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劇《紅樓夢》唱詞
越劇《紅樓夢》唱詞如下:
(幕後合唱)看不盡滿眼春色富貴花,說不完滿嘴獻媚奉承話,誰知園中另有人,偷灑珠淚葬落花。
(林黛玉唱)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聽何處哀怨笛風送聲聲。人說道大觀園四季如春,我眼中卻只是一座愁城。看風過處落紅成陣,牡丹謝芍葯怕海棠驚。
楊柳帶愁桃花含恨,這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誰共鳴,七條琴弦誰知音,我只會惜猩猩憐同病,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躪。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築香墳埋落英。
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段葬花唱詞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最關鍵的在於她將「花」的命運與葬花「人」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既是寫「花」也是寫「人」,既是寫「人」也是寫「花」,「花」與「人」,在此融為一體,天衣無縫。
唱詞中「花」與「人」的結合形式之一,是先有「人」後有「花」。
如果說,「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聽何處,哀怨笛,風送聲聲/人說道,大觀園,四季如春/我眼中,卻只是,一座愁城」寫的是「人」的活動與感受,那麼,「看風過處,落紅成陣/牡丹謝,芍葯怕,海棠驚/楊柳帶愁,桃花含恨」寫的則是「花」的感受。
但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人」與「花」之間,用「這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這條線索串聯起來了,讓人看不出有絲毫穿鑿附會的痕跡,可謂水到渠成。
名稱由來:
「越劇」起源於「落地唱書」,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台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第一次稱「越劇」,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樂場演出的「的篤班」,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為「越劇」。
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一,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報》記者樊迪民,兼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編導,受李白《越女詞》之啟發,兼考慮紹興是越王勾踐生聚教訓擊敗吳國的復興基地,而越劇發源地嵊縣是紹屬之一,又受越劇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響,越唱越高,越唱越遠」之豪言觸動,遂給茹伯勛編的《戲劇報》寫稿,刊出正名為「越劇」的動機和意義的文章,告諸觀眾。
自此以後,各報「女子文戲」的廣告陸續改稱為「越劇」,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統一稱為「越劇」。
因越劇早期曾用」紹興戲劇「、」紹興文戲「為名,故有將越劇稱為「紹興戲」的說法,實是因當時無「越劇」之名而借用「紹興戲」之稱,但「越劇」實際上並非「紹興戲」。
然因訛傳訛,越劇劇名的翻譯中也有了「Shaoxing Opera」一詞。但正規表述,對「越劇」劇名的翻譯,應是「Yue Opera」(亦有翻譯成「YueJu Opera」者),此稱謂已被越劇專業書籍及官方文檔廣泛應用,亦被報刊媒體所接收並使用,而當日誤翻之「Shaoxing Opera」則成為了一個歷史。
❷ 越劇紅樓夢的經典唱段有哪些
越劇紅樓夢的經典唱段有黛玉進府、讀西廂、不肖種種、笞寶玉、閉門羹、葬花、試玉、勸黛、王熙鳳獻策、傻丫頭泄密、黛玉焚稿、金玉良緣、哭靈出走等。
1、黛玉進府
《黛玉進府(越劇)/中華傳統戲曲1000集動畫故事》在《紅樓夢》的基礎上改編,講訴賈寶玉在賈府中無人能夠與其交流,難尋知己。林黛玉來到之後兩人在大觀園的相遇情景,著重突出「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2、金玉良緣
在賈母和王熙鳳以及王夫人等的安排哄騙下,賈寶玉和薛寶釵拜堂成婚。並不知情的賈寶玉將新娘誤認是黛玉,在未揭新娘蓋頭前,充滿發自內心的喜悅。便唱出了《金玉良緣》選段。唱詞字里行間都體現出賈寶玉對與黛玉婚後美妙生活的展望與構想!(此段出自紅樓夢後四十回,為高鶚續寫)
3、寶玉哭靈
《紅樓夢·寶玉哭靈》選段故事背景是:當林黛玉知道賈寶玉和寶姑娘要成婚,憂憤鬱郁而終。而當賈寶玉在發現和自己成婚的不是林黛玉而頻頻質問老祖宗、母親和寶姑娘及丫鬟的時候,卻被寶姑娘告知自己的林妹妹已經死了的時候,就泣不成聲。當來到林黛玉靈堂前,就有了這一段凄慘欲絕的《寶玉哭靈》唱段。
4、葬花
《紅樓夢·葬花》要體現的是:林黛玉在賈府中,雖有寶玉的照顧,賈母的疼愛,但按照當時的禮教觀念。畢竟是外孫女,寄人籬下的滋味還是有的,父母雙亡,無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觀。總覺風刀霜劍嚴相逼,自憐之心常在,見落花而感身世,不覺滿目凄涼。而這種哀怨、悲涼、孤獨的心境在受到戀人「賈寶玉」的「冷落」時顯得更加的淋漓盡致!
5、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是越劇《紅樓夢》中的著名唱段,由徐玉蘭、王文娟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