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過年舞龍燈的寓意
過年舞龍燈的寓意是祈求風調雨順、平安。春節舞龍都是咱們國家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節期間,在很多的城市鄉村都會有這種舞龍燈的活動。據說龍在古代人們的心中是能夠行雲不雨,而且還可以消災降福的,這種舞龍就是祈求能夠來年風調雨順同時能夠保護家人平安,所以在很多地區都有這樣的習俗。當然經過不斷的發展之後,現在的舞龍燈主要就是表演方面更加優美,更具有一些浪漫色彩的舞蹈。其實現在不光是咱們國家有舞龍舞獅,甚至很多在國外的華僑華人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特意舉行這種舞龍舞獅的活動,這已經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Ⅱ 舞龍有什麼節目
每逢節日慶典,我們都能看到歡騰旋躍,讓人興奮不已的舞龍。舞龍也稱「龍舞」、「耍龍」、「鬧龍燈」、「玩龍燈」、「龍燈會」。那麼,為什麼要舞龍呢?
舞龍的用意,概括起來不外乎這么幾條:一為祈雨祈福,二為娛神娛己,三為彰顯力量,四為興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礎的。兩湖一帶民間傳說,戰國時的鬼穀子和金角老龍相遇,鬼穀子說:「據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內三十六點,城外四十八點。」金角老龍有意讓鬼穀子的預言落空,便利用職務之便,讓城內下了四十八點,城外下了三十六點,結果城內不少老百姓死於水患。後來玉皇大帝問罪,金角老龍受到貶黜。為了贖罪,老龍便在每年的新春到來之際,逐門逐戶地向老百姓鞠躬賠禮,並承諾一年的風調雨順。於是,人們便據此傳說,用竹條鐵絲、綢緞紗布扎製成彩龍,每逢年節舞耍一番,表達歡快喜悅之情,也寓意老龍臣服,天隨人願。四川銅梁一帶的傳說也異曲同工:東海龍王患腰痛病,變成一個老頭上岸求醫。大夫通過把脈知其非人,便讓其恢復原形,並從其腰間捉出一條蜈蚣。龍王病癒後,以泄露天機為謝:言人們只要照它的樣子造一條龍四處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時,五穀豐成。
舞龍祈雨在先秦時期已開始流行,到漢代已具相當規模,形式也多有講究。據董仲舒《春秋繁露》載,漢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龍,炎夏求雨舞赤龍或黃龍,秋季求雨舞白龍,冬天求雨舞黑龍。這些龍長達數丈,每次出動五至九條不等。
後世的舞龍,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於湖南省湘西山區的「龍頭蠶身燈」。該燈由「龍」的頭和「蠶」的身與尾組成。製作考究,形體小巧,頭尾能曲能伸,宛轉靈活。竹圈聯成蠶身,繩索系其內,白布蒙其外,外用紅綠彩環纏身,由三個舞技出眾的民間藝人分別持頭、腰、尾三個部分執耍。「龍頭蠶身燈」一般都是成對出行。出燈前,每對燈都要下到江邊「吸水」,然後才沿門沿戶祝福吉祥。為什麼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龍吸飽了水,才能保證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龍棗由柳條、青藤、稻草紮成,夜晚舞耍時,龍身上滿插香火,因而又稱「香龍」、「香火龍」。舞龍結束時,還要在喧天的鑼鼓鞭炮聲中,恭恭敬敬地將草龍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讓龍回龍宮,以保佑一方地面風調雨順。
以娛神娛己為目的舞龍可追溯到漢代的「魚龍曼延」。《漢書·西域傳贊》載:「孝武之世 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顏師古解釋說,巴俞都盧、海中碭極都是歌舞名,而「魚龍」,則是由人裝扮成一種來自西域的巨形珍獸棗舍利之獸,先在庭前舞蹈戲樂,然後到殿前激水,水花飛濺中,化作一條巨大的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障目」。然後,再化作身長八丈的黃龍,「出水敖戲於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黃龍變」。由此看來,「魚龍」,當是一種由人裝扮成巨魚和巨龍進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於巨魚和巨龍之間有一個「變」的問題,因此在表演時,可能還需要幻術、布景、煙霧等來配合。
那麼,「曼延」又作何解釋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種大獸的名字。據說這種大獸「似狸,長百尋」,可以「仿此演為百戲。」古代八尺為一尋,百尋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賦》中有「巨獸百尋,是為曼延」之句,薛綜注曰:「作大獸,長八十丈,所謂魚龍曼延也。」由此推斷,「曼延」是「假作獸以戲」,是由人扮演成各種巨獸的舞蹈。「魚龍」當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種,因而稱作「魚龍曼延」。
東漢張衡在《西京賦》、李尤在《平樂觀賦》中都有對「魚龍曼延」的生動描述。從中可以看到,作為漢代的大型歌舞,「魚龍曼延」集合了當時最高水平的演員陣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謂規模宏大,幻象紛呈。除中心節目「巨魚變巨龍」外,還有由人扮裝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龜、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獸參與演出。
史料之外,還可以從漢代畫像石上找到「魚龍曼延」的影子。如銅山洪樓發現的樂舞百戲畫像石,山東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戲畫像石,上面都有魚龍作舞的圖像。
「魚龍曼延」從漢至唐,延續了將近七八百年的時間,唐以後,整體上逐漸失傳,後世傳留下來的,只是其中的部分節目。民間的龍舞、獅子舞、麒麟舞等,可視作對「魚龍曼延」的傳承和演變。
燈與龍的結合,大約起始於宋時。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道:「元宵之夜 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這樣的龍燈,即是我們所說的放置在那裡專供人們觀賞的龍形燈飾。問題是龍是一個能行走、善飛騰的神物,總不能呆到那兒不動啊,況且無論宮廷還是民間,自古都有舞龍的傳統。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離不開燈,因此大凡舞之龍,都通稱「龍燈」。
「龍燈會」一般在佳節、盛會時舉行,場地選在長街廣場、村頭灣邊開闊平坦的地方。龍的品種豐富多彩,有竹龍、木龍、荊龍、草龍、布龍、紗龍、紙龍;有由荷花和蝴蝶組成的「百葉龍」,用刨花紮成的「木花龍」,用鐵皮捲成的「鐵皮龍」,等等。
龍燈各地都有。四川省銅梁縣的龍燈比較出名。國慶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龍,就出自這個縣。銅梁龍燈有「正龍」:頭大、脛長、節內點燈,以燈光取代煙火,玩時比較安全。還有用竹編作龍骨,紙扎龍頭,布做龍脊,藉助燈火而起舞的「彩龍」;用皮紙或絹綢做皮,彩繪鱗甲,龍身能伸縮轉動的「肉龍」或「蠕龍」;天旱時求雨,舞時可潑水的「黃荊龍」;用白花紮成,用來祭祀亡靈的「孝龍」;用稻草紮成,插入竹竿,執持起來耍舞的「草把龍」;以及由孩子們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點燃紅燭,中間串以繩索的「菜龍」,等等。
銅梁人舞龍有不少講究。過去沿襲漢代的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現在逢年過節舞彩龍,舞到人家門前就暫時停下來,龍頭頻點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後再上下翻騰,左盤右旋。這時,主人必須鳴放鞭炮以示歡迎,並有所答謝:裹著錢的「紅包」或糖果香煙等。
廣東佛山人也喜歡舞龍。四五十年代,佛山龍多是用一把把雨傘連接再繪上圖案的「傘龍」,或用稻草紮成的「草龍」,做工比較簡單。現在的佛山「彩龍」,用竹篾、鐵絲做骨架,龍頭、龍尾用紙糊,龍身蒙絲綢,配以金屬鏡片、鋁金紙、剪紙、絨球做裝飾,造型美觀,色彩艷麗。佛山彩龍的品種多樣,有金龍、煙花龍、火龍、彩燈龍、坐龍、卧龍等。近年來,「機械龍」、「電腦龍」也走進佛山彩龍的行列。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龍能噴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種有趣的動作。佛山彩龍出遊時很壯觀,旌旗、日月旗前邊開路,塔燈、鯉魚、龍珠作引,然後才是張牙舞爪的龍,龍後面跟著鑼鼓音樂。舞龍者在鑼鼓音樂的伴奏下,表演盤龍、跳龍、扣龍門、穿龍尾、龍過橋、玉龍盤柱、二龍戲珠、蛟龍漫遊、巨龍騰空等舞蹈造型。香港回歸期間,九龍各界舉辦「萬尺金龍獻瑞祥活動」,其高10米、長9米、寬3米,重一噸多的巨型龍頭就是由佛山工藝社承造的。佛山彩龍近年來還走出國門,遠渡重洋,出現在墨爾本、夏威夷、溫哥華、倫敦、路易港等地的街頭廣場上。
陝西省漢中地區的「板凳龍」也很有特色。此「龍」源於一個傳說:一位以打賣草鞋為生的老人,收養了兩女一男三個孫子。某年春節,有錢人家的孩子舞龍燈,歡天喜地。三姊弟十分羨慕。回到家中後,聰明的小弟看到爺爺打草鞋用的長凳子,一端系著未打完的草鞋,活像一隻龍頭,就高興地喊:「看這草鞋凳,活像一條龍,」兩姊妹一看確實像,三個人就各舉起凳子的一條腿舞了起來。他們舞得開心,村鄰們發現後也覺得有趣,就領他們到街道上去舞。從此,「板凳龍」這個民間舞蹈便形成和流傳開來。
「板凳龍」製作簡單,用一塊長凳木板,雕刻成龍的樣子,一頭為龍頭,一頭為龍尾。龍鱗是畫在色紙或綵綢上,然後貼上去的。三隻木腿分別安在龍肚的兩端,都可自由活動。舞時挑選兩女一男,裝成青春男女,身上披紅掛綠,男的頭上圍白毛巾,女的頭上插花朵。三個人各握一隻板凳腿,兩個女的舞龍頭,一個男的舞龍尾,三人密切合作,舞出「龍翻身」、「龍滾水」等種種花樣。
中華民族是擁有五十六個成員的大家庭,同漢族一樣,各少數民族也都與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有許多動人的關於龍的傳說和各種各樣的龍舞。如雲南彝族的「牽手跳龍門」,阿昌族的「舞白象青龍」,苗族的「接龍舞」,仡佬族的「打花龍」等。這些龍舞,大多歡快活潑,輕松有趣,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色彩。
除了祈雨祈福,娛神娛己之外,舞龍還有彰顯力量的作用。人們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喚龍的神靈;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龍的神態;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龍歡愉喜悅,也可以使自身秉賦龍性。同時,通過舞龍,也使舞龍人的力量得以顯示。這里有幾層意思:一是舞龍本身是一個「力氣活」,那些由騰躍、翻滾、盤回、穿插、聳立等構成的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龍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徵,自然界的諸多動物和天象,都將自己的力量投賦在了龍的身上。舞龍也就是顯天力,顯天力的同時也顯了人力。第三,不排除對龍的「調侃」和「不敬」。由於龍既是自然力的象徵,也是帝王皇權的象徵,常常以張牙舞爪、猙獰蹈厲、耀武揚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聖不可侵犯的面目出現,使芸芸眾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態相對待。現在好了,機會來了,老百姓可以藉助舞龍出出氣了,可以按龍頭、折龍身、揭龍尾,盡情地把這個帝王之象折騰、戲耍、嘲弄一番了。
四川銅梁、廣東豐順等地流行的「燒龍」,就含有多重意味。銅梁人認為,燒龍是為了送龍上天,龍上天後才能負起職任,及時地興雲布雨。於是,在龍燈會達到高潮時,狂歡的人們,或點燃鞭炮朝龍身上扔,或釋放焰火噴龍,或把熔爐里滾燙的鐵水倒出來,讓四濺的火花燒龍 豐順人燒龍源於一則傳說:很早以前,一條火龍來到豐順地面,此龍渾身噴火,致使禾苗焦枯,田地乾裂。一對年輕夫婦領著大夥鑿山引水,渠成水到之時,火龍趕來破壞,燒死了年輕夫婦,也燒幹了水源。年輕夫婦的兒子繼承父母遺志,外出學法三年,歸來後和火龍苦戰三天三夜,終於以毒攻毒,用神火將火龍燒死,自己也力盡而亡。從此這一帶風調雨順,再也沒有鬧過旱災。為了紀念這位英雄,當地老百姓便年年舉辦燒龍活動。所燒之龍一般用竹紙紮成,長15米到20米,龍身扎滿鞭炮。經過引龍出海、請龍、戲龍耍龍等程式,直到鞭炮放完,龍體燒盡為止。有的地方做得更乾脆更徹底:在龍身里裝滿土火葯、土煙花,耍到最熱鬧的時候,一把火點著,只聽「轟隆」一聲響,龍嘴噴火,龍尾冒煙,龍身開裂燃燒棗我們的龍神,就在震耳的鑔鑼鞭炮聲和喧天的歡呼驚嘆聲中漸漸地化為一團團灰燼。
稍稍分析,我們就會明了燒龍是集祈雨祈福、娛神娛己和彰顯力量為一體的綜合性習俗。因為所燒之龍,既是水神或火神,也是帝王之象,通過燒龍,既能送龍上天,讓其負起布雨的責任;也能產生十分壯觀的場面,讓目睹者喜聞樂見;還能體現一種力量,正勝邪,善勝惡,受壓迫的民眾反抗、戲弄皇權的力量。
興旺人丁是舞龍的深一層寓意,其根據是「燈」與「丁」的諧音象徵。中國民間有元宵節做「桔燈」(諧「吉丁」)、「添燈」(諧「添丁」)、用麵粉捏制「十二生肖燈」(生肖和生育關系密切)、「送燈」(諧「送丁」)、「偷燈」,尤其是偷廟里的「蓮燈」(諧「連丁」)、「迎花燈」(諧「迎花丁」)、「接燈」、「還燈」、「完燈」(小孩長到十二歲時,由舅家送最後一次燈),以及「上燈棚」、「穿燈腳」、打「點仔燈」、掛「子孫燈」、燃「照歲燈」等習俗。這些燈俗,都含有繁盛人丁,興旺家族,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求吉祈福的寓意。
龍燈也是燈,是「燈」就諧「丁」。而且,龍是中華民族的圖徽,是力量的象徵,龍燈也就寓意著「龍丁」棗誰不希望自己的家裡出一個「龍子」呢?這樣,在全國各地的舞龍活動中,常有一些和「龍丁」相關的程式、講究、說詞。
浙江奉化流行「盤龍燈」棗龍燈隊「盤」到子孫眾多的大戶人家,放「百子炮」;盤到小戶人家,放三隻連響炮。放炮者不能將炮蹲在地上放,認為炮一蹲地,就意味著這家子孫是「泥坯子」;要將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龍子」一步登天。盤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要讓這家的婦女「摸龍須」和「龍角」(象徵性地與龍交會),讓其小孩「鑽龍門」(和「登龍門」意同,認為鑽過「龍門」就有了成「龍」的希望)。龍燈不會白舞,錢呀物呀,總是需要的,而且多多益善。平時生活再節儉的人家,這個時候一般都表現得慷慨大方。
湖南湖北一些地方,人們相信龍燈對生育有利。在龍燈舞到門前時,那些多年求子不得的婦女,往往加錢加物,讓「龍」繞一繞自己的身體,並讓一個小男孩騎到龍背上繞著廳堂轉一圈,扮演一番「麒麟送子」。對此,有人還作了這樣一首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如紙龍好,能作麒麟送子來。」安徽伙縣流行中秋節小兒舞草龍,有孩子的人家都願意讓娃娃們出來舞一舞,沒有孩子的人家怎麼辦呢?找機會用新燈燭去換插在龍頭上的燈燭,據說這樣做便能得「龍子」之兆。
浙江東陽、金華、貴州桐梓等地的龍燈會,有「分子息」(舞完龍燈會分燈或分糖果禮物)、「掛紅」(村主或族長給龍頭上披掛紅綢被面)、「搶紅」(誰家將此被面搶購到手,誰家就子孫興旺)、「產龍蛋」(舞龍者進屋後,將兩個紅雞蛋送給主人,讓主人放到被窩里)、「放圓寶」(將逗耍龍燈的「圓寶」在家中存放一年,來年燈會前奉還)等節目。因為人們祈求子息、興旺人丁的願望代代傳承,這些節目也就常演不衰。
Ⅲ 8字舞龍動作要點
競賽場地為邊長20m正方形平整場地(特殊情況,最小面積不得少於邊長18m正方形),要求地面平整,清潔,場地邊線寬0.05m,邊線內沿為比賽場地。邊線周圍至少有1米寬的無障礙區。
龍身為封閉式圓筒型,直徑0.33m至0.35m,全長不少於18m
具體要求參見:中國舞龍競賽規則 http://www.skb.cn/long7.htm
8字舞龍動作要點 見視頻:舞龍速成訓練---八分鍾內初步掌握了8字舞龍的技巧
http://www.skb.cn/long/tv11.htm
Ⅳ 關於舞龍燈的詩句
1、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焰火像是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彷彿星星如雨般墜落。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華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2、女冠子·元夕——宋代: 蔣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譯文:蕙蘭花散花出陣陣幽香,雪後的晴空,輝映著池沼館閣猶如畫景風光。春風吹到精美的歌樓舞榭,到處是笙簫管樂齊鳴。琉璃燈彩光四射,滿城都是笑語歡聲。而今隨隨便便掛上幾盞小燈,再不如昔日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車水馬龍,萬眾歡騰。何況近年來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心思去尋歡逛燈。
江城冷落人聲寂靜,聽鼓點知道才到初更,卻已是如此的冷清。請問誰能向天公,再度討回以前的繁榮昇平?我剔除紅燭的殘燼,只能在夢境中隱隱約約重見往年的情景。人來人往,車聲隆隆,手持羅帕的美女如雲。我正想用吳地的銀粉紙,閑記故國元夕的風景,以便他日吊憑。我笑嘆那鄰家梳著黑發的姑娘,憑倚窗欄還在唱著「夕陽西下」!
3、十五夜觀燈——唐代: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譯文: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緻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4、正月十五夜燈——唐代: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譯文:元宵佳節,千家萬戶走出家門,街上亮起無數花燈,好像整個京都都震動了。
無數宮女盡情的歡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雲霄,傳到天上。
5、上元夜——唐代: 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譯文:玉漏和銀壺你們暫且停下不要催了,宮禁的城門和上面的金鎖直到天亮也開著。
誰家看到明月還能坐著什麼都不做呢?哪裡的人聽說有花燈會不過來看呢?
春節舞龍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春節舞龍的古詩詞就是觀燈古詩詞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春節舞龍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
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
春節舞龍的古詩詞就是觀燈古詩詞《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燈(唐)張祜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詩曰(唐)李商隱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詩曰(宋)姜白石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宋)姜白石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註:珍品這里指元宵)《青玉案 元夕》(宋)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京都元夕》(元)元好問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汴京元夕》(明)李夢陽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元 宵》(明) 唐寅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夜踏燈》(清)董舜民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
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讓我告訴你吧!今天是元宵節,我要出去放炮、鬧花燈嘍!
喲,人還挺多的。大家提著各種各樣的燈籠,比著誰的最好看:有手工做的小桔燈,有福娃燈,有小兔燈,還有魚燈等等。小孩子們提著燈籠象小魚一般穿梭在人群中嬉笑追逐著。
過元宵節少不了放鞭炮。小孩子們放著擦炮、摔炮,乒乒乓乓不絕於耳。大人們放的鞭炮震天響,禮花不斷的在空中炸開,綻放出五彩繽紛圖案。美極了!
只見一個叔叔點燃了三角花炮,炮筒里冒出了彩色的火花,有紅的,有綠的,有紫的……,五彩斑斕。不過大家目光被一個爺爺手裡拿著的熱氣球吸引住了。熱氣球就是一個圓形開口的塑料袋,中間四根鐵絲固定住蠟燭,蠟燭燃燒時放出的熱氣為熱氣球上升的動力。
只見老爺爺一鬆手,熱氣球便迅速升空,然後向遠方飛去,最後,只剩下了一個小紅點。
我感覺今年的元宵節太好玩了!我今天過得真愉快呀
黑潭龍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傳有神龍人不識。
潭上駕屋官立祠,龍不能神人神之。 豐凶水旱與疾疫,鄉里皆言龍所為。
家家養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 神之來兮風飄飄,紙錢動兮錦傘搖。
神之去兮風亦靜,香火滅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潑廟前草。
不知龍神享幾多,林鼠山狐長醉飽。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殺豚將喂狐。
狐假龍神食豚盡,九重泉底龍知無? 龍移 【唐】韓愈 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清泉百丈化為土,魚鱉枯死吁可悲。
龍 【唐】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驪龍 【唐】唐無名氏 有美為鱗族,潛蟠得所從。標奇初韞寶,表智即稱龍。
大壑長千里,深泉固九重。奮髯雲乍起,矯首浪還沖。
荀氏傳高譽,庄生冀絕蹤。仍知流淚在,何幸此相逢。
龍潭 【唐】應物 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 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 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
龍王輸棋 東海有一個著名的乘山漁場,黃魚、鯧魚、帶魚、烏賊,一年四季也捕不完。傳說很早以前,這裏海水混濁,魚蝦零落。
孤島荒礁,根本成不了漁場。 到後來,島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孩子,小小年紀,下棋贏了神仙,才使家鄉改變了面貌,有了生機。
這個奇特的孩子名叫陳棋,從小愛下棋,不論是到海邊趕潮,還是上山砍柴,總要跟小夥伴們殺上幾盤。他白天講下棋,晚上夢下棋,天長日久,下棋的本領越來越大。
大夥送他一個美號:東海棋怪。誰知七傳八傳,傳到東海龍王敖廣的耳朵里去了。
原來敖廣也是個棋迷,曾跟棋仙南斗學過棋藝。除了天上南北兩斗,還未遇過敵手。
他想:小小漁童敢稱「東海棋怪」,把我堂堂龍王放到哪裡去了! 他越想越不服氣,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漁夫,逕自來到乘山找陳棋。 傍晚,乘山島的海灘邊,東一堆,西一堆,擺了好幾個棋攤。
敖廣東瞧瞧西看看,只見奕棋的有粗擴豪放的漁翁,有愣頭愣腦的捕魚人,有傻里傻氣的小漁童,也不知哪個是「東海模怪」。不遠處,他看到五、六個漁童簇在一塊岩石上奕棋,想必那個「棋怪」也在其中,於是走上前去,蹲在一旁觀望。
眼看一個漁童將要輸了,忍不住比手劃腳起來: 「出車,快出車!」 誰知惹惱了那些漁童,七嘴八舌指責起來: 「下棋的規矩你懂不懂?誰叫你多嘴啦!」 敖廣冷笑看說:「再不出車,這局棋就完了!」 這時,出來了一個粗眉大眼的漁童,笑謎謎的對敖廣說:「這位老大叔熟知棋路,想來也是位棋手吧?」 「嗯嗯!」敖廣見漁童相貌不俗,便問:「你莫非就是什麼棋怪?」 「我明陳棋。剛才聽老大叔說,這盤棋不出車就是輸了?」 敖廣正想找陳棋較量,便介面道: 「正是,不信我們可以就這個殘局來試一試。」
說完,兩人便對奕起來。陳棋一不出車,一不下士,就是用一隻拐腳馬,一走兩走,把敖廣逼人了絕路。
老龍王額頭出汗,眼睛也紅了。 陳棋站起來說: 「不用解了,你輸了!」 「再來一局,三局定勝負!」 「這位老大叔。」
陳棋笑笑說:「你下棋的本領我已經有數了,不必再下了吧!」 敖廣見陳棋這樣藐視他,不覺火冒三丈: 「什麼?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東海龍王!」 說著,一抹臉現了本相,兩根金色的龍須高高翹起,七??八角的頭顱煞是嚇人。 陳棋仰面大笑道: 「哈哈哈,只怕輸了,你大王臉上無光。」
敖廣又氣又惱,搖著頭叫道: 「小漁童,你別吹牛!若是輸給你,我情願向乘山島年年進獻魚鮮!」 「說話算數!」 「當然算數!」 「好!」 陳棋同龍王擺開了棋局。龍王求勝心切,用「當頭炮」發起猛攻。
誰知陳棋沉看應戰,沒幾看,就把龍王的一隻車吃掉了。龍王一陣心慌,陣腳大亂,連連失子,很快就被「將」死了。
龍王又輸了一局,還是不服,重整旗鼓再戰,這一回他改變戰術,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每一隻都走得十分小心。可是龍王終究不是陳棋的對手,眼看又是失子。
龍王急了,伸手來搶: 「不行,不行,這看棋不算數!」 「呵!」觀棋的漁童拍手起鬧: 「龍王賴棋,龍王賴棋。耍賴變烏龜!」 龍王臉色血紅:全想如再輸一盤,那就得年年進獻魚鮮。
真要是這樣,到底有點心痛。想來想去,只得到師父那裡去討救兵。
便開言道: 「陳棋,你等一等,待大王去去就來。」 說完驚起祥雲騰空而去。
不到一頓飯工夫,龍王就把蓬萊仙島的南斗仙翁請來了。南斗仙翁拄看拐棍,踏看方步,飄飄然降落雲頭,從寬大的袖籠里掏出一副仙山玉樹雕成的特大棋盤。
盤內棋子黃白兩色,黃的是金,白的是銀,晶瑩透亮,像天上燦爛的群星。龍王有了師父壯膽,頓時來了神,有意在陳棋和眾漁童面前擺威風,命兩條小金龍把棋盤高高頂在頭上,他自己龍頭一擺,一下子變得像小山一樣高,說起話來聲音像打雷: 「小陳棋,你還敢與大王比試嗎?」 陳棋笑笑說: 「龍王,你別逞強,等我來打敗你!」 說完,領著小夥伴們登上乘山最高的一座山峰,這才剛夠撩著那副大棋盤。
棋戰重新開始。敖廣有南斗替他出主意,果然棋藝大進。
陳棋也使出平生本領,奮勇搏敵。這盤棋殺得好不熱鬧,但聞。
好大的兩條龍。
那龍頭碩大而威嚴,龍須飄動,目光如炬,真有一種「神龍」的感覺。兩條龍都有二十幾米長,舞龍的叔叔都身強體壯。
他們身穿黃色對 襟衣,燈籠褲,腰扎紅色綢帶,頭裹黃布,高舉舞龍桿,興高采烈地舞動著,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元宵之日,街上舞龍舞獅,熱鬧非凡。
我和爸爸漫步在蒸湘北路,只見到處掛滿了彩燈,五彩繽紛,耀人眼目。忽然一陣「冬冬」的鑼鼓聲傳來,抬頭一望,只見兩條蛟龍從遠處向神龍大酒店奔騰而來。
緊接著,,周圍的人潮水般地向「龍」擁來。好大的兩條龍。
那龍頭碩大而威嚴,龍須飄動,目光如炬,真有一種「神龍」的感覺。兩條龍都有二十幾米長,舞龍的叔叔都身強體壯。
他們身穿黃色對襟衣,燈籠褲,腰扎紅色綢帶,頭裹黃布,高舉舞龍桿,興高采烈地舞動著,看得我們眼花繚亂。隨著密集的鞭炮聲,有節奏的鼓點聲,兩條巨龍上下翻飛,瞬息萬變,時而「蜻蜓點水」,時而「金龍盤玉柱」,時而「雙龍祝福」。
這時只聽見轟轟的幾聲,街道的煙花爆竹四起,焰火四射,兩條龍在萬點火花之中,金燦燦的,猶如遨遊在霞光雲海之中,翻江倒海,活靈活現。片刻工夫,兩條龍一齊躍起,旋轉著,搖著尾,在爆竹聲中為大家拜年祝福。
龍啊,你這新千年的龍,帶著我們騰飛吧!我為你自豪,我為你喝彩。
「正月新春舞龍燈,二月郊外放風箏」出自《十二月歌》。原文如下:
十二月歌
正月新春舞龍燈,二月郊外放風箏,三月清明楊柳綠,四月牡丹花正紅,五月端午賽龍舟,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牛郎會織女,八月中秋桂花香,九月登高過重陽,十月滿園橘子黃,冬月大雪壓青松,臘月臘梅傲冰霜。
「龍燈」的耍法有多種,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一般常用的動作有:「蛟龍漫遊」、「蛇蛻皮」、「龍頭鑽節」、「金龍追寶珠」、「龍騰跳躍」還有「龍頭龍尾齊鑽節」等。舞龍者步伐一般是用碎步而跑。耍龍燈在鑼鼓的樂曲伴奏聲中,巨龍追捕著紅色的寶珠騰飛跳躍,一陣子龍頭高聳似沖雲端,一會兒又騰空飛舞,好似蛟龍狂舞,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這樣高低錯落,蜿蜒盤旋的精湛表演,使觀者陶醉。
Ⅳ 舞龍舞獅的網站,有沒有人知道啊
城南龍燈網站有現代舞龍運動介紹、舞龍競賽規則及舞龍資料圖片,甚至有舞龍、舞獅視頻可供欣賞交流,地址: http://www.skb.cn
Ⅵ 急求適合舞龍的音樂!
金蛇狂舞
1934年聶耳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
金蛇狂舞:民族管弦樂曲,取材於民間器樂曲《倒八板》,1934年聶耳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易名《金蛇狂舞》,並且親自指揮灌製成唱片。樂曲採用循環體結構,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後被改編成琵琶獨奏曲,殷飈改編為吉它曲。
全曲以激越的鑼鼓伴奏,更渲染了熱烈歡騰、昂揚激奮的氣氛。
答案補充 或者林子詳的男兒當自強或者中國龍
Ⅶ 女人被男人吻了馬上大肚懷孕要生孩子視頻
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