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秧歌的編劇真是腦殘,那個海貓既無顏值又無身材的還給他配倆美女,還爭著嫁給他。感覺好惡心。外協的表
海貓就像在讀劇本,說話沒一點感情
B. 秧歌分為哪些種類
扭秧歌現在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可分為陝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北秧 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不同類型。王錫齡在《陝南巡視目錄》中記 敘了陝西南部西鄉縣沙河鎮的秧歌:「田間農民有系彩,扮戲裝者歌唱舞蹈。 金鼓喧鬧,蓋為秧歌助興,俗名大秧歌本此。」這種秧歌同現在陝北、山西等 地新年社火中的大秧歌相似,成為一種頗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
C. 東北大秧歌傘頭唱詞
傘 頭 曲一、唱八仙唱秧歌抬頭觀,龍飛鳳舞扭行歡。八仙過海把本領顯,傘頭開口唱八仙。漢鍾離手搖鵝翎扇,又避火來又避煙。呂洞賓身後背寶劍,十妖見著九妖寒。鐵拐李葫蘆扛在肩,葫蘆以內煉仙丹。曹國舅黃笛吹得好,五音六律工調全。藍采和手拿陰陽板,遮住東海半拉天。張閣老騎驢橋上走,懷抱魚鼓樂顛顛。韓湘子花籃托手間,里邊裝著四大名山。何仙姑的笊籬握在手,五湖四海全撈干。唱完八仙舉目觀以,秧歌隊里角色全。千秋萬代英雄漢,群英薈萃鬧得歡。秦瓊打馬來叫關,殺死楊廣救李淵。羅成耍槍往後看,三王元吉放箭穿。沉香救母劈華山,呂洞賓失道戲牡丹。姜太公直鉤把魚釣,伍子胥抱主過江邊。李白醉酒詩百篇,杜甫游春下江南。陶淵明賞菊開口笑,踏雪尋梅孟浩然。丁香割肉孝又賢,借屍還魂李翠蓮。哭倒長城孟姜女,白桂香孝母割心肝。女媧煉石粘補天,如來佛祖煉青丹,武當老祖安星斗,日月星辰安排全。五帝為君立人煙,人皇老祖分女男。神農點葯嘗百草,禹王治水走山川。堯舜禹湯四聖賢,倉頡造字天下傳。武王倒反西岐地,文王渭水訪姜賢。孔孟顏曾四聖賢,警世賢 文千百篇。談古論今來勸世,周遊列國民自安。齊宣王無能難掌權,重用孫臏和龐涓。孫龐鬥智賽龍虎,百姓慧眼識忠奸。秦王登基萬民難,焚書坑儒文人冤。萬里長城埋屍骨,黎民百姓不得安。崇禎登基坐金鑾,連遭荒旱整三年。佛門敞開無人入,牢門緊閉有人鑽。唱一番又一番,講今比古唱笑談。人生在世多行善,留取英名萬古傳。D. 秧歌詞大全
正月里來是嘛新年啊村裡村外鑼鼓喧天啊小佳人房中巧打扮啊時興頭戴金簪瓜子臉賽粉團通紅的胭脂點唇邊身上穿小花衫得兒那呼咳兒呼咳兒呀嘴說是看秧歌哼其實是會情郎王呀嘛王海山啊哎嗨呀打扮起來多麼苗條歡天喜地人群里躦大秧歌扭得真熱鬧哇耍龍燈跑旱船
E. 大秧歌美女演員
電視劇《大秧歌》中女海盜、女土匪首領竹葉青是由演員陳潔扮演的,如有幫助,希望採納,萬分感謝。
F. 賀升亮唱四大美女秧歌歌詞
歌名:看秧歌(東北民歌)
歌手:合唱
所屬專輯:中國純美民間小調集4 太陽出來喜洋洋
歌詞:
正月里來是嘛新年啊
村裡村外鑼鼓喧天啊
小佳人房中巧打扮啊
時興頭戴金簪
瓜子臉賽粉團
通紅的胭脂點唇邊
身上穿小花衫
得兒那呼咳兒呼咳兒呀
嘴說是看秧歌
哼其實是會情郎
王呀嘛王海山啊哎嗨呀
打扮起來多麼苗條
歡天喜地人群里躦
大秧歌扭得真熱鬧哇
耍龍燈跑旱船
扭秧歌那個踩高蹺
龍燈盤玉柱船象水不漂
秧歌辮蒜辮高蹺打飛腳
得兒那呼咳兒呼咳兒吆號
那邊的獅子還會抖摟毛啊哎嗨呀
喇叭吹來鑼鼓也是敲
大人小孩拍著手笑
狠心的情郎哥為啥還不到哇
我翹著腳也看不著
凈看人家的後腦勺
得兒那呼咳兒呼咳兒呀
埋怨自己個個頭不夠高哇哎嗨呀
猛瞧見情郎哥擺手把我叫哇
樂得我心亂跳臉兒發燒
有心喊他怕別人聽到哇
我擺擺手叫他等著
擠擠擦擦往外躦
一隻烏拉腳呦呦踩得我火燎
一隻鞋踩丟了
光腳丫多難瞧
得兒那呼咳兒呼咳兒呀
情郎哥看到
我的小臉往搞哇哎嗨呀
G. 扭秧歌的歌都有什麼
1、《高樓萬丈平地起》是一首由馮曉泉譜曲,馮曉泉填詞,王二妮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我從西邊來》中,由楓華潤誠公司發行於2015-01-21。
2、《沙梁樑上站個俏妹妹》是一首由閻志雄譜曲,鮑登發填詞,秦靖紅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哪噠噠也不如咱山溝溝好》中,由中國唱片公司發行於2011-09-12。
3、《掛紅燈(陝北榆林小調)》是一首由馮健雪譜曲,馮健雪填詞,馮健雪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名家民歌演唱會》中,1995-01-01發行。
4、《東北大秧歌》是一首由網路歌手譜曲,網路歌手填詞,網路歌手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廣場舞集》中,2000-01-01發行。
5、《好日子》是一首由李昕譜曲,車行填詞,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好日子》中,由廣州市洋明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行於1998-01-08。
H. 我想找一些適合扭秧歌的歌曲
適合扭秧歌的歌曲有:擁軍秧歌、開門紅、月牙五更、大東北扭起大秧歌、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解放區的天、好運來、好日子、辣妹子、刮地風等。
1.擁軍秧歌:也稱擁軍花鼓或擁護八路軍,是一首陝北民歌。該歌曲表達了陝北人民對八路軍和朱總司令的擁護和愛戴。表達了對對八路軍以及朱德總司令發起的南泥灣等大生產運動的贊頌。
2.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具有濃郁東北二人轉風格的優秀創作歌曲,大約產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流行歌壇「西北風」盛行之時。 由馬金平作詞、楊柏森作曲、孫蓮夢演唱。
這首著名的「東北風」歌曲,以其熱烈、潑辣、歡快的特點,一經流傳,迅速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多情而膽大的東北熱辣妹子,與情郎相約青紗帳。
早到的情郎卻與她玩起了迷藏,害得辣妹子手撥青紗帳而東瞅西望,也不知情郎在那個疙瘩藏,微風吹起的熱浪使急切的心情更加慌張與忙亂。
扭頭一看,原來情郎正在向她傻乎乎地張望,這讓辣妹子又好氣又好笑,恐怕要扭著情郎的耳朵嗔怒一番才罷休吧。
歌曲正是抓住了這樣一個生活細節,把男歡女愛的情景寫得生動而又俏皮,讓人忍俊不禁,東北妹子的那種豪爽、率真、活潑的性格特點,躍然眼前,真是有一種「喜劇」效果。
3.好運來:《好運來》是車行作詞,戚建波作曲,祖海演唱的歌曲,收錄於祖海2004年1月17日發行的《好運來》專輯中。
1998年,宋祖英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了《好日子》,反響良好,但在這之後,鮮有類似作品產生。鑒於此,《好日子》詞作者車行與《常回家看看》曲作者戚建波創作出了該曲。祖海在拿到歌曲後,先後做了三版編曲。
第一版過於民族風,祖海感覺狀態不是很對,於是做出了第二版,但她又覺得第二版過於搖滾,便找張宏光為該曲編曲,最終做出了第三版即最終版本。
4.好日子是由車行作詞、李昕作曲,歌手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宋祖英1998年1月8日發行的專輯好日子。199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宋祖英演唱了這首歌曲,該歌曲獲得當年第五屆中國音樂電視大獎賽金獎。
從1978年到1996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進行了十幾年,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收入越來越多了,日子越過越舒心。在這樣的背景下,車行、李昕為宋祖英打造了這首描繪過上好日子的人們喜悅心情的歌曲。
5.辣妹子是宋祖英演唱的歌曲,由余志迪作詞,徐沛東作曲,收錄於音樂專輯好日子。2019年,該曲獲得「唱響70年﹒我喜愛的湖南金曲」評選活動金曲獎。
1989年春天,佘致迪到岳陽臨湘參加湖南省音協創作筆會。當時的天氣,讓他想起四川、江西、湖南的共同特點,雨多、霧濃、濕氣重,人們千百年來愛吃辣椒,便提筆寫下《辣妹子》的歌詞。
隨後,徐沛東根據歌詞內容,為該曲譜曲。宋祖英第一次看到該曲,不知如何開口演唱。於是,在錄音棚里,徐沛東一而再、再而三的開導宋祖英,兩個人一起琢磨該曲。
最後,徐沛東想出辦法,讓宋祖英在錄制時,開動想像,把歌詞當做燙嘴的辣椒,最終才錄唱完成該曲。
(8)美女大秧歌大全擴展閱讀:
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它的前身是農民在插秧時的一種歌詠活動,起源於農業生產勞動。
每年春耕時,農家的婦女兒童數以十計,一起到田裡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聲一響,「群歌競作,彌日不絕」,稱之為「秧歌」。陝北地區「鬧秧歌」習俗由來已久,相傳北宋已有陝北秧歌舞,原為陽歌,「言時較陽,春歌以樂。」
參考資料:
網路-好日子
網路-扭秧歌
網路-秧歌
網路-擁軍秧歌
網路-好運來
網路-辣妹子
網路-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I. 關於秧歌的介紹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
近代所稱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歷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介紹的民間舞隊中就有「村田樂」的記載,清代吳錫麟的《新年雜詠抄》中明文記載了現存秧歌與宋代「村田樂」的源流關系。
拓展資料:
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清代吳錫麟《新年雜詠抄》載:「秧歌,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秧歌」的起源,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的另一種傳說是「秧歌」起源於抗洪斗爭。
古代黃河岸邊的百姓,為了生存,奮力抗洪,最後,取得勝利,大家高興地拿起抗洪的工具當道具,唱起來,跳起來,抒發高興的心情,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有了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逐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第三種說法根據《延安府志》記有「春鬧社,俗名秧歌」,閣可見秧歌可能源於社日祭祀土地爺的活動。
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 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它的前身是農民在插秧時的一種歌詠活動,起源於農業生產勞動。每年春耕時,農家的婦女兒童數以十計,一起到田裡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聲一響,「群歌競作,彌日不絕」,稱之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現,後來發展成舞蹈和戲劇表演的形式,並流行於我國北方以及南方各地。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但因流傳地區不同,又有陝北秧歌、晉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這種秧歌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開始和結束為大場,中間穿插小場。大場為變換隊形的集體舞,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有的地區將高蹺、旱船、竹馬燈、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稱秧歌」(見《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