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女子的頭飾有哪些
古代漢族婦女頭發都挽成髻。髻形有雙髻、垂髻、偏髻、平髻、螺髻、高髻、飛天髻等類。具體名稱則有數十種,如叢梳百葉髻、雙環望仙髻、朝天髻、翻荷髻、寶髻、花髻等。發髻上的飾物則有梳、篦、簪、釵、步搖、翠翹、珠翠金銀寶細、搔頭、珠箍、珠冠、鳳冠,以及金銀珠玉精製的鸞鳳、采翟、珠滴、珠牌等。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發式是婦女頭部的重要裝飾,能增加其儀容的俊美。古代婦女發式造型的變化,極為富麗而多姿,歷代相承,不斷變化,從簡至繁,,又從繁復簡,往返交替,有關記載甚多,僅就《髻鬟品》記載就不下百餘種。這些發名皆是由發型與首飾寓意而命名,綽號雖多,按其編法與發式可概括為幾種基本類型。
1.結鬟式
這類發型,皆是結鬟而成,有的聳立頭頂,有的傾向兩側,有的平展,有的垂掛,婦女自身頭發有限,往往加上『假發」,首飾,巍峨華麗。據記載:相傳漢武帝時,瑤池王母來會,諸仙女之發髻皆異人間,高環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號為「高鬟望仙髻」①,再飾有各種珠寶,金簪風釵或步搖,就更華麗高貴。這種高環發型有一至九鬟,是最尊貴的發式,多用來表示神話中之仙女,皇後貴妃與貴女流的發型(從八十七神仙圖卷與永樂宮壁畫的玉女等發式亦可見證)。未出室的少女也可採用,但裝飾不宜過分華麗,這種發式秦漢兩代及秦以前各代頗為盛行,漢以後各代多崇為仙女發型,名流仕女也有採用。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頭頂,有在兩側,鬟數也可隨意結扎而定,變化很多,可靈活運用。
12樓 2.擰旋式
這是漢代末期始創的一種發式,據記載為甄後所刨,後相互崇向而流行。這種發式的編法是將頭發分成幾股,象擰麻花似地把發蟠曲扭轉而纏盤在頭上。據記載甄後入魏宮時,宮中有一綠蛇,甄後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甄後仿效而梳成為髻,每天皆因蛇形變化而梳髻不同,因而號為「靈蛇髻」。
這種發型靈活生動又饒有風韻,為神女與未出室的名貴女流所好用。這種發式變化的形式很多,可擰可盤,旋扭於頭頂、頭側,頭前,變化生動舒美,在古代仕女畫中尤為多見。造型時可靈活運用。 13樓 3.盤疊式
這種發式在唐代的繪畫、雕塑與墓壁畫皆可見到,唐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畫中,有很多盤疊的螺髻。據記載;唐長安的婦女好梳盤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聳而不走落,號為螺髻。在長安風靡一時,這種「螺髻」主要以盤疊形式作成,其法是將頭發用絲線分股攏結系起,然後採用編、盤、疊等手法,把發髻盤疊成螺狀,放置在頭頂或兩側或前額與腦後,也可隨意盤疊各種形式。
這種發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在王漁洋之詩贊有「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盤疊之方法,可作出各式各樣的螺謦。以前看到的著名的「王菲髻」就是來源於此。
14樓 4.反綰式
這類發式據段成式之《髻鬟品》中記有魏武帝宮中的宮妃梳反綰臀的記載,隋唐這種發式也甚為流行,在《妝台記》中記有「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反綰髻,分髫臀」。反綰是將頭發攏高翻綰而成, 也屬於高髻的發式,其製法是將頭發往後攏結,用絲線結扎,再分若乾股,翻綰出各種式樣。有的梳編成驚鳥雙翼欲展的樣子,稱為「警鵠髻」,也有梳編成單刀或雙刀的樣子,稱為「翻刀髻」,也有將多股的頭發翻綰成花式,稱為「百花」。其形式與手法甚多,皆靠攏結翻綰或反綰而成。
這種發型多為宮妃、名貴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綰的髻下留一發尾,使之垂在肩後,稱為「燕尾,亦稱「分髫髻」。歷代的稱呼雖不相同,但其基本發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時,可靈活變化與參考。 15樓
6.對稱式
這類發式從秦漢一直沿用下來,歷代皆有採用,其典型的發式是「雙丫髻」與「卯發」,「雙丫髻」主要是宮廷侍女、侍婢丫環的發式,據傳秦始皇令宮廷侍女梳雙丫髻,穿背子與衫,歷代沿繼襲用,一直至清代仍是不變。這種發式是將頭發從頂中分兩大股,往兩側乎梳,並系結於兩側,再挽結成兩大髻,使其對稱放置在兩側。也可對稱結鬟,使之垂下,為民間少女所好用。
「丱發」
這是一種童發,男女皆可通用,因其形似「丱」,故稱丱發」,其形制是將發分成兩大股,對稱系結成二椎,放置在左右兩側的頭頂上,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尾發使其自然垂下,最長可至肩,為歷代童發的主要發型。
17樓蟬鬢、博鬢,這兩種不是發型,但是各種發型必需配備的兩種鬢式。
蟬鬢,據記載是魏文帝曹丕的宮人莫瓊樹所制①,它是兩鬢的裝飾,將兩鬢梳得很薄而透明,形如蟬翼,故稱「蟬鬢』,古詩中形容婦女經常有「雲鬟霧鬢」之句,薄而透明的蟬鬢與厚而高實的發式結合與對比,使婦女的發型富於變化而別致。
輿服志》皆規定宮中的後妃要博鬢,品貴夫人也須博鬢,博鬢即以鬢掩耳,或往後攏掩半耳,是一種禮儀的鬢式。
婦女最常見的發型,按其梳編規律分為以上六大類,在造型時,可依據各類的梳編法,採用髻、鬟,盤,綰、疊,擰,結等等手法,梳編出更多的發式,並根據朝代、身分、年齡,個性崇好等結合而運用,就能創制較好的婦女發式。
B. 古代女子的發飾名稱
1、首飾類:
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和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2、服飾類
金羅蹙鸞華服 、緋羅蹙金刺五鳳吉服、 玫瑰紅蹙金雙層廣綾長尾鸞袍、 木蘭青雙綉緞裳、 桂子綠齊胸瑞錦襦裙 翠藍馬面裙 、粉霞錦綬藕絲羅裳 、累珠疊紗粉霞茜裙 、青緞掐花對襟外裳、 五色錦盤金彩綉綾裙 、玫瑰紫牡丹花紋錦長衣、 曳地飛鳥描花長裙、 藤青曳羅靡子長裙 、鐵銹紅撒亮金刻絲蟹爪菊花宮裝和 煙霞銀羅花綃紗長衣 。
材質
1、銅飾
銅反應之後會讓皮膚呈現綠色。我們佩戴的首飾或許不是純銅,但是其中的銅含量也足以和皮膚發生反應。特別是當有些人體能化學(body chemistry)較強的時候,就更容易產生斑點。
2、純銀首飾
純銀里含有7.5%的銅,但是大部分純銀首飾造成的斑點是黑色的,而且都是發生在金屬和空氣發生反應變黑之後。一些純銀首飾上會覆有塗層避免空氣氧化,但是塗層會隨著長時間的佩戴逐漸脫落。
3、黃金首飾
金自身幾乎不會給你的皮膚留下任何污點,但是混合在金里的其它金屬會。銅,鎳和銀和金混合來改變金的色調,而且使其更堅硬,降低其成本。但因為k金摻雜其他金屬物質,有些人可能對這些金屬物質過敏,如果對於k金過敏,建議購買24k純金。
4、含鎳首飾
如果你對鎳過敏,那它留給你的就不只是污點這么簡單了,佩戴含鎳的首飾會讓你的皮膚瘙癢,紅腫,甚至有黃水流出。
C. 古代女子的頭飾、發簪的名稱都有哪些
《戰國策》里雲「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兩千年過去仍是如此。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頭發的修飾。傳說漢武帝第一次見到衛子夫,就是被她的秀發吸引住了,「上見其美發,悅之,遂納於宮中。」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也是以美發出名的。漢明帝的馬皇後初入宮時,以一頭絕好的秀發使後宮粉黛一一失色。 秀發亦需頭飾點綴,發飾也是美發的重要部分,梳好的發髻要用花和寶鈿花釵來裝飾。這寶鈿花釵里包括了發簪、華盛、步搖、發釵、發鈿。皇宮貴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發飾,而一般小戶人家只能戴荊釵,「拙荊」便是古代男子對外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
但凡女子都是愛美的,古今相同,女子心愛的發飾既可以是南齊潘妃價值連城的寶釵,也可以是喜兒妹妹的二尺紅頭繩。
1、發簪輕搖
古代婦女將頭發挽成髻鬟,還要以簪釵貫連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簪的本名叫「笄」。「簪」是秦漢以後的叫法,在秦、漢以前稱之為「笄」(ji1),實際上是同一樣東西的兩個名稱。歷代遺留下來的發簪樣式十分豐富,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類,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製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首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金鳳簪
2、發釵顧盼
發釵和作用與發簪一樣,都用來插發,但發簪作成一股,發釵則作成雙股。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區別。發釵除了在質料及長短上有所區別外,更主要的特點還在於釵首上的不同裝飾。如在釵首雕鑿蟠龍之形,即為「蟠龍釵」。在釵首裝飾鸞鳥,也為歷代婦女所崇尚。尤其在結婚首飾中,更為常見,因為鸞鳥在民間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禽。飾有鸞鳥的發釵,被稱為「鸞釵。發釵的安插也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發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
金釵
3、花鈿添彩
對花鈿的解釋有兩種情況,其一:「用金翠珠寶製成花朵形的首飾」;其二:「一種額飾 ,用膠貼在額頭上的小飾物 」,第二種說法較為常見。花鈿有許多復雜多變的圖案,如牛角形、扇面狀、桃子樣等,而更多的是描繪成各類抽象圖案,疏密相間,勻稱得當。這種花鈿貼在額上,宛如一朵朵絢麗鮮艷的奇葩,把女子妝扮得雍容華麗。
4、步搖生姿
步搖是古代女子的重要首飾之一,是在笄(簪)上加以飾物而來。其製法是先以金銀絲編成枝,再往上綴滿珠寶花飾,並有五彩珠玉垂下,使用時插於發際。因為行走時隨著腳步的移動,那些垂掛著的珠玉便會不停的搖動,固而稱為「步搖」。
四蝶銀步搖
5、鳳冠威儀
在婦女的冠飾中,最貴重者當推鳳冠。所謂鳳冠,就是在冠上綴以鳳凰。以鳳凰飾首的風氣,早在漢代已經形成,漢以後沿襲不衰。正式將鳳冠確定為禮冠,並將其收入冠服制度的,是宋以後的事情。
銀鎏金點翠鳳冠
6、發梳綽態
櫛(4):櫛下面有齒、上面有背,齒有疏密,疏者稱梳,用以梳理頭發,密者稱篦,用以篦除發垢。櫛也可以直接戴在頭上作為裝飾。隋唐五代的梳篦,多做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做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宋代 銀櫛
D. 古代女子發飾名稱
頭飾
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紫玉鏤金簪
累絲金鳳簪
累絲銀鳳簪
累珠銀鳳簪
珊瑚珠排串步搖
銀質鎏金點翠梅花簪
九鳳繞珠赤金纏絲珍珠釵
碧玉金步搖
玫瑰晶並蒂蓮海棠的修翅玉鸞步搖簪
累絲嵌寶石金鳳簪
西池獻壽簪
萬年嵩祝簪,
天保磬宜簪
卿雲擁福簪
綠雪含芳簪
翡翠盤腸簪
珊瑚蝙蝠簪
喜鵲登梅簪
五蝠捧壽簪
檀木箜篌簪,
事事如意簪
梅英采勝簪
景福長綿簪
日永琴書簪
仁風普扇簪
萬年吉慶簪
吉祥如意簪
累絲雙鸞銜壽果步搖金簪
鑲寶石蝶戲雙花鎏金銀簪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E. 古代女人的發髻名稱及圖片
古代發髻的名稱
古代女子發髻的名稱繁多,如:九鬟仙髻,垂雲髻,凌雲髻,近香髻,節暈髻,半翻髻,愁來髻等等
唐代發式有髻、鬟之分,髻為實心,鬟為空心。髻名稱眾多,有倭墮髻、螺髻、雙螺髻、反綰髻、半翻髻(單刀半翻髻和雙刀半翻髻)、驚鵠髻、雙鬟望仙髻、拋家髻、烏蠻髻、盤桓髻、同心髻、交心髻、拔叢髻、回鶻髻、歸順髻、愁來髻、百合髻、長樂髻、墮馬髻、鬧掃狀髻、樂游髻、反綰樂游髻、叢梳百葉髻、高髻、低髻、鳳髻、小髻、側髻、囚髻、偏髻、花髻(髻上插花者)、雲髻、雙髻、寶髻(綴以花鈿、簪釵等首飾者)、平番髻、飛髻、義髻(假髻)等。鬟有:雲鬟、高鬟、短鬟、低鬟、雙鬟、圓鬟、同心鬟、垂鬟等。
魏晉南北朝女子大都穿窄袖衣、帔子、對襟大袖衫,下穿長裙等,頭飾大都梳髻後垂髻、 梳長鬢、十字髻、雙丫髻、高髻插步搖、纈子髻等。
1. 笄,簪,釵,擿,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註:「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註:「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2. 步搖
步搖,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古代婦女將頭發綰成髻鬟,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這些形狀的發簪,發釵在各地的古墓中時有發現,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3. 梳篦,鈿花
篦,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
鈿花,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春秋以前的梳子,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元稹在《恨妝成》中描寫:「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的《宮詞》中也有「歸來別施一頭梳」的描寫,這些正說明這種插梳的風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耳環是在冶金技術產生之後出現的飾物。最原始的金屬耳環,大多以青銅製成,造型比較簡單,只要用一根粗銅絲彎制一下便成。
宋代耳環,繁簡不一。簡單者只以一根粗細各半的銅絲,彎製成一個圓環,尖端挑出向外。
明代耳環崇尚輕巧,通常以一根金絲彎製成鉤狀,在金絲的一端,穿上兩顆大小不等的玉珠,兩珠之上再覆一片金制的圓蓋,使整個造型像一個葫蘆,俗謂「葫蘆耳環」。
耳墜,是在耳環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飾物,它的上部是一個圓環,環上綴一組墜飾,因形得名,故曰耳墜。
鐲釧。鐲即手鐲,一般多戴在手腕;釧即臂釧,通常戴在手臂。
鏤空忍冬花結掛鏈銀香球,古代人用香末。後來香囊盛行,成為女孩子送給心上人的定情之物
關於各種發髻的圖片,樓主可以去這里看看,很全的 http://www.hanyinguan.com/bbs/viewthread.php?tid=155
如果樓主還不滿意的話,到這里看看不錯 http://wenku..com/view/4f5656fafab069dc5022013d.html,網路文庫,這里總結得很好的,希望對你有用
F. 盤點白色發飾的古裝美女造型,你認為誰最美
人們總是很喜歡在古代時候的那些頭飾總是覺得帶上這些就可以美若天仙,但是你知道嗎,娛樂圈裡面有許多在古裝電視劇中帶頭飾很漂亮的女星,她們就是楊紫,楊冪,關曉彤。
第一位楊紫:
楊紫在《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白色的頭飾,那簡直就是很迷人的。楊紫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看的小花旦,但是她戴上那些美麗的頭飾之後,那簡直就是如同天上下來的仙女一般漂亮,楊紫在娛樂圈中顏值也不算很上檔次的,但是她又帶上了那種白色又有氣質的頭飾,那這就是真的很驚艷呀!
我以上說的三位是不是你喜歡的明星呢?
G. 古代美女的頭飾(描寫)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我國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窮再貧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荊釵陶簪,也得買上幾支,清晨起來,綰起頭發,對著朦朧不清的銅鏡,靈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我國古代女子,很會裝扮自己,僅就頭飾一項,精巧、華美、漂亮的飾品就數不勝數。展開2005年9月發行的《洛神賦圖》郵票細細欣賞,就可以看到,畫面上的洛神和路間的女子們,都是「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干」,綽約漂亮,風采迷人。不說別的,僅就古代女子那一頭閃著金光、搖晃珠色的釵簪步搖,就夠讓現代的人們好好看看的。
古代女子將頭發綰成髻鬃,就要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鬃鬆散墜落。這種辦法既實用,也美觀,久而久之,這些用來固定頭發的東西,就漸漸演化成一種飾品,美化著古代女子。在表現我國古代繪畫、文學、民間傳說、戲劇等題材的郵票上,這些形式繁多的頭飾,盡管不可能一一細分出來,形成清晰的感性認識,但都可以窺斑見豹,有所認知和了解,如T69《紅樓夢——金陵十二釵》、T82《西廂記》、T87《京劇旦角》、T89《簪花仕女圖》、1995-8《虢國夫人游春圖》等等。
古代女子最常用的頭飾就是簪和釵。簪是由笄發展而來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1984年發行的T89《簪花仕女圖》郵票上,那些雍容華貴的古代女子頭上的花飾,就是用這種簪固定的。
釵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的,其形制在T82《西廂記》小型張的邊飾上可以較清晰地看到。此外,其它一些有古代女子出現的郵票畫面上,如T82《西廂記》、T99《牡丹亭》以及《聊齋志異》等郵票上,釵也常常隱約可見。五代五鎬《中華古今注·釵子》記載:「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步搖是一種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T82《西廂記》小型張的邊飾上,墜於釵上之物,即為步搖。「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彩玉,以垂下,行則動搖。」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給人以無限遐想和神思。
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除簪和釵之外,梳頭用的梳和蓖也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頭上的飾品。梳、蓖是用竹木、玉石、象牙、金銀等材料製成的梳頭工具。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早在四干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了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源流。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非常重視,梳蓖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蓖不離裹,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插蓖的風氣,自魏晉至唐代尤盛。對此,元稹《恨妝成》中的「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宮詞》中的「歸來別施一頭梳」,唐代詩人李賀《秦宮》中的「鸞蓖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等名句,均可謂最有力的佐證。
古代女子十分講究美容,鈿花便是她們美化頭部的時髦飾品。「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鈿通常用金、銀、玉、貝等做成花朵開狀,用時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就能起很好的美化裝飾作用。
鳳冠是最為華貴精美的古代女子頭飾,以龍鳳為主,龍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呈鏤空狀,富有立體感。鳳用翠鳥毛粘貼,色彩經久艷麗,其上一般都鑲滿珠寶、鑽石,價值連城,非一般人家的女子所能用,大多為皇宮貴族的後、妃們佩戴。鳳冠的形制,我們可以從紀94《梅蘭芳舞台藝術》郵票及小型張、T87《京劇旦角》等郵票有所了解。
總之,古代女子頭飾是我國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現在,崇尚簡潔的女子們雖然早已不再佩戴像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復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而是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揚棄地發展成現代簡單、樸素、大方的「簪釵」發夾了。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女子頭飾也將會不斷發生新變化,將頭飾文化繼續繁榮發展與傳承下去。
古代頭飾精巧華美,本文簡單的介紹了古代婦女頭飾的種類,頭飾的發展演變,以及古代婦女根據身份,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
關鍵詞:笄,簪,釵,華勝,擿,花鈿,步搖,梳篦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但是細細想來,電視劇中呈現出來的只是崇尚簡潔的現代人參考史料對古代頭飾的仿照品。這就不難想像真正的古代頭飾有多麼的巧奪天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1. 1. 笄,簪,釵,擿,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註:「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註:「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2. 步搖
步搖,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古代婦女將頭發綰成髻鬟,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這些形狀的發簪,發釵在各地的古墓中時有發現,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圖1)
唐代花釵:(1)斯德哥爾摩kempe氏藏(2)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紋釵(西安出土)(4)唐代雙鳳紋釵(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間墓出土一件金鑲玉長28厘米的步搖,上端像雙翅展開,鑲著精琢玉片花飾,其下分垂珠玉串飾。另一件長18厘米,頂端有四蝶紛飛,下垂珠玉串飾的銀步搖,製作都極精緻(圖2)
圖2—1安徽合肥出土的南唐金鑲玉步搖(右下為步搖上所鑲玉片紋飾)
圖2—2安徽合肥出土南唐四蝶銀步搖
2. 3. 梳篦,鈿花
篦,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鈿花,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湖北江陵出土幾件秦木質彩繪角抵圖木篦,馬蹄形,上繪三人作角抵戲。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製成的,均作馬蹄形,長均8.8厘米,寬均5.9厘米,梳20齒,篦47齒,細密均勻。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和湖北江陵紀南城出土的西漢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個裝飾紐。湖南長沙南門紙圓沖唐墓出土銅梳已殘,背上有清晰的紋飾,作雙鳥徘徊旋飛。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了精美的骨梳(圖3)
圖3—1唐代銅梳(湖南長沙紙圓沖出土,根據殘物復原)
圖3—2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的骨梳
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圖4)
圖4—1琉璃制寶鈿(江蘇新海連市海州東門外五代墓出土實物拓片)
圖4—2團花金鈿(傳世實物,現藏日本大和文華館)
圖4—3折枝花形金鈿(廣東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麼復雜,裝飾多麼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繪畫如張萱的《搗練圖》,周肪《紈扇仕女圖》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養人壁畫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妝成》中描寫:「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的《宮詞》中也有「歸來別施一頭梳」的描寫,這些正說明這種插梳的風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4.結語
從古代婦女的頭飾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發展的經濟狀況,經濟越發達,婦女們所佩戴的頭飾越多,製作的也越為精巧,復雜。婦女們佩戴頭飾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講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場合所佩戴的頭飾不一。這點從《後漢書·輿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時所佩戴的首飾:「簪以瑇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皇後謁廟服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等,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雲。」「公,卿,列侯,中兩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蔮,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舊唐書·輿服志》中也有記載:「武德令,皇後服有緯衣,鞠衣,鈿釵禮衣三等。緯衣,首
飾花十二樹,並兩博鬢……鈿釵禮衣,十二鈿……;皇太子妃服,首飾花九樹,……細釵禮衣,九鈿……;內外命婦服花釵,翟衣青質,第一品花鈿九樹,翟九等。第二品花鈿八樹,翟八等。第三品花鈿七樹,翟七等。第四品花鈿六樹,翟六等。第五品花鈿五樹,翟五等。鈿釵禮衣,……第一品九鈿,第二品八鈿,第三品七鈿,第四品六鈿,第五品五鈿……。」
古代婦女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我們汲取了很多,也舍棄了很多,在有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崇尚簡潔的人們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復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它們被簡化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簡單,大方的簪釵來綰頭發。希望簪釵作為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中華文明這個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這樣一顆閃耀的珍珠.
H. 盤點古裝女星的奇異頭飾和最美頭飾,前後對比你看出了什麼
無論是時代劇還是現實生活中,都會出現很多新奇的東西。這些奇葩的頭飾,讓人無法理解,甚至是不忍直視,看看哪個人最雷人!
第一位:關曉彤《七俠五義》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俞小凡也在這部電視劇中擔任了幾個單元的女主角。其中pon太師的義女「包括晴」的形狀最美,令人難忘。她這個戴著流蘇之冠的形狀不僅有少女的美麗,也有成熟女性的性感之處。
以上8位對比鮮明,這些發型冠最後還都不是編劇搞的鬼,這些美女明星在我眼裡都還是心目中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