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巾幗不讓須眉的十大女英雄是哪些
在古代一般都是女子在家相夫教子,男人在外征戰四方。但歷史上仍然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令人們刮目相看,下面是歷史上有名的十位巾幗女英雄。
婦好是商朝時期的一名女將,也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後。她武功了得,每當邊境有戰爭發生,婦好便擔任統帥,帶兵打仗。婦好不僅在軍事方面有才能,而且還經常主持國家的祭祀活動,武丁對這位女將王後十分尊重。
秦良玉是明末女將,她的丈夫原是一名將軍,被害死後,秦良玉代領夫職,多次帶兵平定戰亂,後被皇帝冊封女將軍。
王聰兒是一個才貌雙全,有勇有謀的女子,她曾領導起義軍反抗清朝統治者,雖最後失敗,但也給清政府以沉重的一擊。
馮婉楨是清朝人,在英法侵佔北京時,她和父親一起帶領百姓和侵略軍抗衡,保護了百姓的安全。
⑵ 中國歷史十大巾幗女英雄
1、婦好
婦好 , 好姓,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 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為三個法定配偶之一。「婦」為親屬稱謂。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是因為她的廟號稱辛,即乙辛,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 祖庚、 祖甲的母輩「母辛」也就是她。 因此武丁十分喜歡她,她去世後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
2、花木蘭
花木蘭,412年-502年,武漢黃陂人,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3、呂母
呂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她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山東日照境內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呂母起義的點將台猶存,後來稱作呂母崮,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紀念地。呂母起義,點燃反抗王莽反動統治的火炬。天鳳五年,公元18年,呂母病故。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縣境內率眾起義。呂母的部卒重返陸地,其主要部分參加樊崇領導的赤眉軍。其餘部分,分別投奔到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
4、遲昭平
遲昭平,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在漫長的歷史長卷中,熠熠閃光,展示著一代女性的尊嚴與驕傲。遲昭平,平原縣城南人,生卒年月無考。遲昭平也於呂母起義的同年秋,聚眾數千人在河阻中,現平原城西南,舉行起義,抗官稅,盪府衙,殺豪紳,掠貴族,扶危濟弱,分糧與貧苦百姓,一時聲威大震,成為眾豪傑中一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由於斗爭形勢的發展,於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遲昭平部與徐異卿部匯合,戰斗在平原、富平、樂陵、無棣、鹽山等地,隊伍很快發展到10萬之眾。
5、冼夫人
冼夫人,公元512年農歷11月24日—公元602年農歷1月18日,又稱冼太夫人,名英,高涼郡,今廣東茂名、陽江一帶,出生於今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山兜村。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被奉為「嶺南聖母」。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一生身歷三朝,順應人民的要求和願望,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她和她的子孫們相繼為嶺南地區持續百年的相對穩定,促進廣東南部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愛國主義典範。
6、平陽昭公主
平陽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後竇氏。祖籍邢州堯山,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也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為自己父親建立帝業的公主,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中國萬里長城的著名關隘娘子關就是因為她所率領的娘子軍曾經在此駐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後有謚號的公主,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真正的生榮死哀。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記錄其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沒有記載。
7、梁紅玉
梁紅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後結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起義後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世忠的正妻。
8、唐賽兒
唐賽兒,1399—?,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台縣人。1420年,永樂十八年在益都卸石棚寨率眾起義,震動京師,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 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唐賽兒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唐賽兒是山東蒲台縣人,林三之妻。林死後據說唐偶得一石匣,內有寶劍兵書,唐研習後通曉法術兵法,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於永樂十八年二月在益都卸石棚寨起事。
9、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字貞素,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官至明朝的光祿大夫、忠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提督、一品誥命夫人。自幼從父習文練武。秦良玉一生戎馬40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
10、馮婉貞
馮婉貞,1841年,清咸豐年間人,回族,北京謝庄人,祖籍山東。1860年,即咸豐十年,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以後四處擄掠,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庄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女英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馮婉貞的事跡記載在清末徐珂所輯《清稗類抄》中的《馮婉貞勝英人於謝庄》一文中。據歷史學家考證,馮婉貞只是一個小說中的人物,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馮婉貞的事跡記載在清末徐珂所輯《清稗類抄》中的《馮婉貞勝英人於謝庄》一文中。
⑶ 請問,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女性名將呢
古代女將軍還是比較稀有的,因為那時候女人的地位很低,但是也不乏驚才絕艷的女英雄!
第一位:商王武丁妻子婦好
具甲骨文記載,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將領,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因為她的廟號稱辛,即乙辛,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是商代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面,她多次代替武丁出征,攻打周邊國家和部族,鎮壓奴隸反抗,為商朝開疆拓土,深受商王武丁的寵幸。她去世後,武丁非常悲痛!
上個世紀,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了婦好墓,其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解開了這位巾幗英雄的許多謎團。其中兩件龍紋銅鉞和虎紋銅鉞,據推測應該是婦好的兵器,總重達十八公斤,可見其武藝超群!其中更多的謎團正在不斷發掘研究中,相信以後會有更多的關於婦好的事跡被整理出來!
在古代社會,由於男尊女卑的思想,女人想要在戰場上有一番作為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些女將的脫穎而出,彰顯了她們突出的軍事才華,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些女英雄!
⑷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女英雄有那些啊她們又有什麼事跡
1、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膽智過人,擅長騎射,又擅長作文章,姿態風度嫻靜文雅。行軍治兵,號令嚴明,所領軍隊號稱「白桿兵」,遠近聞名。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陷武昌,處死楚王朱華奎,率兵再次進犯四川,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勢給巡撫陳士奇,建議派兵守十三個關隘,但陳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劉之勃,劉之勃同意秦良玉的計策,但是卻無兵可派。
2、梁紅玉
梁紅玉,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黃天盪之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
3、武則天
武則天,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武則天酷愛詩歌樂舞,稱帝後,她御撰了大量雅樂作品,如《唐明堂樂章》、《唐大饗拜洛樂章》等,對唐代音樂文化的繁盛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武則天的統治穩定之後,開始啟用酷吏。為鞏固統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為掌握國家統治大權,她毒死了已立為太子的親生兒子。稱帝第二年,武則天便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至萬歲通天二年,殺死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
4、穆桂英
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
穆桂英與佘賽花有許多共同點。佘賽花是因為打敗了楊繼業,楊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敗將;她們倆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穆桂英比佘賽花高出一籌的是戰術。
5、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呼韓邪單於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加強了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⑸ 古代巾幗女英雄的事跡和傳說
..還是看我這的吧..
穆桂英
北宋時期,遼東安王興兵造反,邊關緊急。宋王命令王強匯集京師武將,在校場比武點帥。但奸臣王強囑他的兒子王倫奪帥,以便將來共掌兵權,篡奪朝政。楊家將自破了天門陣,保住宋王以後,只剩下了佘太君、楊宗保、穆桂英、楊思鄉、文廣和金花等人。佘太君因宋王無道,攜子孫辭官回河東,已經二十餘年。一天,楊宗保將安王造反、邊關緊急事稟報佘太君。余太君惦記國事,不知由誰帶兵抵抗,遂派文廣前往京城打探。文廣、金花在京城看到王倫在比武場上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心中不忿,與王倫校場比武。他們先是以箭穿金錢眼取勝,後又刀劈王倫。宋王問明楊家情況,命穆桂英掛帥,文廣、金花為馬前先鋒。文廣、金花歸來,將帥印交給穆桂英。穆桂英因對宋王昏庸、聽信讒言不滿,不願意掛帥出征,用繩索捆了文廣,准備進京辭官請罪。佘太君以國事為重,勸說穆桂英回心轉意,打消了她的重重顧慮。穆桂英終於同意掛帥出征,去保大宋江山。出征之日,穆桂英全身披掛,威風凜凜,余太君親自前來送行,大隊人馬浩浩盪盪,前往平定安王之亂。時年,穆桂英53歲。
如穆桂英掛帥破天門等英雄事跡千古流傳
穆桂英 - 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人物。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以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帥時而寡婦西征,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參考資料:http://www.greatchinese.com/famous/lady/muguiying.htm
秋瑾,字睿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 生於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就義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才活了33歲。她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國婦女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第一人。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徽起義,失敗被害。秋瑾悲憤異常,決定在浙江繼續策劃起義。7月13日,清兵包圍了大通學堂,秋瑾在格鬥中被捕。在清政府酷刑逼供之下,秋瑾橫眉冷對說:「革命黨的事不必多問了!」於7月15日(農歷六月初六)在紹興縣慷慨就義。
劉胡蘭,山西省文水縣人,共產黨員,革命烈士,1946年參加革命,後因叛徒告密被捕,被閻軍慘殺,1947年毛澤東為之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李清照(1084~約1155)
中國宋代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為當時齊、魯一帶知名學者。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金石考據家。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婚後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金兵入據中原,清照舉家南逃。後明誠病故,戰亂中書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獨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極其悲苦。據傳清照曾改嫁,後世學者對此頗有爭議。其晚年生活情況缺乏資料記載,僅知她曾作《打馬圖經》及自序,還曾攜米芾墨跡訪米友仁求題跋。
李清照工詩,能文,更擅長詞。其創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北宋時期,李清照在為數不多的詩文中表現出比封建社會一般女子寬闊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領域,如《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兩首長詩,弔古諷今,主張汲取唐王朝天寶之亂的歷史教訓。另外,早年她還寫過《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認為詞分五音、五聲、六律,又分清濁輕重,是宋代重要的詞論。其詩文談史論世,兼及文藝,題材較為廣泛。
李清照前期的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二首,活潑清新,語意雋秀。[鳳凰台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描繪了孤寂的生活,抒發了對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轉,清俊疏朗,表現出作者熱愛大自然,憧憬美好的愛情生活,沖破了以往花間閨怨詞的樊籬,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南宋時,李清照的作品與前期相比變化較大,表現出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了自己堅持民族氣節的決心。如《詠史》、《上樞密韓公詩》、《夏日絕句》等,詩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南渡後的詞也與前期風格迥異,變清麗明快為凄涼沉痛,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如[菩薩蠻]、[蝶戀花]以及慢詞[永遇樂]等,寄託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聲聲慢]、[清平樂]等,將亡國之痛與個人孤苦凄慘的生活晚景融為一體,悲傷愁緒渲染極致,可以說這是時代的苦難與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詞的藝術成就很高,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詞具有濃厚的抒情性,能運用巧妙的構思,選取一些生活片斷寫入詞中,具體細致地展現作者的內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又善於用白描手法摹寫具體事物,「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實自然。清照詞風以婉約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被稱為「渾成大雅,無一毫釵粉氣」。清照詞的語言優美精巧,獨具特色,如她筆下的花樹是「綠肥紅瘦」,天氣是「濃煙暗雨」、「風柔日薄」。她還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語入詞,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信手拈來,自然清新。她的詞富有音樂美,還講究舌、齒音的交錯和疊字連用,最典型的是〔聲聲慢〕開頭連用14個疊字,其獨創性為人稱道。清照詞被稱為易安體,廣為流傳。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玉詞》1卷,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本,黃墨谷有《重輯李清照集》,齊魯書社版。
。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
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宋時,濟南城西確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後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死於建康(南京)。
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詞人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摻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兩盞三杯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之初,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二、蔡文姬:東漢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其傳奇經歷不再贅述,代表其心靈吶喊的血淚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憤詩〉足以把她送上中國古代第一才女之位。
江竹筠..就是江姐拉..(1920—1949),四川省自貢市人。1939年考入中國公學附屬中學讀高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4月,因叛徒出賣,江竹筠及其他一批同志被捕,押往重慶,關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與31名難友一道壯烈犧牲於中美合作所集中營內的電台嵐埡,年僅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