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上著名劍客
1:聶政(戰國時期刺客)
聶政(?—公元前397年),戰國時俠客,韓國軹(今河南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仇,潛逃濮陽,聞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與政結為好友,求其為己報仇。
聶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後,憶及嚴仲子知遇之恩,獨自一人仗劍入韓都陽翟,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於階上,繼而格殺俠累侍衛數十人。因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劍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
2:蓋聶(中國戰國末年劍客)
蓋聶,戰國末年劍客。衛國人荊軻曾游歷經過榆次,與蓋聶講論劍術,不和而散。衛國人荊軻曾與蓋聶講論劍術。蓋聶發怒,瞪著眼看荊軻,荊軻便離開了。蓋聶說:「剛才我和他講論劍術,有不合之處,我用眼瞪了他。」派人到荊軻寄宿的主人那裡,發現荊軻已經駕車離開。使者回來報告,蓋聶說:「他當然要離開,剛才我用眼瞪了他,使他害怕了!」
3:越女(春秋時期劍術名家)
越女,是春秋時女劍術家,越國人。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越有處女,出於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其劍法天成,居於山林,授劍法以士兵,助越王勾踐滅吳。越王稱其「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4:王越(東漢末年俠客)
王越(生卒年不詳),遼東燕山人,東漢末年知名武術家,擅使劍術,三國史阿的師父,曹丕的師公,虎賁將軍。在史書《典論》中有記載。桓、靈二帝在位期間,王越為虎賁將軍。因為擅長劍術,而在京師有極高名望。河南史阿過去和王越游歷,學會了王越的劍法。
5:韓龍(漢末三國時期刺客)
韓龍,東漢太和二年生人,漢末三國時期刺客。韓龍使得魏國北方邊得到數十年的安寧,減少魏國的軍政壓力,得以休養生息。魏幽州刺史王雄使勇士韓龍刺軻比能於漠北。軻比能一死,鮮卑各部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邊陲遂安……
6:裴旻(唐代劍客)
裴旻,祖籍河東聞喜,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曾鎮守北平郡,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記載官至「左金吾大將軍」。唐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世人稱「劍聖」。裴並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時,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頭。
7:雷被(西漢劍客)
雷被,西漢時期人物,本為江湖游俠,後被淮南王劉安招入門下。雷被劍藝精湛,素有「淮南第一劍客」之稱,淮南王太子劉遷聽聞此事後不服,便和雷被較量。由於雷被失手擊中了劉遷,從此劉遷懷恨在心,處處為難。後來雷被向劉安請求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打匈奴。沒想到劉安聽後,反倒認為雷被起了叛心,並將其免了職。
② 姓張的名人
張 遂:(公元673~727年),一行和尚,魏州昌樂人(今河南濮陽南樂)。著名唐朝天文學家。
張遂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好學,博覽群書。青年時代到長安拜師求學,研究天文和數學,很有成就,成為著名的學者。
武則天當皇帝後,其侄子武三思身居顯位。為沽名釣譽,到處拉攏文人名士以抬高自己,幾次欲與結交,但張遂不願與之為伍,憤然離京,東去嵩山當了和尚,取名為一行,故稱一行和尚。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得知一行和尚精通天文和數學,就把他召到京都長安,做了朝庭的天文學顧問。張遂在長安生活了10年,使他有機會從事天文學的觀測和歷法改革。
開元年間,唐玄宗下令讓張遂主持修訂歷法。在修訂歷法的實踐中,為了測量日、月、星辰在其軌道上的位置和掌握其運動規律,與梁令瓚共同製造了觀測天象的「渾天銅儀」和「黃道游儀」,渾天銅儀是在漢代張衡的「渾天儀」的基礎上製造的,上面畫著星宿,儀器用水力運轉,每晝夜運轉一周,與天象相符。還裝了兩個木人,一個每刻敲鼓,一個每辰敲鍾,其精密程度超過了張衡的「渾天儀」。「黃道游儀」的用處,是觀測天象時可以直接測量出日、月、星辰在軌道的座標位置。張遂使用這兩個儀器,有效的進行了對天文學的研究。
在張遂以前,天文學家包括象張衡這樣的偉大天文學家都認為恆星是不運動的。但是,張遂卻用「渾天銅儀」、「黃道游儀」等儀器,重新測定了一百五十多顆恆星的位置,多次測定了二十八宿距天體北極的度數。從而發現恆星在運動。根據這個事實,張遂推斷出天體上的恆星肯定也是移動的。於是推翻了前人的恆星不運動的結論,張遂成了發現恆星運動的第一個中國人。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公元1656~1742)年也提出了恆星自己移動的觀點,但比張遂的發現晚一千多年。
張遂是重視實踐的科學家,他使用的科學方法,對他取得的成就有決定作用。張遂和南宮說等人一起,用標竿測量日影,推算出太陽位置與節氣的關系。張遂設計製造了「復矩圖」的天文學儀器,用於測量全國各地北極的高度。他用實地測量計算得出的數據,推翻了「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不準確結論。
張遂修訂的《大衍歷》是一部具有創新精神的歷法,它繼承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優點和長處,對不足之處和缺點作了修正,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最突出的表現在它比較正確地掌握了太陽在黃道上運動的速度與變化規律。自漢代以來,歷代天文學家都認為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張遂採用了不等間距二次內插法推算出每兩個節氣之間,黃經差相同,而時間距卻不同。這種演算法基本符合天文實際,在天文學上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不僅如此,張遂的《大衍歷》應用內插法中三次差來計算月行去支黃道的度數,還提出了月行黃道一周並不返回原處,要比原處退回一度多的科學結論。《大衍歷》對中國天文學的影響是很大的,直到明末的歷法家們都採用這種計算方法,並取得了好的效果。
公元724~725年,張遂組織了全國十三個點的天文大地測量。這次測量以天文學家南宮說等人在河南的工作最為重要。一行從南宮說等人測量的數據中,得出了北極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離就相差131.3公里的結論。這個數據就是地球子午線一度的弧長。這與現在計算北緯34°5地方子午線一度弧長110.6公里差20.7公里,但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遂從公元725年開始編訂歷法,至逝世前完成草稿,即《大衍歷》,公元728年頒行。《大衍歷》結構嚴謹,演算合乎邏輯,在日食的計算上,首次考慮到全國不同地點的見食情況。《大衍歷》比以往的歷法更為精密,為後世歷法所師。
張遂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不僅在國內聞名,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響。他修訂的《大衍歷》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歷法。日本曾派留學生吉備真備來中國學習天文學,公元733年他回國時帶走了《大衍歷經》一卷,《大衍歷主成》十二卷。於是《大衍歷》便在日本廣泛流傳起來,其影響甚大。
張遂的天文學觀點,有的比世界著名天文學家早一千多年。稱張遂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天文學家,是絲毫也不過分的。
張 旭:(生卒年待考),字伯高,一字季明,世稱張長史,唐朝吳縣人(今江蘇蘇州)。著名唐朝書法家。
張旭在唐開元年間曾來常熟任縣尉,據史籍《唐國史補》等史書所記,他性嗜酒,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後呼叫狂奔,然後揮筆寫字,有時竟用頭發沾著墨汁疾書,灑醒後觀賞自己的書法,龍飛鳳舞,飄逸萬態,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以為有神力相助。常熟人民為了紀念張旭,直到今天,城內東門方塔附近還保留著一條沉「醉尉街」。舊時,城內還曾建有「草聖祠」,祠內的一副楹聯—「書道入神,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灑狂稱草聖,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表達了邑人對這位草書之聖的深深崇敬。張旭洗筆硯的池塘也曾長期保留,稱為「洗硯池」。
張旭草楷俱佳,尤長草書。他的草書,名噪當代,影響後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唐文宗時,詔以張旭草書、李白歌詩、裴?劍舞,並稱「三絕」。
唐朝大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把張旭稱譽為「草聖」,有「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的詩句;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懷素都曾師法予他。我國古代書法評論家對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乃至顏真卿、柳公權諸大家都有微詞,只有張旭,無人道其短。
唐朝大文學家韓愈贊張旭書法為:「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衰,可喜可愕,一寓於書。」韓愈的贊辭說到了張旭書法得益於葯物刺激所引起的藝術靈感。除此之外,張旭善於向別人學習借鑒,集納各家之所長,也是其書法臻於出神入化之境的重要原因。唐人張國《幽閑鼓吹》中記述過的一則關於張旭任常熟縣尉時從一老翁處獲得教益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這則故事說:張旭到常熟任縣尉才十多天,有一個老翁為了一件小事到縣衙內告狀,張旭給他寫了一張判決書,不料過了數日,這個老翁又來求判,張旭非常惱火,責備這個老翁道:「你怎麼敢為了一件細小閑事屢次來求判。吵擾衙門!」這個老翁回答說:「我實在不是為了再來求判,而是因為看到你上次判決書上的書法筆跡奇妙,想多得一些作為墨寶珍藏起來。」當張旭在談話間得知這老翁家藏有其先父的遺墨精品時,就要他拿來觀覽。張旭看到老翁先父的墨跡時,驚呼「天下工書者也」,從此張旭盡得運用筆法的妙旨,書藝大進,成了冠絕當時的一代書法大家。
③ 濟源歷史文化
濟源曾為夏朝之都城,春秋戰國時期為軹邑,為韓都,自隋朝設縣,距今已有1396年的歷史。保留有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文物遺存、遺跡25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處,濟源市文物保護單位93處。
在所有的文物遺存中,古代木結構建築所佔比例較大,共計約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築190餘座600餘間,並且許多單體建築無論是從規模、價值或結構來說,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
如濟瀆廟的寢宮(宋開寶年間)、清源洞府門(明)、奉仙觀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間)、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間)、陽台宮的大羅三境殿(明)、玉皇閣(清)等。因此,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贊譽濟源為「中原地區古代建築的系列博物館」。
(3)濟源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1949年8月屬平原省新鄉地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劃入河南省。1970年,屬河南省新鄉地區。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設立濟源工區辦事處,工區下轄虎嶺區(縣級) 、濟源縣。
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濟源縣重歸新鄉地區領導。1986年3月,新鄉地區撤銷,濟源劃歸焦作市領導。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
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接領導。2005年升格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④ 姓張的歷史名人
張 飛:三國時蜀漢大將,
張 良:西漢謀臣,安徽毫縣人。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 往來。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南召縣人。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 傷寒雜病論》,造 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後乃下筆,逸 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聖"。
張作霖,
張道陵:(公元34~156年),張天師,字輔漢,又名張陵,沛國豐人(今江蘇豐縣),東漢建武十年農歷1月15日生於吳地天目山。其為創漢功臣張良(字子房)之八世孫,史籍又稱其名為張陵。 張道陵七歲時即能誦《道德經》,並能達其要旨。長成後身材高大魁梧,古籍中描繪其形像為:龐眉文額,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三角,伏犀貫頂,垂手過膝,使人望之肅然起敬!
8張 讓:(公元?~189年),潁川人(今河南禹縣)。著名東漢宦官。
張 芝:(公元?~192年),子伯英,敦煌酒泉人(今甘肅酒泉)。著名東漢書法家。
張 說:(公元667~730年),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
⑤ 春秋戰國四大刺客:要離、專諸、聶政、荊軻,刺了誰
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荊軻刺秦王。
1、專諸
春秋時期吳國人,為了刺殺吳王僚,專諸於是隱太湖學治魚三月。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地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謀成王位,即吳王闔閭。
2、要離
春秋時期吳國人,要離獻計殘身滅家,取得慶忌信任,終於成功刺殺了慶忌。專諸和要離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
3、聶政
戰國時期魏國人,原居軹地深井,因得罪鄉里,帶母及其姐窨避居齊國都城臨淄,乃吳起好友。後吳起因私利將其薦給豪富嚴遂,聶政到達韓國都城平陽後,成功的刺殺了忘恩負義的韓相國俠累。
4、荊軻
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現,刺秦王不中,被殺。
(5)濟源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春秋末期,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那便是專門刺客的涌現。這是一批生活在民間、不圖富貴、崇尚節義,身懷勇力或武藝的武士。
他們與某些權貴傾心相交,為報知遇之恩而出生人死,雖殞身而不恤。晉國的豫讓、吳國的專諸、要離,都是春秋末期最為著名的刺客。
秦時代的俠雖然還沒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但俠的那種精神已經充分體現在當時社會的三種人身上,就是說客、門客和刺客。
兩漢游俠精神和他們這種精神一脈相承,並且伴隨著當時社會結構變革,新思潮的產生和道德與審美觀念的變化而形成的。
⑥ 歷史上真的存在許仙、白素貞、法海嗎如存在此三人那麼他們在同一朝代嗎
許仙和白素貞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之一《白蛇傳》的主人公,是不存在的。法海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法海禪師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曾任宰相,字公美,唐代濟源地方裴村人。
裴休宰相於當時各宗派教旨均深入研究。他在唐代長慶年間(821-824)考中進士,歷任節度使、禮部尚書、太子少師等職。大中六年(852),裴休升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五年,為官廉潔、治理有方、博學多才、文書俱佳。其身後《新唐書》、《舊唐書》都曾為他立傳。
許仙,字漢文,又稱許宣,中國古代民間愛情傳說《白蛇傳》中的男主角。
在早期的傳說中,許仙名為「希宣贊」後來又有「奚宣」、「許宣」之名。馮夢龍在《白娘子永鎮雷鋒》中稱為許宣,以後在民間傳說的過程中不斷轉化演變成「許宣」,乃至最終到清代話本《義妖傳》成為了「許仙」。
白素貞,為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之一《白蛇傳》的主人公。出生於四川成都青城山,是一條修行千年的白蛇精,小青的結拜姐妹。傳說為黎山老母弟子,白素貞在青城山和峨眉山修煉得道,法術高強。
(6)濟源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據《金山寺志》記載,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並由時任潭州(長沙一帶)觀察使的父親親自送往湖南溈山去修行。據寧鄉溈山寺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時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於湖南省寧鄉縣境內)。
時皇子得惡疾,看盡名醫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兒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靈佑禪師為他的兒子賜號「法海」。拜在當時禪門溈仰宗創始人『靈佑禪師』足下為弟子。古來禪林的說法,裴文德剃度時獲賜法名「法海」,人稱法海禪師。
剃度以後,其師靈佑禪師日日命其苦行,前後為常住劈柴有近三年時間,又為常住五百餘僧眾運送生活用水近三年時間。有時實在辛苦,也會略動念頭。一次,他大汗淋漓地擔著水桶自語:「和尚吃水翰林挑,縱然吃了也難消」。
這一語之下,每一餐大眾吃完飯都肚子不舒服,飲食不能消化。師父靈佑禪師聽說了這件事以後,法海禪師每日來身邊小參時,意味深長地對他說:「老僧打一坐,能消萬擔糧」。從此,大眾腹中隔閡即完全解除。法海禪師深感慚愧,即收攝身心,苦行服務大眾僧。
禪師的胞姐曾因掛念親弟弟,遠道由都城往湖南地方看望弟弟。不忍法海禪師長途往來運水的折騰,乃向寺院施捨脂粉錢,為常住修建了工程浩大的飲水磵,當地民眾美其名曰「美女磵」,從此解決了溈山全山大眾長途搬運生活用水的困難,直到今天,這條飲水間的磵石還依稀存在。造磵通水的相關公案,在禪宗叢林傳為佳話。
不久,法海禪師行單上的苦行生活圓滿結束,開始三年的閉關修行。各類勞作外緣均通身放下,一心參禪。三年圓滿時,不開關門,師父靈佑禪師親自到關門外直呼「法海」之名。禪師在關中應聲而出,關房門窗毫無損壞,是圓滿得道的標志。
一時間,合寺內外僧俗大眾皆來親近問道,為避俗諱,乃受師命,游歷江西廬山等地,終至江蘇鎮江氏俘山的一片荒林中駐錫禪修。時隔不久,由當地信眾說明,乃知氏俘山中自己的駐地於東晉時曾建過名為澤心寺的道場。
在密林的荒煙蔓草間,禪師居然尋獲到已被毀壞的殘佛,於是,法海禪師燃燒一節指,誓願重修道場,為眾生樹立伽藍。於是開山挖田,刻苦勞作,漸漸贏得當地民眾支持,開始建設寺院。
⑦ 我想要詳細的女性在歷史上的史料
唐高宗皇後---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鏡花緣》里她被認為是心月狐下凡,
為的是懲罰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所造的殺孽。
清咸豐帝懿貴妃---慈禧
這是個差一點當成皇帝的女人,
不過很久以來她一直行使著皇帝的權利,
兩個皇帝在她的陰影下過著噩夢般的生活。
匈奴呼韓邪單於後---王昭君
似乎所有紅顏都薄命。
驚世駭俗的容顏生在平民家,
似乎就是不幸的開始。
昭君和親,毀了一個弱女子的終身,換來了中原的安寧。
紅顏依舊,卻隔著漫天的黃沙。
雁叫聲聲,是你的傷心。
思念著家鄉的山明水秀,卻終不能如候鳥一樣回到你來時的地方。
當紅顏被黃沙遮蓋,只有那琵琶,聲聲依舊。
那是你的怨恨,也是我的傷心。
唐玄宗貴妃---楊貴妃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 《長恨歌》 白居易
漢武帝皇後---陳阿嬌
長門事,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摸魚兒》 辛棄疾
齊宣王後---鍾無艷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四大醜女之一,
卻成了現代版《鍾無艷》里的妖艷女子,
而齊國王後的身份更令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她的醜陋舉世無雙,而她的才華也舉世無雙。
如果說美貌是仍何女子一生孜孜以求的東西,
作為一個奇醜無比的女人她應該是不幸的。
這個來自河北無鹽縣的醜女鍾離春,傳說「四十未嫁」、「極丑無雙」。
如果沒有她,齊宣王只是一個不理朝政、花天酒地、敗壞國家的昏君。
可正是因為有了她,齊宣王才沒有繼續的墮落下去,齊國也沒有過早的帥落。
她給了齊宣王當頭一棒,她的諍諍諫言使齊宣王幡然醒悟;
她盡心盡力的輔佐使齊國國力大增,一時成為「千乘之國」。
於是,她成了皇後,母儀天下,仍何美女都無法撼動她的地位。
原來,外表的醜陋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心靈的美才是仍何東西都無法遮擋的。
吳王夫差妃---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征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西施》 李白
魏文帝皇後---甄洛
還記得那篇著名的《洛神賦》嗎?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那是子建為她寫的。
縱使她已死了千百年,那份情隨著那篇文章永世不滅。
清太宗皇後---博爾濟吉特
大玉兒。
她是來自科爾沁草原的女子。
她送走了自己的丈夫,
又送走了自己的兒子。
最後輔佐了一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
她是那樣的堅強,那樣的能幹,
以至於人們有時候都會忘了她曾經是個女人。
所有的電視劇都說她真正的愛人是多爾袞,
事實是不是這樣只有她自己知道。
但她真的是下嫁給了多爾袞。
如果這個男人真的是她的真愛,
那她應該至少曾經幸福過吧。
在那黑暗的政治漩渦里,作為一個女人,難得的幸福與甜蜜
漢文帝皇後---竇皇後
竇皇後原是宮女,被派往代國服侍當時還未即位的漢文帝。
她為漢文帝生了五個子女。後來成了皇後。
但是她不受寵愛,後來因為生病,又瞎了一隻眼睛。
她沒有顯赫的家世,因此在後宮中並不爭寵。
當時最受寵的是慎夫人。
竇皇後真正風光的日子,是文帝去世後。
她當了太後,干預朝政。
甚至要求漢景帝傳位給梁王(梁王是太後最喜歡的小兒子)後來,
她在宮廷之爭中失勢,孤獨地老死.
吐蕃松贊干布夫人---文成公主
又一個著名的和親故事。
只是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似乎一直生活得很幸福。
她被當作神一樣的受人愛戴。
她的夫君為她造了一座宮殿,
至今我們還看見它巍峨的屹立在那裡。
那個地球上里蒼天最近的地方,曾經生活著一個快樂的公主
南朝陳後主妃---張麗華
這是個典型的江南女子。
發長七尺,光可鑒人,眉目如畫。
那首著名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便是為她而作。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何止是陳後主,就連楊廣,這個隋朝的未來皇帝都被她所吸引。
只是,高穎斬了張麗華。
因為她的絕世美貌,「昔太公蒙面以斬妲妃,今豈可留張麗華」。
楊廣終究是沒能得到她。
他開鑿運河,三下江都,是否是為了懷念這個他未曾得到的紅顏呢?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
商紂王妃---妲己
妲己是有蘇氏的女兒.商紂王子辛的寵妃.
有蘇國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濟源縣.王子辛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他自幼聰明.能言善辯.當上王以後.他對外不斷用兵.對內殘酷壓迫.而且奢侈荒淫.雖然妻妾成群.還要到處去尋求美女.當時那個有蘇國對紂王不滿.紂王便下令討伐有蘇.蘇侯打不過紂王.只好獻出美人兒妲己…..
紂王看見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膚.喜歡得不得了.紂王對妲己倍加寵愛.終日帶著妲己在鹿台飲酒作歌.他對妲己更是言聽計從.
當時妲己發明了一種桃花妝.就是用各種花瓣的汁液凝成脂粉.塗在面頰上.這種脂粉被稱之為『燕脂』.所以.中國女性使用胭脂的歷史大概自此開始.與妲己有關.
紂王為了討好妲己.在京城南面建造了長三里.高千尺.被層層亭台樓閣包圍住.裡面養了許多珍禽異獸的鹿台.還有摘星樓.妲己喜歡歌舞,
紂王令樂師師涓創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健蹈,在宮中朝夕歡歌。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艷迷人。於是紂王荒理朝政,日夜宴遊。紂王還在衛州(今河南省淇縣)設「酒池」,縣肉於樹為「肉林」,每宴飲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體追逐其間,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臨漳)有一位女兒長得十分美麗,應召入宮,因看不慣妲己的淫盪被殺,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醬分給諸侯。
妲己天生不愛笑,但不知為甚麼.妲己聽見人的慘叫聲.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反而會發笑.殘暴的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不惜濫用酷刑.草菅人命.例如:射人.虎吃人.活開膛.炮烙等等….非常殘忍.
紂王的荒淫殘暴激起了王公大臣的不滿.可是他們敢怒而不敢言.公元前1039年.周武王乘機發動諸侯伐紂,在牧野之戰,一舉滅商.
紂王見大勢已去.絕望地登上鹿台.引火自焚.妲己也隨後上吊自殺。
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蕭繹的偏妃,
蕭繹當時為湘東王,手握重兵鎮守江陵。
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花蝶俱不息,
紅素還相亂的江陵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女人。
「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清乾隆帝妃---伊帕爾汗
那個來自回疆的美麗女子,那個傳說渾身散發著麝香味的傳奇女子。
你的美麗如同天山的雪蓮,純潔無瑕。
你迷人的香味如同草原的牧歌,悠悠揚揚,
飄盪在空曠的草原上,等著我們去尋覓芳蹤。
我們又何必去考究你到底是平民女子出身的香妃,
抑或是在清宮中生活28年的容妃,還是金庸小說里天真無邪的香香公主。
我們只要記住,這個世上曾經有個你,美麗而充滿傳奇。
漢高祖皇後---呂雉
一個殘暴的第一夫人。
她在未央宮害死了韓信,又使人誣告彭越謀反,滅其宗族。
她將她的情敵戚夫人砍去四肢,
挖去雙眼,割去鼻子,割掉耳朵,葯啞嗓子後扔入廁內,取名為「人彘」。
她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兒子為後,使他們結成了一對怪異的夫妻。
這一切都很怪異,好象是一個任性的女孩在那裡胡鬧。
可她不是女孩,她是一國之母。
對權力的慾望使她越走越遠
清順治帝妃---董鄂氏
天妒紅顏,天花奪去了她的生命。
因為她的死,皇帝傷心欲絕幾乎要出家。
可是,她還是死了的好啊。
在充滿政治生活的宮中,愛情永遠都是不重要的。
像他們這樣的異類,還是在天上作一對神仙雋侶吧。
遜帝宣統皇後---婉容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後。
算不上是天姿國色吧,卻也是個美人胚子。
自古紅顏多薄命,她也不例外。
少年遜帝只是在她的照片上輕輕一圈,就圈定了她的一生。
在她生命的最後一段,她瘋狂的抽食著大麻,
肆意的放縱著自己,這是她對這個時代還是對自己命運最後的抗爭?
為什麼?為什麼偏偏會是她?
已經是最後一個了,為什麼偏偏讓她挨上?
為什麼要用她的血和淚,來給這幾千年的帝後制度畫上一個紅色的句點?
傅儀也會想吧,為什麼偏偏是他來當這最後一個皇帝?
這就是命運的安排,他們兩個誰都抗爭不過。
她抗爭不過那個時代也抗爭不過她的命運,
如果命中註定了她的悲哀,她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毀滅自己
⑧ 我國歷史上的四大刺客和他們的典故
專諸
——魚腹藏劍
專諸(?—前514),吳國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區人。屠戶出身,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妻一喚,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過此地,問何故,專諸答之,屈一女之手,必伸展於萬夫之上。遂深為敬佩,遂結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殺吳王僚,於是便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姬光。
公子姬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諸樊知道三弟季札賢,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傳給三個弟弟,想最後把國家傳到季札手裡。諸樊死後,傳余祭。余祭死,傳夷。夷死,當傳給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國,隱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為吳王。
吳王僚違背了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位的祖規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繼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機奪位。
公子姬光相當厚待專諸,並敬其母。專諸感其恩,以死相許。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猶豫不決。其母知道事情後為成全專諸成大事自縊而死。專諸葬母後,便一心一意與公子姬光謀劃刺僚之事,並獻計說王僚愛吃「魚炙」(烤魚),可藏利劍於魚肚,伺機刺殺。為此,專諸特往太湖學燒魚之術,經過三年練得一手炙魚的好手藝。
時機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見吳王僚,說:「有庖人從太湖來,善炙魚,味甚鮮美,請王辱臨下舍嘗之。」王僚欣然允諾,答應來日便去。姬光連夜預伏甲士於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約死士百人,在外接應。
吳王僚雖答應,但恐公子姬光有陰謀,故赴宴時戒備森嚴,從王室到姬光家廳堂內外布滿甲士,操長戟,帶利刀,吳王僚身穿三重盔甲,親信更是不離左右。
酒過數巡,姬光託言腳痛難忍需用帛裹緊,便躲入地下密屋。過了一會兒,專諸進獻魚炙,手托菜盤,兩列武士夾專諸赤膊跪地用膝蓋前行,專諸已將鋒利的「魚腸」劍暗藏於燒好的魚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吳王僚,力大透過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吳王僚大叫一聲,立即死亡。旁邊衛士一擁而上,刀戟齊下,將專諸砍為肉醬。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齊出,將吳王僚衛士盡數剿滅。
公子姬光既殺吳王僚,便自立為吳王,即名噪歷史的吳王闔閭。
聶政
——弟忠姐烈
聶政(?—前397年),軹邑深進里(今河南省濟源縣軹城南)人。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游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後聞聽魏國軹地人聶政因殺人避仇,攜母及姐隱跡於齊國,在市場做市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俠義,武功高超。嚴仲子遂赴齊,尋至聶政所居,數次登門拜訪,並備酒饌親向聶母致禮,贈黃金百鎰與聶母為禮。聶政堅持不受,但已心許嚴仲子為知己。
不久,聶母辭世。嚴仲子親執子禮助聶政葬母,聶政感激在心。此後,聶政服母喪三年,並嫁其姐。無一切後顧之憂後,聶政到嚴仲子府問得其仇傢具體情況,並謝絕嚴仲子為他提供的敢死隊相助的要求,隻身去韓國為嚴仲子報仇。
俠累府宅護衛森嚴。方時俠累正高坐府堂,執戟甲士侍立兩旁。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頃刻命喪。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齊上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後,難逃重圍,遂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
聶政死後,韓王暴其屍於市,懸賞購求能辨認其人者。聶政姐聶嫈聞聽消息,即刻與人言:「此必聶政,昔蒙韓相仇人嚴仲子國士相交,政必報其知遇之恩,我當往認之。」遂動身赴韓,至市,果認出屍乃聶政。聶嫈抱屍慟哭,大聲道:「此軹地深井裡人吾弟聶政啊!」
當時有好心勸止道:「此乃刺韓相之兇手,韓王懸賞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親人恐怕也難逃重罰。你不躲避,怎麼還敢來辨認呀?」聶嫈回答:「聶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隱跡於市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嚴仲子認識吾弟聶政於屠販之中,屈身結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報!士為知己者死,聶政不過是因為我才毀壞自己的軀體,以免被人辨認出來牽連與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牽連而任聶政的英名埋沒!」
話說完,聶嫈長呼三聲 「天!」然後自殺於聶政的屍體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俠義,收其屍厚殮之。
豫讓
豫讓,春秋戰國間晉國人。為晉卿知(通「智」)瑤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韓、魏共滅知氏。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見《史記·刺客列傳》。
豫讓最初是給范氏,然後又給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無聞。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後,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間關系很密切,知伯對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轉的時候,知伯向趙襄子進攻時,趙襄子和韓、魏合謀將知伯滅掉了,消滅知伯以後,三家分割了他的國土(就是智伯在晉國里的領地)。趙襄子最恨知伯,就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趙襄子就是趙無恤,公元前475年,執晉國國政二十年的趙簡子按照自然規律死掉了,其子趙無恤嗣立。
豫讓逃到山裡,思念知伯的好處,怨恨趙襄子把知伯的頭顱做成漆器,盛了酒漿,發誓要為知伯報仇,行刺趙襄子。
於是,他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他懷揣匕首,伺機行刺趙襄子。趙襄子到廁所去,心一悸動,拘問修整廁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讓,衣服裡面還藏著利刀,被趙襄子逮捕。被審問時,他直言不諱地說:「欲為知伯報仇!」侍衛要殺掉他。襄子說:「他是義士,我謹慎小心地迴避就是了。況且知伯死後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士啊。」最後還是把他放走了。
過了不久,豫讓為便於行事,順利實現報仇的意圖,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皮膚爛得像癩瘡,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他喬裝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認,沿街討飯。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辨認出來,說:「你不是豫讓嗎?」回答說:「是我。」朋友流著眼淚說:「憑著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親近寵愛您。親近寵愛您,您再干您所想乾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嗎!」豫讓說:「託身侍奉人家以後,又要殺掉他,這是懷著異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他認為那樣做有悖君臣大義。
豫讓摸准了趙襄子要出來的時間和路線。在趙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於一座橋(即豫讓橋,據傳有兩處,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區內;其二在晉祠北一里處.因鄰赤橋村,村以橋得名,豫讓橋又被稱為赤橋)下。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讓。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趙襄子責問豫讓:「您不是曾經侍奉過范氏、中行氏嗎?知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您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為知伯的家臣。知伯已經死了,您為什麼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豫讓說:「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知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於知伯,他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他。)」趙襄子很受感動,但又覺得不能再把豫讓放掉,就下令讓兵士把他圍住。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知伯矣!」遂伏劍自殺。
荊軻
荊軻——圖窮匕見(公元 前227)
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他喜好讀書擊劍,曾向衛元君游說,不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衛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作為秦東郡的治所,將衛元君遷至野王(今河南泌陽),成為秦的附庸。荊軻於是到四方游歷,結識了許多豪傑志士。在榆次,他與蓋聶討論劍法,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他就揚長而去。在邯鄲,他與魯句踐弈棋賭博,爭棋路,魯句踐對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計較,悄然離去。隨後,荊軻來到燕國,與當地的狗屠夫和擅長擊築的高漸離交上了朋友。荊軻喜好喝酒,整天與狗屠夫、高漸離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後,高漸離擊築,他和著樂聲唱歌,唱著唱著就哭起來了。
燕國有個勇士叫秦武陽,十二歲時就殺過人,別人都不敢正眼看他。於是太子就派秦武陽做荊軻的助手。荊軻正等著另一個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遠,還沒有趕到,荊軻為此滯留等他。過了好幾天還沒有出發。太子嫌他行動緩慢,懷疑他要反悔,於是又去請求他說:「時間已經不多了,你難道不打算去了嗎?請讓我先派秦武陽去吧。」荊軻生氣了,喝叱太子說:「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來,就可能因為秦武陽這小子!如今我拿著一把匕首到吉凶難測的秦國去,之所以還不動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現在您既然嫌我行動遲緩,那就訣別吧!」於是就出發了。
太子以及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身穿白衣,頭戴白帽來為荊軻送行。到了易水岸邊,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這時,高漸離擊起了築樂,荊軻和著曲調唱起歌來,歌聲凄厲悲愴,人們聽了都流下眼淚,暗暗地抽泣。荊軻又踱上前唱道:「風蕭蕭啊易水寒,壯士一去啊不復還!」接著樂音又變作慷慨激昂的羽聲,人們聽得虎目圓瞪,怒發沖冠。於是荊軻登上馬車飛馳而去,始終沒有回頭看一眼。一行人到秦國以後,荊軻帶上價值千金的玉帛等禮物,去見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確實畏懼大王的威勢,不敢發兵和大王對抗,情願讓國人做秦國的臣民,和各方諸侯同列,像秦國郡縣一樣進奉貢品,只求能夠奉守先王的宗廟。燕王非常害怕,不敢親自來向大王陳述,特地斬了樊於期,並獻上燕國督亢的地圖,都封裝在匣子里,燕王又親自在朝廷送行,派來使者向大王稟告。請大王指示。」
秦王聽了這番話後十分高興。於是穿上朝服,設置九賓之禮,在咸陽宮接見燕國使者。荊軻捧著封藏樊於期頭顱的匣子,秦武陽捧著裝地圖的匣子,按順序走上前去。走到宮殿前的台階下,秦武陽臉色陡變,渾身發抖,秦國大臣們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朝秦武陽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謝罪說:「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沒有見過世面,今日得見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寬容,讓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對荊軻說:「起來,把秦武陽拿的地圖取過來。」荊軻就取過地圖奉獻上去,打開卷軸地圖,地圖完全展開時露出了匕首,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過匕首就刺向秦王,秦王大吃一驚,抽身而起,掙斷衣袖。秦王趕忙伸手拔劍,劍身太長,卡在劍鞘里了。當時情況緊急,劍又豎著卡得太緊,所以不能立刻拔出來。荊軻追趕秦王,秦王只好繞著柱子逃跑。群臣都驚慌失措,由於突然發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個個都失去了常態。而且按照秦國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時不得攜帶任何兵器,守衛宮禁的侍衛雖然帶著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沒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這時御醫夏無且用他身上帶著的葯袋向荊軻投去,荊軻一振臂將葯囊擊碎。此時大臣們如夢初醒,一起上前與荊軻肉搏。秦王正繞著柱子跑,不知怎麼辦好,趁這個機會大臣們才對他大喊:「王負劍!」秦王這才拔出劍來砍荊軻,一下子砍斷了他的左腿。荊軻重傷跌倒在地,於是舉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沒有擊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荊軻,荊軻八處受傷。荊軻自知事情失敗,就靠著柱子大笑起來,叉開兩腿大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無非是想活捉你,得到歸還侵佔土地的憑證去回報太子。」兩旁的人趕過來把荊軻殺了,秦王頭昏目眩了好久,才回過神來。
後來秦王對群臣論功行賞,處罰也根據情況,分別對待。秦王賞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說:「無且愛我,以葯投荊軻。」
於是秦對燕十分憤恨,增派軍隊趕往趙國舊地,命令王翦的部隊去攻打燕國,十月攻陷燕都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領精銳部隊退守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燕王急了,只好採用代王趙嘉的主意,殺了太子丹,打算獻給秦王。但秦軍只是暫時撤軍,五年之後終於滅掉了燕國,俘虜了燕王喜,秦國統一天下。
後來,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利用擊築的機會見到秦始皇,他用築投擊秦始皇,想為燕國報仇,結果也沒有擊中,反被殺死。
⑨ 歷史上的四大刺客的名字及事跡
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四個比較出名的刺客。他們的事跡都比較詳細而系統化的錄在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中。這里一共記錄了五個刺客,但是,第一個刺客曹沫的故事比較簡單,事跡也不夠有震撼性。後第二個刺客是專諸,他是吳國人,他受到吳國的公子光的厚待,為其刺殺當時的吳王僚,最後成功而亡,公子光稱為吳王闔閭,就是夫差的父親。第三個刺客是豫讓,晉國人,在三家分晉的時候,他所侍奉的智伯為趙襄子所恨,並取其頭骨為酒器,所以,豫讓要為智伯報仇,最後失敗。第四個是聶政,樓上有詳解。最後一個就是荊軻了。如果樓主對刺客故事感興趣的話,可以在這里看到史記·刺客列傳的原文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86.htm
⑩ 金爐頂簡歷
摘要 錯過了周六齣行爬山的習慣,終於在周日補上。這一天也是我們散客山游群第一次租用多座位車出行的第一次。按原來劃十六座車確定後,我們打算徵集十五人出行,不想大家興趣盎然,到最後竟然有十九人報了名,既然有這么多人要跟走,也不能掃了大家的興致,臨時決定,在增加一輛小車跟去。六點半准時出發,守時守己的驢友值得贊揚。一路高速直奔目的地濟源宮口村,因為我們的計劃是重遊濟源金爐頂。因為高速限速的原因,小車比我們早到半個多小時,那也得等著,因為驢徒沒有私自出遊上山的驢友。八點半左右,人員集合齊備開始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