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顏真卿隸書字體
顏真卿的字體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字體受到許多人的贊賞。那麼,關於顏真卿的書法字體,你欣賞過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顏真卿的隸書作品。
顏真卿的隸書作品5
顏真卿的書法,號稱顏體,有他獨特的風格和筆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後世的書法家認為從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圓筆」的痕跡,和其他書法家的「方筆」不同。
顏真卿被使用圓筆的書法家奉為開創者。他和使用方筆的王羲之,都對後世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
2. 「美」字隸書的各種寫法
「美」字隸書的各種寫法:
一、美的讀音:měi
二、漢字釋義:
1. 好,善。
2. 得意,高興。
3. 稱贊,以為好。
4. 指「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5. 指「美國」。
三、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四、部首:大
五、相關片語:
秀美、美女、美好、美景、美化
(2)美女隸書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一、漢字筆畫:
點、撇、橫、橫、豎、橫、橫、撇、捺
二、詞語釋義:
1、秀美
秀麗美好。
2、美女
容貌美麗的女子。
3、美好
在各方面都使人喜歡;極好。
4、美景
優美的景色。
5、美化
裝飾、點綴使美觀。
玩弄手段,把丑惡的說成美好的。
3. 隸書精選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 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我國的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隸書精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隸書精選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精選書法作品圖片4
三國時期的隸書
隸書經過東漢時期發展到高峰後,到三國魏晉以後就逐步起變化。這時期的楷、行、草書已日漸成熟,特別是行、草書,在實用中已逐步代替隸書。如草書,東漢光和(公元178-184)時人趙壹在《非草書》中說草書“鄉邑不以此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講試,四科不以此求備,徵聘不問此意,考績不課此字,善既不達於政,而拙無損於治。”說明社會對草書態度認為毫無社會價值。可是到了西晉,衛恆在他的《四體書勢》一文中已完全不一樣了,他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只經過百餘年,社會對草書的態度和草書的價值已大變,草書已成“應時諭指”、“兼功並用”的書體了。又如楷書,到三國曹魏時的鍾繇已寫出《宣示表》那樣的楷書了。所以隸體的日漸衰落就是自然的了,是字體隨著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從書體本身發展看,東漢時已達“每碑各出一奇”的高度,不可能長久地保持這種盛況,總是要轉化發展。隸字作為文字的社會功能方面,東漢以後已基本或者說已逐漸完成它的歷史作用,已被楷、行、草體所代替,雖然它是逐漸的過程。但是隸書作為一種字體還存在,作為書法藝術的一種書體還有它的魅力,還要長期繼續下去。
在學習隸書中經常會遇到“八分書”的說法,究竟什麼是八分書,歷史上有多種說法。衛恆在《四體書勢》說:“隸書者,篆之捷。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又說:“鵠弟子毛弘教於秘書,今八分皆弘之法。”又唐代張懷《書斷》引王愔的話說:“次仲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這兩段話的意思是,隸書是篆書之簡捷寫法,王次仲把隸書寫成規范化,在靈帝時多能書者,寫的最好是師宜官,他的弟子梁鵠和梁的弟子毛弘寫八分書。所謂八分書是隸書的一種寫法,少波勢。在篆書隸化的過程中,如秦時始皇陵刑徒磚中的“里”字等,由於刻磚難刻波勢,只能刻出無波勢的直畫,極像後來的楷書,王次仲等就採用民間這類新俗體加以整理,“字方八分,言有楷法。”啟功先生在《古字體論稿》中論及八分書時說:“其筆畫更輕便,例如漢碑中字橫畫下筆處下垂的頓勢,所謂蠶頭,收筆處上仰的捺腳樣子,所謂燕尾都沒有了。這種新俗體盛行以後,為了區別‘蠶頭燕尾’的原隸體,故取名八分書,即八成古體或雅體的意思。”這種沒有波磔的隸書的發展,就逐步變成如鍾繇《宣示表》那樣的新俗體楷書了。
這時期的隸書,初期沿習漢隸,有很明顯的波磔筆的隸書,後來變成如楊守敬所說的折刀頭的寫法,以至出現後來如《谷朗碑》那樣近似楷書的隸書。如《受禪碑》、《公卿上尊號奏》,兩碑立於三國魏黃初元年。傳為鍾繇和梁鵠書,但無確據。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尊號》、《受禪》分屬鍾(繇)、衛(覬)。”此兩刻書風相近,結體方正,筆畫勁利。楊守敬在《書學邇言》中說:“《上尊號》、《受禪表》下筆如折刀頭,風骨凌厲,遂為六朝真書之祖,學八分書者,從之入手,絕少流弊。”胡小石也在《書藝略論》中說:“二刻書體,皆肅括方嚴,骨氣洞達,波挑俯徹,如翚斯飛,出入分明,有八角垂芒之妙”。學此兩刻無軟骨之弊。《孔羨碑》,黃初元年(立,在山東曲阜碑林。康有為說:“昔人評其書有龍震虎威,氣雄力厚,魏刻之冠。”其書與《上尊號》一致,古質遒勁,氣勢雄強,筆畫呈折刀頭,質樸厚重。《黃初殘石》,黃初五年立。在陝西郃陽縣。與《上尊號》等書風屬另一種,純美秀麗,《金石補錄》評論說:其書“高妙醇樸,書體酷似《酸棗令》,他碑未及也。”書風娟美純朴。《曹真殘碑》,立碑年月已泐。曹真死於太和五年三月,立碑當離此不久。現藏故官博物院。楊守敬評其書說:“分法與《王基碑》同”結體寬博,筆法強勁中飄逸,有較強裝飾味。《範式碑》,三國魏青龍三年立,在山東濟寧。翁方綱評其書法說:“是碑於勁利之中出以淳樸,而頓挫節制,神彩煥發,實出漢末皇象、梁鵠諸家之上”。《正始石經》,無年月,但《魏書.江式傳》、《晉書衛恆傳》記載立於三國正始年間,石早佚。原在洛陽。清光緒年間曾出土《尚書·君奭篇》殘石,後又有《無逸.君奭》殘片、《春秋僖公文公》殘石等出土。分古文、小篆、隸書三體蟬聯書刻。書體精美工整,是當時官方標准寫法。《王基碑》景元二年立,在河南洛陽。書法與《曹真碑》相似,流美過之。《張君殘碑》,無年月,藏故宮博物院。吳士鑒跋雲:“觀其字體峻整,已開《任城孫夫人碑》之先河,為魏刻無疑”。嚴峻方折,雄強勁利。《谷朗碑》,三國吳鳳凰元年立,此少數吳碑之一。隸楷過渡體。屬隸書。康有為稱其書古厚,為真楷之極。《任城孫夫人碑》,據考證為西晉泰始八年立,在山東任城縣。清代嚴可均評其書點畫嚴整,頗似《範式碑》筆意。包世臣說:“《孫夫人碑》是《孔羨》法嗣,開筆沉著不減而體稍疏雋”。《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碑》,西晉咸寧四年立。羅振玉認為此碑為晉碑之冠。結體伸展,起收筆厚重方折,峻利雄強,氣宇昂揚。《呂望碑》,西晉太康十年立,穆子容書,在河南汲縣孔廟。清錢大昕認為此碑“字畫頗古雅,不似東魏的率意”,“其雖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頓宕,姿致天成”。《郭槐墓誌》,晉元康六年立,結體處縱勢,點畫誇張,華麗俊逸。《左棻墓誌》,永康元年立,河南偃師蔡庄出土。書法強勁峻拔,筆畫如刀砍。《荀岳墓誌》,永安元年立,河南博物館存。書法結體嚴謹,筆畫精到,峻拔中有秀逸,是晉代佳作。《石尠(鮮)墓誌》,永嘉元年刻,現存於河南博物館。書法結體精密,大小錯落,疏密結合,筆工精到,法度森嚴。《劉韜墓誌》無年月,劉為晉人,故證為西晉墓誌。書法精熟,勁挺流暢,雄強挺拔。
4. 清代精美的隸書字體作品圖片
隸書在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清代的隸書非常的精美,相對於其他時期的隸書風格,清代的隸書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清代的隸書作品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下面是我整理的清代精美的隸書字體作品圖片。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 張遷碑》、《 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隸書點畫的寫法於篆書有明顯的不同,篆書的點畫可概括為點、直、弧3種,而發展到隸書已經具備了永字八法中的8種筆畫。在用筆上,篆書多為圓筆,而隸書已有方圓並用之筆,並且筆畫有了粗細變化。
隸書的點有中點、上點、左點、右點和橫點的不同。中點的寫法是落筆後,提筆逆鋒向上,轉筆回鋒向右,頓筆向下,繼回筆收鋒於點內。隸書的點與篆書的點不同的是,已有倚側的變化。上點的寫法略同中點,只是末筆不向點內回筆收鋒,而想向下漸提出鋒。左點和右點及橫點的寫法與上點的寫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鋒的方向各不相同。
隸書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寫法與左點、右點寫法相似,不同處是末筆出鋒較長。
隸書豎的寫法於篆書相同。
隸書的橫有短橫和長橫兩種,短橫起筆逆入平出,橫末護尾,略似篆書。 長橫起筆藏鋒向上逆入,繼之用方筆折下轉向右,使之成蠶頭的起筆,繼而向右行筆,筆稍澀,不可浮滑,至橫的三分之二處,按筆帶出一向下的波凹,繼之提筆稍向上翹出鋒,形成雁尾。這一運筆又稱為波磔。
捺與長橫的寫法相似,只是筆勢向右下,較橫更舒展。
撇的寫法,與寫左下挑相同,起筆後用過筆向左下行筆,行中略增曲勢,至全畫三分之二以下處用力頓筆,到畫的末端捻筆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筆收鋒於線中。鉤的寫法有幾種,這里只介紹常用的長鉤的寫法,出鋒後不提而是用過筆向下行筆,行至豎下端再依次蹲筆、挫筆、頓筆向左畫近似水平的圓弧,至弧末提筆出鋒。
5. 名家吳熙載精美的隸書作品圖片
吳熙載是清朝著名的書畫家之一,他創作的書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特點。現如今,吳熙載的隸書作品有非常高的歷史地位。下面是我整理的名家吳熙載精美的隸書作品圖片。
吳熙載,1799年生,1870年逝世,原名廷揚,字熙載,五十後以字行,號讓之,亦作攘之,嘗自稱讓翁,又號晚學居士,方林丈人。江蘇儀徵人,是清代的篆刻家、書畫家。
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范、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釋"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
有些人認為寫字用毛筆不如用硬筆方便,硬筆完全可以代替毛筆,只有寫毛筆字才學書法;有些人認為書法是"天才"的專利,"咱不是學書法的料"。特別是一些年歲稍高些的朋友,受"人過三十不學藝的"陳腐思想的束縛,認為學書法為時己晚。也有人認為書法及神秘,高深莫測,神不可征,形乃難表,好事難成。所有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只要寫字就有法則可言,特別是有不少場合沒有書法"門面",絕對不行。例如,商標、廣告、標語、對聯、字畫條幅等都離不開書法。不可否認,使用鋼筆、圓珠筆及其他工具寫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麼工具寫字其法則基本與使用毛筆相同,所以無論用何種方式寫字都應該學習書法。
關於學書法年齡問題,從幼年或少年開始學,無疑優勢很大,但上了年歲的人學書法,也有不少長處;有知識、有生活、有閱歷、理解快、感受深、善抒發等,年輕人是無法可比的。書法家梅湘涵答:至於"天才",是專指"有這種才能的人",任何聰明智慧都是靠熱情、勤奮和科學的學習換來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條心,不怕事不成"。梅湘涵書法家答學生問時幾句短語很有教益,言簡意明,回味無窮。
問"什麼年齡學書法最適合?"答:"從識字起,任何年齡都適合"
問:"我能成為書法家嗎?"答:"你認為你能---你准能!"
6. 中國寫字最好看的女人,她的字,你見過嗎
縱觀史書,女性書法家寥寥數人,可以稱得上史上第一女書法家的,唯有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老師,衛鑠衛夫人,她同時還是書聖的姨媽。
後世提起衛夫人,都會借用杜甫之言:「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筆者卻感嘆,衛夫人早逝於永和五年,若待到永和九年之時,衛夫人也在蘭亭雅集之上,若以其女子之身寫作,想必《蘭亭集序》不能獨美。
7. 蔣欣隸書書法
蔣欣先生自幼喜愛書法,臨池翰墨,兼習多體,尤重隸屬、行書。在隸書方面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書法作品。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蔣欣隸書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蔣欣隸書書法欣賞
蔣欣隸書書法圖片4
隸書筆畫特點
隸書點畫的寫法於篆書有明顯的不同,篆書的點畫可概括為點、直、弧3種,而發展到隸書已經具備了永字八法中的8種筆畫。在用筆上,篆書多為圓筆,而隸書已有方圓並用之筆,並且筆畫有了粗細變化。
隸書的點有中點、上點、左點、右點和橫點的不同。中點的寫法是落筆後,提筆逆鋒向上,轉筆回鋒向右,頓筆向下,繼回筆收鋒於點內。隸書的點與篆書的點不同的是,已有倚側的變化。上點的寫法略同中點,只是末筆不向點內回筆收鋒,而想向下漸提出鋒。左點和右點及橫點的寫法與上點的寫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鋒的方向各不相同。
隸書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寫法與左點、右點寫法相似,不同處是末筆出鋒較長。
隸書豎的寫法於篆書相同。
隸書的橫有短橫和長橫兩種,短橫起筆逆入平出,橫末護尾,略似篆書。長橫起筆藏鋒向上逆入,繼之用方筆折下轉向右,使之成蠶頭的起筆,繼而向右行筆,筆稍澀,不可浮滑,至橫的三分之二處,按筆帶出一向下的波凹,繼之提筆稍向上翹出鋒,形成雁尾。這一運筆又稱為波磔。
捺與長橫的寫法相似,只是筆勢向右下,較橫更舒展。
撇的寫法,與寫左下挑相同,起筆後用過筆向左下行筆,行中略增曲勢,至全畫三分之二以下處用力頓筆,到畫的末端捻筆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筆收鋒於線中。鉤的寫法有幾種,這里只介紹常用的長鉤的寫法,出鋒後不提而是用過筆向下行筆,行至豎下端再依次蹲筆、挫筆、頓筆向左畫近似水平的圓弧,至弧末提筆出鋒。
另外,隸書的書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如一字中有數橫相迭時,一般是最末一橫寫成帶蠶頭雁尾其餘都是短橫。如一字中既有長橫又有長捺,一般是長捺用蠶頭燕尾,長橫不用,如“大”的寫法就是。如橫在別的筆畫包圍之中,橫的寫法也不用蠶頭燕尾。就是說,蠶頭燕尾在一個字中只能出現一次,否則就會影響字的美觀,所以前人說“蠶無二色,燕不雙飛”。
8. 隸書精美書法欣賞
在精美的隸書書法作品中,我們能夠欣賞到什麼樣的隸書精彩的魅力與藝術?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隸書精美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隸書精美書法欣賞
隸書精美書法圖片4
隸書的兩大特質
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字體眾多,流派紛繁。就書法作品的審美、品評來說,則往往是隨著品評者的個性、氣質等生理心理因素和知識、修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人的審美觀也隨著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迥異。
形質
形質是指通過書寫者書寫技法表現出來的書法的點畫、結體和章法等在紙面上看得見的東西。點畫要富有立體感。所謂立體感,即要“藏骨抱筋,含文包質”、“筆中有物”。這種點畫不是平貼、浮漂在紙上,不是沒有厚度、深度,沒有實在的“骨肉相連”的形體,而是給人以力的美感,或光潔、或圓潤、或明媚、或蒼老、或剛勁、或輕柔,足能顯示出筆力之所在。古人所謂“屋漏痕”、“萬歲枯藤”之說法,生動地概括了這一特點。看其點畫的成功,在於看其用筆的成功。用筆關鍵看用鋒。“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東漢蔡邕語),則是關鍵之關鍵了,它是一種主要的用筆方法。掌握“令”與“常”,通過毫端的渡墨作用,可以由輔毫把墨汁均勻地滲開,四面俱到,使點畫充實圓滿,顯立體感。線條要富有變化。線條的變化,是通過用筆的方圓、藏露、輕重、疾徐等等表現的。其中運筆疾與徐的統一性,尤為重要。只有疾徐相間,才能有不同的韻律產生。不同的韻律,又可以產生墨韻上的生動變化。濃淡相間,燥潤相雜,整幅作品,就會顯得虎虎有生氣。結體要講究穩和險。字的結構在維持重心的原則下,是要講究疏密、欹正、向背、容讓、主次等變化的。書法的結構美,並不在於機械地求得平衡對稱,而在於以多樣的微妙的變化中求得平衡對稱,其點畫的長短、大小、闊狹、疏密等的變化應富有新意,過於平正乏姿韻,過於險奇則意狂,貴在穩中有險,妙在正中寓奇。正,不板滯;奇,不流怪,合乎情理,得其自然美,方為上乘。通幅作品要有整體性。這整體性不是呆滯的,不是拼湊的,而是在章法上,具有統一性,富有變化之奧妙:或濃雲密布;或清風淡月;或劍拔弩張;或悠閑自在;或密不通風;或疏處奔馬,不一而足,各得其妙。分行布白自有機杼,起首落款妥貼舒適,有一種貫穿於全幅的整體美的感染力。
神采
書法之神采,指的是筆趣、意境、個性、風格、其中包含對時代審美的理解。神采,體現了作者的人生涵養,包括其字外功夫的一面。作品要富有筆趣。這種趣味產生於點畫與點畫的顧盼呼應之間,字與字逐勢瞻顧之中,行與行遞相映帶之列。整幅作品筆趣橫生、意氣相聚,或“高雅閑致”,或“曠達豪放”,或“端莊剛毅”,給人以氣勢流暢,氣息貫注,虛實相生,氣質凝露,玩味無窮之感。作品要有意境。這種意境是指由點畫波磔的實踐而產生的貫穿於全幅作品中的一種精神的反映。意境往往通過書者的主觀意志和自我意識,從自然萬物的變化中獲取意象,並通過技法體現到書法作品中去的。如有的從夜空的大小錯落的星辰中悟出“雨夾雪”的章法,有的從江河奔流中悟出“曲勢取直”的筆法等等。作品要有個性風格。人各有風度,書法藝術理應各有個性,在作品的總體上顯現出與眾不同的融合著個性的獨特面貌,使書法有自己的“味”。風格是個性的體現,它是作者通過筆墨把思想感情融合在內所造成的獨特的線條藝術。一件成功的作品,不單單是表現出作者師承家學的功底,而且更是表現出作者大膽創新,獨辟蹊徑的精神,反映出他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作品要有時代精神。從時代的漩渦中得到靈感。每一時代都有該時代的審美觀點和審美心理。書法作品作為具體年代而產生的藝術形態,都不能離開其當時的現實性。所謂時代精神,就是指書法作品反映當時所處時代藝術進步傾向,顯示出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如果我們在品評書作時,只一味強調古訓而忽視時代精神,那是不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