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雍正登極前《十二美人圖》寄託了怎樣審美為何引發後世廣泛討論
雍正的身後被發現留有《十二美人圖》,畫作者不知何人,畫作被蓋有「壺中天」「圓明園主人」的印章,以及「破塵居士」,顯然這些都是做皇四子胤禛時期的雅號。
因此《十二美人圖》是雍正未登基時的私人物品,是他內心世界對美人的另一種感悟和審美。根據後世推測,在此期間,雍親王為了避免被捲入激烈的「九子奪嫡」,故意向外界塑造一位愛好禪理,專心編書的文藝青年,以此在帝國斗爭的風雨中獨善其身。
十二美人圖整體
於是《十二美人圖》也是其中的一種信號或是一種姿態。歷史的塵埃落盡後,我們更願意從藝術的角度進行解讀,看一下《十二美人圖》到底有多美,表現了作為雍親王怎樣的審美風格。
顯然這十二位美女都不是他的妃子,因為清代宮廷將它們稱為「美人絹畫」,因為他們不能如此稱呼皇帝的妃子,應該為「某妃喜容」或者「某嬪喜容」,如貿然稱之為「美人」則頗顯不敬,因為清朝宮廷規矩相當森嚴,這些是毋庸置疑的。《關於雍正時期十二美人畫的問題》
《十二美人圖》這些女子的外形大體相當,所不同的都是蘊藏在細節之中的表現。比如《美人圖》的第一幅「裘裝對鏡」,不管是人物的身形、外貌、氣度、動作,連同衣裙的紋路都與《閨秀詩評圖》恍如一人,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美人圖》在創作風格上沿襲了這一風格。
局部
令人感到不同的是,在滿人尤其注重滿族服飾的年代,這些畫中的女子卻都身著漢服。只不過她們的花簪頭飾,才能看出是滿族身份。比如「裘裝對鏡」的美人,頭戴「金累絲鳳」,顯然是清代後妃們的一種樣式。時間定格在1723年之前,或者是公元1709年,因為正是那一年,四阿哥胤禛被老皇帝將圓明園賜給了他,由此他成了「圓明主人」,而《十二美人圖》則成了這位主人最大的精神世界上的美好寄託。
雍正畫像
透過昏暗的歷史,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一位故意給外界以超然物外的男人在燈光的折射下,慢慢打開這《十二美人圖》,獲得短暫的內心的安寧。
此刻,宮廷之中並不太平,他的如狼似虎的兄弟們正在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將一生強勢無比的康熙折磨的老淚縱橫心力交瘁。而這位雍親王卻處處將文藝形象發揮到了極致,彷彿未來帝國的浮沉與她無關,他所追求的是那些無盡神秘的宗教,那些讀不完的《悅心集》,以及讓人流連忘返的《十二美人圖》。
知子莫若父,康熙的英明或許就在於此。雖然是皇帝,他更多的時候卻是一位父親,一位擁有眾多子女的父親。雖然政務忙碌,卻抽出時間親自給兒子們編寫愛新覺羅家族的家訓,在書中他希望兒子們:「春至時和,百花尚鋪,一段錦綉,好鳥且囀,無數佳音。何況為人在世,幸遇昇平,安居樂業。自當立一番好言,行一番好事業,使無愧於今生。」《康熙家訓》江山如此美麗的期許,映照出他內心無法說出的遺憾和荒涼。
局部
而這些似乎只有雍親王能懂,他的文藝與看似的清心寡慾和「戒急用忍」,都說明了自己的超脫與達觀。
《十二美人圖》的這些曼妙女子無一不是神色恬靜,端莊肅穆,或是深思,或是做著女紅,或是看書,或是翹首觀望,這些女人無疑是雍親王對於完美女人的定義。
「十二美人」的意義,就這樣浮現出來。她們如真人般大小,日日陪伴在雍親王的左右,永不離去,永不衰老。因為她們延續了歷代美人圖的傳統,形象高古典雅。她們是溫柔的,而不是濫情的,是純潔的,而不是放盪的。.....她們的表情無一不細膩溫柔,既是情感上的,也是色彩上的,不是來自外界的關懷,而是出自於女性的本能...看不出幸福。快樂與她們總隔著一層,煩惱也未可知,或許折射出此時胤禛的內心空虛、寂寞、苦悶、彷徨甚至是焦慮,中國傳統文人有時將自己難以表達的理想往往通過女性的形象與言談表達出來,這里,不排除胤禛也用了這樣的一種心理。
局部
這時期的雍親王胤禛表面恬淡,內心焦慮,他甚至比所有的人都更渴望江山,但是只有超然才能增加自己更多勝算的籌碼,因此瀏覽美人圖的他,一定想讓那些兄弟們知道:「老四不務正業,天天在府上看美女。」然後幾位阿哥哈哈大笑。無論是誰,看到《十二美人圖》內心是舒暢的,是感受到了一種真正的美。這里的美人,顯然都是完美的化身,她們雖然不能說話,卻完全折射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的傳統經典之美,是一種描繪女子的完美藝術作品。
局部
從這個角度上說,後來雍正非但不是文化上的征服者,相反是被征服者,那些柔弱、婉約的美人,以女性特有的溫柔的手,撫平了此時雍親王心頭難以訴說的創傷,讓他那顆被貪婪、慾念和仇恨糾纏不休的內心,得到暫時的平息。
美人圖是一場被格式化的精神世界,從看點來講,都是承接了千年以來,傳統意義上的完美女子的化身。自魏晉流行列女圖以來,歷經唐宋,直至明清兩代,對於美人的畫法早已定型,變成了一個可以復制的符號體系。美人的標准被統一了,人的審美也趨於一致。
如宋代趙必鐌所寫的:「秋水盈盈妖眼溜,春山淡淡黛眉輕」,所有的美人都大同小異,那些精緻的眉眼、口鼻,成為藝術產業鏈條中的標准件。這種格式化,是女性面容在經過男性目光的過濾以後得出的對「美」的共識。在這些美人圖的帶動下,女性面容立即超出了個人的身體,與一個更加龐大的符號體系相連,這個更加龐大的符號,是由哲學、美學、倫理學、心理學、性學等等共同構建的。
局部
明代佚名的《千秋絕艷圖》,描繪了班姬、 王昭君、二喬、卓文君蘇小等60多位古典美女的圖像,是真正的美女如雲,但仔細打量,發現所有人的面貌都像是從一個模子里出來的,所有的人都是一律的修眉細目: 假如再把清代費丹旭筆下的《昭君出塞圖》和陳清遠的《李香君小像》,對比,我們也很容易把這兩個不同朝代的美女當作李生姐妹。因此在《十二美人圖中》中,我們看到了並不陌生的女子和文化意義上的傳承。
局部
此外,從這幅畫還能看出,"雍正登上皇帝寶座之前和之後,表現出兩種性格、兩張面孔和兩副心腸。」 實際上,透過雍正平生所作所為,我們還可以找出許多對立的兩極,比如寬宏與嚴酷、簡朴與奢侈、崇佛與重道、科學與迷信……所有這些,共同構成了雍正捉摸不定的精神世界,此外包括日後的《雍正行樂圖》和《雍正耕織圖》都能說明雍正雖然後來做了皇帝,但他始終是一位可愛的人,他的作為是整個清代皇帝中的一個異數和另類,無論是奏摺敢寫下「朕就是這樣的漢子」,還是他的審美甚至精神世界的「悶騷」,全都告訴了後人,他永遠是清代一個不一樣的煙火。
B. 《雍正王朝》陳昱飾演蘇舜卿,有誰知道陳昱這個大美女
陳 昱 著名舞蹈演員、客座教授
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現任中國舞等級考試高級教師。1990—1993年就讀廣東省舞蹈學校,獲演技女子全能優秀獎。1993—1996年就讀北京舞蹈學院民間舞系表演專業,期間代表北京舞蹈學院參加第四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擔任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開幕式演出舞蹈領舞,代表北京舞蹈學院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參加世界藝術節,參加北京國際舞蹈院校舞蹈節,參加舞劇《魚美人》演出。 1996—2004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歌舞團擔任舞蹈演員,多次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建軍七十周年等大型演出,參加慶祝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等大型演出,在大型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中扮演蘇蕣卿(女二號),在電視連續劇《謝瑤環》中扮演上官婉兒(女二號)。
拓展資料
蘇舜卿。她是京城第一才貌雙絕的歌伎,是當時許多男人心目當中的女神。歌伎者,賣藝不賣身,蘇舜卿算得上是今天的當紅一線女明星,卻眼光頗高,謝絕眾多追求者,與書生劉墨林私定終身。劉墨林學富五車,對金榜題名志在必得,卻因為蘇舜卿得罪了隆科多的兒子,被一眾腐儒認為有傷風化,而未能中舉。劉墨林考場失意,蘇舜卿卻對他不離不棄,原本二人已經准備好過小日子。不料世事無常,雍正和十三爺惜才,力排眾議,欽點劉墨林為探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劉墨林不中,二人尚有一樁美好姻緣,劉墨林高中了,二人的姻緣也就畫上了句號。一代名伎蘇舜卿蘇舜卿身在風月場,心卻如出水芙蓉潔凈,如天使般善良,她怕自己的身份會妨礙劉墨林的仕途,跳湖自盡。這個情節有點太殘忍,還是書中說的自然------蘇舜卿被奸人徐駿所圖,失了身,自覺對不起劉墨林,才自盡以謝情郎。每看到此處,總不免撫卷擊案,連連嘆息。
C. 清朝 乾隆時期的美女都有哪些呢
賀雙卿(1715~1735年), 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間人,江蘇金壇薛埠丹陽里人氏,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為家中第二個女兒,故名雙卿。賀雙卿自幼天資聰穎,靈慧超人,七歲時就開始獨自一人跑到離家不遠的書館聽先生講課,十餘歲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紅。長到二八歲時,容貌秀美絕倫,令人「驚為神女」。後人尊其為「清代第一女詞人」。
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原型。生於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爾汗的五叔額色尹、哥哥圖爾都配合清軍作戰,立了戰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後,乾隆封額色尹為輔國公,封圖爾都為一等台吉(僅次於輔國公的爵號),圖爾都送妹妹伊帕爾罕氏入宮,以示聯婚友好。
孝賢純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嫡後,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傅恆姊。皇後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皇後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D. 歷史上雍正皇帝最愛的女人是誰
歷史上雍正最愛的女人不是熹貴妃甄嬛,而是華妃年世蘭。華妃的原型就是雍正的愛妃敦肅皇貴妃年氏。雍正其實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他每天凌晨4點起床,每日都上早朝,然後又批奏摺至深夜。
雍正皇帝並不貪戀女色,他的後宮團成員也不多,跟康熙、乾隆的後宮人數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正不像他爸爸康熙那麼多情,也不像他兒子乾隆那麼濫情。
因此,雍正皇帝最愛的女人是誰也就無從說起。真正裝在他心裡的是他的大清國,而不是電視劇中的若曦、甄嬛、晴川等女子。當然,人非草木,自然都會有七情六慾。相對而言,雍正皇帝對他的妃子年氏最為寵愛。
(4)雍正12大美女擴展閱讀
年氏出身顯赫,康熙五十年被康熙賜給雍正做了側福晉,這個時候雍正已經有了一位側福晉李氏,也就是後來的齊妃。年氏來了以後,深受雍正的寵愛和喜歡。
據史料記載,年氏於康熙五十四,為雍正生育了一個女兒,算是雍正的第四女,五年後,又為雍正生育了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又生育了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生皇九子福沛。因為這三個孩子都沒有來得及虛齒就夭折了,所以雍正實際活到成年的兒子只有四位。
從雍正對福沛的安葬規格來看,雍正以親王禮安葬了這個夭折的兒子。乾隆帝即位,追封福沛懷親王,足以說明雍正對年氏的愛。
正是因為雍正對年氏的愛,雍正才做了三件事,一件是以親王禮安葬皇九子福沛,一件是對年氏的晉封,並讓她死後附葬帝陵。還有一件就是對年氏娘家的饒恕。
當時年羹堯已經被雍正查處,因年貴妃病重,雍正延緩了對年羹堯的處置,並讓年氏的父親去世後仍以一等公安葬,不受年羹堯的影響。
年氏病重去世以後,雍正才處置年羹堯,而且不牽連年家一族,只是處置年羹堯一家。年家其他人仍然在朝廷為官,除此之外,雍正還安排將年氏附葬帝陵。
由此可見,雍正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不是甄嬛,也不是純元皇後,更不是所謂的原配妻子,而是敦肅皇貴妃年氏。
E. 最愛雍正的五個女人。
甄嬛傳中,雍正帝有華妃、甄嬛等妃嬪,也有曹貴仁、皇後等。他們都同時愛著同一個人,而皇帝卻只有一個。想要被雨和露水均沾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後宮美女那麼多,喜歡新不喜歡舊是正常的。
皇帝可以選擇愛或不愛,他很容易做到!但進宮侍奉皇上的妃嬪,都希望能侍奉皇上,得到皇上的寵愛。那種滋味和痛苦不是一般難過。她們想要依靠皇上,所以他們不得不愛皇帝,按照皇帝的喜好去討好他。在甄嬛傳中,有5個人可以成為愛皇上的代表。她們是誰?我把它她們列出來給大家看看。
第一名:純元皇後
純元皇後,大家都沒有在劇中見過她的真面目,但在她妹妹宜修,還有太後雍正皇帝的描述中,知道她是最愛皇上的女人。
要不是宜修嫉妒自己的姐姐純元,皇上和純元的戀情可能時間會更長。皇上在選妃的時候,有幾個人被選中,是因為她身上有純元的影子,可見純元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純元在皇上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面進宮的妃子可以和她一樣,卻無法取代純元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第二名:端妃
端妃一直對皇上情有獨鍾。雖然她被皇上利用來阻止華妃懷孕,但她心中依然愛著皇上。
作為將軍的女兒,她端莊、聰慧、有遠見。在後宮的欺騙生活中,她因為身體不適,長期遠離後宮的爭寵。雖然遭到了華妃的報復,但端妃一直隱忍,等侍時機,直到她終於與甄嬛聯手除掉了華妃。後來甄嬛殺掉皇上,端妃也大病,端妃和甄嬛之間的關系變得奇怪,因為端妃還愛著皇上。
第三名:華妃
皇上,你害的世蘭好苦啊!華妃說這話,撞牆身亡。她不甘心。為什麼她總是全心全意的愛著皇上?她以為皇上也愛她,卻不知道自己只是皇上用來衡量家族權勢的棋子。
哥哥年羹堯在前朝,她在後宮。原來,這一切,都是皇帝從一開始就設計好的。她從未有過孩子。這是皇帝的主意。歡宜香是她的唯一份恩寵,是的,卻不知道,這份恩寵的背後,是皇上對她哥哥年羹堯的畏懼。皇上算計和利用了她,但在華妃的心裡,華妃是真的愛著皇上。
第四名:甄嬛
甄嬛與皇上相識。是假裝成果郡王的皇帝。那個時候甄嬛和皇上還真是打動了少女的心,
甄嬛愛上了眼前那個把她抱回碎玉軒的男人,甄嬛不知道她只是純元的影子。皇帝愛她,寵她。那都是錯覺。錯穿純元的衣服,她就知道自己只是純元的替身。之後,甄嬛對皇上就沒有愛了,更多的是意難平。
第五名:皇後
要不是姐姐純元被皇後殺了,宜修恐怕也不會是皇後。她愛皇上,皇上卻不愛她。
她看到皇上就寵自己的姐姐,愛恨交加的嫉妒心,於是害死了姐姐。後來,她又設計陷害各宮妃子的孩子。皇上終於知道,她毒害太子,是為了得到皇上的寵愛。和對妃子的所作所為,於是皇上不願與她再相見!可見皇上有多恨她。
F. 雍正的熹貴妃,初入王府只是個格格,後來如何成為貴妃
雍正的熹貴妃是影視劇里的「常客」,可幾乎沒有哪一部是「寫對」的,就像我之前說的,清朝 歷史 上後妃們的日常故事,勾心鬥角其實史書記載非常少,也就是生皇子多的會被多記錄幾句,畢竟在那個男權、皇權至上的 社會 ,再牛的女人也只是「配角」而已。
而關於熹貴妃,史料里更多記載的是她當上皇太後,兒子乾隆給書寫的,而至於她之前怎麼憑藉手段拿到貴妃之位,少之又少,野史里倒是記錄挺多。
「熹貴妃到底是什麼背景」熹貴妃原名叫什麼呢?
熹妃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年,他的父親在史書里記載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但據考證,這些封號都是乾隆登基後給加的,而實際上他為「白丁」之列。
出身不高的鈕祜祿氏在十三歲時嫁給了當時為貝勒的胤禛,因為出身不高,所以在王府里僅為「格格」(低等侍妾的稱呼)。
「熹貴妃的晉升之路」
入王府後,鈕祜祿氏並不得寵,她於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嫁給雍正,可一直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才為雍正生下第一個兒子乾隆,七年的時間,如果排除掉身體原因外,可見雍正並沒怎麼寵幸她。
那為啥1711年,她突然受孕了呢?雍正「不小心」愛上了她?
據史料記載,雍正在這之前得過一場大病,有可能還是傳染病,而當時王府里就鈕祜祿氏親自前往照料,又是喂湯葯,又是喂飯的,這可讓雍正感動壞了,男人的心有時候就是玻璃做的,你可能長得不漂亮,也沒啥才華,可你在我最難受的時候給了我溫暖,那我一輩子都不會忘了你。
所以自此之後,雍正就開始「疼愛」鈕祜祿氏了,後來終使她懷孕。
「母憑子貴」這鈕祜祿氏最終生下了弘歷(乾隆),弘歷也很爭氣,十歲時和父親雍正一起在圓明園牡丹台與爺爺康熙來了一次「親切會面」,這一會面,小弘歷又是背詩又是舞劍,把爺爺哄的那叫一個開心,康熙當時稱弘歷「是福過於予」;連聲稱其母親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
「有福之人」這個稱呼讓鈕祜祿氏在王府里一下身價百倍,眾人再也不敢瞧不起這個「格格」。
雍正登基後,初封她為熹妃,後來晉封為熹貴妃。
不過現在關於她是否被晉封過「貴妃」還有很多疑點,因為現在根本找不到當時的冊封金冊。
無論如何,咱們這位出身不高的「格格」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最後位列後宮最有權勢女人之列,尤其是兒子乾隆當上皇帝後,更是風光無限,一直活到86歲才去世。
縱觀她的一生,雖然正史里關於她的晉升細節沒有詳寫,但有幾點註定了她的輝煌:
一、「真心」對待丈夫,就對老公一個人好
二、母憑子貴,教子有方
三、能討老公公喜歡
清代女人是沒地位的,想要身份尊貴全要靠男人。而熹貴妃靠的就是丈夫雍正和兒子弘歷。
熹貴妃出身名門,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但熹貴妃的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且當時雍正也只是個貝勒,所以熹貴妃在十餘年間皆號格格。
熹貴妃之後的獲寵和生下弘歷這個兒子很有關系。
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熹貴妃生皇四子弘歷於雍和宮邸。弘歷十歲時,隨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於圓明園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歷"是福過於予";連聲稱熹貴妃是有福之人。為此,熹貴妃更得雍正的恩寵。
雍正登基為雍正帝,先封其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
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
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後。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後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後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後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善至於終身。
乾隆親娘在雍正後宮中的地位並不低,從格格到貴妃,是一步步晉升的。
熹妃是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十三歲被指配給胤禛,稱格格,即沒名分的女人。當時胤禛的嫡福晉是烏拉那拉氏,側福晉是年氏和李氏。
雍正繼位後,嫡福晉冊封皇後,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熹妃被封為妃,位分上排第四。
此前 熹妃於康熙五十年生弘歷。有說康熙帝還接見過她,誇贊這個沒名分的兒媳婦是有福之人。
雍正三年,年貴妃病重,臨終前晉升皇貴妃。
齊妃受兒子弘時的牽連,始終沒有晉升。弘時是雍正五年死的,一說被賜死。
熹妃在雍正八年晉封熹貴妃。雍正九年皇後病死,此後熹妃就是後宮中排名第一的了。
弘晝的親娘耿氏,在潛邸也是格格。雍正繼位封裕嬪。雍正八年晉封裕妃。乾隆二年,弘歷尊為皇考裕貴妃,乾隆四十三年,再尊為皇考裕皇貴太妃。死後謚曰純懿皇貴妃。
熹貴妃在兒子弘歷即位後,尊為皇太後,活到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卒年86歲。葬泰東陵。的確是有福氣的女人!
雍正的熹貴妃,孝聖憲皇後,乾隆生母,也就是《甄嬛傳》里孫儷飾演的甄嬛的原型,不過 歷史 上的熹貴妃沒有甄嬛那麼傳奇的一生,如果你是嬛嬛的粉絲,看了這篇文章絕對會刷新對她的認識。
孝聖憲皇後鈕鈷祿氏,出身滿洲鑲黃旗,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曾祖父是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的巴圖魯。
鈕鈷祿氏十三歲時被指給了還是貝勒的雍正,因為父親官職不高,她初入王府時候只是個格格,且十餘年內未加封。這里講一下清朝對王爺的低級的妾室也稱格格。
幾年後,雍正感染疫情,非常危險,鈕鈷祿氏冒著被傳染的危險,衣不解帶的照顧雍正,親視湯葯,直至雍正痊癒。康復之後的雍正感念她的照顧,寵幸了她,也就是在那段時光里鈕鈷祿氏生下了弘歷。而鈕鈷祿氏並未因為生子而得到晉封。
弘歷十歲的時候,才初次隨父親覲見康熙,康熙見弘歷天資聰穎,進退有度,十分喜愛,便接進皇宮里讀書、親自撫養,聲稱弘歷的福氣比自己還多,他的母親鈕鈷祿氏是個有福氣的女人。因為康熙的一句誇獎,鈕鈷祿氏在雍親王府地位大大提升。
雍正登基後,封鈕鈷祿氏為熹妃,後進為熹貴妃。
乾隆繼位後,封為皇太後。
封建 社會 是男權 社會 ,史書都是記載皇帝的事跡,而後妃只有接近權力中心時,史官才記上一筆。鈕鈷祿氏雖是乾隆生母,但是關於她的宮廷生涯記載還是很少。
我僅僅分享下個人的觀點:
鈕鈷祿氏入府十餘年都是低級妾室,生下弘歷後也沒能顯貴,雍正根本不喜歡這個女人,完全是因為康熙喜歡弘歷,靠康熙一句客套的誇獎,她才提升了地位,引起了雍正的重視。
鈕鈷祿氏進府七年才生下弘歷,還是因為自己對雍正的殷勤換來的,而之後數年再無所出。雖說雍正子嗣較少,但是比起年氏八年四胎、齊妃的九年四胎,就可以看出熹妃並不受寵,可能雍正康復後寵幸過她以後就把她拋諸腦後了。
乾隆登基九個月後,負責清西陵修建的大臣上書詢問乾隆「是否要在泰陵地宮里為皇太後鈕鈷祿氏預留出一個位置」,乾隆拿不定主意去詢問母親的意見。鈕鈷祿氏聽後一口回絕了,理由是不想打擾大行皇帝的安寧,也有帝後不同穴的前例,泰陵地宮就不必給她留位置了。
古代嬪妃都以與皇帝同葬為幸,而她明明有機會卻放棄了,間接證明在雍正生前,自己過得並不好,根本不願意與雍正死後同穴。也許正是乾隆年少時和母親相依為命,深知母親的辛酸與不易,所以登基後對母親格外的孝順。
綜上,鈕鈷祿氏能獲得貴妃之尊並非因為雍正寵愛,而是生了一個有用的兒子!
熹貴妃是很多影視劇都出現過的人物,乾隆的生母,《甄嬛傳》里的甄嬛,鈕祜祿氏,父親凌柱,是王府里的四品典儀。按她的出身,是不夠嫁給皇子當福晉的,比如三阿哥允祉,他的福晉是董鄂氏,祖上是開國五大臣之一,滿洲八大家之一,這是他們家遠遠不及的。
而且,清初的時候,八旗當中的屬人制度影響還很大,作為屬人,家裡的一切人和財務都屬於屬主王爺,那麼自家的女兒到王府中去充當侍女就很平常,年羹堯的妹妹就是這樣,以屬人的身份進雍王府做侍女,後來被雍正看上,成為他的側福晉。鈕祜祿氏也有著同樣的命運,起初在雍王府里做侍女,由於一次對病中的胤禛呵護備至,就被他收了房,但是估計她的姿色並不是那麼出眾,而且出身也不甚高,所以仍以低級侍妾(格格)的身份留在府中,一直到雍正登基。不過好在鈕祜祿氏生了個好兒子,也就是乾隆,不僅得到了雍正的喜愛,更在康熙晚年時得到了老皇帝的眷顧,這是她日後能夠掌管後宮的最重要的基礎。
雍正八年,熹妃被冊封為熹貴妃,此時她的兒子弘歷已經長大,才幹、見識在諸阿哥中都非常出眾,雍正雖然採用秘密建儲的方式,但此時早已經把他看做是自己未來的接班人,而雍正自己的孝敬憲皇後,此時身體已經日漸羸弱,後宮需要一個能夠人來掌管,鈕祜祿氏一方面母憑子貴,另一方面,雍正喜歡的年貴妃早已過世,當時後宮當中資歷最高也最合適的人非她莫屬。她由一個王府中的格格,能變為貴妃,主要還是機遇、時運的造就。
很多人知道熹貴妃,是從那部家長里短、精於算計的宮斗劇中。現實沒有電視劇那麼狗血。真實的熹貴妃,既不喜歡爭斗,也不喜歡耍心眼,她長得身高體壯,心寬體胖,一切好運氣,都是自己找上門的。
這正應了那句古話: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沒有莫強求。
熹貴妃出身比較低微,她的父親僅僅是個四品官。剛剛進入雍親王的王府時,她只是個格格——此格格非彼格格,不是皇帝的閨女,而是低級的侍妾。
但接下來,熹貴妃就開始了開掛的人生。開掛的原因,是因為她生了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啤酒蓋見了自己蹦開、 汽車 軲轆見了自動爆胎的好兒子——弘歷。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弘歷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他的皇爺爺康熙的格外喜愛,把他接進宮里,悉心培養。後來,康熙又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找人給乾隆算命,第二件是駕臨雍王府,親自給弘歷的生母看相。
得到的結果是,乾隆是大福之人,其福氣甚至超越康熙;乾隆的生母也是有福之人。
這兩件事的深刻內涵,不言而明。
後來雍親王繼位,即雍正皇帝。雖然雍正沒有選定諸君,但所有的大臣都知道,未來的皇帝就是寶親王弘歷。
在這種情況下,弘歷的生母自然一路高升,直至貴妃。
乾隆繼位後,熹貴妃自然又高升為皇太後。這個老太太,確實是個有福之人。她身體強壯,胸襟開闊,一直跟著乾隆遊山玩水、吃喝玩樂。乾隆每回下江南,都沒落下她。
關鍵是,她還長壽,足足活了86歲。可謂一生順心如意,享盡了人間榮華富貴。
在清宮眾多後妃中,熹貴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可以說,《甄嬛傳》電視劇讓這個被 歷史 湮沒的女人又火了一把,使之家喻戶曉。不過,劇中將熹貴妃描述為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權謀的毒婦,鬥倒華妃,扳倒皇後,最終母儀天下,獲得無上尊榮,這與真實的 歷史 有出入。
歷史 上的熹貴妃,容貌普通,家世普通,資質平庸,並不像電視劇中工於心計。與雍正帝對皇後烏喇那拉氏和年貴妃令人無限感佩的深情相比,她對雍正帝的重要性極弱。她完全憑借出色的兒子實現了華麗轉身。
熹貴妃,生於康熙三十一年,姓鈕祜祿,滿洲鑲黃旗人。鈕祜祿姓氏是清朝最為顯赫的大族之一,出了很多名人,皇後,皇貴妃,大臣等,為我們所熟知的和珅也是其中一員。
孝昭仁皇後就是熹貴妃的遠房姑姑,她的祖父額亦都是清朝開國第一功臣。熹貴妃的曾祖父為額亦騰,與額亦都是堂兄弟。額亦都曾對他姑姑說:「大丈夫生於世間,豈能以碌碌終乎?我一定要建立功業,誓不讓姑姑擔憂。」他跟隨努爾哈赤四處征戰,未嘗敗績。努爾哈赤為答謝額亦都,一口氣將自己的族妹、女兒都嫁給他。
熹貴妃的曾祖父額亦騰卻碌碌無為。熹貴妃的父親凌柱曾在禮部任職,後官至四品典儀,是個武職京官,只能算個中等官員。而熹貴妃出身不高貴也就罷了,姿色也一般。
康熙四十八年,熹貴妃13歲,入宮參加選秀,選中之後,被康熙帝賜給四阿哥胤禛為格格,「格格」在府上屬於地位較低的小妾。
但選中秀女的不一定都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女,千萬別被「秀女」這個字眼迷惑了。清朝公開選秀的標准,一是品德,二是門第,可以說,跟相貌八竿子打不著關系。秀女接受選閱時,必須身穿寬大的旗裝,嚴禁穿暴露身體的時裝,更不能穿秀出好身材的緊身裝。所以,皇帝也有無奈時刻:後宮中真沒有多少漂亮的美女。
關於熹貴妃鈕祜祿氏的相貌,在《孝聖憲皇後朝服像》可以參看,畫中老太太長臉寬嘴大耳,雙顴高聳明亮,額頭寬闊飽滿,下巴圓潤有肉。這是她六十大壽時,乾隆帝命畫師為她畫的盛裝像。這樣的面相絕對是福相,但談不上美貌。所以,胤禛不怎麼待見她,讓她入府多年一直做侍妾。
歷史 上熹貴妃鈕祜祿氏不是雍正所愛之人,卻是有福之人。有人會問,福從何來?一是她碰對了一個不是好色之徒、不以貌取人的皇帝,否則很難有翻身的機會;二是性格決定命運,鈕祜祿氏賢良淑德品性讓她把握機會改變了此時的境遇。
鈕祜祿氏自從入王府,十幾年一直都處在格格的位置,胤禛甚至很可能和她有夫妻之名,無夫妻之實,因為十幾年也不見她生個一兒半女。
直到康熙四十九年,胤禛身患傳染病,病情嚴重,其他妻妾都懼怕被傳染,都不敢靠近侍奉,能躲則躲,躲不過的侍奉也不甚殷勤,躲一時是一時。這個時候,鈕祜祿氏站了出來,什麼都不顧,親自前去照料胤禛,日夜守護,盡心盡力,煎湯熬葯。
胤禛非常感動,重新審視了盡心盡力照顧他的這個「格格」,逐漸對鈕祜祿氏產生了好感。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胤禛經常到鈕祜祿氏寢室去,幾次接觸之後,她居然懷孕了,第二年生下一個男孩,起名為弘歷。
自此之後,鈕祜祿氏的命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康熙六十一年,這一年正是鈕祜祿氏和弘歷這一對母子迎來人生重大的改變。
康熙晚年,也想與兒女們共享天倫之樂,有兒子的孝敬,有兒子的陪伴。然而,兒子們搞陰謀詭計,競爭儲位,讓他心力交瘁,時常感到孤獨。
他一生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97個孫子。兒孫太多,有些他甚至都沒有見過。胤禛知道父親康熙帝的心思,在圓明園牡丹花開之時,便邀請康熙帝到家中來賞牡丹,康熙帝欣然應允了。
康熙帝駕臨圓明園,把酒賞花,心情十分舒暢,這是又一次難得的放鬆的家庭聚會。胤禛不失時機地提出要讓康熙帝見見自己的兒子,康熙帝點頭表示同意。
不久,在多個孫子中,康熙帝第一眼喜歡上了,長相俊美,舉止大方的弘歷,這時候的弘歷12歲。這是也是他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爺爺,但並不害怕和拘謹,而是落落大方地介紹了自己,並講起自己學習的功課,還背了《愛蓮說》。
康熙帝憑著閱人無數的經驗,覺得弘歷這個孩子與眾不同,情不自禁地誇贊說,弘歷「福將過予」。
不久,康熙再次來圓明園,宣布他要將弘歷帶宮中親自撫養和教導。康熙帝97個孫子中,也只有皇太子的長子弘皙曾經養在宮中,而弘皙很可能就是未來皇位的繼承人。而弘歷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皇孫,胤禛對康熙的決定很吃驚,但這絕不是一件壞事。於是,胤禛派人將弘歷送到宮中。
弘歷跟隨康熙帝生活長達半年之久,既陪伴康熙帝,又鍛煉了自己的才幹。康熙帝每次與大臣商討政務要事時,都讓弘歷旁聽,弘歷都在一旁認真地記在心裡。
康熙帝教授弘歷射箭,弘歷也很爭氣,達到百發百中。有一次,康熙帝帶著弘歷參加每年的狩獵活動。康熙帝用槍擊中一頭熊,立即命弘歷過去補射一槍,以讓弘歷博得「初圍即獲熊」的美名。弘歷准備上馬去補射,沒想到熊突然立起,向弘歷撲來。康熙帝趕緊復發一槍,將熊射死。
狩獵回來後,康熙帝對妃嬪說:「弘歷這孩子誠為有福之人,假使他快一步至熊前,而熊立起,不知道會出多大的事啊。」
康熙帝更加相信弘歷福大命大,由是益加寵愛。狩獵回來之後,康熙帝指名要見弘歷的生母鈕祜祿氏。鈕祜祿氏是選秀出身的,由於家世普通,長相平庸,康熙帝當時沒有細看,就指派給胤禛做格格。
有人說,康熙傳位給雍正,是因為喜歡弘歷,想讓弘歷繼承皇位。事情的真偽已很難考證。
但是,鈕祜祿氏的命運確實是因弘歷而得到很大改變。
雍正帝即位後,鈕祜祿氏由一個王府小妾一躍而成為熹妃,身份已今非昔比。但皇後烏喇那拉氏和年貴妃還在,她還不是後宮的主人。
雍正三年,年貴妃病逝,熹妃升為宮中的二號人物。但雍正帝把對年貴妃的感情轉移到她所生的兒子福慧身上,這時弘歷並不是父親最寵愛的兒子。雍正帝將《圖書集成》出版,竹紙書45部,計棉紙書19部,賞賜給皇子、皇弟以及大臣們。福慧是皇子里唯一得到棉紙書的,賞賜規格高於弘歷。
可惜的是,三個月後,福慧病逝。雍正帝非常傷心,將福慧按親王例殯葬,這時年過18歲的弘歷連貝子都還不是。直到乾隆帝登基後還對這事耿耿於懷,感嘆 : 當年的八阿哥,真的是素為皇考所鍾愛。
雍正八年,熹妃晉升為熹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後。康熙說鈕祜祿氏「有福之人」,確實是。次年,皇後烏喇那拉氏病逝,此時後宮一個中宮空,一個皇貴妃空,於是熹貴妃順其自然當上後宮之主,統領後宮。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這一年熹貴妃44歲,內侍宣布弘歷即位。乾隆即位不久,將母親熹貴妃封為皇太後,稱「崇慶皇太後」。
乾隆即位之後,她長達四十多年的生活中既有「榮華極盛,兒子極孝」的「眼前」,又能走向「遠方」,多次與乾隆帝一起旅行。熹貴妃堪稱中國 歷史 上最幸福的後宮女性。
熹貴妃出身不高的「格格」,資質平庸,卻洪福齊天,壽祿雙全。「福」,她是康熙帝欽點「有福之人」,生活在「康乾盛世」;「母以子貴」,由一個王府小妾一躍而成為熹妃,後來晉封為孝聖憲皇後;「祿」,她的兒子乾隆帝,她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壽」,她活了86歲,比康熙帝多活了17年,比雍正帝多活了28年,比她最長壽的兒子乾隆帝只少活了3年。
—End—
母以子貴,因為雍正元年,弘歷就被秘密立儲為太子,作為他的生母,之所以能從格格到熹妃、再到熹貴妃,無疑是沾了兒子的光。
熹貴妃剛開始在雍王府只是個格格,並且不怎麼受寵,在雍正登基後被封為熹妃,在皇後死後,進為熹貴妃,雍正死後,被封為太後,和她兒子一起享盡榮華富貴,都只是因為她生了個好兒子。
雍正的子嗣本來就比較少,當時在其兒子中,有能力競爭皇位的就剩下弘時,弘歷,弘晝,從出身上講,另兩個生母都是漢人,而弘歷是唯一一個滿妃生的兒子,從個人能力來講,弘時沒腦子,和八爺扯上關系,徹底惹怒雍正,過繼給八爺當兒子了,而弘晝行事荒誕,據說經常自己給自己辦喪事,所以雖然雍正搞得是秘密建儲,但弘歷已是當時大家默認的繼承人了,因此熹妃的地位也隨著兒子水漲船高,是母憑子貴的典型案例。
一次胤禛得了時疫,鈕祜祿氏不怕感染,衣不解帶的照顧他。胤禛甚為感動,於是病好以後對她恩寵有加,不久後在鈕祜祿氏十九歲時生下了弘歷。
弘歷天資聰慧,詩書一點就通。他的爺爺康熙皇帝非常喜歡他,經常把他接到身邊親自培養。鈕祜祿氏因為生了這個兒子更加受到雍正的喜愛。雍正登基後就立刻封了鈕祜祿氏為熹妃,八年後又把她晉為熹貴妃。從此鈕祜祿氏成為雍正朝後期後宮中的實際掌權者。
雍正十三年,胤禛病逝。熹貴妃之子弘歷登基稱帝,鈕祜祿氏被尊為皇太後。她的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於八十六歲高齡時壽終正寢。 歷史 上稱之為孝聖憲皇後。
G. 康熙到底有多少個女人
康熙共有後妃66人。
1、皇後(4位):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孝恭仁皇後烏雅氏(雍正之母)。
2、皇貴妃(3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3、貴妃(1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4、妃(11位):順懿密妃王氏、純裕勤妃陳氏、惠妃納喇氏、榮妃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絡羅氏、宣妃博爾濟吉特氏、慧妃博爾濟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萬琉哈氏、良妃衛氏。
5、嬪(10位):熙嬪陳氏、僖嬪赫舍里氏、端嬪董氏、靜嬪石氏、安嬪李氏、敬嬪王佳氏、襄嬪高氏、穆嬪陳氏、通嬪納喇氏、謹嬪色赫圖氏。
6、貴人(15位):勒貴人、布貴人兆佳氏、袁貴人、藍貴人、尹貴人、文貴人、新貴人、馬貴人、常貴人、伊貴人;貴人郭絡羅氏、貴人納喇氏、貴人納喇氏、貴人陳氏。
7、庶妃(4位):庶妃鈕祜祿氏、庶妃張氏、庶妃王氏、庶妃劉氏。
8、常在(9位):瑞常在、常常在、尹常在、祿常在、徐常在、石常在、壽常在、色常在、貴常在(貴答應)
9、答應(9位):妙答應、秀答應、慶答應、靈答應、春答應、曉答應、治答應、牛答應、雙答應。
(7)雍正12大美女擴展閱讀:
清朝後妃制度:
在清朝,將後妃分為八等級,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
康熙以後, 對後妃的設立標准為:皇後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除皇後外,其他妃嬪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咸福宮、儲秀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每三年會在八旗中挑選秀女入宮,由戶部主管選秀事宜。
秀女入宮後,晉封妃、嬪、貴人只能由皇帝任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也只能在世家中挑選。
H. 雍正有那些妃子雍正皇帝分別大她們多少歲拜託一定要回答全
孝敬憲皇後
孝敬憲皇後,皇後烏喇那拉氏,侍衛內大臣費揚古的女兒。雍正九年九月,崩。 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1731年),內大臣費揚古的女兒。康熙三十年,冊封為皇四子胤禛嫡福晉。雍正帝登基後,冊封為皇後。雍正九年九月去世,謚號孝敬憲皇後。皇後生育一子,即嫡長子弘暉,八歲殤,追封為端親王
孝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熹貴妃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在雍親王府邸為妾,號格格,為低階侍妾。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皇四子弘歷即後來的乾隆皇帝。雍正初,封為熹妃。地位次於烏喇那拉皇後、年貴妃、齊妃。但後來隨著年妃、皇後逝世,齊妃之子弘時失帝意,地位日漸升高。八年,晉封為熹貴妃,為雍正朝後期後宮統攝者。乾隆帝尊為皇太後,徽號崇慶皇太後,移居慈寧宮。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累上尊謚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孝聖皇後長壽,一般認為跟其出身不高,早年從事勞動有關。這種體質也遺傳給乾隆皇帝,使乾隆皇帝一樣成為高壽者。
敦肅皇貴妃
敦肅皇貴妃,皇貴妃年氏,巡撫年遐齡的女兒,年羹堯的妹妹,雍正三年十一月,薨。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殤。 敦肅皇貴妃,年氏,一等公、湖廣巡撫年遐齡的女兒,年羹堯的妹妹。康熙年間嫁入雍親王府,為側福晉。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三月十二日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五月二十五日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十月九日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十日生皇九子福沛。從她首次生育直至她逝世的十一年間,雍正帝的子女無旁出。 雍正帝登位,冊為貴妃。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晉封為皇貴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謚號為敦肅皇貴妃。 年氏是康熙末雍正初最受寵的妃子。年貴妃一生命運坎坷,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夭折了,死後一個月,年羮堯就被降罪。
純愨皇貴妃
純愨皇貴妃,裕妃耿氏,管領耿德金女。雍正間,封裕嬪,進裕妃。乾隆時,初尊為皇考裕貴妃,孝聖憲皇後崩,尊為皇考裕皇貴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一子,弘晝。 純愨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德金的女兒,雍正帝妃子之一。康熙末年入侍雍親王府為妾,號格格,雍正間,初封裕嬪,後進裕妃。乾隆時,初尊為皇考裕貴妃。耿氏與皇太後鈕祜祿氏的關系很好,情如姐妹。乾隆四十二年,皇太後崩,乾隆念裕貴妃慈愛恩情,晉尊為裕皇貴太妃。四十九年薨,謚號為純愨皇貴妃。生育皇五子親王弘晝,實際上是乾隆帝唯一活著的兄弟。
齊妃
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的女兒。於藩邸侍雍親王,為側福晉。康熙三十四年七月生皇二女和碩懷恪公主,此女是雍正唯一活至成年的女兒。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皇子弘昐。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皇子弘昀。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皇子弘時。四名子女惟只有弘時一人活至雍正登基。雍正初,封為齊妃,地位高於乾隆生母熹妃。但後來兒子弘時得罪雍正而被削宗籍,李氏身為其母,也難免受累,一直沒再得到晉封。齊妃薨於乾隆二年四月。
寧妃
寧妃,武氏,知州武柱國女,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寧妃,葬泰陵妃園寢。 謙妃 管領之劉滿女。康熙五十三年生雍正七年入宮,初為劉答應,雍正八年晉為劉貴人,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時生皇六子圓明園阿哥弘曕,封謙嬪。乾隆二年九月晉尊皇考謙妃。三十二年丁亥五月二十一日薨,年五十四。子一,皇六子弘曕。葬泰陵妃園寢。
懋嬪
宋氏,主事金柱女。初入侍世宗藩邸,為格格。康熙三十三年,生皇長女。四十五年,生皇三女。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懋嬪。八年庚戌卒。 郭貴人。雍正初年封常在,七年晉貴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葬泰陵妃園寢。 李貴人。李氏。雍正七年封貴人。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卒。葬泰陵妃園寢。 安貴人。雍正時為貴人。卒於乾隆十四年四月到十五年底間。葬泰陵妃園寢。 海貴人。雍正三年為常在,十三年九月底晉貴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卒。葬泰陵妃園寢。 張貴人。初為常在。十三年四月晉貴人;二十一日卒。很可能是雍正帝最後一位親自進封的貴人。葬泰陵妃園寢。 * 老貴人,葬清東陵附近之蘇麻喇姑園寢。一說是雍正帝貴人,老為其姓氏,因未曾侍寢,故不入葬妃園寢; 二說是康熙帝常在,雍正時因年老晉尊貴人。待考。
常在
那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葬泰陵妃園寢。 李常在。雍正八年已入宮,稱李答應;十四年(一說,十年閏五月)晉常在。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後卒。葬泰陵妃園寢。 馬常在。雍正七年七月已入宮,為馬答應;八年晉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夏卒。四十年十月葬泰陵妃園寢。 春常在。雍正十三年為常在。乾隆二十六年後卒。葬泰陵妃園寢。 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宮,稱高答應。八年十一月,稱高常在。雍正十年卒。葬泰陵妃園寢。 常常在。雍正七年一月已入宮,為常在。十年八月卒。 顧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宮,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卒。 * 吉常在,原稱吉官。(吉官女子?)生卒年不詳。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答應和格格
蘇答應。雍正四年已入宮,封蘇答應。雍正七年八月後卒。葬泰陵妃園寢。 蘇格格。生卒年不詳。葬泰陵妃園寢。疑為蘇答應。待考。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葬泰陵妃園寢。 伊格格。生卒年不詳。葬泰陵妃園寢。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葬泰陵妃園寢。 * 英答應,原稱蘭英。生卒年不詳。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 汪答應。生卒年不詳。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 德答應。生卒年不詳。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 雲惠。生卒年不詳。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I. 雍正時期有幾個公主王爺貝勒阿哥親王太醫嬪妃駙馬與雍正什麼關系名字是什麼
康熙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榮妃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誠仁皇後
承慶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納喇氏
賽音察渾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榮妃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納喇氏
長華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殤 榮妃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親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誠仁皇後
長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榮妃馬佳氏
萬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貴人納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誠隱郡王 雍正10年 榮妃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後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貴人納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恆溫親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絡羅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後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親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異) 康熙20年02月10日 (復)廉親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衛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復)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絡羅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復)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溫禧貴妃鈕祜祿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貴人郭絡羅氏
11 胤(示茲)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絡羅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親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嬪萬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賢親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14 胤(示題)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後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順懿密妃王氏
16 胤祿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親王 乾隆32年02月 順懿密妃王氏
17 胤禮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親王 乾隆03年02月 純裕勤妃陳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順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嬪高氏
20 胤禕 康熙45年07月25日 簡靖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嬪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嬪陳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貝勒 乾隆08年12月 謹嬪色赫圖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殤 貴人陳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鎮國公 乾隆50年07月 靜嬪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親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嬪陳氏
共35子,其中11位未排序者皆未序齒,早殤。
大阿哥胤褆,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褆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被禁錮在咸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胤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胤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五弟胤祺,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曾領正黃旗大營,後被封為恆親王。胤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七弟胤佑,雍正八年(1630年)死。
八弟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胤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胤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胤禩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胤禩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裡,命將福晉趕回娘家。不久,借故命胤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胤禩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胤禩又被幽禁,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弟胤禟,因同胤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胤禟出家!他借故命將胤禟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禟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給胤禟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誐,因黨附胤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kān)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胤齎(jī)印冊賜奠。胤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借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後死。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胤祹為履郡王。不久,借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胤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十四弟胤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胤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胤禵進城吊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十五弟胤禑,康熙帝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20女,大多夭折。加上一個養女21女。
女兒:二十一位
長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幼年夭折,無封號,不序齒
侄女大公主固倫純禧公主(1671—1741),女婿博爾濟吉特·班第
三女二公主固倫榮憲公主(1673—1728),女婿博爾濟吉特·烏爾袞
五女三公主和碩端靜公主(1674—17l0),女婿烏梁罕·噶爾臧
六女四公主固倫恪靖公主(1679一1735),女婿博爾濟吉特·敦多布多爾濟
九女五公主固倫溫憲公主(1683—1702),女婿佟佳·舜安顏
十女六公主固倫純愨公主(1685—1710),女婿博爾濟吉特·策凌
十二女七公主(1686—1697),12歲夭折
十三女八公主和碩溫恪公主(1687—1709),女婿博爾濟吉特·倉津
十四女九公主和碩愨靖公主(1689—1736),女婿孫承運
十五女十公主和碩敦恪公主(1691一1709),女婿博爾濟吉特·多爾濟
檔案、文獻中,康熙皇帝的皇女,有時以封號稱之為「端靜公主」、「恪靖公主」等,這種稱呼帶有特指性,可確定為某個人,各公主之間不致混淆。但更多的是稱「二公主」、「三公主」、「五公主」等,且與《玉牒》、《清史稿·公主表》中的「第二女」、「第三女」、「第五女」等,並非同一人,而且她們都沒有名字的記錄,那麼這所稱的「幾公主」諸人,究竟指的是誰?下面先將有記載、可確定者略述,然後再集中作分析(並請參照後附表二)。
二公主。《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記注檔冊》載,當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康熙皇帝巡幸至巴林部蒙古,「駐蹕二公主府」,又稱居此府之公主為「巴林榮憲公主」,同時賞賜「巴林多羅郡王額駙吳爾渾」。這位榮憲公主也即二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是記為康熙帝的第三女,並記其嫁巴林蒙古郡王吳爾袞(或譯作烏爾滾、務爾袞、吳爾渾)。
四公主。《康熙起居注》中,稱嫁與漠北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敦多布多爾濟的那位公主為「四公主」。公主府中人以及當地蒙古人也稱其為「四公主」或「四千歲」,當地人為其所立之碑稱「四公主德政碑」,她的丈夫敦多布多爾濟則被稱為「四額駙」。這位公主封號為恪靖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記為康熙帝的第六女。
六公主。嫁與漠北喀爾喀蒙古賽因諾顏部超勇親王策凌(或作策楞)的那位公主,習稱「六公主」,其丈夫策凌習稱「六額駙」。夫婦二人死後葬一處,在北京安定門外,其墓稱「六公主墳」。這位公主封號純愨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記為康熙帝第十女。
八公主。《康熙起居注》記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二日,「以八公主下嫁翁牛特多羅杜稜郡臧津(蒼津),上御行宮二門」。這位「八公主」,封號溫恪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記為康熙帝第十三女。
九公主。《內務府奏銷檔》:「王達子一戶……康熙年間隨地陪送九公主至額駙孫(承)運家」,說的是康熙朝出嫁到孫承運家的這位九公主,曾將內務府庄地連同種地者王達子一戶,一同作九公主的陪嫁物。《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記,這位公主封號愨靖公主,為康熙帝第十四女。
其他幾位成年公主,尚未見到有「幾公主」的記載,但如果把她們按出生先後順序插入上述有明確稱呼的5位公主之間,則不難看出她們正是按成育者排行法,並可推測出日常習稱為幾公主。
此表中的第五女即端靜公主,應稱三公主,排序於比她早出生一年且成年的二公主之後,唯其如此,其下第六女才稱為「四公主」。四公主之下成年的第九女,應稱五公主,因此,其下成年的第十女才稱「六公主」。第十女之下的第十一女不到一周歲而殤,第十二女應稱七公主,此女雖12歲殤,但12歲以前應也習稱七公主,如此,其下成年的第十三女才稱八公主。八公主以下的兩個成年皇女,稱九公主、十公主。
以上成育之皇女以齒序稱為二公主—十公主,只缺個大公主。《玉牒》中,二公主以前出生的皇女均夭殤,那麼,這大公主究竟是誰?在雍正帝諭旨中找到了答案,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九日,雍正皇帝諭禮部:
端敏公主及大公主、四公主俱是內里公主,朕先前因未滿百日(按:指居喪期),不曾下旨,今端敏公主、大公主、四公主俱著封為固倫公主。[15]
這段諭旨的內容,在《清世宗實錄》的雍正元年二月之內,有如下記述:
封和碩端敏公主、和碩純禧公主、和碩恪靖公主俱為固倫公主。
兩相對照,這大公主應是純禧公主,其下的四公主是恪靖公主(見前述),她們均由和碩公主晉一級而為固倫公主。
這純禧公主,是康熙帝撫養於宮中的其皇弟恭親王常寧之女,她比康熙帝的二公主大兩歲,因稱大公主。而在《玉牒》中,此女不列於康熙帝名下,而是列於恭親王常寧名下。從這位大公主的稱呼又可看出,皇帝之侄女若撫養皇宮中而封為公主,在日常的習稱中,是與皇帝的皇女公主們一起作排行性稱呼的,至雍正仍是如此。
大清帝國雍正皇帝的子女們:
雍正皇帝先後得十六子八女,皇長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臨死前,雍正把皇位傳給皇四子寶親王弘歷,命皇三子弘時自斃。皇五子弘晝從小軟弱,未能和兄長們掙位,也沒有這個意圖。弘歷即乾隆。
愛新覺羅·弘暉,長子,端親王。
愛新覺羅·弘時,三子,削宗籍。
愛新覺羅·弘歷,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晝,五子,和恭親王。
愛新覺羅·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為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後。
愛新覺羅·福惠,七子,懷親王。
愛新覺羅·弘昀,早殤。
愛新覺羅·弘昐,早殤。
愛新覺羅·福宜,早殤。
愛新覺羅·福沛,早殤。
長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和碩懷恪公主,次女,母齊妃李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殤,母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養女和碩淑慎公主,理親王允礽第六女,母側福晉唐氏;
養女和碩和惠公主,怡親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晉兆佳氏;
養女和碩端柔公主,庄親王允祿長女,母福晉郭絡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