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1、龍門石窟還有2244條相關問答,更多河南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2. 那位朋友知道王姓的由來
【王姓起源】
姓氏:王 祖籍:琅琊
祖宗: 系 出姬姓 郡望:太原郡
分類: 其他
王姓是占我國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復雜。
據《通志·氏族略》載:在京兆、河間一帶的王氏族人,據說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的後代,因此這一支系乃是出自於姬姓;在北海(今山東境內)、陳留(今河南開封附近)一帶的王姓則傳說是帝舜的後代,這一支系出自於媯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鄉一帶)的王姓,則稱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後,出自於子姓;以上三支都與「王」的本身含義有關。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
還有一些是少數民族王朝的後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於可頻氏;在馮翊一帶的,原來是鉗耳族的後代;山東營州王姓,來自高麗國;安東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廣韻》中把王姓望族歸納為21處:太原(今山西)、琅邪(山東)、陳留(河南)、東海(山東)、高平(甘肅)、京兆(西安)、天水(甘肅)、東平(山東)新蔡(檔南)、新野(河南)、山陽(山東)、中山(河北)、章武(河北)、東菜(山東)、河東(山西)、金城(江蘇)。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為著名。
正因為王姓的起源相當久遠,在歷史的變遷中形成了眾多的源頭。除了源自王室之外,還有不少人是賜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孫嘉,獻符命於王莽,賜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據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將領王僧辯本烏丸氏,屬鮮卑族,被完顏氏金朝封為王,故易名王罕。不僅華夏族的王室之後不少是以王為姓,許多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執政者的後代也有以王為姓的,其意與上述出自姬姓、媯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 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頭眾多,分布廣泛,人丁蕃盛的局面。
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陝西西安一帶,其後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根據考證,晉朝中興名臣王導就是這支王氏在山東繁衍的子孫,其子孫世代簪纓,使王氏成為一時望族。
姓氏來源
1、出自姬姓。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為「王家」,延用成姓。還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後代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後世沿襲未改,漸成大姓。還有周平王太孫赤出奔晉國,其子孫為紀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戰國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後人,為紀念被秦滅後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別改姓王。
2、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出古君王後裔,世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後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5、出自春秋時魏獻子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後業魏亡於秦,其王族避難於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避難於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後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歷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
7、出自少數民族。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8、出於自改姓為王氏的。舉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後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後,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自己改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9、由復姓簡化而來。這種情況的王姓較多,據統計至少有14個,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孫、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樂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為逃避因奪位引起的迫害、追殺,逃往中原。因身為王爺,為顯示身份改姓王。
姓氏來源詳考——王姓來源主要有五種: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構成王氏主體的三支姬姓族派: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也都被稱為王家。
由魏氏建立的魏國始終是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最後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軍俘獲,魏國亡。魏國亡後的第4年,秦朝就統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孫們也分散到各地,被人們稱為王家。從此,他們便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2、源於太子晉的王氏
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頗有才華的王室貴族。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其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邪,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
3、 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
河東猗氏有王姓,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濁父先他而死,濁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後,赤繼承王位,但因勢力不如胞弟強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山西王氏。
二、是出自媯姓
為齊王田和的後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姜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後齊國被秦國所滅,國滅後的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異、桓、軫。異生子安。項羽反秦時被封為濟北王,項羽滅亡後,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了紀念這一時的輝煌,從此便改姓王。此為河南壬氏。
三、是出自子姓
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
據《通志,民族略》所載,殷商王子比干(紂王的叔父),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殺後,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今河南衛輝市北)附近,他的子孫世代為他守陵,同時為了紀念他,便改以「王」為氏。
四、他族改姓或賜姓
1. 劉氏改姓王氏
西漢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國二年(10年)下詔說:「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或捕告反虜,厥功茂焉。諸劉與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罷,賜姓曰王」。
五代時,幽州人劉去非追隨劉守奇在後梁政權中任河陽行軍司馬。李存勖攻破後梁河、洛地區,劉去非便投奔了後梁荊南兵馬留後高季興,成為高季興的心腹。後唐建立後,高季興表示歸順,曾被後唐任為兼中書令。高季興始終與後唐李存勖貌合神離,劉去非因與李存勖曾作過對,為保護自己也改姓為王,叫王保義了。
2. 劉氏改姓王氏
北朝時,西域胡人支頹褥遷居到新豐(今陝西臨潼縣東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帶著兒子支收又嫁給了北周的王粲。因此支收改姓王,他的兒子就是隋朝末年一度稱帝的王世充。
3.謝氏改姓王氏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長汀縣)經歷王得仁,其家本姓謝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
清人王樹榮所作《王謝世表序》中說:「吾族本系,出晉從事中郎謝萬石後。梁天監中,景滌公諱覺官吳興太守,因家焉,世為吳興謝氏。建明初,忠烈公諱貴為北平指揮使,與張丙、張信同受建文密詔,監察燕王。張信密與燕棣通款,燕棣偽稱疾嗾,信約張丙與忠烈公往偵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難兵起,夷族令嚴,忠烈公幼子公權襲外家姓獲免。
4.孫氏改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鶚本來姓楊,大理評事王大崇本來姓孫,都改姓王。
五、少數民族改姓王氏
1. 鮮卑族可頻氏 北魏孝文帝時把國都從代北平城遷到這里,很多代北鮮卑人也跟隨到了這里,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死後也要埋在洛陽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威王氏。
2. 羌族鉗耳氏
《魏書》卷九十四《宦官•王遇傳》說:「王遇,自慶時,本名他惡,馮翊李潤鎮羌也。與雷、黨、不蒙俱為羌中強族。自雲其先姓王,後改氏鉗耳,世宗時復改為王焉。自晉世以來,恆為渠長」。
羌族鉗耳氏 隋唐之際的鉗耳宗、鉗耳干兄弟。他們兩個在隋煬帝大業年間「以王後兄弟並改姓王氏。」鉗耳兄弟成為王後的兄弟是從隋煬帝的皇後蕭氏論起的。蕭氏的從妹曾嫁給羌人鉗耳氏,按輩份,可能鉗耳兄弟與蕭皇後同輩。
3.高麗人
營州地區的高麗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時屢見不鮮。《周書》卷二十《王盟傳》記載:「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後之兄也。其先樂浪人」。引日唐書》卷一百一十《王思禮傳》記載:「王思禮,營州城傍高麗人也」。同書卷一百六《王毛仲傳》也說,霍國公王毛仲「本高麗人也」。王毛仲是不是營州地區的高麗人不得而知,但他為高麗人改姓王氏則確定無疑。
4.回紇人
安東都護府是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設置的,在歸屬安東都護府的回紇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紇大姓之一。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東都護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個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的帳下,被李寶臣的裨將王武俊收為養子,從此改姓王氏。
5.匈奴族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戰國時期就在燕、趙、秦以北地區游牧。秦漢時期,中原王朝與匈奴之間既有兵戎相見的戰爭,也有溫情脈脈的和親。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發生了大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降附漢朝,形成了匈奴與中原漢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國西晉十六國時期,大批匈奴人進一步南進中原,並先後建立過幾個政權。匈奴人進入中原,在與漢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
6.契丹族
據《新唐書》、引日唐書》記載,前面所說的回紇人王廷湊的養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親、兒子、孫子、曾孫等六代人在唐和五代時期都地位顯貴。至兩宗時期,契丹人建立遼國,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7.女真族
女真族曾在兩宋時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顏氏在金亡國後也有改姓王的。《王思孝墓誌》載:王思孝的祖先出於金宗室完顏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縣)。王思孝的父親完顏遠任金統軍使。思孝年幼時便逢喪亂,流居大名、濮陽等地,改姓王氏。
8.蒙古人、滿族人宋朝以後,先後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長期與漢人接觸過程中,不少蒙族人、滿族人也改姓王氏。
【王氏望族】
王氏望族名臣三代丞相王導王
在歷史上,王氏之成為顯赫的家族,是開始於晉朝的王導。他輔佐晉元帝渡江,在建業(今南京)建立了東晉,並且接連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他的子孫,也世代簪纓,於是,他們這一家族,自然門第越來越高,最後演變成「合望族者,輒推王、謝」了。
也許是因為名望太高了,所以歷來對於王氏的姓源,有許許多多的說法,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
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京兆、河間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陳留者,舜之後,此媯姓之王;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後,此子姓之王;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翊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阿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孫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這段記載,說明了姓王的人,並不是一個來源傳下來的,以漢族來說,有的是周文王的後代,有的是虞舜的子孫,有的則是殷商比乾的後代。這種情形,已經是夠復雜的了,後來不但許多外族不約而同地改姓了這個漢姓,而且還有一些人也被賜姓為王,譬如,《漢書》上就曾提出,燕王丹之玄孫嘉,曾被王莽賜姓王氏;來自西域胡支氏的王世充也冒姓王。這么一來,姓王的人想要從姓氏上去追溯自己的血統,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王氏的姓源那麼多,但是數來仍以出自周文王的那一支,名氣最大。根據考據,使王氏成為望族的晉朝中興名臣王導,就是這一支在山東繁衍的子孫。
既然王姓人眾勢大,則其子孫的遍布世界各地,自是十分自然的事。據《廣韻》的記載,著名的王姓家族,大致有21處,即太原(在今山西省)、琅琊(山東)、北海(山東)、陳留(河南)、東海(山東)、高平、京兆、天水(甘肅)、東平(山東)、新蔡(河南)、新野(河南)、山陽(山東)、中山(河北)、章武(河北)、東萊(山東)、河東(山西)、金城(江蘇)、海漢、長沙(湖南)、堂邑(江蘇)、河南等地的王家。其中,又以太原和琅琊的王家最有名望。上面提到過的王導,是山東臨沂人,自屬於琅琊一派
王姓郡望堂號
【堂號】
王姓堂號有"三槐"、"槐陰",其中"三槐堂"比較有名。
【郡望】
1、太原郡:戰國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國魏時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畢公高之後。
3、天水郡:西漢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後。
4、中山郡:漢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陳留郡:西漢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媯姓齊王建之孫安 。
6、河東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靈王太子晉 及周平王太孫赤之後。
7、河南郡:漢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鮮卑族可頻氏王氏之後。
【王姓歷史名人】
王姓作為我國十大姓氏之一,在各個歷史朝代,都有上乘表現。秦代有為輔佐始皇平安趙、燕、薊、荊等地區的大將王翦。西漢末年有攝政王王莽,後建立新朝,稱帝十五年。東漢思想家、哲學家、無神論者王充,捍衛和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其主要著作為《論衡》。晉代有書聖王羲之。唐代有著名文學家王勃,詩人王維。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一生創作雜劇達十四種之多,其代表作《西廂記》。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發展陸九淵之說,創立陽明學派。清代有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我國學術界有很深的影響。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漢平使者,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東漢哲學家。
王符(約85——162年):東漢思想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東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著名書法家。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
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王維(公元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王小波(公元?——約995年):北宋時農民起義軍領袖。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宋神宗宰相。
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
王實甫:元戲曲作家。
王陽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學家、教育家。
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詩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近代
王明,中共政治家
王士珍,北洋軍閥
王震,中共政治家
現代
王安,美國企業家
王小波,中國作家
王貞治,前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打者,現任福岡軟體銀行鷹隊監督
王建民,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投手
3. 一個女生去菲律賓工作怎麼樣
一個女生去菲律賓工作充滿很多不確定因素。一方面女生一人去外國,尤其菲律賓很不安全。另一方面這個國家對中國人內心都有排心理,而且該國社會治安狀況較差。建議你不去為好。
4. 王姓歷史上有什麼著名的人嗎
1、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
呼韓邪單於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加強了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2、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3、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王昌齡在詩中多使用短句、變形句式、緊縮復句。使語言有力量感、經濟簡練。王昌齡詩歌中的語句組合也體現著他簡練清峻的語言風格。總結王昌齡的詩三大特點就是語言簡練而內涵豐富,文辭平易但句意險峻,意興相兼、沉中見清。
4、王勃
王勃,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遠,勇於進取;才華橫溢,文采斐然;但同時也處事疏闊,缺少謀略。其次他還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視塵俗。王勃崇信佛教,認為佛教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5、王景弘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生卒不詳。洪武年間,入宮為宦官。永樂三年六月,偕同鄭和等人首下西洋,他同鄭和一樣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王景弘先後6次出使西洋,歷30餘國、60多個地區。每次使洋,都隨帶金銀、絲綢、銅鐵及各種工藝品與外國交流,發展中國與亞非國家間的通商關系,開辟「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中國與亞洲各國間的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增進友誼。
5. 孟姜女哭長城屬於民間故事嗎
屬於中國民間故事。
故事梗概:
先秦時期,稱「國君之庶長女」為「孟」,姜則是姜齊宗室的姓,《毛傳》:「孟姜,齊之長女。」現在流傳的故事核心在唐朝的時候已經成型,舞台則從齊國臨淄移轉到秦始皇時的秦長城。
按照一般傳說,她是秦朝始皇時期的美女,在新婚不久時(一說新婚之夜、或者洞房的次日、或者結婚第三天),丈夫萬杞梁(或作萬杞良、萬啟良、萬喜良、范喜梁、范杞良等)被官差捉去服徭役:修築長城,修葺山海關。
孟姜女想起北方天寒,不遠千里為丈夫送去禦寒的衣物,走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在十月初一日抵達長城,卻被告知杞梁因水土不服,已病死了,屍體與大量其他瘟疫、過勞而死的民工一起埋葬於萬人坑,並因官方對城牆位置的遷徙,他們的墳墓竟淪於長城之下。
孟姜女放聲大哭,八百里長城為之倒下,卻發現城下都是民夫的白骨,她向上天許願希望能找到夫婿的骨骸,於是她以發簪刺破了自己手指,滴血在一堆枯骨之中,鮮血附著在一具枯骨上,孟姜女痛哭一場,把衣服蓋在此具屍骨上,將之掩埋,當場投海自盡。
一說秦始皇聽聞此事,覺得孟姜女貞烈可風,加以召見。見到美貌的孟姜女時,始皇一見傾心,欲納為嬪妃,但孟姜女要求秦始皇需至秦皇島親自祭拜萬杞梁,秦始皇答應;孟姜女捧著杞梁屍骨到秦皇島時,在今孟姜女廟所在投海自盡。
華北把孟姜女送衣之行,抵達長城的十月初一日,視為祭祖的節日,稱為寒衣節。
閩南、嶺南傳說認為孟姜女滴血時,枯骨受到血的滋潤,於是逐漸長出血肉,變為人形,孟姜女非常驚訝,向長城邊的土地廟請示,神諭卻要她把屍骨撿骨、裝袋。孟姜女一裝之後,屍骨就變回原狀。
孟姜女非常憤怒,於是土地神顯靈,出來解釋情況,原來是土地神認為杞梁壽命該終,人死不能復生,聚攏遺骨有安定死者靈魂之效,這也是閩南人與廣東人拾骨葬的由來。
又算出杞梁身軀無法完全復原,即使長出了皮肉也只會變成身軀畸形以致終身殘廢,才告知孟姜女這樣做,土地神並答應幫她永遠守護夫婿的墳墓,隨後孟姜女殉節。
(5)南新鄉有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其夫萬喜良被魏王徵召修築長城(今衛輝與輝縣交界的戰國長城)勞累飢餓而死,埋於長城之下。孟姜女尋夫哭至衛輝池山段長城,感動天地,哭塌長城,露出丈夫屍骨。
至今在衛輝池山鄉歪腦村一帶還流傳其故事,山上能見到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淚滴石。新鄉市區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橋等名稱。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孟姜女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文物。
2014年07月16日,孟姜女傳說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孟姜女的家鄉為山東省萊蕪市茶業口鎮(古稱萊蕪為嬴牟)。
6. 一年四季有什麼花開放
四季花適應地區: 東北南部至華南、西南
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沈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台、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青島、煙台、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庄、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咸陽、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
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樊、十堰)
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 、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 、東莞 、惠州、汕頭、台北、柳州、桂平、個舊)
生態分類: 木本植物 > 落葉灌木類
觀賞分類: 觀花類
高度范圍: 2 (M)
形態特徵: 月季為常綠或半常綠灌木,具鉤狀皮刺。羽狀小葉3-5枚,花常數朵簇生,微香,單瓣,粉紅或近白色。花期10月。香水月季(p.×odorata),由月季與巨花薔薇天然雜交而來。新梢、嫩葉常為古銅色。花有粉紅、淺黃、橙黃、純白等色,芳香,生長季節麥芽償絕。現代月季(R.×cvs.)是經多次雜交、長期選育而成的雜種月季品種群。灌木或藤本;葉較厚、較大而表光澤;花蕾多卵圓形,花形豐富,復瓣至重瓣,淡香至濃香。連續開花,而以5-6月及9-10月為盛花期。
生長習性: 月季為有刺灌木,或呈蔓狀與攀援狀。喜日照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風的環境,盛夏需適當遮蔭。多數品種最適溫度白晝15-26℃,夜間10-15℃。較耐寒,冬季氣溫低於5℃即進入休眠。如夏季高溫持續30℃以上,則多數品種開花減少,品質降低,進入半休眠狀態。一般品種可耐-15℃低溫。要求富含有機質、肥沃、疏鬆之微酸性土壤,但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寬。空氣相對濕度宜75%-80%,但稍干、稍濕也可。有連續開花的特性。
繁殖培育: 1.繁殖月季營養繁殖,可分扦插、嫁接、分株、壓條、高空壓條、組織培養等法,其中扦插、嫁接簡便易行,為人們所廣泛採用。播種法用於培育新品種和大量每殖砧木。扦插多在春季、初夏、早秋進行(氣溫在15oC以上),冬季則可在溫室內扦插。為了提高成活率,有的採用在植株上先進行環狀剝皮,待生出愈傷組織後,再剪下枝條扦插。扦插時,如用500-1000ppm吲哚丁酸或500ppm吲哚乙酸鉀鹽水溶液快浸插條下端1-30秒鍾,有促進生根的效果。生長季節進行全光照噴霧扦插效果良好。嫁接是繁殖月季的主要手段,要獲得優質的嫁接苗,首先要選擇適宜的砧木,目前國內常用的砧木有:野薔薇、粉團薔薇、白玉棠。休眠期常採用枝接,嫁接時間:南方12月至翌年2月,北方春季葉芽萌動以前。生長季節嫁接,常採用以丁字形、門字形等芽接。如果要求短期內繁殖大量特定品種。可採用組織培養的方法。 2.栽培月季栽培中最重要的是修剪。為保持樹姿優美,集中養分以供開花之用,除了一般的生長期需修剪低頻,在冬季更需修剪。雜種香水月季、豐花月季、壯花月季的修剪:如作為叢株式的開化灌木,要求植株高而開花較多,要高剪要求植株較矮,開化大,則宜低剪。一般每株只留3-5枝主幹,高剪時主枝留75-120厘米,含15-20個芽,低剪則主枝留30-40厘米,含6-8個芽即可。藤本月季的修剪:每年只開花1次的品種,每年從根部長出新的長枝,當年有一部分發生側枝開花。花後,應剪除整根開過花的新條。對多次開花的藤本品種,花後剪去開花短枝的頂部,只留基部2芽,於6-7周後,這些芽能再次發生新的開花側枝。微型月季的修剪:可按雜種香水月季的辦法修剪,但因小側枝特別密集,需要疏去一些。對於耐寒力不太強的月季,在冬季最低溫度低於-15oC的地方需要輕度防凍,如在基部堆土20厘米,將叢株用草簾、麻包、塑料膜等包紮起來。在低於-20oC的地方,需挖松一側的泥土,將植株放侄蛤部用封蓋起來。溫室切花栽培的成功經驗:多用寬1米的高架花床,並排栽植4株,夜間室溫15oC。種植後的前6周,要保持土壤充分濕潤。新梢萌動生長時開始施肥。在溫室環境中,病蟲害控制極為重要,要定期噴葯預防。盆栽月季的管理,可概括為盆土疏鬆,盆徑適當,干濕適中,薄肥勤施,摘花修枝,防治病蟲,常放室外,鬆土除草,剝除砧芽線年翻盆。
景觀用途: 庭植、從植、盆栽
7. 王景悅,王景晨,希望能按五格數理進行分析一番,為謝!
王景悅:
姓名筆畫數分別是:4 12 11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為:5 16 23 27 12
景:多才賢能,精明公正,中年成功隆昌,環境良好。 (木)
悅:清雅伶俐,多才巧智,出外吉祥,刑偶傷子,成功隆昌。 (金)
天格數5 數理意義:(福壽雙美卦)陰陽交歡、和合、完璧之象,具成功偉大之運勢或異地成大業,必離出生地才致富,忌原地踏步。 (大吉)
人格數16數理意義:(宅心仁厚卦)首領卦,財、壽、福三德兼俱,心地仁厚,名望服眾,成就大業!男女合用。 (吉)
待人和藹易處,在外人緣相當好,受人拜託之事能夠盡力去幫助,意志格相生時,必能得到發展的運程,即使是薪水階層,亦能平步青雲,財運或大運受克則減福。
地格數23數理意義:(壯麗果敢卦)偉人氣慨,氣勢沖天,成就大業,因過剛過強, 故女性用不利姻緣,如用需配合八字五行。 (吉)
總格數27數理意義:(挫敗中折卦)因失人緣,頓挫中折,誹謗受難,麻煩多多,翻來覆去,難成大業。陷於刑難、病疾、憂郁、孤獨及好色傾向。 (凶)
外格數12數理意義:(薄弱挫折卦)眾叛親離,六親緣薄,物生蟲垢,不足不滿,孤軍作戰,沉淪苦難,晚年最忌。 (凶)
講話直率欠要領,容易得罪人,誠心待人卻難得回報,可說相當不值得,生助人格則反局看。
五六三(土土火)三才數理暗示為:
可獲得意外成功發展,有名利雙收的運氣,基礎穩固,平靜安康,免於種種災禍,可得幸福長壽。(吉)
1、總論:為人處事都能順利成功,即使碰到困難,也能得到親友之助,名利雙收之運,可獲意外的成功發展。但大運五行都不同,應防被克的大運期,避免陷入急變失敗之命運。
2、性格:性情溫和又正直,注重生活情調的培養,行事循規蹈矩很有原則,待部屬寬厚大方,容易受人敬仰,在社會上施展自己的抱負。有桃花運的傾向。
3、意志:意志堅定,思想正確穩定,耐性亦佳,處事冷靜不慌不忙。
4、事業:有很好的福運,任何事情都可排除萬難而名利雙收,一生享福祿,要注意大運的變化。
5、家庭:一家老幼和睦,相處融洽,子女孝順。婚後須節制應酬之事,免發生夫妻爭吵。
6、婚姻:男娶賢淑之妻,婚後一家圓滿,夫妻共同創業;女嫁溫厚之夫,婚後家庭和睦,甚得夫
緣。
7、子女:子女個個健康活潑,長大後都能在社會上成功發展,又孝順父母。
8、社交:人緣和社交都很好,平時為人忠厚博愛,能受人的尊敬和歡迎。
9、精神:事事暢通,心情愉快,生活安定無憂。
10、財運:運逢五福臨門,財源廣進,但大運五行各屬不同,應注意被天運五行所克的大運期。
11、健康:大致良好,但要注意高血壓、呼吸系統等症。
12、老運:晚景老當益壯,精神豪爽安然無憂,物質生活也豐裕。
人格與外格數理(六二)搭配,表示個人的人際關系、社交能力、事業等暗示信息:
外表溫厚,富俠義之氣,樂於助人,但往往不能使人滿足,有時被欺騙而失財;大多勞而無功。 (半吉)
此名得分:77分
更多信息:
人格數 16 暗示性格為:其表面溫和,內心剛毅,外表厚道,能得相當成功,而享受家庭幸福,富有俠義同情心。無奈人生歷程漂浮不定,身多病,磨難而不能平靜。一方面可以有傑出之士,一方面可以有愚笨之輩。如果不配合其他格慎重剖析,則很難判斷准確。
人格與地格數理表示的基礎運:安定,能逃過災害,可獲以外發展(吉)。
人格與天格數理表示的成功運:大體上能平安順利,若地格為5或6時,則性格不活潑,庸劣淺陋(半吉)。
地格數 23,如果是女性,婚姻難得美滿。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財運誘導之數(多錢財,富貴)。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領誘導之數(智仁勇德全備,能領導眾人)。
----------------------------------------------------------------------------------
王景晨:
姓名筆畫數分別是:4 12 11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為:5 16 23 27 12
景:多才賢能,精明公正,中年成功隆昌,環境良好。 (木)
晨:天生聰明,清雅榮貴,中年成功隆昌,出國之格,幸福之字。 (金)
天格數5 數理意義:(福壽雙美卦)陰陽交歡、和合、完璧之象,具成功偉大之運勢或異地成大業,必離出生地才致富,忌原地踏步。 (大吉)
人格數16數理意義:(宅心仁厚卦)首領卦,財、壽、福三德兼俱,心地仁厚,名望服眾,成就大業!男女合用。 (吉)
待人和藹易處,在外人緣相當好,受人拜託之事能夠盡力去幫助,意志格相生時,必能得到發展的運程,即使是薪水階層,亦能平步青雲,財運或大運受克則減福。
地格數23數理意義:(壯麗果敢卦)偉人氣慨,氣勢沖天,成就大業,因過剛過強, 故女性用不利姻緣,如用需配合八字五行。 (吉)
總格數27數理意義:(挫敗中折卦)因失人緣,頓挫中折,誹謗受難,麻煩多多,翻來覆去,難成大業。陷於刑難、病疾、憂郁、孤獨及好色傾向。 (凶)
外格數12數理意義:(薄弱挫折卦)眾叛親離,六親緣薄,物生蟲垢,不足不滿,孤軍作戰,沉淪苦難,晚年最忌。 (凶)
講話直率欠要領,容易得罪人,誠心待人卻難得回報,可說相當不值得,生助人格則反局看。
五六三(土土火)三才數理暗示為:
可獲得意外成功發展,有名利雙收的運氣,基礎穩固,平靜安康,免於種種災禍,可得幸福長壽。(吉)
1、總論:為人處事都能順利成功,即使碰到困難,也能得到親友之助,名利雙收之運,可獲意外的成功發展。但大運五行都不同,應防被克的大運期,避免陷入急變失敗之命運。
2、性格:性情溫和又正直,注重生活情調的培養,行事循規蹈矩很有原則,待部屬寬厚大方,容易受人敬仰,在社會上施展自己的抱負。有桃花運的傾向。
3、意志:意志堅定,思想正確穩定,耐性亦佳,處事冷靜不慌不忙。
4、事業:有很好的福運,任何事情都可排除萬難而名利雙收,一生享福祿,要注意大運的變化。
5、家庭:一家老幼和睦,相處融洽,子女孝順。婚後須節制應酬之事,免發生夫妻爭吵。
6、婚姻:男娶賢淑之妻,婚後一家圓滿,夫妻共同創業;女嫁溫厚之夫,婚後家庭和睦,甚得夫
緣。
7、子女:子女個個健康活潑,長大後都能在社會上成功發展,又孝順父母。
8、社交:人緣和社交都很好,平時為人忠厚博愛,能受人的尊敬和歡迎。
9、精神:事事暢通,心情愉快,生活安定無憂。
10、財運:運逢五福臨門,財源廣進,但大運五行各屬不同,應注意被天運五行所克的大運期。
11、健康:大致良好,但要注意高血壓、呼吸系統等症。
12、老運:晚景老當益壯,精神豪爽安然無憂,物質生活也豐裕。
人格與外格數理(六二)搭配,表示個人的人際關系、社交能力、事業等暗示信息:
外表溫厚,富俠義之氣,樂於助人,但往往不能使人滿足,有時被欺騙而失財;大多勞而無功。 (半吉)
此名得分:80分
更多信息:
人格數 16 暗示性格為:其表面溫和,內心剛毅,外表厚道,能得相當成功,而享受家庭幸福,富有俠義同情心。無奈人生歷程漂浮不定,身多病,磨難而不能平靜。一方面可以有傑出之士,一方面可以有愚笨之輩。如果不配合其他格慎重剖析,則很難判斷准確。
人格與地格數理表示的基礎運:安定,能逃過災害,可獲以外發展(吉)。
人格與天格數理表示的成功運:大體上能平安順利,若地格為5或6時,則性格不活潑,庸劣淺陋(半吉)。
地格數 23,如果是女性,婚姻難得美滿。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財運誘導之數(多錢財,富貴)。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領誘導之數(智仁勇德全備,能領導眾人)。
姓氏來源:
姓氏: 王 祖籍: 琅琊
祖宗: 系 出姬姓 郡望: 太原郡
分類: 其他
歷史名人
王姓歷史久遠,加之支系眾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為秦始皇平定趙、燕、薊、荊諸地的名將王翦。西漢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東漢時誅殺董卓的王允,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還有創立新莽王朝的王莽。晉朝時,王氏之盛達到巔峰狀態,西晉有大將王愷,太尉王衍;東晉的王導接連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還有琅邪的王羲之、王獻之、王微之父子的書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以及名士王通等。北宋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名臣王安石。金朝的名道王重陽是全真教的創立者。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實甫,所著《西廂記》堪稱經典,還有著名的畫家和詩人王冕,工畫墨梅,亦擅竹石,能刻印。明朝有文學家王世貞,哲學家和教育家王守仁,散曲家王磐、王慎中,還有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論>的王夫之。清代有畫家王鑒,思想家王源等,清末有大文學家王國維,所著有《人間詞話》等,尤致力甲骨文、金文、漢晉簡牘的考釋。
姓氏來源
王姓是占我國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復雜。據《通志·氏族略》載:在京兆、河間一帶的王氏族人,據說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的後代,因此這一支系乃是出自於姬姓;在北海(今山東境內)、陳留(今河南開封附近)一帶的王姓則傳說是帝舜的後代,這一支系出自於媯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鄉一帶)的王姓,則稱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後,出自於子姓;以上三支都與「王」的本身含義有關。還有一些是少數民族王朝的後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於可頻氏;在馮翊一帶的,原來是鉗耳族的後代;山東營州王姓,來自高麗國;安東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廣韻》中把王姓望族歸納為21處:太原(今山西)、琅邪(山東)、陳留(河南)、東海(山東)、高平(甘肅)、京兆(西安)、天水(甘肅)、東平(山東)新蔡(檔南)、新野(河南)、山陽(山東)、中山(河北)、章武(河北)、東菜(山東)、河東(山西)、金城(江蘇)。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為著名。正因為王姓的起源相當久遠,在歷史的變遷中形成了眾多的源頭。除了源自王室之外,還有不少人是賜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孫嘉,獻符命於王莽,賜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據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將領王僧辯本烏丸氏,屬鮮卑族,被完顏氏金朝封為王,故易名王罕。不僅華夏族的王室之後不少是以王為姓,許多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執政者的後代也有以王為姓的,其意與上述出自姬姓、媯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頭眾多,分布廣泛,人丁蕃盛的局面。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陝西西安一帶,其後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根據考證,晉朝中興名臣王導就是這支王氏在山東繁衍的子孫,其子孫世代簪纓,使王氏成為一時望族。
8. 王政君簡歷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縣)人,陽平假王禁的次女,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性軟弱,無主見,
王政君出身於官宦之家,傳說她的母親李氏夢月入其懷,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親做過廷尉史(法庭書記),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幾個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寵。與王禁分手,改嫁荀安為妻,王政君從小失去母愛,長大後的政君,婉順賢慧。及笄就被她的父親嫁出去,未過門而丈夫病死,後改嫁給東平王做姬妾,未進王府門而東平王死。許嫁之人暴病而亡,父親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說:「你的女兒及富貴之命,將來所嫁之人一定是顯貴之人。」王禁很高興,便教政君寫字讀書,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歲那年,王政君應先入宮,適皇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氏死,司馬良娣臨死前,對皇太子說:「妾本不該死,是那些妃嬪咒的。」司馬氏死後,劉奭十分悲傷,他想起司馬良娣的話,發誓不再接近嬪妃,漢宣帝怕太子憂傷過度,令皇後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妃,王政君位列於候選人中,她穿著一件綉著紅色花邊的艷服,剛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還陷於思今愛妃司馬氏的悲痛之中,無心選妃,皇後在旁邊催促,劉奭隨便指著靠近自己身邊的一位宮女,皇後看王政君長相還算說得過去,更何況皇太子點頭,於是就忙命人將王政君送到東宮。
就這樣,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成為了太子妃,太子劉奭並不喜歡王政君,誰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懷孕生子。此後太子劉奭再也沒臨幸於她。
宣帝聽說有了嫡孫,高興萬分,親自給他起名為驁,字太孫,而且時常抱劉驁,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駕崩,劉驁三歲,皇太子劉奭在宣帝駕崩的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他就是漢元帝,劉驁是他的長子,前被立為皇太子。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五月,元帝死於未央宮,終年四十三歲。劉鰲繼位為漢成帝,尊王氏為皇太後,移居長樂宮。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國五年)二月,太皇太後憂憤而死。享年84歲,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之一。太皇太後的遺體被運往渭陵,與元帝合葬。
9. 新鄉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天下美景在太行,太行美景在新鄉!」
八里溝景區
八里溝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新鄉輝縣市西北25公里處的太行山石門溝內,總面積42平方公里,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植物有1100多種,景區內景區內劍峰千仞,溝壑奇幽,飛瀑鳴澗,清泉潺流,林木蔥蘢,花草馥郁,獼猴嬉戲,群鹿呦呦。她是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九寨、青城之幽,黃山、峨眉之秀,人稱「太行之魂」。處處皆有神秘奇異之感。門票60元。
萬仙山景山
萬仙山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內著名的休閑旅遊勝地、避暑基地、影視基地、寫生基地和拓展培訓基地。門票60元
百泉景區
百泉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新鄉市區西北2.5公里處,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素以秀水青山、古跡名勝享譽中州。百泉風景趣在泉水,美在蘇門,興在名勝。 百泉由蘇門山和百泉湖組成。門票20元
關山地質公園
關山為為國家級地質公園,總面積169平方公里,由關山等五大園區組成。門票35元
回龍風景區
回龍風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輝縣市上八里西北部25公里處的太行深山處,海拔高度800米至1725米,游覽面積26餘平方公里。五大景區包攬紅色景觀、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上百處。門票20元
京華園
京華園景區為國家AA級景區,位於新鄉市西南15公里處,佔地300餘畝,90多個景觀和旅遊點。東臨107國道,「京華園」旅遊區是一部簡明的,立體的,形象的,中華民族5000年優秀文化史的精品長卷,構思奇特,設景自然。疊山理水,宛自天成。亭台樓榭,曲徑通幽,長廊相接石欄相連,水露迷濛,魚帆點點,松竹蒼翠,百花爭艷,生機盎然。50米高的天地宮,開中國宮殿建築之最:「歷代名君殿」,「名臣名將
潞王陵
潞王陵,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它座落於新鄉市鳳泉區的鳳凰山下,近四百年來,它以其獨特旅遊風光,雄偉的古代建築,精美的石刻藝術,神奇的民間傳說,吸引著四方遊客。門票20元。
黃河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
黃河故道濕地位於新鄉市東北25公里處,佔地12萬畝,保留著華北平原原始的自然風貌。是華北平原最大的一處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其內白天鵝鳥類自然保護區是風景別致的鳥類王國,數有萬只天鵝、丹頂鶴、灰鶴、大白鷺等珍禽,無數野鴨在此棲息和戲水,這是一處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公園。
姜太公故里
姜太公故里景區由河南省中平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斥巨資開發建設。該景區位於河南省衛輝市西北十二公里處,屬太行山東南麓,地跨太公泉鎮和獅豹頭鄉,總面積四十八點五平方公里。姜太公故里景區由山區和平原兩大組團構成。山區部分的主要景點有:迎神山、八卦亭、仙桃園、渾元圖、青龍貪、天仙橋、姜太公文化苑、譚山、鳳凰山、卧羊石、香泉寺、香泉八景、封神谷、封神台、神仙洞、古羅盤、仙家莊、太公湖及華夏萬通碑林等
比干廟
比干廟景區位於河南省衛輝市城北 7公里處,比干墓從周武王克殷而封比干國神,迄今已 3000餘年。比干廟因墓而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 494年)迄今已 1500多年。
新鄉八景
所謂新鄉八景是指舊新鄉八景,主要位於今新鄉市和新鄉縣內。八景為:五陵曉色、牧野春耕、李台晚照、故城絡絲、司馬迷魂、洪門夜月、原庄夏景、衛水金波。
新鄉現代建築
和諧公園 新鄉市和諧公園由深圳市翰景美地環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整體設計始終堅持「自然生態、和諧共融」的理念。置身於此,彷彿進入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在大門處看了一下簡介,公園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取「紫氣東來」、「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意,園內大致分四個區域,集中展示了新鄉的歷史、風情。最北部為湖泊區,還正在開挖。主要景點有祥雲廣場(主題雕塑「欣欣向榮」所在區域)、流翠潭等。
牧野湖 牧野湖是新鄉的「五湖」之一,西起牧野拱橋,東至牧野大道,南鄰平原路,北以防洪通道為界,規劃佔地面積334畝,其中水面面積167畝,湖岸線總長2697米。牧野湖本著「自然、生態、健康、休閑」的設計理念,按功能及湖區劃分為湖濱休閑區、湖光水色景觀區、生態濕地景觀區和台地景觀區四大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