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族舞蹈類型和種類
1、木鼓舞
木鼓舞是谷江方白(苗語漢音,或譯反排)苗族的祭祀性舞蹈。以木鼓為唯一的伴奏樂器,鼓手敲擊,形成復雜多變的舞調。節奏為四、六拍。以胯為支點,頭、肩、手、腰、腿 、腳扭擺、甩動、踢蹬,轉體自然,常以急速逆轉形成強烈對比。
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處處強調動作的粗獷奔放,灑脫豪邁,如狂飈林柿,飛瀑墜崖。木鼓舞所表現的是苗族祖先遷徙途中披荊斬棘,勇住直前的艱難歷程與精神。舞者多為青年男女;圍鼓而舞,且舞且旋。人多則內外數圈,女在內,男在外。且疲者可下場休憩,新來者可隨時加入。
2、古瓢舞
「古瓢舞」是流行於丹寨縣雅灰地區苗族村寨中帶有祭祀和自娛性質的最古老、最原始的舞蹈。古瓢舞用古瓢琴伴奏而得名,古瓢琴用松木雕成,狀似家用水瓢,琴的面板有四個音孔,一根音柱,音柱由板面直插入共鳴箱。古瓢琴既是男青年們舞蹈時手上的道具,也是舞蹈中的唯一伴奏樂器。
3、踩鼓舞
「踩鼓舞」是苗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同時也是祭祀舞蹈。伴奏的樂器為銅鼓和木鼓。舞者一般圍成圈,內圈女性,中心置一大鼓,由一至二人手持鼓棒擊鼓,舞者面向圈內,隨鼓點節奏,緩慢變換不同的舞步,雙手自然擺動,聞鼓而舞。
4、板凳舞
「板凳舞」是苗族純自娛性酒後熱情奔放的、寓體育運動於舞蹈的形式之一。由一人或數人持板凳相擊為鼓點,眾人圍於外而舞。鼓點多採用4/4、3/4拍節奏,眾人時而聚攏,時而散開,且舞蹈動作較大,顯得粗獷、豪放、激揚,表現了苗族人民豪放、熱情好客的氣質。
5、苗族蘆笙舞
「蘆笙舞」是黔東南苗族中帶有祭祀和自娛性質的最普及的舞蹈,男女老少都會,並由此而形成苗族人民獨特的生活美學觀念。那些能歌善舞的男女青年被看作是智慧聰明的,反之則認為沒有出息。
6、多耶舞
多耶是一種大型的歌場對唱舞蹈。侗語「多」有唱、舞等含意,「耶」是一領眾和的歌曲。多耶是數十上百男女青年圍在一個場中的對歌舞蹈。早在宋代,就曾有「辰、沅、靖州……。農隙時,至一二百人為曹,手相握而歌,數人吹笙前導之」的記載。
7、賜魚舞
賜魚舞是在「拾官人」活動中所跳的一種原始漁獵舞蹈。裝扮原始人者手持一夾著腌魚的木棍沖著看熱鬧的某一人跳著武術性的原始舞蹈。這人就必須走進場來與原始人同舞,雙方舞到腳步、頭姿、手勢相合時,「原始人」夾的腌魚正好落到對方口中為止。
這時「原始人」又去夾魚賜與另外的人。若雙方步調不一致,一場賜魚舞要很久才能結束,因此。很多侗寨絕大多數青年男子都會跳這種武術性的舞蹈。
8、獅子舞
是侗族人在春節期間舉行的一種舞蹈活動,主要分慶賀舞、戲獅舞和綠獅舞三種形式。慶賀舞是舞獅隊在節慶之日舞著獅子挨門賀喜。獅子到達一家門前,主家用竹竿舉著鞭炮鳴放迎接。獅子隨即在門前跳著喜慶舞。主人賜紅包錢,獅子以嘴含之,然後致謝。伏地叩拜,後退三步告辭。另去別家慶賀。
9、龍燈舞
是正月舉行的一種慶賀活動。舞龍身者腳步一致,手勢諧調,與舞龍頭者動作吻合,使所舞的龍跟著龍寶進行飛舞翻騰各種動作,到各家門前慶賀。
10、侗族蘆笙舞
蘆笙舞跟笙曲一樣多已消失,現流傳的主要分表演性舞蹈和賽場狂歡舞兩類。表演舞蹈舞主要表現在腳步變化多樣,在笙曲由一個音段轉到另一個音段時,上身與頭部和持笙的手及臂部隨著一個右擺的舞姿變化。
這種笙舞主要是笙隊自己在舞笙吹奏或在進行曲中緩步入場的蘆笙舞蹈。蘆笙的狂歡舞蹈是在賽笙坪上舉行的大型性蘆笙舞蹈。這種蘆笙舞蹈節奏強烈,動作迅猛,感情奔放,猶如雷鳴電閃、狂風卷刮,氣氛如火,十分熱烈。
(1)矮郎與十三大美女雲南山歌劇擴展閱讀:
民族舞蹈發展歷程(原始階段):
一、原始舞蹈
原始舞蹈是「勞動者的動作的單純的再現」.《尚書》中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記載.意思是拍打著石刀、石斧之類的勞動丁具作為伴奏.化裴成各種野獸的人群翩翩起舞。
《呂氏春秋》中也有一段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舞者拿著牛的尾巴,跺著腳邊舞邊唱。舞蹈實際上是原始人類勞動場面的虛擬性再現。亦見於彩陶盆上的原始集體舞。
二、巫舞
「巫」字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是一個人展開雙手,各執牛尾而舞的樣子。據說夏禹曾親自編舞。到商代.成湯也善跳巫舞.宮廷流行「巫風」。春秋戰國時期.楚地巫風極盛.美麗的女艱扮演成雲神、水神、山神等,載歌載舞,場面宏大而隆重。
Ⅱ 一對情侶結婚當天被告知是親兄妹新郎自殺是哪個山歌劇
雲南山歌劇。
叫聲小妹你聽清,哥家對你是真心。只要小妹跟著我,我定伴你到終生。哥說對妹是真心,妹妹聽了好開心。哪天哪月能見面,真想好好談談心。哥對小妹是真心,哪天來找妹談親。
雲南山歌劇是新近出現的一個地方劇種,它的曲調是山歌,題材是關於農民的生活故事。它以現實的手法反映農民的悲喜情仇,讓公眾了解農民的生活真實。
Ⅲ 雲南山歌劇兄妹婚配釀悲劇第一集,雲南山歌對唱歌詞美家
提起雲南山歌劇兄妹婚配釀悲劇第一集,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雲南山歌對唱歌詞美家,另外,還有人想問兄妹婚配娘第三集,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貴州山歌兄妹歌歌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雲南山歌對唱歌詞美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女:相思苦來苦相思,望見小郎笑嘻嘻,白天黑夜都想你,為你留下相思淚。
男:相思苦來相思淚,愛妹這朵紅玫瑰,快快樂樂我倆個,我們快樂甜如蜜。
女:小哥人才頂呱呱,真心實意把你扒,那天挨你把到手,你是心中玫瑰花。
女:我不賢來我不賢,真心實意把你連,那天挨你連到手,吃口冷水比蜜甜。
女:難為老天次姻緣,真心實意把你連,提起錢財如糞地,兩人人意管萬年。
男:小哥人才實在差,多謝小妹把我誇,只要小妹不賢我,決定跟你做一家。
男:多謝小妹你不賢,唱歌路上把手牽,你愛我來我愛你,感謝老天次姻緣。
男:唱歌路上把手牽,我和小妹永相連,只要情妹不變心,恩恩過晚年。-
女:東風刮來西風吹,難風南遇在一堆,你唱那樣我跟佻,只要小妹不後悔。
男:難風難遇在一堆,你有山歌伴相隨,雖然不是親姐妹,四方八面來相會。
女:哥妹難得在一堆,莫怕別人說是非,只要哥妹感情好,有情哪怕大風吹。
女:我倆就像小燕飛,一起出門一起歸,一起飛飛三千里,生一對來死一對。
女:多年找你沒找著,難得開會合,認識相淑你,你想摔我摔不脫。
男:難逢難遇在一堆,不怕別人說是非,說好說丑由他講,他會講來我會推。
男:多謝小妹喜歡我,出門跟你腳跟腳,我們就像小燕子,一起飛來一起落。
男:多謝小妹把我連,小妹不賢沒得錢,只要小妹你愛我,燕子在人間。-
女:說要連來就要連,生死連你一百年,那個九十七歲死,留著三年連。
男:說要連來就要連,要連小妹一百年,命中才有九十歲,留著十年連。
女:生死要來把你連,生死要連一百年,妹妹約著一路走,免得掛陽間。
女:說不丟來就不丟,好不容易連到手,要是大哥丟掉我,走在人前會害羞。
女:說不丟來就不丟,好不容易才到手,要是哪天我丟你,出飛海頭曬石頭。
男:說不丟來就不丟,抓把泥巴碾泥優,泥牛泥在田硬上,泥牛吃草我才丟。
男:說不丟來就不丟,好不容易才到手,百天賠你去玩耍,晚上我倆頭靠頭。
男:你冒焦來你冒愁,天涯海角跟你游,恩恩我倆個,恩恩到百頭。-
女:犁樹開花滿樹百,見你帥哥捨不得,默默想想不算數,摟在懷中才算得。
男:犁樹開花滿樹白,看妹一眼心中默,捨不得你人才好,捨不得你小嘴得。
女:捨不得來捨不得,捨不得你那一折,捨不得你良心好,從早挨你唱到黑。
女:挨你唱到黑,郎書沙發妹書孩,即書沙發要錢買,妹書孩腳手上來。
女:鞋子爛了給妹說,扯尺鞋面給妹做,三天三夜就做起,不看人才看手腳。
男:捨不得來捨不得,捨不得妹好幾折,一來圖你人才好,二來圖你小臉白。
男:找你唱歌來,宰破腳指歪,宰破腳指它會好,歪爛孩子妹做來。
男:妹要孩子跟哥說,連夜點燈連夜脫,沒有面子思袖子,沒有里子思庫腳。-
女:青白鞋來白布脫,連夜點燈連夜做,小哥還是單身漢,不比別人有婆娘。
男:白布鞋裡黑布邦,小妹做鞋多做雙,能給小妹熬瞎眼,不給大哥打赤腳。
女:白布底來黑布邦,小妹做鞋做兩雙,一雙穿著上班去,一雙穿著討婆姑。
女:馬龍地方好地方,城市敏了亮堂堂,感謝當地好,帶領群眾奔小康。
女:曲靖有個珠江源,四方來遊玩,又跳舞來又唱歌,個個玩來管萬年。
男:白布鞋底黑布邦,小妹做鞋做兩雙,一雙穿著去打工,一雙穿著創地方。
男:馬龍地方好地方,一出大門平秧秧,要是小妹你喜歡,就來這里找小郎。
男:曲靖有坐寥廓山,四面八方都來玩,又唱歌來又跳舞,老老少少都喜歡。-
女:曲靖有個廖廓山,望見大哥心喜歡,你有情來我有意,來我帶你去爬山。
男:曲靖有座廖廓山,給是小妹你喜歡,我倆心肝又情願,兩個搬到寥廓山。
女:七天七天趕一街,郎買簸機妹買篩,郎買簸機簸出去,妹買篩子轉回來。
女:七天七天趕一場,郎買香煙妹買糖,郎買香煙自己抽,妹買小糖敬爹娘。
女:七天七天趕一街,樣樣東西擺段街,買套西裝送給你,被石老闆門不開。
男:七天七天趕一街,羊瓶打灑順懷揣,不為羊瓶不打酒,不為小妹不上街。
男:七天七天趕一街,買個順懷揣,愛你時候挑一對,壓得扁呵呵。
男:七天七天趕一街,買個西瓜順懷揣,西瓜本是紅嚷子,染紅小嘴樂紅腮。-
女:七天七天趕一街,其袍裙子擺段街,要買那樣有小妹,一千八百我來開。
男:七天七天趕一街,為找小妹我才來,小哥給我買其袍,小妹穿得也還歪。
女:七天七天趕一街,大哥給我買雙鞋,大哥買鞋送給我,姐妹穿著去逛街。
女:七天七天趕一街,大哥給我買衣裳,你買衣裳送給我,小妹穿著好喜歡。
女:七天七天走一路,大哥給我買條褲,我挨大哥買條褲,小妹穿著好幸福。
男:七天七天趕一街,給你買對金耳環,把你耳環帶起來,走在路上又還歪。
男:七天七天趕一街,給你買了大西裝,西裝穿到你身上,走在一處多浪漫。
男:說得著來講得著,我挨小妹搞連合,給你買條花裙子,細細想想劃得著。-
女:七天七天趕一場,大哥給我買西裝,我挨大哥去逛街,兩個逛街有心腸。
男:七天七天趕一場,為了小妹跑斷腿,這回來找小妹你,給你身跑出漢。
女:七天七天趕一街,大哥給我買耳環,買個耳環我喜歡,我兩日子好快樂。-
女:小小連刀口溥溥,郭草底得火燒著,石印一到火燒山,繼段割到一皮波。
男:小小連刀口又溥,郭草就像火燒著,你要丟我評管段,不是憑你小嘴說。
女:小小連刀背背彎,看見小郎好喜歡,看見小郎就動心,我要找你做靠山。
女:羊鵲羊來羊鵲羊,羊鵲下蛋埋路,有心下蛋有心搶,有心連我要糾纏。
女:愛你愛你真愛你,我就愛你在心裡,只要小郎你願意,丟掉老公來找你。
男:新來羊鵲本大山,新來里魚本河潭,新來小哥無奔處,來找小妹做靠山。
男:羊鵲羊了羊鵲羊,一路下蛋一路,只要小妹有心意,跟你配成雙。
男:花中大路走不通,夢中連你醒來空,給是我倆沒有連,到了現在才相逢。-
女:隔河望見花一盆,花朵越少笑容容,白天黑夜都想你,那哈來到我身邊。
男:牆月月沒光,紙水水不消,那天連上小郎你,你就是我親老公。
女:高山木葉張對張,刮動春風吹動郎,刮動大風吹動你,挨你吹到妹身旁。
女:我倆好比小遠羊,遠羊打水兩邊擺,兩頭擺來一頭睡,小嘴窩窩杜兵糖。
女:郎想妹來妹想郎,就向金鳥想鳳凰,好比龍王想太子,就向娃娃想爹娘。
男:牆鳥鳥難飛,紙車車難推,白天黑夜都想你,那哈跟我在一堆。
男:郎愛妹來妹愛郎,哥稱舌頭給妹含,我稱舌頭妹含起,好比陰郭朵鳳凰。
男:郎想妹來妹想郎,我吐口水給妹含,我吐口水妹吃下,口水賽過白沙糖。-
女:郎想妹來妹想郎,想你不得如洞房,等我回家布織好,花花較子抬進房。
男:郎想妹來妹想郎,我欠小妹你冒慌,想你不得一家做,郎掛心肝妹掛腸。
女:對門望見大麥皇,大麥煮酒等小郎,小郎不吃大麥酒,要等八月糯谷皇。
女:對門望見大麥皇,一穗硬比一穗長,小妹找了兩個郎,一個更比一個強。
女:我要小哥做小郎,你給要我做婆娘,兩個過得好開心,日子過得幸福長。
男:有緣跟妹唱小哈,唱唱掉子把你巴,唱唱掉子來巴你,小妹昌賢他。
男:對門望見大麥皇,不想爹來不想娘,說著小妹想起你,你給要我做小郎。
男:我就討你做婆娘,你就要我做小郎,恩恩在一起,幸福日子過得長。-
女:我要小哥做小郎,出去打工有點忙,等到混互老闆當,你就來做老闆娘。
男:你就找我做小郎,我就找你做靠山,白天想你不做活,晚上想你眼淚淌。
女:靠爹靠媽靠不著,靠哥靠嫂無下落,向你大哥靠一個,好比火尖靠造角。
女:有緣帥哥把我說,你就趕快找媒婆,你把媒波找到家,我就跟你過生活。
女:日頭出來紅通通,不見大哥想不通,得你見一面,你爹是我老公公。
男:靠爹靠媽靠不著,你就來找小情哥,有緣我京把你找,有緣我就把你說。
男:有緣我就把你說,你就給我做老婆,唱完掉子帶回去,和你回家見公婆。
男:太陽出來紅通通,我爹是你老公公,唱玩掉子挨我去,恩恩帽放鬆。-
女:熱頭出來照半岩,金花銀花滾下來,金雞羊鵲我不掉,要把小妹掉到懷。
男:大河漲水滿石岩,石岩頭上掉魚台,金花銀花我不愛,只愛情哥好人才。
女:大河漲水滿石岩,石岩頭上栽花盆,風不刮來花不散,哥不招手妹不來。
女:送郎送到枕頭邊,枕頭邊上兩照燈,打撒燈油是小事,少了妹妹花枕頭。
女:送哥送到堂屋中,堂屋中間有叔公,管他叔公不叔公,從小夫妻要送送。
男:大河漲水滿石岩,我就挨你唱兩排,值得跟你唱掉子,不知那天落我懷。
男:送妹送到巷子邊,巷子邊上兩鍋錢,一鍋拿了打酒吃,一鍋拿來路費錢。
男:送妹送到火堂邊,火堂邊上四塊磚,拿掉一塊不好看,拿掉二塊鐵半邊。-
女:送郎送到大門邊,手扶大門望老天,要學連該緊相連,冒學小妹走半邊。
男:送妹送到廠陰邊,一對連該顛對顛,難為老天下大雨,再留情哥玩兩天。
女:送郎送到大地腳,大樹葉子對對落,扯個葉子控眼淚,妹的眼淚肚中落。
女:今早起來放早羊,放在妹家花圓頭,小羊不吃回頭草,小妹心中想小狼。
女:你冒慌來你冒慌,挨著情哥去放羊,早上數羊有十雙,晚上數羊差五雙。
男:送妹送到大樹腳,大樹葉子正在落,心想陪妹多坐下,活路又忙來事多。
男:郎在高山放早羊,妹在後院蘇早頭,郎在後院招招手,不見小妹點點頭。
男:我又慌來我又忙,我陪妹妹去放羊,妹有情來哥愛你,快快來到我身邊。-
女:兩個出去去放羊,一路走來戰身邊,晚上把羊趕回家,挨你情哥來成雙。
女:騎馬要騎四腳白,跟郎要跟好腳色,向你帥哥找一個,背場罵明也值得。
女:大哥聽我說,現在好得多,你也去找小老婆,找了還得大老婆。
女:對門望見一棵松,松樹枝枝掛燈籠,望著外表到好看,外邊紅來裡面空。
男:騎馬要騎四腳青,跟妹不跟小,筆子扒的不好看,背場明聲不好聽。
男:說不著來講不著,狗咬單車無科學,出門我是求錢財,不會出去到處戳。
男:小妹聽我說,為了苦錢到處戳,只有出來苦錢財,放掉老婆愛折磨。-
女:為了苦錢把門出,苦錢大哥走,心中實長掛著你,想你頭腦發胡圖。
男:為了苦錢把門出,出克外頭跑,小妹大家掛著你,為了掙錢吃進苦。
女:年年有個六月六,大哥苦錢好辛苦,八月十五轉到家,喂你白米喂你肉。
女:六月天氣長又長,心中想著小情郎,白天想你不做活,你給小妹想斷腸。
女:想郎想郎真想郎,請個畫家來畫郎,把郎畫在電視上,開開電視望見郎。
男:年年有個六月六,為了苦錢把門出,白天苦錢哥辛苦,晚上睡覺好孤獨。
男:子有點長,小哥打工有點忙,白天想你不幹活,晚上想你哭幾場。
男:小哥打工有點忙,時常把你記心上,日日夜夜思念你,小臉見見變得皇。-
女:愛也深來情也深,問你愛我有多深,那樣到得香味好,那樣到得感情真。
男:我對小妹心最真,我倆愛情四海深,小妹愛你比海深,到是大哥冒變心。
女:辣子辣嘴不辣心,大哥嘴甜心不正,你拿真心對別個,你拿小嘴哄妹們。
女:昨晚找你找不著,找到哥家牆杖角,抓把芝麻撒下網,你不連我推睡著。
女:叫你冒逗你要逗,你把里魚逗上溝,你把里魚逗上網,里魚好吃網難收。
男:一棵穀子一棵米,必人不愛專愛你,時常把你記心中,必個不找專找你。
男:昨晚找你冒找著,找到你家牆杖角,站著又怕人看見,蹲著又怕狗咬著。
男:叫我冒逗我要逗,艾你小妹逗上勾,艾你小妹逗到手,要艾小妹手牽手。-
拓展資料:
雲南各民歌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無論是歷史上重大,生活中的婚喪禮俗,幾乎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動的反映。
雲南民歌不僅是雲南音樂的核心和基礎,而且對文學藝術的發展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她不僅是歌舞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樂曲發展的胚胎,她不僅孕育了少數戲曲、曲藝音樂的形成,同時也為戲曲說唱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在各類曲樂和華燈、白劇、壯劇、傣劇、揚琴、大本曲等戲曲、說唱音樂中,大量的曲調至今還保留的原形或近似民歌的變體。尤其不能忽視的是,各民歌歌詞本身就是極其豐富多彩的詩歌。歌詞可以變換,一般是樂手見景生情,隨感而發,即興編成歌詞。
雲南的漢族與眾多的少數在包括文化、音樂在內的許多方面有長期而廣泛的交往。因此,雲南的漢族山歌更帶有山野的泥土氣息,曲調上也比四川、貴川的山歌都要豐富多彩。除了少數的影響之外,歷史上曾有大量江南人至雲南,因此雲南民歌中又有江南風格與西南風格的混合因素。
以上就是與雲南山歌對唱歌詞美家相關內容,是關於雲南山歌對唱歌詞美家的分享。看完雲南山歌劇兄妹婚配釀悲劇第一集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雲南山歌劇中有個叫大毛,秀英,小峰的是什麼電視劇情是大毛的母親生病了,希望個子矮小的大毛能趕緊
是雲南山歌劇,矮郎租妻,土豆上可以看
Ⅳ 雲南山歌兩個矮女孩爭一個高個子在樹林里唱歌叫什麼
雲南山歌劇《姐妹兩個爭矮郎》
雲南漢族民歌可概括為山歌、小調、勞動歌曲和舞蹈歌曲四大類。漢族山歌在某些地區叫做「調」或「調子」,也有的叫做「腔」,山歌即所謂「山野之曲」,故,這類民歌主要在山野、田間演唱,由於演唱的環境,就形成這類民歌大都比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
建國以來,著名民歌演唱家黃虹對雲南漢族民歌的介紹、傳播以及演唱藝術的提高,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黃虹演唱的《猜調》、耍山調》、《小河淌水》演唱的《綉荷包》等雲南民歌,贏得了國內樂壇的贊譽。30多年來,她曾隨各種藝術團體,先後訪問了前蘇聯、波蘭、羅馬尼亞、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日本、印度、印尼、緬甸等國,以她精湛而獨具物色的民歌演唱藝術,為雲南民族音樂繪上了濃重的一筆。
Ⅵ 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一.苗族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收獲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歷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歷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艷、風格各異、刺綉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注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鍾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綉有鴛鴦的錦花帶連接在一起。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干年舉行一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 「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喂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斗。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一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餘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獲的季節里,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里歡慶「吃新節」。
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穀子國換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里,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借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里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等穀子成熟的時候,派一隻狗到稻田裡打幾個滾,讓穀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穀子桿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裡,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一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裡,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游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樣的谷穗,一個月後,金閃閃的谷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穀子,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一直傳下來。
節日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飯,天剛破曉,人們便帶上新米飯、酒、雞、鴨、魚、肉來到田間,祭過先人之後,宴席開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每人將手中的酒杯舉到下一位的唇邊,老人一聲令下,大家接連歡呼三聲,便互相敬又酒,一飲而盡。頓時田間笑聲回盪,對歌、踩塘、跳蘆笙等傳統的文體活動開始,直到黃昏。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湧,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夥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一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一派歡樂景象。
四月八的活動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廣為盛行。
舟溪蘆笙節
居住在凱里舟溪一帶的苗族。在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過蘆笙節。蘆笙堂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幾位主持蘆笙堂的老人,扛著蘆笙來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數千年來盛傳之娛樂活動。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紛紛仿效,以娛樂而賀新年,更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 念完後倒出葫蘆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中央,噴酒數口,各人又飲一大口,吹響了第一支蘆竺曲;這時帶著銀花首飾,穿著艷麗節日盛裝的姑娘和小夥子們隨著悅耳的曲調翩翩起舞。小夥子們向意中人索取花帶,姑娘們則將花帶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蘆笙管上。三天過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夥伴。這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仍然背著米酒,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標。此後蘆笙高掛,直到五穀歸倉,農歷「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蘆笙節。第四天是鬧春,青年情侶,自由談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龍舟節
龍舟節是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余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捕魚節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里、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注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節日時期各地不一,從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魚而有威信的「漁頭」商定。屆時,青壯男子都要前往山上採集樹葉作「鬧葯」,到河中鬧魚捕魚,婦女則在家中備辦臘肉、香腸、糯米飯和酒。中午時,全家老少都穿著盛裝,攜帶酒肉到河邊進餐。食畢,男吹蘆笙。女唱山歌,盡興歡樂。到夕陽西下時,才帶著鮮魚回家,另設宴招待親友或以魚饋贈他們。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包寨一帶苗族人民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信」(戊)日(根據干支紀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家姑娘,極盡梳妝打扮,穿著如花似錦的衣裙,佩戴琳挪滿目的銀飾物,滿「載」節日禮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鄉親。節日期間,全寨歡騰,鼓樂齊鳴,吹起蘆笙,翩翩起舞,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嗄雅山腳、翁雅河畔,人聲鼎沸。鬥牛、斗雀、跳蘆笙、拔河、打球等比賽場上,喝彩聲此起彼落。鍾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樹林里,溪水邊對山歌,互相傾訴愛慕之情。
花山節
花山節,又稱「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場」或「桃花」,是貴州省西部、中部,雲南省東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日期不盡相同,有的在農歷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節前,幾個苗寨聯合產生花山會的三人領導小組,連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場在地勢平坦的風水寶地。
屆時,披上節日盛裝的「花場」,燈籠高懸,彩旗飛舞。花桿矗立。身穿對襟短衣,頭纏青色長布,腰來大市帶的男子和身著節日盛裝、精心梳妝打扮的婦女,吹著蘆笙、吹吶,敲著銅鼓,載歌載舞,從四面八方雲集會場。蘆笙舞貫穿花會始末,賽歌是花會的主要項目,爬桿比賽最引人矚目。舞獅、武藝競賽、鬥牛、賽馬活動,各地不盡相同或兼而有之。蘆笙舞給人一種輕松活潑之感,衣著鮮艷的姑娘和著小夥子蘆笙的旋律起舞,有的是幾個男子一字排開,邊吹邊舞,姑娘們圍繞蘆笙隊,轉圈而跳;有的是小夥子吹笙在前,姑娘聯臂縱舞於後,或全場數百人隨樂齊舞,歌舞昇平,令人心曠神情。舞獅活動別有情趣,在矗立的花桿頂端懸掛一個豬頭(或一隻雞)、兩瓶美酒,舞獅畢,比賽爬花杯。花杯是用一棵剝皮的松樹製成,又高又滑又細,要想取勝是很困難的,人們常常採用人梯的辦法摘取勝利品。爬花桿表演最富有民族特色。表演者邊吹笙,邊繞桿旋轉起舞。一個鷂於翻身上桿,頭朝下,雙腿交叉緊緊絞住桿子倒掛,吹奏蘆笙,一個鯉魚打挺,身體倒轉一百八十度,循環反復一直攀到桿頂亮相。表演者雙腳夾住花桿倒掛。吹著蘆笙下滑,距地面數尺時,一個筋斗翻下,輕盈自如,賽過體操運動員的技巧,博得全場喝采。婦女的績麻穿針比賽,饒有風趣,比賽搓麻繩、穿針引線的質量、速度。
勤勞、智慧的結晶為她們帶來節日歡樂。花山會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機會,鍾情的姑娘會被小夥子撐開的花傘攏去,互相依偎著,傾訴衷腸。花山會到處洋溢著節目的氣氛,充滿著真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
砍火星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干貴州關嶺一帶。節日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根據不同姓氏,節日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大致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戶,輪流值年,值年負責召集大家商討鄉規和有關大事,然後值年家要備酒殺雞,請大家喝「合心酒」,並把雞頭敬給下一屆值年。循環輪流輪到誰家值年,就在誰家舉行聚議和飲"會心酒"。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節。在農歷三十晚上,家人團聚,不許外人打攪。他們用半掩門放鞭炮以示此時來人不許入內。初一清晨繼續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惡。人們用兩手做欄牛、攔羊狀,嘴裡說:「趕牛,趕羊……」以示六畜興旺,然後吃年飯。初二開始身著盛裝的苗家人走鄉串戶,互相祝賀節日。好客的主人對來賓要敬酒三杯。家家洋溢著節日的歡樂。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還要舉行「踩花山」、「並牛」等活動。
晾橋節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苗鄉寨頭的傳統節日,也叫「二月二」。相傳寨頭人原住在也霧山,因寨頭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進寨頭。搬家那天,龍也要跟著搬,但石屏河水擋住了龍的去路,於是寨里的構羅(長老)們商議一下,決定架橋把龍接來,因龍象徵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這座橋就修了十二個橋墩。橋修好了起名為「接龍橋」,橋是農歷二月初二造的,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每年這一天寨頭苗家十二房各抬一頭豬,在橋上宰殺。
龍船節
龍船節,有的地方又稱「龍舟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屆時,清水江畔,彩旗飄舞,人如海,歌如潮,幾十隻裝飾一新的青、紅、黃龍舟一字排開,泊在爭相競發的起跑線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旌旗迎風「嘩嘩」作響。每條船上三四十名運動健兒,上著對襟短衣,腰系綉花帶,下穿陰丹士林布褲,頭戴精巧的斗笠,個個精神抖擻,集中待命。德高望重的鼓師和標致英俊的少年擂鼓吶喊,指揮龍舟行進在寬闊的江面上,龍船似離弦飛箭,兩岸的歡呼聲,喝彩聲響徹天空。競賽結束,男女青年隨蘆笙、吹吶、竹笛、芒筒、月琴、木葉等樂曲聲翩翩起舞。跑馬、鬥牛、踩鼓和「遊方」活動相伴舉行,增加了節日濃郁的氣氛。節日里,出嫁的姑媲精滿載雞鴨、棕粑回娘家探望。
姊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地區。每年春天,那裡的苗族婦女要過一次「姊妹節」,吃上一餐「姊妹飯」。節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們便去田裡捉魚,准備「姊妹飯」、不管她們到哪家田裡捕撈,都會受到歡迎。婦女們吃完「姊妹飯」後,便各自帶上事先准備好的彩色糯米飯,到遊方場找小夥子對歌。小夥子想要吃到糯米飯,必須在對歌中取勝。除對歌以外,婦女們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姊妹節」。
爬山節
苗族的爬山節亦稱「爬坡節」,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每年農歷的三月下旬里的「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記日),即農歷三月十九日這天舉行。屆時居住在黔東南凱里地區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爐山上,他們在山上對歌斗雀,歌山人海,熱鬧非凡。青年男女邊唱歌邊沿著曲曲彎彎的山間小路向山頂攀登。一路春風一路歌,苗族的飛歌、情歌、酒歌、古歌灑滿山坡,最先到達山頂的被譽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們的青睞。
相傳香爐山爬山節是紀念苗族的英俊青年阿補和玉帝小女兒阿別的。玉帝的小女兒阿別嚮往人間的自由生活,順著山頂飛下來,與聰明能幹、忠厚善良的阿補結為夫妻並生有三個女兒。一天黎明全家人正在高興之際忽然雞叫頭遍。玉帝規定每天雞叫三遍時為朝拜時,阿別若不能及時趕到,必有大禍臨頭。心急如火的阿別在山頂向天空飛奔時一腳將香爐山頂登垮了六層。香爐山沒了山頂,阿別再無法下凡了,玉帝也因沒有山頂不能享受人間香火,便罰阿補變為香爐,供燒香之用。為了紀念阿別和阿補的忠貞愛情,苗家人便在阿補變香爐這天過一年一度的爬山節。
殺魚節
居住在貴州省貴定一帶的苗族人民每年農歷三月初九都要過殺魚節。這天,人民起早來到河邊,叉起河裡的鮮魚,在河邊煮著吃,邊吃邊唱山歌,吹蘆堅,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挑蔥會節
是湘西保靖縣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會。傳說很久以前,老鼻子苗寨土官的女兒阿達惹愛上了夯沙的苗家放牛郎岩諾。土官氣得要死,說:「鳳凰鳥哪能與釘釘雀共窩?」岩諾的老人也勸岩諾:「金銀花與地巴菜同不了一個心。」阿達惹被鎖在吊腳樓里,不能出去。岩諾每天黃昏趕牛回家,從夯沙跑到老鼻子寨來看心愛的姑娘。失去自由的阿達惹用歌聲唱道:「翠鳥關在竹籠籠里,掛牽山上花蓬蓬哩。鳥盼花,花盼鳥,清明采青才相逢哩。」「清明采青」是苗族姑娘在清明這天,上山挑葫蔥,求山神保佑。岩諾明白了姑娘的意思,忙唱道:「扯下樹的藤子卷在地哩,藤也枯葉也枯好孤凄哩,盼清明,發春雨哩,纏上村兒再莫離哩。」清明這天,兩人各自早出家門,正好走在葫蔥茂密的翁排坡上相遇。他倆忠貞相愛感動了葫蔥仙姑,促成了他們美好姻緣。因此,每年的清明節,苗族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帶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蔥刀,男青年拿著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對歌擇偶。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蔥會」。
祭鼓節
這是苗族的傳統祭祖節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傳說,人類的媽媽「妹榜妹留」是從楓樹的樹心裡生出來的,他們死後還要回到楓樹里去,人死後靈魂也要回到老家去才得安息。祖宗的老家在樹心裡,木鼓就是象徵祖宗安息的地方。後來祭祖,「祭祖」喊成了「祭鼓」了。沿襲到現在祭鼓就是祭祖了。祭鼓是以「韁略」為單位舉行的,一個「韁」是一個始祖傳下來的有血緣關系的親族,他們共同敬奉一個認為祖宗的靈魂住在裡面的木鼓。祭鼓節那天,每家准備一頭水粘牛,也可以幾家准備一頭,或買些牛肉。先放牛角斗,幾百頭牛一起角斗,場面是很壯觀的,然後再宰殺敬供。按習慣,不論是來慶賀的親友,還來看鬥牛的客人、過路的商販,一律留下,不準走,人越多,主人臉上越光彩。
跳花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關嶺地區。這是關嶺地區苗族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節日。據說是為多年不生育的夫婦們舉行的娛樂盛會。現在遠超出這個范圍。節目多在正月舉行,為期三天左右。白天,吹蘆笙、口弦,唱歌跳舞。晚上,對歌,談情說愛,老人圍在篝火旁飲酒暢談。參加者有時上萬人,男女老幼競相赴會。
二.瑤族
1. 瑤族歌舞
盤王節,又稱跳盤王,相傳瑤族祖先盤王的生日就是在農歷十月十六日,每年到這個時候,恰巧也是秋天收獲的時節,為紀念祖先和歡慶豐收,瑤家便於這天會聚一堂,舉行「耍歌堂」活動。節日的前一天,寨中就開始殺豬宰牛,備好雞鴨魚肉,磨豆腐,做糍粑,將釀米酒拿來招待四方來客。
盤王節場地是在大山中的谷底,稱為「歌堂坪」,非常寬敞。慶典當天,從上午開始,瑤族男女老少身著傳統盛裝走出山寨,他們按不同的身份,排成隊伍,匯集到南崗瑤寨的歌堂坪上,耍歌堂開始了。而外來的遊客也駕車前來觀看,山谷中熱鬧異常。
瑤族的耍歌堂進行游神、過九州、祭法真等儀式,同時還敲鑼打鼓、唱山歌、跳長鼓舞、放銃土炮,跳得百里瑤山震動起來。瑤胞們生活於大山之中,土地比別處更為貧瘠,他們的生活環境可謂艱辛,但他們也同樣張揚自己的快樂,從艱難的生活中感受歌舞的歡欣和鼓舞。
與眾多民俗節慶一樣,耍歌堂還是瑤族青年男女開始交往的機會。當青年男女開始對歌時,氣氛就更加熱烈了。在瑤家,男孩子叫阿貴,女孩子叫莎腰妹,對歌的時候也是他們相互表達情意的機會。
歌唱過,舞跳了,熱情的瑤家妹子將邀請外人、來賓一起共舞,到這個時候,來賓們也毫不羞澀,自在地與瑤家人一起舞動起來。
2.瑤族飲食
以玉米、大米、紅薯為主,芋、粟、麥為輔助食物。常食蔬菜有白西瓜、冬瓜、南瓜、蘿卜、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番茄等。此外,還按季節採摘竹筍、蘑菇、木耳、香菌等作為菜食。瑤族喜歡自製豆腐,特別是湖南瑤族自製的"豆腐圓",鮮嫩可口,是節日必備佳餚。瑤族製作臘肉、熏肉及酢肉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腌制的"鳥酢",是一種著名的風味小吃。糍粑亦是瑤族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節日必備食品。瑤族有喝酒嗜好,不少地方男子飲酒用碗不用杯,特別是節日喜慶,終日痛飲。打油茶是瑤族一種飲食風俗。每天清早起來,燒開水後,架上茶鍋,放入一小撮茶葉加油鹽小炒,待茶葉香味撲鼻,沖上開水煮滾,即製成噴香油茶。每逢客至,主人常以油茶待客,以示敬意。
瑤族喜喝甜酒。凡有賓客臨門,主人先敬上一杯甜酒。還有一種瑤族女人坐月子時喝的甜酒,它與一般的甜酒不同,煮時需加薑片、紅糖和雞蛋,是很好的滋補品。坐月子的婦女喝這種甜酒,可收到強身補血和恢復健康的功效。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分布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綉球」活動。凡接不住綉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朴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傣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目。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在三四天的節日里,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僳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米粑、糯米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地區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餵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姑娘們把綉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夥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米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在犁、鋤、砍刀等農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願新的一年裡創造更多的財富。
達斡爾族 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農歷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後逐戶拜年,每家都准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後,生產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里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獨龍族 唯一的節日就是先在冬臘月的「卡雀哇」節。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中央的木樁上。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的小夥子,手持鋒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庄」舞,然後分吃牛肉。
鄂倫春族 在東北的鄂倫春同胞,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餚。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
赫哲族春節,赫哲語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綉著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在年節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製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
基諾族 春節到來,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口嚼檳榔的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的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