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劇四大名旦是哪四位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四人當中以梅蘭芳的成就最高、影響最大。
京劇四大名旦藝術評價:
1,梅蘭芳的表演以莊重深邃,氣勢非凡,簡潔凝練而藝壓群芳,塑造了《宇宙鋒》的趙艷容;《霸王別姬》的虞姬;《貴妃醉酒》的楊玉環;《鳳還巢》的程雪娥等一個個華美形象。最為可貴的是他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見神采,成為京劇旦角的楷模,被譽為一代宗師。
2,尚小雲的表演以神完氣足,明快俏麗,美媚柔脆和文戲武唱為特點,他創造《漢明妃》的昭君;《福壽鏡》的胡氏;《雙陽公主》的公主;《摩登伽女》的缽吉帝等藝術形象,不但顯示了他深厚的、文武全能的功力,而且都有標新立異之處,給人耳目清明之感。
3,程硯秋的表演以文武昆亂無不精湛的藝術造詣而贏得觀眾。他的青衣戲《武家坡》、花旦戲《鬧學》、刀馬旦戲《穆柯寨》、武旦戲《沈雲英》、崑腔戲《思凡》和《費宮人》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變聲後,嗓音所限,為露巧藏拙,在唱腔上獨辟蹊徑,終以低回委婉、俏麗華美的"程腔"演出了《三擊掌》、《罵殿》、《荒山淚》、《竇娥冤》等戲,為旦角的唱腔開辟了新天地。
4,荀慧生的表演,無論唱、念、做、打,均在細微之處見神韻,見精巧。很注意從情感投入到唱、念、做、打中去刻畫人物形象。使人物的神態深入人心。所以在唱念表演中絕無矯揉造作之感,而能神到,意到,一唱一動揮灑自如。他演的《杜十娘》、《紅娘》、《勘玉釧》、《大英傑烈》、《荀灌娘》都有各自准確的個性和特點,極其生動、逼真。
Ⅱ 京劇四大名旦是哪四位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起源: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
1927年6月20日,聽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魔力對決」,劉喜奎奪魁,鮮靈芝次之;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順天時報》還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又捧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客觀評價
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四位傑出的旦角表演藝術家。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起在京劇舞台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明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劇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創造了京劇舞台爭奇斗艷、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
梅蘭芳的表演以莊重深邃,氣勢非凡,簡潔凝練而藝壓群芳,塑造了《宇宙鋒》的趙艷容;《霸王別姬》的虞姬;《貴妃醉酒》的楊玉環;《鳳還巢》的程雪娥等一個個華美形象。最為可貴的是他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見神采,成為京劇旦角的楷模,被譽為一代宗師。
尚小雲的表演以神完氣足,明快俏麗,美媚柔脆和文戲武唱為特點,他創造《漢明妃》的昭君;《福壽鏡》的胡氏;《雙陽公主》的公主;《摩登伽女》的缽吉帝等藝術形象,不但顯示了他深厚的、文武全能的功力,而且都有標新立異之處,給人耳目清明之感。
程硯秋的表演以文武昆亂無不精湛的藝術造詣而贏得觀眾。他的青衣戲《武家坡》、花旦戲《鬧學》、刀馬旦戲《穆柯寨》、武旦戲《沈雲英》、崑腔戲《思凡》和《費宮人》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荀慧生的表演,無論唱、念、做、打,均在細微之處見神韻,見精巧。很注意從情感投入到唱、念、做、打中去刻畫人物形象。使人物的神態深入人心。所以在唱念表演中絕無矯揉造作之感,而能神到,意到,一唱一動揮灑自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大名旦
Ⅲ 京劇的四大名旦分別是哪四位誰是四大名旦之首
京劇的四大名旦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梅蘭芳是四大名旦之首。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國時期,中國的京劇藝術發展至鼎盛。這一時期,可謂是流派紛呈、人才濟濟。在眾多名角兒(mínɡjuér)當中,被譽為「四大名旦」的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尤為突出。
他們的脫穎而出,開創了京劇舞台上以「旦」為主的格局。雖然都是旦角,但梅蘭芳端莊典雅、尚小雲俏麗剛健、程硯秋深沉委婉、荀慧生嬌柔嫵媚,各具特色。
(3)京劇四大美女旦角擴展閱讀:
梅派形成初期
京劇形成初期,以梅巧玲為代表的一代老前輩藝術家開啟了京劇男旦藝術的篇章。梅巧玲開創的梅派藝術,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成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
到第二代梅派傳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缽,良好地繼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對梅派藝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Ⅳ 民國四大花旦
民國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
Ⅳ 京劇有四大名旦,那這四大名旦分別指的是誰
京劇四大名旦分別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這個稱謂是1921年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評比產生的,其中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為"四大名旦"之首。
7.馬派。
創始人馬連良(1901~1966年),演老生,博採眾長,形成了自己圓潤、瀟灑的風格,世稱「馬派」。擅演劇目有《群英會》、《借東風》、《甘露寺》、《四進士》等。
8.麒派。
創始人周信芳(1895~1975年),藝名「七齡童」,後來取其諧音「麒麟童」,演老生,繼承和發展了民族戲曲的現實主義表演方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很廣,世稱「麒派」。代表劇目有《四進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清風亭》、《義責王魁》等。
Ⅵ 古代四大花旦花名有誰【不是現代演員,是象徵著花旦的人物】
中國戲曲曰:「生、旦、凈、末、丑。」旦角是京劇的主要行當之一,女角色的統稱。四大花旦主要是指戲曲界的四位名角花旦,後也指影視界相關女明星。
中文名:四大花旦
四大花旦:▪ 梅蘭芳 ▪ 程硯秋 ▪ 荀慧生 ▪ 尚小雲
Ⅶ 中國四大旦角
京劇的四大旦角,為梅尚程荀四大流派。四大旦角是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
Ⅷ 京劇裡面有哪些女角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①正旦 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 女,表演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動作幅度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韻白,唱功繁重。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二進宮》中的李艷妃、《桑園會》中的羅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著短衣裳,如褂子、褲子、裙子、襖;有時穿長衣裳,也綉著色彩艷麗的花樣。人物性格大都活潑開朗,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說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姣等。
③刀馬旦 大都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較重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中的梁紅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 扮演擅長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著重武打,特別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與刀馬旦的區別,過去主要有二點,一是武旦踩蹺,刀馬旦不踩蹺;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馬旦無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武松打店》中的孫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紀20年 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他把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為一爐,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京劇四大名旦所編演的新劇目,大都屬於花衫范疇,每個新戲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漢明妃》中的王昭君、《鎖麟囊》中的薛湘靈、《紅樓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戲中還有一種旗裝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飾,梳旗頭,腳下穿花盆底鞋,說京白。旗裝旦所表演的人物並不限於清朝婦女,哪一個朝代的都有,加《蘇武牧羊》中的胡阿雲(漢代)、《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專門扮演老年婦女角色的行當。扮相、身段、台步都與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點。演唱用本噪,唱腔與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鉤金龜》中的康氏等。