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南墜子名家介紹,河南的墜子名家
河南墜子 的發展與藝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聯系,正是由於出現了一批批優秀的演員,才讓墜子得到了更好的發展。那麼,在河南墜子的發展中,都出現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呢?下面,就跟隨我一起到下文中了解吧。
趙錚
趙錚(1925、3月—2006、12月),女,原名趙淑君。祖籍今項城市范集鄉小王莊,出生於開封,是國家一級演員,河南趙派墜子宗師,享受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趙錚就讀於河南省立開封藝術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因《摘棉花》一炮走紅,成了趙錚的成名之作。自此,趙錚開始了自己創作、演唱河南墜子的全盛期,一直到「文革」開始。
如果從1951年在河南省立開封藝術學校創作並演唱豫劇《朝鮮兒女》開始算起,趙錚的藝術生涯足足進行了55年。這55年裡,不算其他劇種,趙錚創作、演出的河南墜子就有50餘部。
她的唱片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間被毀掉了。只剩下《雙槍老太婆劫獄車》、《一片丹心焦裕祿》和《岳母刺字》。除了這3部作品,能見到的只有趙錚創作的曲譜。這些曲譜是趙老師為自己的學生和後人創作的,她自己已無法演唱。
在河南提出「辦曲藝教育」,趙錚是第一人。她認為,曲藝要發展,首先要抓文化。不少學生因為文化基礎偏低,不能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唱了一輩子糊塗戲,說了一輩子糊塗書。年輕的曲藝演員要從基礎學習,文史、樂理、聲樂、器樂都要學,要擴大知識面。
郭永章
郭永章,1945年生。民間稱呼:「郭瞎子」山東菏澤牡丹區牡丹辦事處蘇道溝村人、民間墜子大師。郭永章雙目幾近失明,唱墜子時自己拉墜胡伴奏,腳打梆子,唱腔高亢酣暢,聲情並茂,鄉音如醉,善於在墜子書中融入山東梆子、山東棗梆等特色唱腔。
郭永章對墜子戲有著執著追求,他唱墜子戲時自己拉墜胡伴奏,腳打梆子,唱腔高亢酣暢,聲情並茂。他的墜子戲多為勸說世人敬老重義行善,在蘇魯豫皖交接農村城鎮都有市場。
如今在四省交界地區提起郭永章更是婦孺皆知。贏得了百姓的喜愛。他演唱的《羅成算卦》、《吹牛》、《拉荊笆》、《老來難》、《報母恩》、《十大勸》、《龍三姐拜壽》、《呂洞賓戲牡丹》、《郭舉埋兒》等曲目風靡魯、豫等地,人們百聽不厭,郭永章逐漸成為了菏澤民間墜子戲大師。
郭永章說,他也有一些遺憾,在心裡揮之不去: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唱不了幾年了,因為現幾乎沒人願意學唱墜子戲,他如今沒有一個徒弟,擔心墜子戲會失傳。
『貳』 姑娘下樓咯噔噔是什麼戲
姑娘下樓咯噔噔是墜子戲,這段唱詞出自墜子戲的《姑娘下樓》。
墜子戲起源於中國曲藝、戲曲之鄉蕭縣。以曲藝墜子的曲調為基礎,吸收京劇,豫劇的一些表演方法,有單唱、對口唱、多人分唱;唱腔流暢婉轉,詞句通俗易懂,為群眾喜聞樂見,流傳很廣,大江以北,長城內外,均有它的足跡。
墜子戲的特徵:
1、唱詞
墜子戲的唱詞,有七字韻、十字韻、三字緊、五字嵌等節奏靈活的長短句。
2、唱腔
墜子戲的唱腔朴實、易懂,板式比較豐富。常用的板式有【平板】、【寒板】、【慢板】、【快板】、【垛板】、【寒韻】、【送板】、【搖板】、【散板】等。
3、表演
墜子戲的表演主要依靠唱腔和說白,道白採用淮北的方言,需要上韻時,就在方言的基礎上上韻。唱詞和曲調緊密結合,高低迴旋變化自如,因此觀眾用「聽起來過癮、帶勁」等話來贊賞墜子戲的演唱。
『叄』 豫劇 河南墜子 什麼聯系什麼區別
豫劇和河南墜子除了都是起源於河南以為沒有其他聯系。
豫劇和河南墜子區別為:起源不同、伴奏樂器不同、分布不同。
一、起源不同
1、豫劇:豫劇起源於明朝中後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時尚小令(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藝術後發展而成的。
2、河南墜子:河南墜子的前身是流行於河南的道情和"鶯歌柳"兩種曲藝形式。從清代末葉開始,兩個曲種的藝人逐漸合流,在音樂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促成唱腔音樂的重大變革,"溜腔"的使用就是曲型成熟的表現。
二、伴奏樂器不同
1、豫劇:豫劇樂隊的文場伴奏樂器,早期為大弦、二弦和三弦。50年代後,一般的文場逐漸增添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增加墜胡、古箏等。還有增加電子琴,小提琴及西洋銅管、木管樂器的,組成中西混合樂隊。
2、河南墜子:河南墜子的伴奏樂器是墜胡,也叫做墜琴、河南墜子。由於它常作五度轉換,所以藝人們說:「過板下五度,唱腔上五度。」墜胡主要是隨腔伴奏,有時加花,或用老少配等手法烘托唱腔,以增強藝術表現力。
三、分布不同
1、豫劇: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台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
2、河南墜子:流行於河南、山東、安徽、天津、北京等地。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豫劇
網路——河南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