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傳統經典玩具有哪些
風箏、撥浪鼓、九連環、陶響球、空竹。
1、風箏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2011年4月16日,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在此間宣布,中國濰坊舉辦的萬人同放風箏活動,以10465隻同時放飛的風箏,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項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撥浪鼓
是一種古老又傳統的民間樂器和玩具,出現於戰國時期。早期的撥浪鼓是樂器而非玩具。撥浪鼓並不是某一個地方所特有的,我國各地、各少數民族地區都出現過撥浪鼓。撥浪鼓流行於甘肅省卓尼,雲南省中甸、維西、麗江,四川省鹽源和中國北方廣大地區。
撥浪鼓古稱鞀、鞀鼓、鞉鼓。藏語稱達瑪如、達克、繞魯、熱巴窮格阿和卓尼鼓。納西族稱為東巴鼓、手搖鼓。又稱小鼓、貨郎鼓、波浪鼓、播郎鼓、博浪鼓、江南有些地區又稱搖咕咚。
3、九連環
是中國傳統民間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2003年3月8日,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的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連環,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4、陶響球
陶響球是一種重要原始樂器,也是最早的聲音玩具。出土的陶響球都是陶質的球形,中間是空的, 裡面裝有彈子或沙粒,搖動時嘩嘩作響。
5、空竹
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游戲用具「陀螺」演變而來的。陀螺是遠古時代就出現的玩具,在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常州圩墩遺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中出土了陶陀螺。
清朝是抖空竹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不僅戲器材簡單,易於學習,而且動作花樣繁多,技法多樣,引人入勝,受人歡迎。
『貳』 在哪能買到古裝版芭比娃娃
在北京朝陽外大街昆泰國際大廈淘寶街 就有 而且有三家 SD娃娃 也叫BJD娃娃
『叄』 中國古代玩具介紹
風箏
最早的風箏並不是玩具,而是用於軍事、通訊上。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弦,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於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風箏是用細竹條作骨架,貼上鮮艷的紙或絲綢,再畫上畫。到了宋代,清明節放風箏就成為一種我們喜愛的活動。
香包
古時候 ,每當端午節,家裡的長輩用棉布、絲綢等材料製成香包,在裡面填上帶香味的葯材,戴在小孩子 的胸前或掛在床頭,可以除病 求福。等過了端午節就把戴過 的香包扔掉,表示棄除疾病 。 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別人扔的香 包,可千萬不能撿啊。
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14世紀-19世紀)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鐫刻精細流暢。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凈、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著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
空竹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種著名的民間玩具。用兩根小竹棍拴線,纏在木軸上抖動,空竹高速旋轉而發出聲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為春季的玩具了,人們在胡同里、院落中抖響空竹,悠揚悅耳的聲響便在北京城內此起彼伏。
掛虎與大座獅
掛虎、大座獅是民間用來辟邪的掛飾,用泥土和紙漿製成,有黑白、彩色兩種,線條的變化很多,色彩的對比強。一些考古學家認為,掛虎從戲中的面具變化而來,後來被農民掛於門上,用以迎新驅鬼。
泥叫叫
泥叫叫是一種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顏六色,外表塗上油後,又黑又亮又好看,適宜兒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種,如:鳥哨、魚哨、豬哨等。
貴州黃平泥哨
陶響球
陶響球是一種重要原始樂器,也是最早的聲音玩具。出土的陶響球都是陶質的球形,中間是空的, 裡面裝有彈子或沙粒,搖動時嘩嘩作響。
九連環
起源於古代民間,在清代,婦女兒童都喜歡玩九連環。九連環被國外認為是人類發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一,其奧妙是開解方法的巧妙和復雜。
撥浪鼓
撥浪鼓本來是一種古樂器,後來失去奏樂的作用,成為兒童的玩具。撥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於兩側的小球擊鼓發聲。各個地區的撥浪鼓形狀不一,有長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還有四鼓疊加的,發聲時高高低低,響亮悅耳。
山西布藝玩具
打腰鼓
陀螺
不倒翁
彈弓
萬花筒
吹糖人
小雞窩(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雞
旋木娃娃(山東郯城)
刻花葫蘆(甘肅 )
白釉彩繪陶貓(山西運城)
水斗(江蘇無錫)
民間玩具之一:歲時節令玩具
1、民間歲時節令玩具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幾千年來,農業一直是立國之本,所以對農時的節氣節令非常重視,它們貫穿於人們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歲時節令民俗。在各種歲時民俗活動中,都少不了民間玩具的參與。現按時間順序排列一下:
春節:是一年一度中最為熱鬧的節日,各種民間玩具在過年前近一個月時間就開始銷售。春節廟會是民間玩具最為集中的熱賣之地。在北京傳統廟會上,常見的傳統玩具有近百種,如風車、花燈、空竹、陀螺、削木玩具、風箏泥塑、紙花、益智玩具等等 。
二月二:河南人祖廟會賣「泥泥狗」各類泥玩具。
立春:民間有春雞(多為布制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放風箏。寒食節(原是在清明前的一、二日。後來,民間將它與掃墓祭祀的清明 節合二為一。):北方有麵塑「寒燕」。
端午節(五月初五):各種香包。
七夕:七月七「乞巧節」,宋代都城賣「摩合羅」等泥玩具。
七月十五:北方黃河流域普遍有送「面羊」習俗。
八月十五:中秋節,民間使用月餅模和巧果模製作月餅和點心。
北京和南京有泥塑「兔兒爺」和「兔子王」等玩具。
十月至年底:開始准備年貨,包括各種玩具。
民間玩具之二:人生禮儀玩具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都經歷了人生禮儀,甚至當人還未出生時,婦女們就開始了「乞子」活動。從出生到滿月、周歲,再到成人、戀愛和結婚、祝壽、葬禮,玩具藝術都伴隨著這一系列人生禮儀。
1、乞子活動:由希望生子的婦女到當地的娘娘廟等神廟燒香祭拜,並買回象徵子嗣的「大阿哥」或「泥泥狗」一類的泥玩具。
2、生子和滿月:這是人生重要的開始階段,當孩子出生時,親友們都將送來賀禮,祖母和姥姥更是忙碌,這些禮品中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日用品和玩具,如童衣、童鞋,布老虎、童枕等。
3、周歲: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時刻,中國民間從南到北都有「抓周」習俗,讓孩子自己任意抓取身邊擺放的物品,其中不乏小兒玩具。
4、成長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玩的玩具很多,甚至用來鎮宅拴魂的石獅子都成了孩子的玩具。羊拐、布娃娃、布口袋、翻花、連環玩具、陶模等等都是孩子離不開的玩物。有的地方在孩子長到12歲時,舉行成丁禮,以示孩子已經長大成人。
5、結婚:新婚夫婦在結婚當天會受贈大量禮品,心急的親友會送來小孩用的物品和玩具,以表達對新人「早生貴子」的祝願。其中的布猴和布虎是最常見的;一對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婚配的暗示。其他如麵塑(面花)等更是少不了的裝飾。
6、喪葬:早在史前時代的原始墓葬中,已有用玩具陪葬的習俗。後來演變為葬禮上,人們送來麵塑(北方)和紙扎人,這是為「喜喪」之家准備的東西,山西至今仍有為壽終之人在棺材中放置紙泥製作的「壽星公、壽星母」偶人的習俗。如果某人是暴斃而亡,則要請戲班演皮影戲為其招魂。
7、人的一生,孩提時代是使用玩具的主要時期,玩具也主要是為孩子們製作的,但這些出自成人之手的玩具,也陪伴了成人和老人。
民間玩具之三:日常生活游戲娛樂玩具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們的生活,玩具無處不在。游戲活動是展現玩具的作用和風采之處。各地均盛行的體育活動如來源於古代的蹴鞠 —— 足球、踢毽、跳繩,還有小孩子玩的「過家家」(一種模仿成人生產和勞動的游戲,由孩子們扮演不同角色)、「騎竹馬」(以竹竿為馬,騎於胯下的小兒游戲,成語「青梅竹馬」即形容兩小無猜的友情)、「乞巧節」(每年七夕是傳統的「女兒節」,小女孩要拜月,聽大人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乞求自己能像織女一樣的手巧)、「丟手絹」、玩「嘎拉哈」(即「羊拐」—— 羊關節骨)、「跳皮筋」、「拼七巧板」、「玩打仗」(小男孩模仿戰斗的集體游戲,小兵器是這種游戲的主要道具)、跳格子(也叫跳房子)、盪鞦韆等等都是民間玩具使用的場合。
日常的家居生活也是玩具陳設之地,人們從廟會上買來的各種玩具擺放在家中——泥塑和陶瓷神像、大阿哥、栓來的娃娃都被供奉在正廳之位。牆上貼著年畫《陞官圖》,老人們還在玩著古老的「水滸葉子戲」 (以水滸人物作裝飾圖案的紙牌游戲)和連環玩具,這一切彷彿是一首悠然自得的田園牧歌。
『肆』 中國古代的四大玩具各是啥,。
我知道,我國四大古典玩具:九連環、華容道、七巧板、魯班鎖
九連環:
中國民間玩具九連環,起源於戰國時代,以金屬絲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並貫以環柄(見九連環圖及實物)。遊玩時,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復操作,可使9個圓環分別解開,或合而為一。九連環流行極廣,形式多樣,規格不一。除九連環外,還有類似的蛇環、花籃環、十三環等,通常也統稱九連環。尤其是九連環的解法,竟然和美國數學家弗蘭克·格雷(Frank Gray)所發明的可用於無線電通訊的循環碼嚴格對應,在古代玩具中蘊含著現代技術原理,這不能不使人驚嘆九連環的分解、合一的程序有助於啟發人們的智慧,有較強的趣味性,深受兒童和老年人的喜愛。
華容道:
曹操逃的快,小兵追的勤,過關斬將,聚會四星,華容小道,關羽動心,私放曹操。曹操雲:華容道上見真心。在一個框中,有10個棋子,包括曹操和五虎上將,四個小兵,要求在各個棋子不重疊的進行移走,最後將曹操從棋盤上方移到下邊中央為成功,游戲配置:一個棋板,10個棋子。游戲方法:在棋盒裡移動木塊,最終曹操從棋盒邊的缺口處。
七巧板:
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因為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啟發兒童智慧,所以深受歡迎,傳到國外後,風行世界,號稱「唐圖」,就是「中國的圖板」。七巧板變異的種類很多,這里是我國最常規的七巧板。
魯班鎖:
傳說春秋時魯國工匠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智商,用6根木條製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拼拆,兒子忙碌了一整夜,終於完成了,這種玩具後人就叫魯班鎖,其實這就是一個傳說,魯班鎖也叫孔明鎖,別悶棍、六子聯方、莫奈何、難人木等,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
『伍』 古代P.S.日本娃娃是用什麼做的!有什麼故事
日本 玩偶娃娃,人形,在古代,日本人生活中常常製作泥玩偶娃娃、紙玩具娃娃等,把他們用在宗教儀式或隨葬在帝王或其他貴族的墳墓中。
御所玩偶娃娃最初作為禮物裝點皇宮。佐賀玩偶娃娃最早是佛像雕塑家製作的,色彩豐富。京玩偶娃娃因其特別織成的華麗服裝而聞名,而博多玩偶娃娃則因美麗的烤瓷外表而遠近聞名。這些娃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圓木木偶娃娃,在日本各地比比皆是。
[編輯] 傳統節日的裝飾和偶人
正月的擺設
除了門松和鏡餅等,還有許多慶祝新年的裝飾品。不過,在這之中格外華麗的是羽子板(はごいた)和破魔弓(はまゆみ)。特別是為了祈求給首次過新年的小寶寶平安成長,給女孩子羽子板(扇子型,板上有製作出日本娃娃的形狀),男孩子則是破魔弓(表示健健康康地成長)。
羽子板
日本現在的羽子板已經完全是裝飾品,十分豪華。在永享年間,將軍家等便已經在羽子板上加上蒔繪(漆器塗上金粉、銀粉或是色粉等而繪制模樣),當時塗畫了什麼模樣並不清楚,現在保存較為古老的羽子板則有兩面均塗了胡粉(日本畫用的白色顏料),上下用金粉描繪雲彩模樣,中央部份用顏料畫正月宮中左義長行事,另一面則畫有數名在旁觀看公家風俗的人,此種羽子板稱為「左義長羽子板」。這些羽子板的彩繪都十分美麗,而且並沒有用來打球的痕跡,因此一開始就是為了裝飾用的,在日本東北方向的福島縣的須賀川直到最近還在生產這種左義長圖的羽子板。到了江戶時代,羽子板上開始有各種人物造型出現,像是有諸侯、女主人(賀美樣)、乳兒、乳媽等等,此外也有不是畫人物而畫吉祥動物如鶴等,因為地域不同,花樣也有不同,不過也有的地方還是將羽子板當作古老的鄉土玩具,反而回頭去製作原來的羽子板。
破魔弓
為了打敗射死魔鬼的年占(農作物豐收與否的占卜),另外是游戲玩的弓箭。以前是在新年送給男孩的禮物,現在則變成神社在新年把破魔弓作為吉祥物品販賣。
上巳節與女兒節的傳統節日和雛人形
雛人形(ひな人形)是在女兒節裝飾的偶人。被說是形代(祭祀的時候,作為人替身的偶人的起源),從平安時代開始有紙制的。 到了江戶時代,出現用朝官著正式服裝身姿的內里雛(女兒節裝飾偶人的一種。一對仿照天皇、皇後的男女偶人,與三個官女、五人樂隊、內外大臣、隨從等一起被裝飾在放置偶人的階梯狀陳列台。
端午節的傳統節日和五月人形
端午的傳統節日,是從奈良時代就開始的古老的儀式。在鐮倉時代「武士的時代」,端午節是武士的節日。因為「菖蒲」(しょうぶ)跟「尚武」(しょうぶ)的發音一樣,菖蒲的葉子跟武士的劍的樣子很像。 明治以來,端午節性質已變,首先棄用農歷,以每年西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其次是與武士關系不再,反而變成兒童節(更正確的是「男兒節」)。慶祝跟希望男孩子能健康和成長。 對有新生男嬰兒的家庭來說,第一次的端午節非常重要,有時候親戚會全部出來舉行慶祝典禮。 端午節這一天同時也是日本的男孩節。在這天許多人家於高空處掛上隨風躍躍飄舞的鯉魚旗,許多有男孩子的家庭還在家中擺上精工製作的頭盔鎧甲和威風凜凜的武士人偶,甚至還有給男孩子穿上這些頭盔鎧甲、持劍背弓的,並擺設鍾馗人偶或懸掛鍾馗畫像。日本還不分男女老少在這天吃粽子和柏餅。 一般日本人在端午節會做的事情有:在屋外掛起鯉魚旗(鯉のぼり),在房間里陳列盔甲、刀、武士人偶(稱「五月人形」),還有吃柏餅(かしわ餅)與日式粽(ちまき)。 掛鯉魚旗的習俗來自中國。室町時代,武家有男丁繼後的,可掛鯉魚旗,祈禱男丁日後出人頭地。到了江戶時代,這個習俗也在平民間流行起來。 擺放盔甲、刀和武士人偶,是昔日武家希望男丁繼承尚武精神。盔甲的功用在於保護男生身體。 柏餅(用米粉或栗粉)及日式粽(用糯米)是應節甜品。日式粽也是用竹葉子包,但是裡麵包的卻只有白色的年糕。
『陸』 古代第一美女,淪為男人的報仇玩具,她最後是什麼下場
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的結局眾說紛紜,有六種說法,至於是哪一種仍是一個謎。自古紅顏多薄命,古代美女沒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西施作為一個棋子,她的歸宿也很可能是悲劇。
越王勾踐為了復國,在民間尋找到美女,西施有「沉魚」之貌,被選中了。越國花了三年時間,訓練美女的禮儀、歌舞等。隨後,將美女獻給吳王夫差,從此吳王沉迷於女色,荒廢朝政,最終被越國打敗了。
有人說西施被勾踐沉入江中。勾踐擔心西施「紅顏禍水」,危害越國,於是將西施沉入江中。
也有人說西施被越國皇後沉江。越國滅掉吳國後,勾踐想把西施留在身邊,但皇後認為西施是禍水,就令人把她沉入江中。
『柒』 古代四大美女芭比娃娃長什麼樣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捌』 中國哪些紅顏自古命薄,具體事例,謝謝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雖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但結局竟無一善終。褒姒、趙飛燕都與皇帝們信誓旦旦同生死,後來卻被皇帝們處以極刑,還落得一個女人禍國殃民的罪名。翻閱古書,僅見最早為《漢書卷九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有「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此處紅顏代指漢武帝寵妃李夫人。 又有「紅顏薄命」,通俗的說就是女人命薄,舊謂美貌女子早夭或嫁的丈夫不如意 《元曲選·鴛鴦被》總則我紅顏薄命,真心兒待嫁劉彥明,偶然間卻遇張瑞卿。 還有「一怒為紅顏」出自: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為吳三桂和陳圓圓故事 自古紅顏多薄命,美中不足嘆人生。 天生麗質,款款風情。回眸一笑,傾國傾城。 美女,人間之寶。珍珠瑪瑙雖可貴,但只能看不能玩。就是要玩,也只能摸摸、看看、說說、想想,就此而已。而美女,眉目可傳情,言語可交心,相擁體生香,共枕情難忘。所以說,人生得一美女足矣,朋友絕情,家財散盡,不要江山,只愛美人。 吳王夫差,弄得越王句踐吃屎,但為了一個用錢買來的西施,反被越王搬掉了吃飯的傢伙。 三國時第一英雄呂布,被事先安好圈圈讓他來鑽的貂嬋,弄了個英雄末路。 明末李自成,憑著一股闖勁,打下了北京,坐上了王位,卻為了一個妓女陳圓圓,亡命天涯。 於是有人說「紅顏禍水」。從這些現象事例來看,誠然如此。但提高一個層次,就會發現,也不是美女誤人,而是美女可貴。就象人們可能為了一顆夜明珠,丟掉了身家性命一樣,不能怪夜明珠晦氣,只能說明它是寶中之寶,人見人愛,人見人奪,無風起浪,禍生蕭牆。 然而,作為美女,身為紅顏,卻總逃不躲紅顏薄命的怪圈。就象油鍋里的癩蛤蟆,再怎麼跳,也逃不躲命喪黃泉的結局一樣。 為何? 漂亮的衣服總是先穿爛。假設我們有幾件衣服,其中看起來土裡土氣的,總不愛穿,所以最不容易爛。而最漂亮的,洗了又想穿,穿了還想穿,長此以往,要不了多久就爛掉了。幼兒園的玩具娃娃,最漂亮的也最容易臟,也最容易爛,因為大家都想爭,都不願放手。 美女也是這樣,樣子太乖了,老公一天總是想到她,一下班就學劉翔的樣子往家裡沖,哪怕身在千里心系著家,生怕鬼子進村,就象球迷看球、網蟲上網一樣,總之人生的第一大目標就是回家。 而一回家,頭等大事,就是看看、親親、抱抱、愛愛,總之不能不往情色方面想。到了晚上不能共枕就不能入睡,就象提了一大包錢外出的人一樣,因為看成了命根子,所以總會一直抱著,不會放手。 而美女的誘惑,是無法阻擋的。近在咫尺,吹氣如蘭,盈盈暗香,如脂肌膚,就是看到一條長得漂亮的狗我們都會忍不住摸上一把,何況人乎?這時,男人們往往就欲罷不能,由點及面,由淺入深,就象一個煙頭引發了一場森林大火一樣,最後只能身不由己。 想戒煙的人,如果身上沒煙,也許能忍住。如果身上只有幾角錢一包的煙,也可能愛抽不抽。但如果身上放著極品的熊貓香煙,不拋開一切顧慮,狠狠的抽上一支,那是不可能的。一支完了,不再抽上一支,好象也穩不住。同理,在這種情況下,美女就會身不由己的成天處於性亢奮狀態,大量的激素加速了肌體的代謝,就象用來作計程車的轎車一樣,成天不停的開,要不了幾年就會報銷。 這還不算,美女,不管走到哪裡,都會被淫邪的、欣賞的、驚奇的目光爆視,還會被雜葷帶素的言語包圍,也會被有意無意的手腳觸及挑逗,加上狂蜂浪蝶們或成功或失敗的不斷入侵,使她們永遠都逃不躲、停不下體內激素的暴漲,身體高速運轉,神經極度興奮,從來沒有停下稍息的機會。 就象吃了搖頭丸瘋狂跳舞的人一樣,往往等不到天亮就會徹底的垮下來,於是就出現了很多美女在花正開、意正濃的時候就突然凋零的現象,這大概就是紅顏薄命的生理原因。 另外,從無形的角度來說,美女往往會成為男人們角逐的對象,由此變成是非的根源,事件的主角。就象你用透明口袋背著一大袋錢,在大街上走一樣,會驟起無數變故,平添幾多麻煩。 作為風頭浪尖上的美女,在男人們爭來奪去的游戲中,成為游戲標的,世上最復雜、最高深的陰謀詭計都加在了她們身上,而且不能置身度外,爭來奪去中,就是能倖免受傷也會被折騰得半死。就象大熊貓產仔,眾人爭著拿來玩一樣,多半會被弄得沒氣收場。 再說,在這種朝為你妻,暮成我婦的變遷中,美女自然也不能有一個好的命運。 只有被雪藏起來的美女,才能避免這一結局。古時選進皇宮的美女,除了欲求不滿外,到也平安無事。現在嫁了實力人物的美女,也可落得清閑。不過這樣的美女,一定程度上已不能再稱紅顏。雖然她們身材依然,臉嘴依舊,但金屋藏之,美和不美的效果也差不了多少了。就象人參果一樣,雖然味道甘美,人間奇珍,但在豬八戒嘴裡,就和一個爛桃子差不了多少。稀世珍寶落入了本拉登手裡,犯罪分子也打不了主意。美和不美,有和沒有之間,只成了一個傳聞,美女在一定程度上只變成了一個概念。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紅顏。 就象王昭君一樣,從嫁給蒙古人開始,其美女故事主體上也就結束了。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其美女生涯也就到此收場了。至於她嫁去後,是依然貌美如花,還是被蹂躪成了醜八怪,也只是一個概念了。 其他的,比如楊貴妃,最終成了弔死鬼。西施也被負石沉江,當然也有和范蠡私奔的傳說。
『玖』 古代孩子玩什麼玩具
古代孩子玩的玩具:孔明鎖,撥浪鼓,蹴鞠,竹馬,雙陸。
1、孔明鎖
由六根內部有槽的長方體木條,按橫豎立三方向各兩根凹凸相對咬合一起。起源於古代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傳說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
雙陸的棋子像一匹小馬,黑白各十五枚,兩人相博,擲骰子按點行棋。棋子的移動以擲骰子的點數決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離棋盤的玩者可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