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描寫《孔雀東南飛》里劉蘭芝美的短文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形象賞析摘要:《孔雀東南飛》的女主人公劉蘭芝是一位有著傳統美德的女性。她慎於言辭,端莊安閑,動靜有度,執事勤苦,符合漢代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要求。她不但有著無與倫比的外在美,同時也具備無可挑剔的內在美。在她的身上閃爍著現代女性意識:自尊、自強、清醒、剛毅,但是這一切不但沒有給她帶來好處,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劇命運。
關鍵詞:劉蘭芝中國古代婦女道德
為什麼一個體現封建婦女道德規范的婦女長期以來甚至到今天仍為人們所稱引喜愛呢?為什麼從劉蘭芝遵循「三從四德」的道德實踐中,人們仍能感受到什麼是善良、堅忍呢?很顯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待封建婦女道德的豐富復雜的內涵。本文試從道德層面作粗淺分析,以期更全面發掘這一形象及作品的典型意義。
一、劉蘭芝的道德風范
劉蘭芝善良堅忍,勤於紡織,工於剪裁,也確實體現了勞動婦女的特點和品德。從婦女道德來看劉蘭芝,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失為一位合乎漢代「三從四德」規范的淑女、賢妻和孝順的兒媳。
1.1 劉蘭芝的言行舉止
(1)其言:作品《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求遣之辭,義正言婉;拜別之辭,貶己自責;密誓之辭,情真義重;謝媒之辭,頗有分寸。皆有規短可尋而不容越,皆能依對象處境的不同而有別,合乎「四德」要求。所謂「擇詞而說,不遂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受母錢幣多,不堪母驅使。」是不忘長輩之善不言人過的措詞。「本自無教訓」「生小出野里」是嚴於責己,示卑弱以讓人。「兒實無罪過」,僅此一句,回復親娘的責備追問,吞下了多少委屈和苦衷。是「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的突出體現。
(2)其容:漢代對婦容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不必顏色鮮麗」;「沐浴以時,身不含垢」。從焦母對劉蘭芝的指責和對「東家賢女」外兒的誇張看,大概劉蘭芝平日忙於家務紡織之事而不遑打扮,這在焦母這個以兒子為「貴家子」的俗氣之人看來,似乎有失體面,但劉蘭芝所為,未失婦容。一旦被遣,依漢禮儀應著嫁時之裝以「大歸」時,她「事事四五通」嚴妝而出,令人有「精妙世無雙」之嘆。「細步」處,儼然大家風范。臨別前對房中什物的撿點交待,可證平日操持的穩重和臨亂不苟;拜別焦家的禮節和言行,足見其雖內心痛苦而容止安詳。即使投身清池,也不忘脫履於岸,既可表明心跡,又可免無謂的牽連。真可謂「清閑寧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
1.2 劉蘭芝的家庭人際關系
劉蘭芝「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未違「三從」之教。主要表現在:
(1)對丈夫貞順。劉蘭芝首要的社會角色是妻子,她對焦仲卿恩愛始終,生死相依,無疑是出於夫妻情深。因為焦仲卿給予了她應有的理解、同情,在她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曾以微弱之軀,為她抵擋生活中的風雨,甚至到死,也未放棄對妻子的愛。但焦仲卿之所以如此,也離不開劉蘭芝對為妻之道的恪守。
(2)對長輩的孝順。劉蘭芝兩頭均已喪父,但從她對焦劉二母的態度亦足見孝順之德。在平日的刁難虐待下,她仍不忘「供養卒大恩」;被遣前焦母的「槌床大怒」和堂上拜別時焦母的冷酷,都說明婆母在以「義絕」驅媳,但劉蘭芝言辭委婉,依禮行事,謹奉孝道。顯然,這不是內在的自然情感的流露,而是對「曲從舅姑」道德規范的遵循。
(3)對幼輩的慈愛。劉蘭芝膝下尚無子,從她對小姑的情義,可以看到她「和於家」的品德:「卻與小姑別,淚落連如子。」灑下的是一片真情。「始扶床」「如我長」的感慨,「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久,嬉戲莫相忘」的叮嚀,感人至深。
二、劉蘭芝之死
劉蘭芝在被遣之後拒絕家長和官吏對她的操縱,以死抗爭。她的死體現了婦女道德規范的人格標准,是殉情,也是殉道即「發乎情,止乎禮義」。
1.1 同焦母劉兄的沖突
雖然從禮法制度上講,劉蘭芝同焦母劉兄的沖突,是長幼沖突,但從道德層面上分析,則是一場善惡沖突。因為劉蘭芝在她們面前,從無不是之處,而恰恰是焦母劉兄首先背棄了人倫道德。《孔雀東南飛》正是通過悲劇雙方善惡對照以寄託其道德評價的。
1.2 個體的道德信念
源於自身的道德信念,是一定時代和社會的道德原則和基本規范內化的結果。劉向的《列女傳》分類編定的古代婦女事跡,是對「母儀」「貞順」「節義」「賢明」的形象解說;漢代詩歌《列女操》《貞女引》《高拘操》《雉朝飛操》和《杞梁妻歌》的風靡於世,正是婦女重品性操守風尚的曲折反映。同許多以毀容,斷發,自盡以全人格的東漢女子一樣,劉蘭芝「人賤物亦鄙」的嘆息,「進退無顏儀」的羞慚,「愁思出門啼」的悲憤,不也正是夫妻之情被毀,道德人格失落的雙重痛苦嗎?
1.3 劉蘭芝的道德理念
在兄長令其出嫁的決定作出之後,劉蘭芝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順從兄長之意,嫁太守家以求終此一生,或可得榮華富貴;一是謹守與仲卿之約,寧為玉碎,不求瓦全。前者謂之「從父」之德,後者謂之「從夫」之義。正是這種情與義都處於兩難的人生選擇中,劉蘭芝選擇了後者。這種選擇,既合乎「願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的婦女生活理想,也合乎「從一而終」的封建婦女道德信條。
三、劉蘭芝的形象
劉蘭芝形象具有經久不衰的美學和倫理學價值,一個民族的道德是不可能斷流的。尤其是那些至今在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仍能發揮積極作用的道德規范和公共准則,更應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改造以發展新的文明。
首先,婦女道德是一定社會特定生產方式的產物,「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婦不織或受之寒」的自然經濟,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幾代同堂的家庭結構,聚族而居的村社環境,必然使謹夫婦,敬爹娘,和家人,睦鄰里,存後人的道德觀念有發生和存在的土壤。其次,家庭作為婦女道德的實踐范疇,是長幼血緣親情和男女天然關系的結合體,因而作為封建婦女道德的主體的婚姻家庭道德必然要更多地吸收和融注本民族長期形成的,諸如仁愛、寬容、惻忍、孝順等。第三,作為道德實踐的主體,古代婦女處於社會和家庭的最低層,因而更多地繼承和弘揚起中華民族厚德載物,於柔弱中求自強的精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婦女的這種自強和犧牲,不僅不會驚憂社會的安寧,反而會維系人類文明的延續,經過長期的歷史選擇而積淀為民族的共同心理和風俗習慣。
四、結論
長期以來,我們對劉蘭芝形象的道德內涵僅以「善良」「勞動婦女美德」概括之而語焉不詳。實際上劉蘭芝不是受到封建家長迫害的一般古代婦女形象,而是一位「在忠實於家庭義務方面達到悲劇美最高峰」的古代婦女的典型,是體現封建時代完美的「婦德」的形象。她由淑女而賢妻而烈女的道德實踐,概括了中國古代婦女道德的基本內涵。她的生活道路,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的悲劇命運。這便是劉蘭芝形象在具有深刻社會批判意義的同時所具有的美學倫理學價值。 來源:《科海故事博覽 科教創新》2008年第11期供稿文/管文傑 劉蘭芝的柔情與貞烈,「自古紅顏多薄命」,人們看這句話時,多與權勢、名利聯系在一起,實際上這句話也適宜於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
劉蘭芝是漢代末年廬江郡的一個小家碧玉,「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看樣子她是一個家教嚴謹,多才多藝而又知書達禮的閨閣少女。十七歲的那年嫁給廬江郡的一個公務員焦仲卿為妻。焦家人口簡單,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也算是當地的小康之家。劉蘭芝嫁到焦家以後,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務:提水、燒飯、洗衣、織布,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把一個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條不紊。焦仲卿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工作餘暇便暗在妻子身邊,喁喁低語,情話綿綿,偶爾也彈箏奏樂,輕聲合唱一曲,伉儷情深,其樂融融,鄰里之間對這對郎才女貌的小夫妻,莫不十分羨慕,然而焦母心中卻非常不是滋味。焦母始則蠻不講理地加重媳婦的工作量,繼而百般挑剔媳婦的不是,終於完全喪失理性,認為媳婦簡直就是破壞焦家和諧氣氛的狐狸精,強迫兒子非把劉蘭芝休回娘家不可。焦母當時要休去劉蘭芝的理由就是認為媳婦沒有禮節,凡事愛自做主張,使我老人家心裡不快活。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會是天大的笑話,然而這在古代卻是重要的理由,古代有所謂「七出」之餘,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條都可以休妻。《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焦母守寡多年,母子相依為命已經成為長久以來的習慣,家中忽然多出一個媳婦,使母子之間彼此依賴的態勢,頓時產生大幅度的變化,失去了心理平衡,遷怒於媳婦。當時焦仲卿認為媳婦的行為並無不當之處,為何得不到母親的愛護呢?他反對母親這樣做,在母親面前發誓:「倘若遣去媳婦,此生誓不再娶!」但是焦母卻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以死相威脅,在最後關頭焦仲卿還是敗下陣來,屈從了母親的意思。
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墓地,東西植松柏,南北種梧桐,若干年後,枝丫繁茂,濃蔭覆地,有一種雙棲雙飛的鴛鴦鳥,夜以繼日地穿飛上下,婉囀和鳴;青年男女紛紛來到墓地參拜,祈求獲得美滿良緣,至今安徽省舒城縣城南的華蓋山,還有鴛鴦墳的遺跡!焦仲卿是廬江郡的一個小吏,大約是如今安徽省廬江縣、潛山縣與舒城縣一帶地方。
這是一個令人感傷的悲劇愛情故事,有一位民間詩人就此寫成了一篇《孔雀東南飛》的五言詩,南朝徐陵把它收集在《玉台新詠》中。詩中對劉蘭芝的形貌作了這樣的描寫:「指若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說到她的服飾,作了這樣的描寫:「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著流紈素,耳垂明月當。」
《孔雀東南飛》中用了許多筆墨。來描寫劉蘭芝的才情、品性、美麗與裝扮,目的在強調如此難得的佳人,竟然無法博得婆母的青睞,益增世人同情惋惜之意。
已經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而今銀幕上與舞台上,仍然不斷的在搬演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依舊能夠賺人熱淚,可見其不朽的因由,斷非偶然或浪得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B. 孔雀東南飛 翻譯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絹,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裡,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鳴啼了,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仍舊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仲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地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坐具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麼害怕的了,怎麼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麼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裡,張嘴想對妻子說話,卻抽抽咽咽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里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為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的話。」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增加麻煩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裡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裡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我有綉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綉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斗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簾裡面。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為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雞鳴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穿上我的綉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像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像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像含著紅色的硃砂,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劉蘭芝走上廳堂拜見婆婆,婆婆不停地發怒。(蘭芝說:)「從前我做女兒時,出世後從小生長在鄉間,本來就沒受過什麼好的教養,同你家少爺結婚,更感到慚愧。接受婆婆送的錢財禮品很多,卻不能承擔婆婆的使喚。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記掛婆婆在家裡辛苦操勞。」回頭再與小姑告別,眼淚像連串的珠子掉下來。(劉蘭芝對小姑說:)「我初來你家時,小姑你剛能扶著床學走路,今天我被趕走,小姑你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希望你努力盡心奉養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蘭芝說完)出門登上車子離去了,眼淚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系,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鍾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願!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為磐石,我一定要成為蒲草和葦子。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像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為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想到將來我心裡像煎熬一樣。」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舍。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面。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為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你現在究竟有什麼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錯。」母親聽後非常悲傷。
(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媒人)說,縣令家的第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那麼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麼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郡丞說你家有位叫蘭芝的姑娘,出身於宦官人家。說太守家有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哥哥聽到太守求婚被拒這件事,心中煩躁不安,開口對妹妹說:「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像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
蘭芝抬頭回答道:「道理確實像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裡。怎麼處理完全聽從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立刻就答應太守這門親事,就可以結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從座位上起來連聲說:「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他回到郡府報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給的使命,到劉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緣份,說媒很成功。」太守聽了這些話,心裡非常歡喜,(馬上)查看婚嫁歷,又翻看婚嫁書,便告訴郡丞:「婚期定在這個月內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好日子就在三十這一天,今天已經是二十七了,你趕快去劉家訂好結婚日期。」太守府內大家互相傳話說:「趕快籌辦婚禮吧!」(趕辦婚禮的人)像天上的浮雲一樣來來往往連接上斷。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掛著綉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盪。金色的車子白玉鑲的車輪,緩步前行的青驄馬,套有四周垂著彩纓、下面刻著金飾的馬鞍。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采購來的山珍海味。僕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為什麼還不做衣裳?別讓婚事辦得不像樣!」
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像水一樣傾瀉。移動我坐著的琉璃榻,搬出來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綉花的夾裙,晚上做成了單羅衫。太陽將要落下,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到這個變化,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里的地方,人傷心,馬也哀鳴。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嘆使人心都碎了。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沒有像以前想像的那麼好,又有很多的事情你不了解。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我許配給別人了,你回來有什麼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蘭芝對焦仲卿說:「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裡。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里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兒子現在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即將赴死,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麼鬼神了!但願您的壽命像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
焦母聽到(兒子)這些話,淚水隨著說話聲一起流下,說:「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職,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賤不同,(休掉了她)哪裡就算薄情呢?東鄰有個賢慧的女子,她的美麗在城內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會有答復。」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裡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睹物生情),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蘭芝)結婚的那一天牛叫馬嘶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沉沉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於是)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裡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弔死了。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旁邊。(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裡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裡很不安定。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2]
C.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賞析精解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最早見於南朝徐陵的《玉台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它收入《雜曲歌辭》,題為《焦仲卿妻》。《孔雀東南飛》的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寫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從漢末到南朝,此詩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不斷被加工,終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 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 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 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 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疋 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 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使 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 堂上啟阿母
兒已薄祿相 幸復得此婦
結發同枕席 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 何乃太區區
此婦無禮節 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 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 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 阿母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 伏惟啟阿母
今若遣此婦 終老不復娶
阿母得聞之 槌床便大怒
小子無所畏 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意 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 再拜還入戶
舉言謂新婦 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 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 還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 勿復重紛紜
往昔初陽歲 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 進止敢自專
晝夜勤作息 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 供養卒大恩
仍更被驅遣 何言復來還
妾有綉腰襦 葳蕤自生光
紅羅復斗帳 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 綠碧青絲繩
物物各具異 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 不足迎後人
留待作遣施 於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 新婦起嚴妝
著我綉夾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 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 耳著明月當
指如削蔥根 口如含珠丹
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
卻與小姑別 淚落連珠子
新婦初來時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 小姑如我長
勤心養公姥 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 嬉戲莫相忘
出門登車去 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 新婦車在後
隱隱何甸甸 俱會大通口
下馬入車中 低頭共耳語
誓不相隔卿 且暫還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當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 感君區區懷
君既若見錄 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 妾當作蒲葦
蒲葦韌如絲 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 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 進退無顏儀
阿母大拊掌 不圖子自歸
十三教汝織 十四能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知禮儀
十七遣汝嫁 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 不迎而自歸
蘭芝懟阿母 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
縣令遣媒來
府吏聞此變 因求假暫歸
未至二三里 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 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 知是故人來
舉手拍馬鞍 嗟嘆使心傷
自君別我後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願 又非君所詳
我有親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他人 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 賀君得高遷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葦一時韌 便作旦夕間
卿當日勝貴 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 勿違今日言
執手分道去 各各還家門
生人作死別 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 千萬不復全
其日牛馬嘶 新婦入青廬
奄奄黃昏後 寂寂人定初
我命絕今日 魂去屍長留
攬裙脫絲履 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 心知長別離
徘徊庭樹下 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 合葬華山傍
東西植松柏 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 葉葉相交通
中有雙飛鳥 自名為鴛鴦
仰頭相向鳴 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 寡婦起彷徨
多謝後世人 戒之慎勿忘
QUOTE:
《孔雀東南飛》表現出的幾點民俗
婚俗中的寡婦再嫁
劉蘭芝被婆婆趕回娘家後,只十多天,縣令就派人來給自己的兒子說親;縣令的媒人離去幾天後,太守就以主薄為媒來為兒子說婚。被譴回娘家的劉蘭芝,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較高,從文章的表現手來看,這主要是襯托劉蘭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當時的婚俗決定的。漢時,社會上對婦女的貞節問題不太在意,女人喪偶或離婚後,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這樣的女人而羞恥。如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西漢名士司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過多次;另據史書記載,漢景帝也把有過婚史的王氏立為皇後,而王皇後即漢武帝的生母。到了漢末,婚姻十分重視門弟,縣令、太守都為兒子向劉蘭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門弟觀念。由於人們的種種私利原因,寡婦不嫁反而受到種種欺凌。《潛天論。斷論著篇》講,漢末那些欲守貞節,潔身自好的寡婦,如果遇到不仁不義的大伯小叔,不仁不義的兄長和弟弟,這些人有的是了聘禮(物),有的是為了錢財,有的是為了佔有寡婦的兒子,就逼寡婦再嫁。而那些寡婦為了抗爭,有的在房中自縊而死,有的在嫁車上飲葯而亡。劉蘭芝被兄長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爭,正是當時許多寡婦命運的集中反映。
七夕
七夕又稱女兒節,乞巧節,這個節日大致開始於西漢時期。劉蘭芝和小姑話別時說:「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們在白天和夜晚都舉行傳統的節日活動。按漢時習俗,這一天要曬衣服和書。
乞巧習俗是伴隨著有關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而形成的。七月七日,為牛郎織聚會之夜。這天夜裡,婦女們張燈結綵,拿著各式各樣的針,在庭院中擺列好瓜果來乞巧。傳說在祭牛郎織女時,能見到天河的白氣和五彩顏色的婦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婦女的活動,所以又叫女兒節,她們希望藉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靈手巧。
七夕晚上的另一項活動是守夜,人們對天下拜,並說出心願,主要是乞富、乞壽,沒有孩子的乞子。守夜活動有不少男子參加,目的是為全家乞福。牛郎織女的傳說表現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對小農經濟下男耕女織生活方式的嚮往。
坐具
詩中的「床」「榻」都是坐具。床,最初只是卧具,後兼為坐具。要了解「床」「榻」為坐具,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坐的形式。先秦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採用跪坐形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來鋪墊的習慣,就是所謂的席地而坐,即以席為 坐具。坐時兩膝著席,把臀部放在腳跟上。這樣,腳跟承受的壓力太大,時間長了,就會酸痛。估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感覺臀部坐在較矮的床上或榻上要比坐在腳跟上舒服,所以,大約在秦漢時期,床榻開始成為坐具。漢時的床榻比較低,大約有今天的一市尺。床,一般體積較大,比較笨重,大多是室內固定傢具;榻,體積小較輕便,大多是待客的臨時用具,使用時移出,過後收藏。因此詩中有「移我玻璃榻,出置前窗下」句。兩個人合坐的榻叫合榻。三國時,孫權曾召魯肅,二人「合榻對飲」,不可理解成二人躺在床上喝酒。到了南北朝,床榻作為坐具在南北方就極為普遍了。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把小板凳叫「腳床」,可能就是坐具名稱演化的結果。
交通工具中的牛車
詩中有「其日牛馬嘶」句,牛車自古就有。由於牛的力氣比較大且行動緩慢,所以,人們多用牛車來拉東西。又因牛車車廂寬大,故又叫大車。秦以前的貴族多數乘坐馬車,極少有乘牛車的。這種風氣到了秦漢仍然存在。西漢初年,由於長期的戰亂,經濟凋敝。據《漢書》記載:朝中文武官員有很多人乘坐牛車,因此可以說此時乘牛車是出於無奈。整個西漢和東漢前期,人們一直認為乘坐牛車是低賤的行為。但到了東漢後期 ,風氣大變,貴族官僚富戶不再把乘坐牛車看成丟臉的事情。《晉書》記載:「其後稍見貴之(牛車)。自(東漢)靈、獻以來,天子志士庶以為常乘。」而《孔雀東南飛》所寫時期(建安年間)正是東漢獻帝時,所以「其日牛馬嘶」中的「牛馬」不能理解為偏義復詞「馬」。太守給兒子迎親,馬車牛車因載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場。
《孔雀東南飛》 譯文
序說:東漢末建發(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後)發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而死)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弔死了。當時的人哀掉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裡,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叫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還故意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遺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促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發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床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麼害怕的了,怎麼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麼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裡,張嘴想對妻子說話,卻抽抽咽咽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里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為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的說。」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增加麻煩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裡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裡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我有綉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綉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斗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簾裡面。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為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鳴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穿上我的綉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象含著紅色寶石,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劉蘭芝走上廳堂拜見婆婆,婆婆不停地發怒。(蘭芝說:)「從前我做女兒時,出世後從小生長在鄉間,本來就沒受過什麼好的教養,同你家少爺結婚,更感到慚愧。接受婆婆送的錢財禮品很多,卻不能承擔婆婆的使喚。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記掛婆婆在家裡辛苦操勞。」回頭再與小姑告別,眼淚象連串的珠子掉下來。(劉蘭芝對小姑說:)「我初來你家時,小姑你剛能扶著床學走路,今天我被趕走,小姑你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希望你努力盡心奉養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蘭芝說完)出門登上車子離去了,眼淚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系,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鍾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願!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為磐石,我一定要成為蒲草和葦子。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象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為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想到將來我心裡象煎熬一樣。」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舍。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里。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為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你現在究竟有什麼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錯。」母親聽後非常悲傷。
(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媒人)說,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那麼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麼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說太守家用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哥哥聽到太守求婚被拒這件事,心中煩躁不安,開口對妹妹說:「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
蘭芝抬頭回答道:「道理確實象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裡。怎麼處理完全聽從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立刻就答應太守這門親事,就可以結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從座位上起來連聲說:「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他回到郡府報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給的使命,到劉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緣份,說媒很成功。」太守聽了這些話,心裡非常歡喜,(馬上)查看婚嫁歷,又翻看婚嫁書,便告訴郡丞:「婚期定在這個月內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好日子就在三十這一天,今天已經是二十七了,你趕快去劉家訂好結婚日期。」太守府內大家互相傳話說:「趕快籌辦婚禮吧!」(趕辦婚禮的人)象天上的浮雲一樣來來往往連接上斷。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掛著綉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盪。金色的車子白玉鑲的車輪,緩步前行的青驄馬,套有四周垂著彩纓、下面刻著金飾的馬鞍。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采購來的山珍海味。跟從的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為什麼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
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象水一樣傾瀉。移動我坐著的琉璃榻,搬出來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綉花的夾裙,晚上做成了單羅衫。陰沉沉地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到這個變化,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里的地方,人傷心,馬也衣鳴。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嘆使人心都碎了。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我許配給別人了,你回來有什麼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蘭芝對焦仲卿說:「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裡。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里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兒子現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麼鬼神了!願您的壽命象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
焦母聽到(兒子)這些話,淚水隨著說話聲一起流下,說:「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職,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濺不同,(休掉了她)哪裡就算薄情呢?東鄰有個賢慧的女子,她的美麗在城內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會有答復。」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裡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睹物生情),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蘭芝)結婚的那一天牛叫馬嘶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沉沉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於是)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裡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弔死了。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傍邊。(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裡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裡很不安定。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
縝密完整 天衣無縫——談《孔雀東南飛》的藝術結構
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是我國詩歌遺產中的瑰寶。詩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向為人們所稱道。本文僅就詩篇結構的縝密、完整以及藝術結構在表現主題思想、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等問題,試作一些分析。
^^雙線結構 交替發展
詩篇的全部敘事是以仲卿、蘭芝與封建家長的矛盾、沖突和他們兩人間的感情糾葛組織起來的。這是兩條主要的線。這兩條線交替發展,使詩篇的結構顯得非常嚴整。
先談焦、劉與封建家長間沖突的這條線索。在蘭芝被遣歸之前的一大段里,寫這條線的有仲卿向母求情與蘭芝告辭焦母兩小段。仲卿向母求情一段,刻畫了焦母的專橫自私,也表現了仲卿性格有軟弱的一面。蘭芝辭別焦母的一段,是悲劇主角與壓迫者之間的第一次正面沖突,詩篇通過蘭芝的裝束、舉止、話語,表現了她那特有的比較含蓄的反抗性。
在蘭芝被遣歸之後,對立雙方的沖突則有劉兄的逼婚和仲卿自殺前辭母兩大段。劉兄的逼婚是蘭芝與壓迫者間第二次正面沖突。詩篇通過「仰頭答」的動作,表現了蘭芝的剛強不屈;通過她針鋒相對的揭露性語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表現了她對自己處境的清醒認識。她知道自己沒有選擇的自由,因而在被迫允婚的同時准備以死相抗。
在焦、劉已相約同死之後,詩篇安排了仲卿辭母的情節,集中抒寫仲卿與焦母之間的沖突。仲卿、焦母的沖突也有兩次。第一次圍繞著休棄不休棄蘭芝的問題進行,結果仲卿在焦母的淫威下屈服了;第二次(即辭母的一次)沖突,圍繞著仲卿的生與死的問題進行。在蠻橫的焦母面前,仲卿發出了這樣的怨言:「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你當初打錯了算盤,就不要去抱怨鬼神了),這就明白指出焦母是悲劇的製造者,說明仲卿的態度有了轉變。詩篇把仲卿與母親的訣別插在悲劇的結束之前,表明了封建禮教毒害的普遍性和殘酷性。焦母、劉兄主觀上並不想釀制悲劇,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庸俗腐朽的人生觀,終於使他們充當了殺害自己親人的劊子手。
詩篇的另一條線索是蘭芝與仲卿的感情糾葛。詩篇一開始便交待了人物間的關系。蘭芝對仲卿,可說是怨其家而愛其人。她信賴地向仲卿訴說了所受的虐待,怨憤地說出遣歸的話。一個尖銳的家庭矛盾便在仲卿的面前出現了。在這之後,詩篇安排了三段,即三個離別的情節,表現了兩人間感情的糾葛。
首先一段是仲卿求告不允,回到房中與蘭芝痛苦地話別。仲卿心存幻想,而蘭芝則清楚破鏡難以重圓。她交待留下的衣物,說到「不足迎後人」實有所怨;說到「久久莫相忘」又實有所愛。短短的對話,寫盡了蘭芝交織著怨與愛的痛苦的心情。
其次一段是焦、劉在大道口的離別。詩篇著意抒寫了二人纏綿不盡的情誼。通過同車、耳語、互誓等一系列的動作與語言,展現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描寫焦、劉間真摯的愛情,對於刻畫人物性格,突出主題都有重大的關系。試想如果焦、劉間缺乏真摯的愛情,那麼蘭芝的寧死不肯改嫁,就可能被解釋成「從一而終」的「貞烈」行為(舊注有此說)。
第三段寫蘭芝被迫允嫁,仲卿趕來作最後的訣別。這一段以焦、劉的生離死別、鄭重相約同命渲染了全篇的悲劇氣氛。這時,蘭芝用反激語言試探、考驗仲卿:「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而仲卿則態度堅決,憤激地回答:「賀君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這充滿挖苦、責難的話,使蘭芝的疑慮渙然冰釋,誓言得到重證,他們決定以死來控訴封建壓迫,以死來維護愛情的忠貞。
詩篇通過兩條線索的交替發展,將矛盾不斷推向前進,使人物性格不斷豐富,主題不斷深化。
^^穿插巧妙 繁簡得宜
詩篇在相當整飭的布局中作了一些巧妙的穿插。如寫蘭芝辭別焦母之後,插入了與小姑的告別。蘭芝告別小姑時,「淚落連珠子」,與辭母的情景適成對照。蘭芝對小姑講了一些感情真摯的話,可見姑嫂間平日親密的關系。這一插曲很好地表現了蘭芝善良,溫柔的性格。又如在蘭芝被迫允婚之後,插寫了太守家准備迎娶的熱鬧。詩篇以民歌的高度誇張的手法,鋪敘了舟車的華麗,禮品的豐盛。這樣的描寫,對於蘭芝的不慕富貴的高尚品格起了映襯作用,而且欲抑先揚,喜慶氣氛與悲劇結尾接踵而至,使詩篇起伏跌宕,更加搖曳多姿。
詩篇繁簡適宜,表現了作者的剪裁能力。比如它一開始在寫蘭芝的自述「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後,緊接著就來了一個跳躍:「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心中常苦悲」一句有力地概括了平日所受的種種折磨,其後也只講了故嫌作遲一事,別的便都省略了。詩篇集中寫了休棄的事件,已充分說明焦母施加給蘭芝的種種不幸。又如蘭芝歸家後便暫時不提仲卿,以便集中筆墨來寫蘭芝,這也是裁剪的功夫。又如寫蘭芝回到娘家的情形,也只用其母的驚痛和蘭芝「兒實無罪過」這樣一句辯解匆匆帶過,接著便立即展開了新的矛盾。用筆十分經濟,轉換十分迅速。
詩篇對於重要情節,往往不惜筆墨作多重的描寫。如蘭芝被休離開焦家,這是人物命運轉變的關鍵,詩篇便詳加描寫。作者寫蘭芝以不同方式分別與焦母、小姑、仲卿辭別,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了人物形象。又如蘭芝回到娘家以後,詩篇安排了兩次逼婚。這是人物命運的又一次大變化。求婚者一次比一次來頭大,家庭的矛盾則一次比一次尖銳。先是縣令家求婚,母親以「汝可去應之」表示了埋怨的情緒;然後太守家求婚,阿兄提出了「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這樣嚴重的責難。詩篇對逼婚的過程,如媒人的種種活動,母、兄的催逼和蘭芝的態度,都作了詳盡的描寫。這兩次逼婚互為補充,深刻地揭露了這一悲劇的社會根源,並為蘭芝的暫時允婚和終於自殺提供了充足的根據。
D. 孔雀東南飛 劇本
第一場:(兩情同依依)
旁白: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蘭芝不從,終有情人終成眷屬,二人選擇另覓新境,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蘭芝:(手持油紙傘,作輕盈狀出場)「同志們好!我就是傳說中美貌與智慧並重,溫柔與體貼的化身劉蘭芝......我十三歲能打麻將,十四學喝酒,十五上KTV,十六抽煙......十七歲那年——」
(焦仲卿翩翩出場,兩人合唱音樂《千年等一回》起: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啊~)
仲卿:(深情地)「娘子~」
蘭芝:(深情地)「相公~幾日不見,你又消瘦了!」(二人對視)
仲卿:娘子更憔悴,母親又讓你陪她打麻將了吧?
(蘭芝低頭,沉默)
蘭芝(抬頭):「只怕母親是不會留我了。」
仲卿:「娘子莫擔憂,我不會讓你離開我的,待我再去向母親求情。」(離去)
第二場:(遣去甚莫留)
(焦母正襟危坐於前,焦仲卿上前一鞠躬)
仲卿:「母親啊,您看,蘭芝她溫柔體貼,對你恭敬孝順,你為什麼總對她不滿意呢?」
焦母:我的乖兒子啊,你聽話,這種女子不要也罷。娘再給你找個好媳婦。喏,東家有位芙蓉姐姐,娘看她是人見人愛,花見花愛,車見車暴胎!你和他是龍配龍,鳳配鳳,老鼠配臭蟲......「
仲卿(訝異地):「啊?」
焦母(陪笑):「不對,不對,是美女配英雄!」
仲卿:「不,孩兒已同蘭芝立下山盟海誓,相伴終生!我是風兒她是沙,我是葉子她是花,我是螃蟹她是蝦,我是白菜她是地瓜。」
焦母(手勢作停止狀):「STOP!她打麻將連胡了也不知道,趕快打發走!」
仲卿:我和蘭芝的愛情情比金堅,海枯石爛,我是不會讓蘭芝離開我的。」
焦母:你懂得思念叫愛情?!有個哲學家不是說了嗎:當人類真正懂得愛情的時候,那麼人類和愛情將會一起完蛋。
仲卿(為難):可是...可是...
焦母:沒什麼好可是的!(掏出手機,撥號)老張啊,今天咱打麻將~(焦母揚長而去)
仲卿:一開始我相信偉大的感情,最後,我無力地看清,強悍的是命運。不,決不!!!(大聲)
第三場:(離別在旦夕)
仲卿(郁悶地走到蘭芝前,深情地):娘子~
蘭芝(用絲巾擦淚):相公,無須多言。奴家明白了
仲卿(斬釘截鐵):蘭芝,你放心先回娘家,等我勸服了母親就去接你。
蘭芝(音樂《waiting for you》起):相公,waiting for you.I'm waiting for you `~~
(仲卿送蘭芝走,兩人攜手繞場一段,告別)
旁白:君當作磐石!妻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石...
第四場(啊母大悲摧)
劉母(驚訝):呀,蘭芝,你怎麼回來了?
蘭芝:母親,我~~~~(絲巾軾淚)
劉母(憤怒地):一定是被趕回來,那婆娘果然卑鄙無恥,狼心狗肺.Oh, my god 我這是做了什麼孽啊.....(號啕大哭)
(兩天後,媒人出場,音樂《豬八戒背媳婦》起)
媒人:終於輪到我了。各位觀眾,我就是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馳名中外的跨世紀金牌媒人.哈~~~~~(走到劉母跟前)
劉母:你我誰啊,啊婆?
媒人:啊!你怎麼這樣叫我啊?我還是黃花大閨女呢。(撥弄頭發)
劉母:Oh sorry sorry 那請姑娘有什麼事?(表情不屑)
媒人:是這樣D,葉縣令大人家的三公子對劉姑娘是一見鍾情,茶飯不思啊,特請我來提親
劉母:哎呀呀,又走桃花運了,目前我確實風韻猶存啊,想當年,俺的美貌勝於昭君,只可惜,已嫁為人婦(拿鏡子照)
媒人:劉大媽,我是來向蘭芝提親的,你別自戀了。
(蘭芝恰走出,聽到對話)
蘭芝多謝您的好意,但恕蘭芝不從,我已是仲卿的妻子
媒人(用絲巾揮打蘭芝):姑娘三思啊,三公子可是少年得志,意氣風發,你知道周傑倫嗎?周傑倫的發型就是學三公子的
劉母(從旁邊捎來掃把,驅趕媒人):竟敢侮辱我的偶像,找死啊,出去,出去......
媒人(邊後退邊說):沒品位,不懂得欣賞,哼~~(絲巾一揮,揚長而去)
第五場(不得邊相許)
媒人(從袖子里掏出手記,撥號):...HELLO,三公子啊~小女子無能,事情辦不好
三公子:飯桶,一群飯桶!
媒人:飯勺!,一群飯勺!
(三公子出場,打扮大家都知道了..打字辛苦,請原諒 -.-/// MUSIC《上海灘》)
三公子: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既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則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寬廣既胸襟和強勁既臂彎(展雞肉)
(群眾流氓上前群歐....帶上他的道具走人,注意,扇子留下)
(三公子爬起來,走,遇上蘭芝後跟她的哥哥)
三公子(眼冒紅心,心在磅磅磅磅):哇,水雜摸A~~(上前擁抱,蘭芝一閃,抱住了劉兄.相視1~2秒.作嘔吐狀)
劉兄:大家好,我是劉蘭芝的哥哥,嘿嘿,要知道她的QQ嗎?想和她聊天嗎?移動用戶請撥打5201314 連通用戶撥打58201314 固話小靈通用戶撥打5748888.我是劉兄哦~(轉頭向觀眾打招呼..被蘭芝狠揍一拳.)...哎喲...很痛你知道撥? 這不是三公子嗎?狗樣狗樣!蘭芝還不拜見!
(蘭芝悄悄說:是久仰久仰,然後上前作揖)
三公子:蘭芝MM,一日不見,如塥三秋啊!你讓我等得好辛苦啊!(辦可愛、,惡心的那種語調)
(向前欲飽住蘭芝)
蘭芝(退後):公子請自重,奴家已經有夫婿了.
傘公子:你是天鵝,他是蛤蟆,不配,嘿嘿,我才是你的青蛙王子.
劉兄(給三公子上煙):三公子才高八斗,您放心,我一定會讓我妹妹嫁給你的,擇日再來迎娶吧!
(三公子淫笑著,離去)
蘭芝(哭吧):歌,你怎麼可以這樣?
劉兄:閉嘴,你白痴白住還想怎麼樣?水電費很貴啊!
(蘭芝掩面離去,劉兄退下)
第六場(情人終成眷屬)
(焦劉兩人彼此向對方迎上去,《千年等一回》再次奏響)
蘭芝:相公,我不,我決不!
仲卿:娘子,我想清楚了,讓那寫該死的東西一邊去把(拉著蘭芝的手)走,我帶你走,我們去一個沒有人認識咱們的地方!
(蘭芝點頭)
(音樂片尾曲《彩虹天堂》)
E. 知不知孔雀東南飛故事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樂府雙璧」。後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庄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治舒縣,漢末遷皖縣,均在今安徽境內)的一樁婚姻
【長詩全文】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雲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綉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編輯本段]【參考譯文】
序說:東漢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後)發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而死)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弔死了。當時的人哀悼他們.
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裡,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
丑時(1時-3時)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仍然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招致母親不滿意呢?」焦母對仲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姿態優雅。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發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坐具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麼害怕的了,怎麼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麼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裡,張嘴想對妻子說話,卻抽抽咽咽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里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為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說的。」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白費口舌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裡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裡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我有綉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綉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斗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簾裡面。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為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雞鳴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穿上綉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玳瑁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象含著紅色硃砂,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劉蘭芝走上廳堂拜見婆婆,婆婆的怒氣仍未平息。(蘭芝說:)「從前我做女兒時,出世後從小生長在鄉間,本來就沒受過什麼好的教養,同你家少爺結婚,更感到慚愧。接受婆婆送的錢財禮品很多,卻不能承擔婆婆的使喚。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記掛婆婆在家裡辛苦操勞。」回頭再與小姑告別,眼淚象連串的珠子掉下來。(劉蘭芝對小姑說:)「我初來你家時,小姑你剛能扶著坐具學走路,今天我被趕走,小姑你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希望你努力盡心奉養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蘭芝說完)出門登上車子離去了,眼淚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系,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鍾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願!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為磐石,我一定要成為蒲草和葦子。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象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為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想到將來我心裡象煎熬一樣。」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舍。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里。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為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你現在究竟有什麼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錯。」母親聽後非常悲傷。
(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媒人)說,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那麼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麼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說太守家有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哥哥聽到太守求婚被拒這件事,心中煩躁不安,開口對妹妹說:「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
蘭芝抬頭回答道:「道理確實象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裡。怎麼處理完全聽從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立刻就答應太守這門親事,就可以結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從座位上起來連聲說:「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他回到郡府報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給的使命,到劉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緣份,說媒很成功。」太守聽了這些話,心裡非常歡喜,(馬上)查看婚嫁歷,又翻看婚嫁書,便告訴郡丞:「婚期定在這個月內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好日子就在三十這一天,今天已經是二十七了,你趕快去劉家訂好結婚日期。」太守府內大家互相傳話說:「趕快籌辦婚禮吧!」(趕辦婚禮的人)象天上的浮雲一樣來來往往連接不斷。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掛著綉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盪。金色的車子白玉鑲的車輪,緩步前行的青驄馬,套有四周垂著彩纓、下面刻著金飾的馬鞍。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采購來的山珍海味。跟從的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為什麼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
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象水一樣傾瀉。移動坐著的琉璃榻,搬出來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綉花的夾裙,晚上做成了單羅衫。陰沉沉地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說有此變故,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里的地方,人傷心,馬也哀鳴。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嘆使人心都碎了。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我許配給別人了,你回來有什麼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蘭芝對焦仲卿說:「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裡。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里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兒子現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麼鬼神了!願您的壽命象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
焦母聽到(兒子)這些話,淚水隨著說話聲一起流下,說:「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職,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賤不同,(休掉了她)哪裡就算薄情呢?東鄰有個賢慧的女子,她的美麗在城內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會有答復。」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裡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睹物生情),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蘭芝)結婚的這一天牛馬亂叫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沉沉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於是)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裡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弔死了。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旁邊。(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裡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裡很不安定。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
在「媒人去數日·····承籍有宦官」這兒可能是文字脫落或錯誤,因此這四句就無法解釋了!有人認為「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兩句當在「阿母謝媒人」之後,是阿母次謝媒人的話。意思是有蘭家之女,出身於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兒出身微賤,不能相配。
F. 孔雀東南飛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詳解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樂府雙璧」。後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庄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治舒縣,漢末遷皖縣,均在今安徽境內)的一樁婚姻悲劇。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於南朝陳國徐陵(507-583)編《玉台新詠》卷一,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樂府詩集》載入「雜曲歌辭」,原題為《焦仲卿妻》。現今一般取此詩的首句作為篇名。《孔雀東南飛》原為建安時期的民間創作,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可能經過後人的修飾。
《孔雀東南飛》故事的兩個主人翁以其對愛情的堅貞不渝而贏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贊嘆,主人翁的墓地在安徽省懷寧縣小市鎮糧站前方,經後人的修繕,現已經成為一處免費供遊人憑吊的風景地。為了拍攝相關電視,在小市鎮建成了「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開始名揚海外。
其動人的魅力主要表現在:
一、情節波瀾曲折,跌宕起伏。作者在故事的開頭設置了尖銳的矛盾沖突:聰明能幹、心靈手巧的劉蘭芝和焦仲卿兩人感情深厚,但為婆婆不容,一定要趕其回家。在這種矛盾沖突中,仲卿希望能夠緩解矛盾,於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僅未得到絲毫緩解,反遭母親捶床痛罵。仲卿迫於無奈,只得讓蘭芝暫回家門。話別之時,兩人相約誓不相負。蘭芝回家後,母親見到不請自歸的女兒,十分震驚,後經蘭芝解釋,這才諒解。但不久,縣令、太守相繼為兒子求婚,蘭芝不為所動,一一回絕。但其兄為了攀結權貴,步步相逼,這樣使矛盾進一步激化。蘭芝被迫之下選擇允婚,其實已作了以死抗爭的打算。仲卿聞訊,責問蘭芝,蘭芝道出真情,許下諾言,並約定黃泉相見。結婚當晚蘭芝投河自盡,仲卿聽後也弔死樹下。他們以死抗爭的方式將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後兩家求得合葬,葬後兩人雙雙化鳥,告誡世人。
二、敘事雙線交替,縝密緊湊。採用雙線交替推進的方式。第一條線索圍繞劉焦兩家的家庭矛盾沖突展開。仲卿求母,是焦母的專橫和仲卿的軟弱的第一次沖突;蘭芝辭婆,是焦母的無情和蘭芝的斗爭的第二次沖突;蘭芝拒婚,是蘭芝的忠貞與其兄的虛榮的第三次沖突;仲卿別母,是焦母的頑固與仲卿守約的第四次沖突。這四次沖突,實際是一場迫害與反迫害的斗爭,且演繹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雙雙殉情。第二條線索是圍繞蘭芝與仲卿矢志不渝的愛情鋪展的。這條線索建立在上述矛盾沖突的基礎上。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敗後,與蘭芝的臨別,反映了兩人濃厚深切的戀情;第二次是蘭芝辭婆後,與仲卿的話別,抒寫了他們真摯堅定的感情;第三次是蘭芝拒婚後,與仲卿的訣別,刻畫了他們生死相依的愛情。這兩條線索,交替發展,完整緊湊地完成了故事的敘述及人物命運的交代。另外,結構上呼應映襯。如不同場合中兩次出現的蒲葦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讀者對劉焦夫婦愛情堅貞的認識。又如蘭芝分別時對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擔憂,焦母「東家美女」的引誘,在詩中也暗伏、照應,顯示了結構的縝密。
三、主題鉤深致遠,蘊藉寬廣。從蘭芝和仲卿兩人的角度看,這是性格的悲劇。蘭芝不僅美麗善良,而且外柔內剛,所以當她面對獨斷專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決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從小生活在母親的淫威之中,養成了懦弱無能的性格,所以當他面對母親的威逼,就決定了他不可能主動爭取婚姻的幸福。從焦母和劉兄兩人的角度看,這是社會的悲劇。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東漢,儒家經義中的「孝」充當著捍衛封建禮教,維護封建家長權威的堅實堤壩。所以焦母能用高壓政策對待兒媳,劉兄能用威逼手段脅迫蘭芝,將他們雙雙推向了婚姻的墳墓。從這個角度看,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實質充當了殺害他們的劊子手,它們不僅摧殘了美滿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殺了善良純朴的天性。從蘭芝和仲卿死後雙雙化鳥的這一角度看,故事帶有神話色彩,它寄託了人民群眾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強烈願望。
(作者單位:湖南華容五中 414211)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於《玉台新詠》,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詩前有序文:「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雲爾。」這是一曲基於事實而形於吟詠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劉蘭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來,是由於兇悍的焦母和勢利的劉兄逼迫的結果。事實上,焦母、劉兄同樣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因為焦母、劉兄的本意,並不想害死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妹妹。這從劉、焦死後,「兩家求合葬」這樣後悔不及的舉動可以看出。——盡管這是他們對劉蘭芝、焦仲卿生死不渝愛情的晚到的認可與祝福。他們主觀上的出發點雖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維護自己親人的終身幸福與自己的利益統一起來的願望。焦母劉兄是要在自己與焦仲卿、劉蘭芝的利益之間找到一塊平衡的綠地而共處。然而,他們沒有成功。這里,問題的深刻性在於:劉蘭芝、焦仲卿畢竟是直接通過他們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劉兄同時又成了封禮教的幫凶。這種不以個別人意志為轉移的社會力量,正是當時封建制度罪惡本質的必然反映。
劉焦之死在當時有必然性。因為他們面臨的抉擇只有兩種可能:或者向焦母劉兄屈服,違背自己的愛情誓約;或者以一死來維護兩人的愛情誓約。劉、焦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造反第三個可能。因為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件並不是他們自己選定的,而是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劉、焦之死,固然有外來的壓力,但也有其內在的原因。這原因就是他們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擺脫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封建意識形態。《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焦母迫害劉蘭芝用的是第一條。《禮記》中還規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焦母壓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順這一條。劉蘭芝回娘家後,也遭到家長制的威壓。那麼劉蘭芝、焦仲卿是不是從根本上反對這些封建教條呢?沒有。劉、焦兩人所反復辯解的是他們並沒有違反這些封建規范。他們的認識不能不受時代的局限。劉蘭芝、焦母劉兄則以為堅守這些封建教條才能真正維護自己和親人的幸福。顯然,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焦母、劉兄是強者,而劉蘭芝、焦仲卿註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們並不是處於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時期,而是處於中國地主階級還有著遠大前途,封建制度正處上升時期的東漢末年。劉蘭芝、焦仲卿的抗爭只是一種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違背這些要求的封建禮教之間的一種不自覺而且沒有出路的沖突。因此,他們的死,是歷史的必然要求與這個要求實際上不能實現的產物。他們的死,是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控訴。思想上的局限,並不能轉移或否定實踐意義上的客觀作用。劉蘭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禮教的早期叛逆者,因為他們沒有逆來順受地屈從。死與屈從,都是封建禮教對他倆的毀滅。但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毀滅。如果他們屈從了,那麼雖然他倆的肉體還活著,但他們的靈魂、他們的愛情理想卻不復存在了。而死,卻表現了他倆為堅持愛情理想而作的抗爭,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贏得後世人民對他倆的同情與尊敬,成為後代粉碎封建枷鎖的精神鼓舞。所以,劉、焦之死,已沖破個別人、個別家庭的狹小范圍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義,揭出了極其普遍的社會問題。《孔雀東南飛》的重大思想價值在於:它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劉蘭芝、焦仲卿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夫婦忠於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託了人民群眾對愛情婚姻自由的熱烈嚮往。
通過有個性的人物對話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東南飛》最大的藝術成就。全詩「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長詩也。淋淋漓漓,反反復復,雜述十數人口中語,而各肖其聲音面目,豈非化工之筆」(《古詩源》卷四,沈德潛按語)。在貫穿全篇的對話中,可以看到,劉蘭芝對仲卿、對焦母、對小姑、對自己的哥哥和母親講話時的態度與語氣各不相同,正是在這種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勞、善良、備受壓迫而又富於反抗精神的外柔內剛的個性。同樣的,在焦仲卿各種不同場合的話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於愛情、明辨是非但又迫於母親威逼的誠正而軟弱、但又有發展的性格。詩中寫到蘭芝與仲卿死前,蘭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見蘭芝後回家與母親訣別,他倆這時的話語,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與處境。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曾作過這樣細致的分析:「蘭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於母,子之於母,情固不同。女從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與妻,孰與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無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負,女以死償,安得不以死?彼此時,母即悔而迎女,猶可兩俱無死也。然度母終不肯迎女,死終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異者,兒今冥冥四語明言之矣,今日風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覺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為獨死?不過謂此怨懟之言,未必實耳。故漫以東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將改適,不言女亦欲死,蓋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則防我不得死故也。」試想,蘭芝如果直說要死,這個弱女子勢必會遭到暴力的約束,被強迫成婚。而仲卿的情況自然與蘭芝不同,誠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於此可立見焦母的蠻橫:「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由此可見劉兄的勢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簡短對話,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點。詩中,簡潔的人物行動刻劃,有助於形象的鮮明;精煉的抒情性穿插,增強了行文的情韻。「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寫出了劉蘭芝離開焦家時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願在焦家生活的決心,嚴妝辭婆是她對焦母的抗議與示威。打扮時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對焦仲卿的愛,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姑嫂關系不易相處,蘭芝與小姑關系融洽,正表現了她的懂禮儀、易相處。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對照。另外,辭焦母不落淚,而辭小姑落淚,也可見蘭芝的倔強。焦仲卿的形象刻劃也是如此,他送蘭芝到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表現了一片真情。聞知蘭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詩篇用馬悲渲染襯托他內心的強烈痛苦。臨死前「長嘆空房中」、「轉頭向戶里」,對母親還有所顧念,這里愈見他的誠正與善良。在整篇詩中,類似上述的動作刻劃還有一些,筆墨雖不多,卻極精粹。蘭芝死時,一無反顧,「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仲卿死時,顧念老母,「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這些不同的動作細節,都切合各自的性格與處境。同樣是母親,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潑辣,劉母見蘭芝回家時驚異而「大拊掌」的溫和,對性格的描繪來說寥寥幾筆已極傳神。抒情性穿插較之動作刻劃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筆「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蘭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時,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嘆,增添了悲劇氣氛。「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這畫龍點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們對焦、劉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訓式的全詩結尾,也帶有濃重的抒情意味,充滿了作者的同情與期望。這些水到渠成、不著痕跡的抒情性穿插,對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詩的感情色彩。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詩比興手法和浪漫色彩的運用,對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與思想的傾向性通過這種藝術方法鮮明地表現了出來。詩篇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是「興」的手法,用以興起劉蘭芝、焦仲卿彼此顧戀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氣氛。最後一段,在劉、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葉葉覆蓋相交,鴛鴦在其中雙雙日夕和鳴,通宵達旦。這既象徵了劉焦夫婦不朽,又象徵了他們永恆的悲憤與控告。由現實的雙雙合葬的形象,到象徵永恆的愛情與幸福的松柏、鴛鴦的形象,表現了人民群眾對未來自由幸福必然到來的信念,這是劉焦形象的浪漫主義發展,閃現出無比燦爛的理想光輝,使全詩起了質的飛躍。
《孔雀東南飛》結構完整、緊湊、細密。其情節的組織,採取雙線交替推進的方式。其中,一條線索由劉蘭芝、焦夫 焦母劉兄之間展開。這是一場迫害與反迫害的斗爭。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沖突,刻畫了焦母的專橫和仲卿的軟弱。蘭芝辭婆一段,是第二次沖突,反映了焦母的無情和蘭芝的斗爭。蘭芝拒婚,是第三次沖突,在蘭芝與其兄之間展開,突出了蘭芝寶貴不能淫的堅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別母一段,寫出了阿母的頑固與仲卿的守約。這四次沖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雙雙殉情。特別是主角蘭芝,她的堅決抗爭,影響與決定了仲卿的態度與斗爭。
蘭芝與仲卿的感情糾葛是在上述矛盾沖突的基礎上展開的。第一段蘭芝的訴苦,表現了她對仲卿的信賴,也交代了矛盾沖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敗,劉、焦之間的話別,反映了仲卿的不舍、蘭芝的溫情。第二次沖突蘭芝辭婆後,仲卿的送別,充分抒寫了他們夫婦之間的真摯感情。第三次沖突蘭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懟,蘭芝的表白,他們之間的訣別,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生死不渝的愛情。由此可見,上述兩條線索,有主有從,互為因果,交替發展,完整緊湊地完成了故事的敘述、人物命運的交代。
此詩在結構上的細密還表現在呼應映襯上。《采菽堂古詩選》曾指出:「凡長篇不可不頻頻照應,不則散漫。篇中如十三織素雲雲、吾今且赴府雲雲、磐石蒲葦雲雲及雞鳴之於牛馬嘶,前後兩默無聲,皆是照應法。然用之渾然,初無形跡故佳。乃神化於法度者。」詩中在不同場合中兩次出現的蒲葦磐石的比喻,的確加深了讀者對劉焦夫婦愛情堅貞的認識,也加強了閱讀這篇作品時渾然一體的感覺。此外,蘭芝別仲卿時對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擔憂,焦母「東家美女」的引誘,也在詩中有暗伏、有照應,顯示了結構上的精細和詩思的縝密。
《孔雀東南飛》細針密線的結構特色,得力於繁簡得當的剪裁。劉蘭芝、焦仲卿的故事,頭緒紛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會散漫無所所歸統。清代詩評家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道:「作詩貴剪裁。入手若敘兩家家勢,末段若敘兩家如何悲慟,豈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語了之。極長詩中具有剪裁也。」《采菽堂古詩選》看法更深入:「兩家聞二人之死,倉皇悲慟、各懷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寫則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勢緊峭,乃知通篇之縷縷無一閑語也。前此不寫兩家家勢,不重其家勢也。後此不寫兩家倉皇、不重其倉皇也。最無謂語而可以寫神者,謂之不閑;若不可少,而不關篇中意者,謂之閑。於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人誤入迷途的就是這些所謂若不可少卻不關篇意的材料。其實,一些表面看來必不可少的材料,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費筆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詩中兩家家勢、死後家人悲慟後悔等等。這里,關鍵是抓住「篇中意」對詩材加以選擇,組織,突出主要線索、主要情意。
詩中對詳寫部份的處理是極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敗,劉焦之間話別,蘭芝辭婆和太守迎親等,都是濃筆重彩的段落。這些段落在整個長詩中都是直接關繫到劉焦愛情悲劇的關鍵內容,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洩,對題意的顯示都起著極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這樣的濃筆重彩,在全詩自然、朴實、流暢的基本風格中,起到了豐富色彩的作用,使整個描述的節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沈德潛的這段評語具有真知灼見:「長篇詩若平平敘去,恐無色澤。中間須點染華縟,五色陸離,使讀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婦出門時『妾有綉羅襦』一段,太守擇日後,『青雀白鵠舫』一段是也。」
[編輯本段]【文學鑒賞】
《孔雀東南飛》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斗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
這首敘事詩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語言樸素,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結構緊湊完整,結尾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是漢樂府民歌的傑作。「五四」以來,被改編成各種劇本,搬上舞台。
現在這首詩已經刻在「孔雀東南飛遺址」——安徽懷寧縣小市鎮焦仲卿劉蘭芝墓地的長廊石壁櫥窗上。
《孔雀冢》 秋風聽雨
此情此景如斯,磐石盟約蒲葦,一園草木參差,我駐亭邊水尾。千古孔雀之心,不忍焦畈南飛,萋萋柳岸青草,豈知漢府別離!默吟長廊樂府,後人何以為繼?兩廂痴情,兩地相思!仰飲杜康,試作柳詞,兩行熱淚潤臉頰,兩闕艷詞問先師。
[編輯本段]【思想價值】
《孔雀東南飛》的重大思想價值在於:它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劉蘭芝、焦仲卿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夫婦忠於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託了人民群眾對愛情婚姻自由的熱烈嚮往。作為古代民間文學偉大的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以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記錄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實的感情。它是藝苑的奇葩,也是歷史的鏡子。
從《孔雀東南飛》看所謂封建禮教戕害愛情婚姻之荒謬
《孔雀東南飛》被稱作「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早期,形象地用劉蘭芝、焦仲卿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夫婦忠於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託了人民群眾對愛情婚姻自由的熱烈嚮往」的反封建禮教的優秀詩篇。然而,仔細推敲,卻發現此說有誤,造成這次愛情悲劇的,不是封建禮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們的愛情婚姻。
一、劉蘭芝、焦仲卿的家庭背景:
焦仲卿是廬江府小吏,年紀輕輕就是地級官府的公務員,因此他的家庭背景是士大夫,劉蘭芝也一樣,「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之後更是「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來求婚的地位一個比一個高。因此劉蘭芝也是士族家庭無疑。既是士族家庭,那麼家庭政治利益第一其他必須服務於家庭政治利益是理所當然的了。
二、婚姻存續的時間:
詩中有「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之句。那麼,二三年是現在的二三年嗎?古人的二三泛指很多,孔子常說的二三子就是很多學生,而不是二三個學生。再看後面 「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從「小姑始扶床」到「小姑如我長」是多長時間,沒有十年也有七八年。小姑始扶床並不是「剛能扶著床學走路」,而是繞者床來回跑,宋朝詩人賀鑄《生楂子》中有「何物系君心,三歲扶床女」之句,床是一種可座可卧的傢具,也不是現在的床。可見「小姑始扶床」的小姑應該是一個三歲左右正磨人的小孩子。而「小姑如我長」時至小也應該十歲以上了吧。那麼,這中間的許多年為什麼婆媳相安無事,而突然有一天一定要把劉蘭芝趕走?而且幾乎是毫無理由的趕走?關於小姑的描述,應該是運用的誇張手法,如果蘭芝被修時已經二十好幾了,那麼也不會有這么多高官來求親了.
六、從母女對話看古代婚姻禮制的合理性:
劉母對於求婚者的處理方式居然是告訴女兒:「汝可去應之」, 當得知女兒的態度後劉母婉言謝絕了媒人。是啊,這才是古代婚姻禮制的實質,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必須是當事人同意,不然父母不能命,媒妁也不能言。古代交通閉塞,官方出於便民或是自己懶,總之沒規定婚姻登記制度,那麼如何證明婚姻的真實有效呢?於是,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規定,父母媒妁只不過是證婚人。古代又沒有DNA技術,如果某人拋妻棄子那怎麼辦呢?婚書就是憑證。即使現在,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和支持,你的婚姻也很難存續吧。
http://hi..com/z3h2g2/blog/item/6d257416efb85457f3de32ec.html
[編輯本段]【名家點評】
——《孔雀東南飛》的現實主義(唐弢)
因為是敘事詩,不但有人物,作者還以白描的手法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從現在的內容看來,這首長詩在它出世以後似乎經過一個時期的傳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傳唱過程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的,因而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僅表現為愛憎分明,而且顯示了銖兩悉稱。作者否定了一切應該否定的東西,也肯定了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然而無論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通過復雜的和具體的描寫,暗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特點,給予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從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論,不能不說,這是現實主義藝術創造在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傑出的範例。
試以焦仲卿、劉蘭芝兩人為例。仲卿出身於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雖然職階卑微,但在嚴格的門閥社會里已經具有被「品」的資格,所以他母親說:「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將來還要憑借靠山飛黃騰達。很顯然,他是籠子里長大的金絲鳥,養成了拘謹懦弱的個性,一個比較善良的白面書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爭,但描寫時卻又緊緊地扣住了他的特點——人物經歷和性格上的特點。仲卿是深愛妻子的,當他知道母親要驅逐蘭芝的時候,先是婉「啟」,繼是「跪告」,等到母親「槌床便大怒」,他就「默無聲」的退了出來,回到自己房裡,對著蘭芝「哽咽不能語」,說什麼「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勸蘭芝低聲下氣,暫回娘家,約定將來再去接她,但他其實只有一點幻想的期待,並無什麼實際辦法。蘭芝被逼將嫁,他聲言要獨個兒自殺,甚至還把這個計劃去告訴自己的母親;蘭芝死後,以他愛蘭芝之深,終於以身殉情,作者寫他在「庭樹下」「徘徊」了一陣,然後上吊,活活地畫出了這個怯弱的書生的性格和面貌。
蘭芝便和他不同。盡管詩篇以古典作品特別是民間文學里慣用的誇張的筆法,描寫了她的知書達理,描寫了她的妝奩和打扮,但在門閥社會里,「生小出野里」就說明她的家世還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個在小康人家生長起來的有主見的女子,美麗、聰敏、能幹,雖然作者也極力寫她的善良和溫順,但在善良和溫順中別有一種掩蓋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剛性——人民想像中的被壓迫者自覺意識的一種原始形態。這種剛性不一定要從焦母所說的「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廣泛地散布在蘭芝的全部行動細節里。當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圖以後,不等對方開口,便自請:「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仲卿對著她哭不成聲,一籌莫展,她便說:「勿復重紛紜。」他勸她暫回娘家,再圖後會,她便說:「何言復來還!」她看清問題,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表現了一個普通人的人格的尊嚴。不過作者也不是簡單地片面地處理這一點。蘭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愛仲卿,也知道仲卿愛她。兒女深情使她對冷酷的現實仍然不得不抱著一點幻想,仲卿和她告別,她這樣叮嚀:「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這是在具體條件下必然會產生的她的惟一的希望。縣令差人做媒,她這樣婉拒:「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最後她哥哥說出了「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剛性又立刻占據了蘭芝的靈魂,處於弱者和被壓迫者地位的那種凜不可犯的尊嚴感在她心底升華,她決定以生命來表示最後的抗議,所以「仰頭」回答,很快應允了。
離開焦家的時候,拜母別姑,她的態度是十分從容的;再嫁期定的時候,裁衣作裳,她的態度是十分從容的;乃至最後「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點遲疑和猶豫。她從來沒有向環境低頭。很難考查有多少人在傳唱過程中豐富了劉蘭芝的性格,然而這的確是一個弱者和被壓迫者光輝人格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最美的表現。環境的殘酷和轉變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樸素的描寫,將細節一絲一縷地扣入行動,使作品在真實的基礎上產生了追魂攝魄的感染力——詩的感染力。
[編輯本段]【相關劇目】
——評劇《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由李瑞環同志改編,中國評劇院白派掌門人王冠麗領銜主演,八十高齡的花硯茹應邀助陣。此劇在結構上並沒有沿用老版的評劇劇本,而更多借鑒了京劇元素,使整體戲劇架構十分清晰,唱詞工整典雅,唱腔設計靠近「老腔老調」,聽起來韻味醇厚。該劇是王冠麗調入中國評劇院後排演的第一出新編戲。她在整體風格上著力突出了一個「雅」字,氣質淡雅,表演文雅,演唱清雅,全面體現白派的魅力。
G. 孔雀東南飛 全文翻譯
東漢末年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仲卿的母親驅趕回娘家,她發誓不再改嫁。
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著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盡。
焦仲卿聽到妻子的死訊後,也弔死在自己家裡庭院的樹上。
當時的人哀悼他們,便寫了這樣一首詩。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到十六歲能織精美的白絹學會了裁剪衣裳會彈箜篌能誦讀詩書。
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
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裡,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
雞鳴啼了,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仍然嫌我織得慢。
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
(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貌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
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招致母親不滿意呢?」焦母對仲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
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羅敷,姿態可愛無比,母親替你去提親。
(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蘭芝)。
「焦仲卿直身而跪稟告:「孩兒恭敬發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坐具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麼害怕的了,怎麼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麼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裡,張嘴對妻子說話,卻哭得連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
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
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里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
為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說的。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白費口舌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裡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
(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裡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我有綉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綉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斗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
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匣裡面。
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為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
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雞鳴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
穿上綉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
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玳瑁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像含著紅色硃砂,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劉蘭芝走上廳堂拜見婆婆,婆婆的怒氣仍未平息。
(蘭芝說:)「從前我做女兒時,出世後從小生長在鄉間,本來就沒受過什麼好的教養,同你家少爺結婚,更感到慚愧。
接受婆婆送的錢財禮品很多,卻不能承擔婆婆的使喚。
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記掛婆婆在家裡辛苦操勞。
」回頭再與小姑告別,眼淚像連串的珠子掉下來。
(劉蘭芝對小姑說:)「我初來你家時,小姑你剛能扶著坐具學走路,今天我被趕走,小姑你長得和我一樣高了。
希望你努力盡心奉養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
」(蘭芝說完)出門登上車子離去了,眼淚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
(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系,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願!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為磐石,我一定要成為蒲草和葦子。
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像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
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為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違反我用來使我煩憂。
」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舍。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面。
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為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
你現在究竟有什麼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錯。
」母親聽後非常悲傷。
(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
(媒人)說,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
」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
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
那麼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麼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
說太守家有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
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蘭芝哥哥聽到太守求婚被拒這件事,心中煩躁不安,開口對妹妹說:「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
運氣的好壞相差得像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蘭芝抬頭回答道:「道理確實像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中間回到哥哥家裡。
怎樣處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
立刻就答應這門親事吧,就可以結成婚姻。
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掛著綉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盪。
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采購來的山珍海味。
跟從的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為什麼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象水一樣傾瀉。
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
陰沉沉地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說有此變故,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里的地方,人傷心,馬也哀鳴。
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
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嘆使人心都碎了。
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沒有像以前想像的那麼好,有很多的事情你又不了解.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我許配給別人了,你回來有什麼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
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蘭芝對焦仲卿說:「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裡。
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里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
兒子現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
(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麼鬼神了!願您的壽命像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焦母聽到(兒子)這些話,淚水隨著說話聲一起流下。
說:「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京城裡任官職,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賤不同,(休掉了她)哪裡就算薄情呢?東鄰有個賢慧的女子,她的美麗在城內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會有答復。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裡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
(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結婚的這一天牛馬亂叫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沉沉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
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裡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弔死了。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旁邊。
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左右兩側種上梧桐,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
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裡直叫到五更。
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裡很不安定。
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
故事梗概及英語翻譯: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in Jian'an period.
少女劉蘭芝自幼便習女紅,善彈琴,能誦詩書。
Liu Lan, a young girl, has been a girl who is good at playing the piano and can read poems and books.
十七歲嫁給焦仲卿為妻,日夜辛勞,勤於家務,卻不為婆婆所容,於是就去信給正在廬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訴說不堪忍受之苦。
At the age of 17, Jiao Zhongqing was married to Jiao Zhongqing, who worked hard day and night and was diligent in housework, but was not accommodated by her mother-in-law.
So she wrote to her husband, who was a small official in Lujiang Prefecture, to tell her unbearable suffering.
仲卿回來為妻子求情,卻遭母親斥責,並令其休妻另娶。
Zhongqing came back to plead for his wife, but her mother scolded her and ordered her to divorce her wife and marry another woman.
仲卿長跪,言「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母親大怒。
Zhongqing knelt down and said, "If you send this woman today, she will never marry again. 」 Mother was furious.
因仍要趕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請妻子回娘家,暫避一時。
Because she still had to rush back to the prefecture, Zhongqing had to ask her wife to return to her mother's home for a while.
蘭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別,類乎休棄,今後恐難再見,便將自己常用的香囊、妝奩等物留給仲卿以作紀念。
Lan naturally understood that such a difference, like abandoning, in the future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see you again, so he left his commonly used sachets, make-up kits and other things to Zhongqing as a souvenir.
雞鳴天亮,蘭芝精心梳妝之後,上堂別過婆婆和小姑,流淚登車而去。
Chickens crow and dawn, Lan carefully dressed, go to the hall to leave her mother-in-law and sister-in-law, and boarded the bus in tears.
此時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見。兩情依依,低頭耳語道:「誓天不相負。」
At this time, Zhongqing had been waiting by the main road, and the couple met. Two emotions depend on each other, bowing their heads and whispering, "Swear that heaven will not fail. 」
劉蘭芝被遣回家十餘日,縣令即派媒人來為其子求婚,被蘭芝婉言回絕;
Liu Lan was sent home for more than ten days, and the county magistrate sent a matchmaker to propose for his son, which was politely rejected by Lan.
又數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門提親,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願與劉家結為百年之好,又被謝絕。
A few days later, Taishou Yetou County Prime Minister went to the door to propose for his relatives. The five princes who said that Taishou had not yet married, wishing to marry Liu Jia for a hundred years and were rejected.
這下早惹惱了蘭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
It annoyed Lanchi's thunderstorm eldest brother this morning.
兄命難違,蘭芝被逼迫不過,只得一切任人安排。
Brother's life is hard to violate, Lan was forced, but had to arrange everything.
那邊媒人回報,說劉家已允婚事。
The matchmaker over there returned that the Liu family had agreed to marry.
恰好三天過後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馬上四處派人備下金帛彩禮,人馬舟車,以便早日完婚。
Just three days later is the auspicious day. Taishou immediately sent people around to prepare golden silk ribbon gifts, horse-drawn carriages, so as to get married as soon as possible.
仲卿在任上聞知此變,急忙乞假告歸。
When Zhong Qing heard of this change in office, she hurried to beg for leave and returned home.
第二天,蘭芝整日默默無語,只是和淚裁衣。
The next day, Lan was silent all day, just cutting clothes with tears.
忽聽得一陣熟悉的馬嘶聲,出門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Suddenly I heard a familiar neigh of a horse and went out to look at each other from afar, knowing that it was an old man.
蘭芝手撫馬鞍,一一訴說原委。
Lan stroked the saddle and told the story one by one.
仲卿提及當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約「黃泉下相見」。
Zhong Qing mentioned the vow on that day, and they had to meet "under Huangquan".
各自回家去了。
They went home separately.
仲卿回家後對母親說道:「今天大風吹折了樹木,院子里的蘭花上結滿了嚴霜;孩兒的性命猶如西山的落日,母親今後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長嘆而去。
When Zhongqing returned home, she said to her mother, "Today the wind blew down the trees, and the orchids in the yard were covered with frost;
the child's life is like a sunset in the western mountains, and the mother should take care of herself more in the future." Then she worshiped and sighed.
這一天,迎親的車馬格外熱鬧,新婦已進門。
On this day, the family car was very busy and the bride had entered the door.
黃昏後人群漸漸散去,夜深沉,萬籟無聲,蘭芝攬裙投水自盡。
After sk, the crowd graally dispersed, the night was deep and silent, and Lan drowned himself in a skirt.
仲卿得知,徘徊樹下,亦自縊殉情。
Zhong Qing knew that wandering under the tree, she also died.
後兩人合葬於華山旁。
The latter two were buried together beside Huashan Mountain.
(7)孔雀東南飛小美女真可愛擴展閱讀:
一、焦仲卿劉蘭芝殉情: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再嫁的消息,快馬加鞭趕到了劉家,已經是薄暮時分,那聲聲馬嘶,也就是他心中的悲嗚。眼見門前已經搭好了「青廬」,那是以大幅布幔搭成的帳幕,是新娘出閣前的一晚用來過夜的。
見到劉蘭芝,焦仲卿氣急敗壞地說:「我如磐石,千年不轉移,而你蒲葦的韌性呢?何以在一天一夜之間一切就變了樣子呢?我們的海誓山盟呢!我只有祝賀你攀上高枝,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劉蘭芝肝腸寸斷,嗚咽講道:「人生不如意,一言難盡,你又何必那樣講呢!我和你同樣是受逼迫,只有一死來表明我的志向了。」劉蘭芝哭著跑回青廬,焦仲卿也撥轉馬頭,萬念俱灰地踏上歸途,世上萬般辛苦事,無過死別與生離。
那天已是冷冬的時節,寒風摧凌著樹木,樹葉飄零。漸漸地庵庵黃昏,寂寂人定,斜月清冷,嚴霜滿地,偶爾地自空中傳來一、兩聲孤鳥的悲鳴。劉蘭芝踉踉蹌蹌地離開了青廬,趁人不備,躍身投入村外的池塘之中,用她的生命來詮釋情愛的堅貞。
那邊焦仲卿回到家裡以後,登堂拜母,說了一些「不能承歡膝下,萬望善自珍重」的訣別話。他那糊塗而專橫的母親還在安慰他:「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慎無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廓,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不管母親如何勸勉,此時焦促卿已經決心赴死,那裡聽得進去。當天夜裡徘徊庭院之中,三更過後,烏鴉成群飛過,焦中卿心知有異,以為愛妻已經殉情,正在黃泉路上等他結伴同行呢!於是解下腰帶,綁在庭樹枝上自縊而死。
劉蘭芝放著「金車玉作輪,青驄馬,金鏤鞍」的富貴之家不去,甘願為情而死,令人贊嘆。
天亮以後,焦仲卿與劉蘭芝雙雙殉情的消息,已經轟動了附近村裡,焦母呼天搶地,為獨子的死悲慟不已;劉家兄長更是愧悔交加,因為自己的貪利趨勢,而害得走投無路的妹妹投水保貞;村民更是由同情而憤慨,聚集在兩家門前,鼓躁唾罵,並要求將兩人合葬在華蓋山麓。
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墓地,東西植松柏,南北種梧桐,若干年後,枝丫繁茂,濃蔭覆地,有一種雙棲雙飛的鴛鴦鳥,夜以繼日地穿飛上下,婉囀和鳴;
青年男女紛紛來到墓地參拜,祈求獲得美滿良緣,至今安徽省舒城縣城南的華蓋山,還有鴛鴦墳的遺跡!焦仲卿是廬江郡的一個小吏,大約是如今安徽省廬江縣、潛山縣與舒城縣一帶地方。
二、焦仲卿劉蘭芝殉情悲劇原因: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民間敘事詩中最偉大的詩篇,它代表了漢樂府民歌發展的最高峰。對主人公焦仲卿、劉蘭芝殉情而死的悲劇原因,眾說不一。主要有「門第說」、「越禮說」、「守舊說」、「情愛說」等觀點。
(一)門第說 有的同志認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於台閣」,有地位和身份,而劉蘭芝不過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與焦仲卿貴賤很大。
因此「兩家的婚姻是門不當戶不對」。「門戶不當,臉上無光」,因而焦母就要堅決反對這樁婚事。有情人不能成為眷屬,便發生了雙雙殉情的悲劇。
(二)越禮說 有的論者根據焦母的話推斷劉蘭芝的被驅遣,乃是由於她「無禮節」、「舉動自專由」,不順從婆婆,恣意自為的結果。
(三)守舊說 持這種觀點的同志將劉蘭芝與《上邪》中的無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羅敷和《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相比較,認為劉蘭芝消極的以死殉情,則由於她「軟弱」。
這種「軟弱」又是由於「守舊心理」的作用,因此,焦劉愛情悲劇「是反動的封建社會力量和落後的封建守舊心理相結合的必然」。
(四)情愛說 還有的同志根據《禮記·內則》中的「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的說法,認為劉蘭芝的不為焦母所容,是由於焦仲卿「甚宜其妻」,把以前對母親的感情轉移到了妻子身上,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感、不滿情緒。
H. 《孔雀東南飛》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孔雀東南飛》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究竟是什麼事讓平日威風凜凜的閻王如此失態?原來,由於打去年玉帝老兒對天庭的各下屬單位進行股份制改造,其它單位都很順利,可這陰曹地府卻因改革措施不當而每況愈下,實在無力達到天庭各項指標。閻王為此事忙得焦頭爛額,羊毛出在羊身上,老閻決定在地府 物色『人』才,以使改革正常進行,否則玉帝怪罪下來,可不單是撤職的危險。
且說蘭芝殉情後到了地府,以其「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資質和努力很快掌握了時下在地府流行的網路技術,很快注冊了一個域名,她的網站門類齊全,再加上蘭芝的勤奮,業績持續攀升,不到半年便上市,漲浮一直不錯。
話說閻王的突然到訪,讓蘭芝有些意外。蘭芝只得試探性的問:「大王,何事讓您親自登門?」。 閻王語氣緩和,「我很欣賞你的才能,通過幾日的觀望,相信你定能勝任這項工作。」蘭芝答道:「吾乃一小女子,在世時任憑他人擺布,竟不能與夫君廝守,而今做了鬼卻受大王您如此賞識,實感榮幸,不知大王所指何事?」老閻便向蘭芝說明,蘭芝很快答應,閻王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大王,小女另有一事相求。」「但說無妨」,閻王道。蘭芝面容衷傷,「大王有所不知,吾生前與夫君約定『黃泉』下相見,但時至今日,仍無半點訊息。」 閻王忙道:「蘭芝莫急,我這就讓他們去查,定會讓你們夫婦兩人團聚。」不一會,無常鬼便把焦仲卿帶來,原來仲卿生前在太守府做過會計,命歸黃泉後被帶去管理紙錢,因而遲遲不能與蘭芝相見。兩個人相見,抱頭痛哭,二人飽嘗相思之苦,如今才漸漸舒朗起來。閻王又說:「看你們夫婦感情甚篤,老夫索性讓那幾個拆散你們夫婦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果然不出老閻所料,地府的股份制改造在蘭芝和仲卿的協作下屢創佳績,年終地府改革圓滿完成。
那支孔雀東南飛的股票仍舊保持穩定,一如現在蘭芝與仲卿的幸福生活……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整理書櫃時,我無意間看到了自己高中時的讀書筆記,而這篇《孔雀東南飛》則被自己工工整整的抄在了第一頁。至今仍記得自己初讀此文時眼淚潸然、泣不成聲的樣子。
其實故事也很簡單,人物也很平常,情節也不像現代小說那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切是那麼的平淡,文章以朴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一雙情篤伉儷殉情於世的故事。然而我每每讀之,總會傷感至極。世界上真的會有如此美好的愛情嗎?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縱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語的搪塞還是應詩應景的做作,著實讓人揪心的感嘆、羨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君當做磐石,妾當做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地讓我們真正領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貞與聖潔。
俗話說,「動情容易,守情難」,焦仲卿面對母親讓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卻以「結發共枕席,黃泉共為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與母諍言,以示反抗。試問普天之下會有幾人與之同耳?在這燈紅酒綠、流光溢彩的社會中,真正能做到坐懷不亂者能有幾人?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蘭芝兄長無不所言極是。從田間村婦到太守家的貴婦,無異於一步登天。不必「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此等好事焉有不施為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這種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充斥我們視網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這座金山上蹭下絢爛的粉末,等待著聚沙成塔的嬌艷女人;或者是打著愛情的旗號,盯著男人的腰包,不惜橫刀奪愛、鳩占雀巢的第三者,與劉蘭芝的完全不必煞費苦心便可名正言順的坐享其成,卻不去享受,簡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攬裙脫絲履,舉身赴青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生不同衾,死同穴」,這就是他們的選擇,一個無奈而不悔的選擇。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感情的忠貞,他們用生命拒絕了私慾的誘惑,他們用生命寫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愛情。
這樣的感情對於今天的我們是多麼渺茫啊。可以執子之手的不少,然而能夠真正與子偕老的卻有幾人?對於他們的選擇,我能夠說的只有羨慕,讓我在這個感情廉價的社會中又重溫了花季時節的純真,不過那些對我來說似乎是很遙遠的了。
曾看到過李碧華的一段話:愛情是有的,不過大概一千萬人之中,只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蝶,其它的只化為蛾、蟑螂、蒼蠅、金龜子……
如此看來,焦仲卿與劉蘭芝已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他們不但情結連理,而且身化鴛鴦,這比梁祝的化蝶似乎更高一籌噢。
你以為那?
悲劇,之所以能撼動人心,是因為它的美好足夠動情,而它的破滅也十分徹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悲劇中,性格獨特鮮明的主人公主導著故事的發展,而正是他們性格中的種種矛盾,加上外界環境推動,促使一段兩情相悅的愛情走向了終結。
焦仲卿雖深愛著劉蘭芝,然性格軟弱,優柔寡斷。他敢於為了愛情挺身而出,出言說服母親,卻因為沒有主見,在夫妻生活中處於被動地位,而遭受到母親決絕的反對。其實,若不是焦仲卿的多愁善感與後知後覺,他完全有機會挽留劉蘭芝,趕在失去她之前將她追回。他不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沒有身為男子的勇敢果斷,更沒有身為男子的陽剛與頑強。
而劉蘭芝,投入了充分的感情於這段苦難的博弈,與焦仲卿恰恰相反,她堅決、有主見,不僅多才多藝,能言善辯,而且在愛情中占據主導地位,而恰是因為她過於地強勢聰穎,使得婆婆心生反感,出言不遜,行為挑釁,使她離開焦仲卿成為了必然。
他們並沒有錯,他們善良、柔情,也都深愛著對方,但錯就錯在他們在戀情之中的關系。如果膽小懦弱的'焦仲卿勇敢地成為主導戀情的人,如果剛毅強勢的劉蘭芝放下自作主張的行為習慣,或許就能長久地在一起,就不再迫於外界的壓力。
而他們愛情悲劇的制高點,便是「舉身赴清池」「自掛東南枝」。這段在深情與果敢的跌宕中,最終墜入現實的萬丈深淵,唯有在這時,我們真正地看到,一段美好卻不恰當的愛情,敗給了殘忍而又必然的現實。從「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海誓山盟,到「卿但暫還家,吾今且投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的緩兵之計;再從「舉手長勞勞,而情同依依」的傷感別離,到「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的無奈放手,透露著的,是兩人的未堅持與家人的不理解。明明愛得那麼認真,沒料想到化成一場美麗的錯誤,一個痛心的悲劇。
「悵然遙相望,如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這免不了的告別,卻是深情千種。二人甘為愛情付出生命,也只在「念與世同辭,千萬不復全!」的一聲吶喊後,終於相互成全。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美好的愛情只有在這萬般激流的毀滅後,才顯得如此動人。幻麗的夢想只有在殘忍現實的摧朽下,才變得無比悲情。
古時候,江西廬江府一帶有一對夫妻,男的叫做焦仲卿,女的叫做蘭芝。他們兩人相親相愛,如膠似漆。但是,焦母卻不喜歡兒媳婦,逼她離婚,蘭芝沒有辦法,被她婆婆休回家,娘家人又不理解,逼她再嫁,蘭芝遂投水而死。焦仲卿聽到這個消息,亦自縊身亡。
我現在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吧。
蘭芝是一個聰明賢良的媳婦,小時候就學會了織布、縫衣、彈琴、吟詩作畫。十七歲那年,她就嫁給了焦仲卿,婚後,焦仲卿在廬江府當了一個小官。他雖然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妻子,但是沒有耽誤過公事。蘭芝雖然深深地愛著自己的丈夫,也沒有因為自己的丈夫不在身邊而不守貞操婦道。蘭芝在家織布,晝夜不停,三天就能織十五匹,可是,她的婆婆還是嫌她慢了,時時罵她,還揚言要把她趕回娘家去。
焦仲卿聽到這個消息,便勸解自己的母親說:我的命苦,幸喜討了一個好媳婦。我們的感情很好,她的行為又正派,在您的面前也孝順,您為什麼老是不喜歡她呢?焦母說:你別固執,這個女子不懂禮,不盡孝,我早就不喜歡她了。你怎麼可以堅持自己的意見,還為她說好話呢?我娘家鄰居有一個好女子,名叫秦羅敷,生得非常漂亮。你休了蘭芝,我立即就為你去提親。你就聽娘的話,把蘭芝休了吧!焦仲卿跪在焦母足下說:您若現在把蘭芝趕走,我就再也不討親了!焦母聽後大怒:你這小子,竟敢為那女子說話。我對她早已失去了感情,也絕不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沒有辦法,他哭著對蘭芝說:賢妹,不是我不愛你,也不是我不要你,是我母親要趕你出家門。你就讓一讓,暫時回娘家住一陣子吧。過幾天後,我一定到府上來接你。接著,他又誠心實意地說:好妹妹,你要知道我的心意啊!蘭芝說:你不要再找麻煩了,當初,我嫁到你家時,婆婆怎麼說,我就怎麼做,從來就沒有違拗過她。常常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沒日沒夜地幹活,我以為自己沒什麼錯,盡心盡意地報答婆婆的教養之恩。可還是要被趕走,說什麼再來呢?接著蘭芝指著自己留下的物件對焦仲卿說:仲君,這是我的綉花枕頭、花被子和香料袋子,還有許多梳妝品,絲繩都放在箱子里,這些東西不配做新娘子的用具,留給你做一個紀念吧!
次日拂曉,蘭芝就起床打扮了。她穿了一套最漂亮的綉花衣服,戴了一頂最好看的帽子,搽了一些胭脂水粉。本來就漂亮的蘭芝一經打扮就顯得格外好看。她妝扮完畢,便上堂拜別婆婆,她謙虛地說:我是一個鄉下女人,自小沒有受到良好的教養,不配做您的兒媳婦,只是我在你家枉受用了許多錢帛。我走了,您一個人操持家務,我放心不下。說完,她又走到小妹的身邊,撫摸著小妹的頭說:妹啊,我初來時,你還是一個小孩;現在,你跟我一樣高了。我走後,你要在母親身邊多孝順,多做一些家務事情。妹啊,我們姑嫂今後再也不能在一起了,「乞巧」和「陽會」的時候,你可別忘了我啊!說完,蘭芝傷心地踏上了歸途。
焦仲卿趕著車,一路送蘭芝回家,他悲憤不已。這么好的媳婦為什麼就要遭到驅趕呢?於是,他對蘭芝說,只要我倆堅決不分離就是了,過幾天後我一定來接你。蘭芝聽到丈夫如此鍾愛自己的聲音,又想起昔日夫妻之間甜蜜的生活,不由得動心地說:好吧,你就做一塊堅強的磐石,我就做一根堅韌的蒲葦吧。最後,蘭芝告訴焦仲卿,她娘家哥哥生性蠻橫,只怕他不會答應。
蘭芝回到家裡,受到了母親的責難,當她把真相告訴母親後,母親也悲痛起來。
十天後,縣長派人做媒來到蘭芝的家裡,要把蘭芝介紹給縣長的三公子做媳婦,蘭芝婉言拒絕了。
又過了幾天,府里來了一位官員,也是來給蘭芝說媒的。要把蘭芝介紹給丞相的五公子做媳婦。蘭芝和她的母親都不願意。但是,蘭芝的哥哥怒發沖冠地對蘭芝說:你想明白啊,府上丞相的公子總比一個小小的官吏焦仲卿強點吧,現擺的榮華富貴你為何不去享呢?再說,焦仲卿那種無禮和態度,你還可以回去嗎?蘭芝無奈哥哥的逼迫,只好答應了。
那媒人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府丞相,丞相十分高興,擇個良辰吉日,備好了豐厚的聘禮,准備熱熱鬧鬧辦一場喜事。
婚期的頭一天,母親看到蘭芝依然穿著素常的衣裳,臉上有悲傷的淚珠,心裡很不安。她怕蘭芝變卦,於是,逼著女兒妝扮起來。
焦仲卿聽到蘭芝再嫁的消息,便請假到蘭芝家來探聽虛實。蘭芝聽到前夫慣騎的嘶鳴聲,知是前夫來了,連忙出門迎接。蘭芝告訴焦仲卿,她的母親和兄長逼她再嫁,明天就要成親。焦仲卿聽後,黯然失色,他悲痛地對蘭芝說:祝賀你啊,人往高處走,鳥往亮處飛嘛!蘭芝聽到前夫這么揶揄她,滿腔委屈化作一眶淚水,哀怨地說:咱倆的命一樣苦啊,在黃泉下相會吧!
焦仲卿回到家裡,家裡的一切都顯得凄涼悲哀,蘭芝的舊物就在他的眼前,蘭芝那哀怨的淚水就在眼前,他想,蘭芝是一個多麼善良的好人啊。焦仲卿下決心自殺,要與蘭芝在陰間相會,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好言相勸,兒子一概不作理會。
知府辦喜事那天,家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可是,蘭芝和焦仲卿則感到這個世界如此凄涼肅殺,他倆絕望了,懷著對禮教的憤怒的控訴,蘭芝投水而死,焦仲卿上吊身亡。
悲劇就發生在那個遙遠的世紀。
漢末建安中,有一對非常相愛的夫妻,但是由於婆媳之間的矛盾日益積壓導致媳婦被婆婆給休了。
這對夫妻真的是一對苦命鴛鴦。女的叫劉蘭芝,男的叫焦仲卿。蘭芝知道婆婆嫌棄她之後,便主動請求夫君休了她。可仲卿知道蘭芝是一位溫柔、賢惠的好妻子,心裡是非常不願的。於是,向母親求情,焦母十分惱怒,決定讓他娶城內的姑娘叫秦羅敷,因為她長得美麗又可愛,得到焦母的歡心。
仲卿拒絕了,如果要休了蘭芝,我就終身不再娶。他說。
但是由於做兒子的要聽從父母之言,所以他不得不暫且休了劉蘭芝。
蘭芝在回家的路途中,送給仲卿一隻小鳥,這是她從小養的,它有一種靈氣,可以看穿他們夫妻倆的心事。在離別後的時間里可以幫助他們傳遞各自的心事。
令蘭芝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被休的事被一些媒婆知道後,剛到家就有人上門說媒,由於母親理解女兒的苦衷,就謝絕了。
但是好景不長,又有人來提親,這是一家有名望的貴族,被劉兄知道了。蘭芝的哥哥的性情暴躁,同時他還見利忘義,於是去問大夫有什麼葯能使人忘記以前的事。大夫告訴他,有一種忘憂草可以。
劉兄非常高興地拿著忘憂草回家去。他很狡猾地把忘憂草放在蘭芝的茶水中,很值得慶幸的是,蘭芝沒有喝那杯茶。因為那隻小鳥把它看到的一切事情都啄寫到一張紙上。
蘭芝看明白之後,含著眼淚對哥哥說:我知道你的苦心,我答應這門婚事。
誰都沒有想到,提親的那戶人家竟然是仲卿託人操辦的。
當蘭芝走後,仲卿回到家裡,每天是以酒消愁。整個人都變得面黃肌瘦。做母親的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兒子整天這樣消沉下去,同時也回想到自己以前年輕時代時,那種對愛情的忠貞不渝,與自己的兒子是一樣的。
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鑼鼓喧天鳴,煙花碩然綻。烈火烹油勢,鮮花著錦盛。媒人謂阿兄:「天作之合成,小姐當勝貴。否泰如天地,不同往日語。唯願事可舉,你我各歡喜。」阿兄極言是,笑納齎錢禮。
遂入庫房視,雜彩何其艷,鮭珍何其裕。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使婢呼蘭芝,同看奇珍寶。須臾匆匆歸,面色灰如土。吞吐不成語,淚落連珠子。阿兄問其故,小婢諾諾答:「小姐無影蹤,徒留書一封。」「書卻在何處?」怯怯呈書上,開書急閱之。
「蘭芝心已決,生作府吏妻,死為府吏婦。阿兄莫苛責,實乃無良謀,方出此下策。我今且去家,別處避風頭。切勿相尋覓,自有歸來時。煩請謝阿母,無為女憂急。不孝姊敬上。」
阿兄便大怒,唾罵無間斷。「作計何不量,愧對親父兄,喪盡家門容。成婚時將至,如今且奈何!」阿兄至焦府,入堂見焦母。焦母怫然怒:「吾未至劉府,汝竟自上門。蘭芝無影蹤,仲卿亦如是。必是汝家姊,禍亂我兒心。何不廣問訊,速速尋人歸。」阿兄不悅甚,立拂袖即去。
太守聞此變,惱怒心中憂。造化卻弄人,徒然生此變。區區一府吏,何敢奪吾媳。家丁百餘人,受命尋蘭芝。封城十餘日,百姓不得出。
蘭芝於此時,早已出城門。仲卿伴左右,恩愛兩不疑。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紛擾人間事,終已不復問。
偶然一次聽到一首歌《江南》,聽一次就深深被裡面凄美的歌詞吸引住,當時就下載在手機上,反復聽了好幾次。裡面有幾句特別深刻:不懂愛恨情愁煎熬的我們,都以為相愛就像風雲的善變。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離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濃,當夢被埋在江南煙雨中,心碎了才懂!是哦,在不懂情愛為何滋味的時候,總以為愛情只有浪漫與美好。可誰知,美好的愛情,也許會成為一把雙刃刀,既讓人愛也會讓人恨。
聽著這首《江南》,腦海中就想起了,在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曾經給我學習過一篇課文《孔雀東南飛》,十六七歲仍是懵懂不知情愛為何滋味的年齡,還無法理解愛得生死相隨的感受。老師當時分析課文的全部內容都已經記不清,但是卻不知為何,老師講到兩人相愛卻無法相守,愛恨交織的心情的哪一句話,卻牢牢印在了我的心中:有愛才有恨,有愛才會恨;愛和恨交織,愛與恨交錯;恨到深處仍深愛。也許是當時老師愛得沉醉,恨得切齒的表情和語調讓我的印象太深刻的緣故吧。哪個時候年輕,沒有經歷過感情,還真不懂仲卿和蘭芝為何能愛到雙雙殉情。直至經歷了自己的戀愛和婚姻,直到有一天為了生活,與愛人不得已的分居兩地,才慢慢開始理解並體會到哪種相愛無法相守的相思苦。
學習這篇課文正處在嚮往美好,憧憬愛情的年齡。那時最喜歡的課余活動就是去租愛情小說來看,小說裡面的女主角,經歷了一番磨難和折騰,最後總能找到又帥又多金,更是專情不二的白馬王子相伴左右。但是現實世界裡的愛情卻並不都是一對一,歷史里記載的古代帝皇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普通男人也有三妻四妾。我看到的聽到的現代男人,只要有成熟的條件就會有二奶三奶,被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實當頭一棒才恍然大悟,哪些太純粹太美好的愛情小說是有毒的。真實世界裡的灰姑娘很多,但只有一個有南瓜車,而這世上也並沒有哪么多有玻璃鞋的白馬王子,更多的,是食色性一體的二師兄。當然,還剩下一個美女坐懷不亂的,但哪是唐僧。
或許是現代社會發展太快了,快餐面,快餐飯,就連愛情都發展成了快餐式的。試婚,同居,不停上升的離婚率。生死相隨,矢志不渝的愛情故事,終究還是成為了一個神話。願得一人心,相隨到白頭,又是多少人嚮往並尋找的,但是得到的,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卻又有幾個人能一直保持初心,始終如一。
蘭芝,民間一女子也。巧逢仲卿,十七既嫁之為婦。然仲卿之母甚厭芝,相處一年,欲遣其歸家。卿聞之,求於母。母怒,告卿曰:若不遣此婦,吾不為汝娘。卿泣曰:若遣此婦,兒痛不欲生。母慰之曰:東城有好女,名曰秦羅敷,汝速遣蘭芝,吾為汝求東城女。卿不從,母甚怒。卿乃去,告之蘭芝。芝曰:妾嫁於君後,何錯之有?何母如此厭妾?卿垂首:弗知。芝泣:罷,芝請罪於母。乃梳妝弄裙,光彩照人。至母處,母怒罵:汝不守婦德,今遣汝歸家,莫求吾!芝不答,垂首而泣。與姑別後,謂之卿:妾於家待君。君為磐石,妾為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卿答:知。上邪!吾欲與芝長相守。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結連理枝。乃依依相別。
芝歸家,芝母大驚曰:汝無失德,何以歸家?芝答:母甚厭芝,兒並無過。芝母大悲。幾日,縣令聞芝歸,代兒上門提親。芝母及芝兄大喜,賀於芝。芝恨恨:吾於此待卿,何棄吾?何嫁吾於縣令之子?人不可無信!兄怒:三從!位嫁從父,即嫁從夫,夫死從兄!芝呼:吾夫尚未逝,何來從兄?兄答:既休汝,汝不為其婦。芝悲。芝母勸芝,芝不睬。兄曰:如此定。三日過門。既而大笑而去。
一日後,芝逢卿,大喜。然卿冷冷:汝將新婚,大賀。芝悲曰:何意出此言!君與妾命相連,被逼無奈。卿曰:吾知。然如何才是?芝垂睫含露:一死了之。卿泣。
卿歸家,稟於母:芝將嫁。然其不欲,遂欲尋一死。此婦若死,吾亦自縊。望母莫悲莫阻,保重。母悲泣:為一女子死,值否?且慢,吾為汝求秦羅敷。回頭是岸,莫行不歸路。卿笑:吾意已決,此生只望與蘭芝長相守。來世報母恩。
縣令之子迎娶蘭芝時,芝服毒。卿聞之,自縊於一樹。
卿與芝若雙飛孔雀,棒打得東南各飛。
然,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誰的旋律,將誰纏繞?誰的凄涼,讓誰斷腸?縱有萬般真情,都會彌漫在暗淡的黑夜中。當思念化成灰燼,我彷彿看到了蘭芝的無奈,當世界依然縈繞在你的臉頰,一切的一切,都將從順入流。於是乎,我感慨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許仲卿與蘭芝的「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在後人眼裡不過是過眼雲煙,什麽山盟海誓,什麽至死不渝,都是一席空話。
一朝為情死,萬念皆下情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痴心,都將成為虛無。即使是無 ,也要固守愛情的忠貞不渝。「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哪一種」今生今世的諾言,亘古不變。
蘭芝啊!汝何所懼?即使黑暗中的愛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會驅逐一切。從古至今,「不守婦道,紅杏出牆」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堅強,只要自己做過的,都會無怨無悔。千般戀愛萬種情,一切盡在不言中。縱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你寧死不再嫁,只為仲卿對你許下的承諾,你的專情,你的專一,讓我傾佩。
仲卿的愛,枝頭空。似乎又重演了《梁祝》的凄慘。你愛蘭芝,愛的無怨無悔。你對她許下的「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誓言,讓我置身在封建社會看到了你的執著,看到了你對愛情的追求。但在當時,你的「孝道」未免對蘭芝有些殘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將蘭芝置身何處呢?我也許不是你,不能體會你的心情。蘭芝只是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己最愛的人手裡的一紙休書。如果在現代,我相信你對蘭芝,一定是不離不棄,對嗎?
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時間在老去。那時的花開,那時的剎那芳華,我們目光集聚,沒有別離!青山依舊在,真情萬古存。棒打鴛鴦,說到底就是一種現實的罪過,這種罪過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來不及陪你一世,來不及問你什麼是永恆,甚至還來不及哭泣,你就這樣悄然而走,頭也不回……
君淚盈,妾淚盈,
洛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因此上演這為愛殉情,感人至深的孔雀東南飛。
共結連理
家世顯赫,貌美如花的劉蘭芝竟然嫁給了區區小吏焦仲卿,實在難以想像,也難於理解,可這也驗證了他們純潔無瑕的愛情,他們之間絕無金錢、地位的束縛。婚後,蘭芝每天在家埋頭織布,仲卿也在外拚命工作,雖不常見面,夫妻倆還是恩愛無比。
棒打鴛鴦
也許也是仲卿經常在外的原因,加上小姑年齡也小,整個家中就只有蘭芝與阿母。本應和和睦睦,相處融洽,也許是性格不同吧,阿母不喜歡蘭芝,可又挑不出毛病,阿母就昧著良心說蘭芝織布太慢,唉,這樣一來,仲卿固然愛蘭芝,所謂「百善孝為先」,自然向母親屈服,忍痛遣走蘭芝。(當中仲卿為了留下蘭芝,也曾以「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來威脅母親,但也無法。只好)蘭芝回到家,縱然是已婚,追求者也不計其數,有錢的,有勢的,年輕未婚的應有盡有,於是,蘭芝哥哥出來了,竟說出「其往欲何雲」這種話,雖然沒有逼迫之意,但聰明的蘭芝有豈會不明其意,只好答應出嫁了。
這對夫妻就這樣活生生的被拆散了,雖然恨透了那可惡的焦母,那勢利的劉兄,但也被仲卿的「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所感動,被蘭芝「蒲葦紉如絲」的誓言所折服。
共赴黃泉
答應再嫁後的蘭芝想起了在那邊可憐的仲卿,又無力回天,毅然「舉身赴清池」,仲卿被阿母逼迫娶美麗的羅敷,又得知蘭芝的死訊,也「自掛東南枝」。
他們雖然死了,但既維護了他們純潔無瑕的愛情,也感化了雙方的家人,並要求合葬他們,他們死也瞑目了,這出愛情悲劇,讓我想起了羅密歐與朱麗葉。
I. 孔雀東南飛
是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民間敘事詩,講的就是小吏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悲劇。
應該是真實的,因為這個故事前面的序已經交待是根據真實廬江小吏故事為作。
http://ke..com/view/26343.htm?fr=ala0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雲爾。
孔雀東南飛(一) 原文
孔雀東南飛(一) 譯文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雲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雞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維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序說:東漢末建發(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後)發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而死)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弔死了。當時的人哀掉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裡,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叫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還故意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遺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促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發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床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麼害怕的了,怎麼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麼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裡,張嘴想對妻子說話,卻抽抽咽咽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里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為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的說。」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增加麻煩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裡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裡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我有綉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綉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斗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簾裡面。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為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鳴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穿上我的綉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象含著紅色寶石,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劉蘭芝走上廳堂拜見婆婆,婆婆不停地發怒。(蘭芝說:)「從前我做女兒時,出世後從小生長在鄉間,本來就沒受過什麼好的教養,同你家少爺結婚,更感到慚愧。接受婆婆送的錢財禮品很多,卻不能承擔婆婆的使喚。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記掛婆婆在家裡辛苦操勞。」回頭再與小姑告別,眼淚象連串的珠子掉下來。(劉蘭芝對小姑說:)「我初來你家時,小姑你剛能扶著床學走路,今天我被趕走,小姑你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希望你努力盡心奉養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蘭芝說完)出門登上車子離去了,眼淚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系,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鍾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願!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為磐石,我一定要成為蒲草和葦子。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象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為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想到將來我心裡象煎熬一樣。」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舍。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里。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為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你現在究竟有什麼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錯。」母親聽後非常悲傷。
(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媒人)說,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那麼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麼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說太守家用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史,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不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縷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郡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綉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久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哥哥聽到太守求婚被拒這件事,心中煩躁不安,開口對妹妹說:「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
蘭芝抬頭回答道:「道理確實象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裡。怎麼處理完全聽從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立刻就答應太守這門親事,就可以結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從座位上起來連聲說:「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他回到郡府報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給的使命,到劉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緣份,說媒很成功。」太守聽了這些話,心裡非常歡喜,(馬上)查看婚嫁歷,又翻看婚嫁書,便告訴郡丞:「婚期定在這個月內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好日子就在三十這一天,今天已經是二十七了,你趕快去劉家訂好結婚日期。」太守府內大家互相傳話說:「趕快籌辦婚禮吧!」(趕辦婚禮的人)象天上的浮雲一樣來來往往連接上斷。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掛著綉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盪。金色的車子白玉鑲的車輪,緩步前行的青驄馬,套有四周垂著彩纓、下面刻著金飾的馬鞍。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采購來的山珍海味。跟從的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為什麼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
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象水一樣傾瀉。移動我坐著的琉璃榻,搬出來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綉花的夾裙,晚上做成了單羅衫。陰沉沉地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到這個變化,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里的地方,人傷心,馬也衣鳴。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嘆使人心都碎了。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我許配給別人了,你回來有什麼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蘭芝對焦仲卿說:「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裡。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里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兒子現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麼鬼神了!願您的壽命象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
焦母聽到(兒子)這些話,淚水隨著說話聲一起流下,說:「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職,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濺不同,(休掉了她)哪裡就算薄情呢?東鄰有個賢慧的女子,她的美麗在城內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會有答復。」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裡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睹物生情),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蘭芝)結婚的那一天牛叫馬嘶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沉沉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於是)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裡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弔死了。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傍邊。(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裡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裡很不安定。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