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歌唱家李雙江簡歷
你好!
中文名:李雙江
外文名:Li Shuangjiang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黑龍江哈爾濱
出生日期:1939年(己卯年)3月10日
職業:歌唱家 、演員
畢業院校:中央音樂學院
代表作品:《紅星照我去戰斗》《再見吧,媽媽》《我是怎樣唱高音的》等
主要成就:國際音樂盛典終身成就獎,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首屆中國金唱片獎,首屆中國音樂電視金獎,全軍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創建「紅星音樂壇」教學模式,籌建軍旅音樂研究所,《紅星照我去戰斗》發行300萬張
星座:雙魚座
李雙江(1939年3月10日—)出生於哈爾濱。中國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研究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全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196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
2. 著名歌唱家李雙江近照曝光,他的狀態看上去怎麼樣
我們從照片當中可以看得出來,李雙江的狀態真的是非常好的,精神抖擻,整個人看起來精神氣十足,一點都不像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了。在我們平常的生活當中,如果見到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加他的狀態,應該是那一種比較老太隆中的不會那麼的精神。但是李雙江的狀態真的好的讓人不敢相信,完全沒有想像一個這么大年紀的人還能夠有這么好的狀態。他跟他身邊的好朋友手牽手一起走路,氣勢很足,看起來身體也是非常的硬朗,能夠保持這么好的身體真的很不容易。
3. 李雙江的簡歷
李雙江,1939年出生於哈爾濱。中國傑出的的男高音歌唱家,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研究生導
師,一級專業技術文職幹部,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研究生導師。196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曾在新疆軍區文工團、總政歌舞團任獨唱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協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和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聲樂協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全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在北京舉行過獨唱音樂會,並為影片《閃閃的紅星》等配唱插曲。演唱熱情奔放,富有樂感,吐字清晰,聲音流暢,高音穩定、透明,輝煌而華麗。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指揮尤金·奧曼迪曾贊揚他有「金子一般的高音,烈火一樣的熱情」。
李雙江在藝術實踐中,堅持走中西結合的道路,在刻苦鑽研歐洲傳統美聲唱法的同時,他又大量地從民族聲樂藝術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並保持民族風格。
在中國歌壇上,李雙江堪稱一代歌王。他的代表作《紅星照我去戰斗》《北京頌歌》《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再見吧,媽媽》《延安頌》《船工號子》《打靶歸來》等優秀歌曲,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中國家喻戶曉,廣泛流傳。
4. 李雙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歌唱家,那麼您怎麼評價他的演唱特色呢
前言
李雙江是我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演唱有獨特的風格特色。人們喜愛他的歌聲,不僅是由於他金屬般明亮的音色和嫻熟的歌唱技法,更為他那充滿激情的演唱所表達出的 情感 所感動。他那富有個性的聲音特色,給人一種清新、明快的感覺;他那情、聲、字、味相互交融的演唱風格,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評論界稱他是聲情並茂的柔情男高音,把他的演唱稱為「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歌唱藝術」。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他以獨特的演唱風格發揚著我國的聲樂表演藝術。他演唱風格的形成對我國歌唱技法的拓展和我國軍旅音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 、中西合璧的技法
李雙江演唱的作品《北京頌歌》《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紅星照我去戰斗》,被專家們稱為「聲樂藝術中西結合的典範作品」。①在這些作品的演唱中,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歌唱技法,又不乏西洋美聲歌唱技法的色彩。
《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是被譽為中西歌唱技法結合的典範作品,李雙江對此曲的演唱是在美聲唱法「呼吸、共鳴、發聲」的基礎上結合民族唱法和民族風格特色而完成的,歌曲的演唱中大量運用我國民族民間歌唱技法的吐字咬字技巧。「我(w-o)」從字頭「w」到字腹「o」,到下面的「愛(a-i)」「五(w-u)」「指(zh-i)」「山(sh-an)」……其演唱的每一個字,准確的字頭和飽滿的字腹以及恰當的歸韻,體現出我國民族傳統聲樂演唱中的咬字、吐字的規律。然而,在體現民族歌唱技法的同時,也吻合了美聲唱法中所要求的「字正」「腔圓」。
氣息方面的中西結合,在此曲的演唱中也有所體現。全曲的演唱很符合美聲歌唱體系「氣息均勻流暢,深支點」的要求。與此同時,他在演唱中也處處運用我國傳統民族歌唱技法中的「偷氣、歇氣、換氣」等技巧。例如……雙手接過紅軍的鋼槍′(換氣),海南島上′(偷氣)保衛祖國。啊……′(換氣)五指山′(換氣)啊……你傳誦著多少′(偷氣)紅軍的故事,你日夜唱著′(偷氣)紅軍的贊歌。特別是歌曲的結束句更為明顯。
「紅軍的鋼槍′(換氣)永在′(歇氣)手′(歇氣)中握」。在這一句的演唱中更能體現出美聲唱法要求的高音絢麗、輝煌和聲音豎起的立體枝幹以及混合的腔體共鳴。同時,也表現出了我國民族聲樂中要求的氣沉丹田、流暢自然。
二 、獨特聲音的表現
欣賞李雙江的聲樂作品,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他那獨特的聲音色彩及聲音表現力。他的音色明亮、華麗、輝煌、有穿透力和金屬般的色彩,尤其是他演唱的高音highC,至今仍無人超越。他音域寬廣,聲音清新、抒情,朝鮮通訊社稱他的演唱是「嚴謹的技巧的表現,是熾熱 情感 的交流,風格高雅,多彩多姿,其高音像海浪濤濤,低音的敘述又像花間潺潺流水,令人陶醉。」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指揮尤金·奧曼迪的贊語是:「中國這位男高音有金子般的高音、烈火樣的激情。」
李雙江的高音最具特色:高亢、輝煌、有金屬般色彩、渾厚有力、清澈明亮、集中靠前,既有美聲歌唱體系所要求的聲音色彩,也不乏我國民族歌唱體系的聲音特徵。這種融中西歌唱體系於一體的聲音,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表現力,能演唱多種體裁及風格的聲樂作品。這是李雙江所具有的獨特聲音個性,是其演唱風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歌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絢麗的高音色彩處處體現。歌曲的高潮部分,音高到a2。李雙江以其明亮輝煌、鏗鏘有力的高音,把無限的 情感 ,用「啊……五指山、啊……萬泉河……」全部抒發出來,表現出革命戰士對革命前輩的敬仰之情,也抒發了戰士豪邁的英勇氣概和保衛祖國的決心。
又如歌曲《北京頌歌》,李雙江在演唱這首歌時,有兩處高音充分地顯示出其聲音的輝煌。其一是在訴說了北京是「祖國的心臟團結的象徵……」後,用「啊……北京……」從d2到b2做五度大跳,並在b2這個音上站立延長,這是以此輝煌的高音對歌曲 情感 的激發和表現,是對首都北京無限 情感 的抒發。其二是結束句,以高亢激昂的高音(小字二組的b)無限延長,經過一個級進的裝飾音結束到主音(小字二組的g),表現出人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這兩個充滿豪情壯志而富有動力感的高音,表達了祖國人民對祖國的歌頌和贊美。
李雙江的中低聲柔和、明亮、低而不虛,有明顯的傳統民族色彩。充足流暢的氣息透出柔和、明亮而具金屬色彩的聲音是李雙江中、低聲特有的風格特色。
「抒情性」是對李雙江中、低聲特色的概括。這種聲音特色,使李雙江演唱抒情性的情歌、地方民歌、特別是新疆風格的民歌時更有味兒、更動情。如李雙江演唱《美麗的姑娘》《牧人的童年》《黃楊扁擔》《我的花兒》等等,中、低聲區的聲音都是這種輕柔的、抒情的、如泣如訴的、悄悄話般的音色特點,這種聲音的特點也貫穿他演唱的所有民族風格、創作性聲樂作品的中、低聲區。
如《船工號子》的舒緩部分舒緩、柔和,低音少,中音多。「濤聲不斷歌不斷,回聲盪漾白雲間。高峽風光看不盡哪,輕舟飛過萬重山……」該處的演唱,體現出民族唱法中的「靠前」與「氣聲」,讓聽眾聯想到在船工搶渡險灘急流後的放鬆心情,唱著歌欣賞著川江高峽的美景,從而也渲染了川江兩岸峻美的高峽自然風光。
《紅星照我去戰斗》《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草原之夜》《阿拉木罕》等一批上世紀70年代流行的歌曲都出自於李雙江演唱的作品,並且傳唱至今。由此,有人認為:「因為他的出現才誕生了中國有代表性的男高音,使美聲和民歌得以結合。其歌聲表達了自由、飛翔和他理解的浪漫。這只適合他獨有的嗓音,別人死活練不出來。」
三 、軍旅 情感 的再現
李雙江演唱過多種題材的聲樂作品,在他的歌唱 情感 中還有一個特殊的 情感 亮度——軍旅 情感 。他演唱的軍旅歌曲在其聲樂作品中佔有較大比重,抒發著他特有的軍旅 情感 。
在歌曲演唱中,歌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越集中、越典型,歌唱的思想性就越高,藝術感染力也就越強。只有把生活中真正的 情感 體會融入歌唱之中,才能更真實地、更准確地表達歌曲中蘊含的 情感 ,任何做作出來的「藝術 情感 」都不能真正地打動人心。李雙江說:「一首好歌得以流傳,大都首先激起歌唱者的心弦共鳴。這種共鳴的獲得,並不是靠流暢的旋律和華麗的詞藻,而是靠真實的 情感 和對生活的共同體會……」
李雙江認為聲音的真諦在於表現作品,用高度集中的 情感 來表現歌中人物的情態和故事,而不是單純地表現自己的聲音。他對 情感 的高度重視和運用,使他的演唱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和強烈的 情感 表現力。李雙江以生活經歷中的 情感 為源泉,以歌唱技巧為基礎,准確地表達歌曲中的每一處 情感 。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和藝術經驗,把自己充沛的戰士 情感 投入到軍旅歌曲的演唱之中,形成了聲中有情、情中有味、字情結合的藝術效果。下面以「情與聲」結合為例,對李雙江軍旅 情感 在歌唱中的體現作具體分析。
李雙江認為歌唱始終應該「以情帶聲」,相應地,無論美聲、民族還是通俗唱法,也都是以聲音來傳達 情感 的。李雙江在演唱中往往是 情感 走在歌聲的前面,歌曲的音樂一起,他就進入了歌曲的意境,在歌曲 情感 的帶動下,富有 情感 的歌聲也就融入了歌曲音樂之中。
如《再見吧!媽媽》,這是一首年輕戰士奔赴前線戰斗時與媽媽告別的歌曲。李雙江經常含著眼淚來唱這首歌曲,他把年輕戰士即將告別母親奔赴保家衛國的戰場的感人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開頭兩句「再見吧!媽媽」,是低聲區用充滿 情感 的親切口吻向媽媽告別的語氣和 情感 的表現,用中弱聲音來演唱,表達了離別前依依不捨的母子情腸。「軍號已吹響……」這幾句的演唱聲音非常堅定,表現出我軍戰士為保衛母親祖國,前赴戰場英勇殺敵的豪情壯志和決心,從而情不自禁地以「f」力度、明亮的音色唱出士兵堅定的情緒。當演唱到高潮部分,出現了全曲的高音Re(1 G,也就是a2)。在這里,李雙江用充沛的氣息,強有力地表現出戰士們決戰決勝的鬥志和崇高的思想境界。這個高音飽含著豐滿的思緒和感情「……決不是為了炫耀聲樂技巧而設置,它是情緒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在唱這個高音的時候,力求要有所向無敵、壓倒一切的氣勢!」
李雙江對歌唱 情感 的成功表現乃生活 情感 的激發所至。此乃「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春秋時期儒家音樂思想的代表作《樂記》中有關於音樂本源的論述)由此可見,李雙江演唱《再見吧!媽媽》時的真情「來自富於時代特色的軍旅生活……」也是無可非議的事實。
又如《懷念戰友》,是李雙江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對越自衛還擊戰期間演唱的一首反映血與火洗禮的軍旅 情感 歌曲。真正的戰友 情感 和不願與戰友離別的思緒,激起李雙江對戰友的懷念,成為他歌唱 情感 的源泉。李雙江對此曲的演唱隨著歌曲情緒的變化而逐步展開,由巡邏和站崗時的回憶,逐步擴展到戰場的相伴殺敵情景,又觸景生情地採用比擬的手法把松濤比作戰士殺敵的怒吼,把山崗比作戰士高挺的胸口,從而把歌唱情緒逐步帶進了戰場之中。「當李雙江淚流雙頰用心靈唱完最後一個音符時,台下的觀眾有許多已是潸然淚下,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歌唱家的歌聲與觀眾的心聲引發了強烈的共鳴,這感人的場面,雖已隔多年,仍迴旋於我腦際,久久不能忘記。」⑥
歌聲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來自於聲情交融的高度統一,來自於生活中的 情感 積累,來自於生活的真情體驗。以獨特的軍旅生活所積累的 情感 與歌唱技巧緊密地結合,准確地表達出歌曲的內在 情感 ,是李雙江軍旅 情感 的再現和歌唱 情感 的激發。
結語
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的歌唱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在繼承我國傳統民族唱法的同時,把美聲唱法有機地融合於歌唱之中,發展了中國唱法;由此也使自己的聲音得以自由地體現,從而促成了他的聲音表現力具有獨特的感人魅力;另外,軍旅生活也孕育出李雙江真正的軍旅 情感 ,他演唱的軍旅歌曲更具有軍旅的 情感 特色,豐富了他獨具個性的演唱風格。
北京到新疆,新疆回北京,歌聲超級甜亮,作風超級低,沒什麼可評了。
談的上德嗎?
李雙江的高音,至今無人超越!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聲,成為一代人的記憶。李雙江的作風沒有毛病,他是單身多年後,才和夢鴿結合的。不能因為年齡的差距,就說是作風不好!也不能因為兒子犯罪,就把老子全盤否定!天下那個父母不疼愛孩子,那個父母不望子成龍呢?孩子大了,父母力不從心,鞭長莫及了!我認為,李雙江無愧於德藝雙馨的歌唱家!
5. 從一代歌王到名聲盡毀,只因對兒子教育缺失,如今雙鬢斑白太凄涼,他是誰
他就是李雙江,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位老人,在藝術上曾讓多少人望塵莫及。他在事業上有多麼輝煌,他的晚年就多麼讓人感慨。
李雙江如果按照其他人的年齡來講,應該都已經是兒孫滿堂,享受著自己的天倫之樂,偏偏李雙江還要在家中每日盼望兒子,雖然年華不復,但李雙江的作品仍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希望李雙江能夠保持好心態,身體健康,藝術長青。
6. 李雙江是誰。。。。。。。
李雙江,1939年3月10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
2012年8月7日,在哈爾濱舉辦「中俄木材之夜·情滿故鄉」李雙江師生音樂會。
2015年,參加中國文聯2015年《百花迎春》春節晚會,並演唱《誰不說咱家鄉好》。
人物評價
李雙江演唱技巧很高,情感表達准確,對作品的再度創作有著獨特的見解,何時用滑音,何時用氣聲,何時通過美聲唱法使高音出現金子般的閃亮,何時利用民歌唱法表達歌曲的情趣,何時通過眼神、手勢、姿態表達作品的內涵是李雙江演唱藝術的一個特點。
李雙江對西洋美聲唱法的科學訓練把握嫻熟,修養深厚,與他對民族民間藝術的把握相結合,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演唱方法。
7. 歌唱家李雙江仍商演,此前都有過哪些作品
歌唱家李雙江是活躍在上個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一代歌王。李雙江現在已經81歲的高齡了,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李雙江到底是誰,但是在上個世紀,李雙江的名號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李雙江因演唱了眾多的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而備受追捧和喜愛。只不過時代的浪潮滾滾滾而去,即使在以前如此輝煌的李雙江,為了自己的兒子,還不得不在自己已經81歲的情況下,到處參加商演賺錢。看到這樣的局面真的讓很多人都非常的辛酸,但是這也是外人無法插手的事情。李雙江81歲仍在商演,他此前都有哪些作品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紅星照我去戰斗》
《紅星照我去戰斗》是一張唱片,這張唱片是由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的,在當時一經出版,就賣出了300萬長的銷量,在當時創下了中國大陸歌手唱片最高的銷售記錄。
關於歌唱家李雙江仍商演,此前都有過哪些作品?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8. 中國四大女歌唱藝術家是哪四位
她們是黃友葵、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這四位「歌壇名旦」,昔日聲震歌唱舞台,今日已是桃李滿天下了。
黃友葵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湖南湘潭縣人,1908年4月3日生。由於家族中會民族樂器的人很多,從小學會了月琴、揚琴和笛子,上小學時開始學習鋼琴。在大學時學習生物。1930年到1933年在美國學習聲樂並獲得獎學金。1936年,在歌劇《柳娘》《茶花女》中擔任女主角。她的音色優美柔和,極富表現力,被當時聲樂界譽為「中國第一女高音」。她在許多城市舉行了獨唱音樂會。她不但是著名的歌唱家,更是才華出眾的聲樂教育家,著名歌唱家張權、魏啟賢、臧玉琰等人都是她的學生。
喻宜萱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江西萍鄉人,1909年9月6日生。1929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習聲樂,1935年去美國主修音樂及教育方面的研究生課程,曾在美舉行幾十次獨唱音樂會。她屬於義大利學派,聲音圓潤宏亮,演唱熱情奔放。她演唱的中外名曲豐富多彩,極受群眾歡迎。她從事聲樂教學近50年,曾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培養了文征平、吳雁澤、李雙江等大批聲樂人才,為建立我國的聲樂教學體系,作出了貢獻。
周小燕教授,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湖北武昌人,1917年生於上海。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兼聲樂系主任。她從小酷愛音樂,少年時即顯出歌唱才華。曾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習,後去法國學習聲樂,較熟練地掌握了法、英、意、德等多種語言的歌唱,被譽為「中國之鶯」。回國後從事聲樂教學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的張建一、高曼華、劉捷等許多卓越人才。
郎毓秀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1918年生於上海。早期畢業於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先後留學於比利時、美國。30年代初期,她16歲時即在上海公開演唱和灌制唱片,40年代,經常在國內各地舉行獨唱音樂會。多年來,她不但著力於研究花腔女高音的演唱和教學,並且不斷堅持舞台演出的實踐活動,前一時期在北京等幾個城市連續舉行獨唱音樂會,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9. 柔美又多情,堪稱是完美歌者的李雙江!他的歌唱水平到底好到了什麼地步
李雙江的歌唱水平受到了專業人士和聽眾的雙重認可。李雙江是我國一級歌唱表演藝術家,他經常代表國家外出演出,是中國非常有名的歌唱家。李雙江的嗓音並不像他的外形一樣粗獷,而是柔美又多情,他演唱的歌曲有自己獨特的韻味,所以廣為流傳,受到大眾的喜歡。曾經被優秀的作詞作曲家們廣為誇贊,並且被稱為是中國嗓音條件最好的男歌手之一。
李雙江的作品銷售也是非常可觀的。李雙江的歌唱水平不只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更受到了市場和聽眾的認可,他的作品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就受到群眾的追捧,並且專輯的銷售量非常大,市場認可度很高。
10. 李雙江老師的簡歷
李雙江,中國傑出的的男高音歌唱家,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研究生導師,一級專業技術文職幹部,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李雙江1939年出生於哈爾濱。196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曾在新疆軍區文工團、總政歌舞團任獨唱演員。 擔任過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協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和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聲樂協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全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在北京舉行過獨唱音樂會,並為影片《閃閃的紅星》等配唱插曲。演唱熱情奔放,富有樂感,吐字清晰,聲音流暢,高音穩定、透明,輝煌而華麗。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指揮尤金·奧曼迪曾贊揚他有「金子一般的高音,烈火一樣的熱情」。
在中國歌壇上,李雙江堪稱一代歌王。他的代表作《紅星照我去戰斗》 、《北京頌歌》 、《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 《再見吧,媽媽》 、《延安頌》、《船工號子》、《打靶歸來》等優秀歌曲,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中國家喻戶曉,廣泛流傳。
人物年表
1939年出生於哈爾濱;
195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師承喻宜萱教授學習聲樂;
1963年畢業後分配到新疆軍區文工團參軍任獨唱演員;
1969年冬,西哈努克訪問西北,李雙江演出,受到歡迎並得到理解和正確的評價;
1970年,他參加全軍蘭州片調演,所唱《北京頌歌》和《拉著駱駝送軍糧》受到注意; 1971年李雙江調入總政歌舞團;
1972年調總政歌舞團任獨唱演員;
1973年,李雙江錄制了《紅星照我去戰斗》的唱片,發行量達300萬張,這個數字是廣大人民群眾對他演唱的中國聲樂作品樂於接受並給予承認的驗證;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李雙江分別到廣西、雲南去慰問演出,一曲《再見吧媽媽》和《懷念戰友》掀動億萬軍民的心潮,成為舉國上下家喻戶曉老幼皆能唱的時代歌曲;
1981年元月,李雙江在北京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
1994年被任命為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藝術生涯
1963年,開始了軍旅藝術生涯。
1969年冬,西哈努克訪問西北,受到歡迎並得到理解和正確的評價。
1970年,他參加全軍蘭州片調演,所唱《北京頌歌》和《拉著駱駝送軍糧》受到注意。 1971年李雙江調入總政歌舞團,從此,他的藝術生命有了一個新的天地,新的開始。
1972年他應邀到北京錄音,其中《北京頌歌》、《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黨的陽光照耀祖國》、《拉著駱駝送軍糧》等歌曲在全國流行一時。
1973年,李雙江錄制了《紅星照我去戰斗》的唱片,發行量達300萬張,這個數字是廣大人民群眾對他演唱的中國聲樂作品樂於接受並給予承認的驗證。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李雙江分別到廣西、雲南去慰問演出。他深深地為年輕戰士的犧牲精神所感動。一曲《再見吧,媽媽》和《懷念戰友》掀動億萬軍民的心潮,成為舉國上下家喻戶曉老幼皆能唱的時代歌曲。
1981年元月,李雙江在北京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受到音樂界和各界朋友的關注
1994年被任命為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是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