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否真有其人呢
說起我國四大美女,想必大家都對她們感興趣,這四大美女之名,究竟是不是真的如傳聞中所說,可沉魚落雁、閉目羞花呢,這個問題或許只有存在於古代的人們可見。其實,每個時代或許有每個時代的審美觀,就拿十年前的人的裝扮和十年後人的裝扮來說是一樣的道理,即使現在讓我們見到四大美女的樣子,或許以我們現代人的審美觀,可能會覺得這四大美女只是一般般也說不定。
這前兩位在歷史上還算有些真實度,但說到後兩位,也就是西施和貂蟬,在歷史書上並無記載,而在一些野史上才有過存在,所以,也就沒有她們的出生年月和死亡年月,同時還連她們最終的去處都無從而知。相比於前兩位,這兩位的身世至今成謎,令人感覺它們或許只是一個傳說,並無真人,而歷史上只是存在其原型而已。但事實是否如此,還需考古學家繼續研究才能得知。
Ⅱ 誰知道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的故事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嬋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施夷光世居諸暨薴蘿山(亦名羅山)下薴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和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指,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吳亡後,相傳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終。
在西施由越入吳的路線上,南自諸暨,北迄蘇州,所在均有西施遺跡。諸暨薴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跡。
西施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位於浙江諸暨,1990年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中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西施故里的另外一種說法:
說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會說是諸暨,但事實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蕭山臨浦鎮。古代,沿浦陽江有「上諸暨」和「下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諸暨,下諸暨即浦陽江下游之地。秦時置諸暨縣包括這兩部分,西漢時把下諸暨單獨置縣,稱「余暨」,三國吳時改稱「永興」,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為「蕭山」,一直沿用至今。西施的故里雖在今蕭山縣境內,但它屬諸暨縣故地,所以人們習慣上稱西施為諸暨人。歷史上臨浦行政區劃確實多變,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和諸暨兩地共同管轄。尤其是鎮上山陰街,自古就有「山陰不收,會稽不管」之說。再如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當時籍貫越州(紹興)永興人,永興即蕭山。蕭山解放以前一直隸屬於紹興,後改屬杭州。現就有許多書籍說賀知章是杭州人了。從事實上講賀知章是蕭山人,當然也是杭州人。但從文化這個角度上講說他是紹興人更加合適。因此關於西施故里的考辨也就可以解釋。西施是諸暨人,也是臨浦人,只是當時的臨浦屬諸暨管轄。
關於浣紗溪:
相傳當年西施入吳時,由范蠡陪同,舟從越國會稽出發,順西小江而行,過薴蘿山來到這里。此時已近黃昏,西施望著夕陽西下的家鄉,想著自己背井離鄉,前往吳國,將委身於吳王,便淚流不止。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於是決定在此停泊一宿。當時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氣依然炎熱,俗稱「秋老虎」。西施為了潔身自爽,欲留清白於此,便在兩水交匯的潭中沐浴。從此,這里的潭、橋、路都貫上了「浴美施」三個字。浣紗溪東的薴蘿山,主峰海拔127米,系會稽山余脈,乃越地之正宗。蒼翠挺拔,別具風姿。山上有紅粉石,據說手在石上一抹,會抹下些許紅粉來。在薴蘿山下,浣紗溪西岸,有西施廟,此廟原先是西施宅,南宋才改為西子祠。鄉人祀西施為四十八村之土穀神,一直俗呼「(先施)娘娘廟」。廟坐西朝東,面對薴蘿山,建築規模現仍清晰可辨,有殿五楹,余屋三楹,演台一座。廟前有薴蘿亭,臨溪。亭前有小橋,具江南水鄉的建築風格。浣紗溪畔還有范蠡庵、起埠廟。范蠡庵鄉人稱日思庵,以范蠡在此訪得西施,有功於越,鄉人思之,故名。起埠廟又稱後江廟,相傳越滅吳後,西施與范蠡歸越隱居,在此棄舟上岸,故稱起埠廟。薴蘿村附近還有施家渡,相傳是當年西施回越都的下船處。現有施姓在此聚族而居,殆為西施所居村的施姓後裔。這不僅僅是傳說,蕭山臨浦的西施古跡,至今猶存。據明·嘉靖《蕭山縣志》(寧波天一閣藏本)載,北宋太平興國三年,蕭山就有薴蘿鄉西施里的建制。該志所附的《縣境之圖》,明白地標繪了薴蘿山在蕭山臨浦施家渡。
Ⅲ 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長什麼樣,她最後的結局如何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出名的美女數不勝數,卻唯有西施一人歷經兩千年的時光,被世人記在心裡。西施以可愛、純潔、美麗的形象深入人心,被世人譽為「四大美女之首」。但是西施的結局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反而有一絲悲涼。西施有多美,結局就有多慘。
太湖西施雕像
而關於西施伴隨范蠡離去,這種說法大都出自文學家和戲劇家的筆下。出於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對浪漫主義的想像,文學家把西施和范蠡塑造成了一對鴛鴦。但是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西施服侍吳王夫差二十多年,二十年共枕同歡,吳王夫差對西施更是傾盡所有,都沒有對夫差產生絲毫的情感。而范蠡與西施相識不過幾個春秋,西施怎麼可能鍾情於他?所以西施也不可能跟著僅僅見過幾面的范蠡遠走齊國,把自己的人生寄託在范蠡身上。所以這種說法也就被排除了。
關於西施結局的說法中,被沉江而死的說法佔了大多數,並且美好結局的說法都能被排除,那麼就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一代佳人西施被人沉江而死,她的結局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因為中國老百姓骨子裡的美滿思想,文學家才賦予了西施一個完美而皆大歡喜的結局,以此來滿足人們心中對西施的想像。
Ⅳ 西施秘史演員表
主演:鄔靖靖 --西施 馬景濤--吳王夫差 陳浩民--范蠡 馬德鍾--越王勾踐 趙志瑤 --鄭旦 吳京安--闔閭 萬妮恩--衛姬 程曉燕--雅魚(越國王後) 周子涵--春蝶(吳國王後) 李國華--伍子胥 李志新--伯嚭 狄劍青--文種 徐 箭--太子友 秦 雪--秋嬋 張 洋--夢瑤 繆海梅--冬梅 崔寶月--寧妃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漢族,今浙江薴蘿村人(在諸暨城南)。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於春秋末越國薴蘿。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Ⅳ 四大美女的西施,誰是西施最愛的男人,據說她曾三度自盡
四大美女的西施,一開始的時候,愛的是范蠡,但是後來范蠡把西施拱手送給了吳王夫差,在和吳王夫差相處的過程中,西施被夫差感動,愛上了夫差,後來夫差被殺以後,西施三次自殺想要追隨夫差。
西施想要自殺,追隨夫差,但是被范蠡救了,後來在回越國的路上,西施再次自殺,還是沒有成功。回到了越國以後,范蠡辭職了,想要一心一意的和西施生活,然而西施不可能再愛這個曾經拋棄她的人。
在他們泛舟的時候,再次跳江,范蠡為了救西施,也落水了,兩人差點沒命,最後又被救。西施連續三次自殺,想要追隨夫差,但是都沒有成功,雖然後來范蠡對西施精心呵護,但是西施的心早已經不在他身上。
Ⅵ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悲慘的一生是因為愛上了范蠡嗎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在世人眼中,她天生麗質、沉魚之姿,位居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然而,縱觀歷史,西施卻是一個悲劇人物。春秋時期,越國不敵吳國,選擇歸順臣服,越國君主勾踐為奴三年,卧薪嘗膽,立志一雪前恥,復興大業。
國難當頭,西施深明大義,甘願犧牲花季年華,以身獻夫差,借魅惑之姿,把吳王夫差迷得神魂顛倒,使其不理朝政,民心盡失,吳國自此走向衰落。正是西施的這種奉獻精神,最終,幫助越王勾踐完成了復仇大計,越國占據霸主地位。
吳國覆滅後,西施的去向成為歷史謎團,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西施被范蠡帶走,改名換姓,隱居世間。古代常以「沉魚」形容西施美貌,此說法來源一則典故:民間流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溪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所吸引,忘記了游泳,最終落入水底。
由此,後世經常以「沉魚」形容女子美麗。
在歷史中,西施是一位有著高尚氣節的女子,她舍棄己身、無私奉國的精神,為後人所傳頌。後世為了紀念她,在其家鄉薴蘿村修建了一座「西施殿」,用以贊揚其隱忍負重、深明大義的高貴品格。除此之外,歷代文人墨客皆對西施事跡加以褒揚,最早可追溯的文學記載為唐宋時期。至明代時,西施殿已經發展為西子祠,且規模龐大。
而後,又經亂世浮沉,西子祠亦屢興屢荒,至新中國建立後,西子祠已經破敗不堪。
Ⅶ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艷史
沉魚:西施沒遇見范蠡之前名叫施夷光,後來吳國被滅後據說跟著范蠡歸隱了;閉月:貂蟬的故事就不用說了吧,三國里有;落雁:昭君本名王嬙,出身商戶,進宮之後為了避諱宣帝皇後,才改名昭君,後來和親匈奴呼韓邪單於,封號明妃,單於死後,根據匈奴風俗,昭君又嫁給了單於繼子,她算是四大美人里死亡方式最正常的了。。。最後那個號稱羞花的楊貴妃,傳說根本沒死,東渡日本了。
Ⅷ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的經歷是怎麼樣的
請看《偷走西施》,一個很不錯的愛情故事。
西施與范蠡的傳說個人認為純屬無稽之談,要一個年方二八的女孩看上一五十多的老頭,真的是不可能的。這種說法或者是當時某些無聊的知識分子自視甚高的YY行為。
西施死於沉江這種說法也是最為可信的,至於隱居說最不可信。
Ⅸ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艷史的內容簡介
國色天香,光彩照人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無不傾倒她們時代的帝王將相,讓各路諸侯爭雄、干戈大動,讓每一個男兒體驗壯志豪情,同時也體驗紅顏禍水的滄海桑田,讓歷史在這里翻江倒海之後,悄悄地改變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