玉環納入宮中。《舊唐書》稱:「太真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白香山《長恨歌》雲:「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寢無容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時,玉環歲,唐玄宗已經56歲。天寶4年,玉環冊為貴妃,一直到14年她縊死馬嵬,她都是這個名號,故後世稱其為「楊貴妃」。�
楊妃被寵,正是玄宗後期大踏步走向腐敗的時期。宮中僅「貴妃院織錦刺綉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鎔造,又數百人」。她的家族,則「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說,楊妃的三個姐姐,都封為國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開,僭移宮室,車馬仆從,照耀京邑,遞相誇尚。每構一堂,費逾千萬計,見制度閎壯於己者,即徹而復造,土木之工,不舍晝夜。玄宗頒賜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中使不絕。開元以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遊,與廣平公主的騎從在出西市門時發生爭執,楊氏家奴揮舞馬鞭打著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馬來,駙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後公主到玄宗 跟前泣訴,玄宗雖然殺了楊氏家奴,但駙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傾城傾國的美人,唐玄宗盡情地揮霍與享受,政事全權交給了奸相李林甫。在歌舞昇平的掩蓋下腐敗也積累到了極限,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軍如入無人之境,潼關陷落後,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帶著楊氏兄妹逃離長安。勉強到了馬嵬驛,羽林軍嘩變,殺了楊國忠,之後,六軍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愛,將楊貴妃縊死在佛堂。�
安史之亂,生靈塗炭。一直到七年之後,玄宗的孫子代宗廣德元年,杜甫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方基本平息。唐帝國一落千丈,它使經歷過往日輝煌的人們回憶起這一段歷史不禁感慨噓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絕句《江南逢李龜年》正因為很好地傳達了這種感受,所以才動人。沒有體驗過滄桑感的年青人對這首詩是無動於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後做了太上皇成了歷史的棄兒,重返長安後他更成了「多餘的人」,何況這位風流天子畢竟是開元盛世的創造者,所以她與楊貴妃的悲劇在時過境遷之後又會引起人們的同情,至少,在人們議論和回憶的時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後,他和楊妃的故事就開始流傳開來,距離最近而又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們熟知的陳鴻的《長恨傳》和《白居易》的《長恨歌》。它們對玄宗「傾城傾國」既有批評,更多的是同情和歌詠。「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凄惋纏綿,一唱三嘆,讀來令人動容。臨邛方土「為感君王展轉思」「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覓,終於引出了「七月七日長生殿」的密誓,「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故事,成了愛情主題的一般歌詠。唐明皇和楊貴妃也開始了他們的角色轉換。�
中唐以來,李楊故事一直是熱門題材。唐人筆記《明皇雜錄》、《開元天寶遺事》、《酉陽雜俎》,宋人的《楊太真外傳》,對這一故事不斷地予以渲染。至遲在宋、金時代,這一事故開始搬上了舞台。元雜劇的名家都寫過明皇太真故事。比較著名的有:關漢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宮》、岳伯川《羅光遠夢斷楊貴妃》、庾天錫《楊太真霓裳怨》、《楊太真華清宮》。明代傳奇寫李、楊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長生殿》。在《長生殿》中,李、楊完成了他們角色轉換,作者在歌詠這一旖旎動人的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還值得一提的是楊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響不亞於中國。有一種傳說是楊妃當年並沒有死,她被偷天換日地保護了下來,後來東渡到了日本,得終其天年。「忽聞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來,人們把那蓬萊、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處,當作神仙的樂園。在日本,有楊妃像、楊妃墓、楊妃廟塔多處。在受盛唐文化哺育過的日本國民的心目中,楊妃身上散射著那一文化的神聖光環,而楊妃故事實質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麗的彩虹。
⑻ 古代四大美女是何人何時所評評選標準是何
明清時期就有一些史料記載用上了關於四大美女的稱謂 因此最初出現四大美女的稱呼可能是在宋朝時期,然後在明清時期流傳的。(個人觀點,待考證)
褒姒、妲己、妹喜等人處在中國奴律制社會時期,而古代四大美女是在封建社會時「選舉」出來的,適應封建制度思想及男權主義.
封建統治者必然認為上一種政治經濟體制是愚昧落後未開化不高級的,而且那幾名女子歷來被有「覺悟」的、善於「以史為鑒」的封建統治者看作夏商周等亡國的罪魁禍首,在「禍國殃民」、「亡國」的罪惡帽子下,"紅顏"被視為"禍水",美貌是不值一提甚至令人深惡痛絕的。
而西施、貂蟬、王昭君等人因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被賦予了特定的歷史使命,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復國安邦作用。這一將女性處於從屬地位,應男權需要而隨意支配主宰她們命運的做法或現象,完全符合封建統治者的社會心理及文化心理,所以這幾個人雖然不見得符合「封建倫理道德」,但還是大受褒揚的。
楊貴妃雖然沒有什麼好的政治名聲,但畢竟沒有使政權瓦解(其實就像魯迅說的,任何一個美女也沒有顛覆或保衛國家政權的能力)。而且唐王朝處於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從政治制度到文化包括審美觀念對後世及周邊國家都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楊貴妃也能入選四大美女之列。
而且我個人認為,李、楊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帝王與後妃之間能迸發出愛情火花的有情人之一,他們之間可謂真摯的愛情對於其後的文人墨客風流人士來說無疑一道亮麗的可以大作文章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