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家幫我找下秦腔《探窯》唱詞,謝謝了~!!!
秦腔《探窯》一折:
王夫人(唱):叫家院前邊把路引,
看望我女兒出南門。
怨一聲相國心太狠,
親生女當作路旁人。
再怨聲蠢才太烈性,
身奔寒窯願受貧。
霎時看到寒窯近,
不由老身痛在心。
來在坡前轎停穩,
想必是來到兒窯門。
院 子(白):稟夫人!來到三姑娘寒窯。
王夫人(白):上前叩門!
院 子(白):是!三姑娘開門來!太夫人到了!
王寶釧(唱):啊~~~~~!來了!
耳聽窯外有人喚,
不知何人來叩門。
薛郎夫一去無音訊,
寒窯里哭壞女釵裙。
院 子(白):三姑娘開門來,太夫人到了!
王寶釧(唱):哎~~~~!
耳聽老娘到來臨,
急忙上前開窯門。
一見娘親珠淚落,
老娘呀~~~~!罷了娘!
寶釧跪倒拜娘親。
王夫人(唱):見嬌兒珠淚交流實難忍,
好似鋼刀剜娘心。
先前容顏似花粉,
如今相貌認不真。
兒本是相府千金體,
怎落個寒窯受苦人。
王寶釧(唱):娘啊~~~~!
老娘不必淚紛紛,
聽兒把話說原因。
我的父在朝官一品,
所生我姐妹共三人。
我大姐二姐能孝順,
與蘇龍魏虎結成親。
單丟下你兒寶釧女,
綵球兒單打貧窮人。
說什麼婚姻門戶要相稱,
富配富來貧配貧。
人都盼丈夫把官坐,
兒不嫌牽馬墜鐙的人。
王夫人(白):我兒快快站起來。
王寶釧(白):母親!娘啊!母親偌大年紀,怎能冒此風霜,來到寒窯,孩兒只說今生今
世,再難見到娘親一面,誰料想今日母女相會!
王夫人(白):兒啊!自從你奔赴寒窯,你父不許家人探望與你,為娘今日背著你父來看
我兒,不料我兒成了這般光景。
王寶釧(白):母親呀母親!自從我那薛郎從軍以後,杳無音訊,孩兒日夜憂思,染病寒窯,
啊!今見母親嘛!
王夫人(白):怎麼樣?
王寶釧(白):兒的疾病才起了大變。
王夫人(白):兒啊!摻娘進窯,看看我兒光景如何!
王寶釧(白):寒窯窄小,母親如何去得!
王夫人(白):哎~~!我兒住得為娘我也就看得!
王寶釧(白):如此,待兒與你打掃。
王夫人(白):慢著!寶釧!摻娘來~~~~~~~~!
(唱):進得窯門用目看,
王~~~王寶釧,娘的兒啊~~~~~~~~!
不由老身心痛酸,
這樣的光景怎住慣,
可憐我兒王~~~王~~王寶釧!
我想叫叫一聲兒啊~~~~~~~~!
這都怪你父心腸太狠,將我兒逼成這般光景,你叫為娘我怎不傷心,怎不心疼,說是兒啊!快快隨娘回上相府,在莫要抱怨負氣,受此煎熬了!
王寶釧(唱):我想叫一聲母親,母親!這是你而甘心情願,來此寒窯,孩兒我怨著誰來,
兒已對父發誓言,寧願餓死不回還。
王夫人(唱):今日隨娘相府轉,
不與你父何相干。
王寶釧(唱):老娘且坐,聽而言,啊!
(白):丫鬟院公,說是你們就地而坐了!
王夫人(白):你坐了!
王寶釧(唱):兒把那前後情細講一番,
父為兒擇配難中選,
才命兒飄彩結良緣,
綵球兒打中貧窮漢。
我父悔婚把臉翻,
相府將我薛郎趕。
三擊掌氣走王寶釧,
誓死不回相府院。
身奔寒窯到城南,
曲江池畔烈馬現。
西涼興兵起狼煙,
我薛郎降馬封官上金殿。
那魏虎心中不服拿本參,
說候軍都府官太顯。
改調征西先行官,
薛郎夫一去音訊斷。
兒在寒窯望眼穿,
日夜憂思疾病染。
只說母女相見難,
幸喜今日娘來見。
也算是疼愛兒一番!
王夫人(唱):兒啊~~~~~~~!
為娘聽言心傷慘,
我兒為何出此言。
娘好比風中之燭雪中炭,
還要兒披麻戴孝送墳園。
你不回相府娘埋怨,
娘抓兒養女為哪般。
王寶釧(唱):母親呀啊!~~~~~!
母親不必將兒怨。
聽兒把話說心間,
骨肉之情心不變,
莫奈何富貴貧賤隔崇山,
寒窯里住罷相府轉,
難道說不怕惹人恥笑惹人嫌,
母親莫把兒掛念,
全當是沒要你兒王寶釧。
王夫人(唱):千言萬語勸不轉,
好個烈性王寶釧。
為娘將兒多憐念,
送來了錢米度飢寒。
(白):丫鬟院子,與米賜予你家三姑娘!
王寶釧 (白):慢著!啊!母親!相府之物孩兒我一概不要。
王夫人 (白):奧!喔是為娘我的私財!
王寶釧 (白):雖是母親的私財,孩兒我也是不用。
王夫人 (白):是你這般烈性,難道還讓為娘我帶回不成?
王寶釧 (白):這~~~~!
王夫人 (白):丫鬟院子,銀米留下,你們先回相府,太夫人今晚要在這里陪伴你家三
姑娘!
王寶釧 (白):哎!母親!寒窯這般光景母親如何住得!
王夫人 (白):我兒住得為娘也就住得。
王寶釧 (白):唉!母親不回相府這卻怎處呀?啊!母親!孩兒情願跟上母親回上相府,這
銀米嘛~~~~~~~!
王夫人 (白):怎麼樣?
王寶釧 (白):也不必留下了!
王夫人 (白):怎麼我兒情願隨娘回上相府!
王寶釧 (白):嗯!
王夫人 (白):如此甚好!丫鬟院子外邊搭轎侍候。
(唱):兒啊你聽話抬轎轉,
王寶釧(唱):兒寧死不回你相府門。
王夫人(唱):兒啊!你不送娘!你,你,你心何忍!
王寶釧(唱):王寶釧我跪倒送娘親。
王夫人(唱):娘哭兒來頭昏暈,
王寶釧(唱):兒哭娘來淚濕襟。
王夫人(白):罷了寶釧,娘的兒!兒啊~~~~~!
王寶釧(白):母親!母親!娘啊!
(唱):娘今離去寒窯門,
怎知你兒一片心,
從此不允你相見,
眼含著淚我閉窯門。
秦腔,是起源於古代陝西的民間歌舞,是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生長壯大起來的,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當古老的劇種之一。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俗稱"桄桄子"。
清人李調元《雨村劇話》雲:"俗傳錢氏綴百裘外集,有秦腔。始於陝西,以梆為板,月琴應之,亦有緊慢,俗呼梆子腔,蜀謂之亂彈。""亂彈"一詞在我國戲曲聲腔中的含義很多,過去曾把崑曲、高腔之外的劇種都叫"亂彈",也曾把京劇稱為"亂彈",還有的劇種也以亂彈命名,如溫州亂彈、河北亂彈但是,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為先、為主的梆子腔系統的總稱上。
秦腔的唱腔定型發展在唐朝,隨著社會的安定和富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就越來越豐富。長安也是國際化的都市,秦腔的發展也就自然不在話下。今天的天水每到了有重大的慶典和節日,當地的人們都要組織演唱集會。家裡蓋房子也要請秦腔的藝人來家裡安神。
秦腔以關中方言語音為基礎,特別是涇河、渭河流域諸縣的語言發聲為「正音」。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當古老的劇種之一。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俗稱"桄桄子"。清人李調元《雨村劇話》雲:"俗傳錢氏綴百裘外集,有秦腔。
始於陝西,以梆為板,月琴應之,亦有緊慢,俗呼梆子腔,蜀謂之亂彈。""亂彈"一詞在中國戲曲聲腔中的含義很多,過去曾把崑曲、高腔之外的劇種都叫"亂彈",也曾把京劇稱為"亂彈",還有的劇種也以亂彈命名,如溫州亂彈、河北亂彈但是,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為先、為主的梆子腔系統的總稱上。
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載:「元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中之首者盧綱,咸陽人,音屬宮而雜商,如神虎之嘯風,雄而且壯,為當時之傑」。
演員吐字以涇陽、三原語言為「標准」。史書記載明代中葉咸陽就已流行秦腔,武宗正德五年(1510)武功康海組建戲班,演唱「康王腔」。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咸陽的秦腔班社已為數眾多,如保符班、江樂班、華慶班、雙才班等。乾隆時期(1736—1795)翰林院學士嚴長明(江蘇人)宦遊陝西,酷愛秦腔,所著《秦雲擷英小譜》記載關中秦腔班社共有36個,並以禮泉、周至、渭南、大荔為四大流派。
秦腔班社演出,不僅為當地人鍾愛,赴北京演出亦愛歡迎,被稱為「傳情在無意之間」,「啞趣傳神許擅長」。此時,演員白雙兒、豌豆花和金墜子等隨涇陽錦綉班演紅西安城內。
1912年,李桐軒、孫仁玉、范紫東和高培支等人,受辛亥革命影響,辦起「易俗社」,並編寫出《一字獄》等劇本。咸陽各縣以「易俗社」為榜樣,先後成立了「高興班」(長武),「馬家班」(武功),「秦貴社」(禮泉),「益民社」(咸陽),「曉鍾社」(乾縣)、「新中社」、「明正社」(三原)等演出團體。
1937年中共陝西省委(駐涇陽縣雲陽鎮)、關中工委(駐旬邑縣馬家堡),相繼成立了七月劇團、關中劇團、關警劇團等,創作演出《大上當》、《新教子》、《十里塬》等大批新劇目,在唱腔、表演、舞美、服飾等方面都有創新。
建國後,咸陽地區有專業劇團14個,創作了大批新劇目,涌現出眾多知名演員,如郭明霞、王麥蘭、舒曼莉、馬金仙、趙斌、王義民、昝金香等,新秀如趙改琴、王平、白萍、馮武耕、王亞萍等。這些演員均先後在西北、省、市會演大賽中獲獎。
據1989年統計,咸陽市有市直戲曲團體3個,縣秦腔劇團11個,共有演職人員1100餘人。藝術創作人員30餘名,演出本、摺子戲100餘部。
秦腔"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明代萬曆間(公元1573-1620年)《缽中蓮》傳奇抄本中,有一段註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詞,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體,說明秦腔在當時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傳到其他地方了。
B. 天水市秦劇團的演員陣容
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段藝兵
中國秦腔四小名旦、國家一級演員、甘肅省戲劇家協會理事:袁丫丫
中國戲曲紅梅獎得主:常小紅
國家二級演員:張智敏、張鎖霞、胡雪梅、張鹿娃、馬三虎、趙偉
國家二級琴師:李寶智
國家三級演員:馬寶虎、孟滿印、劉維新、石雲宵、蒲小翠、王小曼、田芳
國家三級司鼓:吳連峰、趙福彥 特聘優秀琴師:景國慶
特聘優秀演員:凌養田、黃來旺、蔣盛茂
優秀青年演員:秋玲娟、陳娟娟、田江平、王小平、張建波、王亞娟、汪洪濤、劉小莉、段燕、楊力、馬駿、李龍、鄭慧超、杜靈敏、蔡蓉、王楠、馬娟等
C. ——秦腔《雙錦衣》賞析
道盡人間悲歡離合
演繹經典和浪漫
文/羅漢
七月九日晚,雨後的銅城,涼風習習,天降祥瑞。百年易俗社十代名家精心打磨、歷經百年傳演不衰的秦腔大戲《雙錦衣》在白銀登台亮相。九、十日兩晚分上下本華麗綻放。這部巨作穿越百年依舊精彩紛呈,熠熠生輝、引人入勝。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看的大戲,燈光一起,大幕拉開,人生百態粉墨登場,一段南宋時期的往事浮現於戲台上,觀眾很快被帶入,情緒也隨著劇情的發展變化波瀾起伏。
該劇以南宋抗擊金兵為背景,講述了姜家兩位女兒的愛情故事。大致講的是,宋時洛陽鄉臣姜景范有二女,長女雪春,許配王善,次女琴秋,許配吳給。姜公命二女各綉錦衣一件,送給各自未婚夫婿。吳、王的同學紈絝子弟蔣成史、許本德見而羨之,同謀殺吳、王而奪其妻。一日,蔣、許約王、吳同去釣魚,蔣乘機推吳落水,然後托媒求婚,琴秋不允,姜公設宴招待王、許、蔣三人,令琴秋一見。 三人於園中各居一室,蔣臨時強與王換房,琴秋來窺,王發覺室外有人,冒然出,恰將燈籠碰滅,琴秋倉皇離去。黑暗中,尾隨琴秋的許便冒充雪春的聲音,強求與王苟合,企圖抹黑雪春達到拆其婚姻的門目的。王中計怒留休書而去。 同時,蔣又冒充王至雪春房中求歡,被雪春以鏡擊死。姜公怒責,雪春為保門楣,意欲投河,被鄉宦周濟生夫婦相救,認為義女。姜公又誤認琴秋不貞,琴秋攜丫鬟香玉逃入尼庵出家。金兵入侵,戰亂中琴秋與剛見面的父母被沖散。周公夫婦隨南逃的百姓一路南下尋找女兒。(上本)
琴秋與香玉亦逃至江南,不久患疾,老尼請來冒充郎中的許本德,被琴秋與香玉攆走。許又串通惡僧來劫二女。適逢太後路過,救二女 ,太後認琴秋為義女。王善離姜府後率義軍抗金,後歸降宗澤,封經略使,正好護送太後,徐本德供出當初與蔣成史合謀陷害吳、王二位公子,並與宴會當晚的行徑,真相大白。王善方知當日錯休了雪春。雪春隨周氏夫婦歸故里,蔣之父蔣有淵買官做了知縣,橫征暴斂,手下上行下效,打死生員拋屍周家期圖訛詐。蔣公堂上認出雪春,公報私仇,強賴雪春殺人,判成死罪。吳給落水被救,輔佐康王,官拜御史。見雪春之案,星夜前去復審,乃明其冤。 姜公乞討尋女,路遇王善奉命護送琴秋歸鄉,父女相會。是夜,琴秋及父母與王善同乘一舟;雪春及周濟生夫婦與吳同乘一舟,在江中相遇,共慶團圓。(下本)
劇中人物繁多,情節枝枝蔓蔓,猶如福爾摩斯的推理劇。上本,拋出案情。兩小姐被栽贓,兩女婿一逃一難,姜家遭難。下本,解決案件,理清頭緒,懲治惡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大型秦腔傳統劇《雙錦衣》,是易俗社老社長呂南仲先生的作品,該劇首演於1920年元月,由老教練陳雨農執導。魯迅先生曾親臨觀看並給與好評。以後多次復排,屢經打磨,方成經典。台上的唱念做打,是正宗的易俗社風味,保持著易俗社百年來的唱腔味道風格,演出了易俗社百年不變的人文情懷。因此成為易俗社獨有的原產看家戲,近百年來廣為流傳,以至於易俗社只要掛牌此劇,必然座無虛席。
距上次排演相隔二十年後,2015年聽說《雙錦衣》第八次復排,由王芷華任總導演,心嚮往之,心心念念想一睹為快,終於在去年國慶期間專程追至甘谷大像山下欣賞到這部大戲。今日在白銀再次相遇,心中有久別重逢的喜悅,鑼鼓胡琴一響起,我便沉醉其中。
這出戲場面宏大,主副兩線,劇情曲折復雜,人物龐多,生旦凈末醜行當齊全,光劇中出場的主要人物就多達40餘位。惠敏莉飾演姜琴秋,朱海娥飾演姜雪春,陳超武飾演吳給,李東峰飾演王善,王宏義飾演周濟生、韓利霞飾演施氏,屈鵬飾演姜景范,尹小蓮飾演蘇氏,李洪剛飾演蔣有淵,李衛平飾演蔣成史,田博飾演許本德,張萍飾演香玉,易俗社幾乎所有實力演員悉數登場,除主要角色外,其他配角也是由易俗社的中堅力量擔綱,如晁紅勃、冉星、王輝、馬一排、祁建茹、王小榮、米蓉、任惠靈等等,有些演員還是一人多角。
後台人頭攢動,沸反盈天,很難想像演員在幕後換裝更衣是多麼的忙碌。不僅如此,劇目角色設置更為復 雜,雙小生、雙小旦、雙丑角、雙須生,雙青衣,每個人的戲份分布比較均等,對演員和社團的實力是絕對的考驗。而且,在兩個小旦和小生身上動足了腦筋,大小姐溫婉通達,二小姐堅強果敢,兩位小生一文一武,性格鮮明,辨識度高,對人物刻畫相當成功。
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易俗社掌門人惠敏莉扮演的蔣琴秋,扮相端莊俊秀,唱腔委婉多情,圓潤甜美,剛柔相濟,韻味純正。以前,對《雙錦衣》的印象僅停留在巜數羅漢》一折,「一個兒、兩個兒、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三六一十八位尊羅漢。我問你喜的、笑的、怒的、愁的都是為那般?難道說喜我、笑我、怒我、愁我情根未能斷,怎知我心似冰雪寒。"聽過肖若蘭老師的這段唱,演唱委婉細膩、纏綿悱惻,膾炙人口,很經典。很多時候看到其它演員這段唱,總習慣與經典相比照,看演得像不像。細品惠敏莉飾演琴秋的這段唱,表演收放自如,游刃有餘,娓娓道來,以聲帶情,聲情並茂,纏綿中滿含著蒼涼,哀怨中充盈著甜美,她微蹙眉頭,邊歌邊舞,以歌舞演故事,高度的韻律性和富有節奏感的舞台動作,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化的舞台表現,把琴秋遁入空門的無奈、哀婉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也展現了惠敏莉細膩柔美的表演特色和扎實的藝術功底。由於對角色准確的把握,對每個細節認真雕琢,演繹出了驚艷的惠子版"數羅漢",不由人擊節叫好。我也由此悟出一個道理,像惠敏莉這么優秀的演員,不會停留在模仿前人的層面上,一定會不斷的挖掘人物內心深處,融入自己的風格和情感,不斷的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功夫,演出自己獨有的版本。這也正是古老戲劇常演常新、讓人百看不厭的原因。
姜雪春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秦腔余派弟子朱海娥,表演清新流暢,唱腔優美,做工高雅大方,不溫不火,恰到好處,秀麗委婉而飽蘸情韻。細品,是介於婉約與豪放之間,柔中帶剛,抑揚頓挫,層次分明,勝在情韻。朱海娥的表演有魅力、有分寸、有氣魄,沉靜大氣,綿里藏針,塑造出了豐滿圓潤、打動人心的蔣雪春的形象。看她的表演,動靜之間,有雕塑般的感染力和沖擊力,這在旦行中獨樹一幟。
百年易俗社劉毓中藝術流派的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王宏義。被行內外稱為「當代文武兼備,黑白不擋的當紅須生,『衰派』藝術的傳承人」,成為當今陝西秦腔須生行列中的翹楚,在群眾中有著廣泛的影響。他唱做並重,做工扎實,敬畏先賢,恪守傳統,是一位很規矩演戲的演員。他潛心繼承,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出戲,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唱段從劇情出發,從人物內心和特徵出發,通過唱,念,做,打這些程式技巧充分的准確的表現在舞台上。王宏義在繼承中善於體會推敲,在實踐中勤於規范總結,他塑造了好多忠義、勇敢、正直、個性鮮明的舞台人物形象,充分的體現出「衰派」藝術聲情交融、神形一致、自然鮮活的獨特魅力。看他的表演,既有激楚之繁音,又有熱耳之真情,他很會利用他自身的嗓音條件,低回處如雙玉擊撞,清晰悅耳,高亢時又如畫家運筆,勁勾重皴,令人感到格外酣暢淋漓,能讓觀眾有感官的滿足和心靈的震撼。幾年前看了秦腔《三滴血》中他所飾演的周仁瑞後, 真是餘音繞梁, 我一個從來不開口唱秦腔的人也對他的「五台縣官太懵」和「在陝西經商二十年"這兩段情有獨鍾,經常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了。王宏義在《雙錦衣》中飾演周濟生,將人物情緒渲染得恰到好處,唱腔慷慨激昂,表演細膩傳神,扮相儒雅穩健,水袖、抖須、搜門等戲曲絕活,恢弘洗練,凝重大氣。
國家一級演員、深受甘肅戲迷愛戴、名冠西北的大青衣韓麗霞飾演周濟生的婦人施氏,她貫以人物激情駕馭聲腔,善於表現人物心理,無論是波濤洶涌的大起大落還是細致幽微的微妙變化,她都能夠得心應手。她表演質朴, 唱腔飽滿,轉折跌宕,疾徐有致,演唱深情而親切,好似在向觀眾訴說心腸,扣人心弦。
「雙探監」一場與「數羅漢」並稱為《雙錦衣》戲魂,是劇作者的神來之筆。這場戲中,韓麗霞飾演的施氏唱腔高亢溫婉,氣韻生動,在丈夫和義女之間來回盤桓,與朱海娥演的姜雪春、王宏義扮的周濟生三人以情動人,一改秦腔常見的慷慨激昂的哭戲,時而如泣如訴,悲悲切切,時而淺唱低吟,一呼三嘆,對人物內心刻畫相當細膩。把危難之中夫婦之間、母女之間、父女之間的關懷、擔憂,思念展現得淋漓盡致,精彩絕倫,達到了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點燃了全場的情緒。
劇中飾演姜景范的國家一級演員屈鵬,嗓音宏厚寬廣,行腔氣息控制恰當,丹田音十足,蒼勁挺拔,慷慨激越,韻味淳郁,善於處理大段唱腔的節奏及感情起伏,給人以酣暢淋漓、氣勢雄渾的藝術享受,念白噴口遒勁,表演質朴穩健。
國家一級演員、優秀旦角演員尹小蓮飾演的蘇氏唱腔甜潤,清麗纏綿,表演細膩入情,張弛有度,和屈鵬一起完成了姜景范夫婦的對手戲。
國破家亡,親人失散,姜景范夫婦為尋女,裹挾在逃難的百娃當中,從北到南,奔走呼嚎,呼天搶地,幾近瘋癲,屈鵬恰當地利用了抖須、擺須、圓場、磋步、吊毛等技巧程式,把尋女的焦急、懊悔、悲憤表演得入木三分,與尹小蓮一起演得讓人揪心、讓人淚奔。
最後一場「團圓」戲,在皎潔月光下,波光粼粼中,易俗社的雙旦雙生同時出場,加上侍衛仆從船工,把舞台站得滿滿當當,船工號子嘹亮,極盡繁華熱鬧。江山如畫,映襯著兩對未婚男女的內心境界,把意氣風發的家國情懷和思念情人的痛苦心境,表現得極有畫面感,美女帥哥亮瞎眼,夢幻飄逸,浪漫憂傷。
易俗社演員的表演水平整體高超,沒有短板,劇中其他花臉、武生、老生及丑角的表演都可圈可點,每個角色都很入戲,都能通過演員的唱詞、動作、舞蹈、服裝、化妝表達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塑造的人物個個豐滿,盡顯百年易俗社的傳統與風范。只是由於篇幅的原因,不能一一評述。
值得一提的是,一台鑼鼓半台戲,作為整場戲曲文武場面的總指揮王志強,很好的控制了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的戲劇情節和進展速度,他的指揮和演奏融入了感情,滲透到劇中每個環節。我看到他從頭到尾都充滿激情,雙手在舞蹈,演奏或明快豪放,或低沉蒼勁,為表演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成為本部戲不可分割的藝術部分。
新復排的劇本更加精煉,劇情推進迅速,簡潔明快,場面轉換快,時空跨度大。金兵進犯、朝廷更迭、奸佞作惡,絕不拖泥帶水。而感情戲深夜花園相婿、尼姑庵里《數羅漢》、雙探監等感情戲及唱段,則不吝筆墨,盡情鋪墊渲染。注重人物內心刻畫與程式的運用。繼承了原有的主題音樂,加強色彩樂器烘托氣氛,突出唱腔。舞美以寫意為主,實虛結合,背景畫面達到了詩化的意境,傳統藝術用運了現代審美理念的表達方式,比起去年甘谷看到的舞台調動更加詩意唯美。
該劇將愛情糾葛所牽扯出的一系列復雜故事,放在抵抗金兵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中,演繹出一系列復雜橋段。吳給輔佐南宋康王、王善率義軍抵抗金兵侵略,歷史大事貫穿全劇,把個人情感置於國家民族的安危之中,傳遞出「國安家亦安」、無國便無家的理念。周濟生夫婦的善良和抗爭,姜景范夫婦的艱難尋女路,傳遞著懲惡揚善、正義戰勝邪惡的主題,也讓人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天下父母的苦心。蔣氏父子,父親惡毒兒子兇狠;宗澤將軍,老師正直學生忠誠。謳歌吳給、王善及宗澤等人赤膽忠心、一心報國的家國情懷,鞭撻了蔣氏父子等人見利忘義、殘害無辜的丑惡行徑。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最後害人者或死或罪,忠善者終得圓滿。
看完這部戲,不得不為偉大的劇作者點贊,說實話劇本太牛。該劇戲核、戲眼、戲魂突出,集思想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國破山河在,家散人失離,國勢衰微,百姓途窮,在恢宏的史詩般背景下,寫男女愛情,寫悲歡離合,劇中人物的命運與時代休戚相關、緊緊相連。有正義與良善的美好,也有算計、貪腐、誣陷的丑惡,有人性的光輝和溫暖,也有深深的哀傷與悲憫。
該劇嫻熟地用運誤會巧合穿織關目。中國式敘事方式及傳統戲劇化的手法如巧合法、誤會法在劇中充足的表現。沒有誤會,吳給、春雪、琴秋就不會離散;沒有巧合,他們更不會團圓。大團圓的結尾,更是中國人的最愛。
該劇不僅有鞭撻封建惡勢力,崇尚忠貞愛情的「正能量」主題,而且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盤根錯節,尤其是幾段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更是引人神往。這部戲集家事、國事、愛情、愛國反腐倡廉為一體,雖然沒有刻意講道理,但大到國家命運,民族危亡,小到人性善惡,愛國、孝順、友善等中國傳統的價值觀盡在其中。劇中情景及傳遞的人文意識穿越千年居然與我們當今的"正能量"接軌,依然符合當下的時代精神。這正是這部現實主義偉大作品的偉大所在。
秦腔不僅給了災難深重的中國老百姓精神食糧,而且撫慰著那些千瘡百孔受傷的心靈,給身處困境逆境中的人們以力量。看秦腔也讓我們明白了如何坦然面對一生的艱難挫折和榮辱得失,然後以德為美,與善結緣,雲淡風輕,做一個好人。
秦腔是我們身處的這塊荒涼貧脊土地上盛開出的一朵寒梅,而且已經成為大西北的文化符號和地理標志。當今各級政府都在忙著扶貧,這是走向共同富裕、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部署,可是千萬別忽視了精神扶貧,多送戲下鄉,多給老百姓演幾場好戲,也是扶貧。精神扶貧,也是當務之急。(2018.7.13日完稿於蘭州)
D. 秦腔名旦張鎖霞是哪裡人求解
天塹通13級2012-11-05 張鎖霞:女,國家二級秦腔演員,主工正旦青衣,天水市秦劇團旦角領軍人,天水市戲劇家協會會員,天水市政協委員,曾獲甘肅省旦角大賽金獎,「紅梅獎」得主,曾在眾多劇目中給觀眾戲迷以深刻的印象,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天水市的名旦角」!「天水市劇團的頂樑柱」。給團內演員以表率和模仿作用!!!
代表劇目:《鍘美案》(秦香蓮)《王寶釧》《赴京告狀》《楊門女將》(佘太君)《三娘教子》《黑叮本》(李艷妃)《黃河陣》《破洪洲》〈蜜蜂計〉〈四賢冊〉等。
唱腔寬厚動 聽,表演靈活大方,表情豐富,扮演角色逼真形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