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建築方面的專業里有美女嗎
建築方面,建築學和室內設計的女生較多。其他的幾乎沒有女生。
我讀書的時候,建築學一個班30人,7個女生。
美女這個沒法回答你,因為達不到外語之類的專業的女生數量,所以沒有普遍性。美女還是要女生多了才出現的幾率大。
㈡ 有顏有實力,建築設計界的四大美女是誰
下面向各位介紹目前為止建築設計界比較有名氣的四位既有實力又有顏值的女性。
胡如珊。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萊建築學院,在學校中獲得了建築學學士學位;之後又通過學習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及城市規劃的碩士學位。在之前還與郭錫恩先生創立如恩設計研究室,胡如珊女士還曾任職於邁克·格雷夫斯,普林斯頓的RalphLernerArchitectPC和紐約的Skidmore等著名的建築公司。胡如珊女士在為歐洲有多家品牌設計產品,她旗下的「如恩製作」,其中的紫砂茶具系列曾在2008年度榮獲芝加哥建築與設計博物館最佳設計大獎賽「最佳產品設計」獎。
修澤蘭。湖南沅陵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在1947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畢業,曾任職「交通部」、台灣省鐵路局。在台灣台北市的花園新城和陽明山中山樓都是由修澤蘭所參與設計的。她還被評為「十大女傑出青年」,並榮獲第五屆傑出建築獎。
㈢ 林徽因的曾孫女梁周洋,為何能稱得上是女神級人物
對於現在這個社會而言,女神有很多種,有的高貴冷艷、有的纖塵不染、但很少有人能像梁周洋一樣,屬於靈魂上的優雅。
(一)林徽因
林徽因的出名,與她的才名,和追求者是分不開的,越是耀眼的存在,越讓人移不開眼。說起追求者,詩人徐志摩、哲學家金岳霖、建築學家梁思成,無一不是耀眼的青年才俊,她卻最終只選擇了一輩子相濡以沫的那個人。
梁周洋更是在三十歲的時候,收到上海國際元媛舞會的邀請,獲得“CHAUMET年度元媛”,成為舞池乃至整個名媛界的焦點。為人樂觀善良,保持良好的情商,出色的學識、以及體態的優雅,這樣的女性無愧於“女神”的稱號。
㈣ 北京建築大學美女多嗎
多,北京建築大學美女多,建築學的女生是很有氣質而且自身能力也比較出眾透露著自信的光芒
㈤ 中南大學90後美女外表「蘿莉」 教官如何走紅
近日,中南大學一位美女教官楊詩華走紅網路。她目前在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讀研一,於去年9月退伍,今年過來帶大一新生軍訓。
人如其名
說起部隊的經歷,楊詩華坦言,初到部隊時曾後悔過。除了體能的考驗,對她來說「最殘酷」的可能就是「齊耳短發」,從沒留過短發的她,在部隊被剪發後三個月沒照過鏡子。
「自己選的路,怎麼都要堅持,我最棒。」骨子裡那股韌勁兒,讓她堅持了下來。如今,再問起她當兵兩年的感觸,楊詩華毫不猶豫地說:「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部隊經歷讓自己成長了許多。」而成長後的她,也更加理解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意義。
「父母在,不遠游」是楊詩華選擇到位於長沙的中南大學讀研的原因之一。她說,相比出外打拚,更願意留在家鄉,打算畢業後在當地開個自己的工作室,教小孩畫畫。
㈥ 歷史上的才女林徽因,她的一生有多傳奇
根據她的出生日期,可以看出林銀輝的星座可能是雙子座或巨蟹座。從後面的數據來看,很明顯林銀輝出生於6月10日,巨蟹座開始於6月22日,所以林銀輝的星座無疑是雙子座。據說雙子女精力極其旺盛,對各種事物都很好奇,對美的看法也很獨特。讓我們回憶一下,林的不是這樣的。林出生時接受傳統教育,16歲出國後開始接受西方開放教育。正是因為好奇,她遇到了引領她走上文學道路的徐志摩。她很擅長文學,很多事情都是因為好奇而深入探討的。這些知識也為她後來的建築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來,林開始研究建築。她對建築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留學美國,深入學習吸收各種知識,後來參與了中國人民紀念碑的設計。
另外,林銀輝的性格和雙子座一樣堅韌。抗戰初期,林過得很艱苦。她和丈夫一起逃亡,吃了很多苦,但她仍然堅持學習,為中國建築做出了巨大貢獻。
㈦ 民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林徽因,是怎樣如此有名氣的
林徽因身上有著無數的標簽,民國四大美女,民國十大才女,20世紀我國著名女詩人,傑出女建築設計家,小說家,翻譯家,她與梁思成一起被稱為我國現代建築設計一代宗師,當然,林徽因能夠成為民國最富盛名的美女,不僅僅因為她的美麗,她的優雅,她的才華,她與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之間的愛情故事,更是由於她特殊貢獻和所具有的家國情懷。
林徽因成為民國最富盛名的美女才女,她早已進入了影劇史,被多個影視版本所演繹,作出《你是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設計國徽的林徽因,創建建築系的林徽因,那個優雅美麗的林徽因就是這樣煉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朋友圈也很重要。
㈧ 林徽因為什麼學建築
才女兼美女林徽因,仰慕與追求者眾,其中最有名的當推浪漫多情的詩人徐志摩和腳踏實地的梁思成(梁啟超的兒子)。林徽因最後選擇了梁思成。梁思成問她「為什麼選擇我?」林徽因說「這個答案很長,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此後兩人即投身於他們共同的志趣―――建築,伉儷情深地走遍中國15省,考察測繪了200多個古建築,完成曠世巨作《中國建築史》,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答案。那林徽因當初又為什麼會放棄徐志摩呢?多年之後,林徽因自己說那是因為「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林徽因面對的其實是「魚與熊掌」的選擇難題。選擇是否正確通常都以「後果」來論斷,但對當事者來說,一旦他做出了選擇,他就會改變對原來選項的看法。心理學家在賽馬場的實際調查顯示,賭徒在下了賭注後,認為他下注那匹馬會贏的幾率比未下注前要高出許多。而在新兵訓練中心的實驗則顯示,若有兩項職務供新兵選擇,那麼在做出選擇的當下,新兵對自己所選擇的職務會變得更加喜歡,但隨後有一個時段會更喜歡被放棄的職務,不過「後悔」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過後不久即又重新肯定自己的選擇,而且維持相當長的時間。這表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選擇了熊掌之後,多數人都會抬高熊掌同時貶低魚的價值,強化他為什麼選擇熊掌的理由,好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其間也許會有短暫的「遺憾」,但如果不想跟自己過不去,那他就必須再度肯定自己的選擇。
如果說林徽因在選擇了梁思成後,對梁思成和徐志摩的看法跟她在未做選擇前有什麼不一樣,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㈨ 建築師看電影(19):盤點那些建築師出身的電影人
【壹】謝爾蓋·艾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蘇聯導演,建築師出身的世界電影先驅。第一次把蒙太奇概念從建築學引入電影創作,將電影藝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代表作《戰艦波將金號》(Bronenosets Potemkin)。
謝爾蓋·艾森斯坦是俄羅斯功勛藝術家(1935),藝術學博士(1939)、教授。1898年1月22日生於里加一個建築師家庭,祖上父系是猶太人,1915年畢業於里加實用學校,進聖彼得堡土木工程學院學習建築學。後來決心從事造型藝術,轉入美術學校。1917年10月革命爆發,他參加紅軍,設計防禦工事,同時積極參加部隊文藝活動。1920年到莫斯科第一無產階級文化協會工人劇院工作。他以美工師和導演的身份參加了根據傑克·倫敦的小說改編的話劇《墨西哥人》(The Mexican)的演出。1921~1922年,他進入由梅耶荷德指導的高級導演班學習。1922年,在《左翼藝術戰線》雜志上發表了第一篇綱領性的美學宣言《雜耍蒙太奇》(The Montage of Attractions),引起了長期的爭論,並對整個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蒙太奇」一詞是法語音譯,原為建築學概念,本義為結構、裝配、綜合圖紙等。當愛森斯坦將蒙太奇觀念從建築學引入電影創作後,使得電影「從一種影像記錄技術走向一種影像創作藝術」。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實踐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貳】弗里茲·朗(Fritz Lang)
魏瑪時期德國最重要的導演之一,生於奧地利一個建築商的家庭,曾在維也納學習建築學。弗里茨·朗1918年進入德克拉影片公司任編劇,也曾從事剪輯工作,後升為導演。
當時德國是表現主義的天下,因為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特別是德國,彌漫著反思人類行為的氣氛。在這一思潮下,涌現了一大批表現主義作家、導演和藝術家,而弗里茨·朗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表現主義的特徵是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對人性中復雜和陰暗的東西進行變形揭示,對人類社會比較悲觀,這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歐洲人的毀滅和挫折有關。代表作電影《大都會》(Cosmopolis)以影像世界踐行了柯布西耶的「托柱城市」。自幼喜歡繪畫,十分崇拜奧地利畫家阿道夫·席勒(Egon LeoAdo1f Schiele,不是希特勒),席勒繪畫作品中對死亡的崇拜給朗日後的電影藝術風格帶來深遠影響。因其貢獻而常與希區柯克、卓別林等人並列於電影百人之列,被認為是電影史上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叄】伊姆斯夫婦(Charles & Ray Eames)
是1950年代結合電影和建築藝術的建築師夫婦,是影像藝術和新媒體的開拓者。代表作短片《住宅》,使用了大量的剪輯手法。
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集建築師、發明家、設計師、工藝師、科學家、電影人、教授於一身,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一位勤奮的天才設計家。並進入華盛頓大學建築系學習。當時的華盛頓大學仍是古典學院派的天下,而伊姆斯卻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設計所吸引。1929年伊姆斯去歐洲旅行,目睹了第一代現代大師們的許多作品,促使他回國後便開創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
依姆斯夫婦是20世紀美國設計界最完美的一對伴侶,在分工上依姆斯主要從技術、材料和生產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雷則更多地考慮形式、空間和審美。這種結合有助於他們將結構、功能、心理、美學以及文化等諸多問題結合起來貫穿於產品設計的各個方面。他們的設計實踐極大地豐富了現代設計的理論。
【肆】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
吉本斯是出身建築世家的美工師,奧斯卡小金人的設計者。當過愛迪生的助手,後長期服務於米高梅公司,其中包括《傲慢與偏見》、《沉與浮》等傳世名片。他是歷史上獲得一個獎項次數最多的個人。一生在數百部影片中擔任過美工師,十一次獲奧斯卡最佳美工獎,包括《聖路易雷的橋》(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1929)、《快樂的寡婦》(Merry Widow,1934)、《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1940)、《煤氣燈下》(Gaslight,1944)、《鹿苑長春》(The Yearling,1946)、《小婦人》(Little Women,1949)、《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邪惡的和美麗的》(1952)、《凱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1953)和《上帝喜歡我》(1956)。
據說吉本斯的小金人設計靈感來源非常神奇,只是靈光一閃就出現了這樣的想法,快速的用紙筆記了下來就定稿了。他早期以堅持用三維布景取代繪畫背景而廣為人知,後參加巴黎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將藝術裝飾風格帶回好萊塢,並創作出《摩登女郎》(Our Modern Maidens,1929)、《大飯店》(Grand Hotel,1932)等裝飾藝術風格的巔峰作品。他對電影的視覺效果有富有想像力的構思,對於作品的掌控力度極強。在米高梅期間,他獨立掌控米高梅的每一部電影,對於美術部分有決定權,致使其經手的作品都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也因此成為電影美術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大師。
【伍】肯·亞當(Klaus Hugo Adam)
著名電影製片人,美術總監,被稱為「007設計師」。1921年2月生於德國柏林,1934年隨家人從德國遷居英國。在英國倫敦大學學習建築設計。其最出名的作品包括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詹姆斯·邦德,以及《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1964)。他在1975年和1994年,獲得兩次奧斯卡獎。
在二戰期間參加英國皇家空軍,成為整個二戰英軍中唯一的德裔飛行員。戰後退役投身電影業,曾參與製作過著名的007系列中的《諾博士》(Dr. No,1962)、《金手指》(Goldfinger,1964)、《黃金眼》(Golden Eye,1995)、《霹靂彈》(Thunderball,1965)、《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1967)、《金剛鑽》(Diamonds Are Forever,1971)、《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1977)、《太空城》(Moonraker,1979)等影片。以其在電影場景設計方面的奇思妙想獲獎頗豐,拿過兩次奧斯卡獎,多次被提名。肯·亞當的場景設計未來感十足,同時又不失可行性。電影鏡頭里的室內場景往往布置得異常整潔,比如《諾博士》里的拘禁室。體現了他個人設計的不少細節,和對點線面體的組合的敏感性——方形房間與圓形採光窗、單調的色彩、纖細的坐具,簡潔而純粹的極簡主義風格等。風格出奇的場景設計隨後成為007電影必不可少的看點,成為這一系列冒險電影的獨特特徵。到1979年,為呼應一年後才正式升空的太空梭,《太空城》將太空也大膽化為邦德戰斗的舞台。肯·亞當設計的最具科幻的太空城刻畫了當時可達到的技術成果,也為載人航天的未來作了嚴謹的想像。除了大道具的建築內部空間設計,還有一系列的小設備,比如《雷霆谷》里的微型單人飛機,以及《海底城》里的潛水船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陸】楊占家
元老級電影美術師楊占家先生出生於1936年,曾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築美術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攻讀建築造型設計。畢業後留校任教,1972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美術師。由於電影美術師所處理的場景空間大部分都是建築空間,所以楊先生擁有的關於建築樣式、建築審美、建築裝飾、建築結構、建築尺度比例、建築空間處理、建築制圖等方面的知識經驗及技巧讓他在電影美術行業游刃有餘。他把建築學嚴格科學的制圖標准帶進了中國電影工業。
在楊占家先生的電影美術作品集里,記錄了他為《十面埋伏》、《霸王別姬》、《卧虎藏龍》、《滿城盡帶黃金甲》、《木乃伊3》等電影大片繪制的氣氛圖、設計圖以及構思草稿。他的手繪草稿充滿靈性,是北京電影學院美術教學臨摹範本之一。他的手稿,一點一線一輕一重之間,彰顯大師藝匠精神。此外他還參與浙江橫店影視城「明清宮苑」、「江南水鄉」和「本山影視基地」設計。
【柒】費爾南多·梅里爾斯(Fernando Meirelles)
費爾南多·梅里爾斯出生在一個巴西中產階級家庭,在聖保羅大學學習建築學。代表作《上帝之城》(Cidade de Deus,2002)反映里約熱內盧貧民區變遷的電影上映後立即席捲世界影壇,入圍了第76屆奧斯卡四項大獎。他的《不朽的園丁》(The Constant Gardener,2005)同樣廣受贊譽。
費爾南多·梅里爾斯在聖保羅大學學習建築學時,發現他非常喜歡電影,於是他開始在朋友的小組里做實驗性短片,並成立了一個獨立製片公司Olhar Eletranico。這幾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不久就拍攝出了優秀的作品,並在80年代巴西主要電影節中屢獲獎項,他們的公司也在獨立製片業內打響了名氣。初始牛刀後成功的梅里爾斯又開始涉足商業廣告等領域,並取得不錯的成績。90年代後期,他在拍廣告的同時也開始拍攝電影,先後拍攝了兩部短片和兩部長片。
2000年他開始籌拍電影《上帝之城》,並於2001年拍攝完成。這部反映里約熱內盧貧民區變遷的電影上映後立即席捲世界影壇,在西方各大影展、電影節中屢屢折桂,還入圍了第76屆奧斯卡獎的四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捌】約翰·博克斯(John Box)
出生在倫敦,幼時就讀於海格學院,由於他父親的工作是土木工程師,他童年的大部分時間在斯里蘭卡。曾在北倫敦理工學校(現倫敦城市大學)學習建築。參與製作《霧都孤兒》等知名作品,四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三次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學院獎。伯克斯作為著名電影幻象大師,也被人稱為「魔術師」。他極善於在電影中以光影及鏡頭使用技巧創造若有似無的幻像,在大衛·利恩的《日瓦戈醫生》(Doctor Zhivago,1965)中利用燭蠟在西班牙阿梅利亞沙漠的盛夏拍攝俄羅斯雪宮。在利恩導演的另一部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中,把沙漠塗成黑色從而產生一種海市蜃樓的構圖,形成地平線隱隱若現的景象。在《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83)中天衣無縫地將相隔數百里的實景混合在一起。作品《霧都孤兒》(Oliver,1968)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是20世紀最後一部獲得奧斯卡大獎的歌舞片,片中的歌舞不僅處理得當,而且妙趣橫生。1992年被授予皇家工業設計師稱號。
【玖】丹特·費雷蒂(Dante Ferretti)
1943年生於義大利馬切拉塔城,十六歲就離家到了羅馬,學習美術和建築。十八歲第一次踏入片場,他在兩部同時拍攝的電影里擔任助理美術師。這份工作讓他得以跟隨著名場景設計師路易吉·斯卡齊亞諾賽(Luigi Scaccianoce)做了十年美術指導。
作為一名最直觀大膽和表現主義的設計師,丹特·費雷蒂把偉大的歐洲電影和好萊塢結合起來。他因為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飛行家》獲得了2004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憑借蒂姆·波頓的《理發師陶德》獲得奧斯卡提名獎。此外還包括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的《馬太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to St. Matthew 1964 ),《俄狄浦斯王》( Oedipus Rex 1907)。帕索里尼教會他「以繪畫的方式理解電影」,對其影響頗深。他獲得過三次奧斯卡獎,四次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費雷蒂將製作設計過程總結為「建造導演的世界」,以極強的合作精神還原合作導演心中的設想。他偏愛於實景拍攝,從《飛行家》(The Aviator,2004)、《吹牛大王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1988)到《玫瑰之名》(Name der Rose,1986),都以搭建和技術還原真實場景見長。擅長使用「電影魔法」來創造虛擬世界,如電影《玫瑰之名》中復雜精妙的空間視錯覺均為布景下的真實拍攝,視覺體驗卻能以假亂真。
【壹拾】斯圖爾特·克萊格(Stuart Craig)
1942年生於英國諾福克郡諾維奇市,他為一些現代電影設計過最具標志性的影像。作為弘賽藝術學院(現在的密德薩斯大學)的大學畢業生和皇家藝術學院電影和電視專業的研究生,他初始在美術部里為英國設計師邁克爾·斯特林格(Michael Stringer)工作。克萊格在創造哈利·波特的世界之前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奢華、壯觀的布景,比如《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 1993),《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1996)等等,但也創造過更現代的電影世界,包括《諾丁山》(Notting Hill 1999)和由科恩兄弟(the Coen Brothers)編劇的2012年版《神偷艷賊》(Gambit )。他設計的其他古裝片包括《孟菲斯美女號》(Memphis Belle 1990),《卓別林》(Chaplin 1992)等。克萊格最廣為人知的作品莫過於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的魔幻世界還原,在十年裡,他為所有八部哈利·波特電影延續了清晰的創作線索。與四位導演分別合作拍攝,創造了宏偉的布景,並復興了英國的電影產業,這些設計成果如今保留在華納兄弟的利維斯頓拍攝基地。克萊格憑借《甘地傳》、《危險關系》和《英國病人》獲得了三座奧斯卡金像獎,另外還獲得過七次提名,並被授予皇家工業設計師的稱號。
【壹拾壹】格蘭特·梅傑(Grant Major)
好萊塢頂級藝術大師格蘭特·梅傑於1955年出生於紐西蘭,早年在紐西蘭電視台從事設計工作。在他的設計生涯中,曾負責過英聯邦運動會的整體儀式設計、也曾為澳大利亞和西班牙世博會設計過紐西蘭場館。從90年代開始,格蘭特開始以藝術指導的身份參與電影製作。他因《金剛》(KingKong2005)、《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3)三部曲而聲名遠播,曾獲得四次奧斯卡提名,並最終因《指環王:雙塔奇兵》獲得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龍之谷:破曉奇兵》(DragonNest 2014)是格蘭特·梅傑第一次擔任動畫片的藝術指導,在影片中打造出了一個與《指環王》中土世界相同級別的劍與魔法的世界。格蘭特以巨型構築場景見長。《指環王》系列三部電影將近四百個布景,實景與虛擬場景相結合,細化步驟及執行過程極其復雜,更多場景採用了實景建造而不是單純的3D虛擬創造。在《金剛》中採取全景搭建的方式,整部電影均在攝影棚及露天片場完成,甚至為此建造「SS歷險號」巨輪。格蘭特·梅傑完成的魔幻場景氣勢恢宏,場面真實,猶如身臨其境。
【壹拾貳】伊芙·斯圖爾特(Eve Stewart)
伊芙·斯圖爾特1961年生於倫敦,曾憑借《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2010)和《酣歌暢戲》(Topsy-Turvy Mike Leigh Untitled1999)獲得兩次奧斯卡提名。她曾在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攻讀戲劇設計,然後在皇家藝術學院獲得了建築學的碩士學位。她最初是一名戲劇設計師,曾經在倫敦漢普斯特德劇院和邁克·李(Mike Leigh )合作,然後她轉型為電影美術指導,拍攝了邁克·李的《赤裸裸》(Naked, 1993)和《秘密和謊言》(Secrets & Lies 1996)。在她和邁克·李合作的下一步電影《酣歌暢戲》中,她擔任的是製作設計。此外,她還設計了這位導演的《一無所有》( All Nothing 2002 )和《維拉·德雷克》(Vera Drake,2004)。電視劇《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 2005)讓她贏得了2006年艾美獎的最佳設計獎,也開啟了她和導演湯姆·霍珀(Tom Hooper)的長期合作。從那以後,他們又合作了《魔鬼聯隊》(The Damned United,2009)和《國王的演講》。最近,她設計了精美的BBC連續劇《演講時刻》( The Hour, 2011),以及萬眾期待的、改編自世界最著名音樂劇的《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2012)。她的作品細節豐富而裝飾效果顯著,畫面往往色澤飽滿而極具個人風格,在電影《酣歌暢戲》中,以染料繪制布景成功將戲劇效果呈現於大熒幕。
【壹拾叄】內森·克勞利(Nathan Crowley)
倫敦北部長大,之後在布萊頓理工學院(Brighton Polytechnic)學習3D設計,一學期後他就輟學去洛杉磯學習建築。後在斯皮爾伯格《鐵鉤船長》(Hook1991)中擔任畫手。《鐵鉤船長》讓他學會如何在必要的時候構建巨大的布景,而《驚情四百年》(Dracula1992)讓他發現了攝像機的奧妙。這兩部電影的奠定了克勞利電影製作的核心:堅持用純手工的方式構建宏大與開闊的場景。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將二者聯系起來,尋找合適的拍攝環境來創造真實場景,而不使用模擬替代的方式。內森·克勞利成為好萊塢最富創意、最受歡迎的藝術指導之一。作品中有熱映的爆米花電影,也有敢於揭露政府黑暗、細致描繪黑幫的傳記電影《公眾之敵》(Public Enemies),還有科幻電影《異星戰場》(John Carter)以及家庭影院HBO頻道播出的《西部世界》(West World)。但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包括兩部奧斯卡提名作品),都是跟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合作拍攝的,因為諾蘭的美學標准與克勞利最為接近。他們共同策劃出《白夜追凶》(Insomnia)中驚險刺激的極地冰景,《致命魔術》(The Prestige)中蒸汽朋克的倫敦街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中黑暗雜亂的哥譚市等。
【壹拾肆】保爾·漢寧森(Poul Henningsen)
Poul Henningsen1894—1967)漢寧森是丹麥著名設計師,出生於奧德拉普,被譽為丹麥最傑出的設計理論家,他曾在哥本哈根的技術學校和丹麥科技學院學習。1920年,漢寧森成為哥本哈根市獨立建築師,他成功地設計了幾幢住宅、工廠和兩個劇院的室內。漢寧森的成名作是他於1924年設計的多片燈罩燈具,這件作品於1925年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獲得很高評價,並摘取金牌,這種燈具獲得「巴黎燈」的美譽。漢寧森的一生都保持了「巴黎燈」的精妙設計原則。除此之外,他還為幾家報紙和期刊撰寫文章,為劇院編寫滑稽劇、創作詩歌。由他的文字作品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名犀利的社會和建築批評家。
漢寧森是世界上第一位強調科學、人性化照明的設計師,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就提出了要提供種無眩光的光線,並創造出舒適的氛圍。漢寧森的設計風格體現了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完美地把現代工業設計和傳統手工藝相結合。作品精緻典雅,手工製作的味道濃郁。造型簡潔明了,注重形式構成感,而不依賴於細節裝飾。同時大量運用自然材料,給人以親切感和充滿人情味,形式與功能完美結合。
本文部分觀點和文字來自網路
㈩ 林徽因為什麼能被稱為「民國女神」,她究竟有何經歷
林徽因被稱為民國女神,她不但有才,經歷也非常豐富。
一、 出生官宦家族。
林徽因的爺爺是進士出身,當時在浙江金華還有孝封等地當官,林徽因的父親是在北洋政府擔任司法總長,而且她的父親畢業於早稻田大學,詩寫的很好,而且書法也很工整、林徽因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對她之後的教育也是影響挺大的。
三、進行古建築考察。
林徽因和梁思成結婚後,兩個人一起到了190多個縣進行古建築的考察測量,所以很多古建築也在他們的考察下得到了廣大人民的鬧含認識,比如趙州橋還有武義延福寺,以及佛光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