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清照是美女嗎
李清照(1084~約1155)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和哥們李奕柯是當時的禮部員外郎,母親王氏也是當時能詩能文的才女(《宋史·李格非傳》中提到)。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藏書。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的《聲聲慢》就創作在此時,所以詩中,從開頭的幾對復詞,可以看出她的悲傷.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作《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胸懷滿腔熱血,可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說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開的,從開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淪陷的國愁。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聖殿。真可謂萬古愁心!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不僅文學方面,在史學方面她的《金石錄》同樣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
另一首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於是以黃花自喻說: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她的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
她後期的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託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簡明、節奏急促,情調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李清照故居中州盛日」。下篇寫到:
「中州盛日 閨門多暇 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
捻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 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 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後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唳下」。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李詞有兩大特點,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B. 李清照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被很多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父親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是狀元之女,可以說她從小出生在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但並不是那種養在深閨的大家閨秀,她喜歡與自己的朋友一起打馬游戲,還經常會小賭怡情,有時候還喜歡喝上幾杯。
他的朋友看後對他說,最好的就是這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聽後,不由得對自己的妻子心服口服。可惜後來趙明誠早逝,李清照後期的生活也並不如意。
總的來說,李清照就是一個敢愛敢恨,性情率真的千古第一才女。
C. 李清照為什麼不是四大美女之一她的顏值在當時處於什麼地位
李清照是詞人,不是四大美女之一。李清照不僅是一位詞人,也是一位詞理論家。她的《詞書》雖然篇幅不長,但卻是詞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獻。《詞論》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明確指出了「詞」是一種獨立於「詩」的文體,而不是所謂的「語體」,並總結了詩歌的差異,可以說「興詞」的過程始於南宋。此外,她還制定了一套標准,並根據這一標准對許多資深詞人進行了評價。無論這些評估是否正確,我們都將在那時離開。引用劉玉潘的話:「陸游《老雪安筆記》稱他為戲仿高級詩人,因為他身患重病,但他知道其中一個。
至於李清照為什麼沒有獲得「三傑」或「七傑」的稱號,這與她是女性有關,但不僅是這個原因,主要原因還是詞史的影響,這是另一個大問題。繼對詞史的貢獻之後,我們來談談作品。李清照是宋之交傑出的詞人。秦觀、閻繼道、歐陽修也是當時傑出的詞人。如果撇開對詞史的貢獻不談,包括蘇軾、劉邕、周邦彥等,兩宋這些著名的詞的創作水平都是一流的,但各有偏頗。
這是一個衡量問題的標准,比如你問朱一尊和蘭榮誰的水平高,如果回答不了的話,現在他一語道破,但他在永干期間一文不值,當時連一批都沒有,因為當時會受制於「空」、「雅」,朱一尊的奢侈祖師,但是現在有多少普通人知道朱一尊呢?你能說朱一尊的水平很低嗎?可以肯定地說,奈蘭很低嗎?創新的道路是不同的。
D. 李清照到底美不美
現在可以說是一個看顏的時代,膚色即氣質,身材即氣場,顏值即一切。所以對於美醜,大家總是有著特別的執著,包括對古人容貌的不懈猜測與探究。其中爭議最大的,當屬宋代才女李清照了。
我們對古代人形象的認知憑的是什麼?有人會說可以依靠史書記載,尋找其人的個性和外貌特徵。可惜的是,關於李清照的容貌迄今並未發現有明確記載的史料,這也是大家爭執不休的原因。李清照的鐵粉們一般認為文如其人,「人比黃花瘦」是她的真實寫照;愛抬杠的路人則不以為然,認為她肯定丑出新境界,賽恐龍譬鱷魚。兩方各執一詞,且隨小編來看一下他們觀點的形成脈絡。
NO1.肯定美,她不美誰美
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出身名門,擅長書、畫,通曉金石,尤精詩詞,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氣質而言說她前無古人也不為過。另外,《宋史》說她的父親李格非「俊警異甚」,異甚異甚異甚??可見是個大帥鍋喔。按照女隨父相的慣例,李清照的容貌自然也是不錯的。
小女兒的羞澀之態「和羞走,卻把青梅嗅」,相思之苦的「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她的詞里後人看到了一位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女子。一想到她,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個清麗、端莊、略帶感傷的才女形象。而且,就李清照《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的自信而言,沒有絕世容顏哪個女子敢如此?
NO2.肯定丑,比誰都丑
作為丈夫的趙明誠,在李清照畫像上的題詞是「清麗其詞,端莊其品」。可以推測,李清照雖然不是肉滾滾,但是應該也不是骨感美人,要不然也難撐起「端莊」二字。今天能夠看到的元人繪畫的李清照《荼蘼春去》小影――可能是根據李清照生前小照描摹的,雖然因為年代久遠,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隱約也可以瞥見李清照的面部頗有些豐腴,絕不是「人比黃花瘦」的模樣。
按照傳統認知,山東人骨架大,身材大,臉型大。山東的李清照很可能長成一副大臉、大胳膊、大腿型的「女漢子」形狀。李清照還是個愛喝烈酒常醉到不省人事的酒鬼,少女時代如此,出嫁後與趙明誠生活富裕時如此,晚景飄零時亦如此,終生不改這一愛好。所以,李清照應該是高大的、粗放的、堅強的、有力的,她不是櫻桃小口、膚如凝脂的美女,而應該是鼻直口方、寬額闊臉、目光炯炯的俠女形象。
E. 李清照美嗎
李清照是標準的骨感美人
李清照雖然是特立獨行的才女,可並不古板。看李清照的畫像就知道了——削肩細腰,一口風都吹得起的樣子,典型的古典美人。李清照是位才女,這點,一千年來就沒人否認過。可她畢竟是個女人,一個女人再有才,也不至於吸引這么多眼球盯著她一個人看,她還必須得漂亮才行,就像林徽因。
宋代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是美女看膩味了,審美疲勞,所以女人們拚命扮丑,越丑越容易出名,鳳姐就是。可宋代還是個正常審美的年代,而且審美的口味還非常挑剔。女人,最好是美貌加智慧,才貌雙全,秀外慧中,才符合當時人們對才女美女的審美期望。
F. 為什麼李清照的外號叫做「李三瘦」
李清照被世人稱為李三瘦,跟她寫的詩句有關,她有三句詩,都帶有一個瘦字。一句是「露濃花瘦」,一句是「綠肥紅瘦」,一句是「人比黃花瘦」,這幾句詩道出了她是真正的瘦。
可以說李清照的一生,真是嘗盡了世間所有的溫情和冷暖。也見到了太多的世態炎涼,在他的詩中我們體會不到,那種喝完酒後作詩的豪放,有的只是凄慘和悲情,所以當我們讀她的詩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以一種哀情的角度去欣賞,試想一下在這種生活環境下,人怎麼能不瘦呢?
G.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到底有多漂亮
關於李清照的長相,有兩點是可以推測的:
第一,從遺傳學角度來看,李清照的長相不應該是「恐龍」「鱷魚」之類,因為《宋史》說她的父親李格非「俊警異甚」,長相非常英俊,是個大帥哥。女兒長得像父親哪,遺傳學上都這么說:子女智商繼承母親,相貌繼承父親。所以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看,夫妻相配不應該是郎才女貌,而應郎貌女才--討老婆要討學歷高的,嫁老公呢要嫁長得帥的。李清照運氣好,她的父母,都是才貌雙全,無論繼承哪一方,她都應該是個大美女。更何況,李清照出生不久,李格非就開始官運亨通,應酬很多,來往交際的都是當時的一些名士才子。女兒從小就很聰明,詩文歌賦無所不通,出口成章,李格非很為這個女兒感到驕傲,所以,他和朋友們之間的交遊唱和就常常帶上小清照,讓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這些個名士才子哪個不是「審美」高手啊?如果李清照僅僅是聰明伶俐,長相卻很對不住觀眾,李格非敢把這個小「恐龍」帶出去到處招搖?就憑這,也可以想像李清照就算不是個絕色美女,至少也是個非同一般的美女。不信,去看看李清照的詞就知道,李清照對自己的美貌那是相當有自信的: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減字木蘭花》)
這首詞寫的應該是她結婚以後的事情了。你看,春天的花開得多漂亮啊,鮮紅鮮紅的,還帶著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買了一枝最漂亮的來插在頭發上。女為悅己者容啊,戴花總不是為了自個兒照鏡子孤芳自賞吧?還得給人看哪!給誰看?當然是給她的丈夫趙明誠看了。怕丈夫說自己還不如花好看呢,就故意把鮮花斜斜地插在雲鬢上,在老公面前扭過來晃過去,一定要老公說說看:到底是老婆漂亮,還是花兒漂亮?雖然詞裡面沒有說趙明誠怎麼回答她的,但是完全可以想像得出,看著這樣嬌滴滴的美女妻子,那趙明誠還不酥了半邊骨頭去?
第二,從當時的審美潮流來看。李清照的長相是既符合宋代人審美眼光,又符合我們21世紀當代人的審美眼光。為什麼這么說呢?宋朝跟唐朝不一樣,唐朝是以胖為美的。楊貴妃就是胖美人們的驕傲,楊貴妃胖到什麼程度?據說夏天她都不敢睡竹席,就是因為怕她的細皮嫩肉卡到竹席縫裡面去。關於她的胖,還有個小故事: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一個人在看書,正看得投入呢,沒注意楊貴妃已經悄悄地來到他身後,拍拍他的肩膀問:「嗨,三郎,看什麼書看得這么認真哪?」李隆基一聽是楊貴妃的聲音,故意裝作手忙腳亂地把書藏起來。這一急一藏,反而把楊貴妃的好奇心勾出來了,非要問他看的是什麼書。李隆基皮笑肉不笑地說:「偏不給你看,怕你看了要生氣。」楊貴妃一把搶過書一看,原來是《漢成帝內傳》,李隆基正好看到這一段:漢成帝最寵愛的女人--趙飛燕能夠在人的手掌心裡輕舞飛揚。李隆基笑著看楊玉環:「你不怕,隨它什麼風都吹不動你!」楊貴妃假裝生氣,說:我雖然胖,可我的霓裳羽衣舞跳起來一點都不比趙飛燕差吧?
到了李清照的時代,楊貴妃式的以胖為美早成了過去時,宋代是以瘦為美的。不光是人瘦,宋代人連寫詩作畫都很崇尚「瘦硬」美,所以宋代文人筆下的美女也就一個賽一個地瘦:比如說歐陽修的「清瘦肌膚冰雪妒」,柳永的「自家空恁添清瘦」,蘇軾的「冰肌自是生來瘦」,黃庭堅的「抱琵琶、為誰清瘦」,秦觀的「消瘦、消瘦」,周邦彥的「玉骨為多感,瘦來無一把」……男人們這么喜歡骨感美人,時代風氣就都按照男人們的喜好來打扮女人了。李清照雖然是特立獨行的才女,可在這一點上並不怎麼叛逆。看李清照31歲時候的畫像就知道了——削肩細腰,一口風都吹得起的樣子,典型的古典瘦美人。李清照還有個相當有名的外號,叫「李三瘦」。因為她在詞里,寫過三句帶「瘦」字的經典名句:一句是「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另一句就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詞,有的是說花瘦,有的是說人瘦,還有的是說花已經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李清照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國人的審美潮流,在一千年後又得到了遙遙呼應,20世紀以來,「瘦」又成了人人追捧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