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迎親的嗩吶歌曲
迎親的嗩吶歌曲有《抬花轎》。
《抬花轎》原名《香囊記》,原唱宋桂玲,豫劇藝術家。
宋桂玲,1933年4月15日~1999年5月17日,河南開封人,豫劇小皇後,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她8歲進開封快樂戲院學戲,專攻刀馬、花旦。12歲便以「文武雙全」之譽擔任主演。她主演的豫劇《抬花轎》《黃金蟬》《茶瓶記》等灌制了唱片。
1985年任河南省豫劇一團藝術指導。生前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劇協理事。她的唱腔俏、醇、脆;身段嬌、嫻、美。
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主演過150多部戲,塑造了近百位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抬花轎》中的周鳳蓮,便是其中頗具特色、生動鮮明的一個藝術形象。
《抬花轎》原名《香囊記》,在豫劇舞台上已流傳多年,雖未達到家喻戶曉,但無數戲迷耳熟能傳。每逢歡慶時刻,《抬花轎》中"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的唱段還都是必唱的曲目。此劇已經成為了豫劇花旦行當的看家戲。
《抬花轎》原名《香囊記》一劇,她在50年代初已把「瘋丫頭」周鳳蓮唱紅後,又不斷揣摩,不斷改進,為使周鳳蓮的性格更豐滿,於20世紀70年代末第一次在新娘子坐花轎時加上了一節歡快活潑的唱段。
韻味醇厚的祥符調把這個戲唱得歡,唱得活,唱得熱鬧騰天。宋桂玲又根據自己嘴皮子快、吐字清晰的特點,還在該劇中加進了難度很大的兩段唱--誇香囊和誇妹妹,聽來如珠落玉盤。後學者則因難度過大,對此兩段唱腔很少問津,令人抱憾。
❷ 百戰成詩閆永強嗩吶是什麼歌
百戰成詩閆永強嗩吶是什麼歌?
答案如下:歌名是《戰神》一波還來不及,一波早就過去,一生一世如夢初醒。
❸ 現在中國嗩吶王是誰
現在中國嗩吶王是任同祥。
1、著名嗩吶演奏家。他演奏(自己創編)的《百鳥朝鳳》《一枝花》《抬花轎》《慶豐收》《婚禮曲》《駐雲飛》等等許多嗩吶名曲,更令聽眾贊嘆不已,回味無窮,難以忘懷。正是任同祥,率先使我國的民族樂器在國際音樂比賽中奪魁,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為民族器樂增添了光彩。
2、1953年,在北京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的舞台上,有一位嗩吶好手以一曲「百鳥朝鳳」得到首都音樂界的高度評價,這就是來自山東的任同祥。
3、隨後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獲民間音樂比賽銀質獎。後又多次到東歐及東南亞各國演出,獲得過緬甸國家金質獎章。他的嗩吶演奏從容自如,干凈利索,音色柔和圓滑,善於運用滑音、舌根吐音、雙吐音等技巧。
(3)河南十大美女嗩吶高手歌曲大全擴展閱讀
1953年,任同祥通過縣、省層層比賽而被遴選參加了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後, 便開始了他藝術生涯的新篇章----從民間樂班的樂手晉升到專業的上海歌舞劇院獨奏演員,從而結束了二十餘年的鼓樂班的流浪生活。
同年,任同祥代表國家,參加了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民間器樂比賽.他以熾熱奔放的激情,嫻熟精湛的技藝,質朴濃艷的風韻,俏麗多姿的格調,成功地演奏了他的代表《百鳥朝鳳》等嗩吶佳作,一舉獲得了銀質獎章。
1954年任同祥又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家。他的每一次演奏,都博得高度評價,並又獲得緬甸國家授予的金質獎章。
❹ 民間小調劉曉燕簡歷。
劉曉燕,女,安徽阜陽人,安徽民間小調代表人物之一,迄今出演過上百部在全國頗有影響的民間小調影視作品。
民間藝人,安徽本土曲藝演員。
出生在安徽阜陽農村的一個嗩吶世家,從十五歲開始便隨其父走上了傳統民間嗩吶藝人的道路。
常年奔波在農村的大街小巷,為有紅白喜事的人家做嗩吶吹奏表演。
作品貼近民間生活,在安徽、河南、山東安徽民間小調傑出代表,其風格自然朴實,與農村生活息息相關。
目前在安徽北部民間小調演出喜事都用於迎娶新人,帶有歡快祥和之意民間有很大名氣。
代表作有:《劉曉燕2009新說唱》《劉曉燕風流小調說唱》《科學養媽》
《鳳仙改嫁》《劉曉燕傻子戲靚妹》《嗩吶杏花女》〈三個嫂子想表弟》
《劉百萬補鞋》《劉小燕嫁老外》《嗩吶村的鬧劇》等。
(4)河南十大美女嗩吶高手歌曲大全擴展閱讀:
民間小調全國各地都有,
有的流傳全國,有的流傳在一定地區。
一般曲調比較流暢,結構比較規整。
唱詞因由藝人傳授和唱本傳播而比較穩定,格式多樣,富於變化,長短句的形式比較普遍,非對偶的三句、五句等結構以及多段詞的反復也較為普遍。
並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聯綴。
曲式結構以二句和四句的單段結構為多,仍因歌詞格式多樣而富於變化,並用襯字、襯句擴充音樂結構,加強感情表達。
多段結構也頗多,用於具有敘事成分的小調中,如江蘇省《大九連環》。
也有原為單段結構,由於多段詞反復時曲調的節奏和速度有了變化而成為長大結構的,如東北的《瞧情郎》。
題材廣泛,從重大政治、社會事件至日常生活、風俗、愛情等,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對舊時代勞動人民受壓迫、受奴役的苦難生活有廣泛的反映,如《月兒彎彎照九州》、《長工歌》、《孟姜女》等。
近代以來,亦用以宣傳革命思想,如《五卅運動》、《十送紅軍》等。
但在舊社會,由於受到剝削階級的思想影響,也存在反映落後社會意識的作品,如一些低級色情的歌曲。
歌唱形式以獨唱為主,也有對唱或齊唱,大多有器樂伴奏。
參考資料鏈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❺ 十大撕心裂肺嗩吶曲
1、《哀樂》
《哀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首任團長羅浪,根據北方一首民間吹打樂曲調改編而成的,他在降E小調的基礎上,於全曲最強音處採用臨時轉大調手法,使曲調在嗚咽、悲哭之後又激昂而堅決。
❻ 中國嗩吶演奏家有哪些
1,任同祥
著名嗩吶演奏家。他演奏(自己創編)的《百鳥朝鳳》、《一枝花》、《抬花轎》、《慶豐收》、《婚禮曲》、《駐雲飛》等等許多嗩吶名曲。
2,杜杏栓
杜杏栓,男,杜杏栓八音隊主班,生於山西靜樂縣雙路村一個文藝家庭。祖籍朔州市峙峪村,祖父杜增為民間藝人,擅長戲劇文武場多種樂器,尤其精通嗩吶的演奏。
3,侯彥秋
侯彥秋,青年嗩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又先後師從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峰、胡海泉、宋保才先生等。
4,石海彬
石海彬(1975—),當代著名嗩吶演奏家 、文學碩士。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嗩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5,沈建暉
沈建暉,青年嗩吶演奏家,沈陽音樂學院民樂系青年教師。遼寧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管樂委員會副會長、副秘書長。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師從當代著名嗩吶演奏家石海彬先生。
❼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有哪些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
1、嗩吶獨奏《一江風》
2、嗩吶曲《黃河情》
3、嗩吶獨奏豫劇《秦雪梅弔孝》
4、嗩吶母親
5、嗩吶父親
6、哀樂
7、嗩吶悲調曲
8、嗩吶哭皇天
9、嗩吶悲曲
10、嗩吶獨奏朝陽溝
嗩吶使用環境:
在民間,嗩吶有著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過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手來慶賀熱鬧一番,發展到今天,送子參軍,開張剪綵也要請嗩吶樂隊,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
❽ 嗩吶經典曲目
一、百鳥朝鳳
1953年春,由山東省荷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烈歡迎。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全家福
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
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
三、抬花轎
抬花轎音樂是我國民間的曲劇音樂,根據抬花轎的動作、行走、運動狀態而編配的音樂,廣泛流行於我國民間,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古典音樂之一,表現形式以嗩吶演奏為主。由於歷史悠久,音樂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
四、六字開門
嗩吶獨奏曲,原是一支民間器樂曲牌。曲調流暢,情緒輕快。
戲曲中常用以伴奏劇中人更衣、打掃、行路的拜賀等場面,是《小開門》的變體。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和輕快的節奏相結合。
五、社慶
嗩吶獨奏曲《社慶》作者葛禮道,1965年在「為農村服務的音樂作品徵稿」活動中獲選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錄制唱片並被藝術團體帶到日本、韓國、美國、尼泊爾等國演出。很喜愛的嗩吶曲。
六、一枝花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凄楚悲壯,接著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
七、鳳陽歌與後八板
《鳳陽歌絞八板》是一首著名的魯西南鼓吹樂曲,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嗩吶曲,但經過郝益軍先生整理移植而成的同名笛曲卻鮮為人知。本文作者通過對山東琴書音樂的了解和多年來年來從事笛子與嗩吶兩門樂器的演奏與教學實踐,對笛曲《鳳陽歌絞八板》的結構布局、素材來源、風格表現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著重闡述了演奏該曲應注意的九個問題。
八、山村來了售貨員
嗩吶獨奏曲,張曉峰作。樂曲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描述了山村售貨購貨的情景,並與抒情相結合,音樂輕快、詼諧。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每個標題都提示了該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描寫山村售貨購貨的歡樂、熱鬧情景,是一首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
九、懷鄉曲
《懷鄉曲》是王國潼先生採用台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作者在樂曲的演奏藝術要求中寫道:「台灣《歌仔戲》與福建《薌劇》屬於同一劇種,都起源於福建的民間歌舞《錦歌》、《鋪地掃》,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故此曲最初曾取名為『懷薌曲』,意用『薌』『鄉』二字同音,以表達台灣同胞借懷念昔日薌曲之音而抒發今朝懷鄉思親之情。現在恢復原曲名的同時將『薌』字改為『鄉』字,以使其含義更為確切。」
十、 豫西二八板
嗩吶曲《二八板》在上個世紀80年初由於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時值上由兩分多鍾發展為4分半鍾,由高音嗩吶改為中音嗩吶,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兩個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劉文金先生執筆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過中音嗩吶細致入微的模擬,使得吹腔在飄動中透著剛氣,在深厚古樸中透著柔美,如同吟頌、如同哼腔;這里如青蜒點水般的氣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劇快流水板的發展變化中,花腔跳動跌宕粉繁,給人們以歡快愉悅之感。
青年嗩吶演奏家侯彥秋簡介
侯彥秋,青年嗩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又先後師從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峰、胡海泉、宋保才先生等,附中畢業後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畢業並被留校任教。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曾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
祖籍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嗩吶藝術研究生、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樂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嗩吶專業委員會理事。她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於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成為了我國民族管樂界女子演奏嗩吶的第一人,入校後先後師從於我國著名嗩吶大師趙春峰、胡海泉、著名嗩吶演奏家宋保才、丁懷成、左繼承等老師學習。
侯彥秋在附中畢業音樂會上,她一人成功的演奏了嗩吶、管子,雙管、吶子,悶笛等樂器,成為了當時附中歷屆畢業音樂會上,演奏多種樂器的第一人,受到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贊揚,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附中免試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大學畢業,以出色的專業被中國音樂學院留校任教。
侯彥秋曾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並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同時受到音樂界普遍關注,確立了她在音樂界新的地位。
拓展資料
嗩吶簡介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台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1],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