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施原名是什麼
施夷光
她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美女,也被稱為「西子」。西施出生於越國紹興諸暨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1、西施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薴蘿山村。西施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2、王昭君
王昭君(本名王嬙),字昭君,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西漢南郡秭歸人,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3、貂蟬
貂蟬,甘肅臨洮人,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貂蟬的事跡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
4、楊玉環
楊玉環,名玉環,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坡驛死於亂軍中。
2. 西施原名是什麼
西施原名施夷光,她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美女,也被稱為「西子」。
西施出生於越國紹興諸暨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2)四大美女西施姓擴展閱讀:
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告示貼出,四下轟動。
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
幾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3. 【歷史】美女西施到底姓什麼
西施,本名施夷光。
9月19日出生,農歷八月二十五,具體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公元前473年。
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沉魚,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的美人,2003年浙江省諸暨市興建了西施殿加以紀念。
生平
浙江諸暨薴蘿山下有兩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稱其西施。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當時的越王勾踐為了報復吳王夫差,便想獻上美女鄭旦等人迷惑夫差,其中就有西施。
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蠡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范大夫見到吳王,跪拜著說:「東海賊臣勾踐,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以供灑掃之役。」可是伍子胥進言:「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吳王不聽其勸諫,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蘇台建造春宵宮,在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還修築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戲遊玩。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他沉迷於西施的美色,荒廢朝政,勾踐趁機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然後乘虛而入,一舉消滅吳國。
(3)四大美女西施姓擴展閱讀:
相關成語:
1、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2、東施效顰
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西子捧心」被視為絕世美態,同里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摹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跟西施有著皆然不同的面貌,結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典出《莊子·天運》後世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地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
《紅樓夢·第三十回》: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痴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嘆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且更可厭了!
4. 西施姓什麼叫什麼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比較有名的女子。首先是她的美麗,在很多史書上都有描述。其次是她人生的傳奇性。她原為一個普通村子的浣紗女,女兒繼承了母親的事業,父親也是一個普通的砍柴為生的老頭。
西施是中國古代的一位美人 ,她的身上帶有傳奇色彩,為後人熟悉,所以也可以稱作是一個絕代佳人。西施的長相可謂沉魚落雁,有芙蓉之貌。她出生的地方是在浙江的諸暨,那裡的一個薴蘿村,那裡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民風淳樸。自然好的環境的熏陶,使西施擁有江南女子特有的溫柔和氣質,她的美好像涓涓細流,充滿了韻味。
西施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的很廣泛,她的原名叫做夷光,也就是施夷光。西施是我國戰國時期越國的一個以砍柴為生的老頭的女兒。因為西施的父親是施姓,加上他們家住在西村,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
越王勾踐被吳王奴隸三年後回國,一心想復國。於是聽從范蠡的建議,進獻美人西施等一幹人等給吳王。西施把自己報效給越國,和鄭旦等一些美人一起被越王勾踐當作求和禮物送給吳王夫差,從此西施便成為了吳王夫差最寵愛的妃子。
西施把吳王迷惑得可以說是眾叛親離,根本無心於國事,這為勾踐的對於越國的東山再起起到了掩護的作用。由此西施表現出了一個愛國女子的思想情操。最後,吳國終被越王勾踐所滅。後來有人傳說,吳國被越王滅後,西施終於離開了越國,和自己所愛之人范蠡,一起泛舟於五湖,後來他們下落不明,不知所終。所以西施的故事是一直受到後來人的懷念與歌頌。
5. 腦筋急轉彎四大美女之中西施原名是什麼
四大美女之中西施原名是施夷光。
西施(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一作先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西施的結局,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種:
1、愧疚自縊說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於館娃宮內。
2、被范蠡帶走說
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
3、被范蠡沉湖說
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他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
4、被吳人沉江說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雲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唐代羅隱寫詩道:「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從唐代人寫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說」,有一定市場。
5、被勾踐沉江說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6、被越後沉江說
傳說越國滅吳後,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網路—西施
6. 西施到底姓什麼
西施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美名在華人世界可謂人盡皆知。人們在形容一個女子非常美麗時,往往會用「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這個成語,而「沉魚」一詞,就是專指西施的,因為魚兒看到她的美麗都驚得游不動了,所以只能沉入水裡。西施在華人的心中已經是美的化身,人們往往把美好的事物比之西施,比如形容西湖之美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探究西施到底姓什麼,卻始終沒有確切的結論。如今比較正式的說法是姓施,名夷光,但這是很晚才有的說法,而且還存在爭論,僅僅在幾十年前,對於西施到底姓什麼,人們還是莫衷一是的。蘇東坡就因為西施的姓氏,鬧出過文壇公案。
蘇東坡在吟詠西施的詩句中有過:「他年一舸鴟夷去,應記儂家舊姓西。」但是《韻語陽秋》認為,蘇東坡不至於不知道西施不姓西,只是為了押韻,順手寫了個「西」字。清人何文煥作《歷代詩話考察》時,卻為蘇東坡辯護,說「姓」字可能是「住」字,「殆傳寫之訛,昔人亦曾辯之。」可見,做這種解釋的人還不止他一人。
西施到底姓什麼,在過去是無考的。認為她不姓西的原因,是因為有個「東施效顰「的典故。倘若西施姓西,那東施豈不姓東?所以那些覺得蘇東坡出錯的人認為,東、西指的是住所位置,不是姓氏。宋之問在《浣紗篇贈陸上人》里寫到:「攜妾不障道,來住妾西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那時也沒有人認為她姓施。
其實在中國的上古時代,姓和氏是分開的,女子稱姓,男子稱氏。所謂姓,指的是一個人的血統,但是在上古時,一般只有貴族才會專注於自己的血統譜系,普通平民對姓則比較模糊,而氏,則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比如商鞅是衛國的公族,衛是周朝的同姓諸侯,所以商鞅的姓,應該是周的國姓,即姬姓。由於商鞅是衛國人,所以以國名衛為氏,稱之為衛鞅;而他又是衛國的公族,所以也稱為公孫鞅;商鞅仕秦後,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稱商鞅,這衛、公孫、商,都是他的氏。
後來姓與氏逐漸合並了,都稱為姓。西施生活的春秋戰國時期,正是姓氏開始合並的年代。作為一個民間女子,也許對她自己的姓並不清楚,於是就把居住的方位作為姓了。如果她住在一個村子的西邊,人們就把她稱為西施。而封地名稱、居住方位等要素,正是中國姓氏合並後,姓的形成來源之一。商鞅可以因為他的封地是商於而稱商鞅,西施為什麼就不能因為她居住在西邊就叫西施呢?
其實這種現象不僅在中國,日本也是一樣的。明治維新前,日本只有貴族才有姓,平民是沒有姓的。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要求每個百姓都要起一個姓,於是人們就把自己居住的地方或周邊景物作為姓,這就有了今天的「松下」、「山田」等日本姓。就此而言,蘇東坡說西施姓西也是沒錯的。
而且,既然人們認為那時西施的姓氏屬於無考,那麼蘇東坡說她姓西也算不得鬧了笑話。可是硬要為尊者諱,替他辯解,把「姓」說成「住」之訛,那」應記儂家舊姓西」就該寫成「應記儂家舊住西」了,然而這根本就不像詩句,何況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之手。何文煥如此為蘇東坡辯護,與其說是替這位大詩人遮掩,還不如說是讓他出醜,蘇東坡如果在天有靈,知道後世有人把這么不堪的詩句硬按在他頭上,不知會作何感想,也許要大啖幾塊東坡肉才能壓驚了。
由於西施的姓氏長期沒有定論,因此各種說法都有,但有些說法就過於怪誕了。曾經有一位著名教授說,西施其實就是夏姬,這位教授的腦迴路如此清奇,也真讓人啼笑皆非了。
眾所周知,西施是一位忍辱負重,以身報國的美女。她不但容貌美麗,在人格上也是高大的,是公認的千古第一美女。兩千年來西施在國人心目中已經鑄就了牢固的正面形象,是不容玷污的。而夏姬何許人也,她雖也位列春秋戰國四大美女之列,但卻以妖淫著稱。她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以至於九個男人因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可謂千古第一盪婦。以千古第一盪婦來替代千古第一美女,是萬萬不能被國人接受的,何況夏姬的生平也很難考證,其身世究竟如何並無公論。「兩間居主人」秦似有詩雲:「夏姬西子事難明,南國偏憐一女生。」可見兩位美女的身世都難考證,夏姬就是西施的說法也難以被認同。而」南國偏憐一女生「指的是一位不為世人熟知,卻備受文人士大夫推崇,而且身世確切可考的美女綠珠。文人們記住綠珠,不僅因為她的美色,而是她懂得報恩的美德和對愛情的堅貞。
很奇怪的是,為什麼像教授這種學識淵博的精英人士,會提出這樣荒謬的看法。無獨有偶,民國時,有一位叫經亨頤的議員,也是個教授,還是大學校長,居然在議會里提出議案,要把故宮拆了,還得到了其他議員的響應。要不是軍閥吳大帥以其虎威堅決抵制,現在就沒有故宮了。想來那些議員、教授,按理都是明事理,識大體的社會名流,為什麼會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想法?難道是知識太多導致腦迴路短路?還是太想博眼球?相比之下,蘇東坡對西施姓氏的望文生義就顯可愛得多,也質朴得多了。
附:吟詠西施的詩句出自蘇軾《次韻代留別》, 見《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排印
7.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介紹是什麼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山村。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相關典故
西施給後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容顏。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撲騰」一聲沉入了水底。
於是乎,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因此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成為美的化身和代名詞,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西施的故事由來已久,歷來在民間流傳廣泛。西施原名夷光,是戰國時代越國薴羅山施姓樵夫的女兒,因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
8. 西施姓什麼
西施姓施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而西施又名列四美之首。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出生於越國紹興諸暨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
西施的故事
夫差在打敗越國國君勾踐後並沒有殺掉他,而是讓其年年朝貢,俯首稱臣。一心想要復國的勾踐清楚吳王好色的弱點,開始派人全國搜尋妙齡美女,准備把她們送往吳國,來保住自己的國家。於是范蠡就在這種情況下遇見了西施,兩人便心生情愫,在那個時刻國難當頭,個人感情應當拋於國家之後。後來范蠡將西施帶去了宮中開始了培養,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在去到吳國之後西施夫差被她迷得神魂顛倒,也因她的美貌成為了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春秋宿姑蘇台,冬夏宿館娃宮,不僅整天與西施玩花賞月,鳴琴賦詩,還親自為美人梳理秀發。把國家大事丟在腦後,荒廢朝政,遠忠臣親小人。他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是阿諛奉承之聲。西施在吳國的十七年,也是吳國國力衰退,越國國力漸長的十七年,終於越王卧薪嘗膽成功,而吳國果不其然地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9. 四大美女西施是哪個朝代的
西施簡介
西施,施姓,名夷光,春秋末期越國人,天生麗質,貌美如仙,是歷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之首。出生在浙江諸暨的薴蘿村,因這個村子有東西兩個,西施住在西村,所以人們都稱她西施,後來西施一詞成為了美女的代名詞。
西施本是一名浣紗女,後越國的君主勾踐敗在吳王夫差手下,勾踐想要復國,於是挑選美女送給夫差,挑的正是西施,西施忍辱負重,終使吳王夫差亡國喪命,而西施最終的結局也無人知曉。
關於西施最後的結局大致有三種說法,第一,吳國亡後,西施與越國的大夫范蠡一起駕著扁舟消失在太湖之上;第二,吳國滅亡後被沉入江中,但這一說法並沒有史書明確記載過;第三,有人認為西施愛上了夫差,所以吳王夫差死後她也隨他而去了。
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由於貌美驚人,婀娜多姿,連魚兒見了都忘記游水,沉到水底去,可見西施的美有多麼迷人,「沉魚」之美就是從中而來。
傳說西施患有心絞痛的毛病,發作時會捂住心口,娥眉緊蹙,同村有一個醜女覺得西施這樣很美,於是模仿她的樣子,捂著胸口,皺著眉頭,村裡的有錢人看到後都躲到家裡,窮人看到了都帶著妻子女兒躲起來,這便是東施效顰的故事。
鄭旦和西施誰更美
雖然在夫差的眼裡,鄭旦可能要稍微遜色於西施,但是在現在的諸暨,很多人覺得鄭旦要比西施更美,他們認為鄭旦和西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欣賞西施的同時也不會忘了鄭旦。
所謂的美女也是人們誇贊和宣傳出來。在古代的傳說中,鄭旦本來就先以美貌被鄰居所知,當她聽說還有一個西施時,就主動展示友好。當西施為自己的某些身體部位感到自卑時,鄭旦想盡辦法幫她樹立起信心,不斷對外宣揚西施的美貌。
所以說,鄭旦不僅有外表美,還具有心靈美,人們也似乎更願意把愛國這個美好品質跟鄭旦聯系在一起。鄭旦這樣的人,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很有學習意義的。
關於鄭旦和西施誰更美,其實很難去評價,本來每個人對於美都有不用的看法,就像夫差會覺得西施美,而家鄉人會覺得鄭旦美。不管怎樣,這個比較是沒有意義的,鄭旦和西施有各自的美,在家鄉人的心中,她們的`地位是一樣的,都是為國家盡了力的女英雄。
鄭旦和西施作為同一時代的美女,兩人又都是吳國被滅的主要人物,免不了會被比較,尤其是現在西施的名號遠勝於鄭旦。其實,鄭旦和西施都是後世值得紀念的人。現在的鸕鶿灣村,有鄭旦和西施一起比美的那口四眼井,有她們曾經走過的古道,有浣江、鄭氏宗祠等等,都是紀念她們的證據。
鄭旦為什麼沒有西施出名
鄭旦是史上美貌不亞於西施的人,性格倔強強硬,善於舞劍。因為出眾的外貌,鄭旦被越王勾踐選中,接受了細作的人物,送到吳國誘惑夫差。
鄭旦和西施到了吳國後,一個住在吳宮,另一個住在姑蘇台,兩位好姐妹同心同力,將夫差迷得七葷八素,冷落了後宮其他的女人,專寵他們倆。鄭旦和西施還離間了夫差和吳國重臣伍子胥的關系,為吳國的淪亡埋下危機。最終勾踐得以攻入吳宮,報仇雪恨。
同樣是國家的間諜,為國家盡了忠,而不同的是,夫差似乎更寵西施,而後來鄭旦也早逝了,沒能等到越國攻滅吳國的那一天。就這樣,人們似乎只記得了見證了吳國覆亡的西施,所以鄭旦沒有西施出名。
但是在鄭旦的家鄉諸暨,她和西施的地位是差不多的,家鄉的人以鄭旦為驕傲,認為她是巾幗英雄。現在生活在鸕鶿灣村的人,基本上是姓鄭的,在村的北面特地修建了一座以她名字命名的鄭旦亭,表達對她的敬意和懷念。鄭旦也是一個影響了歷史的人,在愛國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