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溫卅鼓詞詞師排名
陳春蘭,女,漢族,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人,溫州鼓詞著名青年演員。浙江省曲藝協會會員,溫州市曲藝家理事。陳春蘭自幼熱愛曲藝藝術,6歲拜溫州鼓詞著名女詞師張秀紅為師。17歲登台演唱,曾演唱過(麒麟豹)(十美穿金扇)(包公案)(胭脂)等傳統曲目。為了博採眾長和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她又先後拜名師陳玉麟和溫州鼓詞「四大流派」之一的丁凌生為師進行深造。由於她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在名師指點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表演蒼勁莊重,刻畫人物感情細膩,唱腔平緩自然,吐字清晰,道白自如。
據統計,她每年應邀到各地演出多達200多場。除演出外,她還先後錄制了溫州鼓詞VCD光碟100多張,曲目有(胭脂)(玉蜻蜓)(雙珠鳳)(海瑞智斗張居正)(釵頭鳳)(玉生香)(呂蒙正)(十二紅)等,這些曲目均成為了溫州鼓詞市場的暢銷曲目。
2. 溫州鼓詞
溫州鼓詞,又稱「瞽詞」或「盲詞」,俗稱「唱詞」,是浙南地區最大的曲藝種類,亦為華東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種之一。
溫州鼓詞長於抒情,善於敘事,通俗易懂,內含豐富;唱腔押韻,音節和諧,保持了民間說唱音樂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陳十四娘娘》《十二紅》等。
溫州鼓詞發源於溫州瑞安,流布於溫州、青田、玉環等地區。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瑞安市申報的「溫州鼓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13。
3. 陳十四娘娘的溫州鼓詞
溫州鼓詞是浙江民間曲藝兩大主要曲種之一,向有「浙北彈詞,浙南鼓詞「的說法。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藝,因多系盲人操業,又被稱為瞽詞、盲詞:因鼓詞以唱為主,人們又把演唱溫州鼓詞稱為「唱詞」;因鼓詞演唱與民間陳靖姑(俗稱「陳十四娘娘」)信仰有關,藝人常到娘娘廟唱大詞,所以也稱「娘娘詞」。
溫州鼓詞有三種主要的類型:娘娘詞、平詞、和門頭詞。其中,娘娘詞是最主要的類型,為溫州鼓詞中的「大詞」。因流傳時間長,影響面廣,被藝人稱為「詞娘」。在溫州,人們對唱娘娘詞藝人是很尊敬的。一般唱詞的藝人,人們稱之為「唱詞人」,而只有唱娘娘詞的藝人才稱為「先生」,頂級的唱娘娘詞的藝人則被人們尊稱為「大先生」。
每年的各個時節,溫州各廟宇和宮觀都會請藝人來唱鼓詞;平時,宗族完成族譜,民間老人壽誕、喬遷、殯葬等,也舉行鼓詞演唱活動。少則一夜,多則連台數日。街頭巷尾,鄉坊村落,都可以作演唱場地。因此甌江兩岸,楠溪江畔,時時會響起溫州鼓詞那優美質朴、富有韻味的曲調。琴鼓響處,男女老幼競相聽唱。溫州鼓詞最興盛時共有職業藝人 200 多人,民間藝人達 300 多人;遍布城鄉的書詞場有 80 多處,每天鼓詞聽眾多達三萬。
關於溫州鼓詞的起源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始於宋代。曾到過溫州、瑞安一帶的大詩人陸游,寫過這樣一首詩:「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可見,南宋時陸游就曾目睹鼓詞演唱之盛況。另一種說法是,溫州鼓詞始於明代,由平陽里巷之曲與詞曲合並而成,後承受古樂衣缽,吸收民間曲調逐步發展起來的。但不管怎麼說,溫州鼓詞肯定是從浙南地方的民歌中孕育起來,又不斷吸收民間曲調而發展完善,因而聲腔有溫州鄉土氣息和雁山甌水風情。
溫州鼓詞用方言演唱,一向以瑞安方言為標准音,加以道白、旁白,因此瑞安被稱為溫州的「鼓詞之鄉」。對本地人來說,用瑞安方言演唱的鼓詞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唱詞講究平仄、押韻,琅琅上口。既可敘述曲折離奇的故事,又可適應情節的需要,抒發喜怒哀樂,時而激昂高歌,時而低沉哀怨,抑、揚、頓、挫,輕、重、快、慢,運用自如。音樂聲腔細膩、豪放並蓄,悅耳爽心。
演唱溫州鼓詞的伴奏樂器,別具一格。有鼓、牛筋琴(清光緒年間才出現)、三粒板(用三塊紅木或黃楊木板製成)、小抱月(由黃楊或萬年青或樟樹挖空做成,約四寸)等。演唱時藝人端坐椅上,左手執鼓箭,右手執三粒板,用鼓箭敲擊鼓和牛筋應調而唱。演唱娘娘詞,還要增加大鑼和大鼓。鼓詞藝人一人可以敲奏四至六件樂器,他左手執板,掌握節拍速度的變化,右手用竹筷子(鼓箭)敲琴,這鼓箭還兼敲扁鼓、大鑼和大鼓。
早期,由於演唱場所不固定,鼓詞以沿村挨家演唱為多,所以演唱的鼓又小又輕,便於攜帶。以後,這種鼓逐漸發展成為高約寸半、直徑約七寸的扁鼓。到了清末,演唱溫州鼓詞的樂器發生了重大變化:以「牛筋琴」為主要樂器,而扁鼓退居其次。
牛筋琴是溫州的土產。清末年間,瑞安藝人從彈棉花師傅敲打棉花弓上的牛筋弦發出的叮咚聲中得到啟發,便試著用三五條牛筋,臨時纏在小桌的腳上,奏出簡單的音階來伴奏,這便是牛筋琴的雛形。稍後,瑞安地方藝人彭阿元把牛筋固定木板上,演唱時掛在桌邊敲奏,既方便,音階又准確,便正式創造了牛筋琴。由於牛筋琴音色悅耳清新,藝人們便競相模仿,逐步改進,使之增至五條弦、七條弦。解放後又繼續改進,增至十七條弦,裝上渦輪、渦桿,調節方便,音域廣,又有高音琴、低音琴之分,於是牛筋琴成了溫州鼓詞獨具特色的伴奏器了。
溫州鼓詞的內容,散發著濃郁的民間氣息。早期的溫州鼓詞是沒有成書的底本的,靠的只是師傅的口傳,據《趙連欽小傳》載:「此傳(《南遊傳》)共有兩萬余句,而師傅口傳耳受腦記。」從演唱小段民間故事開始,溫州鼓詞後來逐漸發展成長篇整本詞,內容仍以民間熟悉的傳奇故事為主。最早的長篇鼓詞是《十二紅》,還有根據溫州民間故事編成的《高機與吳三春》、《王十朋》等。清代中葉,隨著鼓詞的流入城市,文人也參與進來,根據評彈曲本改編了一些鼓詞唱本,代表作是《倭袍》、《玉蜻蜓》等。但在溫州民間影響最大的,是敘述陳靖姑故事的「娘娘詞」《南遊傳》。
4. 溫州鼓詞全部是什麼
一、神怪類
1、長篇:《封神》、《西遊記》、《南遊》、《北游》、《東游》、《濟公傳》、《白蛇傳》、《天仙配》等。
2、中篇:《張羽煮海》、《天緣配》、《寶蓮燈》、《三打白骨精》等。
3、短篇:《豬八戒拱地》、《林香盜寶》、《對課》等。
二、講史類
1、長篇:《東周》、《西漢》、《三國》、《昭君出塞》、《羅通掃北》、《說唐》、《征東》、《征西》、《反唐》、《月唐》、《殘唐》、《長生殿》、《後唐》、《水滸》、《三下南唐》、《飛龍傳》、《岳傳》、《五虎平南》、《楊家將》、《呼家將》、《英烈傳》、《滿江紅》、《大紅袍》、《小紅袍》、《萬花樓》等。
2、中篇:《野豬林》、《鳳儀亭》、《西施淚》、《韓信拜帥》、《武松》、《魏相千秋》、《搜孤求孤》等。
3、短篇:《楊志賣刀》、《忠義堂》、《周幽王玩法》等。
三、俠義類
1、長篇
《水滸》、《萬花樓》、《八大劍俠》、《綠林奇俠》、《川南三俠》、《大俠劉百龍》、《義俠英雄傳》、《眉州大俠》、《英雄二十四俠》、、《五義雙俠》、《七美十二俠》、《七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七劍十三俠》、《乾坤女俠》、《山東大俠》、《紅沙俠》、《荒郊女俠》;
《紅山女俠》、《雌雄劍》、《電雷劍》、《劍俠奇中奇》、《寶劍金釵》、《乾坤印》、《鶴驚昆侖》、《玉蟠龍》、《大破紅蓮寺》、《大破白衣寺》、《大破畢華寺》、《天寶圖》、《地寶圖》、《天板圖》、《日月圖》等。
2、中篇:《武松》、《楊志賣刀》、《忠義堂》、《野豬林》等。
四、世情類
1、長篇
《文君夜奔》、《日月樓》、《九曲樓》、《粉妝樓》、《百仙樓》、《三探聖仙樓》、《連城璧》、《風雨雙龍劍》、《寶騎試劍》、《雙龍劍》、《七星劍》、《三盒明珠劍》、《梅花劍》、《定漢劍》(又名《白兔記》)、《盤龍劍》、《雙劍合璧》、《八寶珠》、《恩仇奇緣》、《墨水龍》、《金如意》、《金絲帶》;
《十三支金牌》、《八仙台》、《六美英雄傳》、《乾坤四面貌》、《梅花英雄傳》、《九連環》、《呂蒙正》、《定心珠》、《五玉牌坊》、《五鳳圖》、《八美圖》、《十美圖》、《九鳳圖》、《淚灑美人圖》、《太陽圖》、《百鳥圖》、《紫金鞭》、《飛虎鞭》、《虎雷鞭》、《九龍鞭》、《金玉扇》、《雙鳳白龍扇》、《十美穿金扇》;
《玉羽扇》、《落金扇》、《西廂記》、《荊釵記》、《琵琶記》、《綉襦記》、《合同記》、《合同鏡》、《合珠記》、《乾坤銀錦記》、《一串珠》、《二度梅》、《雙珠鳳》、《雙玉燕》、《雙金牌》、《三門街》等。
2、中篇:《荷花閣》、《風雨亭》、《思鄉賦》、《節孝文》、《十八灘》(又名《梅花簪》)、《許容圖》、《私畫容》、《三賣陶嬌》、《三摘葡萄》、《悶碗記》、《玉笛番書》等。
3、短篇
《送肥記》、《分芋頭》、《媽媽不做壽》、《新旅行記》、《新群英記》、《山崗紅波》、《別靠天》、《六號服務員》、《全家上陣》、《一個銀元》、《一盆君子蘭》《進村前後》、《愛的是人》、《軍民魚水情》、《一個降落傘包》、《一條扁擔》、《龍江路上》、《主考》、《熊熊烈火》、《生死與共》、《孤膽英雄—一龍岩》、《出入刀叢》;
《孤膽英雄一陳金剛》、《恩仇記》、《愛情的風波》、《公共車上》、《羅漢錢戈》、《櫃台新風》、《魚水深情》、《祥林嫂》、《補票》、《投宿》、《彭德懷坐轎》、《夜渡險津》《黛玉哭靈》、《偷詩》、《趕船》、《拷紅》、《包公賠情》、《斬鴻恩》、《油郎拾金》等。
五、公案類
1、長篇:《包公案》、《施公案》、《彭分案》、《大破獅子案》、《宋公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李辰妃》等。
2、中篇:《顏查散案》、《十五貫》、《徐九經陞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