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嗩吶經典曲目
一、百鳥朝鳳
1953年春,由山東省荷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烈歡迎。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全家福
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
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
三、抬花轎
抬花轎音樂是我國民間的曲劇音樂,根據抬花轎的動作、行走、運動狀態而編配的音樂,廣泛流行於我國民間,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古典音樂之一,表現形式以嗩吶演奏為主。由於歷史悠久,音樂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
四、六字開門
嗩吶獨奏曲,原是一支民間器樂曲牌。曲調流暢,情緒輕快。
戲曲中常用以伴奏劇中人更衣、打掃、行路的拜賀等場面,是《小開門》的變體。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和輕快的節奏相結合。
五、社慶
嗩吶獨奏曲《社慶》作者葛禮道,1965年在「為農村服務的音樂作品徵稿」活動中獲選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錄制唱片並被藝術團體帶到日本、韓國、美國、尼泊爾等國演出。很喜愛的嗩吶曲。
六、一枝花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凄楚悲壯,接著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
七、鳳陽歌與後八板
《鳳陽歌絞八板》是一首著名的魯西南鼓吹樂曲,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嗩吶曲,但經過郝益軍先生整理移植而成的同名笛曲卻鮮為人知。本文作者通過對山東琴書音樂的了解和多年來年來從事笛子與嗩吶兩門樂器的演奏與教學實踐,對笛曲《鳳陽歌絞八板》的結構布局、素材來源、風格表現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著重闡述了演奏該曲應注意的九個問題。
八、山村來了售貨員
嗩吶獨奏曲,張曉峰作。樂曲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描述了山村售貨購貨的情景,並與抒情相結合,音樂輕快、詼諧。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每個標題都提示了該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描寫山村售貨購貨的歡樂、熱鬧情景,是一首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
九、懷鄉曲
《懷鄉曲》是王國潼先生採用台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作者在樂曲的演奏藝術要求中寫道:「台灣《歌仔戲》與福建《薌劇》屬於同一劇種,都起源於福建的民間歌舞《錦歌》、《鋪地掃》,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故此曲最初曾取名為『懷薌曲』,意用『薌』『鄉』二字同音,以表達台灣同胞借懷念昔日薌曲之音而抒發今朝懷鄉思親之情。現在恢復原曲名的同時將『薌』字改為『鄉』字,以使其含義更為確切。」
十、 豫西二八板
嗩吶曲《二八板》在上個世紀80年初由於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時值上由兩分多鍾發展為4分半鍾,由高音嗩吶改為中音嗩吶,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兩個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劉文金先生執筆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過中音嗩吶細致入微的模擬,使得吹腔在飄動中透著剛氣,在深厚古樸中透著柔美,如同吟頌、如同哼腔;這里如青蜒點水般的氣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劇快流水板的發展變化中,花腔跳動跌宕粉繁,給人們以歡快愉悅之感。
青年嗩吶演奏家侯彥秋簡介
侯彥秋,青年嗩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又先後師從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峰、胡海泉、宋保才先生等,附中畢業後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畢業並被留校任教。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曾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
祖籍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嗩吶藝術研究生、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樂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嗩吶專業委員會理事。她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於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成為了我國民族管樂界女子演奏嗩吶的第一人,入校後先後師從於我國著名嗩吶大師趙春峰、胡海泉、著名嗩吶演奏家宋保才、丁懷成、左繼承等老師學習。
侯彥秋在附中畢業音樂會上,她一人成功的演奏了嗩吶、管子,雙管、吶子,悶笛等樂器,成為了當時附中歷屆畢業音樂會上,演奏多種樂器的第一人,受到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贊揚,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附中免試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大學畢業,以出色的專業被中國音樂學院留校任教。
侯彥秋曾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並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同時受到音樂界普遍關注,確立了她在音樂界新的地位。
拓展資料
嗩吶簡介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台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1],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⑵ 嗩吶名曲有哪些
一、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嗩吶獨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
1953年春,由山東省荷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熱烈歡迎。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全家福
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
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
地域風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藝之容納,讓許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機遇。如散板之吐、顫、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細柔、蒼勁和吐、滑、強、弱變化,及快板呼應、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顯才華的空間。特別是飛板部分「節疏」,而高潮疊起扣人心弦。
三、抬花轎
抬花轎音樂是我國民間的曲劇音樂,根據抬花轎的動作、行走、運動狀態而編配的音樂,廣泛流行於我國民間,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古典音樂之一,表現形式以嗩吶演奏為主。由於歷史悠久,音樂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
四、六字開門
嗩吶獨奏曲,原是一支民間器樂曲牌。曲調流暢,情緒輕快。
戲曲中常用以伴奏劇中人更衣、打掃、行路的拜賀等場面,是《小開門》的變體。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和輕快的節奏相結合。
樂曲情緒活潑歡快,使音樂具有對比,表現更加生動,獲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五、社慶
嗩吶獨奏曲《社慶》作者葛禮道,1965年在「為農村服務的音樂作品徵稿」活動中獲選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錄制唱片並被藝術團體帶到日本、韓國、美國、尼泊爾等國演出。很喜愛的嗩吶曲。
六、一枝花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凄楚悲壯,接著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
之後,出現「穗子」特點的展開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復,相間出現「放輪」的長音,渲染了一種熾烈而歡騰的氣氛。
七、鳳陽歌與後八板
《鳳陽歌絞八板》是一首著名的魯西南鼓吹樂曲,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嗩吶曲,但經過郝益軍先生整理移植而成的同名笛曲卻鮮為人知。本文作者通過對山東琴書音樂的了解和多年來年來從事笛子與嗩吶兩門樂器的演奏與教學實踐,對笛曲《鳳陽歌絞八板》的結構布局、素材來源、風格表現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著重闡述了演奏該曲應注意的九個問題。
引子的旋律開闊悠揚,起伏較大,表現山東人的熱情朴實、豪爽潑辣的性格特徵。 樂曲慢板部分主要以「鳳陽歌」為素材,其旋律清新爽朗、韻味生動別致,通過變奏及多種演奏技巧的運用而顯得別有情趣。
八、山村來了售貨員
嗩吶獨奏曲,張曉峰作。樂曲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描述了山村售貨購貨的情景,並與抒情相結合,音樂輕快、詼諧。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每個標題都提示了該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描寫山村售貨購貨的歡樂、熱鬧情景,是一首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
九、懷鄉曲
《懷鄉曲》是王國潼先生採用台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作者在樂曲的演奏藝術要求中寫道:「台灣《歌仔戲》與福建《薌劇》屬於同一劇種,都起源於福建的民間歌舞《錦歌》、《鋪地掃》,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故此曲最初曾取名為'懷薌曲』,意用'薌』'鄉』二字同音,以表達台灣同胞借懷念昔日薌曲之音而抒發今朝懷鄉思親之情。現在恢復原曲名的同時將'薌』字改為'鄉』字,以使其含義更為確切。」
《懷鄉曲》原曲分為三段。第一段:表現台灣同胞對祖國及親人深切懷念的心情。這段緩慢而悠長的旋律,感情深沉而真摯,如同台灣骨肉同胞在殷切地訴說著自己的心願:「謠望家千里,骨肉各西東,倚欄懷薌曲,無限故鄉情。」第二段:表現台灣同胞看到祖國欣欣向榮景象時的激動心情,以及他們對祖國的贊頌與嚮往。第三段:情緒更加激動,表現台灣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迫切心情和堅定信念。賈鵬芳改編並演奏的《懷鄉曲》,宿略了第二、第三段,變化發展了第一段;少了許多興奮與激動,多了一些憂傷與思念,凄美的旋律使人思緒萬千,這也是中國二胡最能感動人的一面。
十、 豫西二八板
嗩吶曲《二八板》在上個世紀80年初由於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時值上由兩分多鍾發展為4分半鍾,由高音嗩吶改為中音嗩吶,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兩個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劉文金先生執筆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過中音嗩吶細致入微的模擬,使得吹腔在飄動中透著剛氣,在深厚古樸中透著柔美,如同吟頌、如同哼腔;這里如青蜒點水般的氣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劇快流水板的發展變化中,花腔跳動跌宕粉繁,給人們以歡快愉悅之感。
⑶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有哪些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
1、嗩吶獨奏《一江風》
2、嗩吶曲《黃河情》
3、嗩吶獨奏豫劇《秦雪梅弔孝》
4、嗩吶母親
5、嗩吶父親
6、哀樂
7、嗩吶悲調曲
8、嗩吶哭皇天
9、嗩吶悲曲
10、嗩吶獨奏朝陽溝
嗩吶使用環境:
在民間,嗩吶有著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過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手來慶賀熱鬧一番,發展到今天,送子參軍,開張剪綵也要請嗩吶樂隊,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
⑷ 經典鎖吶曲
嗩吶曲譜
嗩吶曲譜: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綉鞋]、[嗩吶皮]、[娃娃]等。
一枝花;小開門;小放牛;喜慶豐收;十八板;山坡羊;六字開門;啦呱(二重奏);哈哈腔;鳳陽歌絞八板;百鳥朝鳳;婚禮曲;二人轉牌子曲;普天樂;百鳥朝鳳;歡慶勝利(協奏曲);二人轉牌子曲;一枝花;大得勝(吹打樂);抬花轎;十樣景(二重奏);天府好;慶豐收;塔塔爾舞曲;小放牛;龍騰虎躍(吹打樂);河北梆子腔;喜慶豐收;豐收;小開門;送新娘。
一、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嗩吶獨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
1953年春,由山東省荷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熱烈歡迎。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
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一枝花: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凄楚悲壯,接著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
之後,出現「穗子」特點的展開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復,相間出現「放輪」的長音,渲染了一種熾烈而歡騰的氣氛。
三、打棗
嗩吶獨奏曲,北方吹歌傳統曲目。原是一首民歌,一個人要吹奏嗩吶、口笛、把攥子等樂器模擬人聲演唱(俗稱咔戲)。
演奏者以復雜的、高難度的演奏技巧展現了各種樂器的特殊音色,如宏大明亮的嗩吶聲,高而清脆的口笛聲,低而帶有鼻音的把攥子等,相互對應,生動活潑,對比鮮明,表現了生活中男女老少的逗趣對唱的歡樂情景。
樂曲採用多種演奏形式,再現了人們提籃持竿,收打紅棗的動人場景。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及質朴的鄉土氣息。風格紅火熱烈,喜慶歡快。
四、全家福
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
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
地域風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藝之容納,讓許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機遇。如散板之吐、顫、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細柔、蒼勁和吐、滑、強、弱變化,及快板呼應、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顯才華的空間。特別是飛板部分「節疏」,而高潮疊起扣人心弦。
五、山東大鼓
嗩吶獨奏曲,趙春亭根據「山東大鼓」音調改編。
旋律朴實爽朗,節奏活潑有力。樂曲前有引子,後有尾聲,主體部分共有三段,是變化重復的關系。主題是四句體結構:前兩句是抒情性旋律,在每句後的過門由樂隊伴奏;後兩句用嗩吶的特殊技巧吹奏「三弦音」,音色飽滿、短促有力,富有彈性,並作了一系列的變奏,充分展現了「三弦音」的獨特魅力。
用嗩吶模仿「錚錚」作響的「三弦音」和柔美的「簫音」,是此曲的獨特之處,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
六、 山村來了售貨員
嗩吶獨奏曲,張曉峰作。樂曲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描述了山村售貨購貨的情景,並與抒情相結合,音樂輕快、詼諧。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每個標題都提示了該段所要表達的內容。
描寫山村售貨購貨的歡樂、熱鬧情景,是一首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
侯彥秋演奏《山村來了售貨員》
七、六字開門
嗩吶獨奏曲,原是一支民間器樂曲牌。曲調流暢,情緒輕快。
戲曲中常用以伴奏劇中人更衣、打掃、行路的拜賀等場面,是《小開門》的變體。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和輕快的節奏相結合。
樂曲情緒活潑歡快,使音樂具有對比,表現更加生動,獲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八、黃土情
黃土情是我國當代著名嗩吶演奏家周東朝先生在1992年創作的,該作品曾榮獲我國第三屆民族管弦樂展播評比獨奏作品一等獎,後又被灌入作者演奏的嗩吶專輯中。
這首作品深受海內、外嗩吶愛好者的喜愛,也是專業團體嗩吶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
該曲以悠揚婉轉的旋律抒發了對黃土高原無限眷戀的情懷,嗩吶特有的藝術表現力在樂曲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不知道,我找的答案能不能通過
⑸ 迎親的嗩吶歌曲
迎親的嗩吶歌曲有《抬花轎》。
《抬花轎》原名《香囊記》,原唱宋桂玲,豫劇藝術家。
宋桂玲,1933年4月15日~1999年5月17日,河南開封人,豫劇小皇後,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她8歲進開封快樂戲院學戲,專攻刀馬、花旦。12歲便以「文武雙全」之譽擔任主演。她主演的豫劇《抬花轎》《黃金蟬》《茶瓶記》等灌制了唱片。
1985年任河南省豫劇一團藝術指導。生前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劇協理事。她的唱腔俏、醇、脆;身段嬌、嫻、美。
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主演過150多部戲,塑造了近百位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抬花轎》中的周鳳蓮,便是其中頗具特色、生動鮮明的一個藝術形象。
《抬花轎》原名《香囊記》,在豫劇舞台上已流傳多年,雖未達到家喻戶曉,但無數戲迷耳熟能傳。每逢歡慶時刻,《抬花轎》中"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的唱段還都是必唱的曲目。此劇已經成為了豫劇花旦行當的看家戲。
《抬花轎》原名《香囊記》一劇,她在50年代初已把「瘋丫頭」周鳳蓮唱紅後,又不斷揣摩,不斷改進,為使周鳳蓮的性格更豐滿,於20世紀70年代末第一次在新娘子坐花轎時加上了一節歡快活潑的唱段。
韻味醇厚的祥符調把這個戲唱得歡,唱得活,唱得熱鬧騰天。宋桂玲又根據自己嘴皮子快、吐字清晰的特點,還在該劇中加進了難度很大的兩段唱--誇香囊和誇妹妹,聽來如珠落玉盤。後學者則因難度過大,對此兩段唱腔很少問津,令人抱憾。
⑹ 請幫我推薦幾首鎖吶的樂曲。
《百鳥朝鳳》這首曲子原是流行於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它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正月十五鬧花燈 (嗩吶)
抬花轎 (嗩吶)
鳳陽歌絞八板 (嗩吶)
紅旗渠上紅旗揚 (嗩吶)
五字開門 (嗩吶)
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 (卡戲)
山東大鼓 (嗩吶)
一枝花 (嗩吶)
⑺ 求喜慶一些的嗩吶音樂,結婚用的
百鳥朝鳳
喜洋洋
《百鳥朝鳳》、《一枝花》、《抬花轎》、《慶豐收》、《婚禮曲》、《漢江春早》
丹鳳朝陽
百鳥朝鳳 嗩吶
鳳陽歌 王秉林 嗩吶
http://www..com/s?ct=0&ie=gb2312&bs=%BB%E9%C0%F1%D1%DD%D7%E0%B0%D9%C4%F1%B3%AF%B7%EF&sr=&z=&cl=3&f=8&wd=%BB%E9%C0%F1%C3%F1%D7%E5%D2%F4%C0%D6
⑻ 抖音蹦迪嗩吶神曲叫啥
抖音十大最火蹦迪音樂:
《Gucci
Prada》
Gucci
Gucci
Prada
Prada
抖音女神溫婉的成名作BGM,一聽就想搖起來。
《new
soul》dj版
超多美女的搖頭舞音樂,一起來蹦個養生迪。
《Take
My
Hand》
非常嗨,簡直是蹦迪神曲,讓大家嗨起來吧,你就是夜場小公舉!
《bboom
bboom》
《bboom
bboom》這首歌的感覺是很復古的土嗨迪斯科,這在目前稍微有點知名度的四代女團里應該是獨一無二的,風格很獨特。好聽就行能嗨就行。
《Tum
Dum
Dum》
抖音手指蹦迪音樂,也叫養生迪。
《Toca
Toca》
聽名字都能跳起來的音樂!
《Young
For
You》
無論是聰明頑劣的旋律,還是毛手毛腳的鼓點,相信它都屬於值得期待和鼓勵的前者。開玩笑地想:甚至認為他們在擁有了技術全面的鼓手以後,也該時不時地嘗試一下現在這種毛手毛腳的風格不失技術含金量的毛手毛腳。
《Havana》
原唱卡妹,聲音真的好好聽~
《Me
Too》
竟然是就傳說中的「賣湯圓」!抖音賣湯圓其實是以me
too的節奏和賣湯圓的歌詞合到一起,形成一種個性搞笑的音樂。真的超級適合蹦迪了。
《Like
I
Would》
抖音里著名的「扭腰舞」背景音樂,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扭起來~
⑼ 推薦幾首嗩吶名曲!
一、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嗩吶獨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
1953年春,由山東省荷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熱烈歡迎。
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全家福
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
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
地域風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藝之容納,讓許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機遇。如散板之吐、顫、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細柔、蒼勁和吐、滑、強、弱變化,及快板呼應、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顯才華的空間。特別是飛板部分「節疏」,而高潮疊起扣人心弦。
三、抬花轎
抬花轎音樂是我國民間的曲劇音樂,根據抬花轎的動作、行走、運動狀態而編配的音樂,廣泛流行於我國民間,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古典音樂之一,表現形式以嗩吶演奏為主。由於歷史悠久,音樂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
四、六字開門
嗩吶獨奏曲,原是一支民間器樂曲牌。曲調流暢,情緒輕快。
戲曲中常用以伴奏劇中人更衣、打掃、行路的拜賀等場面,是《小開門》的變體。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和輕快的節奏相結合。
樂曲情緒活潑歡快,使音樂具有對比,表現更加生動,獲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五、社慶
嗩吶獨奏曲《社慶》作者葛禮道,1965年在「為農村服務的音樂作品徵稿」活動中獲選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錄制唱片並被藝術團體帶到日本、韓國、美國、尼泊爾等國演出。很喜愛的嗩吶曲。
六、一枝花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凄楚悲壯,接著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
之後,出現「穗子」特點的展開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復,相間出現「放輪」的長音,渲染了一種熾烈而歡騰的氣氛。
七、黃土情
黃土情是我國當代著名嗩吶演奏家周東朝先生在1992年創作的,該作品曾榮獲我國第三屆民族管弦樂展播評比獨奏作品一等獎,後又被灌入作者演奏的嗩吶專輯中。
這首作品深受海內、外嗩吶愛好者的喜愛,也是專業團體嗩吶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該曲以悠揚婉轉的旋律抒發了對黃土高原無限眷戀的情懷,嗩吶特有的藝術表現力在樂曲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八、山村來了售貨員
嗩吶獨奏曲,張曉峰作。樂曲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描述了山村售貨購貨的情景,並與抒情相結合,音樂輕快、詼諧。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每個標題都提示了該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描寫山村售貨購貨的歡樂、熱鬧情景,是一首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
九、懷鄉曲
《懷鄉曲》是王國潼先生採用台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
《懷鄉曲》原曲分為三段。
第一段:表現台灣同胞對祖國及親人深切懷念的心情。這段緩慢而悠長的旋律,感情深沉而真摯,如同台灣骨肉同胞在殷切地訴說著自己的心願:「謠望家千里,骨肉各西東,倚欄懷薌曲,無限故鄉情。」
第二段:表現台灣同胞看到祖國欣欣向榮景象時的激動心情,以及他們對祖國的贊頌與嚮往。
第三段:情緒更加激動,表現台灣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迫切心情和堅定信念。
賈鵬芳改編並演奏的《懷鄉曲》,縮略了第二、第三段,變化發展了第一段;少了許多興奮與激動,多了一些憂傷與思念,凄美的旋律使人思緒萬千,這也是中國二胡最能感動人的一面。
十、 豫西二八板
嗩吶曲《二八板》在上個世紀80年初由於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時值上由兩分多鍾發展為4分半鍾,由高音嗩吶改為中音嗩吶,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兩個字即《豫西二八板》。
《豫西二八板》劉文金先生執筆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過中音嗩吶細致入微的模擬,使得吹腔在飄動中透著剛氣,在深厚古樸中透著柔美,如同吟頌、如同哼腔;這里如青蜒點水般的氣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
網路-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