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四大美女是怎麼死的
西施據說是被沉到湖裡溺死的,也有說是和范大夫隱居了,楊玉環是在馬嵬坡被縊死的,至於貂蟬本就是傳說中的人物,有說是被關公月下所斬,王昭君應該是正常離世的吧!
㈡ 雲南普洱茶的口感關「量化」什麼事
老C和小陳等人,對於
雲南普洱茶的口感
我首先要說的是,口感這種東西,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情。我記得,N年之前,四川火鍋行業協會的一幫同志,曾經制定了對於火鍋辣味的一系列標准,諸如微辣、重辣、中辣等等。可是,很顯然,我自己對於中辣這樣的火鍋,是偏重到微辣的程度,而對於從來不吃辣椒的廣州人來說,中辣已經讓他們非常的為難了。
再說一個很生活的例子,我們有名的「四大美女」大家都知道,楊妃絕對是不符合現代審美標準的,王昭君根據不可考證的歷史來講,也絕對不是「骨感系」之流的美女。還有能在力士手掌之上翩翩起舞的飛燕同志,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美女代表,可見,審美的標准---當然是從男同志的角度出發來說---是千差萬別的,不僅僅只是三圍那麼簡單和多少多少公分那麼量化的絕對!
很不幸的是,我們雲南普洱茶茶界,總有那麼一棒子無所事事的專家或者學者,有意或者無意之間,要把非常傳統和民族的普洱茶
,活生生的搞成西方那種可笑的科學模型,細化甚至量化到毫克或者微米的程度......請各位讀者注意,博主個人說的並非是農殘或者有害物質的量化
,對於這些方面,老王我是雙手加上雙腳非常贊成的!!!......我僅僅說的是普洱茶的口感和陳化這兩個方面。
當然,各大茶區的茶料特性,是完全可以用文字表述得清楚的。比如我剛才才喝了一壺下關茶廠2005年的特級生沱,那種口感和茶湯下喉的感覺,是其他地方生沱茶都沒有的體會---入口茶水的茶味,能迅速的讓你的整個口腔充滿,隨之而來的舌根的甜和舌面的茶水的苦味又刺激你的舌苔,產生一種特有的芬芳感覺,最後自己的口水源源不斷的湧出來---這種效果,別的地方的生沱茶很少有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文字描述,其間的體會,是我個人的體會。這個下關沱,有些茶友覺得很過癮,有些剛剛接觸普洱茶的朋友,說太苦了,不如我網店上邊的洪信號月光白生餅舒服。
是的,這就是正確的
雲南普洱茶的口感:)所以我個人經常說兩條:
1.品鑒雲南普洱茶
,別人,不管級別多高,名氣多大,他(她)說的只能是參考。你自己喝著舒服喜歡的茶品,就是你的好茶。
2.不要相信任何書籍的介紹,多品多喝,是提高品鑒普洱茶水平的唯一正道!昆明 左右居寒潮來襲烹茶御敵中嘻嘻
㈢ 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都是怎麼死的
一、西施 先說第一美女西施,關於西施的下落和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而在《史記》這部具有權威性的史書里,盡管有范蠡的詳盡記載,卻找不到有關西施的只言片語,難解的謎團讓人倍感缺憾。就連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也只是略有所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吳越春秋》更是一筆帶過:「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娛樂第一播報 http://yldybb.netsh.com.cn 】 西施絕色於世,范蠡更不是平凡之輩,後因「齊人聞其賢,以為相。」他卻再不願涉足政壇和宦海,於是「盡散其財」,又攜西施去了陶(今山東定陶),並再次改名換姓為陶朱公。范蠡在定陶再次創下蓋世的家業,《史記集解》說他當時擁有家產萬萬:「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 以上所說,一些古詩詞也曾道及,如蘇東坡的「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可是,關於西施的下落,也不乏另外的說法,像《墨子.親士篇》中就有這樣的論述:「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無疑是說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就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底遇害的。而當時的背景是:本來並不強盛、連年戰敗的越國,終於靠美人計等謀措挫敗消滅了原本強大的吳國,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吳王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便翻臉無情、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持這種觀點的還有唐代詩人皮日休,他在詩中描寫道:「不知水葬沉何處,溪月彎彎欲笑顰。」亦推測西施是沉江而死的。 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所演繹的情節:西施雖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可她內疚於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自縊於人去樓空的蕭蕭吳宮...... 二、王昭君 王昭君離開漢宮一年之後,為呼韓邪生下一個兒子。可是,風燭殘年的呼韓邪在她嫁到匈奴的第三個年頭(也就是公元前31年)磕然去逝,剛過上兩年錦衣玉食、天倫之樂安逸生活的王昭君,在二十四歲時就成了寡婦。而更難讓王昭君接受的是,按照當時的胡俗,她應再轉嫁給呼韓邪前妻的兒子--已繼承王位的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無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王昭君,只好屈尊胡俗,並為原是子輩現為夫君的復株累單於生下兩個女兒。十一年以後的漢成帝鴻嘉元年,雕陶莫皋也英年早逝,命運多舛的王昭君時年三十五歲,正值豐滿成熟的盛年。王莽篡奪西漢的政權後,匈奴單於硬是不承認他這個非劉氏後裔的帝王。匈漢關系一度緊張、惡化,甚至烽煙漫卷、戰事迭起。回天無力的王昭君,目睹自己「捐軀報主」、傾盡心血才換來的和平安定遭到破壞,心靈受到沉重的打擊。便在喚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失意絕望中暴疾而終......【娛樂第一播報 http://yldybb.netsh.com.cn 】 有關王昭君的結局,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馬致遠的《漢宮秋》演繹王昭君念念不忘漢元帝,不甘嫁給呼韓邪,出雁門關就投江自盡了。其實,這是劇作家特立獨斷的筆觸,隱含著馬致遠對那個時代、對元蒙羌胡的藐視、嫌惡和偏見。 《樂府詩集》引《漢書.匈奴傳》中的記載,則把昭君的死歸咎於復株累單於的逼婚,說昭君對不分輩分、有亂倫之虞的「胡俗」深惡痛絕,為了保持一個漢家女人的清白而飲鴆自殺。其實,這也是宋人特別看重名節、因循恪守貞操觀念的真實寫照。 歷代著述多把昭君出塞和親之事看作悲劇。早在晉代,就有人持這種觀點,像石崇的《王明君辭》: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於庭。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願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英。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並。 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還有李白的:「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杜甫的:「畫圖省織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另有:「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常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沒胡沙。生泛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娛樂第一播報 http://yldybb.netsh.com.cn 】 這些詩句各自洋溢著深切透懷的悲劇色彩,無不對昭君出塞寄於無限的悲憐、同情和哀嘆。似乎王昭君的出塞完全出於無奈和被動,是男權政治的犧牲品、是男系社會對女性人格的肆意踐踏和殘害。不過,要真是這樣,不憨不傻的王昭君又何必主動的「請掖庭令求行」呢? 三、貂嬋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正史上卻沒有任何記載,她只是頻頻粉墨登場於文學名著和民間傳說中。《三國演義》就對她進行了生動細致、曲折離奇的描寫和刻畫,成為該名著的一枝奇花、一大亮點,再加上戲曲故事、民間傳說的進一步渲染,美女貂嬋終成為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傳奇式人物。據有關歷史學家考證,她本名任紅昌,出生在並州郡(現忻州)的木耳村,十五歲時被選入宮,成為一個干雜活的宮女,專司看管貂嬋冠(漢代侍從們的帽飾),不知她名字的官員們就借稱她為「貂嬋」,後人就沿襲了下來。 漢朝末期,宮廷大亂,流浪出宮的貂嬋被王允(東漢太原祁縣人,原為郡吏,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即位後任司徒)收為義女。有一次,貂嬋在王府的後花園里祈星拜月時,正好有一片流雲遮住了月亮,看上去就像是月亮躲進了雲層。這巧合的一幕正好讓王允看到了,他就打趣道:「嬋兒的容顏足可閉月也!」這就是「閉月」之說的由來。 董卓(東漢隴西臨洮人,本為涼州豪強,靈帝時任並州牧)專權後,王允為了鏟除董卓,便說服貂嬋用美人計挑起呂布(東漢末期五原九原--今內蒙包頭人,原為並州刺史丁原的門客,後投奔董卓)與董卓的矛盾,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據《後漢書.呂布傳》記述:「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這段記載,其實就是戲曲傳說中的鳳儀亭擲戟的由頭。從這里也可看出,貂嬋是先成為董卓的婢女,然後又與呂布「私通」,從而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的。 再後來,順水推舟,貂嬋便成了呂布的愛妾,直到呂布被曹操所殺。據《三國志.呂布傳》(引注《英雄記》)記述:「布見備甚敬之,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另載:「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不知反將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還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糧道,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有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據說文中多處提到的那位「科頭,袒衣」的呂布之妻,就是貂嬋。【娛樂第一播報 http://yldybb.netsh.com.cn 】 曹操在白門樓殺害呂布時,留下了貂嬋的活口,先是安撫下屬,把貂嬋作為禮物許給了愛將秦宜祿,後又惜於貂嬋的美貌愛不釋手,從而引起一系列矛盾。據《三國志.關雲長傳》(引《蜀記》)載:「曹公與劉備圍布與下邳,雲長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雲長心不自安......」結果,為了消除隱患,性情耿直而剛烈的關雲長,竟然把貂嬋給殺了。元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嬋》就是以此演繹而成的。 至於貂嬋的最後結局,史學界和民間都是眾說紛紜、不一而足的,有的說呂布被殺後,貂嬋為了不禍及桃園三兄弟,「引頸祈斬」、撲劍自刎了;有的說她做了尼姑,孑身以終...... 四、楊貴妃 安史之亂,六月十四日中午,唐玄宗一行逃至馬嵬坡後,積怨頗深、一時暴怒的士兵們就射殺了曾不可一世的楊國忠,並支解了他的屍首。接著又誅殺了楊國忠的兒子。一片混亂中,楊貴妃的兩個姐姐秦國夫人、韓國夫人也被亂軍所殺。驚慌失措、萬般無奈的唐玄宗親自走出驛館,出面調停、安撫軍士們,仍不管用,群情激憤的將士們呼聲震天、圍而不去。對於這一事件,《資治通鑒》(卷二一八)是這樣描述的:「軍士圍驛,上聞喧嘩......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當自處之。』入門,倚杖頓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錄韋諤前言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高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就這樣,一代絕色美女終被對自己曾經信誓旦旦的君王所負,斷然賜死,成為政治旋渦的填堵物、犧牲品。真是危難之際見郎心,自古紅顏多薄命啊! 楊玉環接到賜死旨意時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此時此刻,誰也救不了她了。真難想像,她是如何無語凝咽、悲憤交加的隨高力士(一說是被高力士牽著)來到一座破舊的佛堂,而絞縊身亡的。又由於唐玄宗一行急著出逃,就把楊貴妃的屍體草草的埋葬在馬嵬坡的荒草叢中。持這種看法的,有《舊唐書.楊貴妃傳》、《資治通鑒.唐紀》等。而有些書籍描繪的就更細致,《唐國史補》里記述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也說,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貴妃「乞容禮佛」,高力士就把貴妃縊死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雲雲。關於這一點,近代學者陳寅恪曾在他的《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樂史謂妃縊死於梨樹之下,恐是受香山『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
㈣ 如何評價史上四大美女的上官婉兒
沒有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最大的名頭,是唐朝才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復姓上官,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陝州)人,祖籍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上官婉兒因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兼內舍人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景雲二年(711年),復封昭容,謚號惠文,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
㈤ 四大美女都多大
一、 西施
先說第一美女西施,關於西施的下落和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而在《史記》這部具有權威性的史書里,盡管有范蠡的詳盡記載,卻找不到有關西施的只言片語,難解的謎團讓人倍感缺憾。就連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也只是略有所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吳越春秋》更是一筆帶過:「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西施絕色於世,范蠡更不是平凡之輩,後因「齊人聞其賢,以為相。」他卻再不願涉足政壇和宦海,於是「盡散其財」,又攜西施去了陶(今山東定陶),並再次改名換姓為陶朱公。范蠡在定陶再次創下蓋世的家業,《史記集解》說他當時擁有家產萬萬:「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
以上所說,一些古詩詞也曾道及,如蘇東坡的「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可是,關於西施的下落,也不乏另外的說法,像《墨子. 親士篇》中就有這樣的論述:「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無疑是說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就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底遇害的。而當時的背景是:本來並不強盛、連年戰敗的越國,終於靠美人計等謀措挫敗消滅了原本強大的吳國,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吳王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便翻臉無情、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持這種觀點的還有唐代詩人皮日休,他在詩中描寫道:「不知水葬沉何處,溪月彎彎欲笑顰。」亦推測西施是沉江而死的。
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所演繹的情節:西施雖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可她內疚於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自縊於人去樓空的蕭蕭吳宮......
二、王昭君
王昭君離開漢宮一年之後,為呼韓邪生下一個兒子。可是,風燭殘年的呼韓邪在她嫁到匈奴的第三個年頭(也就是公元前31年)磕然去逝,剛過上兩年錦衣玉食、天倫之樂安逸生活的王昭君,在二十四歲時就成了寡婦。而更難讓王昭君接受的是,按照當時的胡俗,她應再轉嫁給呼韓邪前妻的兒子--已繼承王位的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無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王昭君,只好屈尊胡俗,並為原是子輩現為夫君的復株累單於生下兩個女兒。十一年以後的漢成帝鴻嘉元年,雕陶莫皋也英年早逝,命運多舛的王昭君時年三十五歲,正值豐滿成熟的盛年。王莽篡奪西漢的政權後,匈奴單於硬是不承認他這個非劉氏後裔的帝王。匈漢關系一度緊張、惡化,甚至烽煙漫卷、戰事迭起。回天無力的王昭君,目睹自己「捐軀報主」、傾盡心血才換來的和平安定遭到破壞,心靈受到沉重的打擊。便在喚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失意絕望中暴疾而終......
有關王昭君的結局,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馬致遠的《漢宮秋》演繹王昭君念念不忘漢元帝,不甘嫁給呼韓邪,出了雁門關就投江自盡了。其實,這是劇作家特立獨斷的筆觸,隱含著馬致遠對那個時代、對元蒙羌胡的藐視、嫌惡和偏見。
《樂府詩集》引《漢書.匈奴傳》中的記載, 則把昭君的死歸咎於復株累單於的逼婚,說昭君對不分輩分、有亂倫之虞的「胡俗」深惡痛絕,為了保持一個漢家女人的清白而飲鴆自殺。其實,這也是宋人特別看重名節、因循恪守貞操觀念的真實寫照。
歷代著述多把昭君出塞和親之事看作悲劇。早在晉代,就有人持這種觀點,像石崇的《王明君辭》: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於庭。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願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英。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並。
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還有李白的:「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杜甫的:「畫圖省織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另有:「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常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沒胡沙。生泛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這些詩句各自洋溢著深切透懷的悲劇色彩,無不對昭君出塞寄於無限的悲憐、同情和哀嘆。似乎王昭君的出塞完全出於無奈和被動,是男權政治的犧牲品、是男系社會對女性人格的肆意踐踏和殘害。不過,要真是這樣,不憨不傻的王昭君又何必主動的「請掖庭令求行」呢?
三、貂嬋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正史上卻沒有任何記載,她只是頻頻粉墨登場於文學名著和民間傳說中。《三國演義》就對她進行了生動細致、曲折離奇的描寫和刻畫,成為該名著的一枝奇花、一大亮點,再加上戲曲故事、民間傳說的進一步渲染,美女貂嬋終成為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傳奇式人物。據有關歷史學家考證,她本名任紅昌,出生在並州郡(現忻州)的木耳村,十五歲時被選入宮,成為一個干雜活的宮女,專司看管貂嬋冠(漢代侍從們的帽飾),不知她名字的官員們就借稱她為「貂嬋」,後人就沿襲了下來。
漢朝末期,宮廷大亂,流浪出宮的貂嬋被王允(東漢太原祁縣人,原為郡吏,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即位後任司徒)收為義女。有一次,貂嬋在王府的後花園里祈星拜月時,正好有一片流雲遮住了月亮,看上去就像是月亮躲進了雲層。這巧合的一幕正好讓王允看到了,他就打趣道:「嬋兒的容顏足可閉月也!」這就是「閉月」之說的由來。
董卓(東漢隴西臨洮人,本為涼州豪強,靈帝時任並州牧)專權後,王允為了鏟除董卓,便說服貂嬋用美人計挑起呂布(東漢末期五原九原--今內蒙包頭人,原為並州刺史丁原的門客,後投奔董卓)與董卓的矛盾,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據《後漢書.呂布傳》記述:「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這段記載,其實就是戲曲傳說中的鳳儀亭擲戟的由頭。從這里也可看出,貂嬋是先成為董卓的婢女,然後又與呂布「私通」,從而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的。
再後來,順水推舟,貂嬋便成了呂布的愛妾,直到呂布被曹操所殺。據《三國志.呂布傳》(引注《英雄記》)記述:「布見備甚敬之,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另載:「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不知反將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還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糧道,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有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據說文中多處提到的那位「科頭,袒衣」的呂布之妻,就是貂嬋。
曹操在白門樓殺害呂布時,留下了貂嬋的活口,先是安撫下屬,把貂嬋作為禮物許給了愛將秦宜祿,後又惜於貂嬋的美貌愛不釋手,從而引起一系列矛盾。據《三國志.關雲長傳》(引《蜀記》)載:「曹公與劉備圍布與下邳,雲長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雲長心不自安......」結果,為了消除隱患,性情耿直而剛烈的關雲長,竟然把貂嬋給殺了。元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嬋》就是以此演繹而成的。
至於貂嬋的最後結局,史學界和民間都是眾說紛紜、不一而足的,有的說呂布被殺後,貂嬋為了不禍及桃園三兄弟,「引頸祈斬」、撲劍自刎了;有的說她做了尼姑,孑身以終......
四、楊貴妃
安史之亂,六月十四日中午,唐玄宗一行逃至馬嵬坡後,積怨頗深、一時暴怒的士兵們就射殺了曾不可一世的楊國忠,並支解了他的屍首。接著又誅殺了楊國忠的兒子。一片混亂中,楊貴妃的兩個姐姐秦國夫人、韓國夫人也被亂軍所殺。驚慌失措、萬般無奈的唐玄宗親自走出驛館,出面調停、安撫軍士們,仍不管用,群情激憤的將士們呼聲震天、圍而不去。對於這一事件,《資治通鑒》(卷二一八)是這樣描述的:「軍士圍驛,上聞喧嘩......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當自處之。』入門,倚杖頓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錄韋諤前言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高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就這樣,一代絕色美女終被對自己曾經信誓旦旦的君王所負,斷然賜死,成為政治旋渦的填堵物、犧牲品。真是危難之際見郎心,自古紅顏多薄命啊!
楊玉環接到賜死旨意時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此時此刻,誰也救不了她了。真難想像,她是如何無語凝咽、悲憤交加的隨高力士(一說是被高力士牽著)來到一座破舊的佛堂,而絞縊身亡的。又由於唐玄宗一行急著出逃,就把楊貴妃的屍體草草的埋葬在馬嵬坡的荒草叢中。持這種看法的,有《舊唐書. 楊貴妃傳》、《資治通鑒.唐紀》等。而有些書籍描繪的就更細致, 《唐國史補》里記述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也說,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貴妃「乞容禮佛」,高力士就把貴妃縊死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雲雲。關於這一點,近代學者陳寅恪曾在他的《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樂史謂妃縊死於梨樹之下,恐是受香山『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果爾,則殊可笑矣。」讀過《長恨歌》的人都知道,「梨花一枝春帶雨」是形容「海上」、「仙山」上「仙子」、「太真」淚流滿面之容貌的詩句,已是一種敘事的引伸,與馬嵬坡「佛堂前的梨樹」何干?
當然,說楊貴妃在馬嵬坡被縊死在佛堂(或梨樹下),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歷代的文人墨客和史家學者對此更有莫衷一是、大相徑庭的說法與推論。
在一些唐詩中,就有楊貴妃是死於亂軍之中的描述。像杜甫的《哀江頭》:「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似乎楊貴妃不是被縊死的,縊死的人哪有血污呢?要知道,杜甫的這首詩寫於至德二年(757年), 距楊貴妃之死僅一年的時間。另外,像溫庭筠《馬嵬驛》中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杜牧《華清宮三十韻》中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李益《過馬嵬》、《過馬嵬二首》中的「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中的「血埋妃子艷」等,都似乎反映了楊貴妃血濺馬嵬坡、死於兵刃或馬蹄之下的血腥場面。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在馬嵬坡未曾死,混亂之中隱藏民間、流落他鄉了。甚至說她逃亡日本,在馬嵬坡替她死的是一個侍女,她由禁軍將領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出海,被日本使節或商人帶到了日本,定居在日本的久谷町久津,並客死於此。在日本的民間和學術界,持這種觀點的不在少數。更離奇的說法是,大難不死的楊貴妃遠行於美洲,台灣學者魏聚賢在他的《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中就有這種論述。
㈥ 被曹植誇上天的甄姬,為何沒能入選四大美女
當然是因為甄姬的影響力不夠大,導致沒有入選四大美女之列。
一、“四大美女”的頭銜很大程度上是由無聊文人杜撰出來的口頭文學。曹丕的妻子甄姬的美貌是出名的,不然也不會在曹植和曹丕兄弟之間傳下這么多緋聞。但是她講到底只是深宮中的一位妃子,沒有在政壇上產生過重大影響,沒有像其他四位美人一樣,憑一己之力逆轉歷史走向,畢竟三國美人大喬和小喬也不是沒有入選四大美人嗎?
㈦ 中國歷史除四大美女 誰最漂亮 ,誰是最美的男子 ,誰最聰明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出門。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於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醜,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遊,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潘岳不僅長了張錦綉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綉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來了興趣,下鄉耕田作秀,大夥紛紛寫馬屁文章。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麼東西,馬屁膽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要死,立馬趕他出朝廷。賦閑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先後當了河陽還令的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稱「一縣花」。此後在政壇屢升屢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後,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 當時掌權的是醜八怪皇後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痴。這難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正是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boyfriend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於東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亂中政治一鍋粥,潘岳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卻不失於雕琢;描寫細致,尚不致於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是一個很憂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絕對是個好男人,十餘歲定婚,對發妻楊氏一往情深。楊氏不幸於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是中國此類題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 二、宋玉 宋玉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但是這位先生的帥名卻又多少來得有些蹊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從來就沒有哪部正經的史書甚至野史筆記里說過他是如何如何的帥,唯一的佐證便只有他寫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賦》了。在那篇賦里,寫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說宋玉「為人體貌嫻麗玉,口多微辭,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釋說有曾經有一位絕色美貌的東家之女登牆偷窺自己三年,但他都對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說自己好色,接著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愛醜陋的妻子,與她生了五個孩子,從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畢竟大家都比較相信帥哥,於是就聽信了宋玉的話,而「登徒子」卻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除了這篇賦之外,就再也尋不到一分一毫關於宋玉之美的蛛絲馬跡了。 據說,宋玉是屈原弟子,他並沒有因為其美貌而青雲直上,其在官場上混得還是比較差的,一生都沒有做過什麼大官,雖然靠寫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過楚王,但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連提點建議都沒被採納。但他並沒有從此自棄,而是投入到創作中去,也寫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騷體的基礎上變化出一種新體裁----賦,雖不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算是不辱沒師門了。其作品文字華麗,對事物刻畫入微,像他那篇名作《登徒子好色賦》所塑造的「登徒子」形象就非常成功。 這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據說是一篇贗文,很多人都說它並不是宋玉的作品。如果真是這樣,對我們考證宋GG是一位帥哥倒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假若真是別人寫的,那宋玉之美大抵該是得到時人或晚近之人公認的了,否則的話,宋GG在自己的寓言之作中誇言己之美貌,那倒要很讓人懷疑其真實性的。無論事實如何,宋玉終歸是頂著了一頂帥哥的高帽了,他的帥名也早已流傳千古,雖然多少還「猶抱琵琶半遮面」些,但考慮到他才子詞賦家的身份,入選這份美男榜還是不遑多讓的。 三、子都 《詩經》有雲:「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一個女孩子本來跟某帥哥有個約會,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帥哥哥沒有見到,卻見到了一個愚駑蠢笨的傻佬。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乃是眾多鄭國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少女們都以能見到那位帥名滿全國的子都為榮,為了能見他一眼,甚至不惜獃獃的苦等上好幾個小時,由此也便可以想像出,當子都未見而見到蠢夫的時候,少女會有多麼的悲傷,哀怨和惆悵了。 《孟子》又曰:「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哎呀,連滿嘴仁義的亞聖孟夫子都說「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長眼睛的人,可見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確確是個大帥哥了。那麼,這個帥名動天下的子都老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怎麼會有如此的魅力能讓天下的女人們瘋狂?且聽我慢慢道來…… 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大名叫做公孫閼,子都乃是其字。子都這個人,不僅相貌生的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鄭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雖美,卻是個小心眼。《左傳·隱公十一年》里便記載了他因爭車未遂而在陣前射殺己方大將潁考叔的光榮事跡,由這一點看,子都老兄多少還是缺了些大丈夫應有的寬廣心胸和英雄氣概,只能將其歸入偶象派一類了。 雖然還存在著這樣的不足,大帥哥子都畢竟是帥名遠播的美男子,其容顏之美不僅震動了以庄公為代表的統治階層,而且也得到了以鄭國女子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和以孟夫子為代表的子孫後代的認同,僅憑這一點,子都之入選美男榜,便實在是實至名歸的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 各位看官或許會感到奇怪,要問我為什麼在開篇第一句便說出一句廢話來。沒做國君之前,當然是公子了,難道是乞丐不成,這一句話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是有那麼一點,然而盡管如此,我卻還是要說,因為我要強調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展的話,本來是輪不到他做國君的,能一輩子安安穩穩的做個公子,已經足夠他禱誦好幾遍阿彌陀佛的了。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得歷史照著非正常的狀況發展了下去而讓原先的公子鮑坐上了宋國國君的寶座的呢?原因就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帥了! 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並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艷」的大帥哥,於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鮑不願意啊,怎麼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拍公子鮑的馬屁。你公子鮑不是喜歡布施恩惠於國人嗎?(由此可見公子鮑恐怕亦心存奪國的野心)好,老娘我幫你布施;還不願意嗎?還不願意,老娘我乾脆把宋國的江山也獻給你做交換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啊,於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幹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了國君。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於成為現實。(據《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國於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那麼這位帥的biangbiang聲,帥得令祖母傾心而折節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帥之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應該說還不錯,起碼要比他的哥哥,有「無道」之稱的昭公好了許多。《左傳》里說他「禮於國人」,《史記》中說他「賢而下士」,當然,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鮑需要收買人心的時候,至於他做了國君以後的表現,我卻只能遺憾的說聲「不可考」了。然而不管怎樣,即便是因帥得國,也還是要付出代價的,至於代價是什麼,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夠猜到。 五、鄒忌 戰國時,鄒忌是齊國有名的帥哥。身型修長(身高八尺有餘),而且形態「昳麗」。他的帥不僅是外在的帥,同時他又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內涵了,通常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鄒忌更願意別人注意他內在的東西,比如說他更希望人們贊美他的詩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那時鄒忌的夢想,就是有一個比他更漂亮的人來代替他的苦惱。每天清晨,這位齊國美男子起床後都會站在一面銅鏡前憂郁地低語: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齊國最美的男人(有點象白雪公主的後母)?而魔鏡總會歉疚地告訴他:很遺憾,我的主人,迄今為止您依然是齊國最美的男人。每當魔鏡說完,它總會看到對面的鄒忌憂傷地哭泣,像三月的細雨,淅淅瀝瀝。直到有一天,魔鏡突然對鄒忌這樣說:我的主人,您終於不再是齊國最美的男人了,城北來了一個叫徐公的男人,他現在才是這里最美的男人。 這一天,是鄒忌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突如其來的幸福使他不敢相信。於是鄒忌問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誰美?妻子說:徐公怎麼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茄子和櫻桃一樣沒有可比性。鄒忌又問小妾,妾回答說:徐公怎麼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鵪鶉和仙鶴一樣沒有可比性。鄒忌復問客人,客人說:徐公怎麼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狗尾巴草和雲杉一樣沒有可比性。 過了幾日,鄒忌見到了這位在別人眼裡不如自己美貌的男人。鄒忌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拔足向王宮奔去。在王宮里,鄒忌與齊威王邊飲酒邊聊天。鄒忌說:大王,臣本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想讓我給她買櫻桃吃;我的妾想讓我給她買野味解饞;我的客人想讓我給他批幾方木頭蓋房,所以都說徐公不如臣美,但事實上我與徐公相比,好比是茄子、鵪鶉、狗尾巴草,這證明我受了他們的蒙蔽。大王,以此引申到治國之道…… 齊威王聽了鄒忌一番話,陷入了沉思…… 翌日,齊威王召鄒忌覲見,一臉神秘地對鄒忌說:愛卿,你又是齊國最美的人啦!鄒忌不解,問:為何?齊威王笑嘻嘻地說:寡人已經把那個城北的鳥徐公毀了容,現在你老婆再誇你漂亮當然就不是蒙蔽你啦! 自此,人們都傳說鄒忌瘋了。據說有人曾看到過他,已經變得神志不清,只反復說著一句話:我只想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六、周瑜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盪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吊喪。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七、呂布 呂布字奉先,三國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溫侯,身材高大(估計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藝高強。呂布不但衣著華麗,而且喜歡耍酷,他一出場就是「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簡直是酷斃了。他經常手持一口方天畫戟,腳跨赤兔寶馬,到處泡妞,當時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美女多半自戀,美男也不例外。呂布在丁原手下,雖說也是「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有模有樣。新歸董卓後更是盲目追求「名牌」,「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整個一個天皇巨星的打扮!我敢打賭,麥克·傑克遜出場也沒他這么排場。連國內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禪也對他一見傾心。 呂布不但善用畫戟,就連射箭也有超乎尋常的本領,神乎其技的「轅門射戟」,就是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其武藝之高超,就算關羽、張飛、劉備三人聯手,也才勉強贏他。就個人武藝而言,呂布在三國時代可謂無敵於天下。 但其為人反復,無仁義,叛伏無常。他原為丁原的義子,那個被他「怒目而視」的董卓用了一匹赤兔馬和金珠玉帶就令他謀殺親「夫」(丁原)投奔新「夫」(董卓)。這也難怪小呂,他出身貧寒,除了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外一無所有。就象平民出身的絕代佳人,面對用法拉利(赤兔馬)和鑽石黃金追求她的世界首富(董卓),又有多少人會不拋棄「舊愛」(丁原)呢?呂布成為董卓部下後,又因與其小蜜(貂禪)私通,因恐東窗事發而與司徒王允合謀殺了董卓。曹操征討徐州時,呂布趁機偷襲其根據地,後與曹操反復征戰,因被水攻,以及部下候成叛變而投降。 在白門樓,呂布被擒。劉備對曹操說,「君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其實他知道自己妒忌丁建陽、董卓,因為他自己也想得到呂布。呂布實在太完美了,完美得讓人溺愛,而愛總是讓人盲目的。他明白任何人得到呂布都會溺愛,英雄如曹操也不例外(想一想後來他怎麼對待關羽就可見一斑)。如果這樣,曹操或許會步丁建陽、董卓後塵,這樣自己就少了逐鹿中原最大的競爭對手,在這一點上他不希望呂布死。然而他不能忍受曹操得到呂布這個事實。他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這就是劉備的邏輯,所以他更希望呂布死。曹操雖然很想得到呂布,但他也不想成為丁建陽和董卓,只好把呂布給殺了。「紅顏薄命」原也適用於三國第一美男。 七、嵇康 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後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嵇康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英俊瀟灑,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稱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裡采葯,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 嵇康喜愛音樂,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裡學得《廣陵散》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司馬氏掌權後,不苟合於其統治,與阮藉、向秀、山濤、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與司馬氏相對抗,後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前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製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嵇康人緣極好,王戎說與他交往二十年,未見其有不好的臉色。因此留下「意趣疏遠,心性放達」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的一面,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八、衛玠 記得三國中殺掉鄧艾父子的衛瓘嗎?衛玠就是他的孫子,表字叔寶。關於衛玠的美,《晉書》里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於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可這玉人特愛開口。當時風氣最盛行清談:手裡拿個麈尾模樣悠雅地侃侃而談。剛開始時,「清談」主要談老莊之道,還有點哲學氛圍,後來變成了天南海北亂侃,比如談論人家的長相和行為(兩晉美男子多出名,也有這方面原因)。爹媽怕衛玠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政治問題太敏感,最好避開,就限制他說話,真叫人吃不消。(我們有時候對著進不去的BBS也時不時會唉聲嘆氣一翻)。 八王之亂把西晉政權鬧成一鍋糨糊,胡人勢力乘機進入中原,天下大亂。衛玠費盡口舌說動母親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後來死在匈奴人手上。他們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漢),妻樂氏經不住旅途疲憊,死去(熱死了?)。征南將軍山簡趕快來搶這個鑽石王老五,把愛女嫁給他。衛玠帶上新婦又往東行,來到了大將軍王敦鎮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見他一表人才,能說會道,很是器重。衛玠並不買帳,他感覺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亂,不可依附,於是再次轉移,投奔東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衛玠艷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江東人士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圍觀,擠得衛玠舉步艱難,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這個典故就是《世說新語》中的「看殺衛玠」。(所以我們的fans在追星的時候都應該斯文一點,小心把偶像給看死了)。 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做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么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美男子」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里反反復復強調了兩點:一是俊美,二是會嚼舌頭。(前後一串,倒是挺適合做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 一千多年前的衛玠同樣舌頭癢癢,一遇機會,定要冒兩句,使聽眾個個驚嘆。清談高手王澄(小名平子)對衛玠簡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人稱「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衛玠會說,腦瓜也明智,看得准形勢,懂得保身避禍,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 九、衛玠 記得三國中殺掉鄧艾父子的衛瓘嗎?衛玠就是他的孫子,表字叔寶。關於衛玠的美,《晉書》里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於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可這玉人特愛開口。當時風氣最盛行清談:手裡拿個麈尾模樣悠雅地侃侃而談。剛開始時,「清談」主要談老莊之道,還有點哲學氛圍,後來變成了天南海北亂侃,比如談論人家的長相和行為(兩晉美男子多出名,也有這方面原因)。爹媽怕衛玠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政治問題太敏感,最好避開,就限制他說話,真叫人吃不消。(我們有時候對著進不去的BBS也時不時會唉聲嘆氣一翻)。 八王之亂把西晉政權鬧成一鍋糨糊,胡人勢力乘機進入中原,天下大亂。衛玠費盡口舌說動母親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後來死在匈奴人手上。他們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漢),妻樂氏經不住旅途疲憊,死去(熱死了?)。征南將軍山簡趕快來搶這個鑽石王老五,把愛女嫁給他。衛玠帶上新婦又往東行,來到了大將軍王敦鎮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見他一表人才,能說會道,很是器重。衛玠並不買帳,他感覺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亂,不可依附,於是再次轉移,投奔東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衛玠艷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江東人士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圍觀,擠得衛玠舉步艱難,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這個典故就是《世說新語》中的「看殺衛玠」。(所以我們的fans在追星的時候都應該斯文一點,小心把偶像給看死了)。 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做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么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美男子」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里反反復復強調了兩點:一是俊美,二是會嚼舌頭。(前後一串,倒是挺適合做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 一千多年前的衛玠同樣舌頭癢癢,一遇機會,定要冒兩句,使聽眾個個驚嘆。清談高手王澄(小名平子)對衛玠簡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人稱「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衛玠會說,腦瓜也明智,看得准形勢,懂得保身避禍,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 十、韓子高 韓子高,梁朝會稽山陰人,身世微賤,以做鞋為生。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韓子高他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晉代有名的孌童),處於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捨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史說:「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可見此君貌美到了什麼程度?他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的兩臂修長,善於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韓子高卻甘願委身於南朝陳文帝陳茜(是個Gay佬),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同性戀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韓子高,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提出了男皇後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葯,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茜以極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陳茜死後,子高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
採納哦
㈧ 中國有四大美女,四大妖姬,那麼四大才女都是誰
李清照:這是唯一能稱為頂級文學家的古代女性。她的作品對後世影響極大。
蔡文姬:據說她能背出數百部書,而這些書很多在戰亂中都找不到了,為保留中國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班昭:班固和班超的妹妹,協助班固完成《漢書》,並有《女誡》流傳後世。
薛濤:唐代女詩人,作品有九十餘首傳世,收於《錦江集》。
㈨ 四大美女與茶 !
貂蟬的故事經歷跌宕起伏,以一身翻轉天下,自然說得上是「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楊玉環生活在盛唐年代,雖然結局不怎麼樣,但作為統一帝國的貴妃也是四大美人中地位最高的,稱得上「富貴、雍容」。
西施最終放棄了唾手可及的地位,與范蠡「泛舟湖上」,說明她的心是淡泊、清雅的,所以聯繫上「清雅、矜持」。
王昭君為了大漢穩定、民族和解而出塞和親,所以「深邃、內涵、有文化」。
外篇:
問者:貂蟬為什麼形容她為「鐵觀音」啊?
答題者:……這個……這個(抓耳撓腮中)……因為鐵觀音可以被泡很多次啊!
問者:!!!………………
畫外音:鐵觀音作為烏龍茶,可以很多泡還有茶味。貂蟬……王允……董卓……呂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