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梅戲什麼選段適合新婚場合
新婚場合適合唱的黃梅戲唱段:
黃梅戲春香傳·愛歌
唱詞如下:
李夢龍:你回頭一笑百媚生,好一似月里嫦娥下凡塵。
春香:你強把春香比天仙,你不怕嫦娥笑你太偏心。
李夢龍:嫦娥也是有情人,她笑你我恩愛深。
春香:恩愛深,恩愛深,好似影兒不離身。
李夢龍:又好似花開並蒂連理枝,千年萬載永不分。
春香:又好似深閨美女枕上衾,針針合縫密層層。
李夢龍:你我兩人恩愛情,踏遍天下無處尋。
春香:千兩黃金萬兩銀,也難買此恩愛情。
李夢龍:恩愛情,恩愛情,不知是方是圓?是短是長。
春香:恩情無窮無盡。
李夢龍:恩情無窮無盡,但人生有限,春香,你我兩人生前恩深情重,倒不如訂個百年之約。
春香:百年之約?
李夢龍:是呀,百年之後,你我兩人變作……
春香:變什麼?
李夢龍:你變那長安鍾樓萬壽鍾,我變槌兒來打鍾。
春香:打一更當當叮,
李夢龍:打二更叮叮咚。
春香:人家只道我打更鍾,
李夢龍:誰知道你我鍾樓兩相逢。
春香:自己打鍾自己聽,
李夢龍:自己打鍾自己懂。
春香:春香當當叮,
李夢龍:夢龍叮叮咚,
合:是一口春香夢龍夢龍春香恩情鍾。
李夢龍:我再變天上銀河水,你變地上江和海,就是那千年萬載曬不幹,海水源源自天來。
春香:海水那有鳥兒好,我要變雙宿雙飛鴛鴦鳥。飛過青山綠水間,飛上高空到九雲霄。
李夢龍:但願天下有情人,都變同命鴛鴦鳥。
春香:其中一對你與我,自由自在樂逍遙。
李夢龍:但願百年似今宵,
春香:但願百年人不老。
李夢龍:我要把月亮捆綁在天空照,
春香:莫使明月下山腰。
李夢龍:從今後,月不暗,
春香:人不老,
合:百年一日如今宵。
㈡ 豫東紅臉王經典唱段有哪些
豫東紅臉王主要指劉忠河,他的經典唱段主要有:
一、《打金枝》經典唱段是:
1、有為王坐江山非容易
2、小小郭曖太無禮
3、金鍾響玉罄催忙把駕起
4、有為王睜龍目觀看仔細
5、斬駙馬本是把孤王欺
6、喚聲親翁郭子儀
二、《三哭殿》經典唱段是:
1、李世民登龍位萬民稱頌
2、下位去勸一勸貴妃娘娘
3、常言說不看僧面看佛面
三、《三打金枝》經典唱段是:
1、先帝太宗做帝范
2、太宗爺打天下創業艱難
3、老皇兄請罪孤不忍
4、哭了聲我的老皇兄
四、《轅門斬子》經典唱段是:
1、老母親講此話好不應該
2、老母親講此話泰山壓頂
3、焦贊傳孟良稟賢爺駕到
4、不提起過往事卻倒還好
5、白虎賬跪下了穆桂英
五、《血濺烏紗》經典唱段是:
1、風蕭蕭馬嘶鳴古道上
2、嚴天民雪夜秉燭審案卷
3、一番話講得我怒火難忍
4、見姑娘尋短見鮮血流淌
紅臉王簡介和作品相關:
1、豫東八大紅臉
分別是:張枝茂、劉新民、(已去世)洪先禮、 謝慶軍 、索文華 、朱坤芳、 陳傳明 、馮劉智。這是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遺憾的是劉新民老師已經去世,目前還沒有哪位豫東紅臉演員和劉新民老師相提並論。豫東紅臉開始並沒有八大紅臉之說,在豫東民間紅臉演員藝人很多,只不過是他們幾位錄制光碟發行,才有大家所熟悉的『八大紅臉王』稱號。
2、簡介
劉忠河,河南商丘人,國家一級演員,被稱作豫東紅臉王、豫劇「馬連良」。
自1980起其唱段即被錄製成唱片發行全國及東南亞各國。其代表劇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十五貫》、《轅門斬子》、《清風亭》、《三哭殿》等。
自1980起其唱段即被錄製成唱片發行全國及東南亞各國。其代表劇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十五貫》、《轅門斬子》、《清風亭》、《三哭殿》等。
㈢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是京劇什麼選段
《霸王別姬》
虞姬(白)看大王醉卧帳中,我不免去到帳外閑步一回!
(南梆子)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
我這里出帳外且散愁情。
輕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
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
(白)看,雲斂晴空,冰輪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㈣ 尋找豫劇紅臉唱段!
豫劇 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台,當地稱為「靠山吼」。因為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
豫劇的流行地區分布甚廣,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劇演出。
豫劇在聲腔上屬梆子腔系,據清李綠園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書的《岐路燈》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縣志》記載,當時本地梆子戲已在開封、杞縣一帶盛行,並曾與羅戲、卷戲合班演出,稱為「梆羅卷」。
豫劇音樂分有四個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邱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靠山簧;豫東南沙河流域流傳的唱法稱「沙河調」,又稱本地梆。
藝人相傳,豫劇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徐門兩家,蔣門在開封南面的朱仙鎮,徐門在開封東面的清河集,都曾辦過科班。後在開封一帶的,形成祥符調;傳至商丘一帶的,形成 豫東調;流入洛陽的一支,發展為豫西調;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稱為沙河調。
豫劇歷史上有名的演員,據鄒少和先生回憶:「宣統間,小旦李劍雲者,陽武人,天賦佳喉,清脆圓潤,高下疾徐,婉轉曲折,璣珠走盤,無不如意,又復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劇風為之一變,優伶界中感嘆為空前絕後之才」。比較著名的須生有張小乾、張同慶、澎海豹、許樹雲。名小生有黃儒秀(黃娃、黃馬褂)、王金玉(筱火鞭)。紅臉王唐玉成,武曹彥章等。
1927年後,豫劇界出現了女演員王潤枝、馬雙枝、陳素真、常香玉等,她們先後在開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墜子、大鼓、京劇的一些唱腔、劇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鎮南等為陳素真、常香玉等編寫了一批新戲,使豫劇的舞台藝術發生了顯著變化。1938年,常香玉在豫西調的基礎上,吸收豫東調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卓然成家。小生趙義庭、須生唐喜成、黑臉李斯忠也成為各具特色的名演員。
1949年以後,河南豫劇院三團,以演現代戲為主,創作了許多新戲新腔,並培養出一批以演現代戲見長的演員,如高潔、魏雲、柳蘭芳、馬琳、王善朴等。
如今,豫劇除遍及本省外,又傳播到鄰近各省,並在各地組成了不少專業劇團。
豫劇一向以唱功見長,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口語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暢、易為聽眾聽清,表演風格朴實、鄉土氣息濃厚,深受觀眾歡迎。
豫劇音樂豐富多采,曲調流暢,節奏鮮明,文場柔和舒暢,武場熾烈勁切,藝術風格豪邁激越。唱腔結構為板式變化體。唱詞通俗易懂,多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獨特的板式結構和比較完整的音樂程式。可分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飛板四大板類。豫劇的伴奏樂器分文武場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稱之為老三手或仨弦手。後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場常用的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小鑼(又名堂鑼或手鑼)、手鑔、梆子、手板等。
豫劇的腳色行當分:四生;四旦;四花臉。俗稱:「四生四旦四花臉,八個場面(即一鼓二鑼仨弦手,梆子手鑔共八口)倆箱倌」。四生是大紅臉(又叫紅凈、戲生)、二紅臉(又叫馬上紅臉)、小生、邊生(又叫二補紅臉);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老旦、帥旦;四花臉是黑頭(副凈)、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正因為是男八女四的行當,把四生四花臉叫做外八角,以男角為主的戲叫做「外八角戲」。
據1956年統計,傳統劇目有647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花槍》、《三上轎》、《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等。 1949年以來,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有《紅娘》、《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破洪州》、《唐知縣審誥命》等;創作改編的現代戲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許多劇目。等。其中《花木蘭》、《穆桂英掛帥》、《唐知縣審誥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蓮》(《包青天》)、《朝陽溝》、《人歡馬叫》等均攝製成影片。
崔蘭田的代表作有三上轎,賣苗郎,秦香蓮,桃花庵。閻立品的代表作有秦雪梅,釣金龜,碧玉簪,盤夫索夫 馬金鳳的代表作有花打朝,對花槍,穆桂英掛率陳素珍的代表作有桃花庵常香玉的有花木蘭,紅娘,斷橋。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以前,河南梆子在豫西山區演出時常常靠著山堆個土檯子,所以人們也稱它為"靠山吼"。"豫劇"之稱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用的。豫劇流行於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寧夏、青海、新疆等十幾個省區,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戲曲之一。
豫劇產生於明末清初,初時以清唱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因而發展非常迅速。豫劇起源已經很難考證,說法不一。一說明末秦腔與蒲州梆子傳入河南後,與當地民歌、小調相結合而成,一說由北曲弦索調直接發展而成。
豫劇在形成之後,出現了不同的流派,大致有四支:開封一帶的祥符調,商丘一帶的豫東調(又稱東路調),洛陽一帶的豫西調(又稱西府調或靠山簧)以及漯河一帶的沙河調(又稱本地梆)。。唱腔主要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飛板等板路。主要流派分為豫東調與豫西調。豫東調的男聲高亢激越,女聲活潑跳盪,擅長表現喜劇風格的劇目。豫西調的男聲蒼涼、悲壯,女聲低回婉轉,擅長表現悲劇風格的劇目。
豫劇主要伴奏樂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嗩吶等。以梆子按拍,節奏明快、歡暢。
豫劇一向以唱見長,在劇情的節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暢淋漓,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豫劇的風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善於表演大氣磅礴的大場面戲,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濃郁,質朴通俗、本色自然,緊貼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節奏鮮明強烈,矛盾沖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1927年以前的河南梆子沒有女演員。出現了女演員後,逐步形成了常香玉、陳素貞、馬金鳳、閆立品、崔蘭田五大名旦表演流派,常派激昂奔放,陳派明快清新,馬派剛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閆派細膩委腕。目前,五大流派桃李天下。
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於歷史小說和演義。如封神戲、三國戲、瓦崗戲、包公戲、楊家將戲和岳家將戲,還有很大一部分描寫婚姻、愛情、倫理道德的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試夫》、《紅果,紅了》。
河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河南全省以及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區。因其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調"、"靠山吼"等,建國後才統一改為今稱。
歷史沿革
關於豫劇的起源。一說是在河南民間演唱藝術,特別是自明朝中後期,在中原地區盛行的時尚小令基礎上,吸收"弦索"等藝術成果發展而成。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戲。據當時的碑文資料記載內容,明皇宮是"當年演劇各班祈禱宴會之所,代遠年湮,亦不知創自何時。於道光年間(1821-1850)河工決口,廟宇沖塌,瓦片無存",可見在道光之前,梆子戲就早已存在。這些記述與藝人間的傳說相符。據一些老藝人追憶,他們在1912年前後學藝時,曾聽師傅說起河南的"內十處",即祥符(今開封)、杞縣、陳留(今並入開封)、尉氏、中牟、通許、儀封、封(今並入蘭考)、封丘、陽武(今並入原陽)和"外八處即淮陽、西華、商水、項城、沈丘、太康、扶溝、鹿邑,明清區代即流行"河南謳"。河南梆子在流傳過程中,在不同形成祥符調(開封一帶)、豫東調(商丘一帶)、豫西調(陽一帶)、沙河調(漯河一帶)等不同風格。
辛亥革命以後,河南梆子更多地進入城市演出。當開封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慶茶社、澄懷茶社、慶茶社、東火神廟茶社、同樂茶社等,均爭相邀聘河南子班社,義成班、天興班、公議班、公興班等因而活躍一時。此後,鄭州、洛陽、信陽、商丘等城市相繼出現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戲園。在農村,則每逢迎神賽會必演雙在一些地區,所演多屬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發展進入一個的階段。這一時期,開封相國寺先後建立了永安、永樂、永民、同樂四個河南梆子劇場,許多著名藝人如陳素真、王潤枝、馬雙枝、司鳳英、李瑞雲、常香玉、趙義庭、彭海豹等,雲集於開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為首成立了豫聲戲劇學社,改永樂舞台為豫聲劇院,陳素真所在的杞縣戲班和趙義庭所在的山東曹縣戲班均參加了該學社。豫聲戲劇學社革除了舊戲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對表演和舞台美術等進行革新,並演出由樊粹庭創作的《義烈風》、《霄壤恨》、《塗血》等劇目。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采"醒獅怒"之意,改學社為獅吼劇團。
常香玉在1936年隨周海水班社到開封,演出於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戲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鎮南編寫的《六部西廂》、《哭長城》等古裝戲和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現代戲《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劇編演現代戲的開始。與此同時,永安舞台的王潤枝、馬雙枝、鼓海豹、楊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傳統劇目。名角雲集,促進了豫東調、豫西調的合流,促進了河南梆子的發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開封後,獅吼劇團、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團體和演員先後到西安,並以西安為中心,在西北城鄉演出,擴大了豫劇的影響和流行地區。
豫劇的班社最早始於何時何地,今無可考。據老藝人傳說,過去的豫劇演員大多出於乾隆年間的蔣門和徐門兩家的科班,而開封的"老三班":義成班、公議班和公興班,傳說都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
義成班,據1916年2月15日《河聲日報》載:"省內義成班,原為開封縣署民壯總役於建清所組建,歷年以來一般梨園子弟在各處演唱,頗享盛名。"義成班於1926年,在開封相國寺的火神廟內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組織管理分前、後台、前台,主要負責管理劇院內的各種雜務,如售票,接待觀眾,供應茶水;後台,主要負責演出方面的事務,如確定演出劇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興班原是封丘辦的科班,歷史比較悠久,不少豫劇名演員出自該班。清末民初曾不斷到開封演出。知名演員有李劍雲(小名壯丑,工旦)、閻彩雲(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員有時登科、張治林、聶二妮、孔憲玉、李玉仙、張廷華、李法魁等。
杞縣的"六班"、"捕班"(縣衙辦的)以及馬、武、鄭、郝、劉、常六姓聯辦的"六姓家班"等,均為辛亥革命後的著名班社,演員水成、一陣會、田苟、何運、金成等,均為當時名角。
30年代,在開封除了義成班組成的永安舞台外,還有兩個重要的豫劇團體,豫聲戲劇學社和中州戲曲研究社。豫聲戲劇學社在豫聲劇院演出。
從抗日戰爭開始到建國前,西安也出現了不少豫劇團體,如樊粹庭領導的獅吼劇團,常香玉為首的香玉劇社,毛蘭花為首的鳳麟劇團,崔蘭田為首的蘭光劇社。還有孫老七創辦的河南災童戲劇學社(原西藏豫劇團前身)等。
建國後,於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劇院。豫劇擁有一批專業和業余的編劇人才,其中成就突出的有楊蘭春等。楊蘭春(1921年生,河北省武安人),先後改編和創作(有的是與他人合作)了《小二黑結婚》、《人往高處走》、《劉胡蘭》、《朝陽溝》、《冬去春來》、《朝陽溝內傳》等。同時他還導演了不少現代戲和傳統戲。如《血淚仇》、《赤葉河》、《志願軍的未婚妻》、《秦香蓮》、《唐知縣審誥命》等河南及全國許多省、市、自治區普遍建立豫劇演出團體。1962年舉行了豫劇名老藝人座談會演,1980年舉行了"豫劇流派匯報演出",這一劇種已成為我國流布較廣的戲曲劇種之一。
藝術特點
早期豫劇表演的舞台裝置極為簡單,往往只用蘆席、箔子一擋,台上一桌二椅,即可開演。打小鑼、敲梆子的人員兼"檢場"。進入城市後,有較固定的劇場,舞台裝置才有所改進。豫聲劇院已採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飾講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風流"。此後又受京劇服飾的影響,已基本與京劇服飾相同。
豫劇傳統程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革新,創作由粗到細,粗中有細;由俗到雅,雅俗共賞,表演藝術日臻完美。同時,各行當也涌現了一大批藝術上有成就的演員。
豫劇的音樂屬於梆子聲腔系統,是板腔體式。據清朝李綠園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書的《歧路燈》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縣志》所記載,當時本地梆子戲已在開封、杞縣一帶盛行,並曾與羅戲、卷戲合班演出,又被稱為"梆羅卷"。根據藝人們相傳,豫劇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徐門兩家;蔣門在開封南面的朱仙鎮,徐門在開封東面的清河集,也都曾辦過科班。豫劇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到各地語音和民間音樂等因素的影響,在音樂上形成了帶有區域性的不同風格的藝術流派。即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又稱"西府調");形成於豫南沙河一帶的"沙河調"。其中"祥府調"、"沙河調",從唱腔的板式結構、調式、旋律、節奏、句法組成和語音等方面看,都和"豫東調"比較近似,故統稱"豫東調"。因此今豫劇唱腔韻,一般分為"豫東調"與"豫西調"。因此今豫劇唱腔音樂,一般分為"豫東調"與"豫西調"各自具有顯著特色流派。"豫東調"唱腔主音為"5",以中州音韻和商丘、開封的語音為基礎,在傳統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聲音高細,花腔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點,"豫西調"唱腔主音為"1",以中州音韻和洛陽語音為基礎,在傳統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聲大腔圓,寒韻(哭腔)較多,具粗獷、渾厚、悲壯、深沉的特點。這兩大腔系在豫劇早期發展過程中,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30年代開始有了交流。建國後,清除"門戶之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以上是過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區,有豫東調、享福調、沙河調、豫西調的傳統分類;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樂在演唱音區的不同,而將前面三類統歸豫東調,俗稱"上五音"。與這些相對應的是演唱的音區較低的豫西調,俗稱"下五音"。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板類有四種,即慢板、二八版、流水板、散板:
二八板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除二八板這個基本板式外,還可分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連板、快二八板、緊二八板、緊打慢唱等板式。因過去是由兩個八板(八小節)組成的一個樂段循環反復使用而得名。隨著表現內容的不斷豐富,這種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今二八板結合了豫東調、豫西調兩大流派的唱法而構成,一板一眼2/4拍,可構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於敘事。又可據劇情和人物感情變化的需要有不同變化,既能表現明快、爽朗、喜悅,也能表現急切、緊張和激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還可派生出呱噠嘴、狗撕咬、亂彈、垛板、搬板凳等。
慢板類有[慢板]、[金鉤掛]、[反金鉤掛]、 [迎風板]等板式。一般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於中眼而落於板上。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音豫東調和豫西調不同。[慢板]是豫劇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過門有多種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導四梆"和"迎風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兩種。整板起的稱為"頭句腔",散板起的是將第一句(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從第二句(下句)進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結構是將一句唱腔分為兩個分句,中間有個小過門;全句唱腔之後,隨句尾落音有一個"八梆"跟腔過門(也可以減少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結構形式外,還有通過局部的變化而產生出來的多種花腔。上句有"頭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單過板"、"雙過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稱"鎖板",基本結構與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時速度大多漸慢,並隨著收腔尾音有一個簡短的過門。[慢板]的速度伸縮性較大,可以隨其內容情緒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
流水板亦為豫劇常用的板類之一,可分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連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據需要作不同速度的變化。曲調比較自由靈活,旋律流暢,節奏跳盪,既適用於表現歡快活潑的情景,也適用於表現壓抑、憂傷的情感。它還派生出垛板、兩鑼鑽子等。它的主要特徵是旋律中跨小節的切分節奏特別多,無論是唱腔的起落,還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轉折,大多出現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結構中,隨著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過門。其前奏過門與[二八板]基本相同,知識起板簧頭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類重點附屬性板式主要有[流水連板]和[兩鑼贊子]等。
飛板也作"非板",無板無眼,節奏自由,是一種朗育式的唱腔,屬於散板類。此外,還有滾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韻"、"行韻"、"絕韻"三種格式。"哭韻"表現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韻"多用於吐訴敘述,"絕韻"適用於表現果斷、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飛板的唱段都較短,四、六、八句即轉入其他板式。
以上四大板類的唱詞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時也用一些字數不等的長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為基礎,飛板中的滾白即為有唱有白的散文體句式。
豫劇一向以唱功見長,它的唱腔流暢,節奏鮮明,近幾年來,演員多以真聲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暢,易於為觀眾聽清。加之表演細膩,真切感人,文辭通俗易解,故一躍而成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觀眾的劇種。如今,豫劇除遍及本省外,又傳播到鄰近各省及甘肅、青海、天津、吉林、江蘇、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區,並在各地組成了不少專業劇團。
豫劇的伴奏樂隊,過去曾有"一鼓二鑼三弦手,梆子手鈸共八口"的說法。早期的豫劇在樂器上還使用四大扇(大鐃、大鈸)和尖子號(管長1米左右),以此來製造雄壯熱烈的氣氛。建國後,武場一般是由鼓板(班鼓、手板)、大鑼、鐃鈸(即手鈸)、二鑼、梆子、小鈸(即銅板)、風鑼、大陰鼓、木魚、碰鈴等打擊樂器組成,其中最常用者為前六種。早期的文場樂器有三弦皮嗡、月琴等,後又增加瓢(即板胡)、二胡、琵琶、橫笛、嗩吶、笙等。而板胡則成了豫劇的主弦。建國後,還增加了一些西洋樂器,如大小提琴、銅管、木管等。
豫劇樂隊的文場主奏樂器,早期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員兼吹嗩吶)、二弦(竹或木質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撥彈樂器)。20世紀30年代以後,大弦、二弦逐漸棄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稱"瓢")為主弦。50年代以後,一般的文場中逐漸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還增加了墜胡、古箏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銅管、木管樂器的,組成中西混合樂隊。豫劇文場中的傳統伴奏曲牌有300多個,其中嗩吶曲牌130多個,橫笛曲牌20多個,絲弦曲牌170多個。
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綉鞋]、[嗩吶皮]、[娃娃]等。
橫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雲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鳥朝鳳]、[雞爬坡]、[小開門]等。
絲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園]、[九連環]、[花錯字]、[小紅鞋]、[苦中樂]、[浪淘沙]、[油葫蘆]、[囈怔]、[算盤子]、[娶嫁]等。
豫劇樂隊武場的主要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手鑔、小鑼和梆子等。豫劇武場的鑼鼓點共有三大類:一、開台鑼鼓點,主要由[混加官]、[毛邊]、[鮑老催]等。二、配合表演動作及烘托舞台氣氛的鑼鼓點。大多與京劇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種形式的[一鑼]、[兩鑼]、[三鑼]以及[收頭]、[四擊頭]、[緊急風]、[戰場]等。三、唱腔中的鑼鼓點,劇種特色較突出。較常用的有[]、[]、[迎風]、[到脫靴]、[拐頭釘]等。流水板類中有各種[流水頭]以及[一滴油]等。散板類中有各種[非板頭]、[滾白]等。二八板類鑼鼓點最為豐富,又分為單鼓條和雙鼓條兩類。除兩者都有的[串錘]、[長鑼]等外,單鼓條類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雙鼓條中常用的有[五釘錘]、[梆子穗]、[風攪雪]等。加上其他附屬板式唱腔中的各種鑼鼓點,總共不下百種。
豫劇的主要演奏特色樂器有如下幾種:
一、板胡、琴筒為半個椰殼,以薄桐木板蒙面。20世紀60年代以後普遍將原皮弦(裡弦)、絲質粗老弦(外弦)改為金屬弦。演奏時戴銅指帽。
二、小三弦,彈撥樂器。三根金屬弦,音箱以薄桐木板蒙面,用硬撥子撥奏。左手戴指帽。音色明亮,尤其以揉滑弦奏法頗具特色。
三、方笙,一般為14管。
四、悶子、雙簧吹奏樂器,八孔,發音深沉渾厚,多用來伴奏悲壯凄苦的唱段或場景。
豫劇唱腔中,豫東調和豫西調用同樣的調高,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上方五度旋宮,即"以徵為宮"的現象;豫西調多落"1"音,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下方五度旋宮,即"以清角為宮"的現象。豫劇的傳統唱法中,男女聲部基本上是同腔同調。豫東調演唱多用假嗓,豫西調則用真嗓較多,凈角多用"炸音"。過去,豫東調和豫西調均有一種翻八度以假聲行腔的方法,叫做"贗腔"或"謳"。
河南梆子戲的特徵,主要重在唱詞與動態,純全合於河南的風俗習慣,而起為觀眾所愛好者,則在表現風俗習慣中鄙俚粗俗之人與事物的關系,與觀眾的生活行動打成一片。雖然不免有些俗氣,但俗有俗的風格,俗的趣味。豫劇的劇詞不能專重文言,以合本劇之聲調節奏為第一。其敘事言情,喜怒哀樂,委婉曲折,入情入理,感化力之甚偉,間雜以方言,盡人皆解。豫劇具備歷久不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點:(一)娛樂性強 豫劇鑼鼓聲響,絲弦音高,唱工多,白口少,男角是大蹦大跳,女角是滿台走扭。勞動大眾在多日工作之餘,逢年過會,許多人擠在一起,聽聽看看,就感到無限的輕松愉快。(二)接近群眾 形式簡單,表演真實,舞台形象比較接近農民的實際生活,合乎勞動大眾的脾味。(三)易懂易學 調子簡單,詞句通俗,容易聽懂、學會。(四)富於地方性 腔調高亢硬直,表情慷爽率直,是表現河南人民的地方戲。
角色行當
豫劇的角色行當,按一般的說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兩箱官,外加四個雜役"。"四生"即老生、大紅臉(紅生)、二紅臉(武生)、小生。"四旦"即大凈(黑頭)、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臉的說法。演員一般都有自己專工行當,也有一些演員則一專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
據說,早期豫劇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臉)戲為主,生行戲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紅臉和二紅臉的界限很,大紅臉專演關羽;二紅臉專演趙匡胤、秦瓊、康茂才等類角色,主要是武功戲。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 ,也有的演員文武兼備,武功戲較出色。旦行(見 圖豫劇-7)在以"外八角"為主時代,只佔次要地位,但隨女演員的登台與逐漸增多,在豫劇中取得了主導地位。大凈主要以唱工取勝,三花臉除表演詼諧風趣外,武功戲也有"盤繩"、"吊水桶"、"空中還原"、"探海"、"元寶頂"、"大翻身"等不少絕招。各行當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訣,如手勢要訣是"花臉過項,紅臉齊眉,小生齊唇,小旦齊胸",武打戲的短打要訣是"身如蛇形眼似電,拳如流星,腿似鑽;穩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穩如山",在槍路上,有"走絲"、"連九槍"、"十三槍"、"九個鼻"、"八桿"、"單倒"等路數。青衣中閨門旦的表演要訣是"上場伸手似攆鵝,回手水袖搭手脖;飄飄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腳脖","說話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的表演要訣是"斜眼偷看人,說話咬嘴唇;一扭渾身動,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場式是"出門按鬢角,雙手掖領窩,彎腰提綉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訣是"清、凈、沖"。"清"是清秀,唱詞吐字清,神態秀氣;"凈"是動作干凈利落,恰到好處;"沖"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奮。
我盡力了
㈤ 劉忠河是哪裡的人
河南商丘人。
劉忠河,河南商丘人,國家一級演員,被稱作豫東紅臉王、豫劇「馬連良」。
自1980起其唱段即被錄製成唱片發行全國及東南亞各國。其代表劇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十五貫》、《轅門斬子》、《清風亭》、《三哭殿》等。
(5)商丘美女唱段大全擴展閱讀
商丘市域平原面積10623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99.24%。商丘山丘面積81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0.76%。商丘除永城市境內有小面積孤山殘丘外均為平原,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為30米~70米,坡降為1/5000~1/7000。
歷代由於黃河多次泛濫和改道,加之長期雨水、風力等自然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形成了許多沙丘、灘地、背河窪地、湖窪地等相互交錯分布的平原地貌,按成因可分為剝蝕殘丘和沉積堆積兩種類型。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類型的特徵,分為黃河沖積平原、淮河沖積平原、剝蝕殘丘三大類型區,主要為黃河沖積平原區。
㈥ 黃梅戲經典唱段,經典電影。
最經典的一部《鍾無艷》
推薦理由,導演厲害,演員陣容強大。內容經典
而且黃梅戲經典唱段融入得很好很強大
鍾無艷 Wu Yen (2001)
導 演: 杜琪峰 Johnny To 韋家輝 Ka-Fai Wai
主 演: 艾威 Wai Ai
鄭祖 Joe Cheng
梅艷芳Anita Mui 飾 齊宣王
鄭秀文 Sammi Cheng 飾 鍾無艷
張柏芝 Cecilia Cheung 飾 狐狸精
許紹雄 Shiu Hung Hui
林雪 Suet Lam Tin Sang Lung
劇情簡介:
《鍾無艷》取自一個老輩人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昏庸又好色的齊宣王(梅艷芳飾)誤闖夜叉山,碰巧撞上了風姿綽約的寨主鍾無艷(鄭秀文飾),二人一見鍾情;本以為天賜良緣就此鑄成,豈料半路殺出一隻男狐狸精(張柏芝飾),狐狸精向無艷施以「愛情咒」,使無艷臉上忽然多了塊大痣,嚇得齊宣王拔腳而逃,二人感情從此障礙重重……
狐狸精逼無艷與自己相愛,否則將終生貌丑,被無艷斷然拒絕。一怒之下,狐狸精化身為聰明漂亮的美女夏迎春勾引齊王,忽男忽女的她竟同時愛上齊王和無艷,硬是周旋在二人之間。
齊王被狐狸精的美色所誘,但無艷仍對齊王痴心一片,甘為齊王南征北戰,沖鋒陷陣、出生入死,多次入冷宮、坐天牢也無怨無悔,對齊王矢志不渝。可惜齊王終日沉迷於夏迎春的溫柔鄉。齊宣王則是有難就找鍾無艷,無事寵愛夏迎春。後來還嗜賭成性,把無艷也當作籌碼輸了出去,令無艷傷心欲絕。
國破家亡之後的齊王終於醒悟自己所愛的是誰,於是浪子回頭。在影片最後,鍾無艷、夏迎春二人沒有一山容不下二虎,而是兩人共同陪伴齊宣王。
㈦ 跪求秦腔全段的MP3!!! 爺爺要聽但都是選段!! 求!
我的網路空間里的
1. 秦腔 河北梆子-大登殿龍鳳閣里巴龍衣換
2. 秦腔 紅燈記 爹爹給我無價
3. 秦腔 經典唱段 烙碗記古調新聲
4. 秦腔 李勝素-又聽得二嬌兒一聲請
5. 秦腔 三對面
6. 秦腔 殺廟
7. 秦腔 張君秋-自那日與徐楊決裂後(二進宮)
8. 秦腔-金沙灘選段
9. 秦腔-三滴血
10. 秦腔-游西湖
11. 秦腔 下河東
12. 秦腔_庵堂認母_認兒反倒害兒身_王榮華
13. 秦腔_喝喊一聲綁帳外
14. 秦腔_三滴血_祖籍陝西韓城縣陳雪紅
15. [戲曲mp3]秦腔《周仁回府. 夜逃》夫妻們分生死人世至痛(任哲中)
16. 《三滴血》祖籍陝西韓城縣陳雪紅
17. 『戲曲-秦腔選段』《三堂會審》
18. 瘋癲狗爹爹給我無價寶 紅燈記 旦角 秦腔
19. 寒窯雖苦妻無怨_王寶釧_旦角_秦腔
20. 雷開元《劈山救母》
21. 眉戶_梁秋燕_陽春兒天秋燕去田_秦腔
22. 秦腔_張寧_花亭相會
23. 秦腔《二堂獻杯》好一個英明女有識有膽(王榮華)
24. 李彥貴賣水(流暢).flv
25. 嬌小美女火爆身材濕身豪乳誘惑.rar
26. 性感美女夏天的Summer.rar
27. 超級美女寫真圖片採集軟體.rar
28. 秦腔-柴郡主在深宮笑容滿面
29. 秦腔哭祖廟_自定義轉
30. 秦腔-老爹爹莫要那樣講
31. 秦腔-認兒反倒害兒身
32. 秦腔-三擊掌 - 百年經典
33. 秦腔-實可憐
34. 秦腔-王朝馬漢一聲稟
35. 秦腔-斬單童
36. 秦腔-斬黃袍
37. 曲目 5 秦娃 十三狼
38. 斷橋 0412 秦腔
39. 樊新民-勸新郎
40. 秦腔《三回頭》呂家女在小房心中惆悵張詠華
41. 秦腔《十五貫》我爹爹貪財把我賣(惠敏莉)
42. 秦腔-下河東
43. 秋風吹_月兒高_湖水浩盪_洪湖赤衛隊_秦腔
44. 三滴血_秦腔
45. 三擊掌-秦腔
46. 商芳會秦腔全場精選唱段_
47. 蘇武牧羊_秦腔_劉隨社
48. 戲曲_秦腔_周仁回府_獻嫂_賢嫂嫂
49. 戲曲_秦腔選段_雷開元祭靈_選段
50. 斬黃袍-商芳會
51. 諸葛亮祭燈
52. 秦腔_商芳會_新朱春登祭母_選段
53. 秦腔_血淚仇_商芳會3
54. 秦腔_周仁回府
55. 秦腔_周仁回府_夜逃選段
56. 秦腔《白玉佃》忽聽得那邊悲聲放(李正敏)
57. 秦腔《放飯》聽我妻趙景棠細講一遍(王宏義)
58. 秦腔《趕坡》王寶釧:適才間大嫂對我言.mp
59. 秦腔《趕坡》適才間大嫂對我言郭明霞
60. 秦腔《庚娘殺仇》尤庚娘坐愁城思前想後(王榮華)
61. 秦腔《花木蘭》勸爹爹放寬心村頭站穩丁小玲
62. 秦腔《金沙灘》事急了才知把佛念(王宏義)
63. 《地方戲之窗(一)》:秦腔《白逼供》選段_.3gp
64. 竇娥冤 秦腔
65. 郭軍《悔路》.3gp
66. 家住陝西韓城縣_武西民_秦腔
67. 賈平凹秦腔.rar .rar
68. 晉福長《十八姐拜壽》
69. 冷凄凄郊外哭妻幾幾聲_任哲中_中國秦腔俱樂部
70. (視頻)秦腔名旦比賽咸陽張虹《秦樓案》.3gp
71. 《櫃中緣》許翠蓮來好羞慚肖若蘭
72. 《洪湖赤衛隊》.3gp
73. 《祝福》選段_武紅霞..3gp .3gp
74. 『戲曲-秦腔選段血淚仇》手抱孫女好悲傷
75. 大秦腔
76. 馬敏嬋《朱春登跪席棚淚如泉涌》.3gp
77. 喬慷慨_計劃生育_秦腔
78. 喬慷慨-戒煙
79. 喬慷慨-窮樂觀之二
80. 喬慷慨-窮樂觀之一
81. 喬慷慨-學雷鋒
82. 秦腔_《西湖遺恨》李小鋒.3gp .3gp
83. 秦腔_斷橋西湖山水還依舊_mp3
84. 秦腔_教學
85. 秦腔_怕婆娘
86. 秦腔_三娘教子
87. 秦腔_三世仇.3gp .3gp
88. 秦腔_商芳會_斬黃袍
89. 秦腔_十五貫
90. 秦腔_拾黃金_孫存碟
91. 秦腔_探窯_王寶釧_老娘不必淚紛紛
92. 秦腔_五典坡_李梅.3gp .3gp.dat
93. 秦腔_選段_手抱孫女好_血淚仇_戲曲
94. 秦腔_血淚仇_商芳會
95. 秦腔_楊鳳蘭_五典坡
96. 秦腔_鍘美案
97. 秦腔_鎮台念書.3gp .3gp
98. 秦腔《藏舟》耳聽得譙樓上二更四點肖若蘭
99. 秦腔《紅燈記》爹爹給我無價寶李梅
100. 秦腔《三滴血》.3gp .3gp
101. 秦腔《三回頭》呂家女在小房心中惆悵張詠華
102. 秦腔《殺廟》聽罷了民_人言_語王戰峰
103. 秦腔《天下第一碗》李梅_2009春節戲曲晚會.3gp
104. 秦腔丑角花兒仁義_荒郊依舊.3gp .3gp
105. 秦腔大聯唱.3gp .3gp
106. 秦腔斷橋西湖山水還依舊B
107. 秦腔劉隨社_放飯
108. 秦腔名段金沙灘選段
109. 秦腔牌子曲(板胡)(佚名)
110. 秦腔--三擊掌
111. 秦腔戲
112. 商芳會秦腔唱段精選
113. 蘇武牧羊 秦腔-鵬
114. 孫存碟-卷席筒
115. 孫存蝶(拾黃金
116. 孫存蝶丑角戲塔玲瓏
117. 王寶釧 探窯 _老娘不必淚紛紛
118. 下河東_河東城困住了趙王太祖_秦腔
119. 徐松林(說實話
120. 徐松林藍田演出《搬磚》
121. 薛志秀《轅門斬子》楊延景來吃一驚
122. 閻振俗王婉麗《嫌婆娘_訓老漢》下
123. 張連賣布-張新尚楊榮榮
124. 張小亮《赤桑鎮》卡拉ok視頻片段
125. 秦腔-打發公子出院門.wma
126. 秦腔-好一個奇男子英俊少年.wma
127. 秦腔-柴郡主在深宮笑容滿面.wma
㈧ 求大約十年前單縣電視台播放的《穆桂英掛帥》柏青唱段,追加100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aHK5Tn0EMQ/isRenhe=1或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0NzIxODcy.html是不是
㈨ 劉忠河經典唱段
【中國豫劇經典唱段】:
羞答答出門來將頭低下(陳素真演員)——豫劇《春秋配》選段。
與君子在荒郊前來問話(陳素真演員)——豫劇《春秋配》選段。
你問他因何事荒郊走馬(陳素真演員)——豫劇《春秋配》選段。
終日里悶悠悠如痴如醉(陳素真演員)——豫劇《梵王宮》選段。
那一日你言道張生有恙(常香玉演員)——豫劇《拷紅》選段。
《劉忠河》人物經歷
1955年,入紅星劇校(1956年改名為商丘地區豫劇團)。
1957年底,考入河南戲曲學校,先學「凈」角。在校期間,劉忠河曾得到河南豫劇界名人高連榮、張子林、馬雙枝、田來印、湯蘭香等人的言傳身教。
1961年,提前畢業後,回到商丘地區豫劇團。
文革時期,由於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全國戲曲界提出「八億人民八台戲」的口號。在這些「革命樣板戲」中,劉忠河慢慢地由「黑臉」改唱「紅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劉忠河
㈩ 劉忠河打金枝經典唱段
劉忠河打金枝經典唱段如下:唐君蕊頭戴翠冠鳳展翅;身穿八福錦綉衣;百瀾羅裙腰中系;輕提蓮步向前移;公爹今日壽誕期;兄嫂百壽到府邸;駙馬他再三叫我拜壽去;我猶豫不定費神思;倘若過府去拜壽;君拜臣來不相宜。
內容簡介
唐代宗將女兒昇平公主許配汾陽王郭子儀六子郭曖為妻。時值汾陽王花甲壽辰,子、婿紛紛前往拜壽,惟獨昇平公主不往,引起議論,郭曖怒而回宮,打了公主。公主哭訴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曖,郭子儀上殿請罪,唐皇明事理,加封郭曖。皇後勸婿責女,雙方和好如初。
劉忠河唱腔激昂高亢、強勁滄桑、自然流暢,尤其擅長在傳統戲中飾演帝王形象,並因此被戲曲評論家贊譽為「一腔清音,半壁河山」。現任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商丘市豫劇團名譽團長,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戲曲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