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大全 > 商丘四大美女舞蹈

商丘四大美女舞蹈

發布時間:2023-05-13 05:25:11

㈠ 董氏姓董的名人董姓的起源與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董氏姓董的名人董姓的起源與家譜,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董氏

分布地區

隴西郡:戰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南)。西漢時相當今甘肅東鄉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魏移治襄武(今甘肅省隴西南)。北魏時相當今隴西縣附灶基近地。濟陰郡: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國置國,後改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相當今山東省菏澤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區。

歷史來源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董」源出

姓氏源流董(Dǒ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顓頊後裔董父精於飼龍,很得帝舜的賞識,故賜董父以董為姓,其後代亦以賜姓董為氏。

2、出自官名。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晉國任職太史,董督晉國典籍史冊,子孫世襲官職,並以官為姓氏,稱為董氏。

3、其他源流。據《董氏世譜》所載,帝顓頊的後代陸終有一子叫參胡,姓董,參胡的子孫便有以董為姓者。另外,朝鮮族等也有董姓。

得姓始祖:董父。

顓頊帝的己姓之後,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於是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興,就封董父為鬷川(今山東省定陶北)侯,還賜他以董為姓,其後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稱為董姓始祖。

遷徙分布

董姓出於同一宗源,均為高陽氏顓頊帝之後裔。據史料所載董姓的發源地在山東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東平原縣一帶三個地方。秦漢時,董姓在今山西、甘肅、河北、河南較為集中。另外,陝西,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杞縣、信陽、靈寶等地也散居野帶有董姓族人。後在不斷的繁衍過程中,甘肅、山東兩地董姓發展成當地望族。這一時期,據史書所載的董姓族人繁衍遷徙情況有:出自晉國太史一支的辛有後裔董狐裔孫董翳被封為翟王,都高奴(今陝西延安市城東延河東岸),後其子孫又遷居隴西(今甘肅臨洮);西漢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由廣川遷至隴西,後人又遷往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動盪,百姓四處流散,大舉遷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蘇、湖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均有董姓遷徙而來者。隋唐時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時期,福建、廣東又有董姓遷居者。又唐代固始(今屬河南)人陳元光父子開漳入閩及王潮、王審知入閩時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時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軍隊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遷,浙江餘杭一帶此時出現董姓族人。明清之際,台灣、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均分布有董姓居住者,董姓這一時期可謂遍布海內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冀、豫、晉三省,占董姓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滇、魯、遼、浙、川、鄂、六省又佔百分之三十八,而冀居住了董姓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為董姓第一大省。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一。

堂號

直筆堂、良史堂:春秋時候,董狐是晉國的史官,他寫史求實存真,不怕權勢。晉靈公被弒,董狐在史書上寫道:「趙盾弒其君。」孔子誇獎他是「良史」。此外,董氏的主要堂號還有「豢龍堂」、「隴西堂」、「正誼堂」、「三策堂」等。

家族名人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以"天人三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提出"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常"說。

董必武:(1885—1975)湖北隱脊謹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之一。

拓展:

王氏

分布地區

山西太原郡,山東琅邪郡,山東北海郡,河南陳留郡,山東東海郡,山東高平郡,陝西京兆郡,甘肅天水郡,山東東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蘇山陽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東東萊郡,山西河東郡,甘肅金城郡,四川廣漢郡,江蘇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間郡,河南汲郡,陝西馮翊郡,遼寧營州。

歷史來源

「王」源出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以王族爵號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

2、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

3、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的後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

4、復姓簡化而來,秦滅六國後,各國王族避難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為王。

5、出自賜姓或改姓的王姓。

6、出自少數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晉,周靈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後人又稱王子晉、王喬。

堂號

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處是以郡望為堂號。三槐堂:北宋王祐,大名莘縣人,字景叔,自幼聰慧過人,年輕時曾任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入宋以後,晚年拜為兵部侍郎,於上任後月余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葬在陝西華州安豐里,追封晉國公。相傳,周代宮廷外種槐樹三棵,荊棘九株。百官朝見天子之時,三公面對槐樹而立,九卿面對荊棘面立。後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類官職,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祐親手在庭中栽種了三棵槐樹,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顯赫族人。後來次子王旦果然當了宰相,孫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時的工部尚書。王氏族人遂稱這支王氏宗族為三槐王氏,並將宗族祠堂命名為三槐堂。王祐曾孫王鞏文彩出眾,與蘇軾友善。蘇軾為之作《三槐堂銘》,從此三槐堂揚名天下,成為王氏子孫後代通用的堂名。還有雙桂、留餘、承德、五果、寶善、積德、存厚、敦睦、餘慶、宗德、燕翼、太原、天全、源遠、槐政、槐陰、紹興、思明、懷德、五孝、紹槐、孝睦、敦本、錫類、槐明、梓誼、聽槐堂等。

遷徙分布

王姓在秦漢時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縣、蒲縣、平陸、河南開封、虞城、淮縣,陝西咸陽,山東淄博等地,而子姓為王的後裔則由河南衛輝遷至今甘肅天水、山東東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兩漢時期,開始出現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漢諫議大夫王吉為開基祖;太原王姓,分為晉陽支(以三國魏司空王昶開基),祁縣支(以東漢王允為開基)。魏晉南北朝時期琅琊王姓的後裔王導和王敦兄弟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琅琊王氏舉族南遷,衣冠南渡,時稱「王與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縣支在司馬懿專權時遭受滅頂之災。隋滅陳時,原仕於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別遷於關中、河北、河東等地。唐末時,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南遷福建,建立閩國,由此,王審知被譽為「開閩第一人」。北宋滅後,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陽〈今河南省浚縣〉令王言為開基祖)的不少人遷居江浙一帶,尤以江蘇崑山一支賢才輩出,成為望族。明代時在洪洞大槐樹集結的山西人被分別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甘肅等地。於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區有了更為廣泛的.分布。另外,開閩王姓漂洋過海,揚帆南洋。

家族名人

王亥:(公元前20世紀末期)又名振,河南商丘人。是閼伯(契)的六世孫,冥之長子,繼任為商族首領,殷人先公之一。

王詡,即鬼穀子,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的鼻祖,軍事教育家。著有《鬼穀子兵法》,弟子蘇秦、張儀。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褒:字子淵,西漢人,文學家,蜀資中人。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辭賦家,寫有《甘泉》、《洞簫》等賦十六篇,與揚雄並稱「淵雲」。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後2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新朝開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中國歷史新朝的創建者。

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浙江會稽(今紹興)人,祖籍臨沂。晉代書法家、書聖。人稱「王右軍」。一生書法作品頗多,代表作品《蘭亭序》。

王獻之,字子敬(344~386年)。浙江會稽人,祖籍臨沂。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並稱二王。書法作品《鴨頭丸帖》、《中秋帖》等。

王融,字元長(467~493),南朝齊文學家。原籍琅邪臨沂。王僧達之孫。王儉從侄。少年聰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時即舉秀才,入竟陵王蕭子良幕,極受賞識,「竟陵八友」之一。

王勃,字子安(649~676年),絳州龍門人,唐朝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閣序》。

王之渙,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晉陽,盛唐著名詩人,《登鸛雀樓》。

王維,字摩詰(701~761年) 。祖籍太原祁。盛唐詩人、有」詩佛「之稱。是狀元也是畫派南宗之祖。

王昌齡,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七絕聖手」。「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年) ,號半山,封荊國公。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重陽:(1112年—1170年),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㈡ 商丘爵士舞學校哪家好

商丘市育新藝術學校。商搭燃丘,簡稱「商」,河南省地級市。商丘市育新藝術學校是商丘最好的學燃鏈校。商丘市育新藝術學校,從業近二十年,有一定的知名度及良好的皮枝孫口碑,國際舞蹈家聯合協會指定培訓考試基地,在當地算是最好的學校。

㈢ 春秋四大美女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息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為陳國君主陳庄公之女,生於陳國宛丘,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如今河南信陽息縣依然有桃花廟。

文姜,姜姓,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異母妹,魯桓公的夫人。文姜與她的姐姐齊宣姜,都是當時聞名的絕色美人。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風流韻事,轟動了天下各國,人們一面諷刺她的盪婦淫亂行徑,一面又歌頌她的絕世艷麗,《詩經》上就留下許多有關文姜的篇章,有毀有譽。

夏姬,春秋時期鄭國公主。春秋時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妖淫成性,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史載她三次成為王後、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3)商丘四大美女舞蹈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四大美人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㈣ js舞蹈河南商丘有哪些

商丘舞魅舞蹈學校。JS舞蹈連鎖擁有「JS」品牌注冊商標,作為專業舞蹈昌散品牌連鎖,擁有舒適的教舉迅罩學環境和成熟的教學體系正鬧,師資力量雄厚。js舞蹈河南商丘有商丘舞魅舞蹈學校,商丘,簡稱「商」,河南省地級市,商丘介於東經114°49'-116°39',北緯33°43'-34°52'之間,商丘市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商丘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㈤ 劉涉運 簡介

劉涉運

【人物檔案】

性別:男

出生地:河南省永城市

戶籍:河南省商丘市

民族:漢族逗侍

生日:1967年12月8日

身高:178cm

職業:導演

學歷:本科

【個人簡歷】

自幼酷愛藝術,且聰穎靈慧。

1977年考入項城完中文藝班,應功老生兼習醜行。

1980年進入項城市豫劇團工作。

攜唯1986年考入商丘地區戲校演員班學習。

1990年進入商丘地區豫劇團(今商丘市豫劇院)擔任演員、導演工作。

1998年進入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深造。

【主要作品】

演員作品:

《穆桂英掛帥》飾 楊宗保

《打金枝》飾 唐王

《包青天》飾 王延齡

《神聖的事業》飾 錢岩

《拂曉風雲》飾 方亮

曾在商丘地區第一屆藝術節中榮獲「優秀舞蹈員」獎。「中原杯」歌舞選拔賽中榮獲二等獎。「新星杯」戲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中,榮獲「百花獎」。

【導演作山隱吵品】

豫劇《范雎與須賈》 榮獲商丘市戲劇大賽劇目金獎、導演獎。

豫劇《鄉村女支書》 榮獲河南省第八屆戲劇大賽劇目銀獎、導演獎。

豫劇《鍾鳴鍾庄》 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

小品《媽媽騙了我》 榮獲河南省小戲小品大賽劇目金獎、導演獎。

小戲《摔獎牌》榮獲河南省小戲小品大賽劇目金獎、導演獎。

平調《山娃》榮獲河北省戲劇匯演劇目銀獎、導演獎。

柳琴戲《梁山伯與祝英台》榮獲河南省第二屆縣局級大賽劇目一等獎導演獎、編劇獎。

先後執導了《大祭樁》、《屠夫狀元》、《下陳州》、《反陽河》、《竇娥冤》、《梨花情》、

《冤家親家》、《赤子心》、《連心橋》等劇目。

【學術論文】

《淺談戲曲導演修養》、《「染坊興衰」勝過「宅門恩怨」》、《導演與演員的關系》、《由商丘市豫劇院送戲下鄉所想到的》。

根據永城柳琴劇本《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的同名劇本等作品在國家及省市級刊物上發表。

㈥ 民間舞蹈二鬼摔跤簡介

民間舞蹈二鬼摔跤簡介

二鬼摔跤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是一人背馱著二鬼摔跤道具而進行表演的傳統民間舞蹈。下面我為大家介紹民間舞蹈二鬼摔跤,希望能幫到大家!

二鬼摔跤的表現形式類似木偶,表演時,表演者背馱二鬼摔跤道具。二鬼摔跤道具有兩個鬼頭,互相對視,有兩對搭肩假手,還有兩個假腿,道具「身子」上蓋著掩飾性的服飾。表演者在表演時,雙手各握一個假腿作為「一鬼」的腿,表演者的雙腿作為「二鬼」的腿,通過表演者腿、背、臂的.活動和綜合利用戲劇、雜技、武術的推、踢、翻、滾、旋等動作的表現,給觀眾以兩鬼打鬥摔跤的喜劇效果。

二鬼摔跤流傳至今,是以家祖傳承和師傳這兩種形式。第一代創始人是孫炳文,他1900年生於夏邑縣老城東門里一個貧困農民家裡。13歲至18歲習武,練得一身好武藝。後來,孫炳文入伍。1920年,孫炳文退伍返家。孫炳文在外學習並掌握了較高的民舞技藝,特別是在部隊期間,雖然戰斗頻繁,軍訓緊張,但酷愛民舞藝術的孫炳文仍然抽空學習、苦練技藝。當時,中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到廣州為部隊慰問演出,轟動整個部隊和當地民眾。作為陪場,部隊專門安排了孫炳文表演二鬼摔跤。梅蘭芳還稱贊說:「玩得好。我還從沒看見過這么好的民間節目呢!」

1984年2月,二鬼摔跤第三代傳人孟憲超等人代表商丘地區赴鄭州參加「河南省第五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調演」,主要演出了二鬼摔跤等節目,並榮獲河南省文化廳頒發的優秀表演獎。有一次在省人民大會堂演出二鬼摔跤,觀眾驚喜若狂,掌聲不斷。

新中國成立前,農村逢會一般由「會首」負責籌辦各種形式的演出活動,在演出時間上友散鉛,一般在農歷七月十五、清明節、農歷十月一古廟會。在演出地點上,主要在廣場、戲台、街頭等。新中國成立後,在夏邑縣文化館的組織、輔導下,通過集會、文藝會演等活動,提高了表演技能,規范了表演形式。掘悉1984年,夏邑縣的二鬼摔跤在市裡會演時,對其形式、內容作了改革,並改名為「二喜摔跤」。

二鬼摔跤表演風格獨特、風趣、神秘、驚險,在整好好個豫東地區,現在僅夏邑縣有一支表演隊伍,此舞能在桌、凳上表演是獨一無二的,它豐富的內容和特徵在中華民舞中實屬罕見。但因各種原因,此民間舞蹈面臨失傳。筆者在采訪時,其第五代傳人劉藝因經濟原因外出打工。據說,劉藝的表演水準、難度系數已大大降低。

為保護、傳承這一彌足珍貴的民間舞蹈,夏邑縣政府制訂了五年計劃,將進一步對民舞老藝人進行普查,進一步摸清二鬼摔跤的流傳過程。同時,在未來5年中,夏邑縣文化部門將促進二鬼摔跤與其他民間舞蹈的融合,以達到繁榮民間舞蹈的目的。

;

㈦ 2022商丘桃李杯青少年冠丁丁舞校是冠軍嗎

不是。2022「桃李杯」青少年藝術盛典人氣冠軍—含辯碼劉鈺璇,不是丁丁舞校的,「桃李杯」舞蹈比賽是國內青少年舞蹈大賽,是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專業舞蹈比賽,「桃李杯」獎更是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談哪「文華獎」的子類獎項,「文化藝術院校獎」的重要獎項之一灶局。

㈧ 河南商丘的文化風俗是以那個民族為主飲食習慣以那種口味為主呢

漢族。佔全市總人口的1.85%。

商丘市主要有回、漢2個民族,但也有其他少數民族在此定居。這些民族是: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傣族、黎族、土家族、土笑喚族、撒拉族、裕固族等。漢族人口占商丘市總人口的98.1%,河南商丘的文化風俗、飲食習慣皆以漢族為主。

截至2016年底,商丘市共有少數民族43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6.6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85%,主要有回、蒙古、滿族等。回族人口16萬,其中回族人口總數居河南省第二位。屬於民族大市,少數民族千人以上的鄉(鎮)、街道39個,其中民族鄉(鎮)4個,少數民族聚居村93個。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顯著特徵,是典型的民族散雜居地區。

1、飲食

商丘是中華烹飪鼻祖伊尹的誕生地,烹飪匯古今於一爐,地方特色各類名吃有千餘種之多。商丘菜法取乎自然,用料真實,原汁原味,有色香味濃之譽,無華而不實之嫌。所用器皿也是大盤子、大碗,看上去大開眼界,吃起來大氣磅礴。其中,比較有特色的、盡顯中原傳統烹飪技藝的菜餚有砂鍋羊肉、子衣燉甲魚、烏雞燉子衣、垛子羊肉、蟲草燉葫蘆雞腿、炸八寶葫蘆鴨、蔥型升鍵燒梅花參、翡翠魚肚、三秋烤河鰻等。還有開花燒餅、蔥油餅、胡辣湯、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

2、火文化

商丘市睢陽區是「三皇之首」、「火祖」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的地方,是「火神」閼伯司火的勝地。「燧皇陵和閼伯台作為中國火文化的發源地和重要流傳地,承載著中卜巧國火的發明史和管理史。燧人氏發明的人工鑽木取火,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

3、風俗舞蹈

商丘市民間舞蹈有竹馬和旱船。竹馬、旱船傳入朱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竹馬,是以竹篾為骨架,用鐵絲或繩子捆紮成形。用染上各種顏色的麻作為馬身的全毛和馬尾,馬頭用布包纏並飾以彩繪,脖子上掛一串雞蛋大的銅鈴,將竹馬裝扮得栩栩如生,酷似活馬。馬腹背處留出空位供演員站立。表演時男女人數相等,多者各12人。

旱船的製作是用竹篾綁紮成船狀,四周用綵綢圍起來,在下部畫水浪波紋。船上面用四根竹竿撐起一個布涼棚,前後以各色花朵和綉球裝飾點綴。乘船人打扮成油頭粉面、身穿古裝的小姐,搖船人則扮作白發銀須的老艄公。在商丘市流傳的還有花籃舞、推小車、踩高蹺、鬼會、舞龍燈、老背少、獨桿轎等一些各具特色的民間舞蹈節目。

擴展材料:

商丘氣候

商丘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寒冷乾燥;春季風多日暖,乾旱少雨;夏季受偏南風影響,炎熱多雨,水熱配合較好,適宜農作物生長,但亦間有陣雨、冰雹帶來危害;秋季雨量偏少,日照充足。按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候平均氣溫10℃以下為冬季,22℃以上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季。商丘市冬季較長,夏季次之,春、秋兩季明顯較短。

商丘市市區多年來平均年降水量711.9毫米,相應降水總量5913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76.8毫米,徑流總量640.5萬立方米。

㈨ 商丘古典舞哪教的好

關於商丘古典舞哪教的好的問題,我向您推薦商丘市藝術學吵粗校。商丘市藝術學校是一所專業的藝術培訓機構,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逗或教師隊伍和完善的教學設施。該升指鎮校的古典舞教學注重基本功的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舞蹈素養和舞台表現力,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質。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如果您想學習古典舞,商丘市藝術學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㈩ 周代古代舞蹈史

舞蹈 ,一般有音樂伴奏的、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時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勢,是一種禮節。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一般用音樂伴奏。那周代的時候是什麼情況呢?下面漏租喊我為大家整理了周代古代舞蹈史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周代古代舞蹈史

周朝的最高統治集團像商朝的國君們一樣重視樂舞祭祀,不但注意發揮樂舞“通神”的作用,而且更加重視樂舞“治人”的作用,充分發揮音樂舞蹈的社會功能。

傳說 周武王伐紂的時候,軍隊在商丘宿營。士卒“前歌後舞”,通宵達旦。又傳說武王伐紂時,得到了巴人的支援。巴人用歌舞懾服了敵人,這就是後來漢代的《巴渝舞》。

周王朝建立後,為了鞏固勝利成果,加強對分封諸侯的控制,從 政治 到 文化 制定了一整套的典章制度。

史書上說“周公制禮作樂”。說的是在周公旦的主持下,明確了“宗法制”,用血緣關系把諸侯控制在周天子之下,又建立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階梯式的等級制度。宗法制和等級制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嚴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等 禮儀 制度。為了體現和鞏固禮儀制度,周公又主持制定了一套為出征、會盟、飲宴、婚娶、喪葬服務的樂舞制度。

從周公“制禮作樂”開始,樂舞就被當作了“載道”的手段,發揮著政治作用。舞蹈被納入了“雅樂”體系,成為“禮治”、“樂治”的工具。統治者用樂舞來紀功德、祀神祇、成教化、助人倫。“舞以象功”、“舞以象德”成了雅樂的宗旨。

周朝初年,在吸收商朝文化思想的基礎上,集中整理了前代的樂舞遺產《雲門》、《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又新創制了《大武》,合稱《六代舞》。

《六代舞》也稱《六大舞》,都是紀功德返野的樂舞。《雲門》歌頌黃帝“大施 天下 道而行之”,《大章》歌頌堯之大德彰明於天下,《大韶》歌頌舜以文德治邦,《大夏》歌頌禹治水之功,《大濩》歌頌湯滅夏桀以拯救萬民,《大武》歌頌武王伐紂滅商的偉大功績。每一部樂舞都有明確的主題,都是表彰某個聖明的先王的功德。

這六套樂舞的舞蹈可分為兩類。前四種屬文舞,後兩種屬武舞。文舞時,舞蹈者手裡拿著 樂器 “龠”(排簫)和鳥羽“翟”。武舞時,舞蹈者手裡拿著干(盾)戚(斧)。

所謂“文”是指以文德定天下,“武”是指以武功取天下。舞者手中所執的道具龠、翟、干、戚等,都有象徵的意義,舞蹈的每一動態也都有具體的象徵意義。

《六代舞》是周朝的“雅樂”,演出儀式隆重。所奏的音律,所祭的神祇,都有定製:舞《雲門》時,奏黃鍾,歌大呂,祀天神;舞《大章》時,奏太簇,歌應鍾,祀地祇;舞《大韶》時,奏姑洗,歌南呂,祀四望;舞《大夏》時,奏蕤[rui緌]賓,歌函鍾型洞,祭山川;舞《大□》時,奏夷則,歌小呂,享先妣[bi比];舞《大武》時,奏無射,歌夾鍾,享先祖。

《六代舞》中有五種是前代樂舞,唯有《大武》是周人的創作。這是一部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的樂舞。《呂氏春秋》說《大武》的作者是周公。這部樂舞表現武王克商的豐功偉績。演出時,隆隆的鼓聲響起來,舞隊全副武裝巍然肅立。唱起雄壯的歌,以戰陣的形式開始舞蹈。舞分六段:第一段表演出兵,第二段表現滅商,第三段描寫向南方挺進,第四段表現平定南方邊疆,第五段歌頌周公和召公的功績,第六段舞隊列隊肅立,表示對周武王的崇高敬意。六段舞蹈的差別,除動作外,主要是隊形的變化。舞蹈時唱的 歌詞 ,有一部分保存在《詩經·周頌》中。

周代的雅樂中除了上述的《六代舞》,還有《六小舞》,它們是《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六小舞》也是祭祀樂舞。

《帗舞》用來祭祀社稷,舞者執全羽或五彩繒而舞。

《羽舞》用來祭祀宗廟,舞者執雜色散羽而舞。一說是用來祭祀四方。

《皇舞》也叫《?》,是祈雨的舞蹈。舞者頭上插著鳥羽,上衣也用翡翠羽毛裝飾,手裡還要拿著五彩的鳥羽。

《旄舞》用來祀辟雍,舞者手持氂牛尾,有人說《旄舞》就是《隸》。

《干舞》用來祭山川,舞者持盾牌。

《人舞》祭祀宗廟和星辰,人們徒手而舞。

此外,周朝還有一種重要的武舞《象舞》,也就是《象箭〔shuo朔〕》。箭是一種竹竿。有一種說法是,殷人能驅象作戰,周公打敗了殷人,取他們馴象的舞蹈來宣揚自己的武功。

所有這類雅樂,周朝的統治者都很重視。演出時舞隊的人數有嚴格的等級界限。當時樂舞的行列稱“佾[yi義]”,每佾八人。天子的樂舞用八佾,就是用64人組成的舞隊。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這種規定體現著禮儀制度,絕對馬虎不得。稍有不慎,失了禮,就是莫大的政治錯誤,甚至成為被鳴鼓而攻之的罪狀。

周王朝規定參加這些舞蹈表演的都是王室貴族子弟,而且把這些樂舞作為貴族子弟(所謂“國子”) 教育 的必修科目。當然,作為老百姓的“野人”也是要學習禮樂的。若論對樂舞的重視,周王朝是超越前人的。

王室貴族的子弟13歲就要開始學習“小舞”,15歲要學“象舞”,20歲要學“大舞”和各種祭儀。這些樂舞都學通了,才能去做各種各樣的官。周朝還設立了專門的樂舞機構叫做“大司樂”,管理樂舞的演出,並負責樂舞教育。

周朝之所以如此重視樂舞和樂舞教育,完全是為了文化控制。周王朝的統治者堅信“樂”可以和“禮”互相補充。周朝初年“制禮作樂”的基本精神,按孔子的解釋就是為“仁”。也就是通過“樂”來把人情節制在“禮”的范圍內,通過樂舞來強調民族、宗族的認同。通過樂舞教育的普及,又可實現文化的認同。所以,孔子對《六代舞》和《六小舞》都稱頌備至。孔子在齊國觀看了《大韶》,認為盡善盡美,竟樂得三月不知肉味。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認為要使青年成才,做一個完美的人,必須進行樂舞的教育。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也就是說,要成為人格完善的君子,必須先學詩,再學禮,而道德修養的最終完成,一定要依賴於樂舞。從《論語》、《禮記·樂記》、荀子《樂論》等有關樂舞的論述,我們知道先秦儒家很重視樂舞的修身養性的功能。他們認為通過樂舞的熏陶,人的精神面貌,情操志趣都會發生變化,可以變得正直而溫順,寬厚而嚴肅,變得心胸開闊,志高氣壯。人們合著《雅》、《頌》的旋律與節奏,在有規律的動作韻律和姿態中,在有條理的隊形變換中,能去掉粗俗的舉止,去掉散漫的行為,做到步調一致,儀態端莊,成為“文質彬彬”的君子。樂舞不僅能使人格完善,而且能產生移風易俗的社會作用。樂舞訓練可以使人感受到王權的威嚴,等級的尊卑,有助於“德治”。所以,在儒家的教育科目中,“樂”(包括音樂和舞蹈)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六代舞》、《六小舞》等雅樂,不僅用在祭祀儀式中,也用在貴族諸侯的宴會上。傳世的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銅壺上,鑄造出的宴樂圖中,有精美的舞蹈場面。周朝的諸侯各國間有頻繁的外交活動。在接待外賓或會盟時,都少不了雅樂歌舞。

這些“雅樂”被統治者視為經典,稱之為“先王之樂”。因長期用於宗廟祭祀,充分體現了特殊的政治目的和宗教色彩,形式上日趨刻板與僵化,逐漸失去原有的生命活力和藝術感染力。

和雅樂相對的,是民間流行的俗樂,它是老百姓們參加的歌舞,也稱作“新樂”。

周代各國民間有著各式各樣生動活潑的歌舞。從現存的一些文獻中,可以揣摩出當年各地“俗樂”的熱鬧情景。《詩經·陳風》有《宛丘》一篇: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道〕。

按高亨《詩經今注》的解釋,“子之湯兮”的“湯”,就是“盪”;“無望”之“望”是“名望”、“聲望”。用現代漢語譯出,即為:

姑娘姑娘搖呀盪,

跳舞跳到宛丘上。

搖搖盪盪真有情,

可惜沒啥好名望。

丁丁冬冬敲著鼓,

宛丘下邊來跳舞。

不管冬寒和夏暑,

一年四季玩鷺羽。

丁丁冬冬把缶敲,

跳舞跳上宛丘道。

不管冬寒和夏暑,

一年四季玩鷺?。

寫的是陳國的人民敲著鼓,敲著缶,拿著鷺羽、鷺?等舞具,在宛丘上下和道途上跳舞。無論寒暑,一年四季興致都很濃。《詩經·陳風》還有一篇《東門之枌[fen墳]》,也是寫跳舞的:

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榖旦於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

榖旦於逝,越以鬷[zong宗]邁。視爾如荍[qiao橋],貽我握椒。

高亨《詩經今注》說“鬷”是一種鍋。“邁”為遠行。根據高亨的解釋,譯成現代漢語,即為:

東門長著白榆,

宛丘長著柞樹。

子仲家的姑娘,

愛在樹下跳舞。

遇到好日子就溜,

南原上邊去走走。

只顧婆娑起舞,

績麻的正事全丟。

碰到好日子就躲,

出門還帶上飯鍋。

我看你真像朵錦葵,

你送我花椒一握。

寫的依然是陳國人到宛丘跳舞,男女青年在 節日 里如痴如醉尋歡的情景。陳國的都城在現在河南淮陽。宛丘位於都城南三里。至今在淮陽宛丘故地,每年三月三仍有盛大的節令歌舞集會。屆時萬民雲集,歌舞終日,盛況依稀當年。《詩經》里描寫歌舞的詩篇還有不少。經孔子整理過的《詩經》,既是歌詞,也是舞詞。《墨子·公孟》有“歌詩三百,舞詩三百”的說法。

周代不僅中原地區民間有豐富生動的舞蹈,就是生活在邊遠地區的民族,所謂“四裔”,也有豐富多採的舞蹈活動。例如,雲南開遠出土的春秋戰國時的銅鼓上,鑄有蘆笙舞、干戚舞、矛舞、羽舞等各種舞蹈生活圖像。

普天下的俗樂和雅樂,共同組成了燦爛的周朝舞蹈文化。

周代是中國樂舞蓬勃發展的時代。不僅知名的《六代舞》、《六小舞》等,以鞏固的地位使用於禮儀,而且在貴族的宴飲游樂之中還流行著具有楚國風格的《激楚》、《結風》,和服飾華美、場面壯觀的《萬舞》等著名舞蹈。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出土過不少春秋戰國時代樂舞文物。如湖南長沙出土的戰國 彩繪 舞女漆奩,河南信陽出土的楚漆錦瑟樂舞圖,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繪鴛鴦盒上的舞人圖等,都生動地展示了當年貴族宴樂中的舞蹈場景。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先王之樂”漸漸失去其魅力與權威。“新樂”以勃勃生氣成了人們宣洩情感的藝術,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樂記·魏文侯篇》記載了這樣一件有意思的事:魏文侯問子夏說:“我一本正經地觀賞古樂,可是提不起精神,唯恐會睡著。但是,一見那種被稱作‘鄭衛之聲’的新樂,卻一點也不知疲倦。請問古樂為什麼會那樣?新樂為何有這樣的效果?”魏文侯大惑不解的問題,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樂舞藝術只有與當代人的生活和感情聯結在一起,才能產生巨大的感染力。豐富多採的俗樂歌舞的生命力正在這里。

生動活潑的民間歌舞,和活躍於貴族生活中的專業伎樂,組成了春秋戰國時期盛極一時的“新樂”。在全社會的文化以至於政治生活中,“新樂”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後世樂舞藝術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周代聲勢浩大的樂舞鍛煉出人數眾多的專業樂舞藝人。他們被稱作倡優、女樂。有些地方成了知名的歌舞藝人之鄉。古書中常常提到“趙女鄭姬”。《史記·貨殖列傳》說:“趙女鄭姬,設形容,揳〔xie些〕鳴琴,揄〔yu俞〕長袂,躡利屣,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厚富也。”是說鄭國、趙國的舞女們,為了謀生而打扮得漂漂亮亮,帶上樂器,穿上長袖舞服,踏著輕便的鞋子,不遠千里奔赴天下各地。中山國也是以歌舞藝人世代相傳而出名的。楚國舞蹈更是聲名遠播。楚王好細腰,楚國舞人舞長袖、扭細腰的舞姿,在春秋戰國時代是有代表性的,影響所及直達漢代。

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涌現了一些天下聞名的舞人。如中國 歷史 上著名的美人西施,就是一位訓練有素的傑出的舞蹈家。燕昭王寵愛的兩個女子——旋娟和提嫫,也是傑出的舞蹈家。她們善於表演《縈塵》、《集羽》、《旋杯》等名舞,在鋪著四五寸厚的香屑的席上舞蹈,竟留不下足跡,可見其體態之輕盈。正是這些舞蹈藝術家,把表演性舞蹈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國古代舞蹈史的概括

用簡明的話來說,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但是,這個人體動作,必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另外,屬於人體動作范疇的藝術也有許多種,如雜技、啞劇、人體雕塑、韻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於別的人體動作藝術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觀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

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 自然 、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作者(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另外,由於人體動作不停頓地流動變化的特點,它必須在一定的空間(舞台或廣場)和一定的時間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動中,一般都要有音樂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燈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

閱讀全文

與商丘四大美女舞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09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06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72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85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18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12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12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02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57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63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78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45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490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23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64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093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11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71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10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